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3-08-16 11:11: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文摘要

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中日双边的贸易问题不断更新,进一步影响到中日两国贸易的发展。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来对中日贸易的现状进行阐述,同时针对两国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中日贸易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从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合作形式多样化,贸易额度曲折中增长来描述中日贸易的现状;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中日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以分析制约中日贸易发展的因素;第五部分是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此略。

关键词:中国 日本 贸易 制约因素 策略

Abstract

China and Japan are the two largest economies in an Asia Pacific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 bilateral trade problems continue to update, which further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is paper is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data analysis, case analysis to expou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fter I know the problems in the trade , than I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advice.

This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de goods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trade cooperation various form, trade and growth of amount; The third part is mainly introduced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The fourth part i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The fifth part is that I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to solve above problems.

Key Words: China ; Japan ; trade ; restricting factors; strategy

目 录

一、引言 ............................................................ 1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 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二、中日贸易关系发展历程 ............................................ 3

(一)改革开放之前 .................................................. 3

(二)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纪末 .......................................... 3

(三)二十一世纪初至今 .............................................. 4

三、中日贸易的现状 .................................................. 4

(一)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 4

(二)贸易合作形式多样化 ............................................ 6

(三)贸易额度曲折中增长 ............................................ 7

四、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 .............................................. 7

(一)双方贸易摩擦加剧 .............................................. 7

(二)日本贸易壁垒提高 .............................................. 9

(三)政治历史问题参杂严重 .......................................... 9

五、中日贸易制约因素 ............................................... 10

(一)中日政治问题不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双边贸易标准不统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日本没有客观面对中国经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结论与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 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国和日本经济总量分别位居亚洲第一和第二,而且中日两国GDP约占东亚经济总量的80%。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原有的注重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向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阶段,我国社会也处于转型时期,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稳定,是我们现阶段的最主要的任务,日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与合作十分广泛,为了促进中日贸易进一步深化,因此,本文分析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中国是东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劳动力、资源和市场等巨大优势,日本是东亚最发达的国家,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中日地理毗邻、语言相近、经济互补,使中日经济贸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研究中日自由贸易以进一步推进其发展,对两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增强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发展好区域经济,对扩大中国大国形象和国际地位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截至2011年6月,日本的国债和借款余额总计988 万亿日元 ,2010 年度日本的债务总额是GDP的 2.06 倍,在发达国家中处于最高水平。2002 -2010 年, 中国对日本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逆差额由2002 年的50.3亿美元增长到 2010年的556.4 亿,9年间逆差扩大了10倍。为了打破中国逆差的地位,实现中国在“十二五”经济规时期的新突破,尤其是在东亚经济地位的变更,不断的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政治影响力,那么,研究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突破我国的发展瓶颈,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首先,通过搜集中日建立双边贸易以来,中日贸易发展的趋势,并制作成图标,从历史的角度来发现从中的规律,通过总结这些贸易的变迁,来发现我国在处理与日本的贸易关系中所做的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的成果,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政策,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方法,来不断的促进中日贸易发展的健康和稳定。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宫崎勇在他的回忆录《日本经济政策亲历者实录》里,对交流会的讨论气氛有这样的评价:“与中国同行交流,最初很格式化,经过十几年、22次会议,双方的隔阂已经消融,气氛远比日本的经济审议会好,讨论的态度极为诚恳。”国外关于中日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很少,国外研究注重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方式的研究。区域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实现自由贸易有着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福利效应,这是推动缔约国家和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学者们对自由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税同盟理论和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方面。德比尔斯(de Beers,1950)最早提出了关税同盟理论,后由美国经济学家维纳(Viner,1950)对该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区分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并考察了关税同盟对贸易流动的影响;英国学者罗布森(P. Robson)将关税同盟理论运用于自由贸易区,并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纳入自由贸易区经济效果的分析,奠定了自由贸易区理论的基础;科登(Cor-den,1972)在分析贸易创造和转移的基础上,提出了规模经济的两个效应:成本降低效应 (Cost-Reduction Effect) 和贸易抑制效应 (Trade-Suppression Effect)。自由贸易将加剧贸易双方的竞争,促使双方为增强竞争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加强内部改革,特别是制度改革。改革将减少部分阻碍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各种要素的充分流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中日之间的自由贸易,国内研究比较活跃,且多集中于中日贸易结构、贸易效应和贸易投资等方面。秦熠群(2006)、胡俊芳(2007)、刘昌黎(2007)和徐春祥(2008)分别从贸易结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贸易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和组织模式以及路径安排等方面分析了中日贸易的经济效应和经济互补性,认为中日自由贸易会促进两国的产业结构布局和分工体系更趋合理,资源流动和配置更加科学,区域整体效应逐渐最大化,真正实现互利共赢;裴桂芬和柳燕(2008)、徐梅等(2009)、王佳丽(2010)分别从中日贸易的贡献率、中日FTA的建立和时间序列数据计量分析等角度证实了中日贸易与日本的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和贸易的互补性;尤安山(2008)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角度指出:“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和小岛清等人提出的‘雁行模式’将逐渐改变,日本‘领头雁’作用不断弱化。”还有很多学者根据最新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了中日间自由贸易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特点。吴洁、曲如晓(2010)考察了在低碳经济形势下,中日贸易对气候合作战略方面的影响;在中日自由贸易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张丹(2010)指出中日双方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加剧;余振(2010)指出日本出口和中国进口整体上呈互补关系,并逐渐增强,但是中国出口与日本进口整体上呈现出弱互补性,主要表现为竞争关系;陈双喜、王磊(2010)研究了中日服务贸易的特点,指出中日间的服务贸易以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为主,受到人均GDP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及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金少胜和刘合光(2010)、翟冬平和张为付(2010)、陶涛和王跃生(2010)分析了日本对华投资阶段和趋势以及对中日贸易结构的影响。

二.中日贸易关系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之前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为止的二十多年中,中日贸易关系所经历的道路是十分曲折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当时国际环境下两国还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由于我国同日本民间友好贸易团体签订了三种特殊形式的贸易协定,即“日中民间贸易”、“L-T”贸易协定和“备忘录贸易协定”,由此沟通了两国民间的经济联系,并为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纪末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纪末,双方的友好关系在从官方到民间的各个层次上迅速发展,两国人民对彼此的好感日益加深,双方往来频繁。良好的政治氛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大环境,双方经济合作大大发展。同时在良好的氛围下,在中日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日两国贸易关系迅速发展,贸易规模逐年扩大;在贸易结构上,由于双方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还是垂直分布。

(三)二十一世纪初至今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日贸易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对中日贸易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中日两国贸易关系出现了如下五个新动向:一是贸易规模打破了稳步增长格局而呈现急速扩大态势;二是贸易收支渐趋平衡,并将朝着“中方逆差、日方顺差”的方向发展;三是贸易依存度由中国更依赖于

日本转为日本更依赖于中国;四是贸易结构以水平分工为主,属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五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日进出口贸易额均大幅下降,但是表现出复苏征兆。

三.中日贸易的现状

(一)贸易商品结构不断变化

双边从2009年到2011年的双边贸易额以及贸易商品进行了分析。2009年中日两国贸易额2321.8亿美元,同比减少12.8%。其中日本对华出口1096.6亿美元,同比减少11.6%,从中国进口1225.2亿美元,同比减少13.9%。在2010年,在中日两国贸易中,出口、进口及贸易总额等三项指标都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日本的出口总额为1490.9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6%,进口总额则为1527.5亿美元。在日本贸易总量中,对中国贸易额所占的比重,与2009年相比增加0.2%,高达20.7%。在2011年,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表的统计表明,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到3449亿美元、同比增14.3%,创历史新高。在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中日贸易额每年都持续增长,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越来越频繁。

图一 2009至2011中日贸易总额

摘要来源:侯俊军,马喜燕.标准对中日双边贸易规模的影响研究[J].亚太经济

如今,中国对日本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和家电等工业制成品为主,而且商品的档次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从中日两国的贸易商品结构来看,尽管贸易额在不断扩大,但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贸易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态势,如图

表一 日本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

表二 日本对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

摘要来源:刘昌黎.东亚双边自由贸易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中,传统贸易商品的比重有所下降

初级产品的出口所占比重下降较快,其中以第一类产品(活动物及动物产品)、第二类产品(植物产品)和第四类产品(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烟草代用品制品)为代表的农产品出口增长较缓。而以第五类产品(矿产品)为代表的矿产品的出口出现徘徊增长的书面。

2.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增长迅速

尤其是在中国对日的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急剧增长,同时比重也日益增加。具体表现在第十六类商品(机器、机械器具等)在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中增长迅速,并且在中日之间贸易额中占的比重较大;第十五类商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和第十八类商品(光学、照相等器械以及其零件、附件)在中日贸易的中国对日本出口中的金额增长较快;第六类商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和第二十类商品(杂项制品)在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中也有较大增长。

3.中国对日本进口商品中,仍主要集中在制成品贸易中。在中国对日本进口商品中,排在前十位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变化,并且占据绝大多数比重,其中,中国对日本进口的第十六类商品(机器、机械器具等)所占比重最大。

(二)贸易合作形式多样化

由于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迅速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形式也呈现向多样化的方向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长期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进步中无足轻重的无形贸易以崭新的面貌高速跃进,成为国际贸易中突起的新军,并且在整下世界经济中日益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在强烈要求发展民族经济的愿望中,更是把技术贸易当作提高技术水平,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积极地大规模地引进和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其次,国际旅游兴旺发达。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更多的中日游客来往于中国或者日本,从而促进了中日贸易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最后,劳动力输出进展显著。劳动力输出,主要是指一国的劳动者到国外的企业提供业务,或在国外承包工程及建设项目的行为。在世界劳动力输出人数迅速扩大的同时,国际间承包工程的经济合作建设项目的数量也有显著增加。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技术力量和其他建设条件,因此所制定的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投资计划都迫切需要借助日本以及其他外国承包公司的力量来完成。

(三)贸易额度曲折中增长

由于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前之前历史原因所遗留下来的政治因素问题、贸易摩擦问题以及贸易壁垒导致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其贸易额在曲折中增长。政治上的这种消极因素为中日双边的贸易关系蒙上了阴影,贸易中日本为保护国内产品而采取的一系列保障措施以及日本媒体对对中国产品做了更多主动、不切实际的报道,例如2001年4月,日本政府对中国出口日本的大葱、香菇和蔺草三种产品发动了为期200天的临时保障措施,涉及的商品进口额为380亿日元。作为报复措施,中国政府也向日本产的汽车、手机和车载电话、空调机加征100%的特别关税,涉及日本商品出口额为734亿日元。这场贸易战最终以日本解除临时保障措施而告终。这些一系列消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都极大影响到了中日双边贸易总额,

使得两国贸易受到极大阻碍的同时,又在曲折中增加。

表三 中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 金额:亿美元

摘要来源:苏国辉,李彬.中日贸易关系20 年回顾与展望[J].日本研究2010.3

四.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双方贸易摩擦加剧

中日贸易结构的不平衡也造成了双方贸易摩擦加剧。中国对日本贸易出口额不断增加,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改以后,中国对日本呈现贸易顺差,同时两国贸易收支不平衡集中程度较高。同时,日本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也引起双方贸易摩擦加剧。日本政府长期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而非自由贸易政策,通过政府补贴、优惠税收、进口壁垒等手段,来影响本国厂商及外国竞争对手的决策,帮助本国厂商在竞争中获胜。日本忽视了贸易中所应该体现的互惠互利的原则,从而导致双方贸易摩擦的加剧。从而最终导致双方贸易摩擦加剧。中日贸易现状,随着中日经

贸关系的发展,中日贸易摩擦频繁出现, 主要体现在纺织品、服装、农产品等领域之中。纺织品及服装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纺织品及服装贸易中, 对日贸易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日本已成为我国纺织品及服装的第一大海外销售市场,仅次于香港地区。随着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的突飞猛进发展,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也逐渐成为两国经济关系中小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早在1995年, 日本就要求我国限制向日本出口毛巾、毛衣、针织外衣。同年4月, 日本通产省开始对从我国进口的棉纱、棉布实施设限调查。1996年8月又对从我国进口的纯棉府绸实施设限调查,但经过中日双方共同努力, 两次调查均以日方不对我国产品采取限制进口紧急措施而告终。然而, 自1999年以来, 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又有所增强。迫于日本人造棉织品工业联合会和日本纺织协会等有关行业团体的压力, 通产省纤维产业审议会基本政策小组委员会要求限制进口的呼声越来越高, 日本政府又准备对纺织品采取限制进口的紧急措施。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91年以米, 我国蔬菜对日出口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居日本蔬菜进口国的首位。由于日本蔬菜产品缺乏竞争力, 而我国蔬菜对日本出口在成本上占绝对优势, 日本方面必然会采取限制措施保护其本国蔬菜农业的生产,从而引起中日蔬菜贸易摩擦。中日蔬菜贸易摩擦早在1995年就己初露端倪。当年日本根据WTO5农业协议6 中第5条特殊保障条款对从我国进口的大蒜和生姜进行进口限制, 经过双方磋商, 最终以我国实施出口配额管理和日本实施进口商申报管理而告一段落。然而, 2001年4月10日, 日本政府依据WTO协定第19条和日本国内的关税率法, 单方面决定从2001年4月23日至11月8日对主要从我国进口的大葱、鲜香菇和灯心草实施紧急限制进口措施,从6月8日起停止从我国进口禽类产品。此外, 日本国内对从我国进口的鳗鱼、木材、海带等产品要求采取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的呼声正在升高,这些产品也可能面临这样的命运。

(二)日本贸易壁垒提高

由于日本国内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经济不景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使得本国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而中国的这类产品在价格上则占据绝对优势。因此,日本通过提高对中国的贸易壁垒,来达到保护国内产业的

目的。日本是我国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但由于日本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进口要求,加大了我国对农产品出口的成本和阻力,尤其一系列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及认证制度成为我周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为维护本国消费者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及保护环境,日本制定了诸多标准和法律法规,但是当这些标准和制度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就形成了阻碍国外产品进入的技术贸易壁垒。日本对国外农产品/食品设置的技术贸易壁垒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复杂,例如:食品卫生与质量要求、严格的检疫检验制度、特别的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严苛的包装与标签要求。我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定时发布以月为单位的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其中包括农产品分国别进出口情况,使用的货币单位是美元。1O 年来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总额呈波动趋势,2002年出口总额基本与2001年持平,2003—2007年处于上升阶段,除了2004年上升约22个百分点外,其他年份上升缓慢,2008年对日农产品出口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上升,同比上涨19个百分点。虽然日本一直都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实际上在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总体上来看却是下跌的,在2001年—2010年十年间只有2004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2009年占比有微量上升,2010年对日农产品出口额虽然有较大幅度上升,但在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却是下降了。由此可见,日本对我国技术贸易壁垒的提高使得我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三)政治历史问题参杂严重

长久以来,中日贸易受中日政治关系以及历史问题的影响较深,两国态度始终存在落差:1999年之前,日本比较积极,曾经提出“宫泽构想”邀请中国参加,却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1999年之后,中方比较积极,提出中日韩经济整合的构想,却遭到日本的冷遇。另外,日本政府官员频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干预中国内政、篡改教科书等政治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双边关系以及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成为两国产生贸易摩擦的催化剂。这使得两国贸易摩擦增多,并正逐渐升级。

五.中日贸易制约因素

(一)中日政治问题不断

在任何一个社会,发展是其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总体变化的复杂而漫长的过

程, 而且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亦即政治领域的变化会影响经济领域的变化,反之亦然中日之间的政治问题除了战前的历史问题,如今两国又要重新面临新的政治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战前遗留的历史问题,例如本政府官员频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干预中国内政、篡改教科书、钓鱼岛归属问题、东海划界、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等问题上多次制造事端,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加剧了两国政治关系进一步趋向冷淡,而且也不可避免地制约两国经贸关系的稳健发展,成为两国产生贸易摩擦的催化剂。

(二)双边贸易标准不统一

如今关税的壁垒作用正在不断地下降,经过多轮的贸易谈判,各国的平均关税都有所下降,而且各国之间还通过区域化的自由贸易协定,在双边的层面上减少了关税。很多国家无法再用提高关税的方法来保护国内的产业,因此,关于技术标准的各种贸易壁垒便随之产生了,这有可能是最影响两国贸易的措施。

在中日双边贸易中,中国的贸易表现主要取决于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特有的国家标准以及我国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起到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强贸易表现能力的作用。而日本特有的国家标准在某些方面形成了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日本的国际标准更多地反映了日本本国的标准利益诉求,在中日双边贸易中,日本掌握更多地主动权,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日本没有客观面对中国经济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大量贸易顺差以及与西方不尽相同的发展模式。因此有些国家不仅感受到了现实的贸易竞争压力,而且感觉到自己的发展模式和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与中国有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些国家如日本担心,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未来中国

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的立场会渐趋强硬。然而日本并没有从客观的角度去权衡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其的利弊。目前中日两国经济存在着极高的互补性,因而维护和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也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即使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许多产业具备了与日本产业相竞争的能力,也不会损害日本经济的繁荣,而只能会为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其国民经济福利的提高创造新的机遇。

六.结论与建议

中国和日本在亚洲经济体系中举足轻重,两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良好发展不但造福两国人民,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尽管双方的贸易摩擦始终存在,但是友好合作的大趋势是必然的。因此,针对中日两国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

1.充分利用WTO成员的权利维护自身利益

作为WTO成员,中国完全可以将中日之间的贸易争端提交到WTO的争端解决机构,让问题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况且,这样做也会对日本形成一种威慑力,较大的国际压力更能有效地约束它的行为。

2.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和生产力水平

国家应该通过一定的产业政策,使竞争力较弱的地区和产业尽快地发展起来,提高其商品的出口竞争力。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大力扶植有发展潜力的高附加值的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3.探索自由贸易区形式的合作与沟通

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事实证明,建立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增进经济合作的最有效、最便捷和相对容易的途径。2005年底,在世界贸易组织登记备案的各种地区贸易协定多达290个,WTO绝大多数成员国都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自由贸易区,全球贸易的70%左右是在各个自由贸易区内进行的,并且这一比重还在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随着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各种形式和层次地区经济合作的迅速发展,建立自由贸易区日益成为东亚地区加快地区经济合作机制建设的首选形式,而中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成为覆盖整个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关键性环节。由于中国与日本在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别, 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只要找到一个相应的贸易平衡点,促进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资源和产品配置流动方式, 就能形成两国贸易合作的多赢局面。中日之间有着十分广泛的合作前景。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和经济全球化向更广泛领域的渗透, 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终途径。

4.扩大内需

拓展国内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共同构成经济系统循

环的一个环节,都是企业实现产品价值的最终阶段,都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所以,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可以相互替代。这对于疆域辽阔、地区间差异显著的大国而言,具有更为特别的意义。所以,我们要积极发挥大国优势,加强国内需求的开发。我国有13亿人口,有十分庞大的需求潜力。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买方市场发展时期,国内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这对民族工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存在着悬殊的消费差异,这就为企业寻找和细分市场,集中于某些优势产业和产品,实施目标积聚战略提供了机会和发展空间。通过对国内需求的开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取得国际市场上的局部竞争优势,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积极而有效的策略。

5.明确区分政治与贸易

当前,我们应该明白,政治与贸易不能混为一谈。我国不能以对日方在政治上的不满而迁怒两国的贸易往来,这样受害的不只是日本的利益,同时也伤害了我国出口产品及出口商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施永兵,沈月中.当今中日政治关系对两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文凤萍.浅析中日贸易商品结构演进及经贸前景[J].北方经贸:2006.5

[3]吴昊.中国经济的崛起是否已损害了日本的繁荣 ——在日本不断泛起的“中国经济威胁论”批判 [J].现代日本经济,2003.6.

[4]齐文.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

[5]何秀文.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如何改善[J].魅力中国

[6]周立人.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8.1

[7]苏国辉,李彬.中日贸易关系20 年回顾与展望[J].日本研究2010.3

[8]张海虹.中日贸易摩擦的危害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1.6

[9]白雪. 中日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5

[10]侯俊军,马喜燕.标准对中日双边贸易规模的影响研究[J].亚太经济:2009.6

[11]陈双喜、王磊.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8

[12]胡俊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贸易效果的实证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3]金少胜、刘合光.日本食品产业在华投资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基于产业细分特征与投资阶段差异.国际贸易问题:2010.7

[14]刘昌黎.东亚双边自由贸易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5]裴桂芬、柳燕.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日本问题研究:2008.1

[16]秦熠群.《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贸易的产业和影响的实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

[17]陶涛、王跃生.日本对华投资新趋势与中日行业内贸易结构.国际贸易问题:2010.2

[18]徐春祥.东亚贸易一体化——从区域化到区域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9]翟冬平、张为付.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地位、特征与趋势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0.8

[20]张秀芳、刘兆鹏.从中日蔬菜贸易争端看我国蔬菜行业协会的发展.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4

致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在大学度过了四年的美好时光。通过这四年的学习,我收获了我的学业,也收获了我的成熟,如今我就要毕业,在此心中有很多感谢的话语。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在这篇文章的撰写过程中,老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使我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更得益于她的精心指导,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

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认识的老师,为我们的专业知识打下了基础,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同时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支持我才得以安心完成学业。他们永远是我前进道路上的坚强后盾。最后感谢我身边的朋友们,他们是我成长路上的好兄弟姐妹。

最后,感谢母校四年来对我们的栽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fw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