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技能二级试题

更新时间:2024-07-09 03:53: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系统脱敏法:沃尔普

基本原理: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或恐惧

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或恐惧的作用(交互抑制)。

签订治疗协议

1.仔细向求助者介绍治疗的原理、过程和可能出现的情况。2.对求助者在治疗中可能承受的痛苦不能隐瞒和淡化。3.告知求助者这种疗法的疗效非常迅速。4.签订治疗协议。

适用对象: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人、物体、

治疗准备工作1.确定刺激物。2.根据刺激的性

事件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基本步骤:

1.教会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2.把引起焦虑或恐惧的情境划分等级;3.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进行放松练习

工作程序:

1.学习放松技巧:主要是绷紧和放松各肌肉群:手臂、脸部、脖子、肩部、胸部、腹部、腿部,以达到越来越深度的放松。2.建构焦虑或恐惧等级

注意事项:

1.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

2.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的多少,依个体和情境不同而变化;

3.在系统脱敏过程中,当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仅靠重复放松就很难降低了。此时表明焦虑等级设计得不够合理,应当将焦虑等级划分得更细一些,使每个等级之间跨度不要太大;

4.有的求助者不能通过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冲击疗法(满灌疗法)

基本原理: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

的或想象的唤起焦虑或恐怖的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焦虑或恐惧的行为,让焦虑或恐惧自行降低(消退性抑制)。

类型: 1.现实冲击疗法 2.想象冲击疗法: 不限制产生焦虑或恐惧的情境的性质

适用范围:恐怖症、焦虑症、强迫性障碍、创

伤后应激障碍。

工作程序:

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 2.签订治疗协议 3.治疗准备工作 4.实施冲击疗法

筛选确定治疗对象

1.求助者应做详细的体格检查。2.禁忌对象: a.严重心血管疾病;b.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严重呼吸系统疾病;d.内分泌疾病;e老人、儿童、孕妇及身体虚弱者;f.各种精神病性障碍;

质决定治疗的场地。 实施冲击疗法

1.咨询师迅速、猛烈地向求助者呈现刺激物。 2.求助者受惊后,可能惊叫、失态,咨询师不必顾忌,应持续不断呈现刺激物。

3.求助者若提出中止治疗,咨询师应酌情处理。 4.每次治疗的时间依据求助者应激反应情况而定。 5.冲击疗法一般实施2-4次,每日一次或者间日一次

极限:以情绪逆转为标志。如见求助者的情绪反

应和生理反应已过高潮,逐渐减轻,则表明已基本达到这次治疗的要求,再呈现5-10分钟的刺激物,求助者将显得精疲力竭,对刺激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此时便可停止呈现刺激物,让求助者休息。

注意事项:

1.让求助者对冲击疗法有足够的了解,经求助者同意,签订协议,方可采用此种治疗方法。 2.在冲击疗法的实施过程中,如果求助者反复要求退出治疗,或者家属提出取消治疗,经咨询师劝说无效时,治疗应立即停止。

3.当求助者出现通气过度综合症、晕厥或休克时,应停止治疗,并对症处理。

冲击疗法与系统脱敏:

厌恶疗法

基本原理: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

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其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使不适行为和厌恶反应建立起联系(经典条件反射)。

适用范围:成瘾行为、强迫症和各种性变态。 程序:1.确定靶症状 2.选用厌恶刺激 3.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

选用厌恶刺激:a.电刺激b. 药物刺激c. 想象刺激d.其他刺激

厌恶刺激必须强烈到一定程度,使其产生的不快要远远压倒原有的种种快感,才有可能取而代之,从而削弱和消除不适行为。 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

a. 要尽快形成条件反射,必须将厌恶体验与不适行为紧密联系起来。

b. 厌恶体验与不适行为应该是同步的。

注意事项:

1.厌恶疗法必须在严格的控制下使用。2.使用厌恶疗法,求助者与咨询师一定要签订知情协议书。 3.靶症状要单一而具体。

模仿法

基本原理: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求助

者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以引起求助者表现出相似的行为(社会学习理论)。

工作程序:

1.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除了必须是适应症外,还要评估求助者的模仿能力,才能决定是否为合适的治疗对象。2.设计示范行为3.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 模仿的具体方式

a.生活示范:示范的情景尽可能真实,示范事件的顺序应该是从易到难,由简倒繁,循序渐进。 b.象征性的示范c.角色扮演d.参与示范e.内隐示范

注意事项:

1.模仿法更适合年轻的求助者。2.强调示范者的作用。3.对正确模仿行为的强化,应适时和恰当。

认知行为疗法: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

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

1.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2.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3.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4.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

贝克理论: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认知疗法 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的两个层次:1.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 2.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

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 早期经验 功能失调性假设形成 重大事件 假设被激活 负性自动思维 情绪行为生理反应

认知治疗的基本原理:

1.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外部刺激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2.认知、情感和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良认知和负性情绪、异常行为彼此之间相互加强,形成恶性循环,是情感和行为问题迁延不愈的原因;3.情绪障碍者常存在认知歪曲,只有识别和矫正其歪曲的认知,其问题才可能得到改善;

认知治疗的基本步骤:

1.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思维活动与情感行为之间的联系;2.帮助求助者找出自动思维的证据;3.帮助求助者改变歪曲的、错误的思维方式与内容,发展更适应的思维方式与内容;

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

1.识别自动性思维 2.识别认知性错误3. 真实性验证4. 去中心化5.抑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

1.错误的自我概念

a.错误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群集的方式表现出来。b.每一种错误观念的群集都对应着某一类情绪障碍。 2.“中心-边缘”模型

a.每一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b.有一些观念是主要的、基本的,它支配着那些较为次要的观念。c.认知治疗的目标就是要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的手段则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

贝克理论所关心的是错误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过

程中所产生的错误观念,雷米理论则重点强调这

些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即这些观念是以什么样的顺序和方式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的。

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的程序:工作程序

1.建立咨询关系

a.该疗法强调咨询师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b.诊断者:对求助者的问题及其背后的认知过程有个全面的认识,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诊断。 c.教育者:引导求助者对其问题及认知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并安排特定的学习过程来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方式。 2.确定咨询目标

a.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错误的认知和观念。b.咨询目标: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3. 确定问题

a.提问:咨询师提出某些特定的问题,把求助者的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 b.自我审查:鼓励求助者说出对自己问题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这些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 3.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a.表层错误观念或边缘性错误观念:指求助者对自己的不适应行为的一种直接的、具体的解释。 b.建议:建议求助者进行某一项活动,这一活动与他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有关。通过这个活动,求助者可以检验自己原来的解释是否正确;

c.演示:鼓励求助者进入一种现实的或想象的情境,使他能够对其错误观念的作用方式及过程进行观察。这种情境应根据求助者的问题及其对问题的解释来设定;

d.模仿:让求助者先观察一个示范者完成某种活动,然后要求求助者通过想象或模仿来完成同样的活动;

4. 纠正核心错误观念

a.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

b.语义分析技术:通过语义分析和转换,咨询师就可以引导求助者把代表其深层错误观念的无意义的句子转变成具体的、有意义的句子。 5.进一步改变认知 6.巩固新观念

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

1.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a.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关注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b.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

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的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感受的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

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基本阶段:1.自我观察2. 开始新的内部对话3.学习新的技能

压力接种训练基本阶段:1.概念阶段2. 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3.应用和完成阶段

求助者中心疗法:罗杰斯

基本理论:1.人性观

a.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积极人性观的理论前提,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的核心b.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c.人是可以信任的。 2.自我理论

a.经验:求助者在某一时刻所具有的主观精神世界。

b.自我概念: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 c.价值的条件化。 3.心理失调的实质及治疗

a.心理失调的原因: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 b.心理治疗的实质: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c.咨询效果的首要决定因素:咨询师的态度; 咨询师的个性;咨询关系的质量; 工作程序

a.咨询目标: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求助者变得更适应了。求助者愿意使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b.主要咨询技术:1.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关注;用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非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沉默。坦诚交流的技术不固定角色。自发性。无防御反应。一致性。自我的交流。2.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对求助者的问题和情感表示关注。把求助者作为一个值得坦诚相待的人来对待,并持有一种非批判性的态度。对求助者要有准确的共情,并因此表示对求助者的参考结构的理解。培养求助者的潜力,并以此向求助者表明他们本身的潜力以及行为的能力。 咨询过程的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不愿意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在这个阶段,求助者对待自己的经验是刻板的、固定的,对大部分经验都采取一种非黑即白的绝对化态度对待。他们缺少自我内部的交流,把自己遇到的问题看作是外在原因引起的,因而缺少改变自己的动机和愿望。 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在这一阶段,求助者可以流畅地谈论一些自我以外的话题,但仍不能承担问题的责任。

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在这一阶段,求助者可以流畅地谈论自己的问题,但仍然像是在客观地描述别人一样。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感受,但很少承认自己当前的感受,并且对自己的感受不能接纳。

第四阶段:求助者能够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还有顾虑。在这一阶段,求助者的自我体验变得较为真是,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固有模式的限制,还不能做到对自我完全放开。此时,求助者与咨询师之间已有了以情感为基础的联系,心理治疗的过程大部分发生在这一阶段和下一阶段。 第五阶段:求助者能够自由地表达当时的个人情

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在这一阶段,求助者能够接受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且已经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我内部的不协调与矛盾。他们与内部自我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畅通,同时也越来越清楚自己的责任,越来越想成为真实的自己。 第六阶段: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在这个阶段,咨询师会看到一个不再掩饰的真实的自我。求助者不再是那样僵化与刻板,而是一个有丰富体验的个体。

第七阶段:求助者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自我经验的排斥、歪曲越来越少。自我内部的沟通越来越多,自我的体验越来越真实。他们尝试着改变自己以前僵化的个人建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处理自己的各种经验,对现实作出比较准确的反应和正确的决策。 注意事项:a.求助者中心疗法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理论体系;b.求助者中心疗法认为咨询治疗导向的首要责任在于求助者;c.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初学者倾向于接受没有挑战性的求助者;d.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一些理论,已经整合到现代心理治疗中;

生物反馈法基本原理: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

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通过呼吸、冥想等方法,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远程疗效的评估

评估内容: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

评估方法: 求助者的口头报告; 量表评估; 追踪回访常用回访方式: 追踪卡;通讯; 面谈;电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d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