关于道德推理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4-01-13 06: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道德推理的思考

《辞源》对于公正的解释是:“不偏私,正直”。公正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它所侧重的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且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讲授政治哲学的课程中,就试图从探讨虚构或者真实的事件中理解公正,引发人们对道德哲理的思考。

在教授与学生的讨论中,涉及两条道德准则,分别是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和绝对道德主义的道德推理。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将行为的道德与否取决于该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即我们的行为对外界产生的影响。结果主义的道德准则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主要哲学家有约翰·史都华·米尔、杰瑞米·边沁等。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边沁和米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米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基本。而道德绝对主义是一种理论或信仰,相信存在着判断道德伦理问题的绝对基本,而且并不受社会或者场合的影响。用简单的话来说,也就是“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行为先天地和不可争议地区分为道德的或者不道德的。拥护绝对主义道德推理的是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康德。

用功利论的口号“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来评价人的行为,牺牲多数人的利益来满足少数人的要求,显然是不道德的。而用道德绝对主义来评定,不管是否符合多数人的利益,只要行为本身是违反人类一般道德水平的,就是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错误的、不道德的。除了绝对主义和功利主义,在哲学思想史上还存在引导我们走出思想迷宫、摆脱道德困境的第三条红线——相对主义。相对主义以“怀疑一切”的理论勇气挑战宏大叙事,而试图“重估一切价值”。面对现实道德困境的价值选择或者具体行为的道德判断,相对主义只能选择沉默。

另外,我们还发现,当人们得到了不理想的结果时,如果认为过程是公正的,也能接受这个结果。换句话说,假如争执者认为他们能控制做决策的过程(如可以提出自己的证据、有机会表述自己的意见),他们的公正感就会提高。刚开始用结果主义的道德准则判断行为是不道德的,但如果行为过程中能够保证程序公正,最后就能推翻原有的结论。

在桑德尔教授的讲授中,我们发现我们的道德推理背后的假设往往是矛盾的,而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的问题,并不总是黑白分明的。“道德推理的魅力或许不在于它能给人们展示

明确的答案,为人们提供那把解开迷宫的神秘钥匙,而是在于展现思辨之魅力,因为人是会思维的芦苇,人依旧思在途中。”(正义网-检察日报《摆脱道德困境的三条红线》)

当迈克尔.桑德尔在哈佛大学礼堂里与他的学生们讨论那些充满趣味又不缺乏严肃性的虚构事件时,位于太平洋另一端的我们还在忙着对抗政府强拆、抑制房价、打黄打黑、反贪反腐??在中国人民的眼中,所谓的公平正义也只有在大学生的选修课程里才有被讨论的价值,道德推理也只是在中国人民无可奈何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深沉思考的结果。

12月15日,国务院就新拆迁条例再次征求意见。在拆迁风暴肆虐的中国大地,从政府强拆到司法强拆,能否有效地避免政府与拆迁户的流血冲突,遏制强制拆迁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实现最起码的道德公正,维护绝大数人的利益,成为政府和人民的关注重点。从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来看,强制拆迁阻碍实现多数人利益的房屋,无疑是正确的。政府强制拆迁,是为了腾出更多的土地,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为最多的人谋求最大的利益”。即使中间出现了不公正现象,让不少人颇有微词,甚至怀疑行为本身的正确性,那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重新设定程序,保障更大程度上的程序公正,最后强制拆迁的行为也能被贴上符合道德的标签。当前政府所做的,不就是为实现道德公正而进行的修改程序么?最终目的无非是让强制拆迁的行为看起来合情合理合法,最大程度地守护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幸福。而从绝对主义的道德推理来看,强行拆除房屋无异于放火烧人房子,怎么看都不符合道德。虽说土地是国家的,但脚下的土地终归是贫苦百姓赖以生存呼吸的基础,他们拥有着无需置疑的使用权,怎能说拆就拆?程序再怎么公正,归根到底也是人设定的,哪能保证一点都不偏私?错的就是错的,没有任何余地。出台新的拆迁条例,在本身就与物权法相冲突的行政法规上动脑筋,试图通过对法律的修修补补以掩盖本身就不道德的行为,无疑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十八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家边沁认为,正确的事情、公正的事情是效用最大化。他对效用的定义是快乐多过痛苦,幸福多于忍受。“我们喜欢快乐,讨厌痛苦。因此,我们应立足道德,不论我们正在考虑怎样过我们自己的生活,还是作为立法者或公民,我们正在思考法律应该如何制定。”在上个世纪末就实现小康的中国,面对着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人们不可能与世无争地呆在家里进行无穷无尽的哲学探讨,他们不会计算少拆他们一间房屋国家每年就会损失几个亿人民币。他们难以释怀的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已动手拆房的政府官员的嘴脸,难以承受房屋在下班回家前就轰然倒塌之重。作为能融入泥土中的不起眼的老百姓,他们并不祈求快乐多过痛苦,幸福多于忍受,只要不是痛苦远超于快乐,忍受远高于幸福就足够了。希望政府和国家能用公平公正掌舵,划出效用最大化的路线,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走向幸福的明天,而不仅仅是在美丽的口号上停留和挣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he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