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缺乏”和“优化”

更新时间:2023-12-09 21: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组合作学习的“缺乏”和“优化”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型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教育的真谛,体现了教育的灵魂,其特点重视学生

个体的发展。如果课堂是花朵,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如色彩;色彩鲜艳,花朵会更美丽。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本文尝试从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这两方面来分析探究,以便使政治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从而让课堂之花芳香四溢。

【关键词】政治课 合作学习 有效 措施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主体之间的交互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与成功的快乐。那么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就成为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大胆尝试应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很多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但是,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政治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呢?这恰恰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体会。

一、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低效表现

(一)缺乏适宜的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运用得好,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有时,很多老师并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盲目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会放在小组里讨论,使讨论流于形式,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导致了小组活动的肤浅化。如: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学生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甚至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收效甚微。如《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教学中,一教师在这节课中设计的小组合作内容太多(包括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等等),反而不能一一的落实,所以最后导致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完成。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得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个人学习、竞争学习、教师引领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

1

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教师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学生的质疑等,采取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且,一节课中合作学习次数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宁少勿滥,注意抓住契机。 (二)缺乏真正的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讨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尤其在探究活动的解决中,是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模式是较为轻松灵活的,虽课时是比较有限的,但也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发言,在此氛围中还能让内向的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习惯,在讨论中不断深入。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不均衡的。当老师要求大家把这个探究题讨论出来时,从表面上看来,大家都在积极地参与讨论中,实际上小组讨论并没有真正执行下去,有的组在为谁记录谁发言而争吵;有的组学生却静悄悄地做自己的功课;有的组虽讨论起来了,但说的却是别的话题;而且,几乎每次分组学习,学优生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而一些学困生和内向的学生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默默无闻、一声不响,坐在那里静听,成为“多余人”;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小组讨论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这种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小组合作讨论”,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三)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发现由于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没有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领会基本的合作规则,因此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比如不知道怎样共同完成一件任务、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他成员交流、如何解决冲突等等。这时学生相互之间就显得生疏,他们不会意识到合作学习将带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结果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一来是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机会;二来是学校不重视社会交际技能的训练;三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人关注的焦点主要是达到竞争取胜。这时学生相互之间就显得生疏,他们不会意识到合作学习将带给他们的好处,所以就不会主动学习合作的技巧了。 (四)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控

教师缺乏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只是充当旁观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同时要事先让学生知道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然而,有相当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显得很茫然,缺乏小组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有的教师只是安排部分学生完成小组

2

合作的任务;有的教师在小组合作时袖手旁观;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只要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就让学生合作讨论;还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形式,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等等。上述这些状况都无法让学生真正从相互配合中获益,小组合作表面上轰轰烈烈,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实际上只是东拉西扯,甚至嬉闹说笑,缺乏实效。

同时很多教师对小组讨论也缺乏有效的监控,虽然我们面对的是高中生,但是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还是有待于提高的,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监控,其合作学习有时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 (五)缺乏有效的教师评价

在政治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常常发现如下问题:教师是唯一的裁判者,评价主体单一;二是评价的方式单一;在有的班级听课发现,几乎每节课个对学生的评价都是赋星,时间一长,学生对加星就不再抱有兴趣,赋星也就失去了评价的激励作用。三是评价只着眼于小组整体,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反应;四是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由此可见,这种评价方式把优秀的成绩给予某个小组中积极发言的成员,也就是极少数学生,从而使得评价“穿新鞋、走老路”,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都成为失败者。长此以往,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将会严重缺乏。

二、合作学习中问题的改进措施

针对当前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五个缺乏”问题,我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即做到“五个坚持”,教师要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分好工、发挥主导作用并进行有效的监控,以及实施积极地的评价机制。 (一)坚持制定适宜的合作学习目标

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一般来说,重点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对重点问题的探讨可以让学生们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学生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再由教师去完成;探究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小组合作解决,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借鉴,互相了解过程和方法,从而取长补短,也能较好的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理解能力。例如: 高中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的重点内容是联系的含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师首先让学生预习,预习是讨论前必要的阶段,要让学生对此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紧接着给出一系列的材料,如经济建设、国防建设,钓鱼岛问题,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中日钓鱼岛争端,输家是全球经济呢?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带着预习得出来的疑问并结合相关的材料进行讨论,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思路理顺,达成相关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会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让思想觉悟得到提升,同时该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二)坚持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分工

首先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作文水平高、文笔优美者的同学充任

3

“记录员”,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文字总结;胆子大些、语言组织能力强、表达条理清晰的同学充当“汇报员”,对小组学习结果向外发布信息,并随时解答别人提出的疑问;动手操作能力强些的同学当“操作员”;严于律已的学生担任小组纪律监督员的职务,随时提醒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随意讲题外话或做其他与讨论无关行为的学生;

其次教师要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师生沟通、生生沟通。在平等的师生交流中,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更是与之共同学习的伙伴。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寻求多维、开放的评价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政治教师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中单向灌输的“说教”方式,积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平等、尊重、理解、赏识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充分发挥点拨、引导的作用。教师应以“合作参与者”的身份组织学生探讨研究,对相关的原理和概念做出必要的提示或启发,并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引导学生设置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和督促学生认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防止课堂出乱、合作“走调”等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给出结论,应让学生充分思考、辩论或实践。此外,教师应鼓励“领跑者”把一些机会让给“追跑者”或“起跑者”,让竞争在充满同学情谊的友好氛围中文明有序地进行,让更多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如每节课后写教学反思,经常记录教学案例,以不断总结与提高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水平等。 (四)坚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

在合作学习中还会出现很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的无效活动,而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监控和指导,比如可以通过测试的方法,检验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并将检测结果同激励优秀的合作学习小组结合起来。教师一定要注意在学生开展讨论时,是否会有偏离主题的现象,要时刻注意“纠偏”,否则会使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意图、课程的理念得不到有效贯彻,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五)坚持实施积极地评价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渴求

4

被老师肯定、支持和鼓励。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使学生们产生快乐的内心体验,增强其自信心、自豪感。教师要组织建立一种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教师通过评价机制,不断引导小组成员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矫正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保护好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什么是积极地评级机制呢,我认为只要能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都是积极的。积极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积极地评价机制也需要教师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予以督促指导,不使合作学习成为“大锅饭”。教师可以通过比一比、评一评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相互督促,凝聚合作士气,最终达成合作学习的目标。

积极地评级机制还要合理运用小组成员的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通过小组成员的互评与自评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最近有位老师组织学生探讨“食品安全”事件的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中,他实施积极地评价的做法就是把评价的主要权力还给学生,形式包括三种:学生自评、他评、小组互评。主要是评价自己和同伴对团体做出的贡献,并反思合作过程的得与失,让学生评价的是你关注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忽视了哪些、在信息与课本知识间,你找到了哪些的结合点、忽略了哪些、你们合作的质量如何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说:人人都想要表现自己,而且每一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此外还想给他人一个我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印象,而且让人们都想到我的“自我”。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展示自己的阵地和舞台。因此,作为人师者,就应该像一位出色的调剂师,把学生美好的,闪光的一面调剂出来,发出美丽的光环;使汇报展示、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让课堂真正有效、真正“盛”起来。 【参考文献】

[1]何广茹.四个学会优化小组合作学习[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4,(1). [2]成永建.高中政治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3,(25).

[3]张明.浅析初中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论丛,2011,(24). [4]王慧敏.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问题的思考[D].厦门教育学院,2005,(2). [5]吴幼颖.如何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走入误区[J].中小学管理,2003,(2).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gc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