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争——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回顾及我见

更新时间:2024-06-18 17: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世 纪 之 争

——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回顾及我见

杨 俊

内容摘要 通过对近百年来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作者清理了这段历史公案的关键环节:天启《淮安府志》的记载、《千顷堂书目》的著录、淮安方言、华阳洞天主人等与作者的关联,力主解决这段公案须从《西游记》成书史、作品本身、作者所处时代及文学发展史的传承关系等多角度系统地来进行深层次研究,才能最终破解这一难题。

关键词 百回本《西游记》、《淮安府志》、《千顷堂书目》、淮安方言、华阳洞天主人、吴承恩

杨俊(1962―― )安徽芜湖人,安徽芜湖教育学院文化传播系副教授,吉林文融文化艺术院名誉院长兼教授,北京《发现》杂志副理事长。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与吴承恩之缘》(项目编号sk269)中期成果之一,作者系项目负责人。

百回本《西游记》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其作者一直是个迷。因为现存百回本《西游记》的最早版本——明金陵世德堂《新刻镌像官版大字西游记》上没有编、撰、著者的姓名,仅署有?华阳洞天主人校?。长期以来,其作者被认定为元代道士——邱处机,清初西陵残梦道人汪澹漪笺 评刊刻《西游记证道书》一百回时,在卷首增添一篇元人虞集

《西游记证道书原序》,?以为邱长春作,并谓得古本?。(1)于是,?不根之谈乃愈不可拨也?(2)

清初学者吴玉搢,在乾隆十年(1746)纂修《山阴县志》时,见到明天启年间《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淮贤文目》载:?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口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山阴人阮葵生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撰《茶余客话》时,据旧县志亦主张《西游记》为吴承恩作。清嘉庆著名学者焦循在所著《剧说》中曾引阮葵生的资料,并考辩此事。朴学家丁晏在嘉庆、道光年间完成《石亭记续编》一书,力证《西游记》为吴承恩作,指出邱初机作《西游记》小说之谬。清代大学者纪昀根据《西游记》中?祭赛国之锦衣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兵司马,唐太宗之大学士翰林院中书科,皆同明制?,因此断定:?《西游记》为明人依托,无疑也。?(3)然而,这些学术成果当时均不被人重视,人们一直因循汪澹漪之旧说,一直到1921年汪原放用新式标点刊印《西游记》时,胡适在《西游记》中尚不知作者是谁,只能说:?《西游记》小说之作必在明朝中叶以来一位无名的小说家做的?。(4)鲁迅先生在1922年与胡适通信中指出作者为射阳山人吴承恩,在第二年撰写《中国小说史略》时,根据天启《淮安府志》及吴玉搢、纪昀、阮葵生、丁晏等人论述,认为吴承恩是《西游记》最后加工写定者。至此,学术界见解趋于一致。

1983年,复旦大学教授章培恒先生在《社会科学战线》第四期上,发表《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一文,对现行《西游记》为吴承恩作的说法提出质疑。东北师范大学教授苏兴先生在同一杂志1985

年第一期上发表《也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为吴承恩所作》,对章氏观点提出争鸣。谢巍先生在同年《中华文史论丛》第四期上发表《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对章氏观点提出异议;内蒙古师范大学杨秉祺先生在同年该校学报第二期上发表《章回小说〈西游记〉疑非吴承恩作》否定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章培恒先生又于《复旦学报》1996年第一期上发表《再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是吴承恩所作》一文,再次阐述他否定吴承恩著作权的理由。

日本学者太田辰夫、小野忍、中野美代子等均对吴承恩为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持怀疑态度。近年来,山西运城学院教授李安纲先生再次提出:?吴承恩不是《西游记》小说的作者.?(5)。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副教授刘振农先生对李安纲的新说提出反驳,认定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6)现兹将他们的争论要点分述如下:

一、天启《淮安府志》记载问题

章培恒认为,鲁迅、胡适他们用以证明百回本《西游记》为吴承恩所作的最有力的证据,是天启《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淮贤文目》。但该府志既没有说明吴承恩《西游记》是多少卷或多少回,又没有说明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著作,那又怎能断定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作为小说百回本《西游记》,而不是与之同名的另一种著作呢?在此情况下就断定百回本《西游记》为吴承恩作,实嫌证据不足。

苏兴先生认为,将天启志的《西游记》说成是通俗小说,?非吴玉搢一人言?,?我们要来研究吴玉搢是怎样由‘杂记’而联及《西游记》,不迟疑的认定吴承恩《西游记》便是百回本《西游记》小说。很

显然,他是由‘杂记’字样的前提定语即‘复善谐剧(谑)’联结得出的。万历二十年陈元之序《西游记》,概括作者的观点便是‘跅弛滑稽之雄’。这是读《西游记》者的共感。吴玉搢由‘滑稽之雄’联想及于‘善谐剧’者作的‘杂记’,把《淮贤文目》著录的吴承恩《西游记》重合到百回本《西游记》身上。吴玉搢的逻辑思维是这样严密而唯物。阮葵生、丁晏、鲁迅深谙此旨,一致赞成吴玉搢此种理解。?天启志云,吴承恩?复善谐剧,所著杂剧几种,名震一时?。吴氏杂记是什么?《禹鼎志》不足当之。过去时代人们对笔记小说与通俗小说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把通俗小说称之为?杂记?,大约也可能。天启志将吴承恩《西游记》与?杂记?联结起来谈,就不能讲什么?孤证?,游记类的东西既不需要?善谐剧?者来写,也难于因而名震一时,天启《淮安府志》编撰者是当时当地人,孤证也可以立。(7)

章培恒反驳说:一,仅仅?善谐谑?而没有? 跅驰?的气慨,是写不出百回本《西游记》的。而在天启《淮安府志》的吴承恩传中,却找不到吴承恩有任何?跅驰?的特点。光根据?善谐剧?(谑)三字,就把他跟?跅驰滑稽之雄?的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等同起来,这正是犯了以局部代替全局的毛病,是一种思想上的毛病(片面性),哪里是?严密而唯物的?逻辑思维??二,关于吴承恩传与《淮贤文目》是否前后映照,我们最多只能说:这二者可能是相互?映照?,但也可能并无?映照?关系。所以,这一点并不足以证明百回本《西游记》为吴承恩所作。对于?杂记?是否就是通俗小说问题,章先生认为?在尚未找到称通俗小说为‘杂记’的先例情况下,恐怕还是把那部与‘杂记’相

映照的《西游记》视为笔记小说为稳妥,但这?二者未必真有‘映照’关系?。(8)

杨秉祺则认为,?明清官修的地方志都不收章回小说??官修各级地方志的撰写都是这样地恪守成规,不能稍有逾越。如光绪《乌程县志》收录了凌蒙初的廿部其他著作,但偏不收他的《二拍》,收录了董说的八十五部其他著作,但偏不收他的《西游补》,收了陈悦的其他著作,但偏不收他的《水浒传》……?所以,天启《淮安府志》著录的《西游记》必非章回小说。(9)

关于天启《淮安府志》记载问题,争论双方各执己见,均无实质性论据驳倒对方,持吴承恩说者,摆出明天启《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淮贤文目》:?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口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言之凿凿,堪称铁证。而怀疑否定吴承恩说者,指出其可疑之处,《西游记》并未标明是何性质的书,多少卷册,明清官修地方志均不收章回小说。天启以后的淮安地方志均删掉了《西游记》,可证。而反驳者也说,正是因为删掉了,是百回本《西游记》无疑。

最近,曹炳建认为,天启《淮安府志》很可能照抄陈文烛撰写的《西游记》列入府志中,既不言明性质,又不言明卷数,显然有难言之隐。陈文烛是吴承恩亲友中少数几个知道《西游记》情况的人之一,不忍其淹没无闻,故含糊其辞,将小说《西游记》写入了正史之中。之后天启《淮安府志》便承继了陈文烛的?错误?。另外,正史虽不及通俗小说,但并不拒绝宗教类作品,历来正史《艺文志》多有?释类?便是证明。

有直接关联,三、吴承恩有到过荆府的诗证。(36)这些新的发现实际证明,吴承恩是最符合陈元之序中所言的百回本《西游记》最终完成者。

五、其他方面问题

章培恒认为,有同志为了证明百回本《西游记》为吴承恩作,还用《二郎搜山图歌》、《禹鼎志》和云台山、水帘洞作为旁证。但是这三条旁证也都难以成立。关于《二郎搜山图歌》,吴承恩在其中称二郎神为?清源公?,而小说中都称为?二郎显圣真君?,从来未称?清源公?,说明作者不喜欢或不习惯使用(甚或根本不知道)?清源公?这一称号。关于《禹鼎志》,?虽跟百回本《西游记》作者身份相应,但在明代,由于戏曲小说繁荣及其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提高,喜爱小说,作有志怪小说甚或通俗小说的人并不太少?。因此,以此作旁证并不有力。关于?水帘洞名?,《朴通事谚解》所引述的《西游记》,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小说,但其中已把孙悟空所住之洞名为?水帘洞?。假如《西游记》中的水帘洞之命名确是受了云台山水帘洞的影响,那也只能用来证明元末明初《西游记》作者为那一带人,而不能用来证明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为淮安人。又据日本学者研究,《西游记》中许多地名在何乔远《闽书》中都有,?与其说是受淮安的水帘洞的影响,实不如说其受福建这一系列地名的影响?。(37)

杨秉祺还认为,一、以?章西游?中许多文言诗词与吴氏诗文集中的诗词比较,?就会发现二者的用词极不相同,足证二者不是出于一人之手的。?二者在描写秋冬景、春景的习用词不同,?风格也不相类:吴的诗词较板滞,远不及‘章西游’诗词的洒脱流转?。二、反对尊崇

道教、反对崇道反佛,这种思想在?章西游?中至为突出。从抒发这种思想倾向的时间和条件看,小说不可能出于吴手。小说的作者对于佛道两教都是不太尊重的,但对道教的态度严峻得多,对崇道灭僧的宗教政策尤其反感。这是当时的一部分现实,是针对明世宗朱厚骢而发的。但从吴承恩诗文集中看不出这类思想的任何流露,与此相反,文集中正有歌颂明世宗尊崇道教的文句。明世宗在位时,这部小说的刊出是不可能的,它的刊出应是在明世宗死后。但明世宗死时,吴承恩已六十七岁,在剩余的残力中写出这几十万字的鸿篇巨制,按常理是不可能的,?章西游?作者应比吴承恩小廿岁左右才合情理,成书刊出的时间应在隆庆、万历年间。(38)

李安纲先生考证认为,唐僧八十一难原型是宋代的道教南宗清修派创始人石泰《还源篇》五言绝句八十一章;又认定《西游记》正是对全真道经典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的文学形象渲绎,并从主题,人物和结构三方面来论证《性命圭旨》是《西游记》小说的文化原形。从而推测《西游记》小说的作者是一个精通儒道释三教、易经八卦、阴阳五行、中医经络、金丹大道的知识分子。(39)

李安纲先生在新评新校的《西游记》上便署名为?无名氏?。 李时人对吴承恩作者说提出怀疑。(40)

唐遨说:?如果无论如何要使用吴承恩之名,那么在其名前加上‘传’字不就妥了?。(41)

刘勇强《奇特的精神漫游----〈西游记〉新说》(1992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刊)说《西游记》作者是一个迷。(42)

徐朔方在给《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的排印本(1994年,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写前言道:?个人创作之说是毫无根据的。?(43)

六、争论的启示

关于《西游记》作者的世纪之争,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绝妙?奇观?,对于推动《西游记》吴承恩的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

从争辩情况看,否定吴承恩是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的证据不够充分,仅仅从一般情况推测、假设、怀疑,失之于片面、孤立,没有揭示实质性本质特性,代表人物章培恒先生所提出的问题大多从主观推测,经不起推敲,所作文章一发表,便引来苏兴、谢巍、刘怀玉、蔡铁鹰等诸多学者的一一批驳、回应、责难、商榷 。并非陈大康所言章培恒先生论文早六十年发表,?以推理严密显然可占上风?,实际上,?再谈也好,三谈也罢,均难以摆脱由于受日本汉学家影响的思维定势,恰恰也绕不开以下三条:一、无法否认明《天启淮安府志》关于吴承恩《西游记》的著录。(只能怀疑其未注明性质,难以否定白纸黑字的文字。)二,无法证明《千堂书目》关于吴承恩《西游记》归入地理类不是错误的,(只能根据需要证明的确是游记,而游记在哪儿呢?吴承恩作过游记?也难以肯定,更不要说是正确了,相反,驳论者却将该书目翻了个遍,以证明其编辑失误,失当之处多矣)。三,无法界定?华阳洞天主人??陈元之??吴承恩?三者与百回本《西游记》著作权之关系。四、《西游记》与淮安方言用韵之关联,章氏更难以涉足(涉及到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倒被颜景常、刘怀玉、蔡铁鹰、朱德慈等占上风,至于杨秉祺、李安纲诸君的责难,恰恰是強弩之末,难以击中要害。

在诸多史料、考古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学界前辈得出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江苏淮安吴承恩是站得住脚的,并不因日本、中国几位名教授的怀疑责难而动摇。

结合近十余年来研读《西游记》的经历及教学实际来看,我认为——探讨《西游记》作者须从《西游记》成书史、作品本身、作者所处时代及文学发展史的传承等多角度系统综合地来进行深层次研究。

首先,我在《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三期上发表了《‘华阳洞天主人’与〈西游记〉》一文,指出关于《西游记》作者论证双方均忽略了?华阳洞天主人?这一唯一能见到的确切的与《西游记》有关的名号。比较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基本内容与《西游记》相近之处是不少的,佛道思想的痕迹,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驾驭语言文字的技巧均表明,吴承恩具备创作《西游记》的基本条件和素质。从小说本身来看,涉及作者姓名的至少有三处:第七回云:?伏逞豪强大势兴,降龙伏虎弄乖能。偷桃偷酒游天府,受箓承恩在玉京。?第九回,张稍说:?承恩的,袖蛇而走。?第二十七回目次:?承恩八戒转山林。?这些地方并非随意涂鸦,而是有意点睛,用嵌字游戏法让后人猜迷,呈现出作者的苦心孤诣。(44)

其次,我结合教学实践,经多年学习、考察(1989年、1996年及2002年、2004年数次去江苏淮安考察),认为吴承恩与陶渊明有较密切的关联,《西游记》虽是一部神魔小说,却以山水田园诗多广杂而独步古典小说之林。《西游记》可谓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之大成,作者定是一位有高深文化素养、热爱山水田园,崇尚陶潜?少无适俗韵,性

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田园诗中人。汲汲乎富贵尊宠、劳顿于官场之人不能写出那么多充满世外桃园之气息的山水田园诗。否定与肯定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的双方均忽略了山水田园诗——这一百回本《西游记》里貌似闲雅却意蕴深厚的文本载体。尽管《西游记》里的山水田园诗词数量众多,但真正地表现作者核心思想的则是第九回的首端渔翁张稍与樵子李定的一段对话,虽为游戏笔墨,却显露出作者热爱山水田园的审美情趣。纵观全回文字,两人对诗(词)堪称集前代山水田园诗(词)之大成,其核心便是?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又第64回,荆棘岭十八公等与唐僧的对诗、联句,又称一绝,作者着意于此,并非随意涂鸦,恰如 书中所云?漠漠烟云去所,清清仙境人家,正好洁身修练,堪宜种竹栽花。……说甚耕云钓月,此间隐逸堪夸。?即使是神怪处所也写得尤如?世外桃源?一般。吴承恩热爱山水自然、田园风光并崇尚陶渊明的人格与田园诗,自觉创作大量山水田园作品,据统计,吴氏现存诗123首,涉及田园风光的有37首,占全部诗的30﹒8%;现存词23首,涉及田园的有19首,占全部词的82﹒6%;小令五首,涉及田园的有3首,占全部小令的60%。吴氏在其诗文词中多次提到陶渊明,如?有栗里渊明,一床琴洒?(《大中丞白溪张公归田障词》)、?栗里渊明,又醉东篱之菊?(《贺金耻斋翁媪寿障词》)、?问讯渊明,折腰吏,尔能为否??(《赠赵学师归田障词》)、?小小楼居,客来正值黄花放,落英新酿,坐有陶元亮。?(《点绛唇》)、?大父则寄一真于元亮,世纲鸣冥。?(《寿贾百松障词》)。(着重号为本文作者所加)不难看出吴氏对陶渊明的崇敬、仰

慕。陶氏的平淡自然诗风给吴承恩以潜移默化般的影响,吴氏诗词多从神韵上谙得其三昧。吴氏的《宿田家》与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何其神似。吴氏的《种藕》平常语平常事平常的情境,颇得渊明诗风之妙境。(45)。

通过两大不同时代作家的比较研究,探寻文学流派在历史发展中的传承关系。从陶渊明对后人影响与吴承恩对前代文学的学习、继承的个案比较中,研究杰出作家的创新是建立在对前代文学、作家的学习、继承上,惊世之作《西游记》并非无根之水,它是作家吴承恩继承中国传统文学的典范之作,也是作家精湛艺术修养、文学才华的综合体现。没有精湛的艺术修养的人创造不出传世之作——百回本《西游记》。

以上仅仅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西游记》的一种新的尝试,尚有诸多工作要做,如《西游记》与《射阳先生存稿》之关联,《西游记》与陶渊明之关系等。这场跨世纪的争论启示我们,对于《西游记》作者的研究,尚须作更深入细致的研究,要?实事求是,小心求证?,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懈怠、马虎。

注释

(1)孙楷弟《中国小说书目》。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3) 纪昀《如我是闻》三。 (4)胡适《西游记考证》。

(5) 《西游记文化学刊》第一期,《苦海与极乐》,东方出版社,1995。

(6)刘振农《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7) (13)(18) 苏兴《也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为吴承恩所作》《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1期。

(8) (11)(16)(37) 章培恒《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4期;《再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是吴承恩所作》 《复旦学报》1996年第1期 。

(9) (12)((17)(38)杨秉祺《章回小说〈西游记〉疑非吴承恩作》《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

(10) 曹炳建《西游记作者研究回眸及我见》《辽宁师大学报》2002年5期,又《西游记文化》2003年第1期。

(14) (15) 谢巍《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4期 。 (19)《〈西游记〉诗歌韵类和作者问题》《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3期。

(20)(39)李安纲《为什么说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 《河东学刊》)1999年第1期,又《西游记文化学刊》第1期。

(21) 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

(22) 苏兴《吴承恩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又《吴承恩小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23)陈澉《吴承恩的荆府纪善之补和西游记的写作刊刻》、《西游记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3月。

(25)孟宝林《华阳洞天主人与吴承恩》<<西游记研究>>第2辑,淮安西游记研究会,1988。

(26) 陈澉《﹤西游记﹥校者华阳洞天主人新考》、《明清小说研究》第2輯1985年12月。

(27) 黄俶成《明代小说史上的三个李春芳》、《明清小说研究》1990年第3—4期。

(28)陈君谋《百回本西游记作者臆断》 《苏州大学报》1990年第1期。

(29) 张锦池《论〈西游记〉的著作权问题》、《北方论丛》1991年第1期。

(30) 廉旭《百回本〈西游记〉作者臆断质疑》《苏州大学报》1991年第1期。

(31) 沈承庆 <<话说吴承恩>>,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p199。

(32)(33) 胡义成<<西游记作者和主旨再探>>《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大理师专学报》2001第1期。

(34)胡义成《论明代江苏茅山龙门派道士闫希言师徒是今本西游记定稿人》《柳州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35)俞平伯《驳〈跋销释真空宝卷〉》、《文学》创刊号1933年7月。

(36)蔡铁鹰《西游记成书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月12月版。

(40)李时人《西游记考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 (41)唐遨《西游话古今》,香港,中华书局1991年刊。 (42) 刘勇强《奇特的精神漫游----〈西游记〉新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刊。

(43)徐朔方《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上海古藉出版社1994年。

(44)杨俊《‘华阳洞天主人’与〈西游记〉》《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3期。

(45) 杨俊 <<似曾相识同归来——吴承恩与陶渊明文风之比较>>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百回本西游记与吴承恩之缘》中期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k269)

杨俊(1962——)安徽芜湖人,安徽芜湖教育学院文化传播系副教授,吉林文融文化艺术院名誉院长兼教授,北京《发现》副理事长,中国《西游记》文化学会副会长。专著有《西游新论》《简明中国文学史》《公共关系》《秘书原理》<<秘书实务>>《三教九经》(丛书,九本)等。

通讯处 安徽芜湖教育学院文化传播系 邮编 241000 电话号码 0553----2219598(宅)1309549175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cq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