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建构

更新时间:2024-03-11 00: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建构

内容摘要:

追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努力了解并尽可能逐步真正理解: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根本属性;学生不但是发展的人,而且是独立的、有独特意义的人;“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加大直观教学力度。教师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探究、情境——体验、过程——活动等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开展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运动,特别是受到行为科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美国教学效能运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也就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了。 一、 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有效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有效果。它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达为: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产

出)/教学投入=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3)有效益。有效益是指教学收益,教学活动的价值实现。 二、传统政治课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

1、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在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在实际中表现如下:(1)以教学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享有者和传授者,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 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为“单边活动”、满堂灌。(2)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支配、控制学,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因而极大地削弱了教学的效果。

2、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在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是知识和权威的化身,教师始终处于领导地位,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提倡举一反三,加强巩固练习,大搞“题海战术”;相反,学生始终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听从于教师的教诲,被动学习,机械练习,为完成作业而完成学习。表面上看,学生的学习时间较多,即绝对时间较多,但学生真正主动学习的时间较少,即相对时间较少或几乎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

教师重视学科本身而轻视学生的发展。教师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学科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的手段,学科成为英才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本着“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部分就不教”的思想,导致教学效能低下、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在教学目标上,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轻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传统教学始终把反复学习、反复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课堂气氛沉重、不够活泼,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课堂学生参与率低,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甚至无效。

教师重视结论教学轻视过程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的条文背诵,展现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结论、论证、说明、讲解,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发展,缺乏多种观点的论争、碰撞和比较,缺乏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缺乏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造成学生重学会、轻会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 三、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

1、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

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即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进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1)“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

这种“交流”不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老师与学生、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双向理解、问题解决的活动, 是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交流要体现“三个有效”,即尊重客观事物的真理性、社会规律的正当性和“捧一颗心来”的真诚性,课堂教学强调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 (2)互动的多元性与教育性。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是多元的,是多情况、多内容、多角度、多形式的互动体。在情境上,既有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发人深省的问题背景;在内容上,不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上的领悟;在师生关系上,既有师与生,还有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个体与群体、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2、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的确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教师又必须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体差异性,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通过有效教学活动,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舞台。其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不同的学生由于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好恶、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其自主学习,自主感受事物,自主地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自主掌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活动促发展,以效益促效果”,“以学论教”,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主动学习的气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交往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平等尊重的气氛中形成合理的人生态度和真实的情感体验。

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致力于教学中。“行动研究”是以行动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在研究中的行动,是对行动的研究。教师在有效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动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极的经验进行总结,建构理解和反思之间的对话,使其形成规范性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充足的感性认识,提供有结构的研究素材,概括上升,抽象出概念,适时强化,通过建构型复习和练习,促使学生多角度审视结论,并把结论纳入认识中使之内化,为下次讲授新课做一些必要的铺垫。

4、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

同时,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传统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把握各种教学技术手段的实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

1、自主——交往式

以合作学习为基础,以激励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调整学生群体交往行为、引起学生心理共鸣的交往为重点,自主参与、合作学习、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其基本特征。

2、发现——探究式

以培养学生再次发现探究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为着力点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的激励、学习潜能的开发、引导学生自主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等构成有效教学的有效行为。

3、情境——体验式

这是一种作用于学生心理过程、促使学生个性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教学方式。其基本要求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和改善学生学习心态与学习行为,为每个学生提供并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其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是“情境——活动——体验”。 4、过程——活动式

这是指教学中以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其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是“情境——思维——活动”,教学活动中重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

2014年11月19日

同时,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传统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把握各种教学技术手段的实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

1、自主——交往式

以合作学习为基础,以激励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调整学生群体交往行为、引起学生心理共鸣的交往为重点,自主参与、合作学习、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其基本特征。

2、发现——探究式

以培养学生再次发现探究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为着力点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的激励、学习潜能的开发、引导学生自主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等构成有效教学的有效行为。

3、情境——体验式

这是一种作用于学生心理过程、促使学生个性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教学方式。其基本要求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和改善学生学习心态与学习行为,为每个学生提供并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其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是“情境——活动——体验”。 4、过程——活动式

这是指教学中以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其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是“情境——思维——活动”,教学活动中重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

2014年11月19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d9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