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震将军
更新时间:2024-01-21 19: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王震将军纪念碑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王震情系玛纳斯县
王 宏 杰
2008年4月11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王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
为了继承和发扬王震将军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从方方面面来彰显和颂扬王震将军的坦荡胸怀、磊落情操、无私无畏的革命气概,缅怀革命前辈,用我有幸亲身经历和听到及查阅知的一些王震将军和玛纳斯河域及玛纳斯县相关的故事和史实,特撰写成这一小记,瑾以此表达我一位基层普通干部对王震将军的无比热爱、崇敬和浓浓的怀念之情!文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打到新疆去,将革命进行到底!”我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 六军的数万将士,以“不怕一切牺牲,不怕一切困难,奋勇前进,把五星红旗插向帕米尔高原”的英雄气概,在兵团司令员王震将军的率领下,于1949年10月中旬,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进军新疆的漫漫征程。
1949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51团先头部队到达绥来县 (现玛纳斯县),受到了绥来县各族各界人民载歌载舞的倾城欢迎。
于12月14日,在振耳欲聋的礼炮声中,进驻绥来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 起义部队官兵. 全县全体起义人员及各族各界市民联合召开了“庆祝解放暨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欢庆祝大会。”自此玛纳斯县和全疆各地一样,结束了黑暗,迎来了光明,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
于1950年1月10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原民族军)和人民解放军在玛纳斯河岸上胜利会师,两支兄弟部队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欢呼拥抱。从此揭开了新疆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大团结的新篇章。
严惩主犯 保地方安宁
王震遵照毛主席、党中央的部署,进疆后立即着手改编起义部队,镇压反革命叛乱,确保新疆局势稳定。并积极做好1950年即开始生产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1949年中秋节(10月8日,新疆通电起义后第十一天)之夜,绥来县(现玛纳斯县)东关东南方向枪声大起,但半小时后停止。当时绥来县国民党驻军是78师227旅,旅长朱鸣刚,己签名拥护起义。驻守城防和玛纳斯东岸河防及重兵扼守西大桥的是679团,680团驻防绥来县城东关、五圣宫一带。因枪声出自680团防地,旅长朱鸣刚责成时任680团中校副团长的高人杰全权调查处理。后经查明在半夜枪响时,有一军官闯入县小学后院一家,强奸了一妇女,还有淀粉房,一些商号被抢。这伙人故意在1营和3营营部间鸣枪,制造假象,声东击西,窜到东关一带大肆抢劫。抢劫来的东西都埋藏在连部厕所边
的土坑里。高人杰根据宣布起义的承诺和王震司令对陶将军的明示:“原地驻防,确保地方安宁。”的要求,传当事军官,查出真凭实据,予以扣押,并公布抢案罪行,首恶必办,胁从不问,严惩不贷。将为首军官押解迪化警备总司令部法办。将被抢来物品陈列出来让百姓认领,此外还赔了一些现金。这样处理后,绥来县社会秩序很快恢复正常,人心方始安定下来。老百姓普遍感受到共产党要来了,国民党部队起义了和原来根本不一样了。过去驻军欺压百姓,打家劫舍的事常有发生,都没人管。特别在宣布起义的前两个月,即7月底玛纳斯驻军中一些反动军官趁火打劫,抢老百姓的家禽家畜,大吃大喝。个别军官还强抢老百姓的马匹,准备一旦战局不利,好乘机潜逃。这些败类在四乡作案,害得百姓携儿带女躲在苇湖不敢出来,农民弃耕弃农,担惊害怕,不得安宁。现在好了,有人骚扰破坏马上就有人管了,社会安定,人心稳定,生活安宁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后,高人杰同志被安排到军区干校学习,受到了王震将军单独接见。王震同志亲切地对他说:“起义这条路,你走对了。起义前后为了迎接人民解放军进疆,你表现很好,应该表扬你。”王震将军对高人杰同志在起义前后为百姓做的好事了如掌,对其迎接解放军进疆所作的贡献充分肯定。对高人杰的肯定和赞扬,也充分蕴含着对绥来县老百姓的关怀和热爱。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后,于1949年12月20日,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改编新疆起义部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下辖九军另两个骑兵师,陶峙岳任司令员,王震兼任政委。
赵锡光任九军司令,张仲翰任九军政委。九军下辖二十五师、二十六师、二十七师三个步兵师,集中驻于呼图壁(景化)、玛纳斯(绥来)、沙湾三县。二十六师驻玛纳斯县,师部所驻地是现在县二中所在地。
于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毛泽东主席和西北军区的命令,将所属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二十二兵团二十六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八师,驻地在石河子。根据王震和兵团要为当地百姓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量减轻地方负担的要求,自1953年春开始,原在玛纳斯县城的驻军逐步移迁到石河子等地。原借用房、地、财产一律归还当地政府和部门,有些资产和物品无偿交地方政府和部门。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军民关系和谒,社会安宁,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修路架桥 便民富民
玛纳斯河大桥,是乌鲁木齐通往伊力,塔城,阿勒泰道路上的纽带,乌伊公路是乌鲁木齐与苏联贸易交通的唯一干线。在几年前,国民党军队与“三区”民族军作战时,被国民党破坏了,1949年解放了,迫切需要修好这座大桥,以便解放军与民族军会师,以便新疆与苏联交往贸易,以便人民生产生活交通方便。这项重要,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只能由解放军——二军工兵团担负了。进入新疆前,王震司令员就向二军工兵团团长尹保仁等领导同志,布置了迅速进军新疆,担负建设新疆的任务。第一项工程就是修复玛纳斯河大桥,明确地讲了修通此桥的重大意义,要求越快越好,兵团刚到乌鲁木齐市,王司
令员即与二军工兵团的团,营领导干部面谈,做了明确具体的指示,要求很快开赴工地,不顾严寒在冬季施工,半年要修通。
1949年12月6日,部队到达工地,首先破冰铲雪挖地窝子,解决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下部队住宿问题。而后很快就开工,一边拆除旧桥残留的物体,一边伐木,天山北侧的寒冬,积雪已达一、二米深,要在雪中开路,修通后用不了几天,又被一场大雪或一场大风所埋设。修了又埋,埋了又修,不知反复了多少次,光用于挖雪修路的劳力,就占了劳力的不小的比例,伐木在当时只能用斧砍,锯拉等手段,工程兵的官兵们卧雪、吃冰、啃冻硬馍,每天劳动十几小时,脸手皮肤冻裂,很多人双眼患了雪盲症。伐木难,要把木料运出林区运下山来也很难,当时汽车很少,没有汽车可行之路,除了人抬外,又调来200多匹马拉木头,组织两个连的人员,每人配备一匹马,大木头一匹马拉一根,小一点的木头一匹马拉两根,来回100多公里。战士们每天凌晨三四点钟便起床从工地出发,急行一天,当晚十一、二点才能拉回来一根木头。有的人困乏过度,在马背上睡觉,有的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致伤致残,天寒地冻,不少人冻伤了手、脚、耳鼻、脸皮,就这样完成了运输大量木料的任务。
这支由英雄的三五九旅抽调人员组建的西北战场最早的人民工兵团,修桥的技术是很高的。在解放战争时期,在西北地区,国民党反动军队为了阻挡解放军的追击,破坏了很多桥梁,都是这支英雄的工兵部队修通的,当我们奔驰在自己的工兵修复的桥面时,全身特别有劲。玛纳斯大桥跨度很大,难度不小,这是一座双引道15孔斜撑的
万元完成军令状指标的喜讯。其更深远的意义是王老亲临新疆,为发展棉花产业吹响了大面积推广种植地膜棉的号角;为推广这项新技术,闯出了路子;为形成新疆“一白”产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为新疆各族人民的勤劳致富开辟了新天地;为新疆和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有幸的是,我也亲身经历了王老对新疆发展棉花生产高度关心和重视的一段感人历程,使我终生难忘。
1979年,当时我任昌吉县佃坝公社书记,到关内参观路经北京时,我去拜望了王震副总理。他就专门给我讲了种棉花的重要性,让我在公社带头试种。根据王老的要求,1980年春,我安排佃坝公社农业技术人员和联胜五队的队长刘全芳同志联手试种了百亩棉花。后逐年有所增加。
后来我被调到县水电局工作。1983年5月,我又到王老家,他老人家不仅问了我们种棉情况,又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扩大试种面积,不断提高单产。他说:你现在任县水电局长,更要支持和推进你们县的棉花生产。时任县委副书记的王伯良同志也对试种棉花认识明确,高度重视,他专门组织农业、农机、农科、水电等部门和有关乡镇的领导到石河子农八师种棉大团148团学习取经。从1984年起,昌吉县在四个乡开始较大面积的试种棉花。但由于昌吉县处在次宜棉区,早晚温差大,霜降期来得早,用一般的措施试种效果不大,而对地膜种棉的认识和技术水平跟不上,加上人为的因素,几年来棉花生产虽有发展,但步伐缓慢,对农民致富的成效不显著。
1989年,我调任昌吉回族自治州供销社副主任。当年出差路经北京,我又去看望了王震副主席。虽然他公务繁忙,日理万机,但还是非常亲切地接见了我,王老和夫人王季青同志很亲切热烈地和我畅谈了近两小时。王老十分关切棉花生产,听了我的汇报后说:“棉花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原料,国际和国内需求量很大;棉花的经济价值很高,经济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在新疆宜棉区和次宜棉区都必须走这条路,能运用科技手段打破种棉的禁区也是可能的。新疆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一白一黑’经济发展战略我完全赞成。兵团农一师、农八师等农业师和阿克苏等地区棉花生产发展很快,根据你谈的情况来看,昌吉落后了!你现在在供销社工作,是为农服务的,又管农资和棉花的营销,这很好,一定要为你州的棉花生产多做贡献。要大力实施科技、领导与农民相结合的措施,更要积极推广地膜棉种植技术。”我说:坚决按您的指示去做。他老人家笑着但又很认真地讲:“我可要检查的了!”
我返回新疆后,向有关领导做过汇报。也下决心在自已的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好。恰好于1990年我被派为州驻玛纳斯县工作队副队长,常驻玛纳斯县包家店乡。玛纳斯河流域是可以种棉花的,但在1989年也只种了三万多亩。州、县党委、政府也开始重视发展棉花生产,还从农六师调种棉专家任玛纳县县委副书记,后任书记。我们工作队也把推广地膜棉种植做为主要任务。为了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我把当时的州社干部常善武同志叫到包家店,我们边学习,边调查,边讨论用了近一周的时间,拿出了一个“政、技、物、农”四结合的种植
地膜棉的集团承包方案。这个方案基本和1952年王震将军与苏联专家等签定的合同相似。即:政就是领导负责组织领导并监督各方各尽其责;技就是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措施的全面落实和技术指导,防病治病:物就是供销社负责化肥、农药、地膜等物资供应和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服务,特别是要解决好棉花的收购和加工工作,农机、种子等部门尽职尽责:农就是农民必须按各项要求落实种植面积,种好,管理好。这个方案具体,较为全面,奖罚措施明确。通过县供销社上报县党委、县政府很快就批准执行了。县供销社还决定从棉花收购中每担提取1元到1.5元做为承包集团的奖金和相关费用;地膜实行赊销后从棉花收购款中免息收回。各级领导都建立了自己的指挥田。这也是领导、技术人员、供销社领导和乡、村领导、农民相结合的。州、县党委、政府的书记、州长、县长都有立牌的指挥田。这样就极大的调动了方方面面种地膜棉的积极性,在全方位有了切实的保证。我们从试点开始,逐年扩大,年年大幅度增长。如在包家店乡1990年试种成功500亩,1991年就上到2800亩,后来这个乡成了种棉大乡。到1993年发展到了认为不能种棉的北山坡凉州户地带。玛纳斯经过几年的地膜棉种植,一跃为全疆种棉大县,全国百强县,全国模范供销社,农民人均超5000元。全县财政的70%来源于棉花产业的收入。我们在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的强力领导推动下,从1991年开始在呼图壁、昌吉市、米泉县、阜康市等地大面积种植地膜棉,在呼图壁、昌吉市、阜康市成效显著。截止2003年昌吉州的棉花种植面积从1990年前的3万多亩跃为85万亩,总产从3万余担跃为185万担,形成
了昌吉州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昌吉州主要领导曾认真动情地说:“昌吉棉花产业的发展,王宏杰功不可没。”我认为昌吉州棉花产业大发展是自治区“一白一黑” 战略指导、各级领导扎实组织实施、农民科学种植地膜棉和各方面大力支特共同努力奋斗所取得的。在玛纳斯河流域垦区团场和地方,从开创种棉到发展种棉花以至推广地膜种棉,推动提高棉花产量和大面积种植,真正让农民致富,都蕴含着王震的伟大功绩。从1952年王震和苏联专家迪托夫签合同,到1981年1月和王寿臣局长(时任昌吉州副书记兼农垦局局长)、新湖农场黄金山场长及和时任自治区农垦局副局长的史骥、奎屯农垦局局长修新民等签军令状,以及1991年在玛纳斯县全面推开种地膜棉的集团承包,其基本是相同的内容、是王震将军倡导的同一种模式,作用不可估量。今天在纪念王老百年诞辰之日,我们告慰心系新疆棉花生产和情系玛纳斯的王老:不仅昌吉州已成为种棉大州,玛纳斯县已是全疆的种棉大县,2003年全县已种棉达45万亩,皮棉单产达到240斤,皮棉总产108万担,农民人均收入高达5000元的县,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经济发展很好;而且全疆的棉花种植面积已达1929.83 万亩,总产己达4360万担,棉花产业真正成为了新疆的支柱产业。近10多年来新疆经济发展步伐很大,各族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新疆建设速度很快,新疆将会变得更美好!
敬爱的王老永远活在新疆各族人民心里!
参照文:
《庭州巨变》:《起义这条路,你走对了》一文作者:高人杰 《玛纳斯文史资料第九辑》:《群星照耀红山嘴》一文
《玛纳斯文史资料第三辑》:《玛纳斯河上架新桥》一文作者:李华仙 《扎根记》:《规模空前的水利建设》等文作者:张明儒 《伟业千秋》:《水碧情深》一文 作者:刘丙正 陆振欧 《庭州巨变 》:《深情的足迹》一文作者:王寿臣
《垮世纪的报告》:《洒在垦区的爱》一文作者:刘丙正陆振欧 《镇边将军张仲翰》 一书作者:丰收
王震情系玛纳斯县
王 宏 杰
2008年4月11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王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
为了继承和发扬王震将军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从方方面面来彰显和颂扬王震将军的坦荡胸怀、磊落情操、无私无畏的革命气概,缅怀革命前辈,用我有幸亲身经历和听到及查阅知的一些王震将军和玛纳斯河域及玛纳斯县相关的故事和史实,特撰写成这一小记,瑾以此表达我一位基层普通干部对王震将军的无比热爱、崇敬和浓浓的怀念之情!文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打到新疆去,将革命进行到底!”我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 六军的数万将士,以“不怕一切牺牲,不怕一切困难,奋勇前进,把五星红旗插向帕米尔高原”的英雄气概,在兵团司令员王震将军的率领下,于1949年10月中旬,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进军新疆的漫漫征程。
1949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51团先头部队到达绥来县 (现玛纳斯县),受到了绥来县各族各界人民载歌载舞的倾城欢迎。于12月14日,在振耳欲聋的礼炮声中,进驻绥来县的中国人民解放
军全体指战员. 起义部队官兵. 全县全体起义人员及各族各界市民联合召开了“庆祝解放暨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欢庆祝大会。”自此玛纳斯县和全疆各地一样,结束了黑暗,迎来了光明,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
于1950年1月10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原民族军)和人民解放军在玛纳斯河岸上胜利会师,两支兄弟部队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欢呼拥抱。从此揭开了新疆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大团结的新篇章。
严惩主犯 保地方安宁
王震遵照毛主席、党中央的部署,进疆后立即着手改编起义部队,镇压反革命叛乱,确保新疆局势稳定。并积极做好1950年即开始生产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1949年中秋节(10月8日,新疆通电起义后第十一天)之夜,绥来县(现玛纳斯县)东关东南方向枪声大起,但半小时后停止。当时绥来县国民党驻军是78师227旅,旅长朱鸣刚,己签名拥护起义。驻守城防和玛纳斯东岸河防及重兵扼守西大桥的是679团,680团驻防绥来县城东关、五圣宫一带。因枪声出自680团防地,旅长朱鸣刚责成时任680团中校副团长的高人杰全权调查处理。后经查明在半夜枪响时,有一军官闯入县小学后院一家,强奸了一妇女,还有淀粉房,一些商号被抢。这伙人故意在1营和3营营部间鸣枪,制造假象,声东击西,窜到东关一带大肆抢劫。抢劫来的东西都埋藏在连部厕所边的土坑里。高人杰根据宣布起义的承诺和王震司令对陶将军的明示:
“原地驻防,确保地方安宁。”的要求,传当事军官,查出真凭实据,予以扣押,并公布抢案罪行,首恶必办,胁从不问,严惩不贷。将为首军官押解迪化警备总司令部法办。将被抢来物品陈列出来让百姓认领,此外还赔了一些现金。这样处理后,绥来县社会秩序很快恢复正常,人心方始安定下来。老百姓普遍感受到共产党要来了,国民党部队起义了和原来根本不一样了。过去驻军欺压百姓,打家劫舍的事常有发生,都没人管。特别在宣布起义的前两个月,即7月底玛纳斯驻军中一些反动军官趁火打劫,抢老百姓的家禽家畜,大吃大喝。个别军官还强抢老百姓的马匹,准备一旦战局不利,好乘机潜逃。这些败类在四乡作案,害得百姓携儿带女躲在苇湖不敢出来,农民弃耕弃农,担惊害怕,不得安宁。现在好了,有人骚扰破坏马上就有人管了,社会安定,人心稳定,生活安宁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后,高人杰同志被安排到军区干校学习,受到了王震将军单独接见。王震同志亲切地对他说:“起义这条路,你走对了。起义前后为了迎接人民解放军进疆,你表现很好,应该表扬你。”王震将军对高人杰同志在起义前后为百姓做的好事了如掌,对其迎接解放军进疆所作的贡献充分肯定。对高人杰的肯定和赞扬,也充分蕴含着对绥来县老百姓的关怀和热爱。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后,于1949年12月20日,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改编新疆起义部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下辖九军另两个骑兵师,陶峙岳任司令员,王震兼任政委。
赵锡光任九军司令,张仲翰任九军政委。九军下辖二十五师、二
十六师、二十七师三个步兵师,集中驻于呼图壁(景化)、玛纳斯(绥来)、沙湾三县。二十六师驻玛纳斯县,师部所驻地是现在县二中所在地。
于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毛泽东主席和西北军区的命令,将所属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二十二兵团二十六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八师,驻地在石河子。根据王震和兵团要为当地百姓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量减轻地方负担的要求,自1953年春开始,原在玛纳斯县城的驻军逐步移迁到石河子等地。原借用房、地、财产一律归还当地政府和部门,有些资产和物品无偿交地方政府和部门。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军民关系和谒,社会安宁,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修路架桥 便民富民
玛纳斯河大桥,是乌鲁木齐通往伊力,塔城,阿勒泰道路上的纽带,乌伊公路是乌鲁木齐与苏联贸易交通的唯一干线。在几年前,国民党军队与“三区”民族军作战时,被国民党破坏了,1949年解放了,迫切需要修好这座大桥,以便解放军与民族军会师,以便新疆与苏联交往贸易,以便人民生产生活交通方便。这项重要,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只能由解放军——二军工兵团担负了。进入新疆前,王震司令员就向二军工兵团团长尹保仁等领导同志,布置了迅速进军新疆,担负建设新疆的任务。第一项工程就是修复玛纳斯河大桥,明确地讲了修通此桥的重大意义,要求越快越好,兵团刚到乌鲁木齐市,王司令员即与二军工兵团的团,营领导干部面谈,做了明确具体的指示,
要求很快开赴工地,不顾严寒在冬季施工,半年要修通。
1949年12月6日,部队到达工地,首先破冰铲雪挖地窝子,解决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下部队住宿问题。而后很快就开工,一边拆除旧桥残留的物体,一边伐木,天山北侧的寒冬,积雪已达一、二米深,要在雪中开路,修通后用不了几天,又被一场大雪或一场大风所埋设。修了又埋,埋了又修,不知反复了多少次,光用于挖雪修路的劳力,就占了劳力的不小的比例,伐木在当时只能用斧砍,锯拉等手段,工程兵的官兵们卧雪、吃冰、啃冻硬馍,每天劳动十几小时,脸手皮肤冻裂,很多人双眼患了雪盲症。伐木难,要把木料运出林区运下山来也很难,当时汽车很少,没有汽车可行之路,除了人抬外,又调来200多匹马拉木头,组织两个连的人员,每人配备一匹马,大木头一匹马拉一根,小一点的木头一匹马拉两根,来回100多公里。战士们每天凌晨三四点钟便起床从工地出发,急行一天,当晚十一、二点才能拉回来一根木头。有的人困乏过度,在马背上睡觉,有的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致伤致残,天寒地冻,不少人冻伤了手、脚、耳鼻、脸皮,就这样完成了运输大量木料的任务。
这支由英雄的三五九旅抽调人员组建的西北战场最早的人民工兵团,修桥的技术是很高的。在解放战争时期,在西北地区,国民党反动军队为了阻挡解放军的追击,破坏了很多桥梁,都是这支英雄的工兵部队修通的,当我们奔驰在自己的工兵修复的桥面时,全身特别有劲。玛纳斯大桥跨度很大,难度不小,这是一座双引道15孔斜撑的“人” 字形木质大桥,长225米,宽8米。但二军工兵团勇敢地担
负了这项艰巨任务。难的是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寒冬,在冰水下如何立起桥桩?人民战士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连康连长挑选身体最好的战士,编成八个小组,每个人多发一套棉衣和皮衣,一双毡筒,喝上一些白酒,全身用白酒擦过,跳进齐腰或齐胸深的冰水中,打桩半个小时左右就很快上来,脱衣烤火,再另接人继续打桩。著名的战将、团长尹保仁,不顾自己多次负伤的身体,亦跳进冰河里带头打桩,鼓舞了官兵,工程进度很快。当时,王震同志还专门选调了300多名新参军的学生兵参加修桥会战。他在进疆前专门指示说:“到了迪化,要分给你们一批学生,他们中间有懂土木工裎的技术人员,你们要很好的利用这批知识力量。”玛纳斯大桥必须赋予它长久的坚固性,这就需要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在这方面知识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也和战士们一样铺冰盖雪、滚爬跌打,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成为我们部队有知识的一批新生力量。
玛纳斯大桥,于1950年3月底提前完工通车了,当满载着人员物资的汽车通过大桥时,战士们高兴的热泪盈眶。
1950年五一劳动节的时侯,玛纳斯河大桥正式举行了通车典礼。典礼仪式十分隆重,省主席包尔汉亲临剪彩。
修通玛纳斯大桥,只是王震将军指挥人民解放军进到新疆修通的许多大桥的一座,解放初期新疆的桥梁,几乎都是解放军修的。
架桥修路,对为新礓各族人民谋利益,迅速发展新疆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西出玛纳斯县 东进石河子
绥来城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农历八月二十日设绥来县制,归迪(迪化,现乌鲁木齐)直属。当时,绥来建南北两城:南,绥宁城,驻屯兵;北,康吉城,驻县衙门和老百姓。光绪十年(1884年)两城间又筑靖远城,并打通城墙,这就有了凤凰城的誉称。
绥来不仅已有城市基础,社会基础也很好。国难当头抗战正酣之
际,西北边陲小县绥来“地远未敢忘忧国” ,各族各界自发捐款购买了三架飞机,认购了抗日救国胜利国债二十八万多元。被省政府命名的“绥来1号”、“绥来2号”、“绥来3号”,飞赴中原长空,抗击日寇。
王震将军根据毛主席1949年12月5日发出的《关于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进疆后迅速地发起了向荒原戈壁进军,大搞修路架桥,修渠整水库,踏勘测绘设计建设规划工作的热潮。
1950年早春,四野还是冰雪皑皑,寒风刺骨。为了摸清情况,准确确定主攻方向,王震司令员亲自率领陶峙岳、张仲翰将军和水利、土壤专家等随员,向准噶尔盆地南沿踏勘进发了。他从迪化到九军驻地景化(现呼图壁),而后到二十六师驻地绥来(现玛纳斯)。他们西出玛纳斯县城,越过玛纳斯河。当时,工兵团正在抢修玛纳斯大桥,车不能通行,他们就挽手徒步履冰过河,沿古驿道西行,一路勘察了石河子,乌拉乌苏,三道河子荒滩苇湖。后又经老沙湾县城、下野地、奎屯、三角庄子、乌苏折转头台、车排子、大拐、炮台等地,接着又折回石河子向北至“老鸦窝”一带,历时五天,个个已是泥浆和雪粘
在一起的人了,如果没有身上的老羊皮大衣和高筒毡靴,早就被冻坏了。此次之行,掌握了笫一手材料,经研究,确定北疆首先开发以炮台和石河子为中心的两大垦区。九军二十五、二十六师分别受命在这两垦区“作战”。
王震司令员当年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垦区新型城市的意见。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当时不少人认为在玛纳斯河流域垦区建现代化城市,绥来县城具备不少优越条件,应是首选。但心系玛纳斯县人民群众的王司令明确提出绝不能:与民争水、争地、争利的“三不原则”。 力排众议,于1950年7月底8月初,又亲自率领兵团司令陶峙岳、水利专家王鹤亭、兵团参谋长陶晋初、第九军和第二十六师的首长以及专家技术人员,对石河子作进一步踏勘。又一次西出玛纳斯,东进石河子。车过玛纳斯河,王震翘首南望,指着皑皑雪峰,对陶峙岳说:“天山是座宝库,山顶积雪是用之不竭的固体大水库,山下这一带土地肥沃,正是立业建家的好地方!你前天写给我的建议很好,我们认真踏勘一番,不但要把石河子建成生产指挥中心,还要把它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陶峙岳应声答道:“这件事就请司令员交给我办。”王震高兴地说:“有陶将军挂帅,定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王震带领大家以石河子为中心,四出踏勘,西到乌兰乌苏,东到玛纳斯河,北过乌伊公路深涉苇湖十多公里,南起红山嘴玛纳斯河口,有路乘车,无路骑马,马匹通不过的丛莽就徒步穿越。踏勘路上,上有蚊虫叮咬,下有荆棘阻道,每迈出一步都很吃力。然而将军们情绪高昂,豪情不尽。王震和陶峙岳还不断地论古说今,王震还把陶司令
吟的岑参的:“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改吟为“瓜果遍地百花开,火车开到这里来。”在津津有味地听了陶将军讲的唐朝岑参任节度刺史及进行屯田的一些历史情况后,王震说:“封建时代能做的事,我们要比他们做得更好,今天此行的目的就是要率领我们的这支大军干一番前无古人的事业,来一个戈壁荒漠赶出去,塞外江南搬进来!”
在踏勘石河子时,王震将军和大家一起,挤住在石河子老街仅有
的卡德尔的车马店,在这里,大家热烈讨论方案到深夜才休息。但房间又挤又闷又热,蚊虫又咬,根本无法入睡,还是王震司令发现房顶平展可睡,大家又挤到房顶上去睡了。
王震睡在房顶,面对星光灿烂的夜空想了很久,笫二天一早又站立在房顶凝望东南方向,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心形成了。他收回远望的视线,挥动手臂,从左到右有力地划了个半圆:“同志们!我们就在这里开基立业,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人。”
自此,1950年7月28日,成为新城石河子的诞辰。
本着王震提出的:“与民不争水,不争地,不争利”的三不原则,
垦区新城正式建在石河子,而且经过不长时间的正式规划,动员了很棒的技术力量和建设部队,克服重重困难,以神奇的快速建起了这座新城。在1953年春天前,原驻玛纳斯县城的二十六师(后改为农八师)的所有机关和单位移迁到了石河子。王震将军西出玛纳斯,东进石河子,他率将军们数次西出东进之举,充分彰显了他心系玛纳斯县各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崇高精神;也彰显了他对农垦事业的博
大胸怀。
王震将军构画的蓝图和愿望早已变成了现实。石河子经过五十多年军垦人的勤劳建设,早赛过了江南,已是世界闻名的边疆美丽城市;最适宜人群居住的花园城市;更是工业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重要城市。是镶嵌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一颗明珠!王震将军的铜象屹立在石河子中心广场,石河子和新疆各族人民永远怀念王震将军。
兴修水利 关怀电业
1949年新疆刚解放时,各族人民不只生产缺水,有的地方人吃水,牲畜饮水也很困难。因水利设施太少,太差,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阿尔泰山、特别是天山冰雪融化流下来的宝贵如油的雪水,大部分白白流淌到戈壁、沙漠中去了。人民解放军发展农业生产,种几百万几千万亩土地,需要的水量成倍成倍增加。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只能为人民兴利除弊,王震司令员强调,人民军队只能为民供水,绝不能与民争水。在人民军队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大家动员起来,行动起来,大兴水利。全军20万人,上至司令、政委,下至每位士兵齐上阵,发扬南泥湾精神,没有营房挖地窝子住,战胜天寒地冻,用十字镐,坎土曼铲雪破冰挖冻土,用人垃爬犁当主要运输工具,遍地开花修渠建水利工程。先修部队驻地,人民群众驻地,供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的小渠,解决军民生活、生产用水的迫切问题。同时,也开始修建中型大型的水利工程。被几十年来传为佳话的王震司令亲率兵团、军、师、团各级领导拉着沉重的爬犁,
冒着风雪,满头大汗,满面白霜地为修乌鲁木齐和平渠运石块的队伍经过市区时,边城轰动了,居民夹道观看,掌声不息,口号不断。在不长的时间内,南北疆新修渠道到处可见,整修水库数座,象阿克苏胜利大渠等大型水利工程也己上马。兴修水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造富新疆各族人民和兵团开发建设开了好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特别要指出的是驻玛纳斯河域的二十二兵团九军战胜重重困难,修建或扩建了玛纳斯东干渠西干渠、车排子、大海子水库等水利工程。都是王震亲自审批动员干起来的。不仅有益于垦区生产所需,象玛纳斯东干渠,大海子水利工程也给玛纳斯县的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红山嘴电厂位于天山北簏,准噶尔盆地南缘,玛纳斯河中游东
岸,总占地面积约3.77平方公里。
红山嘴电厂是根据自治区玛纳斯河水力水电总体开发规划,自1959年开始动工兴建的。红山嘴电厂二级渠首枢纽直接肩负着将玛纳斯河发电引水分配给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担。在严重自然灾害的1960年和1961年上半年兵团军垦官兵克服重重难以想象的困难,战天斗地,顽强抢修,于1961年6月2日,红山嘴电厂首台机组二墩电站三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同年9月8日2号机组并入系统,发电运行。二墩电站被列入玛纳斯河下游梯级电站开发中第四级,故将二墩电站改名为四级电站。这个电站是在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启动兴建的。特别得到了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的关心,指导和支持。1961年6月,王震同志会
同农业部长廖鲁言同志和水利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葆华同志一行视察了红山嘴渠首工程和四级电站:1961年陶峙岳亲笔题词:“水尽其用,百利俱兴,改造自然做主人。”
四级电站投产发电后,对石河子地区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解决石河子及其附近兵团所属农场电动排灌,农业生产和石河子工业用电,余电送入乌鲁木齐至石河子高压输电网,为全疆人民的用电贡献了力量。
红山嘴电厂在上级和玛纳斯县的大力支持下,依靠科技兴企,对水、机、电进行了大量的更新和改造。先后成功采用抽水融冰、螺旋流漏斗搬砂技术,解决了困扰企业发电生产30多年的“冰害” ,初步解决了“砂害” 问题;发电机组的增容改造(四、五级电站发电机组各增容400kw, 三级电站3台发电机组各增容250kw );发电机装机容量由原来的57050kw ,现已增加到60000 kw 。一级电站和四、五级电站扩建使红山嘴电厂发电总容量达到11.8万kw。 筹划的六、七级电站建成后红山嘴电厂将对玛纳斯诃下游的灌溉,防洪以及推动石河子与玛纳斯两地的经济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玛纳斯河流域棉花生产的奠基人-----王震将军
王震将军一直关心新疆的经济发展,对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特别对开垦玛纳斯流域和发展玛河垦区与地方的棉花情有独钟,高度重视,几十年来,倾住了很大的心血。准噶尔盆地在北纬四十五、六度,向来被认为是不能种棉之地。1950年8月原兵团司令陶峙岳将军在
视察时惊喜地发现了在沙湾小拐二十五师七十四团试种的三亩棉花己结桃。并祥细地了解了他们试种的全过程。从小拐垦区回来,他向时任新疆分局书记兼二十二兵团政委的王震做了详细汇报,王震听完汇报后高兴地说:“现在好了,小拐能种,整个玛纳斯垦区就都能种。有了棉花,我们可以搞新疆的纺织工业,有了纺织业作基础,我们就可以创建新疆的新型工业城市。”王震神采奕奕,他双手重重地压在桌面上,两眼放出了自信而坚定的光彩。而后在兵团党委会上硬声硬气提出:要使新疆成为全国的商品棉基地!一个宏伟而现实的愿望,在他心中形成了。第二年开春,整个玛纳斯垦区各团. 营都采用小拐的种棉法,种上了试验棉,结果都获得了成功。
1952年冬,王震. 陶峙岳决定,由二十二兵团在玛纳斯河流域大量种植棉花,使之成为产棉基地。
兵团党委要求,1953年玛纳斯河流域的籽棉单产要达到200公斤,并规定二十五师和二十六师要实现两万亩棉花丰产。为此专门请了苏联植棉专家迪托夫并与之签定了保证亩产籽棉达到200公斤的合同。王震负责组织领导,二十二兵团司令陶峙岳、参谋长陶晋初负责物资供应,迪托夫负责技术指导,二十五师师长刘振世、二十六师师长罗汝正保证各项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要干就干好”, 这是王震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玛纳斯河畔,又响起了王震幽默轻松而又撼人心魄的即兴演说:“第一句话------,打仗的目的是保家卫国,让人民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和平的生活;搞生产的目的也是为了使人民富裕起来。这说明打仗和搞生产都是为了人民的事业,目的是一致的。
第二句话,植棉的任务能不能完成?我说能完成,一定能完成。不过,这话我说不算,要大伙儿说,大伙儿说了才算数。我们下达的任务是经过反复地科学论证的。各垦区有去年的种棉经验,我们今天又有苏联的专家和农科院的专家作指导,中央很支持我们,准备从机械和物资上给我们以大力的支持,而且,我们垦区的全体官兵在这两年的屯垦大战中,铸就了敢打硬仗,不畏艰苦的革命精神。何况,大面积种棉是为刚成立的新中国作贡献,是为建设伟大的祖国添砖加瓦。我说,我们一定会完成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到玛纳斯河流域垦区的二十六师驻地玛纳斯县城及所属团营;到二十五师驻地沙湾炮台及所属团营驻地。走到那里王司令就宣讲到那,干到那块地就讲到那块地。他的声音传遍了玛河琉域,北疆大地。极大地动员和鼓午了垦区官兵的士气和斗志。一场前所未有的植棉硬仗在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流域打响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1953年玛纳斯河流域团场的棉花获得了大丰收,2.06万亩,单产籽棉200公斤。二十六师二十四团种植4.700亩,单产达到208.5公斤,为全师第一。这为新疆发展棉花生产开了好头,打下了良好基础。”据资料显示,玛纳斯县1951年地方收购皮棉900公斤即18担:1952年收购1450公斤即290担:1953年收购皮棉2350公斤即470担。在兵团种棉带动和各级领导重视,农民不断增强种棉积极性的形势下,玛纳斯县种棉面积在逐年增加,总产在逐年提高。但在1989年前发展速度慢,面积小,产量低。 后来王老每到新疆,一定要认真听取棉花生产和发展的汇报,一定要亲自到棉田里视察,一定要看看棉花企业的生产。每次都要讲棉
花,发指示,讲要求。
无独有偶,原兵团副司令王寿臣回忆文中也曾讲:1981年1月12日,王震同志在乌鲁木齐延安宾馆专门接见了时任昌吉州党委副书记兼州农垦局局长的王寿臣同志和当时新湖农场场长黄金山、副场长张守廉等同志。当新湖农场的领导汇报本场棉花产量只有五六十斤时,王老忽然站起来,一边重复着“五六十斤” 这个数字,一边用双手揪起自己的耳朵。坐在一旁的水电部副部长陈实解释说:“你们明白了没有,王老说你们产量太低,就象一株棉花只结两个桃。”大家都被老人家的风趣动作逗笑了。
“吃社会主义能行吗?”王老深沉而又严肃地说:“石河子农学院搞地膜植棉,你们看了没有?每亩单产270斤,要增加多少利润呀!你们六师新湖农场要搞3.5万亩地膜植棉,一亩也不能少。”
经过互相交谈,摆道理、细算账,大家在和谐的气氛中纷纷议论
着地膜植棉的好处和如何推广这项新技一术,忽然王老让拿纸和笔来!说:“写一个东西,大家都签字。空口无凭,立字为据。” 王老在陈实副部长拟好的“新湖农场植棉三万五千亩,使用地膜技术措施。单产争取一百五十斤以上,利润争取一百五十元以上(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二日)”的军令状上,郑重地补写了一句:“争取赶上石河子农科所地膜植棉亩产270斤的好成绩。”随后有力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王震”。而后王寿臣局长、新湖农场的黄金山场长等相关人员都郑重的签了名。这就是有名的王老与原六师及新湖农场的军令状。是这个农场创棉花高产、一举扭亏为盈的进军令、推动力。同年
12月10日,《人民日报》在显著的位置,报道了新湖农场超额265万元完成军令状指标的喜讯。其更深远的意义是王老亲临新疆,为发展棉花产业吹响了大面积推广种植地膜棉的号角;为推广这项新技术,闯出了路子;为形成新疆“一白”产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为新疆各族人民的勤劳致富开辟了新天地;为新疆和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有幸的是,我也亲身经历了王老对新疆发展棉花生产高度关心和重视的一段感人历程,使我终生难忘。
1979年,当时我任昌吉县佃坝公社书记,到关内参观路经北京时,我去拜望了王震副总理。他就专门给我讲了种棉花的重要性,让我在公社带头试种。根据王老的要求,1980年春,我安排佃坝公社农业技术人员和联胜五队的队长刘全芳同志联手试种了百亩棉花。后逐年有所增加。
后来我被调到县水电局工作。1983年5月,我又到王老家,他老人家不仅问了我们种棉情况,又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扩大试种面积,不断提高单产。他说:你现在任县水电局长,更要支持和推进你们县的棉花生产。时任县委副书记的王伯良同志也对试种棉花认识明确,高度重视,他专门组织农业、农机、农科、水电等部门和有关乡镇的领导到石河子农八师种棉大团148团学习取经。从1984年起,昌吉县在四个乡开始较大面积的试种棉花。但由于昌吉县处在次宜棉区,早晚温差大,霜降期来得早,用一般的措施试种效果不大,而对地膜种棉的认识和技术水平跟不上,加上人为的因素,几年来棉花生产虽
有发展,但步伐缓慢,对农民致富的成效不显著。
1989年,我调任昌吉回族自治州供销社副主任。当年出差路经北京,我又去看望了王震副主席。虽然他公务繁忙,日理万机,但还是非常亲切地接见了我,王老和夫人王季青同志很亲切热烈地和我畅谈了近两小时。王老十分关切棉花生产,听了我的汇报后说:“棉花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原料,国际和国内需求量很大;棉花的经济价值很高,经济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在新疆宜棉区和次宜棉区都必须走这条路,能运用科技手段打破种棉的禁区也是可能的。新疆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一白一黑’经济发展战略我完全赞成。兵团农一师、农八师等农业师和阿克苏等地区棉花生产发展很快,根据你谈的情况来看,昌吉落后了!你现在在供销社工作,是为农服务的,又管农资和棉花的营销,这很好,一定要为你州的棉花生产多做贡献。要大力实施科技、领导与农民相结合的措施,更要积极推广地膜棉种植技术。”我说:坚决按您的指示去做。他老人家笑着但又很认真地讲:“我可要检查的了!”
我返回新疆后,向有关领导做过汇报。也下决心在自已的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好。恰好于1990年我被派为州驻玛纳斯县工作队副队长,常驻玛纳斯县包家店乡。玛纳斯河流域是可以种棉花的,但在1989年也只种了三万多亩。州、县党委、政府也开始重视发展棉花生产,还从农六师调种棉专家任玛纳县县委副书记,后任书记。我们工作队也把推广地膜棉种植做为主要任务。为了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我把当时的州社干部常善武同志叫到包家店,我们边学习,边调查,边讨
论用了近一周的时间,拿出了一个“政、技、物、农”四结合的种植地膜棉的集团承包方案。这个方案基本和1952年王震将军与苏联专家等签定的合同相似。即:政就是领导负责组织领导并监督各方各尽其责;技就是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措施的全面落实和技术指导,防病治病:物就是供销社负责化肥、农药、地膜等物资供应和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服务,特别是要解决好棉花的收购和加工工作,农机、种子等部门尽职尽责:农就是农民必须按各项要求落实种植面积,种好,管理好。这个方案具体,较为全面,奖罚措施明确。通过县供销社上报县党委、县政府很快就批准执行了。县供销社还决定从棉花收购中每担提取1元到1.5元做为承包集团的奖金和相关费用;地膜实行赊销后从棉花收购款中免息收回。各级领导都建立了自己的指挥田。这也是领导、技术人员、供销社领导和乡、村领导、农民相结合的。州、县党委、政府的书记、州长、县长都有立牌的指挥田。这样就极大的调动了方方面面种地膜棉的积极性,在全方位有了切实的保证。我们从试点开始,逐年扩大,年年大幅度增长。如在包家店乡1990年试种成功500亩,1991年就上到2800亩,后来这个乡成了种棉大乡。到1993年发展到了认为不能种棉的北山坡凉州户地带。玛纳斯经过几年的地膜棉种植,一跃为全疆种棉大县,全国百强县,全国模范供销社,农民人均超5000元。全县财政的70%来源于棉花产业的收入。我们在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的强力领导推动下,从1991年开始在呼图壁、昌吉市、米泉县、阜康市等地大面积种植地膜棉,在呼图壁、昌吉市、阜康市成效显著。截止2003年昌吉州的棉花种植面积从1990
年前的3万多亩跃为85万亩,总产从3万余担跃为185万担,形成了昌吉州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昌吉州主要领导曾认真动情地说:“昌吉棉花产业的发展,王宏杰功不可没。”我认为昌吉州棉花产业大发展是自治区“一白一黑” 战略指导、各级领导扎实组织实施、农民科学种植地膜棉和各方面大力支特共同努力奋斗所取得的。在玛纳斯河流域垦区团场和地方,从开创种棉到发展种棉花以至推广地膜种棉,推动提高棉花产量和大面积种植,真正让农民致富,都蕴含着王震的伟大功绩。从1952年王震和苏联专家迪托夫签合同,到1981年1月和王寿臣局长(时任昌吉州副书记兼农垦局局长)、新湖农场黄金山场长及和时任自治区农垦局副局长的史骥、奎屯农垦局局长修新民等签军令状,以及1991年在玛纳斯县全面推开种地膜棉的集团承包,其基本是相同的内容、是王震将军倡导的同一种模式,作用不可估量。今天在纪念王老百年诞辰之日,我们告慰心系新疆棉花生产和情系玛纳斯的王老:不仅昌吉州已成为种棉大州,玛纳斯县已是全疆的种棉大县,2003年全县已种棉达45万亩,皮棉单产达到240斤,皮棉总产108万担,农民人均收入高达5000元的县,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经济发展很好;而且全疆的棉花种植面积已达1929.83 万亩,总产己达4360万担,棉花产业真正成为了新疆的支柱产业。近10多年来新疆经济发展步伐很大,各族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新疆建设速度很快,新疆将会变得更美好!
敬爱的王老永远活在新疆各族人民心里! 参照文:
《庭州巨变》:《起义这条路,你走对了》一文作者:高人杰 《玛纳斯文史资料第九辑》:《群星照耀红山嘴》一文
《玛纳斯文史资料第三辑》:《玛纳斯河上架新桥》一文作者:李华仙 《扎根记》:《规模空前的水利建设》等文作者:张明儒 《伟业千秋》:《水碧情深》一文 作者:刘丙正 陆振欧 《庭州巨变 》:《深情的足迹》一文作者:王寿臣
《垮世纪的报告》:《洒在垦区的爱》一文作者:刘丙正陆振欧 《镇边将军张仲翰》 一书作者:丰收
王震老俩口的二分“自留”地
1979年6月的一天,我趁在北京出差的机会,到敬爱的王震将军位于西城区翠花湾9号的家看望二老。他家一进大门右手有块菜地,约一分多不到两分,绿油油的各种菜长得很好,埂边上玉米长得老高。我边看地,边朝地对面的王老住房走,这时我惊奇地看到王季青老校长蹲在地里,手拿小铁铲很用心地在给茄子地除草。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老太太前,向老人家问好。老人家边锄地边热情地说:“王凡来啦!先来陪我锄草,看看我们的菜种得怎样!”我先浏览了地里种的菜,有几行西红柿,几行辣子,几行豆角,几行茄子和一小块小白菜等,周围埂子上全是玉米。而后惊叹地说:“这地种得好呀!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亲自种菜呀?”边说边蹲在老太太旁也动手拔起草来。王老校长说你不方便就不要干了,先在这呆一会儿,这点活干了咱们进屋。我们就这样边锄草,边说着话儿。过了不大一回儿,敬爱的王老从房内走出来也到菜地里,我忙站起来向他问好。他老人家一边说:“王凡来就干活啦,也不先看我!”一边挽起袖子就拔草。老校长赶紧站起来阻止说;“你近来身体欠佳,这些活你不要干了,我能干了。”王老笑着说;“那怎行!咱们俩的自留地怎能让你独占呢!我不干活就放弃了我的劳动权。”我赶紧说;“你们都这么大年纪了,还种地,让卫士们干不就行了。吃莱买就行了,还种啥!”王老很在行的拔着草,很严肃地对我说;“这块自留地的好处真多,一是我们
老俩口的共同宝贝,经常要照护;二是我们共同的劳动场所,既练身体,又不忘劳动本色;三是一道风景线,比种花好,各种菜花也好看得很;四是可以吃上新鲜菜,不上化肥,没有污染多好!还有------。”王老太太插话说:“我们虽然年岁大了,能干些力能所及的活好处真不少。在卫士门的帮助下,我们把院子里这块空地开出来,又有计划地种上,管理工作主要都由我们俩来干。王老要求很严,我们能干的活绝不让别人干。”
在边说边干中,我们度过了愉快而有意义的时光。因为太阳晒和劳累,王老头上都褂满了汗珠。老校长宣布收工,我们说说笑笑地走出菜地,用卫生员端来的水洗了手,而后到王老的会客室边休息、边交谈。中午,二老留我与他们共进午攴,还用自已种的菜做菜款待了我。饭后,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二老,离开了这温馨的小院。
当年王震将军己是71岁、王季青已是66岁高龄的老人了,而且王老做为国家领导人公务繁忙,日理万机,身体又欠安:王季青老人身体也欠佳。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多年坚持亲自动手种莱,我曾不止一次地吃过这块地产的玉米和疏菜。
这使我感慨万千:王震将军虽身为国家领导人,却永远保持着南泥湾精神和劳动人民的本色!平易近人的祟高品德永放光彩!把我一个平头百姓也尊为上宾、热情接待。很多平凡事情上,无不彰显着敬爱王老的伟大情操和精神。至今想起,仍使我感动不已。
王季青老校长一生陪伴王震将军做出了无私和伟大的奉献,她老人家是良师、是益友,是慈母、是巾帼英雄,是杰出的文人、又是勤
劳朴素的农民,是富有建树的教育家、更是清政廉洁的人民公朴!她老人家于2007年12月24日在北京不幸逝世,我无比悲痛,万分伤心!亲自前去吊唁,为她送行!在此再次表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
尊敬的王震将军和王季青老校长,您们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陪伴王震将军的日日夜夜
1967年5月1日,虽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王震将军,并讲了“王震,有人要打倒你,你是打不倒的,打不倒的嘛!老干部也不能都打倒。”的重要指示,但由于林彪、“四人帮” 一心要置王震于死地,之后,由北大的聂元梓等人放出风,否认有这么回事。当时农口系统造王震反的群众组织更加紧了对王震的进攻,有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更加激烈地揪斗王震,到住宅去闹事。我们心急如焚,非常耽心王老的安全。同时,北京农口和各大院校支持王震同志的群众组织争相拜访王老,热切邀请王老参加大会讲话。王老直爽刚烈,我们也耽心出事。敬爱的周总理专门给王贞良讲:“要转告王震注意安全,不要和群众对立,不要随意外出,不要说话走火惹麻烦。”为此,约在1967年5月中上旬,由农垦部支持王震的群众组织负责人王贞良、我和农机学院学生李宗威共同商定,把王震将军暂送到北京农机学院去住。因为这个学院在校的群众组织都是保王震的,比较安全,他们也欢迎王老去住。这样我们就把王老护送到这个学校,住在学校招待所二楼靠里的一个套间。由于我和王老比较熟,又没有专门工作,王贞良把陪护王老的任务交给了我和李宗威同学,王老住里间,我们住外间。还记得有一位剪短发头,个头不高,很干炼泼辣的女同学负责给我们打饭、送开水。在农机学院,我们和王老朝夕相处了约
一周左右,为了更好地保护王震将军,周总理下令把王震同志又一次接到中南海去住。
为一生中能陪伴王老度过有意义的约一周左右的日日夜夜而自豪;为能保证王老安全健康地被周总理接走而庆幸;为数日内能直接听取王老教诲和近距离地学习王老崇高精神而高兴!有很多值得记忆的故事铭刻在心,终生不忘!
自已的事自己干
当时学院招待所的套间,设备很简陋,一没有卫生间、二没有洗脸间、三是硬板床、四是没有地毯的水泥地、五是只有一张普通桌和几把木椅。洗脸到公用洗脸间。王老第一天还让我们给他打洗脸水,第二天就不让给他打洗脸水了,非要自己到洗脸间去洗睑,谁也挡不住,只好随他了。当时王老是正部级大领导,也是近六十的人了,但硬是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谁帮他也不让。还几次夺我的衣服要帮我洗。他说:“你一只手不方便,对残疾人谁都应该帮。”这种感人情景我终生难忘!
为了保密和安全,我们决定专门有人给王老从食堂打饭。开头两天还让那位女生给打饭,后来他坚决不让干了。他说我应到食堂和大家一起吃饭,这样可以接触群众,我饭也吃得香。怎么能怕群众呢!我们只好陪他到食堂吃饭。他自己排队打饭,自己找位子坐,有时边吃还和同桌的人边喧。谁也不会想到这位穿白小褂兰裤子的长者是赫赫有名的王震将军。
烟酒不分家,伙食费一定要交
王震同志原来抽烟,“文革”时由于对林彪、“四人帮” 的不满和深思很多重大问题,所以烟抽得很励害。隔几天就得去买烟,原来在家时也让我去买烟,知道我也抽烟,就让把买的“大前门”烟留两盒给我。我说不要,他笑着说:“烟酒不分家,快拿去抽吧!”我也就不推让了。这次一起住在农机学院,买烟的任务更是我的了,每买一次烟,必给我两盒。这似呼成了王老对我关照的条文。当然抽烟绝无好处,后来王老很干脆地戒了烟。
当时,在农机学院吃学生食堂不要钱,伙食也可以,我们打算在那里吃,但王老坚决不同意,硬是把钱给我,让交给那位女生买饭票,我们凭票打饭吃,连我吃饭的伙食费他也一并交了。
从以上两件事例中也充分彰显出了王老人格的伟大。
真情待人的王震将军
王震将军之所以威名四扬,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戴,特别是各族各界人民非常喜爱他。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能真情待人。在我陪伴他的数日内,他给我讲了许多包打不平的故事。从他讲的每一个故事里,都充分证明了他爱憎分明、真情待人的祟高品德。仅举两例:
王老对正直的知识分子特别偏爱,他数次讲起他和大诗人艾青的交往。1960年,艾青被划为右派,王老说:“哪有呕歌共产党、毛主席、社会主义祖国的“右派” ?我从来不认为艾大诗人是什么右派。所以我让他到新疆石河子农八师去。并关照那里的领导要照顾好这位诗人。”王老让石河子报发表艾青的文章、创作的新诗。他每到石河子必定要看艾青,还带着艾青到各地视察,亲切地给大家介绍这位大
诗人。在王老的真情呵护关照下,艾青冲破了逆境,度过了难关,激发了写作热情,还取得了创作的丰硕成果。我给王老说,我还听过艾大诗人在我们石河子农八师中学作的“诗作讲座”呢。
王老对我被公安部抓后的态度更证明他真情待人的高尚美德。他给我讲:“公安部为什么要抓你们,你们何罪之有!所以,当得知你们三人于1967年1月31日和2月1日被公安部抓后我非常气偾,也万分着急,有什么事冲我来么!我愤怒地砸碎了两扇玻璃窗。”他还说“为什么要对着无辜的群众和学生,要抓来抓我,我那时一心要去换你们!”当时他果真带上生活用品就要到公安部去,最后被劝阻了。后来总理把他接到中南海,他见到总理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汇报我们被抓的情况和要求立即放人的问题。王老在给我讲这件事时,虽然事过几个月了,他仍然激愤异常。
正因为王老真情待人,敢抱打不平,能舍己救人于难,帮人于困之中,所以真正有良知良心的人们也都真情对他。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知恩不报者枉为人也!”这是王震将军认识最彻底,经常讲的话。他曾谆谆教诲我们说:“对谁来讲,首先要学会做人。真正学会做人的人才会做事,才会为官;才会做好事做大事,才会做大官做好宫。”
只有坦诚无私,才能无所畏惧
在陪伴王老的日子里,我曾先后提过不少问题请教王老,王老明确和寓意深刻的回答,我四十年来一直铬记在心,激励着我闯坎坷,克难关,不断成长和进步。
王老对我讲:“这一生我最高兴的是1925年8月,受命护送毛润之到长沙时,笫一次见到毛主席和1967年5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这一生最满意的是奉毛主席、党中央之命率三五九旅将士开发建设南泥湾,把南泥湾建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这一生我最得意之笔,是奉毛主席之命,率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南征北返和中原突围,从1944年11月从延安出发至1946年8月胜利返回陕甘宁边区,历时658天,行程2万7千里(当时在延安我说是2万2千里,)。孤军深入敌后,面对几百万强大敌人,却锐不可挡,进得去,出得来,打不垮,拖不烂。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一生我最自豪的是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关怀和支持下开创祖国的农垦事业:成立和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建了新疆农垦团场);开发建设北大荒和海南垦区等。”
“这一生我最幸福的是有位北京大学的大学生王季青伴我一生。我们是七七事变后在山西抗日前线八路军三五九旅驻地经贺龙师长、关向应政委介绍,主要是我们自由恋爱结为夫妻的。有三个儿子,想要个女儿。“兵、军、之、家,”结果“家”没用上。”
“关于我为什么敢打敢拼敢讲敢争敢抱打不平?道理很简单,我不怕。不怕死,不怕伤。连死都不怕还怕苦、怕困难、怕累!也还会怕得罪人、怕打击报复、怕丢面子吗?怎样才会做到不怕?就要真正大公无私,一心为公为民,严于律己,坦坦荡荡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只有坦诚无私,才能无所畏惧!”
王老讲得多好呀!他是这样讲的更是这样做的。是真正实践的典范和楷模。无欲则刚是真理。我们一定要学习和发扬王老坦诚无私,无所畏犋的革命精神!
陪伴王震将军的日日夜夜
1967年5月1日,虽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王震将军,并讲了“王震,有人要打倒你,你是打不倒的,打不倒的嘛!老干部也不能都打倒。”的重要指示,但由于林彪、“四人帮” 一心要置王震于死地,之后,由北大的聂元梓等人放出风,否认有这么回事。当时农口系统造王震反的群众组织更加紧了对王震的进攻,有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更加激烈地揪斗王震,到住宅去闹事。我们心急如焚,非常耽心王老的安全。同时,北京农口和各大院校支持王震同志的群众组织争相拜访王老,热切邀请王老参加大会讲话。王老直爽刚烈,我们也耽心出事。敬爱的周总理专门给王贞良讲:“要转告王震注意安全,不要和群众对立,不要随意外出,不要说话走火惹麻烦。”为此,约在1967年5月中上旬,由农垦部支持王震的群众组织负责人王贞良、我和农机学院学生李宗威共同商定,把王震将军暂送到北京农机学院去住。因为这个学院在校的群众组织都是保王震的,比较安全,他们也欢迎王老去住。这样我们就把王老护送到这个学校,住在学校招待所二楼靠里的一个套间。由于我和王老比较熟,又没有专门工作,王贞良把陪护王老的任务交给了我和李宗威同学,王老住里间,
我们住外间。还记得有一位剪短发头,个头不高,很干炼泼辣的女同学负责给我们打饭、送开水。在农机学院,我们和王老朝夕相处了约一周左右,为了更好地保护王震将军,周总理下令把王震同志又一次接到中南海去住。
为一生中能陪伴王老度过有意义的约一周左右的日日夜夜而自豪;为能保证王老安全健康地被周总理接走而庆幸;为数日内能直接听取王老教诲和近距离地学习王老崇高精神而高兴!有很多值得记忆的故事铭刻在心,终生不忘!
自已的事自己干
当时学院招待所的套间,设备很简陋,一没有卫生间、二没有洗脸间、三是硬板床、四是没有地毯的水泥地、五是只有一张普通桌和几把木椅。洗脸到公用洗脸间。王老第一天还让我们给他打洗脸水,第二天就不让给他打洗脸水了,非要自己到洗脸间去洗睑,谁也挡不住,只好随他了。当时王老是正部级大领导,也是近六十的人了,但硬是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谁帮他也不让。还几次夺我的衣服要帮我洗。他说:“你一只手不方便,对残疾人谁都应该帮。”这种感人情景我终生难忘!
为了保密和安全,我们决定专门有人给王老从食堂打饭。开头两天还让那位女生给打饭,后来他坚决不让干了。他说我应到食堂和大家一起吃饭,这样可以接触群众,我饭也吃得香。怎么能怕群众呢!我们只好陪他到食堂吃饭。他自己排队打饭,自己找位子坐,有时边吃还和同桌的人边喧。谁也不会想到这位穿白小褂兰裤子的长者是赫
正在阅读:
忆王震将军01-21
2018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9)(含解析)01-15
ME800 EVDO Rev.A module design guideV1.104-26
2017年广东省专科学校排名02-15
B证考试重点资料04-28
学习扬善洲同志亊迹 展示共产党员风彩06-03
灾难救援课程考试04-08
三年级第19课下载和播放音视频文件04-03
近义词语检测100题08-12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王震
- 将军
- (2017-2022年)中国仓储自动化设备行业运行模式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2018-2023年中国海工装备运输行业发展趋势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目录)
-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
- 常见分子构型及杂化方式
- 2013年学术年会会议指南初稿 - 图文
- Unit 20New Frontiers重点单词短语句型及练习(含答案)
- 驾驶员满分学习现身说法材料
- 2008-2012集合高考题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s1-5词组总结
- 静电场习题课答案
- 常用起名汉字笔划大全
- 2017年中考数学解析版试卷分类汇编专题33:尺规作图
- 最常用2000英语单词(全部标有注释)
- 实验二 MATLAB基本语法(1)
- 生物: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结构网络图(原创)
- 《微观经济学》思考题
- 高考英语阅读高频难词690个
- 浙江省宁波市2017年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高三地理
- 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 2018年中国礼仪培训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前景规划研究报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