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织物前处理13

更新时间:2024-04-01 15: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原布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织物前处理的目的及棉织物前处理的工序。 2、理解掌握原布准备的目的及相关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原布准备的内容 教学难点:各分工序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前面已经对染整用水及表面活性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现在接着学习一下纺织品前处理的原布准备的相关内容。

三、新授 棉织物前处理的目的:

去除棉纤维上所含有的天然杂质以及在纺织加工过程中施加的浆料和沾上的油污等,以改善织物的外观,提高织物的内在质量。 棉织物前处理的主要工序:

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开幅、轧水、烘干、丝光 (一)原布准备

? 坯布(原布):来自织造厂未经染整加工的织物 ? 原布准备的内容:原布检验、翻布、缝头 1、原布检验

目的: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促进纺织厂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内容:物理指标检验

(长度、幅宽、质量、经纬纱的规格、密度、强力等 ) 外观疵点检验

(缺经、断纬、跳纱、棉结、筘路、破洞、油污渍等 ) 检验率:一般10%左右

(根据原布的质量情况和品种的要求适当增减 ) 2、翻布(分批、分箱、打印)

? 为了避免混乱,便于管理,生产上常将同规格、同工艺的原布划为一类并进行分批、分箱。 【分批】

目的:便于生产计划管理

原则:把相同规格的坯布、相同加工工艺的产品划为一类 批量:根据原布的情况和设备的容量而定

? 煮布锅煮练,则以煮布锅的容布量为依据 ? 绳状连续练漂加工,则以堆布池的容量为准 ? 平幅连续练漂加工,一般以十箱为一批 【分箱】

目 的:便于布匹在加工过程中的运输

原 则:按照布箱大小、原布规格和便于运输而定,绳状双头加工,分箱数应为双数 卷染加工,每箱布能分解成若干整卷为宜 【打印】

目 的:便于识别和管理,避免将工艺和原布品种搞错

印记内容:原布品种、加工类别、批号、箱号、发布日期、翻布人代号等 印记位置:离布头10~20cm

印油要求:耐酸、碱、氧化剂、还原剂等化学药品;耐高温,快干,不沾污布匹 3、缝头

目 的: 适应印染厂大批量连续化加工的需要 要 求:

? 缝路平直、缝线坚牢、针脚均匀,不漏针跳针 ? 缝头的两端针脚应加密,加密长度为1~2cm ? 织物正反面要一致,布边要对齐 ? 不斜缝,不漏缝 方 法:平缝、环缝和假缝

? 环缝:缝接平整、坚牢,用线量多,为幅宽的13倍。适宜于一般中厚织物,尤适宜卷染、印花、轧光、电光等加工织物。缝时,每个接头要切除约1cm的布端。为了防止和减少缝头卷边,该机装有针距疏密装置,便于近边处增大针密,改善横贡、斜纹等织物的卷边现象。

? 平缝:家用缝纫机,灵活、方便,用线少,为幅宽的3.2倍。适合于箱与箱间或湿布的缝接,由于两端布层重迭,易产生横档等疵病,对重型号轧辊有损伤,不宜用于轧光、电光和卷染等加工。

? 假缝式:没有底线,只用一根线,针脚能自己打圈,扣合成链条形。特点:缝接坚牢,适于稀薄织物,不易卷边,用线省,为幅宽的3.6倍。存在布层重迭问题。 小结:主要讲了丝织物漂白的原理、方法及工艺条件。 作业:1、名词解释:坯布

2、原布准备的内容有哪些?目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原布准备

1、原布检验

2、翻布(分批、分箱、打印) 【分批】(包括目的、原则) 【分箱】 【打印】

3、缝头(目的、要求、方法) 4、小结 5、作业

课后记:主要讲了原布准备的相关内容,难度不是很大,接受情况较为良好。无旷课、迟

到的现象。

参考资料:染整概论 张洵栓 中国纺织出版社

烧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掌握烧毛的目的、原理、设备及气体烧毛机的工艺条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烧毛的原理

教学难点:气体烧毛机的工艺条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前面已经对染整用水及表面活性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现在接着学习一下纺织品前处理的原布准备及烧毛工序的相关内容。

三、新授 烧毛

(一)、定义:利用高温将布面上的绒毛烧去的过程

目的:使布面光洁,织物美观;保证印染加工质量;提高服用性能 (二)、原理:将织物迅速通过烧毛机的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 面,利用织物上的绒毛与织物主体升温的快慢不 同,从而达到只烧去绒毛而又不损伤织物的目的。 烧毛方式:接触式烧毛——铜板烧毛、圆筒烧毛 非接触式烧毛——气体烧毛

(三)、烧毛设备: 主要有气体烧毛机、铜板烧毛机和圆筒烧毛机 1、气体烧毛机

(1)特点: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劳动强度较低、热能利用充分、品种适用性强、烧毛质量较好。但对低级棉织物及粗厚织物的烧毛效果不及铜板烧毛机 。 (2)主要组成:进布装置 、刷毛装置 、烧毛装置 、灭火装置、落布装置 进布装置:主要由导布轨条组成 作用:加大张力,避免织物起皱

刷毛装置:主要由4~8只鬃毛或尼龙刷辊组成

作用:刷去织物表面的纱头、尘埃和杂物,防止浮在织物表面的纱头等在烧毛时使织物产生破洞;并使绒毛竖立以利烧毛

? 烧毛装置:主要由火口、气体和空气混合器组成

? 火口是气体烧毛机的主要部件,火口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可燃性气体的燃烧情况、烧毛的效率和质量

? 一个优良的火口,火口喷射速度应快,火焰温度应高而均匀;火口结构要简单,且不易变形,维修方便;同时耗用燃料省,热能利用率高 ? 一般气体烧毛机有4~6个火口 ,多的达12个

? 火口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火口有火焰式和火焰辐射热混合式两种。此外还有双喷射式火口、火焰混合式火口、异形砖通道式火口等

? 火焰式火口多用于棉织物,火焰辐射热混合式,多用于涤棉混纺织物 ? 火焰式火口又可分为狭缝式和多孔式 灭火装置:主要由冷却辊、浸渍槽组成 干态落布——利用蒸汽或水喷雾灭火 湿态落布——利用热水或退浆液灭火 作用:熄灭火星,降低布温 落布装置: 平幅落布装置——平幅加工 导布瓷圈落布装置——绳状加工 (3).气体烧毛工艺

工艺流程:进布 →刷毛 →烧毛 →灭火 →出布 工艺条件:

火焰温度: 800~900℃

车 速: 稀薄织物100~150m/min 一般织物80~100m/min 厚重织物60~80m/min 织物与还原焰距离: 稀薄织物1~1.2cm 一般织物0.8~1.0cm 厚重织物0.5~1.8cm 烧毛次数: 一正一反、二正二反、三正一反 烧毛面:

? 一般平布、府绸等织物正反面烧毛次数相同,如二正二反 ? 斜纹、卡其等有正反面之分的织物,以烧正面为主,如三正一反 ? 稀薄织物一般采用一正一反 2、铜板烧毛机

? 特点:除杂效果较气体烧毛机好,但设备清洁保养比较麻烦

? 适用性:特别适用于低级棉织物和粗厚棉织物的烧毛,不适合于提花和轻薄织物的烧毛 铜板烧毛工艺

温度: 700~900℃

车速: 厚织物为50~80m/min;一般织物为80~120m/min

接触宽度: 厚织物5~7cm;一般织物4~5cm 烧毛次数:可根据不同织物采用二正一反或三正等 3、圆筒烧毛机

特点:热耗大,清洁保养麻烦,目前已很少应用 (四)、烧毛质量的评定

? 烧毛质量在保证织物强力的前提下,主要以绒毛去除程度来评定

? 评定方法:将烧毛后的织物置于光线充足的地方观察布面上的绒毛分布情况 ? 分级标准:采用5级制,5级最好,1级最差 ? 1级 原坯布未经烧毛 ? 2级 长毛较少 ? 3级 基本上没长毛 ? 4级 仅有较整齐的短毛 ? 5级 烧毛洁净

? 烧毛质量要求:一般织物达到3~4级,质量要求较高的织物应达到4级以上,稀薄织物达3级即可。

小结:主要讲了烧毛目的、原理、设备及工艺。 作业:简述烧毛的目的、原理及主要设备。 板书设计: 烧毛

(一)、定义 (二)、原理 (三)、烧毛设备 1、气体烧毛机 2、铜板烧毛机 3、圆筒烧毛机 (四)、烧毛质量的评定 (五)小结 (六)作业

课后记:本次课主要讲了烧毛的目的、原理及设备工艺,工艺部分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巩

固复习。无迟到、旷课的现象。

参考资料:染整概论 张洵栓 中国纺织出版社

退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掌握退浆的目的、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原理、步骤。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退浆的方法

教学难点:各种退浆方法的适用范围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前面已经讲过棉织物前处理的原布准备、烧毛两道工序,今天接着学习第三道工序——退浆。

三、新授

经纱上浆的目的:增加经纱表面的光滑度,从而提高经纱的断裂强度和耐磨性能 ,减少断经

合成浆料(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酯PA)

纯棉织物一般采用淀粉类天然浆料或天然浆料-合成浆料的混合浆 ? 经纱上浆率 :一般上浆率为4%~8%

纱特细、密度大的织物,经纱上浆率应高些,如府绸类可高达8%~14% 线织物可以不上浆或上浆率在1%以下。针织物一般不上浆。

? 经纱上浆对染整加工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织物的润湿渗透性,阻碍染料、化学药品和纤维的接触,增大染化料的耗用量,增加练漂加工的负担,而且还会造成印染疵病,影响印染产品质量。

? 结论:棉织物在煮练、漂白前一般都要进行退浆处理。

(一)退浆的目的:去除坯布上的大部分浆料及少部分天然杂质,以利后加工的进行,保证

印染产品的质量。 (二)常用浆料及其性能 1. 淀粉

? 淀粉是由α-葡萄糖通过1,4-苷键连接而成的链状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6H10O5)n ? 淀粉按其分子结构不同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 直链淀粉的聚合度较低,约为200~1000

? 支链淀粉的聚合度较高,大约在600~6000,其结构较直链淀粉复杂 淀粉的主要性能:

? 直链淀粉微溶于水,遇碘呈深蓝色;支链淀粉则难溶于水,遇碘呈紫红色 ? 热水中发生膨化,直链淀粉溶液黏度较小,支链淀粉溶液黏度较大 ? 低温下,在烧碱溶液中发生剧烈膨化

? 高温及有氧存在时,碱也能使淀粉分子链中的苷键断裂,聚合度降低,黏度下降 ? 遇酸,苷键发生水解,形成分子量较小、黏度较低和溶解度较高的可溶性淀粉、糊精等中间产物,最后水解成葡萄糖 ? 遇氧化剂会被氧化分解 ? 淀粉酶对淀粉也有水解作用 (三)、常用退浆方法与工艺

棉织物常用的退浆方法主要有酶退浆、碱退浆、氧化剂退浆和酸退浆。在实际生产中,

经纱上浆用浆料:天然浆料(淀粉、海藻酸钠)、变性浆料(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

可根据织物品种、浆料组成、退浆要求和设备条件等选用适当的退浆方法 1.酶退浆

酶——是一种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1)酶的催化特点:催化专一性强(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催化效率高、催化条件缓和、环保

酶的种类:酶的种类繁多,分类也有多种方法

? 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动物酶、植物酶和微生物酶

? 按其催化作用的性质分为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解酶、转移酶等 (2)淀粉酶的退浆原理:

? 淀粉酶的退浆作用在于它能催化淀粉大分子链发生水解;而生成分子量较小、粘度较低、溶解度较高的一些低分子化合物(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再经水洗去除水解产物而达到退浆目的。

? 淀粉酶用于退浆,就是改变了淀粉水解的反应过程,降低了活化能和增加了反应分子间的碰撞率,从而使淀粉的水解作用迅速进行。 (3)酶退浆工艺:

一般都由四个工艺过程组成:

预水洗、浸轧或浸渍酶液、保温处理、水洗后处理 ①预水洗

作用:促使浆膜的溶胀,使酶液较好地渗透到浆膜中去; 去除织物上的防腐剂、酸性物质等杂质,有利于淀 粉酶对淀粉浆的作用 洗涤温度:80~95℃

为提高预水洗的效果,可在洗液中加入适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②浸轧或浸渍酶液 作用:使织物吸收酶液

主要工艺条件:T和pH值——随酶制剂的性能不同而不同

酶的浓度——与加工的方法有关,一般连续轧蒸法的酶浓度应高于堆置和轧卷法 ③保温处理

作用:使酶在一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对淀粉进行充分的水解 方法:堆置法、汽蒸法、浸渍法或以其中二者结合 主要工艺参数:温度和时间 ④水洗后处理

作用:洗去黏附在织物上的水解物及其杂质 酶退浆的特点:

? 方法简单;退浆率高(可达90%);退浆速率快;对棉纤维无损伤;但对棉纤维的共生物及其他浆料的去除效果差 2、碱退浆 (1)原理:

? 淀粉及化学浆在热烧碱的作用下,发生强烈膨化,与纤维的粘着变松,再经机械作用,就很容易从织物上脱落下来。

? 有些化学浆如CMC、PVA、PA在热碱液中溶解度增大,再经有效的水洗,容易从织物上洗去,

? 同时热烧碱溶液能去除一部分天然杂质,尤其适用于含棉籽壳较多的棉布。 ? 退浆率50~70%

? 应用煮炼或丝光废碱,成本低,不损伤纤维 (2)注意问题:

? 碱退浆仅使粘着力下降,并不能使浆料降解,水洗必须充分,以免浆料重新沾附到织物上。

(3)碱退浆工艺:退浆效果取决于碱浓度温度、堆置时间及水洗情况

? 平幅加工:6~10g/L烧碱液,温度为70~90℃,汽蒸或保温堆置后热水洗。 ? 绳状加工:绳状轧碱,烧碱浓度10g/l左右,温度50~70℃,绳状堆置6~12h,堆置时要注意保温、保湿,防止风干,堆置后经水洗。 ? 涤/棉混纺织物宜采用平幅退浆和水洗。 3.氧化剂退浆

特点:退浆迅速,退浆率较高,并兼有部分漂白作用,但对纤维素有一定的损伤 原理:碱性条件下,氧化剂使浆料氧化、降解,使其相对分子质量降低,水溶性增大,再经水洗去除而达到退浆的目的 常用氧化剂:过氧化氢、亚溴酸钠等

氧化剂退浆多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可以与煮练或漂白同浴处理。 小结:主要讲了退浆的目的、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原理、步骤。 作业:简述酶退浆原理及工艺。

板书设计: 退浆

(一)退浆的目的

(二)常用浆料及其性能

(三)、常用退浆方法与工艺

1.酶退浆 2、碱退浆 3.氧化剂退浆 (四)小结 (五)作业

课后记:本次课主要讲了退浆的目的、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原理、工艺,希望同学们课后及

时巩固、复习。无迟到、旷课的现象。

参考资料:染整概论 张洵栓 中国纺织出版社

煮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掌握退浆的目的、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原理、步骤。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退浆的方法

教学难点:各种退浆方法的适用范围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前面已经讲过棉织物前处理的原布准备、烧毛、退浆、三道工序,今天接着学习第四道工序——退浆。

三、新授

目的:去除大部分的天然杂质和残留的浆料,精练提纯纤维素,从而改进织物的外观,提高织物的吸湿性,以利于印染后加工。 一、煮练原理

在煮练剂烧碱及煮练助剂的作用下,杂质通过溶解、降解、乳化等作用,部分直接溶解在煮练液中,部分由于溶胀和纤维的结合力变小通过水洗从织物上脱落下来,部分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从织物上剥离下来 1.果胶质的去除

在烧碱作用下果胶物质一方面发生水解,生成果胶酸并进而转变为果胶酸钠盐;另一方面部分果胶物质发生分子链的断裂,从而提高了果胶在水中的溶解度。 2.蜡状物质的去除

蜡状物质中脂肪酸一类的物质在热稀烧碱溶液中能发生皂化而溶解,高级一元醇、碳氢化合物等因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需要借助乳化作用才能将它们去除。 3.含氮物质的去除

在热的烧碱作用下,蛋白质分子中的酰胺键发生水解断裂,生成可溶性的氨基酸钠盐而去除。 4.灰分的去除

灰分中水溶性无机盐在煮练的水洗过程中去除,而不溶性的无机盐则经酸洗和水洗去除。 5.色素的去除

煮练对色素的去除作用很小,大部分要在漂白过程中除去。 二、煮练用剂 主练剂:烧碱

助练剂:表面活性剂、硅酸钠、亚硫酸氢钠、磷酸三钠等 1.烧碱(NaOH)

作用:高温下去除果胶质、含氮物质、蜡质中的脂肪酸、

棉籽壳中的某些成分及部分无机盐等。 a)果胶→果胶酸→果胶酸钠盐 b)脂肪酸→脂肪酸钠盐 c)含氮物质(蛋白质)→分解 d)棉籽壳→溶胀→脱落

e)灰分(无机盐)→钠盐而溶解

用量:应视织物的品种、含杂情况、质量要求、所用设备等综合考虑 2. 表面活性剂(S.A.A) 如肥皂、红油等

作用:a)起润湿作用,有利于煮练剂等迅速进入纤维内部 b)通过乳化作用去除油蜡 3. 硅酸钠(NaSiO3)

a)吸附煮练液中的铁质,防止织物上产生锈渍和锈斑; b)吸附煮练液中已分解的杂质,防止再次污染; 4. 亚硫酸氢钠(NaHSO3) a)有利于棉籽壳的去除;

木质素→木质素磺酸→木质素磺酸钠

b)还原剂,防止棉织物在高温带碱情况下被空气氧化而脆损; 5. 磷酸三钠(Na3PO4)软水剂 三、煮练设备与工艺

按加工时织物呈现的状态不同,分为绳状煮练和平幅煮练 按煮练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连续式煮练和间歇式煮练 (一)煮布锅煮练

特点:煮练匀透,去杂效果好, 品种适用性广,

但劳动强度较大,生产率较低 工艺流程:轧碱 →进锅 →煮练 →水洗 工艺处方及条件:

轧 碱: 烧碱 薄织物4~6g/L 厚织物8~10g/L 轧碱温度 40~50℃

轧余率 110%~130% (二)连续汽蒸煮练

连续汽蒸煮练可分为常压和高压两种 1.常压绳状连续汽蒸煮练 2.常压平幅连续汽蒸煮练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工艺

设备主要组成:浸轧装置、汽蒸箱、平幅水洗三大部分 3.高温高压平幅连续汽蒸煮练

(三)半连续式煮练 四、煮练工艺分析 1.烧碱溶液的浓度

视纤维的含杂情况、煮练方式及对产品的质量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 一般煮布锅煮练 浓度为10~15g/L(浴比1:3~4) 常压连续汽蒸煮练 浓度为25~50g/L 2.煮练温度

实际生产中,一般煮布锅煮练的温度为130~135℃; 常压连续汽蒸煮练的温度为100~102℃; 高温高压煮练温度为130~140℃。 3.煮练时间

与煮练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温度高,时间可短;温度低,时间可长 时间过短,煮练不充分,匀透性较差;

时间过长,影响织物的强力,造成热能浪费,成本增加 一般:煮布锅煮练 3~5h; 常压连续汽蒸煮练 1~1.5h; 高温高压煮练 3~5min 五、煮练效果的评定

外观:a)白度 白度仪测定 b)练疵 人工检测

内在:a)吸湿性 用毛细管效应来衡量

b)纤维的损伤 可用煮练前后织物的强力变化来衡量,也可用铜氨流度来表示 毛效:将棉布的一端垂直浸在水中,30min内水上升的高度 要求:随品种不同而异

一般棉织物要求达到8~10cm

小结:本次课主要讲了煮练的原理、用剂以及设备、工艺 作业:简述煮练的主练剂、助练剂及其作用。 板书设计: 煮练

一、煮练原理 二、煮练用剂 1.烧碱(NaOH)

2. 表面活性剂(S.A.A) 如肥皂、红油等 3. 硅酸钠(NaSiO3) 4. 亚硫酸氢钠(NaHSO3) 5. 磷酸三钠(Na3PO4) 三、煮练设备与工艺 (一)煮布锅煮练

(二)连续汽蒸煮练 (三)半连续式煮练 四、煮练工艺分析 五、煮练效果的评定 1.烧碱溶液的浓度 2.煮练温度

3.煮练时间

六、小结 七、作业

课后记:本次课主要讲了煮练的原理、用剂以及设备、工艺,工艺较难理解,希望同学们

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无迟到、旷课的现象。

参考资料:染整概论 张洵栓 中国纺织出版社

双氧水漂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漂白的目的及方法 2、理解掌握氧漂的原理及工艺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原理及工艺 教学难点:工艺条件的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大家知道经过前几道工序处理过的坯布,白度还远远未达到要求,因此要进行漂白。 三、新授 漂白目的:

a)去除色素,提高白度或色泽鲜艳度;

b)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杂质,提高织物的吸湿性。 漂白剂的种类:氧化型漂白剂和还原型漂白剂

还原型漂白剂:主要通过还原作用破坏色素而达到漂白的目的,但 漂白效果不稳定,如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保险粉)等。

氧化型漂白剂:主要通过氧化作用来破坏色素,因此在破坏色素的 同时,也会造成纤维的损伤,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 漂白方式:浸漂、淋漂、轧漂。 (一)、过氧化氢漂白(氧漂) 1. 过氧化氢的性质及漂白原理 (1)过氧化氢的性质

无色无味的液体,染整生产中常用浓度为30%~35%

性质很不稳定,放置过程中会逐渐分解放出氧气。如受热或光照,分解更快: 2H2O2 → 2H2O+O2↑

在碱性条件下极易分解,但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因此,商品过氧化氢溶液中一般都加有硫酸或磷酸等酸类作为稳定性,使溶液的pH值维持在4左右。 重金属(Fe、Cu、Mn等)离子或金属屑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过氧化氢除了具有上述氧化剂的性质外,遇到比它更强的氧化剂,则又具有还原剂的性质 例如在酸性溶液中,与高锰酸钾可发生如下的反应: 2KMnO4+5H2O2+3H2SO4 → 2MnSO4+K2SO4+8H2O+5O2 一般对双氧水做分析,就是基于这个反应机理 (2)过氧化氢的漂白原理

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产生大量的HO2-,HO2-与色素中的双键发生加成反应,使色素中原有的共轭系统被中断,天然色素的发色体系遭到破坏而消色。此外,生成的HO2-是不稳定的,它可按下式进行分解,生成氢氧根离子和初生态氧: HO2- → OH-+[0]

初生态氧也可与色素中的双键发生反应,产生消色作用。

因此,HO2-是起漂白作用的主要成分。另外,游离基也能破坏色素。

值得注意的是:H2O2在漂白过程中除了对天然色素有破坏作用外,同时也会使纤维素氧化而受损,因此在漂白过程中要有效地控制双氧水的分解速率,在漂液中要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如硅酸钠等

2. 过氧化氢漂白工艺条件分析 (1)双氧水浓度

原则:既能达到一定的白度和去杂效果,又要使纤维的损伤较小

依据:织物品种、煮练情况、加工要求、加工设备,一般双氧水的浓度为2~6g/L (2)漂液pH值

综合考虑双氧水的分解速率、织物的白度、强力、纤维的聚合度等多种因素及实际生产中加入助剂的影响,漂液pH值以控制在10~11为宜 (3)漂液温度

提高漂液温度,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提高织物的白度,并且对棉纤维的损伤也不大,双氧水漂白一般采取在90~100℃的高温条件下进行

双氧水漂白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采用高温高压汽蒸法,温度为130~140℃,时间仅需1~2min

(4)漂白时间: 漂白时间与温度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制约

实际生产中,若采用冷漂工艺,室温堆置时间常在12h以上甚至24h左右; 若采用汽蒸工艺,漂白时间只需60min左右,时间太长,反而使白度降低; 若采用高温高压漂白,则时间缩短到数分钟,一般1~2min (5)稳定剂

H2O2漂白时,为了有效地控制H2O2的分解速率,漂液中常加入稳定剂

①硅酸钠(Na2SiO3)又称水玻璃

硅酸钠对双氧水的稳定作用只有在适量的钙、镁离子存在时才比较显著

原理:硅酸钠与漂液中的Ca2+、Mg2+生成具有多孔性海绵状网状结构的共生胶体——吸附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杂质,从而达到稳定双氧水的目的

结论:双氧水漂白时可使用硬水,若使用软水,则需要加入0.1~0.2g/L 硫酸镁

? 硅酸钠的作用:既是稳定剂,又是碱剂

? 硅酸钠的用量:一般硅酸钠与双氧水的用量比为2:1。

用量过多,一方面使织物的手感变得粗硬,另一方面造成设备的沾污和清洗的困难 ? 硅酸钠作为双氧水漂白稳定剂的特点:

优点:稳定效果好,产品白度好,使用方便,价格便宜, 又可调节漂液的pH值

缺点:易产生硅垢,给清洗工作带来困难,而且易使织物造成擦伤、破洞和皱条痕等疵病,并且使织物手感粗硬

? 国内外对双氧水漂白的研究和改进,大都集中在寻找非硅型氧漂稳定剂,以彻底根除硅垢 ②非硅稳定剂

磷酸盐的稳定机理:主要是吸附作用和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使有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失去催化活性

有机膦酸盐的稳定机理:是它们与漂液中有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使之失去催化能力

特点:不结垢,易于清洗,产品手感好,但渗透性和白度都不及硅酸钠 小结:主要讲了过氧化氢漂白的原理及工艺。

作业:简述过氧化氢漂白的原理,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分析。 板书设计: 双氧水漂白

1. 过氧化氢的性质及漂白原理

(1)过氧化氢的性质 (2)过氧化氢的漂白原理

2. 过氧化氢漂白工艺条件分析 (1)双氧水浓度 (2)漂液pH值 (3)漂液温度 (4)漂白时间 (5)稳定剂 3、小结 4、作业

课后记:本次课主要讲了过氧化氢漂白的原理及工艺,希望同学们课后及时巩固、复习。

无迟到、旷课的现象。

参考资料:染整概论 张洵栓 中国纺织出版社

次氯酸钠漂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掌握氯漂的原理及工艺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原理及工艺 教学难点:工艺条件的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前面已经讲了氧漂的相关知识,接着讲另一种漂白方法——氯漂。 三、新授

特点: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但由于环保的因素,目前 正在逐渐被过氧化氢所取代

应用:适用于中低档棉及其混纺织物的漂白 1.次氯酸钠溶液的性质及漂白原理 (1)次氯酸钠溶液的性质:

? 无色或淡黄色并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俗称漂白水 ? 商品次氯酸钠溶液一般含有效氯10%~15% ? 是具有较强氧化能力的弱酸强碱盐 ? 易水解

? 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初生态氧

? 其溶液是一复杂和不稳定的化学体系,组成随溶液pH值的不同而不同 ? 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商品次氯酸钠溶液pH值一般在12左右

? 多数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对次氯酸钠有催化作用——漂白设备不能用铁制容器,漂液和织物上不能含有铁质

? 次氯酸钠溶液有腐蚀性,能伤害皮肤——操作时应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2)次氯酸钠漂白原理

次氯酸钠的漂白作用比较复杂,在不同pH值条件下,是不同成分在起作用。但笼统来说,漂白的主要成分不外乎HClO和Cl2,在碱性范围内则主要是HClO起漂白作用。 HClO和Cl2在溶液中可发生多种形式的分解,例如: HClO → HO-+Cl+ HClO → HO·+Cl· 光

HClO → HCl+[O]

HClO+OCl-→ HO·+ClO·+Cl- Cl2 → Cl-+Cl+

这些分解产物对色素中的某些基团有取代作用,对色素分子结构中的双键有加成作用,此外还可能产生氧化、氯化等其他作用,从而使色素的共轭双键破坏,达到消色目的 ? 次氯酸钠对棉纤维上的其他杂质,根据漂白的条件不同,也可以发生氧化、氯化、加成等反应,从而可进一步去除经煮练后仍残留在纤维上的杂质 如:果胶质、多糖类物质中的醛基易被氧化成羧基;

含氮物质和蜡质中的高级脂肪酸可被氧化成相应的氨基化合物和脂肪酸的氯代衍生物; 棉籽壳中的木质素则可被氯化成氯化木质素等

? 次氯酸钠对纤维素也会产生一定的氧化作用,并且这种氧化作用属非选择性氧化,对纤维造成一定的损伤。但这种损伤是可以通过工艺的控制来尽量减弱的 ? 制订适当的工艺条件,使既能达到漂白的目的,又能尽量减少纤维的损伤 2. 次氯酸钠漂白工艺条件 (1)漂液pH值

? pH=2~4时,漂白速率很快,纤维损伤较小,但在酸性溶液中将会有大量的氯气逸出,造成环境污染,对劳动保护不利。同时由于漂白速率太快,不易控制,因此生产上一般不采用在酸性条件下漂白

? pH=7时,漂白速率较快,但纤维的聚合度最低,纤维损伤最严重,所以次氯酸钠漂白必须避免在中性条件下进行

? pH=9~11时,棉纤维的损伤程度较小,虽然漂白速率慢一点,却以利于操作 ? pH值继续增加时(pH﹥11),漂白速率随pH值的增加而逐渐减缓,生产效率明显下降

? 结论:综合以上的分析,次氯酸钠漂白漂液的pH值以控制在9~11为宜

? 说明:漂白过程中,由于纤维吸收次氯酸钠水解产生的碱,加上漂白时纤维素、果胶质等产生的酸性物质以及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作用,漂液pH值会逐渐下降 ? 措施:连续轧漂可通过不断补充新鲜漂液,使溶液pH值保持稳定;而淋漂和浸漂,就需要加入适当的碱剂,如纯碱、小苏打、水玻璃等作为缓冲剂,以防止漂液pH值下降而使纤维受到损伤

实验证明,在一定的浓度和pH值(pH=11)条件下,温度每升高10℃,漂白速率增加2.3倍,而棉纤维被氧化的速率提高2.7倍 温度在35℃以下时,纤维聚合度的变化并不大。

温度超过35℃时,则聚合度急剧下降,纤维受到严重损伤。

为了获得良好的漂白效果,同时又尽量减少纤维的损伤,漂液温度应控制在35℃ 以下,一般选择20~30℃。

冬季漂白时温度稍高,可控制在30~35℃

夏季漂液温度增高时,要适当降低漂液温度,缩短漂白时间。 (3)次氯酸钠的浓度:

在一定的pH值和温度下,提高漂液次氯酸钠浓度,棉织物的白度也相应提高,但二者并非成正比。当次氯酸钠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白度的提高就不明显,相反对纤维的损伤加剧;同时还造成了药品的浪费,并加重了脱氯的负担。

(4)漂白时间:漂白时间与漂液浓度、温度、漂白方式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漂白时应综合各种因素合理选择。一般来说,漂白时间太短,达不到白度要求,但时间过长,不但没有提高白度,反而降低了纤维的聚合度,影响织物强力和手感 (5)脱氯:

分析: a)织物上残留的含氮物质与残氯作用生成氯胺,氯胺会慢慢释出盐酸而使织物受损和泛黄。

b)残留的氯对某些不耐氯漂的染料如活性染料产生破坏作用,影响染色和印花效果。 c)残留的氯引起含氮树脂进行树脂整理时吸氯,产生泛黄和氯损现象。 因此,次氯酸钠漂白后,必须进行脱氯处理。 3. 次氯酸钠漂白工艺

次氯酸钠的漂白方式主要有淋漂、浸漂和连续轧漂三种,其中以连续轧漂应用较为广泛。 工艺流程:水洗 →浸轧漂液 →堆置 →水洗 →酸洗 →堆置 →水洗 →脱氯 →水洗 小结:主要讲了次氯酸钠漂白的原理及工艺条件。 作业:简述酶退浆原理及工艺。 板书设计: 氯漂

1. 次氯酸钠的性质及漂白原理

(1)性质(2)漂白原理

2. 过氧化氢漂白工艺条件分析 3、小结 4、作业

课后记:本次课主要讲了氯漂的原理及工艺,希望同学们课后及时巩固、复习。无迟到、

旷课的现象。

参考资料:染整概论 张洵栓 中国纺织出版社

亚氯酸钠漂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掌握亚氯酸钠漂白的原理及工艺条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原理 教学难点:工艺条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前面已经讲过氯漂的原理及工艺条件,这节课学习一下第三种漂白方法——亚氯酸钠漂白。

三、新授

特点:

1)是一种较温和的氧化剂,除了具有漂白的功能外,还有很 强的去杂能力,特别是去除棉籽壳的能力强。

2)生产成本高,设备要求高,很少单独用于棉织物的漂白; 此外,NaClO2漂白时,漂液中一定要加入活化剂。 3)和NaClO一样,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

应用: 主要用于合纤及其混纺织物的漂白,但不适用于蛋白质纤维。 1.亚氯酸钠的性质及漂白原理 (1)亚氯酸钠的性质

商品的NaClO2有固体和液体两种,染整加工所使用的能通常为液体,其浓度在10%~25%范围内,pH调节到10左右。NaClO2溶液呈碱性,是一种可以水解的盐。

NaClO2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 漂白时,会产生ClO2有毒的黄色气体,对人体健康损害严重,因此必须在密闭的设备中加工;同时对金属的腐蚀性极强,因此对设备的材料有特殊要求。 (2)亚氯酸钠漂白原理

NaClO2漂白时,HClO2的存在是必要条件,而ClO2则是漂白的有效成分。 2.亚氯酸钠漂白工艺条件分析 (1)漂液pH值

溶液的pH值在4.6~5.5之间时,既可获得较好的白度,而且对纤维的损伤较小,漂白速率也适中,因此,生产中可采用pH值在4.6~5.5条件下进行漂白。 (2)活化剂 活化剂是亚漂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作用:使漂液由碱性转变成酸性,以释放出漂白的有效成分 常用活化剂:

① 酸类活化剂:活化用酸可用无机酸,如硫酸、盐酸,也可用有机酸,如蚁酸、醋酸等。因无机酸的酸性太强,漂液pH值下降太快,对漂白效果和劳动保护不利。而有机酸虽然酸性较温和,但成本较高,所以通常是先用无机酸调节漂液pH值至7左右,再用有机酸调节至工艺规定的pH值。

② 酯类活化剂 :活化效果好、温和,由于在汽蒸时才释放出酸,对劳动保护有利,但由于价格昂贵,汽蒸条件要求高,故使用不多。

③ 铵(胺)类活化剂:常温下稳定,高温条件下释放出酸,使亚氯酸钠缓慢释放出有效漂白成分,达到漂白的目的。由于它们在释酸的同时还可以放出氨气,而氨气对二氧化氯有抑制作用,因此采用此类活化剂对劳动保护有利,同时减少了对设备的腐蚀,并且提高了漂白效果,成本也较低。 (3)漂液浓度

根据织物含杂情况、加工方式、活化剂的性质等来综合选择。 一般连续汽蒸漂白时,漂液浸轧浓度为15~25g/L。 (4)漂液温度和漂白时间

温度升高,亚氯酸钠的分解速率加快,白度也随之提高,但温度的选择与活化剂的类型和

性质有关,不同的活化剂选用不同的温度。

有机酸活化剂,温度为80℃就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若采用有机酯作活化剂时,则温度要高达95℃以上才能有较好的漂白效果。 一般连续汽蒸漂白的时间为60~90min。 3.亚氯酸钠漂白方式和工艺

亚氯酸钠漂白最常用的方式是平幅连续轧漂,由于各厂的设备条件不同,也可采用冷漂法加工。

平幅连续轧漂法:

工艺流程:浸轧漂液 →汽蒸 →水洗 →脱氯 →水洗 工艺处方:

漂液:亚氯酸钠(100%) 15~25g/L 渗透剂 3~5g/L 活化剂 见书中表 脱氯: ① 硫代硫酸钠脱氯:

大苏打或亚硫酸氢钠 1~2g/L 纯碱 1~2g/L ② 双氧水脱氯: 双氧水 1~2g/L 工艺条件:轧漂温度 室温 轧余率 80%~90% 汽蒸温度 100~102℃ 汽蒸时间 60~90min 小结:主要讲了亚氯酸钠漂白的原理及工艺条件。 作业:简述亚氯酸钠漂白的原理及工艺条件。 板书设计: 亚氯酸钠漂白

(一)亚氯酸钠的性质及漂白原理 (二)工艺条件

(三)小结 (四)作业

课后记:本次课主要讲了亚氯酸钠漂白的原理及工艺条件,内容理解性较强,希望同学们

课后及时巩固、复习。无迟到、旷课的现象。

参考资料:染整概论 张洵栓 中国纺织出版社

增白、开幅、轧水、烘燥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增白的方法、开幅、轧水、烘燥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概念的掌握 教学难点:设备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前面已经讲过棉织物前处理的几个工序——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5个工序,接着学习增白、开幅、轧水、烘燥工序的内容。

三、新授 (一)增白

棉织物漂白后之所以略带浅淡的黄色或褐色色光,是因为漂白后的棉织物能吸收少量的蓝紫色光而反射出黄光的缘故。增白就是采用适当的增白剂处理织物,以消除黄色反射光,并通过增加反射光的强度来提高织物的白度 1、上蓝增白

用少量蓝、紫色染料或涂料(又称上蓝增白剂)上染织物,利用互补色光的原理,以消除织物上原有的黄光

特点:能消除白色织物上的黄光,但增白效果较差,亮度降低,并略带有灰暗感 应用:很少单独使用,目前主要用于调节荧光增白剂的色光 2、荧光增白剂增白

原理:荧光增白剂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线而反射出蓝、紫色的可见荧光,与织物上反射出来的黄光混合成为白光,从而使织物达到增白的目的 常用的棉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VBL(BSL)和VBU 增白工艺举例: (1).浸渍法

工艺处方: 工艺条件: 荧光增白剂VBL(对织物重) 0.1%~0.3% 浴比 1:15~30 硫酸钠(对织物重) 0~10% pH值 8~9 温度 20~40℃ (2).浸轧法

工艺处方: 工艺条件: 荧光增白剂VBL 0.5~3g/L 浸轧pH值 8~9 涂料蓝FFG 0.005~0.015g/L 浸轧温度 40~45℃ 涂料紫FFRN 0.006~0.01g/L 浸轧方式 二浸二轧 表面活性剂 0.25~0.5g/L 轧余率 70% (二)、开幅

绳状织物扩展成平幅状态的工序叫开幅。开幅在开幅机上进行,开幅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其中以卧式应用较多。 (三)、轧水

练漂后的织物含有大量的水分,在烘燥前经过轧水,可以:

时间 20~30min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上节课已经讲过丝光的概念、原理、丝光棉的性质,并对丝光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体上对丝光有了一个更加具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丝光设备、工序进行讲解。

三、新授

(一)丝光设备

常用丝光机有布铗丝光机,弯辊丝光机和直辊丝光机。以布铗丝光机效果最好,应用最广。丝光机均由浸碱装置、扩幅装置、去碱装置、平洗装置组成。 1、布铗丝光机

由平幅进布装置 → 前轧碱槽 → 绷布辊筒 → 后轧碱槽 → 布铗扩幅装置→ 冲洗吸碱装置 → 去碱蒸箱 → 平洗机 → 烘筒烘燥机 → 平幅出布装置等部分组成。

优点:张力易控制,织物缩水率、去碱效果比具它丝光机理想。 缺:布铗部分易产生机械性疵布,设备占地大。 2、弯辊丝光机

与布铗丝光机的区别主要在于扩幅与初洗部分,其扩幅部分是由一个浅平阶梯 铁槽和10~12对弯辊组成。

扩幅作用是依靠织物绕经弯辊套筒弧形斜面时所产生的纬向分力将其门幅展宽。弯辊丝光机加工时,常常两层织物叠在一起进行,产量较高,但洗碱效率低,扩幅效果差。虽有机身短、结构筒单的优点,但易产生经密不匀,纬纱成弯月状,染色易有阴阳面,应用远不如布铗丝光机广。 3、直辊丝光机

与前两种不同的是,没有轧车和绷布辊筒,也没有扩幅装置。

特点:常以双层进行,产量较高,丝光均匀,不会产生破边;机身较短,传动简单,

操作方便,但扩幅作用差(纬回缩水率难达国标),这是其主要缺点。国内有的厂采用布铗与直辊并用,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丝光工序 1 原坯丝光:

由于原布润湿性差,易造成丝光不均匀,废碱含杂多,给回收带来麻烦,很少用,对于某些不需要练漂加工的品种及一些单纯通过丝光处理以提高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的工业用布宜进行原布丝光。 2 先漂后丝: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丝光效果好,废碱较净,但由于丝光碱液含杂和色泽的影响,处理后织物白度差,易沾污,适合色布,尤其厚重织物。 3 先丝后漂:

白度及手感好、但光泽差,但丝光效果不如先漂白后丝光,漂白时易损伤纤维,不适宜染色品种尤其厚重织物,因为漂白时易产生折痕和擦伤。适用于漂布,印花布。 4 染后丝光

适合易擦伤or不易匀染的品种(丝光后,织物手感较硬,上染较快),染深色时为了提高织物表面效果及染色牢度,以及某些对光泽要求高的品种,也可采用染后丝光。 5 湿布丝光

湿布丝光可以在练漂后省一道烘干工序,可以省去丝光前的烘燥设备,降低能耗,且纤维膨化足,吸碱均匀,丝光效果好,产品质量稳定。但湿布丝光对丝光前的轧水要求高,轧余率要低,且轧水要均匀,否则将影响丝光效果。

湿布丝光时碱液易于冲淡,因此补充的碱液浓度要高,并维持盛碱槽内碱液浓度均匀一致。湿布丝光的效果稍逊于干布丝光。 6 热碱丝光

常规丝光工艺是室温丝光,温度约为18~20℃,在低温、高浓度下,丝光碱液粘稠,不易渗透,易造成“表面丝光”,厚重紧密织物要获得均匀透彻的效果,困难更大。热碱渗透性好,但膨化较差。因此采用先热碱,后冷碱的丝光工艺。热碱的先期渗入,有利于冷碱液的继续渗入,使织物带有较多的碱量,产生均匀而有效的膨化。 程序如下:织物松驰浸轧浓碱(沸点,5S以上)→热拉伸→冷却→张力下去碱 主要优点:

(1)丝光作用均匀,效果良好;

(2)光泽、强力、尺寸稳定性都较常规丝光优越;

(3)可与煮练工序合并,缩短工艺路线,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冷却前,使 浸热碱的织物汽蒸10′,常压) 7 真空浸碱透芯丝光

为了解决表面丝光的一种新工艺,由德国克莱钠韦公司提出,在直辊丝光机的第一下辊筒上加装一个真空罩,与真空泵相连(抽至10kPa),当织物经过时,残留的空气可以去除,使碱液能在纤维膨润前快速、均匀的渗入,从而缩短浸渍时间,提高效率,但设备复杂,高速运行时费用较大。 8 液氨丝光

无水液氨因分子小,纯度高,也是一种优良的膨化剂,20世纪60年代未曾进行过丝光研究,其产品的光泽和染色性能均不及碱丝光,但手感柔软、尺寸稳定性和抗皱性较高,故近年来作为与后整理中机械预缩、树脂整理结合应用的新工艺,称为液氨整理。

(三) 丝光效果的评定 1 光泽

是衡量丝光织物外观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

可用变角光度法、偏振光法等测,但尚无统一的理想的测试手段,目前多用目测评定。

2 显微切片观察纤维形态变化 3 吸附性能

(1)钡值法:是检验丝光效果的常用方法,钡值大,丝光效果好。

本光棉布钡值=100,钡值>150表示充分丝光,一般为135~150。

(2)碘吸收法:

(3)碘沾污和染色测试法:

将不同钡值(100~160)试样,用一定浓度碘液or直接蓝2B染液处理,制成色卡,再将未知试样的碘沾污和染色深度与色卡对比,定量评定丝光钡值。 4 尺寸稳定性

采用机械缩水法或浸渍缩水法测量处理前后织物长度变化,通过公式计算缩水率,一般经向缩水率常大于纬向,但有些经密较高的品种产生负缩水率(门幅增大)。

试前实测长 - 试后实测长 试前实测长 缩水率=

小结:重点讲了丝光的设备和工序 作业:熟悉丝光的各种设备。 板书设计: 丝光设备

一 丝光设备:

1、布铗丝光机 2、弯辊丝光机 3、直辊丝光机

二 丝光工序 三 小结

四、作业

课后记:在丝光概念、原理、丝光工艺条件的基础之上,接着讲解丝光工序及丝光设

备,基础较好,故接受情况尚可。无迟到、旷课的现象。

参考资料:染整概论 张洵栓 中国纺织出版社

冷热丝光工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复习丝光的原理

2、复习传统丝光的工艺条件。 3、理解采用热丝光的原因 4、对冷热丝光的工艺条件进行对比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热丝光工艺条件 教学难点:冷热丝光工艺条件对比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1、丝光的原理

2、传统丝光的工艺条件有哪些?具体影响如何?(丝光是一个放热反应) 三、新授

(一)冷热丝光工艺对比 1 . 棉纤维在浓碱液中的溶胀行为 平衡溶胀——棉纤维的最大溶胀 在低温(5℃)时,平衡溶胀值最高 随着温度的提高,平衡溶胀明显下降

达到60 ℃时,平衡溶胀几乎不随温度上升而下降

2. 溶胀速度

工业实践中,丝光浸碱溶胀时间一般限定在30~60s,故纤维的溶胀不可能达到最大溶胀。

温度是影响棉纤维溶胀速度的最重要因素

3. 溶胀的均匀性

冷丝光时,当浓碱首先吸附于纱线表层的纤维时,由于纤维剧烈溶胀,纱线表面层密度增高,从而阻碍了浓碱从纱线表面层向芯层渗透,导致芯层丝光化程度降低。 冷的NaOH粘度很高,也增加了向芯层扩散的阻碍 4. 染色性能、强力和尺寸稳定性

热丝光与冷丝光一样改善棉纤维的染色性能 热丝光的强力略高

都使棉织物的缩水率下降,织物尺寸稳定性提高 5. 手感

热丝光的手感比冷丝光柔软

(二)冷热丝光效果比较(热丝光相对于冷丝光而言) 光泽更好(因溶胀均匀) 手感变柔软(溶胀小和均匀) 染色均匀性获得提高(溶胀均匀)

溶胀速度快,使浸碱溶胀时间缩短一半,使设备单元变短 小结:冷热丝光的对比

作业:冷热丝光的工艺条件有何区别?效果有何不同? 板书设计: 冷热丝光对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gj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