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更新时间:2024-07-06 08: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1 好山好水好地方 2 富饶的地方

3 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 第二单元爱护我们的家园 4 我喜欢美好的环境 5 节约水和电 6 爱惜每一张纸

第三单元 我进步,我快乐 7 我比以前做得好 8 向别人学习 9 和诚实交朋友 10 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四单元 火热的夏天 11 夏天到了 12 清凉一夏 13 开开心心过暑假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

我们生活的地方

1

了解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知道家乡的名胜古迹及当地富饶的物产,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感受家乡的变化,形成建设家乡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

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及分工合作。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名胜古迹、丰富物产的相关资料,学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做记录,形成一定的技能。尝试制作简单的家乡小吃,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家乡的调查、家乡物产的再创造等活动,培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锻炼与人交往、交流及合作的能力。初步掌握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与表达的方法。

设计思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各方面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本单元并没有直接出现“家乡”一词,而是用“我们生活的地方”作为单元的主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本单元安排了“好山好水好地方”“富饶的地方”“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三个主题。

从家乡的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再到名胜古迹,展现了家乡的各种面貌;从家乡的特产到特色小吃,展现了家乡丰富的物产;从眼里看到的家乡变化到展望家乡的未来,展现了人们生活的变化。达些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他们会从这些浅显的、熟悉的场景中了解并认识自己的家乡,形成对家乡的热爱。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强调“家乡”的概念,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人手,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如下几个内容标准: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1.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2.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3.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课时安排

单元建议总课时:7课时 第1个主题:3课时 第2个主题:2课时 第3个主题:2课时

1 好山好水好地方

主题目标

1.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感受家乡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

3.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以及它们的故事。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由“我们这里很美”“留住精彩”“风光名胜故事多”三个主题,六个页面组成。每一个主题活动两个页面。

在“我们这里很美”的两个页面中,选取了农村和城市各种不同的自然风光,体现了家乡的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在展示、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美。

“留住精彩”以照片和孩子们生活的画面做背景,同样涉及了农村和城市两个场景,这些照片既体现了家乡的人文景观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又体现了儿童的快乐,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围绕这一点展开,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风光名胜故事多”这两个页面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呈现方式。第一个页面告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乡各种不同的事物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多种角度去调查。第二个页面以黄鹤楼为例,示范家乡名胜古迹故事的学习。黄鹤楼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在全国影响很大,还有很多优美的传说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的气魄,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时,也可根据当地的情况选取一个例子重点讲,然后让学生进行拓展。

【一、我们这里很美】 活动准备

师生课前共同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并搜集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自然风光的照片或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教师出示几张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请学生欣赏照片上的景色。 照片中拍摄的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瞧,这里有山、有水,多美呀!你的感受和我一样吗?也请你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展示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准备得比较典型的照片、图片。

4

3.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介绍自己搜集的照片。

教师就如何介绍,给学生提一些建议。如:你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照片上都有谁啊?你那天都玩了些什么?你高兴吗?

(师生、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评价。) 4.小结要点:我们生活的地方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 活动要求

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照片时,一定要注意学生选择的是不是本地的风景,能否发现与说出照片中家乡的特点,介绍中是否表达出对家乡美景的欣赏与喜爱。

活动拓展

分组将搜集到的美景照片或图片进行汇总,以“瞧,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为题,办一份小报。然后将各小组办好的报纸粘贴在墙上,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参观,还可以组织班级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活动。

【二、留住精彩】 活动准备

师生课前共同搜集自己在家乡的美景中快乐玩耍的照片。 活动过程

1.提问导人:阅读教科书第4 -5页的照片和图片。你是不是觉得照片和图片上的情景很熟悉呢?仔细观察孩子们脸上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学生回答。

3.小结要点:孩子们畅游在美景中,体验着快乐。 4.游戏:快乐直通车。

(l)谈话过渡:你有和照片上的孩子们相似的快乐经历吗?能把你的快乐和大家分享吗?

5

(2)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在家乡的美景中快乐玩耍的照片,介绍照片中的景色在哪里,同小伙伴交流自己在那里的快乐经历。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说说自己的快乐经历。

5.请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把你的欢乐瞬间记录下来,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

活动要求

在“快乐直通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向小伙伴或老师介绍自己的快乐经历,还要注意聆听其他同学的快乐经历。

活动拓展

进行“我生活的地方精彩一刻”摄影作品展示交流活动,或组织学生组成摄影采风团进行拍照,整理照片在全班发表。

活动准备

1.师生课前调查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以及它们的故事。

2.教师课前准备家乡风光片及古代黄鹤楼与现代黄鹤楼的对比图。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一起来看看。 2.教师播放家乡风光片,学生一起欣赏。

3.教师提问:在风光片中你看到了哪些名胜古迹?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要点: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黄鹤楼。

5.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照片及介绍,思考:为什么要起名叫黄鹤楼呢? 6.说说黄鹤楼的传说。

(1)学生分组,在组内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黄鹤楼传说的资料。教师要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发言。

(2)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讲述黄鹤楼的传说。

6

(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伴的讲述做简单的评议。)

(3)教师出示古代黄鹤楼与现代黄鹤楼的对比图,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的演变。 (4)全班一起朗读教科书第7页关于黄鹤楼的古诗。

7.小结要点:除黄鹤楼之外,我们生活的地方还有许多其他的具有悠久历史与优美传说的名胜古迹。

活动要求

有关黄鹤楼的传说版本很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传说故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风光名胜和悠久历史。

活动拓展

制作家乡名胜古迹宣传手页: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处名胜古迹,用搜集到的图片或自己拍摄的照片,配以文字进行介绍,制作成宣传手页,与小伙伴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

1.学生搜集的资料是否是本地的名胜古迹。

2.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是否能表达自己对家乡名胜古迹的欣赏与热爱。 3.学生在介绍资料时是否积极踊跃,

2 富饶的地方

主题目标

7

1.知道当地的各种特产,了解当地丰富的资源,尝试用当地的特产制作一些小饰品,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2.知道当地的特色小吃,尝试制作一种特色小吃,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由“家乡的物产”“特色小吃味道好”两个主题活动,三个页面组成。

在“家乡的物产”的第一个页面中,通过图片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各种特产,如:煤、茶叶、农作物、甘蔗等,这只是各地特产的示例,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了解当地丰富的物产资源。第二个页面给大家呈现了孩子们讨论当地特产的场景,还展示了许多用当地特产制作的小玩具,目的在于提示教师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制作有趣的装饰品,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特色小吃味道好”这个页面给大家展示了当地的一些特色小吃,如臭豆腐、热干面等,这些小吃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本主题的教学要充分联系当地实际情况,以教材为依托,真正地活用教材,同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做好调查。

活动安排:

【一、家乡的物产】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搜集当地的特产,用当地特产制作成各种小饰品,并用布袋子装好。 2.学生课前准备当地的特产以及制作小饰品所需要的材料。 活动过程

1.游戏——猜猜看。

8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布袋子:这个袋子里装了很多宝贝,大家猜猜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猜一猜。

2.教师向学生展示袋子里的物品,边展示,边示范介绍。

3.大家知道我们这儿还有哪些特产?请学生自由介绍当地的特产,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4.小结要点:我们生活的地方,物产很丰富。

5.教师出示用当地特产制作的各种装饰品,如:椰壳做的盒子、橘皮做的小橘灯、芦苇编的小动物等。这些装饰品好看吗?这可是用我们这儿的特产做成的,你也来试试吧。

6.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学生动手用自己带来的特产制作小饰品,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7.评一评:将学生制作好的小饰品摆放在讲台上,全班学生一起来评议,选 出自己最喜欢的小饰品。

活动要求

教师课前搜集的当地特产和用特产制作成的小饰品,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常见,又要有地方特色。

活动准备

1.师生课前共同调查当地的特色小吃及其做法。

2.学生分组,各组商量制作什么小吃并了解它的做法,准备制作材料。 3.教师了解学生的制作情况,帮助学生准备制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我们生活的地方不仅风光秀美,还有很多著名的特色小吃,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品尝。

2.教师提问: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小吃吗?

9

3.游戏——开火车。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每次介绍一种家乡小吃,依次传递,不能重复,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家乡小吃最多。

4.教师提问:在这么多的特色小吃中,你最喜欢的小吃是什么? 5.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特色小吃,学生相互交流。 6.学做特色小吃:今天我们也来办个“小吃一条街”。

(1)动手做一做:学生分组,各小组分别制作一种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 教师巡视,对学生有困难的地方给予帮助。

(2)评一评:互相尝一尝,看看哪个小组做的特色小吃最好吃、最地道。 活动要求

1.在学做特色小吃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小组。教师注意在操作、卫生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与提示。

2.品尝小吃时,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卫生意识。 活动拓展

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建立一份“汉味家庭食谱”,还可以和家长一起做一次汉昧家庭餐,品一品自己亲手制作的家乡特色小吃。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熟悉家乡的特产与特色小吃。 2.学生能否利用家乡的特产创造性地制作小饰品。

3.学生是否会制作一两种具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是否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4.学生分组制作小吃时,是否表现积极,是否乐于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3 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

10

主题目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

2.展望家乡的未来,提升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建设家乡、为家乡争光的意识。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由“我看到的变化”“欢迎你来做客”两个主题活动,四个页面组成。

“我看到的变化”有三个页面。第一个页面从农民搬新家、农村校园装饰一新、公路修进农村、农民家中安装有线电视四个角度,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变化。第二个页面通过修建超市、儿童漂亮的房间、学校安装了磁卡电话、城市住宅小区内修建了健身场所四个场景,反映了城市生活的变化。第三个页面通过将要建体育馆、将要修建大桥两个场景,让学生想象展望家乡未来的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找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

“欢迎你来做客”的一个页面是一个学生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活动安排

一、我看到的变化 活动准备:

师生课前共同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变化,搜集各种新旧照片进行对比。 活动过程:

1.教师导人:我们生活的地方,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你注意到这些变化了吗? 2.说一说:阅读教科书第11~12页,说说书中小朋友生活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名学生回答,并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3.提问过渡: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变化吗,有哪些变化呢? 4.小组活动:我了解的生活的地方的变化。

学生分组,在组内展示课前搜集的生活地方的新旧照片,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说说生活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11

5.各小组派代表,说说本组成员共同发现的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变化的内容写入或将学生提供的新旧照片贴在相应的框中(如下图)。

6.小结要点:我们用眼晴去观察,到处都有变化。我们用心感受,我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好。

7.畅想未来:你希望我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什么样子?画一画,写一写。 活动要求

学生搜集的关于生活地方变化的资料可能比较散,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归纳。

活动拓展

将学生畅想生活地方的未来的作品收集起来,布置成一块展板《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未来蓝图》。

二、欢迎你来做客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卡通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丹丹(出示卡通木偶)。丹丹来自很远的地方,对我们这里不熟悉。谁能给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的地方?

2.学生分组,共同商议如何给丹丹介绍我们生活的地方。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做介绍,介绍时怎样突出家乡的特点与特色。如: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哪些风光名胜和动人传说?我们这里有哪些物产和特色小吃?我们生活的地方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未来又将是什么样子?

3.展示活动:教师扮演“丹丹”的角色,各小组向“丹丹”介绍我们生活的地方。 (鼓励学生的介绍,引导学生评议哪个小组的介绍体现了我们家乡的特点与特色。) 4.“丹丹”小结:大家生活的地方真好,真想马上出去玩!我想请我的好朋友也来这里玩,大家能给她写封信,邀请她来做客吗?

12

5.写一写:给丹丹的朋友写一封信,向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的地方,并邀请她来做客吧。

6.评一评:请几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信,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评一评,他们这样邀请丹丹的朋友好不好。

活动要求

为了增强真实感,让学生人情入境,也可借助课件模拟“丹丹”形象,让学生的介绍以“舟丹”为对象,进行模拟表演。

活动拓展

可以在学校的支持下联系手拉手学校的领导及老师,安排学生一对一地结对相互通信,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发现与感受到生活的地方发生的变化。

2.学生能否对生活地方的未来做合理化的想象,是否有创新与独特之处。 3.学生是否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 4.学生能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第二单元爱护我们的家园

单元目标

13

情感与态度:

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和生态意识。

行为与习惯: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珍惜、节约自然资源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地球上的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初步感知周围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身感受、调查、观察等活动,了解身边的环境状况,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并学会初步的统计方法。

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人类也不得不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生态灾难。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时代的要求。一个对自然界生命漠不关心、对大自然一山一水随意索取、只顾眼前利益的人,决不能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有所作为。热爱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天生就对自然界的水、植物、动物等怀有天然的好感。但如果得不到及时地保护和弘扬,这种天性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经受世俗功利的消极影响,而逐渐受到抑制甚至丧失。所以教育者应呵护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天性,使他们善良纯真的内心世界在自己的行动中积极外显出来,从小开始逐步养成高尚的环境道德和良好人格。

其实环境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存在子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应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为此,我们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选取了小学生周围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设计了“爱护我们的家园”这个单元,通过爱护环境、节约水电纸张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采用讲故事、表演、绘画、看图讲述、调查、参观、游戏等多种形式,将环境情感的培养和激发摆在首位,以此来促进环境认知和行为习惯的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如下几个内容标准:

14

健康、安全地生活 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初步安排总课时:5课时 第4主题:2课时 第5主题:2课时 第6主题:1课时

4 我喜欢美好的环境

主题目标

15

1.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

2.了解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

3.爱护公共环境卫生,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周围的环境状况,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并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人手,以实际行动为美化环境做贡献。

第16页组图展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环境,旨在引导学生用各种感官去发掘生活中的美好环境,体会美好环境带给人们的舒适与愉悦。

第17页活动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生活环境,旨在引导学生为创设理想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第18页组图呈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环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思考身边的污染向题。

第19页图展现的是一个“让垃圾回家”的游戏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对垃圾进行分类。

第20页组图展现的是学生“变废为宝”的手工活动,旨在倡导利废利旧的精神,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活动建议

【一、美的环境,好的心情】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收集一些美好生活环境的资料和图片。

2.学生课前调查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美好环境,并准备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1.直观导人:出示一些美好生活环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看了图片的感受,如:美、漂亮、好看等,引出主题——美的环境。

16

2.交流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环境,并说明为什么美,美在哪里,身处其中的感受如何。如:生活在整洁宁静、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中,我们会感到舒适愉快、精力充沛。

3.小结要点: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使我们的心情也好起来。

4.意愿画:请学生用彩笔绘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环境。 (学生自评和互评作品。) 活动要求

在交流体验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环境与人相互影响的关系上:美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美好的环境需要人类的保护和创设。

活动拓展

选几幅好的意愿画寄给报社,把学生的美好心愿传递给社会各界,呼吁全社会共同创设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二、这儿怎么了?】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身边的一些环境污染情况,并用自己的方式记 录下来。

2.教师课前检查了解一下学生的调查记录情况。 活动过程

1.设疑导入:请学生观看教科书第18页的几幅图,思考:“这儿怎么了?” 2.集体讨论:学生讨论教科书第18页的几幅图所揭示的几个常见的环境问题。 3.资料交流:请学生介绍、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身边环境污染的调查记录资料,并说说自己调查之后的心情和感受。

17

4.分类分析:引导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加以分类,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并引导学生尝试分析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

5.小结要点: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可是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人类自己造成的。美好的环境人人喜欢,可是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来创造和维护。

活动要求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破坏了环境就必然受到环境的惩罚。 活动拓展

把自己对环保的新认识告诉自己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三、让垃圾回“家”】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关于童话故事《一个邮包》的图片与两个分别写着“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字样的纸盒。

活动过程

1.作品导入: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童话故事《一个邮包》(林颂英)。 森林里的动物小区环境真幽静,有清亮亮的小河,还有小鸟啾啾叫。狗熊先生把家搬到这里。

狗熊先生住在浣熊太太的楼上。没事的时候,狗熊就坐在阳台上看风景,听鸟儿们唱歌。这天,狗熊先生边看风景边有滋有味地嗑瓜子,像天女散花一样,把瓜子壳往楼下扔。第二天,狗熊先生把酸奶杯子往楼下扔。第三天,狗熊先生又将肉骨头往楼下扔。楼下的浣熊太太看见院子里的瓜子壳、酸奶杯、肉骨头,就把它们捡了起来。

一天,邮递员黄狗先生在楼下喊:“狗熊先生有邮包。”狗熊先生连忙“噔噔噔”地奔下楼去,取回包裹。回到家,狗熊先生乐呵呵地坐在沙发上,慢慢地打开邮包,发邮包里竟然是瓜子壳、酸奶杯和肉骨头,还附有一张字条:“狗熊先生:请你把它们丢进垃圾箱里。浣熊。”狗熊先生脸红了,赶忙奔到阳台上,朝着楼下大声喊:“浣熊太太,对不起。狗熊今后一定注意环境卫生。”

18

2.故事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内容。

3.小结要点:乱扔垃圾会影响环境的美观,应当让垃圾回自己的“家”。 4.集体讨论:垃圾的“家”在哪儿呢?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5.小结要点:垃圾桶、垃圾箱、垃圾袋、字纸篓都是垃圾的“家”,应让垃圾呆在自己的“家”里,不能随地乱扔垃圾。只有垃圾回“家”了,我们的环境才会美丽起来。

6.知识讲解: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不同的垃圾也应回不同的“家”。引导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

7.游戏活动:让垃圾回“家”。

(1)每位学生分别将两种垃圾写在两张纸条上。 (2)打乱学生的纸条,重新分发,一人两张。

(3)学生将手中的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分类,分别投入不同的垃圾箱。 (4)请两位学生上来检查、评议本次游戏结果。 (5)可视时间情况反复游戏。

(6)小结要点:垃圾进入不同的家,有利于人们对垃圾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活动要求

注意关于垃圾的分类以及垃圾的处理,可酌情介绍一些简单的知识,不要讲得太深。 活动拓展

1.给学生提供一些捡拾垃圾的工具,如塑料手套、小桶、火钳等,让学生把校园里还没有回“家”的垃圾送回“家”。

2.“变废为宝”巧手大赛。

要求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收集废旧物做一件手工作品,参加班级的“变废为宝”巧手大赛。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19

2.学生是否了解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学生是否在生活中养成垃圾人箱的好习惯。 4.学生是否初步了解垃圾分类的简单知识。

5.学生是否具有利废利旧的意识,是否在生活中乐于动手动脑、利废利旧。 6.学生是否能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观念,能否积极为保护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5 节约水和电

主题目标

1.了解水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水电资源的宝贵。

20

2.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知道水是来之不易的。

3.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初步形成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了解水电的宝贵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育学生节约水电。

第21页组图展现的是地球上各种形式的水,为下一步的对比埋下伏笔。 第22页上表格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悬殊明显的比较,了解水资源的宝贵。下照片展现的是缺水带来的严重后果,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第23页组图展现的是水在生活中的种种用途,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24页组图展现的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设想停水一天将要发生的事,从而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水。

第25页组图以童话故事的方式生动再现了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自来水复杂的生产过程,引出下个话题——节约用水。

第26页上图以“水龙头,不要哭”的漫画方式提出了自来水滴漏现象,以形象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水滴漏也是不容忽视的水浪费现象,教育学生注意关紧水龙头。下面两幅图展示的学生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节约用水。

第27页组图展现的是各种家用电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第28页组图展现的是电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电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贡献。

第29页组图呈现的是生活中节约用电的几个场景,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电的问题。

活动建议

【一、宝贵的水】 活动准备

21

学生课前了解地球上水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猜一猜教科书第21页的谜语(水)。

2.资料交流:“你还在哪儿见过水?”学生交流课前了解的资料。 (评议学生寻找资料的情况,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查找资料。)

3.小结要点:地球上的水很多,且形式多种多样。可是人们真正能利用的水却很少。

4.分析比较:结合教科书第22页的比例表格,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人类能利用的水与地球总水量的悬殊巨大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让学生了解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严重缺水。

5.小结要点:地球上的水很多,且形式多种多样。可是人们真正能利用的水却很少。

活动要求

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有关国家和地方缺水的情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水资源的珍贵。不过要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水的宝贵,还是应当从学生自身的经历着手。

【二、水有什么用】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生活中的用水。 活动过程

1.提问导人:水有什么用?

2.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谈谈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3.小结要点:生活离不开水。 活动要求

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切实体会到水的重要。

22

【三、停水那天……】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停水通知”一份,以及情境表演的相关道具。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出示“停水通知”,创设情境——将要停水一天。

2.即兴表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设想这一天会发生的事,并自由组合表演。

3.小结评议:评议游戏活动,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活动要求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情境表演,评议重点是学生能否抓住停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便。

【四、爱惜每一滴水】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或者请自来水厂的工作人员来做介绍(酌情而定);将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录制成磁带;准备一枚国家节水标志。

活动过程

1.设疑导人:我们生活中用的自来水是自己来的吗?让我们来听听小水滴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2.故事欣赏:听录音故事《小水滴旅行记》。

3.集体讨论:学生讨论录音内容,教师可结合课前的参观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4.小结要点:自来水来得真不容易,我们应当珍惜它。 5.看教科书第26页上图讲述。

23

(1)提出看图讲述的要求,教师提问引导:图上画的是什么?水龙头为什么流泪?东东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么做?

(2)学生自由讨论。

(3)小结要点:不要小瞧这种滴漏现象,一滴水看似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向东东学习,别让水龙头“滴答流泪”。

6.集体讨论: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评议各类行为,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7.知识讲解:出示国家节水标志并介绍。

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活动要求

1.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只需要让学生粗略地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即可,无须讲得太深。

2.最好让学生有自来水生产方面的感性经验,能参观是最好的,否则理解起来会有一定困难。

活动拓展

1.要求学生回家做个“滴水实验”,用桶接滴水一天,看看有多少水,也可以全班一起做个“一分钟滴水实验”,每个人用水杯接一分钟的滴水,最后将水集中起来。使学生直观了解到,滴几滴水看似微不足道,可是如果滴的人多了,滴的时间长了,就会有许多水白白浪费。

2.设计节水标语或绘制节水标志,在校园里进行节水宣传活动。 【五、节约每一度电】 活动准备

24

1.学生课前了解家庭里常用的电器有哪些。

2.教师课前准备几幅人们正在用电的图片。如:在炎热的夏天里扇电扇,从储满食物的冰箱里拿冰淇淋吃,用电脑写作,用洗衣机洗衣服……

活动过程

1.提问导人:你们家里有哪些电器?

2.自由交流:学生交流自己家里的电器,教师将它们都写在黑板上。 3.小结要点:电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密切。

4.看图编故事:出示人们正在用电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图片肉容,创设问题情境“如果此时停电了,会怎么样?”引导学生设想停电后的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创编故事。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电在生活中的重要。

5.我们的家庭需要用电。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电?

6.小结要点:如今,人们的生活、生产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了。

7.交流体验:电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近几年来我国出现大范围的“电荒”,由于供电不足,许多地方开始拉闸限电。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学生自由交流。

8.小结要点:节约用电刻不容缓。

9.讨论:生活中应该如何节约用电呢?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如何节约用电的问题。 (对学生节约用电的好点子给予肯定。) 10.小结要点:节约用电是对社会的贡献。 活动要求

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节电教育。 活动拓展

1.学生回家向家长宣传节约水电知识,并和父母一起制定一个家庭节水节电计划。 2.全班师生一起写一份致全校同学的节约水电的倡议书,并张贴出去。 教学评价

25

1.学生是否理解水电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生是否理解水电资源的宝贵。 3.学生能否理解自来水的来之不易。

4.学生在生活中能否形成节约水电的意识和好习惯。 5.学生是否积极向他人做节约水电的宣传。

主题目标

6 爱惜每一张纸

26

1.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2.养成节约用纸,爱惜纸张的好习惯。

3.初步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懂得节约用纸意义重大。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的教育。

第30页组图呈现的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纸或纸制品,旨在引导学生明确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31页上组图展现的是纸发明以前人们的写字情况,右下角图是造纸术的发明者——中国的蔡伦。旨在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比较,体会到造纸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使学生感受、了解中国古代的文明。

第32页两幅图呈现的是节约用纸的情况,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如何节约用纸,从而在学生中掀起节约用纸的良好风气。左上的小资料,旨在使学生将造纸与环保问题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节约用纸的意义。

活动过程

【一、纸的用途多】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计算器一个。

2.学生课前收集各种纸制品,并提前一周每天记录当天的作业用纸量,最后统计自己一周的作业用纸量。

活动过程

1.直观导入:展示学生收集的纸制品,引出课题——纸的用途。

2.集体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谈谈纸有什么作用,如:纸可以写字、画画、包装等。如果没有纸,生活会有哪些不便。

3.小结要点:纸在现代人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27

4.小统计:各组学生统计本组同学一周作业的用纸量。然后引导学生统计出全班同学一周作业的用纸量。

(引导学生评议统计结果。) 活动要求

注意引导学生从统计一个人的用纸量到统计一个组的用纸量再到统计一个班的用纸量,逐步扩大,最后引导学生设想更大范围的用纸量,从而体会到纸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

活动拓展

可以回家连续记录家里一周的各种用纸量,最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分类统计。 【二、造纸术——我国的伟大发现】 活动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纸发明前的写字材料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1.设疑导人:纸的作用真大,那纸是谁发明的呢,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2.资料介绍:蔡伦造纸。

蔡伦,湖南耒阳人,家境贫寒,少年时就进入宫中作宦官j是东汉和帝时的中常侍兼尚方令,掌管制造宫廷用品。

蔡伦觉得竹简木牍太重不方便,缣帛又太贵。如何才能够制造出轻便又便宜的纸张呢?他经常去民间考察沤麻、煮葛、纺织等生产经验,并潜心研究,积累了许多关于植物原料与纤维性能的知识。经过长期努力,他终于发明了造纸术:先收集材料并用刀子将材料切碎;然后将它们浸泡在水中;等材料发酵、涨开后,再用清水漂洗,用木槌打细、搅散成为纸浆;最后把纸浆浇在竹器或麻布框内,晒干后,一张张粗粗的纸就造成了。

3.引导提问:没有纸的时候,人们用什么写字?

28

4.资料交流: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收集的纸发明前的写字材料的相关资料,如:甲骨、丝绸、竹简等。

(对积极收集资料的同学给予表扬。)

5.小结要点:在纸发明以前,人们主要是在甲骨、丝绸、竹简等上面写字,很不方便。造纸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活动要求

1.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古代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

2.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了解纸发明前人们写字的种种不便,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纸的发明给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

活动拓展

使用再生纸,可以大大减少树木的砍伐,保护环境。引导学生学习制作再生纸。 【三、节约用纸】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展示树木造纸过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直观导入:出示树木造纸过程的图片。

2.知识讲解:结合图片简单讲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使学生了解造纸与砍树的关系,从而理解节约用纸与保护树木的关系。造纸的主要材料是树木,我国每年造纸要砍伐大量的树木。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一年下来就等于挽救了一片小树林了。教师可以结合前面的用纸量小统计活动的结果,加深学生的理解。

3.集体讨论:如何节约用纸?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自己节约用纸的好点子写下来,然后集体讨论交流。如:双面写字,用用过的纸画画或做手工,写字时不要留太多空白,使用再生纸,废纸回收等。

(对学生节约用纸的好点子给予肯定,并加以推广。) 4.小结要点:应当把这些好点子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29

活动要求

1.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节约用纸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不要浪费纸张。 2.注意对于学生的一些好点子应加以肯定和推广。 活动拓展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一起制订一个“节纸公约”,督促全班学生节约用纸。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认识到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2.学生是否了解纸的发明及其意义。

3.学生能否理解节约纸张与保护树木之间的关系。 4.学生能否明确浪费纸张的危害。

5.学生在生活中是否养成节约纸张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 我进步,我快乐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

30

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成长、变化,并为之感到高兴。对学习、生活充满自信,愿意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体验到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

行为与习惯

勇于给自己不断提出新目标,并能天天坚持,有始有终地完成自己的计划,虚心好学。逐步养成诚实、不说谎话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分辨是非,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到进步从点点滴滴开始,学习自我认识、自我总结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在玩游戏、情景表演、行为训练、故事讲演、情感体验、讨论交流、对比思考等活动中去感受和发现,初步掌握取得进步与全面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好方法。

设计思路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我评价水平低,他们在完成某项活动后的“成功的喜悦”与家长、老师、同学等“重要他人”对其的评价密切相关,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别人给予了表扬性的评价,孩子就会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能看到自己方方面面的进步,孩子就会感受到进步的快乐,就会对以后的生活充满自信。在一年多的学校生活中,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人际交往技能,但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又会有~些新的困惑。如:遇到一件事,说实话会挨批评,说谎话心里难受。孩子心里的烦心事多了,就不会快乐。因此,在整个单元的设计中以“我进步,我快乐”作为一个切入点,编排了四个主题活动:“我比以前做得好”,“向别人学习”,“和诚实交朋友”和“每天进步一点点”。

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如下几个内容标准: 愉快、积极地生活

·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31

·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总课时:5课时 第7个主题:1课时 第8个主题:1课时 第9个主题:2课时 第10个主题:1课时

7 我比以前做得好

主题目标:

1.通过向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了解自己在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比较全面地了解自我,逐步学会认识自我,总结自我。

32

2.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教科书分析:

第34页呈现了三组前后对比的图片:以前不敢与客人打招呼,现在热情地给客人端茶,我变大方了;以前做作业不专心,不重视错题,现在的作业得甲,我做作业认真了;以前取笑残疾人走路的样子,现在牵盲人过马路,我懂得尊重人了。组图旨在提示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比较自己前后不同的变化和进步,学会认识自我,总结自我。

第35页上半页的两个场景旨在提示学生向自己身边的人了解自己在学习、行为习惯、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进步,任何点滴进步都是可喜的。如:评上了“三好学生”、获得“进步奖”、学会了剪窗花或跳绳、改掉了迟到的缺点等。下半页给学生出示了一个“进步记录本”,让学生通过记录自己的进步,进一步了解自己。

第36页呈现了三位学生改变自我、取得进步后收获快乐的场景。旨在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回忆、感受进步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将快乐与同伴分享。

活动建议

【我比以前做得好】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主动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听听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了解自己在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活动过程

1.游戏开课: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玩“进步快车”游戏。 (1)教师提出任务和要求:老师这儿有一辆进步快车,想请有进步的同学来当驾驶员。车子开到哪个同学那儿停下,“驾驶员”就要讲出这位同学的一个小进步,然后再由这位同学接着往下开。

(2)教师示范:“进步快车出发了!”儿童问:“开到哪里去?”教师:“开到×××那里去,×××上课听讲比以前认真了。”再由这位儿童接着以对话的方式往下开。

2.小结要点:进步快车装载着我们的快乐,愿进步快车一直开下去,祝每个同学都比以前做得好。

33

3.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进步,想不想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现在请你们自愿组成小组,把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告诉同组的同学。

4.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写在教科书第35页的“进步记录本”上。 5.小结要点: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进步和变化,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6.学生分组交流:取得进步之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进步给你带来哪些快乐? 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1)当你取得进步时,周围的人是怎么评价你的,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2)快乐的感受有很多种,包括高兴、得意、兴奋、好玩等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快乐的含义,拓展思维。

7.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进步带给自己哪些快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感受快乐的过程中,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进步和变化。

8.小结要点:进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也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充满信心和力量地说:“我进步了!”

活动要求

1.学生玩“进步快车”游戏时,目光容易停留在优秀生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被遗忘的角落”,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

2.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时,教师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胆小、没有组成小组的同学,主动和这些学生组成一组,参与、鼓励、启发他们交流。

3.学生自我评价水平较低,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依赖于父母、同学、老师的评价,因此,课前要让学生充分地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具体地感受到自己方方面面的进步。

活动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个学生对自己进步最大的、最想让大家了解的方面进行一定的展示,并汇集在一起办一期“进步报”,张贴在教室里。教师注意教给学生办报的基本方法,与学生一起将报纸做得内容充实、版面整洁美观。

34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从多方面总结出自己的进步和变化。 2.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交流自己的进步。 3.学生是否能为同学的进步感到高兴。 4.学生是否能体会到进步带给自己的快乐。

8 向别人学习

主题目标

1.学名人故事,培养乐于向别人学习的情感与习惯。

2.学会发现同学的长处,树立身边的榜样,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教科书分析

35

第37页展示了孔子分别向老聃、师襄、弟子学习的画面,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孔子,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含义,让学生知道虚心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

第38页给学生出示了三个榜样:爱劳动的小华,大胆回答问题的小欣,爱看书的小宇。旨在提示学生: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热心帮助同学,有的对人有礼貌,有的很会剪纸……引导学生去发现同学的长处,夸夸自己的同学。

第39页呈现了两组对话图。图l两个学生对话:对别人的成绩,一个称赞,一个瞧不起。图2妈妈和儿子对话:妈妈夸奖别的孩子,儿子却找理由为自己辩解。旨在让学生针对他们的对话从多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不断进步;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不足比,会使自己越来越退步。

活动过程:【向别人学习】 活动准备

1.教师在全班选出若干个“小师傅”,根据小师傅的手艺和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

2.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学习对象,准备学习材料,并自制“优点卡”。 活动过程

1.教师简介孔子。

2.阅读教科书第37页三幅图,说说自己的感想。并结合教科书与自己的实际,谈谈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解。

3.小结要点:虚心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寻找身边的小老师:在你身边,有值得学习的榜样吗?把你准备向他学习的优点写在自制的优点卡上吧。

5.学生自由地与自己找到的榜样交流学习。

6.小结要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关键是你是否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36

7.阅读教科书第39页的两幅图,并请几位学生根据图画内容进行情境表演。 8.学生根据表演的情境,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不同观点,大家进行辨析。教师注意适时加以点拨、引导。

9.小结要点: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相比较,会使自己越比越退步。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我们会进步得更快。

10.在操场或教室里设置若干小能手学习基地,如学折纸,由“小师傅”传授技艺。学生任意自选一种或几种学习项目,学习之后,由小师傅颁发他签名的“小能手”证书。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及时表扬学得认真的同学。

11.小结要点:多向身边的人学习,不断努力,我们会进步得更快。 活动要求

1.一个集体中,总可能存在一小部分容易被忽视的学生,教师要有意引导其他学生写写他们的优点或长处。

2.本课的重点是发现同学的“优点、长处”,要与“进步”区分开。 活动拓展

与班主任联系,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开展讲演活动,主题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发现同学的优点和长处。

2.学生心中是否有榜样,能否虚心向榜样学习。

9 和诚实交朋友

主题目标:

1.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感觉到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是快乐的。 2.学会分辨是非,能够领悟到说谎害处大的道理。 3.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科书分析:

37

第40页给学生呈现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讲诚实故事,感悟到诚实做人的快乐,从而乐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第41页呈现了豆豆两次说谎话的场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中的提示语,给豆豆续编故事,从而领会说谎话的害处。

第42页的两幅图呈现了两个诚实的孩子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讲讲身边的小伙伴或自己的诚实故事,让学生感觉到做诚实的孩子很快乐,大家都喜欢。

第43页上半页通过展示女孩“是说实话还是说谎话”的矛盾心理,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辨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下半页是课后实践用的图表,目的是鼓励学生课后坚持做诚实的孩子,养成不说谎话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活动准备

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搜集古今中外有关诚实的故事。

2.教师组织四个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排练教科书第40页《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学生表演《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教师提问:国王会对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说什么呢?这位孩子后来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小结要点:诚实的行为会得到人们的赞许,诚实的孩子更快乐。

3.阅读教科书第4页的豆豆的故事,想一想:豆豆撒谎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4.续编故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续编豆豆撒谎后的故事情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续编不同的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感受说谎话的害处。

5.小结要点:说谎话不仅害自己,而且得不到大家的信任。

6.诚实故事会:古往今来,有很多关于诚实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开个诚实故事会。请学生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古今中外有关诚实的故事,可以全班集体讲,可以分组讲。

38

7.儿歌小结:出示投影,指导学生读教科书第41页的儿歌。 活动要求

续编豆豆的故事时,教师要鼓励孩子续编多种可能的情节,避免学生都续编同样的结果。

【二、做诚实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自己或身边小伙伴诚实的故事。

2.请学生推选几位代表和教师一起组成记者团,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拟订几个参加“诚实俱乐部”需要回答的问题,检验学生的诚信度。

活动过程

1.阅读教科书第42页的两幅图,说说自己或身边小伙伴诚实的故事。 2.“实话实说”现场采访活动。

(1)教师做主持人给学生讲的诚实故事的小主人公戴上红花,并对他们进行采访:诚实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

(2)学生交流互动:学生自由采访诚实的同学,伙伴们之间相互交流。 3.小结要点:诚实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4.脑筋急转弯——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1)阅读教科书第43页上半页图,说一说:如果你是兰兰,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2)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是说实话还是说谎话的难题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师生一起讨论,共同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5.小结要点:说谎话虽然可以暂时帮助自己逃脱责任,但是最终还是会受到惩罚的。我们要做诚实的好孩子。

6.游戏“诚实俱乐部”。

39

(1)教师宣布参加“诚实俱乐部”的条件: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的人。

(2)开始报名:报名的儿童要接受记者团的提问,并以孩子的掌声决定是否通过。 (3)对于没有报名的儿童,教师表扬他们很诚实,告诉他们:“老师和同学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诚实的孩子”,并以掌声同意他们加入俱乐部。

(4)师生共同讨论诚实俱乐部的行为守则。

7.小结要点:我们今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要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坚持不说谎话,这样才能赢得真正的信任和成功。

活动要求

1.教师要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鼓励儿童敢于讲真话,不要为得表扬而说谎话。 2.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心理反应,鼓励儿童的诚实行为和正确的自我诚实评价,把握好尺度,尽量把每个学生都吸收到诚实俱乐部来。

活动拓展

结合教科书第43页的表格,开展“诚实俱乐部”活动。看一看一个月后,每位同学得了多少颗“诚实星”。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从故事中正确、深入地理解诚实是一种美德。 2.学生能否真正意识到说谎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害处。 3.学生是否能体验到做诚实的孩子的快乐。 4.学生能否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e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