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更新时间:2023-11-28 02: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昔日的敌人,今朝的对手

摘要

作为我国昔日的敌人,日本在二战后发展迅速,令世界震惊。在如今这个关键的发展转型时期,日本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二战后的日本由于及时制定发展方针、政企分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重视教育和积极引进并研发高新科技而取得了重大发展,却也因主权不独立而深受《广场协议》的沉重打击。对于日本的发展经验,我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战后日本发展 中国 启示 引言

资源匮乏、经济萧条,这是二战刚结束时的日本面临的艰难局面。经过长年的战争,日本国内甚至出现饥荒,以至于大肆捕杀鲸鱼充饥,引来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一片谴责。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辛的局势下,只经过了42年的发展,到了1987年就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尽管2010年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中国的综合国力还有不少短板与弱项。这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个昔日敌人的发展有着独到之处。今日的中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尽管今天的日本在慢慢衰退,但仍然是我国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强劲对手。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中国有必要从日本的发展中学到一些有用的启示。

正文

一、继续保持主权独立

1985年9月,在美国的策划下,美、日、英、法、西德等5个发达工业国家的财政部长及五国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的协议。协议生效后,日方拥有的美元资产大缩水,而升值的日元过剩金融资本海外盲目扩张,接着房地产、股市泡沫严重,最终泡沫破裂,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日本之所以同意《广场协议》,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政府的盲目,另一方面则是迫于美国的压力,毕竟美国还在日本有着驻军。

近期,人民币升值也是一大热门话题。人民币升值确实有着不少好处,诸如:1.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国内资本到海外投资,引进技术;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3.人民币升值使进口原材料的价格降低,有利于提高“三来一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等。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货币升值对日本经济的沉重打击。1.人民币升值会减少国际贸易顺差甚至出现逆差,造成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和就业减少;2.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引进投资;3.人民币升值后不利于吸引游客;4.人民币升值后造成国家外汇储备贬值损失;5.人民币升值后国家在联合国的会费相应增加。

面对外界施加的货币升值压力,中央银行的独立就极为重要。因为,在面对各方的压力时,只有独立的中央银行才能顶着各种压力作出维护国家利益的正确决策,不迫于压力而升值。由此,不难发现,中国要是想继续快速发展,就必须继续保持主权独立,而且是各方面的主权都要独立。

二、及时制定发展方针

为了摆脱战后的经济瘫痪状态,日本政府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负责制订和实施有关经济政策。经济安定本部遂于1946年秋实行“倾斜生产方式”。 1947年,日本开始战后经济重建工作,这种经济重建工作就是从“倾斜生产线”开始的。倾斜生产线,是指在资金和原材料严重匮乏的情况下,集中精力,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有生产出来的煤炭重点供应钢铁业,再用生产出来的钢铁加强煤炭业,目的是造成煤炭和钢铁的扩大在生产能力,并以此为杠杆带动整个经济的回复和发展。后来的事实证明了煤炭钢铁这两大产业的复兴对日本经济的腾飞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

鉴于日本的成功经验,中国政府在各个领域的每个关键时期都应及时准确地作出相关部署,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方针。只有这样,才能规避风险,才能抓住机会,进而又好又快地将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富强的大国。

三、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战后日本充分认识到了科技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之间的斗争,因此十分重视教育,全民接受高等教育,提高国民竞争力和基本素质,也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培养。日本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对义务教育期间的中小学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境贫穷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和中餐补贴;并且建立光荣家长评选制度,对那些教子有方的家长给予奖励,使尊师重教成为日本国民的自觉行动;日本还重视人才,提供优惠政策给高等院校毕业学生以防止大量人才外流。

日本政府对教育的长时间大量投入得到了回报,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发展经济所需的各类人才都有了较充分的保证。大量的高质量劳动力、优秀的管理人才、高质量的多层次技术人才就是重视教育的甜头。除此之外,教育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素质,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意识,进而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得不说,日本二战后的飞速发展是建立在重视教育的基础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国家长久强盛的根本,我国必须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教育方法。因此,我国只有善于借鉴别国经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人民的受教育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大国之间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可技术的竞争终究还是 人才的竞争,教育不仅能提高竞争力,还能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从而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高国民素质,才能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四、政企分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国企改革,这是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一大热门话题。然而,这么多年以来,国企改革虽有进展,但收效甚微,始终未能成功。究其原因,是长久以来的政企捆绑太紧密了,不是那么容易斩断。一方面,出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虑,政府依然以各种理由、各种身份(改制以前以行政长官的身份,改制以后则以国有股权代表的身份)对企业实施行政干预,结果政企不分现象仍十分普遍;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受信息、利益、人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并没有很好地履行所有者职责,相当一部分国有资产处于失控状态,“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二战后的日本非常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并未借国家机器强势吞并民企,反而是处处为民企搭桥铺路。这使得不久后的三菱等多家民营企业在海外开拓了市场,并在相关领域垄断了市场。日本的老品牌民企之所以能长久昌盛,得益于日本政府的宽松管理与大力扶持。

中国只有实现政企真正分开,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经营权,企业也不再依靠政府来保护。这将有利于将企业放于市场,接受市场竞争的考验,提高其生产效率,更好的为国家作贡献,同时也能减轻政府部门的负担。也利于政府更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快速、健康地增长。而企业也随着政企分开会摆脱一些不必要的束缚,在市场经济中,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高新科技的引进与创新研发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技术之所以成为社会最高的革命力量,是因为其不仅可以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而且能使生产力得到不断的加速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进而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因此,要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科技的发展必不可少,尤其高新科技更是经济发展的破浪利刃。

在高新技术的引进方面,二战后日本做的很好。第一,日本善于利用和转化国外先进技术。日本企业组织专家对引进的技术进行研究,找出其不足并加以改进,创造出新产品,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真正做到了吸其精华,取其糟粕。第二,日本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日本充分利用科研国际化的有利时机,通过多边的国际共同研究开发,大大提高了日本的科技水平。

在高新技术的创新研发方面,日本政府的合理支持与企业的大力研发使得日本科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日本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采用经济手段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组织和协调官产学合作、兴建科学城和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方面,日本企业普遍将科技的研究开发视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政府也鼓励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因此,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均拥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其科研经费一般占销售额的5%,有的甚至达10%。

反观我国,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战略支持上还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第一,政府应做好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二,通过一系列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三,合理而有规划地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从而使全国和地区经济得到协调发展。第四,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的主体,政府毕竟不能代替企业直接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其主要作用应该是提供良好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

日本以技术立国。这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不可忽视的问题,从日本发展可以看出,如果技术力还在,则经济的根本还在。技术是产品的核心,若要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最大利润,其产品的核心技术则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引进科技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尤其是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尽快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机制和环境,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

总结

日本在二战后的发展中走过捷径,也走过弯路。对此,我们应该客观辩证地去汲取经验,不轻视日本,也不崇拜日本。发展之路,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借鉴也不应该局限于日本一国,德国、英国、美国等这些强国都是我们借鉴的对象,只有不断学习借鉴,才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总的来说,中国的发展,前程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参考文献

1.张玉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问题及启示》,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

2.于培伟:《全面转型的日本经济》,中国远洋航务,2007/11 3、 3.张经纬:《剖析日本经济两次起飞的奥秘》,人民论坛,2007/22 4.金明善主编:《日本现代化研究—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问题讨论》,辽宁大学出版社,第217页

5.冬伯文:《战后日本经济的启示》,经济论坛,2003,(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h4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