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最新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包括题目与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24 13: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民经济核算1 OF 37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第一章— 第三章)

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2005 2006 2007 指 标 单位 46251 45258 45711 全年粮食产量 万吨 39570 42607 45935 全部工业增加值 亿元 89404 95933 102398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32619 36898 43202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什么是增加值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2008 43067 53612 116694 55118 2009 46947 62815 136515 70073 2010 48401 76190 182321 88604 说明: 百度搜索“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就可以找到各年的数据

答:(1) 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

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

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答:(2)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各部门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

从使用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和消费。

答:(3) ①、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100.91% ②、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 1/5×100%=115.31%

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数据包括 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 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 最终消费 国民储蓄 投资及资本形成 金融资产和负债 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 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 国际投资 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列举近两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

答: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 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即: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内容。即: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无论是从生产、收入(分配)和支出的哪一个角度核算,理论上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某些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而一定限度内的统计误差是允许出现的。目前,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中多采用收入法,但其三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相互验证。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1、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解答:分配法(收入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2+4+8+21=65(亿元)

2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5000亿元;

(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2 OF 37

(4)出口1200亿元; (5)进口106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 (8)生产税610亿元; (9)生产补贴15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解答:

(1)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值+总投资+净出口(出口-进口) =8110+(2010+24+3)+(1200-1060) =10287(亿元)

生产法:

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 中间消耗 10287=15000-∑ 中间消耗 ∑ 中间消耗=4713(亿元)

营业盈余=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总产出 15000 总消费 8110 减:中间消耗 4713 居民消费 5600 公共消费 2510 劳动者报酬 5240 总投资 2037 生产税净额 595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10 生产税 610 库存增加 24 减:补贴 15 贵重物品净获得 3 固定资产折旧 1480 净出口 140 营业盈余 2972 出口 1200 进口 1060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3已知如下我国实际最终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单位:亿元 年度 最终消费额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2000 54600.9 32499.8 2240.2 2001 58927.4 37460.8 2204.7 2002 62798.5 42304.9 2794.2 2003 2004 67442.5 75439.7 51382.7 62875.3 2686.2 4079.2 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3)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解:(1)GDP=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货物和服务净最终消费占GDP的资本形成占GDP年度 最终消费额 资本形成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 出口 比重(%) 的比重(%) 2000 54600.9 32499.8 2240.2 89340.9 61.1 36.4 2001 58927.4 37460.8 2204.7 98592.9 59.8 38.0 2002 62798.5 42304.9 2794.2 107897.6 58.2 39.2 2003 2004 67442.5 75439.7 51382.7 62875.3 2686.2 4079.2 121511.4 142394.2 55.5 52.98 42.3 44.16 (2)计算结果见表格。由计算结果可知,我国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除外),表明消费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

国民经济核算3 OF 37

(3)计算结果见表格。由计算结果可知,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渐提高,表明投资的地位有提高的趋势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第四章—第六章) 一、简答题

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入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入分配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账户中“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账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账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3、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以下要求填写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居住 杂项商品与及服务 化服务 服务 4478.54 1284.20 786.94 856.41 1682.57 1472.76 1228.91 474.21 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 (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2)消费率 (3)恩格尔系数

解:按表上数据计算——

(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核算期内居民平均每人直接购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4478.54+1284.20+786.94+856.41+1682.57+1472.76+1228.91+474.21 =12264.55(元)

(2)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额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率。

消费率=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4.55/17174.65 =71.41%

(3)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 恩格尔系数=人均食品支出/人均消费性支出=4478.54/12264.55 =36.52%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司及过程)

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解答: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

=680-256-(85-6)=345(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345+(38-42)=341(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341+(0-7-3-43)=288(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劳动报酬 256 总增加值 680 生产税净额 79 总营业盈余 345 合 计 680 合 计 680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财产收入 42 总营业盈余 345 原始收入总额 341 财产收入 38 国民经济核算4 OF 37

合 计 383 合 计 383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经常转移支出 53 原始收入总额 341 所得税 43 社会福利 7 捐 款 3 可支配总收入 288 合 计 341 合 计 341 2、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解答: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3、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解答:

(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

=1850+0-800=10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

=(860+350+280)-1050=440(亿元)

(4)账户: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最终消费支出 4950 总储蓄 1850 合 计 6800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资 产 变 化 资本形成 800 净贷出(+)/净借入(-)1050 合 计 1850

金融账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银行存款 860 股票和债务 350 保险 280 合计 1490 负债和净值变化 总储蓄 1850 合 计 1850 来 源 可支配总收入 6800 合 计 6800

负债变化 负债 440 净金融投资额 1050 合计 1490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4、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解答:

利用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平衡关系中的“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净值”计算。在国民经济(全

国民经济核算5 OF 37

国合计)中,净值即国民资产负债总额。计算为:

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

=(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

=4000+400+320-360=4360(亿元)

期中测验

下面是我国2000-2004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试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 单位:

亿元 第一产第二产第三产国民总收年底总人 年份 业增加业增加 业增加: 入 口数 值 值 值 交通运输批发和零仓储邮电售贸易餐 工业 建筑业 (万人) 通信业 饮业 2000 88254.0 14628.2 44935.3 39047.3 5888.0 29904.6 5408.6 7316.0 126743 2001 95727.9 15411.8 48750.0 42374.6 6375.0 33153.0 5968.3 7918.8 127627 2002 103553.6 16117.3 52980.2 45975.2 7005.4 36074.8 6240.3 8476.7 128453 2003 116603.2 17092.1 61274.1 53092.9 8181.3 38885.7 6715.6 9238.1 129227 2004 136584.3 20768.1 72387.2 62815.1 9572.1 43720.6 7694.2 10098.5 129988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 2.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3.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不同。

5.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6.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建设的情况,计算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解答: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年底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国外净要素人均国内生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比 数(万人) 值(亿元) 收入(亿元) 总值(元/人) 比重(%) 重(%) 重(%) 126743 127627 128453 129227 89468.1 97314.8 105172.3 117251.9 -1214.1 -1586.9 -1618.7 -648.7 7059.0 7624.9 8187.6 9073.3 16.4 15.8 15.3 14.6 50.2 50.1 50.4 52.3 33.4 34.1 34.3 33.2 2000 88254.0 2001 95727.9 2002 103553.6 2003 116603.2 2004 136584.3 129988 136875.9 -291.6 10529.9 15.2 53.0 31.8 (1)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2))2000-2004年国外净要素收入均为负值,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即我国公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小于外国公民在我国获得的要素收入

( 计算式: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收入值—生产值))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结果见上表。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而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比如: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记入美国的GNP中,但不记入美国的GDP中,而记入日本的GDP中。因此,若某国的GNP超过了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国外净要素收入

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GNP

(5)国民总收入=GDP-折旧-(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出) 国外要素净收入= 国民生产总收总值-GDP

(6)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136875.9/88254.0)1/4-1=109.33%-1=9.33%

从表中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减小,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增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持平。

国民经济核算16 OF 37

C、部门投入产出表和产品投入产出表 D、劳动消耗投入产出表和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 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 C )。

A、就是中间产出 B、就是最终产出 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D、以上都不对 4、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局限性在于( B )。

A、受价格变化的影响

B、计量单位不统一,使用范围有限 C、不受价格变化影响

D、计量单位统一,便于进行比较

5、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 C)。

A、技术联系 B、经济联系 C、技术经济联系 D、再分配关系 6、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 A )。

A、第Ⅰ象限 B、第Ⅱ象限 C、第Ⅲ象限 D、第Ⅳ象限 7、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横向看,表明( A )。

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B、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C、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D、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8、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映( D )。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9、投入产出表的第Ⅲ象限主要反映( B )。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或最初投入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n10、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D )。

?xB、?xC、?xD、?xA、ni?1nj?1nj?1i?1?vj?xi ij?yj?xi ij?yj?xj ij?vj?xj

ij11、关于供给表(U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主栏是产品部门 B、宾栏是产品部门 C、是对称性的投入产出表 D、以上说法都对

12、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 B )。

A、农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工业产品的数量为0.15 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C、农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消耗了0.15的工业产品 D、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0.15的农业产品

国民经济核算17 OF 37

13、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 B )的数量。

A、最初投入 B、中间投入 C、最终产品 D、总产品 14、xij表示( B )。

A、i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j产品数量 B、j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产品数量 C、i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消耗j产品数量 D、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消耗i产品数量

15、用价值量计算的直接消耗系数aij,其取值范围是( A )。

A、0≤aij≤1 B、 aij <0 C、aij >1 D、 aij =1 16、完全消耗系数是( C )。

A、所有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B、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C、直接消耗系数与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D、以上都对 1、收入分配与消费所需遵循的核算原则是( B )。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前者是收付实现制,后者是权责发生制 D、前者是权责发生制,后者是收付实现制 2、收入分配的对象是( B )。

A、生产要素 B、当期的生产成果 C、劳动报酬 D、当期生产的物质产品 3、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 D ) A、生产税 B劳动报酬 C 财产收入 D所得税 4、收入初次分配核算所核算的收入是( C )。

A、财产性收入 B、转移性收入 C、生产性收入 D、投资收入 5、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 A ) A、增加值和营业盈余 B、劳动报酬和增加值 C、增加值和财产收入 D、政府税收和劳动报酬 6、一般来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较大部分的部门是( A )

A、非金融企业部门 B、金融机构部门 C、企业部门 D、政府部门 7、收入形成帐户的平衡项是( D )

A、劳动报酬 B、生产税净额 C、增加值 D、营业盈余 8、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平衡项是( D )

A、劳动报酬 B、生产税净额 C、财产收入 D、原始收入 9、对于企业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的差值是( B )

A、转移性净支出 B、财产净支出 C、要素净支出 D、以上皆非 10、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 A )

A、存款利息 B、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 C、贷款 D、彩票中奖 11、一般说,各部门原始总收入之和我们称之为 ( B )。

A、财产收入 B、国民总收入 C、总营业盈余 D、国内生产总值 12、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在数值上相差( D )。

A、固定资本消耗 B、生产税 C、生产税净额 D、来自国外的初次净收入 13、下列居民收入哪一项不属于要素收入 ( D )

国民经济核算18 OF 37

A、租金 B、银行存款利息 C、红利 D、养老金 14、收入再分配中产生的收入属于(C )。

A、生产性收入 B、交换性收入 C、转移性收入 D、以上都对 15、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 B )

A、某居民家庭年底受到股票分红300元 B、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 C、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电话亭 D、银行收取利息税

16、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

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 B ) A、500元 B、480元 C、470元 D、400元 17、收入再分配帐户的平衡项是( C )

A、原始收入 B、经常转移 C、可支配收入 D、储蓄 18、收入使用核算的中心内容是( A )

A、消费核算 B、储蓄核算 C、非金融投资核算 D、中间使用核算 19、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核算中不包括( C )

A、医疗保健支出 B、购买食品衣物的支出 C、购买金银首饰的支出 D、娱乐活动支出 20、在下列政府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政府消费 ( B )

A、办一所中学 B、给低收入家庭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订购一批军火 D、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21、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初始流量和平衡项分别是( D )

A、增加值和最终消费支出 B、营业盈余和实际最终消费 C、原始收入和储蓄 D、可支配收入和储蓄 22、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其数值( D )

A、只能为正数 B、只能为负数

C、可能为零 D、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或零 23、恩格尔系数是指( D )

A、耐用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B、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C、居民总消费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D、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24、联合国采用恩格尔系数确定的小康生活水平标准为( A )

A、40%-50% B、30%-40% C、20%-40% D、20%以上 25、储蓄率是指( D )

A、总储蓄与GNP之比 B、净储蓄与GNP之比 C、总储蓄与净储蓄之比 D、储蓄额与可支配收入额之比 1、下面不属于经济资产的是(B )

A、土地 B、公海 C、厂房 D、债券 2、非金融资产按其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 D)

国民经济核算19 OF 37

A、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C、人工资产和自然资产 D、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3、下列各项资产中属于生产资产的是(C )

A、矿藏 B、土地 C、住宅 D、商誉 4、在资本帐户中,资本形成总额包括( A) A、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

B、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C、存货增加和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D、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和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5、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B)

A、财产收入 B、储蓄 C、经常转移 D、资本转移 6、以下关于资本转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资本转移是出于投资目的 B、资本转移只能是实物转移

C、资本转移发生在收入形成和储蓄计量之后 D、资本转移对交易方资产负债存量产生影响 7、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C )

A、某金融机构购买价值200万元的网络通信设备 B、财政部向某贫困地区调拨3000万元的救济物资 C、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 D、某企业向政府缴纳所得税450万元 8、资本形成主要核算的是各机构单位( D) A、生产资产的获得 B、生产资产的处置

C、生产资产获得和处置的总和 D、生产资产获得减处置的净额 9、资本帐户中的平衡项是( D)

A、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B、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C、统计误差 D、资金余缺 10、投资率一般定义为(B)

A、非金融投资额与国民总收入之比 B、非金融投资额与国民可支配收入之比 C、金融投资额与储蓄总额之比 D、金融投资与消费总额之比 11、以下关于投资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投资率所表现的就是可支配收入中非金融投资所占份额

B、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计算的投资率应与同期储蓄率相等 C、住户部门的储蓄率要大于投资率 D、企业部门的储蓄率要大于投资率 12、固定资产和存货区别的主要标志是(B )

A、再生性 B、耐用性 C、收益性 D、所有权 13、在资本帐户中,属于来源方的项目是(B )

A、资本形成总额 B、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C、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D、资金余缺

国民经济核算20 OF 37

14、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 )

A、储蓄率 B、消费率 C、资本转移率 D、净金融投资率 15、在金融资产中,不存在对应负债的是( D)

A、通货 B、存款 C、证券 D、货币黄金 16、下列交易行为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的是( D)

A、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 B 、企业用存款购买原材料 C、金融机构购买固定资产 D、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 17、在下列金融资产中,属于金融机构资产的是( C)

A、通货 B、存款 C、贷款 D、保险准备金 18、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 A)

A、金融资产的增加 B、金融负债的增加 C、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 D、资金余缺 19、有关于资金余缺这一项目的位置,正确地说法是(C )

A、在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中都属于来源方 B、在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中都属于使用方

C、在资本帐户中属于使用方,在金融帐户中属于来源方 D、在资本帐户中属于来源方,在金融帐户中属于使用方 20、在资金流量表中,反映间接融资的指标是(B )

A、存款 B、贷款 C、证券 D、保险准备金

21、在金融交易的资金流量表中,部门内部存在的主要平衡关系是( A)

A、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金融负债增加 B、净金融投资=金融负债增加-金融资产增加

C、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 D、净金融投资=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 22、价格变化或汇率变化造成的金融资产价值变化应记入( C)

A、资本账户 B、金融账户 C、重估价账户 D、资产数量其他变化帐户 1、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 B )为基础。

A、国民收入核算 B、企业资产负债核算 C、存量核算 D、国际收支核算

2、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指( A )。

A、经济资产 B、金融资产 C、固定资产 D、流动资产 3、对于金融负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循的估价原则是( B ) A、现行市场价格估价 B、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 C、交易双方不同价格估价 D、视情况而定 4、我国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 D )

A、机构部门 B、企业 C、法人 D、常住机构单位 5、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项是( D )

A、资产 B、负债 C、负债和净值 D、资产负债差额

6、SNA对固定资产存量、固定资产消耗和库存存量进行估价推算所采用的是( D )。 A、现行市价法 B、重置成本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dz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