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13 06: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毕业论文提纲

作文教学指导艺术初探

一、绪论:

1、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低效问题及原因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策略

1、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打好学生写作基础。善于读书: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善于积累:作文教学应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因此须重视积累习作素材。

2、精于指导,强化批改。

善于审题:(1) 要审清内容。(2) 要辨明文体。 (3) 决定行文角度。 (4)要注意题目要求;妥善立意:(1)要鲜明。 (2) 要正确。 (3)要新颖;

编写提纲:没有固定格式;

沉着行文:(1) 注意语言表达。(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3)书写清楚工整,不写错别字。(4)注意掌握时间,限制字数;

师生评改,修改提高。 三、结论。

写出你的结论性观点。

作文教学指导艺术初探

一、绪论:

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文字表达思想,以及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写作心理的活动。

1、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习国文应该认定两个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培养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做去,又必须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版块,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能折射出其语文的基础和能力水平。它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在狠抓“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

2、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低效问题及原因。 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作文教学。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学生一听说要作文了,就怕得不行。一心只想有一篇“现成”的照抄就万事大吉了。再加上现在不

少作文选,作文词典等类的书刊充斥坊间书店,学生就养成依赖心理,拿一卷在手,只要发现其中有与老师出的题目相类似的,就来个“依样画葫芦”了。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下载范文,作为自己的习作上交。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兴趣,不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二是读与写脱节,读的书也有限;三是不善表达,也没有东西可以表达;四是课业负担重,终日忙于应付考试,不闻“窗外事”,信息量少,当然写不出生气勃勃充满生活气息的东西了。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除了动机明确以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是过去被忽略的,新的《语文标准》对此有意作了强化,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要求。在日本,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其中,第二个重要方面“有东西可写”与第一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有密切联系。没有写作动机,不想写,就不会积极搜集材料,就不会“有东西可写”。如果第一 二个重要方面解决不了,那么第三个重要方面“能够写出来”也就无从谈起。

可见,写作动机是关键。而在我国,不识字反而早赚钱甚至赚大钱的例子屡见不鲜,导致一些学生与家长“重理轻文”,马虎应付作文;另外,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把写作视为畏途。因此,作文教学出现低效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了。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策略。

那么,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前线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困难中不断学习实践探索,着力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我认为必须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一)、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打好学生写作基础。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 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当学生把作文看作一种需要,那么他们作文的长进还有什么疑问吗?近十几年来,有一些作文教学实验,例如北京景山学校的写“放胆文”实验,深圳市南山区、青岛市等地区根据《语文标准》实施的作文教改实验,都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机,都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下面,我仅从课堂阅读教学与写作知识的传授 积累和写作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探索作文教学的指导艺术。

1 善于读书。

我国唐朝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生动地说明多读书对写好文章有很大帮助。从作文的角度说,读是手段,写是目的。要让学生学会作文,必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例如,在记叙文的课内阅读指导中,我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每读一篇作品都要求做到“三思”:

(1)这篇作品写了些什么; (2) 这篇作品为什么要写; (3)这篇作品是怎样写的。

这三个问题,第一个属于内容方面,第二个属于思想方面。第三个属于表达方面。当学生逐渐养成运用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后,又要求学生运用于课外阅读,多读名家名篇。古今中外许多名著,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是永远闪烁着光芒的不朽著作,读之如品尝山珍海味,回味无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童年》、《朝花夕拾》、《青春之歌》等名著,学生读之必能促进自身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如果阅读养

成了“三思”的良好习惯,一定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而且,由于学生扩大了阅读面,汲取了更多的知识,更积累了写作素材,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能力。

(2)、善于积累。当前,学生写作能力较低,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维陷于混乱,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应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须重视积累习作素材。《语文标准》在“总目标”中特别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各阶段目标中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一学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二学段),“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第三学段),“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 续写”(第 四学段),也与发展思维能力有关。

心理学告诉我们,智力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构成的整体。据此,我们可以说,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这是因为写作前,需要深入生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需要调查研究,需要博览群书,积累写作素材。而《语文标

准》也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勤动脑,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勤动手,养成善于积累的读书习惯。例如,课内阅读,我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自觉预习。同时做好预习笔记。内容包括:为生字新词注音,释义(查字典);写下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包括课文思想内容与表现方法;划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其次,每读完一篇课文或作品,还要坚持做摘抄笔记,就是要将自己认为优美生动,含义深刻的词语格言警句精彩片段,随手摘录下来,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肚内有墨汁”,作文时就能信手拈来,使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句子生动了,而且对自己分析问题和写作能力都有所教益,文章自然就会写得生动形象了。

在我国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离开社会生活,离开学生的思想感情,离开文章内容,大搞孤立的、繁琐的、机械的字、词、句的训练,使学生陷于文字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其结果,与主观愿望恰恰相反,语言能力难以提高,作文能力只能止步不前。

现在课程标准特别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期望能有助与纠正这种违反规律的做法。而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或在课外阅读时,也注重让学生审题构思,进行假设与比较:这个题目,让我来写,我会写什么?怎么?开头、结尾、详略怎样处理?学了作品之后,再想想作者写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是自己猜测的好?还是作品这样写好?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与写法相近的课文作比较,经常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渐向高标准靠拢。正如美国教育家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像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像。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二)、精于指导,强化批改。

写文章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读写知识作基础,还需要有具体的写作方法做指导。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正确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

1、善于审题。

审题就是搞清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并以此弄清选

材和行文的角度。可以说,审题是作文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方向展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初中生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文不对题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如何审清题意呢?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一般应注意讲明以下几点: (1).要审清内容。

审清题目对内容的要求,弄清写作的对象是人,是物,还是理。

(2).要辨明文体

可以写成多种文体的文题是比较少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文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文体。判断文体应注意以下规律:

(a)记叙文文题的字面一般对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如《国庆之夜》涉及了时间,《放学路上》涉及了地点,《我家来了客人》涉及到了地点、人物、事件,《家乡变了》涉及到事物的发展和结局。题目当中直接带有“人\、“事\、“记\、“忆”、“访”等字样,就更是记叙文的标志了。

(b)议论文文题中经常会有“议\、“论\、“谈\、“辩\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启示”、“从......想到的”、“由......说起”等短语构成。有的议论文题目本身就是一

个表明观点的句子,如《小事不可小视》、《不要惧怕困难》,判断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c)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有提示体裁的字眼,如果没有这些字眼,判定文体就要靠题目之外的说明;没有说明,那就可以写成任何一种文体。 (3) 决定行文角度。

这就是用第几人称来写的问题。一般来说,记叙文抒情散文常用第一三人称;议论文常用第一人称;说明文多为第三人称。如果题目中确定了人称,就用确定的人称,否则可以自己根据题材的内容体裁的特点和主题的需要选定合适的人称。 (4)要注意题目要求。

一般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不能遗忘。

例如(2007年汕头市中考作文题)

题目:最好的奖赏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以上要求应该说是很具体的、明确的,但在实际考试中仍会有少数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一定要注意的。

也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学生自己悟出来。比如《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我的脚印》一题也决不是要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对一些给材料作文题目中提供的材料,更应当注意运用概括、引申、类比等方法,加以认真分析,理解题目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2、妥善立意。

审题完毕,就要根据题目要求妥善立意了。所谓立意,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在记叙文中,“立意”是文章通过写人记事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在议论文中,“立意”指的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 对立意的要求主要有三点:

一是要鲜明。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二是要正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

三是要力求新颖、深刻、有创意。这是在前二者

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教师要鼓励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求异思维,要力争写出有新意,有深度的文章,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适当引导学生超越课堂训练的局限,在更接近于实际生活需要的学习情景中逐渐淡化写作过程中的写作概念活动,强化写作过程中的行为操作方式,以实现写作的知能转换,形成写作素养。如当前农村学生作文的一个“通病”是:信息量少,材料陈旧。很多农村学校都是把学生“禁锢”在校园里,搞辅导,搞月考。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写起作文来,便没有东西表达。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关注“窗外事”,多组织学生“走出去”,或参观工厂名胜古迹,思想教育基地,或访贫问苦,或旅行采集标本,或为社会做好事······使学生对国家社会有一份责任感,对周围的许多事情有自己的见解,对新鲜事物有热情有兴趣。这样,活动多了,见闻广了,素材丰富了,学生便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一次,我组织学生去旅行。行前要求学生注意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并细心观察,回校后,叙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有不

少同学看见二人在修路,原来崎岖不平的小道,铺成平坦的水泥路。我就此事启发他的思维,引发他们联想,并指导写成作文。于是,他们以“路”为话题,分别写出了《孩提之路》、《致富之路》、《成功之路》······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也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这与《语文标准》所提倡的“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是相吻合的。

3、编写提纲。

在文章的中心确定下来之后,就要考虑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结构全文了。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编写提纲。就像盖房子之前要画好图纸一样,写作之前要先给文章搭个架子,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条列出来。所以说,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就是清理思路、安排材料,组织结构的过程。

提纲要确实反映自己的思路,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点。至于文章细部的安排,可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提纲有不当之处,还可进一步修改。 编写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由于文体的不同,提

纲的写法也应有所区别。如:记叙文可以按时间、空间的顺序或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编写;议论文一般可以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搭起架子,并体现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说明文则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空间、或时间、或逻辑顺序编写。 4、沉着行文。

列好写作提纲后,就要落笔行文了。《语文标准》注重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例如对书写、行款、标点等,都有一些常规要求。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遵照要求不间断地进行练习,直至形成牢固的行为习惯。一般来说,行文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语言表达。

一篇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和合理的思路之后,最终的成败要取决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于语言的基本要求是,“通顺,没有病句”。如果语言优美,则酌情加1~3分。广东地区中考评分标准中语言一项明确规定,文中有1至3个病句尚可评为二类,有4至6个病句就属于三类了。因此,语言的通顺与否是极为重要的。不论哪一种文体,语言的准确和简洁都是必须要做到的。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文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考作文

评分标准规定: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因为标点使用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文字的歧义;标点使用不规范,会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因此,行文中应给予足够重视。使用标点要注意规则,如: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统称“点号”)都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应占两格,一个破折号或省略号不能分处两行。省略号要点足6个点等等。这些要求平时都要严格遵守执行。

(3).书写清楚工整,不写错别字。

考试作文的书写情况,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总体印象,也就影响着作文成绩。对这一点,教师必须多次强调,让学生有足够的认识。“广东地区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规定,错别字每3个字扣1分(重复的错字不计),最多扣3分;全文书写极其潦草使人难以辩认的,扣1~3分,文中书写潦草或格式不正确的扣1分。不要小看这1分、2分,有时候,这小小的分数之差可能直接影响学生升学的最终结果。书写的工整规范不是一日之功,应当在平时严格要求、自觉训练。 (4).注意掌握时间,限制字数。

一般地说,在整个作文过程中要注意三次时间。

一次在开始作文前,看一看可利用的作文时间共有多少,根据总时间决定行文的速度;一次在初步构思完成时,看用于正式行文的时间有多少;第三次在正文写下一半时,看还有多少时间,从而决定是否按计划展开全文,是否需要压缩调整、简化内容。 对作文的字数,考题一般都有明确规定,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规定上限,如“不得超过多少字”、“在多少字以内”;二是规定下限,如“不少于多少字”。这两种情况必须严格执行限制字数。三是上下限都有规定,如“左右”,“之间”等,其左右的幅度要看中间数字本身:一般地说100至200字的,各不宜大于10字;300至500字的,各不宜大于20字;600至800字的,各不宜大于30字。(标点符号应计算在内) 作文的字数,在总体布局时应心中有数。一般来说,命题作文主体部分应占全文的70%,开头和结尾各占15%;给材料作文,开头要引述材料的,开头部分可增加到25%~30%,主体部分至少要保证65%,结尾可适当缩减。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规定:“不足500字,每少50字扣1分。”作文字数要达标,这也是一个基本要求。

5 师生评改,修改提高。

古语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写完以后,一定要检查修改。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而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表达思想观点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充满着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矛盾,一篇文章总是在写写改改,再写再改的过程中完成的。写与改永远统一于写作过程对立的两个方面,写是改的基础和条件,改是写的矫正和完善,写与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否定。所以指导学生学会评改作文是完成写作过程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必要方面。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标准》提出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如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第四学段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可见作文评改的指导和写作指导一样,也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如何评改作文呢?评改作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学新课标“作文教学部分”明确指出:作文评改可以采用详细评改、重点评改、当面评改、浏览检查等

多种方式,无论采用哪种,都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可在作文评改方面有效地进行。如

一、集体示范修改。一次作文下来,教师先浏览一下全班的每个学生的作文,精批几本,找出其中较好的几篇和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包括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把文章打印出来或制在幻灯片上,主学生认真阅读教师挑选的修改例文,然后根据批语、符号,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讨论修改。让同学们发表修改意见,找出成功的地方和存在问题的地方,然后一起商量修改意见,同时也请作者自己谈谈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最后教师总结归纳。这样使学生明确了修改标准,掌握了修改方法,也沟通了修与改的思路。

二、学生根据教师的批语,进行自改、互改。这一课型的前提,要求教师认真阅读学生习作,写好评语。批语要简洁,有重点。当次作文练什么就批什么,学生就改什么,同时也要注意批语的启发性。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可分层次、结对子进行互相批改,或有意识地组织同一篇文章供大家各自修改,教师可展示改文示范,或选出学生中好、中、差三类不同文章张贴出来,供同学们对比评改,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

三、修改总结。这是练习批改的总结课,要废止以往教师总结的“一言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教师要对评改结果有一个总体印象,按要求对文章的修改和评估打分,并挑选几篇范文进行表扬。也请这些同学谈谈自己本次习作或修改的优缺点、收获建议等。有什么需要特别指点的作文可再加总评和面评,这样的评改方法可使学生写作有方向,评改有标准,竞争有信心,使他们在自改的过程中,逐步弄懂各种文体要求。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这样的评改课一般可安排在几次修改之后进行,不一定每篇都如此,但每次总结时的指导思想要清楚,方向要明确,方法也要灵活多样。

以上几种课型并非一成不变,可以交叉使用,自改、互改、示范改必须有机结合,其宗旨是把写和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写中学改,改中学写,以写带改,以改促写。平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从班级中的黑板报和学校的墙报中,寻找病句、错别字,或篇章结构上的问题,提高他们识别错误的能力。或记录自己作文中的病句或错别字,与修改后的情况对照,引起重视,避免重犯。

除了在课堂上指导训练外,还要经常向学生灌输自改作文的思想,用名家改文的例子来教育学生,如

用贾岛的“推敲”或“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典型例子激发他们修改作文的兴趣。要向学生讲明:修改作文先要弄清修改哪些方面,然后考虑怎样修改。修改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1)检查文题,看看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的范围和重点。(2)检查中心思想是否明确。(3)内容是否叙述清楚完整。详略是否得当。段落层次是否有条理、联系衔接得好。(4)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5)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修改的方法则可概括成以下十个字:变更、增添、删减、调换、推敲。当然,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应有繁简难易的层次性,由对字句标点符号的矫正逐步过渡到对选材立意、结构的深加工上。只要能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学生就能增强词句推敲的敏感力,增强对正确与错误、得体与失当、通顺与阻塞等的辨析能力,最终获得修改的能力,逐步养成修改的习惯。 修改文章,原则上应从 思想 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进行,但如果是考试作文,则在写完后不可能有时间做大的调整、改动,那么,修改的重点应是文面上的问题。对漏字、错字、别字、病句等毛病,要及时纠正,使其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期避免不应有的损失。修改的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默读”。逐字逐句读

下去,发现问题随时修改。 三、结论。

宋代大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实践。作文方法的掌握,除了课堂的阅读指导,课外的阅读积累,关键在于练,在遵循一定规律的基础上练,在多练、苦练之中,逐步地“悟”,逐步地把握。只有实践,才能从生到熟,变熟为巧。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也是这个道理。作文是一种技能,需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励学生反复练习。平日除了要求学生按时按质完成规定的大作文外,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多种小作文,如练习扩写、 缩写和改写。多写作文片段,多作人物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等。例如《变色龙》这篇文章,对人物多除进行语言描写以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就值得借鉴。为了激励学生,同时可利用后黑板、学习园地开辟作文专栏。中下层学生有进步的习作也可加上鼓励性评语,贴上专栏;还可开展作文竞赛,练习办作文手抄报等活动,鼓励学生多写,把练习作文当成一种乐趣,日久天长,作文也就越写越好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fq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