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 考试重点

更新时间:2023-06-12 07:0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环境: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2.城市环境:人类利用和改善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3.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

(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

(2)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

(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

相对地说,城市气温、云量、雾量、降雨量、烟尘、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多环芳烃等有害气体含量较高。

4.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1) 对水量的影响:城市化增加了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

特别是暴雨排水工程,从而减少渗透,增加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补给,破坏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城市化还增加耗水量,导致水资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过渡开采,常导致地下水面下降和地面下沉。

(2) 对水质的影响:生活、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服务行业对

水环境的污染。

5.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6.全球性和广域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1)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7.1972年6月3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地球。1992年6月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主题: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

8.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9.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成体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的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10.林德曼定律: 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后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约为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其余90%的能量因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而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小部分未被利用。

11.碳、氮循环示意图

12.自然资源:指自然界中可以直

接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物。

13.资源环境与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2)生物多样性锐减(3

土地沙漠化

14.资源与环境保护:(1)<<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2)中国21世纪议程

15.造成耕地不断减少和退换的原因及对策: (1)耕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2)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3)土地污染 (4)土地次生盐渍化 (5)管理不善。对策:(1)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对建设用地和耕地实行总量控制(3)建立占用耕地补偿制度。(4)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5)强化土地管理的监督检查(6)加强生态建设(7)防治耕地污染。

1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措施:(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2)完善自然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网络(3)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及作物与家畜的遗传资源。(4)建立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5)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

17.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1)生产性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物

(3)放射性污染物(核能工业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医用及工农业用放射源,以及核武器生产及实验所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和飘尘)

18.蓄积:毒物长期隐藏在组织内,其量又可逐渐累积的现象。

19.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1)剂量:人体非必需元素、人体必需元素(2)作用时间(3)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4)个体敏感性。

20.大气污染: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大气中某些成分超过正常含量或排

入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类、生物和物体造成危害的现象。

21.总悬浮微粒(TSP):系指大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所有固体颗粒。

22.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雾、霜)。

23.酸雨的危害及形成原因: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24..四种除尘装置:(1)重力除尘装置(2)惯性力除尘装置(3)离心力除尘装置(4)洗涤式除尘装置

25.湿法排烟脱硫的氨法、钠法、钙法。(课本109页)以及111页。 除硫:氨法:2 NH3·H2O + SO2 = (NH4)2SO3 + H2O

(NH4)2SO3 + SO2+ H2O = 2 NH4HSO3(亚硫酸氢铵)

除硫:钠法:2NaOH + SO2 = Na2SO3 + H2O

Na2CO3+ SO2 = Na2SO3 + CO2

Na2SO3+ SO2 + H2O = 2NaHSO3

除硫:钙法:Ca(OH)2 + SO2 = CaSO3 + H2O

CaCO3+ SO2 = CaSO3 + CO2

CaSO3+ SO2 + H2O = Ca(HSO3)2

26.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条件下,当温度为

20度时,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活动,使可降解的有机物氧化达到稳定状态时所需的的氧量。

27.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氧量计。

28.水质的分类(119页)

I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泅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28.水体污染及污染源:(1)化学性污染:酸碱污染、重金属污染、需氧性有机物污染、营养物质污染、有机毒物污染(2)物理性污染:悬浮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3)生物性污染。

29.水体的自净作用:水体具有消纳一定量的污染物质,使自身的质量保持洁净的能力。

30.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

31.水污染的主要防治目标:(1)确保地面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提供保证。(2)恢复各类水体的使用功能。(3)还清地面水体的水质,恢复其美好的观瞻,增加人类

居住区的悦人景色。

32.废水处理技术:(1)物理法:截留、沉淀、过滤、气浮、离心分离、膜分离。(2)化学法:混凝、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磁力分离、溶剂萃取、吸附、离子交换、电解。(3)生物法:活性污泥法——好氧的悬浮生长系统、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天然的生物净化系统。

33.土壤元素背景值:指未受或尽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

34.土壤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土壤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35.重金属的危害和防治措施: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威胁较大,土壤环境一旦遭到重金属的污染,便难以消除。措施:换土、化学反应改良土壤、防止汞(Hg)、镉(Cd)、砷(As)、铬(Cr)、铅(Pb)对环境的污染。

36.A声级(175页)

37.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吸声、消声、隔声、隔振与阻尼。以及185页。

38.固体废物的特点:资源化、污染的“特殊性”、严重的危害性。

39.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利用的原则: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坚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40.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露天堆存法、筑坝对存法、压实干贮法、土地耕作法、海洋投弃法。

41.危险废物的主要处置技术:(1)焚烧法(2)卫生填埋法:废物控制及其预处理、场址选择、防渗层构造、操作要点、浸出液的收集、处理和集排气系统、封场及关闭后的管理。

42.辐射防射方法:(1)有关外照射的防护方法: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2)有关内照射的防治方法:稀释、分散法;包容、集中法。

43.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分类和防治技术对策:(1)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2)放射性污染防治技术对策:重视放射性废气处理、强化放射性废水处理、妥善处理固体放射性废物。

44.环境管理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4)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5)污染集中控制制度(6)限制治理制度(7)环境目标责任制(8)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45.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由末端环境管理转向全过程环境管理(具体见286页)。

46.环境管理:经济、法律、行政管理手段。

47.限制性经济政策:(1)征收排污费(2)罚款与赔偿(3)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和资源税。

48.鼓励性经济政策:(1)对产品销售给予优惠(2)对产品价格给予优惠(3)对增税给予优惠(4)给予一定的利润留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hb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