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人应该知道的宣城事

更新时间:2024-07-01 05: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春秋末期,始定地名\爰陵\名由失考)。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等诸侯国领辖地。 秦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正式置县,县名爰陵,治所设今城关镇,隶属鄣郡。

▲秦末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率楚兵伐秦,路经境内驻营于城东南峄山(今峄山乡)。邑人于峄山项家冲建立项王庙,历代均有题咏。 西汉

▲元封二年(前109),县名改称\宛陵\。以县治位于宛溪河滨,陵阳山巅,取山水首字定名。同年置丹阳郡于宛陵,郡、县同治于今城关镇。此为宣境设郡之始。 新莽

▲天凤年间(约11),县名改称\无宛\,名由失考。 东汉

▲建武元年(25),县名复称宛陵。

▲余姚贤士严光(字子陵),时隐居城南,常垂钓于县城南郊响潭,其坐钓处后人称之为\严子钓台\今茶厂后响山东麓深潭处)。

▲永嘉元年(145)夏,山越陵宫等兵围宛陵,火烧亭寺。郡守江汉督兵击散。 ▲建安九年(204)秋,孙权之弟孙翊在宛陵被叛将妫览等杀害,并欲率其部投奔刘馥。孙权获悉后,率部从椒丘(今江西新建)赶至宛陵平息叛乱。 ▲建安中(约207上下),孙策平定邑境。孙权住守时,被数千山越围困,大将周泰奋力护权突围,泰身受重创十余处。孙权\解衣敬酒\典出于此。 ▲延康元年(公元220),析宛陵东南境地置宁国、怀安二县。 三国

▲孙吴嘉禾中(233年上下),东吴大将丁奉(字承渊)于境北金钱湖(今水阳镇地带)督工围湖垦田,名以\金钱圩\今金宝圩之雏型),此为境内有圩田之始。 ▲孙吴赤乌二年(239年),境北龙溪(今水阳镇)河东,建七级砖塔一座,名以\龙溪塔\。此为境内有塔之始(据传,塔之前身为丁奉督工围湖之嘹望台)。 西晋

▲太康二年(281),新置宣城郡于宛陵。郡、县同治于今城关镇。 ▲永平元年(291),境北90里(今雁翅乡境)建佛教净国寺一座。此为佛教传入境内最早之见载。

▲永宁元年(301),城内东门建寺院一座,名\永宁寺\,(唐改称开元寺,宋改称景德寺),此为境内历史之久,规模之大的佛教寺院之最。

▲永兴二年(305),郭璞(字景阳)任宣城郡参军,于永宁寺侧建九级砖塔一座(今东门宝塔),此为境内最高之砖塔。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郊昭亭山,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 东晋

▲建武初(约320上下),建业(今南京)建都,宛陵为京畿之区,中原人士大批移寓境内,致使商贸日盛。当时,邑人\竟商贩不为田业\。

▲咸和二年(327),桓彝(字茂伦)出任宣城内史,依托陵阳山势,兴筑城垣。总长七里许,时称\子城\。此为宛陵最早之城池。 ▲咸和四年(329),境北水阳镇侨置逡遒县。 南北朝

▲刘宋元嘉元年(424),范晔(字蔚宗)出任宣城太守,于任期内撰就史学名著《后汉书》。

▲南齐建武年间(494-496),谢朓(字玄晖)出守宣城郡,首作《游敬亭山》诗。使敬亭山声誉渐扬。后人有咏敬亭山诗称:\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名声齐五岳\。

▲粱天监九年(510),宣城郡吏吴承伯谋反,杀郡守朱僧勇后潜赴吴兴。城中大乱,数日方平。

▲陈天嘉元年(560),高州剌史纪机,起兵叛陈,攻据宣城。旋被陈军击散。 隋

▲开皇九年(589),省境北逡遒、境西宣城、当涂及东南境宁国、怀安诸县并入宛陵,县名改称宣城。宣城郡改称宣州。州、县同治于今城关镇。 ▲开皇十二年(591),宣州剌史王选于晋筑\子城\基础上增拓城池,总长三十里,时称\罗城\。并建济川、凤凰二桥横跨宛溪河,唐李白诗\双桥落彩虹\即指此。

▲大业元年(605),宣州复称宣城郡,治所仍旧。 ▲大业十四年(618),梅知岩起兵据占宣城,后归附于唐。 唐

▲武德三年(620),新置宣州总管府于县城。复析东南境地置宁国、怀安二县。

▲武德六年(623),辅公祏兵陷宣州。次年为岭南大使李靖征平,并改宣州总管府为宣州都督府。复省宁国、怀安二县并入宣城。

▲景龙中(约708上下),县令张路斯于县城南郊、北郊官垦农田,兴通水利。后人称之为\张路斯田\。

▲天宝三年(744)再析东南境地置宁国县。

▲天宝十二年(753),邑人刘太冲,赴京会试擢取进士。为宣籍文科进士第一人。秋,李白(字太白)首次来宣寓居漫游,至宝应元年止,先后寓宣六次。留有《秋登谢跳楼》,《独坐敬亭山》等诗作数十首。

▲大历二年(707),宣州观察使陈少游于城东南五十六里处主筑\德政坡\,灌田二百顷(今佟公坝之前身)。

▲建中二年(781),韩愈(字退之)时年十三,随嫂郑氏侄老成寓居宣城北郊,\避地江南潜心学业\,时近七年。今敬亭山南麓有\昌黎别业\遗址。 ▲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字乐天)随其兄白幼文寓居宣城,次年参加宣州试,由宣州使选赴京试擢取进士。寓宣期间,曾作有《紫毫笔》、《红线毯》等著名诗篇。

▲大和四年(830),杜牧(字牧之)随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僚于宣城,时达三年。开成二年(837)随宣歙观察使崔郸复来宣州任团练使判官,时达三年。先后留有《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及《自宣城赴官上京》等诗篇。

▲咸通十二年(871),宣州刺史独孤霖,重修城中谢朓北楼,并更楼名为\叠嶂\。

▲乾符元年(874)七月,黄巢兵围宣州城。六年(879)十二月,首占宣州,次年(880)六月,再占宣州。

▲文德元年(888)八月,杨行密兵围宣州,城中粮尽,人相啖食。次年六月,杨行密兵破宣城,杀宣州刺史赵锽。诏加宣歙池观察使。

▲大顺二年(891)初,孙儒两次围攻宣州,前锋屯兵于严公台(今县城南郊响山),杨行密率部背城决战,儒被擒斩,传首于市。

▲天复三年(903)八月,宣州观察使田郡(杨行密旧将)举兵叛杨。十一月,杨行密督克宣州,擒斩田郡。

▲天佑九年(912)五月,吴升刺史徐温攻占宣州城,杀观察使李遇。 北宋

▲乾德元年(963),宣州刺史林仁肇重筑新城,总长十一里一百九十三步,范围小于隋筑\罗城\,并新开西南护城河,时称\新城\,自此,宣城城池规模定局,后代仅作修葺整治。

▲嘉祐五年(1060),邑人梅尧臣(字圣俞),时为都官员外郎,奉诏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书成遂卒。归葬故里城南双羊山(今九同村),欧阳修为其撰写墓志铭。

▲熙宁四年(1071),宣州知事沈括(字存中),在境内试制\秋石\成功(即取人尿结碱掺入浓皂汁加热提炼成莹白结晶体,用于清血热,强筋骨之药剂)。 ▲绍圣三年(1096),城北敬亭山南麓广教寺前,建成七级砖塔一对,名\广教寺双塔\。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

▲建炎四年(1130),境内大水,宣州知事张果抱民籍入水而死,邑人建庙祀之。

▲绍兴十二年(1143),邑人贡祖文(原南京都总军将致仕)于岳飞被害时,冒全家被诛之险,将岳氏第三子改名换姓置于贡氏别墅(境东北南漪湖畔贡村)。岳飞昭雪后,贡氏送岳子认祖归宗。

▲乾道二年(1166)改宣州为宁国府,治所仍旧。

▲嘉定十年(1217),邑人吴潜(字毅夫),登进士榜首。此为宣籍状元第一人(今市区新建\状元路\名由于此)。

▲开庆元年(1259),城东南七十里碧山岩溶洞(即龙泉洞),被时人发现争入游观,并染墨题留。今字迹仍存。

▲咸淳四年(1268),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出任宣州太守,常与城郊农民促膝话农桑。离任时特作《劝农歌》勉励乡农子弟。

▲德佑元年(1275),宁国知府赵与可,私屈元丞相伯颜,弃城离守。元军占据宣城,改宁国府为宁国路。治所仍旧。 元

▲至元十五年(1278),境内敬亭、麻姑、华阳诸山均有崩塌,洪水四溢。 ▲至元十六年(1279),长枪军锁南班等兵陷宣城,守使周伯琦弃城而去。寓宣致仕礼部尚书汪泽民等被执,拒屈身亡。

▲至正十七年(1357)夏,朱元璋兵据宣城,改宁国路为宁安府。二十一年改称宣城府。二十六年改称宣州府。治所均末变更。 明

▲洪武元年(1368),改宣州府为宁国府,治所仍旧。

▲洪武五年(1372),知县王文质主事筑修东乡新稔坝(今佟公坝下游区域)。 ▲嘉靖十三年(1564),知府罗汝芳(号近溪)于城内景德寺侧创建志学书院。 ▲万历元年(1573),邑人沈懋学、高维岳、梅鼎祚等创建\敬亭诗社\,以诗会友。临川汤显祖(字义仍)等多次寓宣和韵磋艺。

▲天启中(1623上下),东乡洪林桥镇建石质三元牌坊一座。一面题额\十里三元\即状元沈懋学、会元汤宾尹、解元贡钦),一面题额\同朝鼎甲\即状元沈懋学、榜眼汤宾尹、探花舒宏志)。以上四人均为明时洪林桥周围十里境内人氏。 ▲祟祯元年(1628),邑人沈寿祟,武会试中擢取进士。为宣籍武进士第一人。 清

▲顺治二年(1645)春,宁国知府朱元锡以城归附清廷。邑人麻三衡在境东南山区举兵抗清,与邑人吴太平、阮恒、阮善长、刘鼎甲、胡天球、冯百家等号称\七家军\,同年七月与清军激战于稽亭山(今称鸡头岭),为清兵所败。麻三衡等被害。

▲康熙七年(1665)四月,境内田野遍发蝗蝻,知县李文敏募民以死蝗易官米,民竞寻捕,稼禾乃免害。

▲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开博学鸿词科,邑人施闰章(字愚山)被举,授翰林院侍讲,并参修《明史》。

▲康熙二十六年(1681),知县袁朝选主修《宣城县志》并单部刊行,此为宣城有县志之始(此前宣城县向为州、府附郭,县志一直统于州、府志之中,不单

部刊行)。

▲康熙中(约1691上下),广西僧石涛和尚寓居城北敬亭山麓广教寺,时达数年,作有多首(幅)诗画流传于世。

▲康熙四十四年(1705)夏,爱新觉罗玄烨南巡,于德州舟中三次召见邑人梅文鼎(字勿奄,以历算著称),文鼎面进著作《三角法举要》,玄烨亲书\绩学参微\四字赠归。

▲康熙四十九年(1710)秋,宁国知府佟赋伟,捐俸银三百余两,借府库谷米二百余石,整修境东南岳笪坝,是年冬竣工。邑人将岳笪坝改名为佟公坝,沿用至今。

▲康熙六十年(1721),邑人梅文鼎卒于故里坐吉村。康熙特命江宁织造曹頫为梅氏治丧建墓。

▲乾隆三年(1738)夏,邑人詹上彩捐钱三百缗,修葺敬亭山\云齐阁\,\灵异居\,\穿云亭\等胜迹。

▲乾隆四年(1739),知县吴飞九重修《宣城县志》并刊行。

▲乾隆四十年(1775)七月初四午刻,境东南毕冲铺天空落石,声如霹雳。巨者重百十斤,细者如砂砾。

▲乾隆五十一年(1786)六月,境内夜空大星帅小星声如疾风,光灿烂,自东北飞至西南方。

▲嘉庆十一年(1806),全县人口总计107.61万有奇。此为史载宣城县人口最高纪录。

▲道光二十八年(1848)八月、二十九年五月,境内连续两年大水,北乡金宝圩(全县最大圩)连续两年破堤,为史所罕见。

▲咸丰六年(1856)五月上旬,太平天国左军主将翼王石达开率太平军首次攻占宁国府治宣城。同年十二月下旬,清军浙江提督邓绍良兵克宣城。 ▲咸丰十年(1860)九月下旬,太平军辅王杨辅清、侍王李世贤和匡王赖文鸿三部联军再次攻占宣城。并击毙清军提督周天培,皖南道尹福成、宁国知府颜培文。

▲同治元年(1862)七月上旬,清军提督鲍超所部再克宣城。同年十月下旬,太平军辅王杨辅清,堵王黄文金,孝王胡鼎文三部联军激攻宣城,大败清军鲍超

所部,第三次攻占宣城。同治三年九月上旬,太平军撤出宣城,清军入城据守。 ▲同治七年(1868),全县人口总计25.13万余人,较五十年前(嘉庆十一年)减少四分之三。自此时起,河南、湖北、皖北等地大批移民相继迁居境内。 ▲同治八年(1869),法国天主教派传教士金式玉来宣城东乡徐村购地建屋二重,设立天主教堂。此为天主教传入境内之始。迄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1)的35年内,法籍天主教,先后在境内城乡建立总堂1座、分堂25座。 ▲光绪二年(1876)正月二十八日,宁国府所属各县等候府试的生员会集宣城西门,目睹外国传教士对华人的傲慢行为,引起愤怒,冲进西阪头(今宣城六中 校舍处)天主教堂论理,遭拒后,砸毁教堂部分用具。宁国知府高祟基应允赔款4000银元,并在城内划地(春归台,今县委大院)扩建教堂。史称\宁国府教 案\。

▲光绪十三年(1887)十一月,皖南镇军史念修,从北洋军中特聘两名洋教师来宣城东郊校阅场教习清防军演练新式阵法及放枪打靶等技。为境内出现近代武器之始。

是年,境内夏大水,秋大旱,冬大雪。

▲光绪十四年(1888)二月初一(3.13),境内有日食。 十一月中旬,知县范葆廉,为重修《宣城县志》作序并刊行。

▲光绪十六年(1890),英国基督教内地会派牧师密德福来宣传教,于城内西门大街购胡姓基地(今县建筑公司处)建西式瓦屋六重二十三间,设立耶稣总教堂。此为基督教传入境内之始。自此至光绪三十年,相继在城乡建立分堂16处。 ▲光绪二十年(1894)冬,由湖北、河南移民为主,在境内东南农村组成职业性演唱班社\四季班\,此为皖南花鼓戏剧种形成之始。

▲光绪二十二年(1896),邑人徐光炜(字修照、城关人)考取公费留学生,赴日本帝国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为宣籍近代留学生第一人。 ▲光绪二十五年(1899),清政府商约大臣盛宣怀先后托请日本、英国矿师来宣城寻探煤矿,并勘定东南境内有\绝好之煤矿\。日、英争相与中国签订合作开采合同,引起\争夺宣城煤矿开采权\的外交风波。

▲光绪二十七年(1901)夏,境内洪水泛滥,全县溃破大小圩、堤、坝127个。

▲光绪二十八年(1902)六月十九日(8.3),宁国府(宣城)邮政分局正式开业。

七月上旬,城内祟正书院(今六中教师宿舍处)改为县立祟正高等小学堂,为宣城新教育之始。

▲光绪三十年(1904)春,知县何恩煌捐俸为农觅旱稻(出自日本、性耐旱),塘稻(出自泰国、性耐涝)在境内试种,秋皆获丰收。

夏,芜湖\三公司轮船\三人集资合办)由阳江往返芜宣之间,为境内轮船航运之始。

▲光绪三十一年(1905)秋,宁国府中学堂创立并开学。校址在今宣城中学处。为境内中等教育之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二月二十四日(2.6),境内饥民聚众抢粮,县署派兵捕杀20余人。

▲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公立\端本女子小学\在城内北门孝衣巷创立开学,为宣城女子新教育之始。

冬,县署派员督办官费围垦北乡青草、水草二湖,遭民反对,工程中止。 ▲光绪三十四年(1908)春,邑人陈礼璋、郑献元招股集资开采北乡凤凰山煤矿,并于新河庄设立总公司。

▲宣统元年(1909)十一月二十二日(12.24),宁国府属各县物产会在宣城城厢开幕。十二月初闭会。

▲宣统二年(1910)二月七日(3.17),全县开展人口调查登记。五月十一日(6.17),西河镇数百人聚围户口调查登记员居宅,强行索取户口草册,声称:\若不交出,即纵火焚其屋\。类此拒查户口之事,境内多处发生。

五月十八日(6.24)至二十四日,境内连雨八昼夜,城内街巷几可行舟。东门城墙崩倒20余丈,全县圩堤溃漫殆尽。

六月初一(7.7)午刻,东乡饥民千余人,划船聚集双桥镇头,蜂拥至该镇裕泰砻坊,抢夺大米二百数十石。清军巡防营鸣枪弹压,饥民手持刀棍对抗,并强夺防军枪3支,剌刀3把,殴伤哨勇数人。饥民死2人、伤2人,余皆散离。 秋,宣城电报局在城内东门大街创立开业,北乡水阳镇设报话营业处。 ▲宣统三年(1911)九月二十一日(10.20),宣城宣告光复。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1月上旬,城内宁国府中学堂学生熊璜、刘宝琛等发起组织\皖南学生北伐队\,报名参加者达300余人。并向城内各界募筹经费,第一日即募得二千余银元。

10月,全县划设12个选民投票区,32483名选民投票选举皖省议会会员和国会众议院议员。邑人陈光谱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 ▲民国2年(1913)

6月,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城内南门鳌峰(清宁国府中学堂原址)创立并招生开学。首任校长王多辅。

夏,县城设立民团总局,各乡镇同时设立分局。 ▲民国3年(1914)

春,基督教美以美教会在城内南门福音堂(今保健站处)创办储才中学。 6月2日,皖省划设三道(淮泗、安庆、芜湖),宣城隶属芜湖道。 ▲民国4年(1915)

7月中旬,全县奉令编练保卫团,将民间所藏枪械,悉数编号统由保卫团使用。

10月,城内端本女子小学和第二甲等小学创制的两件手工艺品被选送美国参加巴拿马国际赛会并获奖。 ▲民国5年(1916)

4月下旬,县城纷传县知事金保权拟宣告\宣城独立\,城内顿现恐慌。县署出示辟谣,并调集警察于每晚二更闭城戒严。如此三日,谣言渐息,秩序如常。 ▲民国6年(1917)

春,福建古田人林昌年,在城内东门大街(今城关影剧院前)开设\友立医院\,设有内外科及妇科,为宣城有西医之始。

6月中旬,北乡湾沚镇突有辫子兵200余名,荷枪冲入街市强索钱物,经地方商绅筹送现洋6000余元,方免遭劫。

7月,安徽省立第八中学在城内北楼西南侧(今烈士陵园处)创立,学监朱似愚。

是年,城内茶商王德隆、黎寅翰邀集同业组成\宣城茶商协会\,以研究改进茶叶外贸为宗旨。公推谷秉涛为会长。 ▲民国7年(1918)

秋,境东南水东煤矿由官办改为商办,矿区面积达一万余亩,日出煤47吨。 是年,湾沚、孙埠、水阳三镇设警察分所。 ▲民国8年(1919)

5月8日,\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宣城,县城各校学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散发传单,通电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次日,芜湖省立五中教师高语罕来宣, 协助筹建\宣城学生联合会\。5月29日,城内各校学生千余人,齐集小东门外校阅场(今县麻场处),召开\宣城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公推第四师范学生王 鼎元、储才中学学生陈克跃为正副会长。会后举行示威游行,沿途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

6月,县城组织成立\宣城各界抗日联合会\,协同学生会查毁日货。 10月,南乡石龙团(今溪口、新田两乡之间)发现金矿,由安徽省商品陈列所公开列展,标价\每两45银元\。

是年,北乡吴国圻所著《禹贡真铨》一卷,铅印问世。

是年,邑人李蔚山,在城内南门佑圣阁(今总工会上对门)开设《蔚山照像馆》,为宣城有照像业之始。 ▲民国9年(1920)

2月,公立\宣城蚕桑讲习所\于城内十八塌(今宣中北大门处)创立。 5月-9月,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生为毕业生参观经费爆发学潮,学生驱逐校长张和声、殴伤督学朱似愚。继又一拒再拒新委校长杭克俨就职。成为震惊省内外的\宣城四师学潮\。

11月,恽代英受宣城四师新任校长章伯钧之聘,来校任教务长兼授哲学、国语课。结合教学开展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直至1921年6月中旬离宣赴南京。

▲民国10年(1921)

6月,县城各中小学集会游行,声援安庆学生\六.二\斗争。

9月,萧楚女应聘来宣城任省立第四师范国文教员兼授修身课。结合教学在

7月-8月,境内干旱致灾,全县受灾面积达39万余亩。县委、县人委发动干部群众开展抗旱斗争。

9月中旬起,全县城乡开展\大办钢铁\运动。农村50%以上的壮劳力,被调集用土法炼钢铁。县直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商店职工、城镇居民轮流在县委大院、宣师校园、西门城外等处建造小高炉,日夜炼钢铁。

9月下旬,城关镇居民在县城南郊挖掘耐火材料建造炼铁高炉时,因土层坍塌,死亡11人,受伤14人。

9月下旬,县委、县人委决定:全县283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14个人民公社,实行\工农兵学商,五位一体,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化。 10月下旬起,全县掀起\大办工业\热潮,县办纺织、发电、造纸、制茶、钢铁、炼焦、机械、冷冻、采煤等一批厂矿企业相继筹建;周王煤矿至夏渡土铁路建成。

11月初,开展\全民皆兵\运动,全县组建一个民兵师,民兵发展到20万人。城机关、学校团体实行民兵班、排、连建制。

12月初,原杨林高级社中心俱乐部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

是年,本县首次引进4台捷克产日特-25L拖拉机及配套机具。 ▲1959年

春,农村开始以生产队为单位,集中社员口粮,兴办公共食堂。4月中旬,县委在城关召开县、区、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大会,参会者计6000余人。重点 是清算各级干部的右倾保守思想,加快实现\农业超纲要县\,要求层层开展\反瞒产运动\。会后不久,各级虚报粮食产量,争放\水稻亩产万斤卫星\的浮夸风 气日益盛行。粮食征购任务一超再超,致使农村社员口粮奇缺。自同年秋季开始,境内病、饿、逃荒、死亡人数逐渐增多,截止1960年4月底,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人口陡减114300余人。农村有些地方出现人烟稀少,村落荒凉。 9月,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吴征镒教授在境内南乡发现稀有治癌药用植物--疏花绞股兰。

10月13日,县委在城关召开县、区、公社、大队四级干部8000人大会,对所谓\朱平(县委副书记)、陶大本(县委副书记)反党集团\开展批判斗争。 继

而发动县直机关全面开展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运动(简称\反右倾\,直至1960年4月始告结束。先后受到批判斗争的干部计400余人,并分别予以 党内和行政处分。

11月上旬,县委、县人委在宛陵剧场召开全县社会主义建设群英大会。表彰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在\大跃进\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号召继续\大反右倾\、\大鼓干劲\、\大放卫星\。

11月,全县第一座电力排灌站--五星圩杨滩电力排灌站建成。 ▲1960年

春,县钢铁厂、纺织厂、炼焦厂及煤矿等工矿企业相继停办。全县工交系统精简职工3000余名回农村参加农业生产。

4月7日,县委、县人委在城关召开县、区、社、队四级干部会议,宣传贯彻关于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过渡和农业生产全面超纲要。

7月初,县委、县人委在县直机关单位抽调干部480余人,分赴全县各公社、大队帮助安排群众生活并进行队办食堂的调查工作。

9月上旬,安徽省省长黄岩来宣检查工作,针对宣城实际情况,明确指示县委、县人委:停止粮食征购和外调,立即解决本县农村严重缺粮问题。 11月中旬,中共宣城县委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干部学习、宣传党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农业十二条\,落实\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纠正农村一平二调的\共产\风。 ▲1961年

1月初,中共安徽省委派出由440余人组成的工作队驻宣,贯彻\农业十二条\,开展整风整社运动。

1月下旬,省委驻宣工作队,在城关体育广场主持召开由干部、群众参加的万人大会,公开批判县委主要领导人所犯的\左\倾错误。

2月上旬,省委驻宣工作队与县委联合召开县、区、社、大队、生产队五级干部大会,进一步落实\农业十二条\,解散农村公共食堂,纠正\五风\即:\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和干部特殊化风)。

3月下旬,全县5000多个生产队实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

责任田\办法。

6月,全县原14个人民公社划分为49个人民公社和1个镇。

8月初,中共宣城县委成立甄别平反领导组并设立办公室,开始为反右倾运动中的错案进行甄别平反工作,至年底结束。对400余名受到处分的干部,予以恢复职务、级别、党籍、名誉。 ▲1962年

1月22日,县委、县人委在城关召开农业战线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重点表彰\坚持集体生产,获夺粮食丰收\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 1月24日,县直机关开始以社会主义教育为内容的整风学习。 2月中旬,全县精简机构下放人员工作开始,至同年10月底止,计精简职工6454人、压缩城镇人口7220人,下放至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3月初,农村开始改正\责任田\,至1963年春结束。

4月中旬,中共宣城县委专题学习讨论关于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问题,并研究和建立健全县委全委会、常委会等例会制度。 ▲1963年

2月下旬,县委抽调40余名县直机关干部,赴五星公社宣传贯彻\人民公社六十条\,进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试点。

3月中旬,县手工业管理局根据农时季节和山区圩区特点制订的\支农产品月历\,先后被安徽省手管局和全国手工业联合总社农具局向全国各地手工业系统介绍推广。

4月初,全县城乡掀起\学习雷锋\活动。

是年冬,宣城县先后接收上海下放居民636户2690人在农村插队落户。 ▲1964年

1月中旬起,全县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重点是开展\新五反\即: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 1月下旬起,\宣城县阶级教育展览\在城内工人俱乐部开展。后巡回到各乡镇展出,历时一月有余。

8月,全县\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运动试点工作开始。 8月下旬,全县群众业余文艺创作会演大会在城关宛陵剧场及城关俱乐部

(今宣州影剧院)举行。各区均派代表队参加,演出创作节目近百个。 ▲1965年

2月初,县委召开县、区、社、队四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重点是\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月中旬,境内第一条高压输电线建成并入网供电。

9月下旬,中共芜湖地委抽调5101名地、县机关干部组成250个\四清\工作队,在全县城乡全面开展\四清\运动,至1966年5月底\文化大革命\初期始告结束。

12月,县自来水厂竣工供水。厂址城区南门鳌峰。 ▲1966年

5月29日,中共芜湖地委\四清\工作总团党委向县直机关及区乡镇发出《关于认真贯彻执行省委'对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通知'的通知》。是日,宣城 县委在城关召开县直及城关镇属单位3000人参加的动员大会,部署开展学习毛泽东著作,声讨所谓\三家村'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

6月10日,城关部分中学生成立\红卫兵\组织,上街书写大标语,张贴大字报,开展\革命大批判\。

6月15日,宣城县\文化大革命\办公室成立。重点是在文教系统揭批\黑帮\分子。

7月下旬开始,以\红卫兵\为主体的横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从县城到农村普遍开展。截止12月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 抄出宗谱2019本、\封、资、修书画\本(幅)。大批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古代建筑被砸坏;线装书籍被收缴;饰有吉祥花纹图案的衣物器俱被横 扫;县花鼓戏剧团古装戏衣帽行头被集中在城关十字街心焚毁。8月中旬,\红卫兵\组织由学校学生发展到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并离开各自岗位外出串连\造 反\。 9月初,全县城乡学习党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开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城乡机关单位\革命造反派\纷纷揪回原\四清\工作队人员,勒令检查,开展批斗,并令以挂大牌、戴高帽游街示众。 9月,安徽省重工业厅批准宣城新建年产3千吨化肥厂,总投资260万元。

10月,县直文化宣传部门在县展览馆(今县法院处)举办\抗日军政大学校史展览\,展出抗大历史照片、文献及部分实物复制品。

12月初,\宣城县工人阶级造反总司令部\在城关成立。随之各单位、各系统各种名称的\革命造反组织\纷纷宣告成立。全县城乡\革命造反派\高举\造反 有理\红旗,手持\红宝书\即《毛主席语录》)、佩戴\红臂章\,或集会、或游行、或刷大标语、或贴大字报,高呼:\踢开党委闹革命\、\打倒大小走资 派\、\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学习、生产、工作正常秩序全被冲乱。 ▲1967年

1月中旬起,县直机关部分造反派揪斗县委、县人委主要负责人。各部门相继揪斗本单位本系统\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实行\夺权\。各级党政机关原领导人一律被勒令停职\靠边站\,由\造反派\主持一切。

2月上旬起,全县造反组织形成对立的两大派,一派为\宣城县联合造反总司令部\简称\联总\;一派为\宣城县联合造反总指挥部\简称\联指\。 两派从用广播、大字报、大标语、大辩论相互指责谩骂(时称\文攻\发展到用器械(木棒、铁棍)当面斗殴。继而暗派人员冲击驻宣军事部门抢夺武器弹药,组 建武装组织,进行公开武斗(时称\武卫\。县委大院、县百货大楼、县面粉厂、县电厂均被占为武斗据点。据初步统计,截止1968年8月,两派造反组织先 后冲击驻军部门抢夺武器共112次,抢夺步枪385支、机枪22挺、冲锋枪32支、手枪213支,各种子弹6119发、手榴弹55枚、炸药190斤、雷管 570只。在武斗中先后有17人被打死(其中:干部1人、工人10人、演员2人、居民3人、外流人员1人)。

2月,宣城纺织厂重建,投资总额496.8万元。

3月9日,以县人民武装部为主体组成\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行使县委、县人委职能,指挥长由县人武部部长籍冀新兼任。县直机关及乡镇、公社均相应成立\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

4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607、224、203、608部队奉命组派部分指战员来宣支持革命左派、支持工业生产、支持农业生产、实行军事管制、开展军事训练(简称\三支两军\。

5月起,城内武斗时有发生,社会秩序混乱。机关、学校、工厂陷于瘫痪状

态。不少干部、职工、学生避居农村。 ▲1968年

2月16日,县支左领导组成立。籍冀新任组长,刘学忠(驻宣支左部队代表)任副组长。同时撤销原\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由支左领导组代行其职能。

4月中旬,县支左领导组在城关召开全县\农业学大寨\政治工作会议,号召\为革命种田\。

7月31日,县支左领导组发出《关于立即停止武斗、撤离据点、上交武器弹药的五条决定》,缓和了武斗形势。

8月15日,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宣城县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籍冀新任革委会主任,成员有支左部队代表、革命干部代表、革命群众代表,时称\三结合革命政权\。

9月上旬,全县城乡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相继报批成立了\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全县实现\一片红\。

9月24日,全县红卫兵代表大会委员会(简称\红代会\成立。 10月11日,全县工人代表大会委员会(简称\工代会\成立。

10月18日-23日,县革委会举办县直机关党员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五十字\建党方针,部署\清理阶级队伍\和开展机关单位\斗、批、改\任务。 10月25日,全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简称\贫代会\成立。 10月下旬开始,动员城市知识青年(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至年底止,全县第一批到农村插队落户的城镇知识青年共计3600余名。

11月初,原县委、县人委机关的大部分干部被集中到峄山\五·七\干部学校劳动,要求\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

12月26日,县革委会政工组组织县直文化宣传部门在县展览馆(今县法院处)举办\红太阳展览\。展出毛泽东主席各个时期的巨幅照片近百幅,组织干部群众分批参观,时达两月有余。 ▲1969年

4月3日,县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立,组长籍冀新。县直机关党组织开始

恢复活动。5月中旬,全县基层党组织相继恢复组织生活。

5月25日,中共宣城县革委会核心小组召开全县党员代表会议,传达贯彻党的\九大\精神。

7月初,县革委会召开全县第二次农业学大寨政治工作会议,贯彻\大批促大干\精神。

11月初,县革委会抽调650余名县、区机关干部组成50个\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公社(镇),深入大队开展农村\斗、批、改\。

12月11日,城关综合社设于宣城师范后门西北处的花爆作坊,因集放的大力硝突然爆炸,作坊被炸毁,当班职工被炸死6人,炸伤5人。 ▲1970年

8月初,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重新建立,所址设县农场。

12月初,皖赣铁路宣城段路基及桥涵工程全线开工,境内沿线每日有10万人以上会战于工地。

12月21日,中共宣城县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城关召开,历时4天,出席代表计1066人,正式恢复了县委组织,原核心小组自然消失。 是年,南乡杨柳农用飞机场建成。 ▲1971年

1月10日,经安徽省革委会批准,宣城县西北境内的西河、和平、红杨、三元、新丰、赵桥、花桥、黄池8个公社及湾沚、西河2镇(计66个大队、1194个生产队,30330户、127184人,188878亩耕地)划归芜湖县辖。

8月上旬起,县委、县革委会部署在全县开展以清查\分子和深挖美蒋特务为重点的\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运动。

是年,全县农村生产大队普建卫生室、配备\赤脚医生\,推行合作医疗制度。 ▲1972年

春,境内最长的支线公路--杨(柳)华(阳)公路竣工通车,全长30.7公里。 8月12日,县委召开县直机关\批林整风\大会,会期13天,参加人数570余人。揭发批判与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

10月,西南乡10个公社组派民工参加\青弋江综合利用工程总干渠\会战。

8月下旬,县支左领导组撤销,驻宣支左军人陆续返回部队。

是年,全县农村多次发生用电事故,触电死亡计28人,为全省第三位。 ▲1973年

6月上旬,陈村至宣城110KV超高压输电线和县城变电所建成供电。 12月,县成立工业学大庆办公室,发动全县大办\五小\工业。 ▲1974年

1月上旬,全县城乡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2月上旬,全县\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城关召开。进一步贯彻大办地方\五小\工业号召。

3月30日,东乡洪林、麻姑山一带发生特大暴雨,大冯村、龚家坦、七里冲等处水库决口;佟公坝干渠多处溃破,部分村庄被冲毁。

4月22日,江苏溧阳发生5.5级地震,波及境北狸桥、昝村一带。 7月中旬,安徽省林业厅在县城召开全省社队集体林场现场会。并组织与会代表分赴境内社队林场检查、参观。 ▲1975年

5月,全县第二次\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

8月上旬,驻宣城师范校园的安徽省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师部奉令撤离校园,宣师恢复招生并开学。

9月中旬,县委、县革委决定,采取全县会战措施,根治南境山区华阳河,要求\一年会战、两年大干、三年扫尾\。同时组建了\华阳河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王鸿树,政委朱景本。11月初,共组织发动6万民工实施第一期工程。 10月,皖赣铁路芜湖至宁国段竣工通车,途经境内50公里,设有巷口桥、宣城、孙埠、水东4个车站。

12月24日,县委发出《关于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意见》。随之组织了1800余人的\基本路线教育宣传队\,在全县城乡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

▲1976年

1月上旬起,全县开展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直至同年10月

结束。

2月中旬,江苏高淳县与宣城县毗连的部分社队,多次出动持枪民兵数百人,在固城湖一带越境阻挠宣境狸桥地区兴建牛耳港撇洪联圩工程,引发两省、县边境严重水利纠纷事件。

8月中旬,城区安置、抢治唐山地震受伤人员500余名。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自次日起,全县城乡各机关、学校、单位布设灵堂并举行悼念活动。9月18日,县城4万余名干部群众集会在体育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各乡镇亦于同时就地举行追悼会。

9月下旬,全县城镇及大部分乡村,家家户户自行搭盖防震棚以备急用。 10月下旬,县委、县革委会于县体育广场召开万人大会,热烈庆祝党中央一举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

12月,全县共组织10万农村劳动力,集中治理华阳河。 是年,高桥公社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 ▲1977年

1月中旬,县委、县革委会在城关召开全县\农业学大寨\会议。先开县、区、社三级干部会,后开四级(扩大到农村大队)干部会。18日召开万人大会,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主任许春波作《打倒\四人帮\,宣城要大上》的报告。 3月上旬,全县第三次\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200余人。

3月17日,县殡仪馆建成(地点在城北10里庙埠北)并接受火化业务。 5月,省计委、省石化厅批准新建年产1万吨的宣城县硫酸厂开工。 5月13日,境东青隐山一带发生2.1级有感地震;6月2日又发生1.6级地震。

10月上旬,县委发动全县城乡干群,联系本部门本地区实际开展\三大讲\运动,肃清\四人帮\在本地区的流毒。 ▲1978年

5月上旬,县委、县革委会举办为期3天的新宪法学习班,并组派宣讲队分赴各公社、大队开展新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7月中旬,县东南水东公社红庙大队农民为探水源,意外发现旅游胜地龙泉

洞。

自夏入秋,全县发生特大旱灾,受灾农田达36万亩。县委组织人力物力于北乡管家渡拦河筑坝,截流抗旱。

12月30日,县委常委集中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并研究制订\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具体措施。 ▲1979年

春季,本县农村部分生产队试行包产到组和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 4月16日,周王公社井边大队煤矿井下瓦斯燃烧,死亡7人,伤8人。 7月9日,江苏溧阳发生6级地震,本县东北境内洪林、南湖、昝村、卫东、水阳等公社受到波及,计损坏房屋5000余间。

9月初,位于城东南5里的夏渡林场扬子鳄养殖场建成。

10月中旬,县委成立落实政策领导组,并建立办事机构,对全县各类冤、假、错案进行复查、平反工作。 ▲1980年

1月上旬,县委召开县、区、公社三级干部会议,推行和完善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鼓励农民勤劳致富。4月底,全县有80%的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 6月15日,宣城县第七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城关召开,历时8天,出席代表685人。大会决议:恢复\县人民政府\名称。县政府机关由县委大院迁往原 县人委旧址(今市政府招待所)。县直及区、乡(镇)党政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一律恢复\文革\前的名称,各级\革命委员会\和\革命领导小组\名称即行 取消。

6月中旬,溪口公社煤矿因下井工人带电操作,引起瓦斯爆炸,造成巷道塌方,致8人死亡。

10月上旬,全县干部、职工广泛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肃清\左\的影响。 ▲1981年

1月中旬,县人民政府行文公布:向阳烈士陵园、孙埠中学台地、团山邵村古文化遗址、开元塔、龙首塔、龙溪塔、梓童阁、古昭亭坊、东岳庙铜钟、碧山龙泉洞古诗崖壁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gy.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