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方案 - secret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4 03: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1总则 ...............................................................................................................................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基本原则 ................................................................................................................................................2

1.2.1 科学性...................................................................................................................................................2 1.2.2 合理性...................................................................................................................................................3 1.2.3 可操作性 ..............................................................................................................................................3 1.3 编制依据 .........................................................................................................................................................3 1.4目标任务 ..........................................................................................................................................................4 1.5服务年限 ..........................................................................................................................................................5 1.6计量单位 ..........................................................................................................................................................5

2 项目概况 ...................................................................................................................... 5

2.1 项目简介 .........................................................................................................................................................5 2.2 资源赋存形式与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6

2.2.1 资源赋存形式及分布情况 ...............................................................................................................6 2.2.2 工作制度 ..............................................................................................................................................6 2.3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7

2.3.1 自然环境概况 .....................................................................................................................................7 2.3.2 社会经济现状 .....................................................................................................................................9 2.4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10

3 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 .................................................................................................11

3.1 生产工艺过程与土地破坏预测分析 ......................................................................................................11

3.1.1 采掘场降深方式...............................................................................................................................11 3.1.2 剥离方式和采煤方法 ......................................................................................................................11 3.1.3 复垦区开采面积及开采坑的确定................................................................................................13 3.1.4 复垦区面积的确定 ..........................................................................................................................15 3.1.5 采矿破坏土地预测分析 .................................................................................................................15 3.1.6减少土地破坏的对策 .......................................................................................................................15 3.3土地适应性评价...........................................................................................................................................16 3.4 土地破坏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0 3.5 土地权属状况与公众参与调查评价 ......................................................................................................20

3.5.1 土地权属现状与征地补偿方案 ....................................................................................................20 3.5.2 土地复垦公众参与调查评价.........................................................................................................21

4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 .................................................................................................... 22

4.1 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与方针目标...........................................................................................................22

4.1.1 指导思想 ............................................................................................................................................22 4.1.2 目标 .....................................................................................................................................................22 4.2土地复垦标准 ...............................................................................................................................................22

1

4.3 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 .................................................................................................................................23

4.3.1 分年度复垦计划方案 ......................................................................................................................23 4.3.2土地复垦方案比选 ...........................................................................................................................23 4.3.3 排土场复垦方案...............................................................................................................................25 4.3.4 开采区复垦方案...............................................................................................................................25 4.4 复垦后土地利用规划 .................................................................................................................................25

4.4.1 土地利用布局 ...................................................................................................................................25 4.4.2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6 4.5 土地复垦措施规划 .....................................................................................................................................26

5 土地复垦工程规划与工程量汇总 ............................................................................ 28

5.1 土地复垦工艺流程规划.............................................................................................................................28 5.2 土地复垦工程规划 .....................................................................................................................................30

5.2.1 土石方工程规划...............................................................................................................................30 5.2.2 水利工程 ............................................................................................................................................31 5.2.3 林草植被工程 ...................................................................................................................................34 5.2.4 土壤改良的化学物理工程 .............................................................................................................37 5.3 土地复垦工程量汇总 .................................................................................................................................38

6 土地复垦工程投资估算 ............................................................................................ 39

6.1 土地复垦工程投资估算编制依据...........................................................................................................39 6.2 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39 6.3 估算费用构成 ..............................................................................................................................................39

6.3.1 说明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39 6.3.2 投资估算 ............................................................................................................................................42 6.4 资金筹措 .......................................................................................................................................................42 6.5 投资进度计划 ..............................................................................................................................................42

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 43 8 保障措施 .................................................................................................................... 44

8.1 组织领导措施 ..............................................................................................................................................44 8.2 技术保证措施 ..............................................................................................................................................44 8.3 其他措施 .......................................................................................................................................................44 8.4 资金来源 .......................................................................................................................................................45 8.5 项目评估验收 ..............................................................................................................................................45

9 结论和建议 ................................................................................................................ 46

9.1 结论 ................................................................................................................................................................46 9.2 建议 ................................................................................................................................................................46

10 附表:

xx市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方案预算表

2

11 附图:

1、xx市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现状图; 2、xx市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图; 3、xx市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总体规划图。

3

1总则

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都是国家的重要自然资源,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保护利用好土地资源,这就要求既要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又要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长期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矿产资源开发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但也留下了大量废弃地,未得到及时复垦利用。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工矿废弃地的数量持续增加,导致土地复垦“旧账未还、新账又欠”,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人地矛盾,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关精神,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中提出的“加快推进土地复垦”的要求,xx市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多年来在抓好生产建设的同时,狠抓了矿山的土地复垦工作,寻求有效的、科学的复垦工艺,缩短了复垦周期,充分利用复垦耕地,使矿山的复垦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 编制目的

搞好土地复垦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对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露天矿开发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和破坏矿区范围内的土地,影响生态环境。但通过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使被占用和破坏的土地得到恢复,最终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形成新的人工景观,将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编制xx露天煤矿临时用地复垦方案,贯彻落实“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明确xx露天煤矿建设单位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计划等,为土地复垦工程实施、土地复垦管理、监督检查、验收以及土地复垦费用的征收提供依据,确保土地复垦落到实处。

1

1.2 编制基本原则

xx市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方案的编制主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实际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减少煤矿数量,扩大生产规模,改造采煤工艺,完善生产环节,合理集中生产,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资源回收率,保障安全生产为指导思想,结合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复垦特征和具体实际,遵循以下原则:

⑴ 源头控制、防复结合

把土地复垦放在整个生态环境之中,在煤矿服务年限内有计划地逐片实施,做到采挖一片,复垦一片,治理一片,收益一片,使矿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工、农、牧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⑵ 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指标纳入项目生产计划 对矿区进行土地复垦,恢复与重建土地生态环境,是煤矿生产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并将土地复垦费用列入生产成本。复垦经费逐步纳入到企业成本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⑶ 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土地用途,能复垦为耕地的必须复垦为耕地 根据该矿的服务年限,所处地理位臵及土地利用现状,寻求有效的、科学的复垦工艺,缩短复垦周期,充分利用复垦耕地, 并坚持因地制宜和农用地优先的原则,使矿山的复垦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进一步推进企业和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1.2.1 科学性

在编制的理念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企业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视土地复垦为矿区生产建设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矿区进行土地复垦,恢复与重建土地生态环境,是煤矿生产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并将土地复垦费用列入生产成本。通过土地复垦,使发展煤炭生产与天然草地保护、水土保持和改矿区生态相协调,矿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矿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相协调,矿、水、草、林、路得到综合治理和建设,使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

1.2.2 合理性

矿区土地复垦方案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一致,并坚持因地制宜和农用地优先的原则。

1.2.3 可操作性

土地复垦方案是土地复垦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的依据。在目前国家尚未出台土地复垦工程有关规范的情况下,本方案参照了《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及土地开发整理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定和质量要求等编制的。复垦方案中涉及的矿区土地破坏范围规定、破坏程度分级、以及复垦工程标准、复垦工艺、设计方法、工程量计算、投资概算和配套图纸的绘制等,都是结合矿区的实际情况及《内蒙古自治区准旗也来色太露天煤矿初步设计》进行编制,所以该复垦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1.3 编制依据

xx市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方案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煤炭法》、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对矿区土地复垦的有关规定进行的。具体执行的国家规定和技术文件有:

⑴《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8月29日,第四次会议修订);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6月29日通过);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6年8月29日,修订);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估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通过); ⑸《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国家土地管理局;

⑹《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

⑺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6号);

⑻ 《土地复垦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3

1.4目标任务

通过矿区综合整治,使露天矿开发工程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得到有效的控制,工程破坏的植被得到有效的恢复,得到煤田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同步,矿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复垦目标可划分为环境目标与发展利用目标。

(1) 环境目标如下:

① 尽可能地将废弃地复垦为可利用地,在自然条件及土地类型允许的前提下,首先复垦为农业用地,农业用地中首先复垦为耕地,以符合“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

② 消除矿区范围内的有毒、有害物质,防止其污染水体和当地植物资源。 ③ 保证复垦场地的安全与稳定,防止滑坡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④ 控制风沙侵蚀和保持水土,美化矿区环境。 ⑤ 复垦后增加土壤肥力,满足植物生长要求。 ⑵ 发展利用目标如下:

① 复垦后的表土层厚度不小于 0.5m,其中腐殖土厚度不小于 0.2~0.3m,土层质量密度不大于1.5g/cm2,黏土与砂的颗粒组成为 1:3 或 1:2;孔隙度不小于 40%~45%;PH 值为 6~8。

② 矿区排土场与采掘场土地复垦率达到9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60%以上。 ③ 排土场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0%以上,基本上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 ④ 矿区土壤侵蚀总量基本维持原状。

通过实施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方案,预测xx露天煤矿开采期间采煤破坏土地的类型,以及各类土地的破坏范围和破坏程度,量算并统计各类被破坏土地的面积。根据调查和预测结果,分析统计xx露天煤矿各类被破坏土地面积,确定各类被破坏土地的应复垦面积和复垦土地的总面积,并根据各类土地的破坏时间、破坏性质和破坏程度,规划其复垦时间和复垦利用类型。在复垦规划的基础上,按各类土地复垦技术要求设计复垦方案、复垦工艺,明确要求达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计算复垦工程量,提出复垦工程的投资概算,最后编写《xx市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方案》。

4

1.5服务年限

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设计服务年限为11.44年,根据土地复垦计划和施工进度安排,该项目预计首采区第一期开采服务年限为2年。

1.6计量单位

面积:亩;公顷(hm2);平方公里(km2); 长度:米(m);公里(km);

煤炭储量及产量:吨(t);万吨;百万吨(Mt);亿吨(亿t); 煤矿年生产能力:兆(百万)吨/年(Mt/a);万吨/年(万t/a); 土方工程量:立方米(m3);

复垦单价:万元/公顷(万元/ hm2);元/吨(元/t); 复垦费用(投资):万元(人民币)。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xx市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项目

5

建设地点:准格尔旗准格尔召乡 建设性质:整合工程 隶属关系:隶属准格尔召乡 开采区面积: 68.23hm2 复垦区面积:67.30hm2 生产能力:0.30Mt/a 露天矿日平均产量:909t 露天矿班平均产量:303t 露天矿设计服务年限:11.44a 首采区设计服务年限:2a 开采方式:平峒炮采

开拓方式:平峒单水平,建一对平峒井筒,井筒为半圆形巷道,采用料石砌碹支护

项目总投资:203.23万元 每公顷投资:3.02万元 每亩投资:2013.22元

2.2 资源赋存形式与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2.2.1 资源赋存形式及分布情况

3煤层赋存于延安组中上部。分布在核实区西北部,由于后期剥蚀,煤层分布不连续,作为可采煤层,煤层厚度0.30~2.80m,平均1.82m,为中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或偶含1层夹矸。对比可靠,煤层稳定程度为较稳定类型;煤层可采厚度0.80~2.80m,平均1.88m。顶板岩性多为细粒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埋深平均41.28m。

2.2.2 工作制度

⑴ 采煤工作制度

为了保障用煤单位对煤炭需要的连续性,考虑法定假日及气候影响,采煤采用全年连续工作制,每年330d,每天三班,每班8h。

⑵ 剥离工作制度

6

本矿确定剥离工作制度主要依据气候影响。考虑严寒季节,设备故障率高,剥离台阶的冻帮冻顶需要爆破,会增加剥离成本。同时,由于台阶内部未被冻结的软岩和土含有水分,在挖掘机挖掘过程中,会冻粘在勺斗内壁,在汽车装运中会冻粘在车厢内壁上。这样均须采用清除措施,所有这些都会降低效率,影响经济效益。

鉴于此,设计确定每年严寒季节停止剥离作业,从每年11月16日起至翌年4月1日止,停止作业4.5个月。

每年雨季会对本矿土层和软岩的剥离工作带来影响,雨天会引起矿山道路和采掘工作面道路泥泞,挖掘机和汽车作业困难。因此,设计确定扣除雨季影响剥离作业0.5个月。

综上,冬季停止剥离4.5个月,雨季不定期影响0.5个月,共停产5个月。年工作210d,每天3班,每班8h。

2.3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2.3.1 自然环境概况

2.3.1.1 气象

矿区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昼热夜温凉,温差较大,秋季凉爽,冬季严寒。全年降水量多集中在7~9 月份,降水次数虽少,但多为大雨或暴雨。据xx市气象局资料,最高气温38.3°C ,最低气温-30.9°C;年降水童277.7~544.1 毫米,年蒸发量为1749.7~2436.2 毫米,是降水量的5~6 倍;风季主要集中在4~5 月和10~11 月份,以西北风为主,平均风速2.3 米/秒,最大风速20 米/秒;无霜期平均139~170天,冻土最大深度1.74 米。具体气象要素特征值见表2.3.1。

气象要素特征值表

表2.3.1

序号 1 2 3 项目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年降水量 单位 °C °C mm 特征值 38.3 -30.9 277.7~544.1 7

4 年蒸发量 mm 1749.7~2436.2 5 6 7 最大风速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无霜期 m/s m 天 20 1.74 139~170 2.3.1.2 水文

黄河距东胜煤田百余公里,是区域性的唯一长年性地表径流。罕台庙~东胜~塔拉壕(常称东胜梁)是区域分水岭的一部分。分水岭北部各川、沟降水分别汇集于哈什拉川、罕台川、流向北,注入库布其沙漠;分水岭南部铜匠川,困铁龙川问南汇集乌兰木伦河,经流陕西省窟野河后注入黄河。沟川一般为季节性、间歇性河谷,只有四道柳川、罕台川、勃牛川、乌兰木伦河常年有溪流,因连年干旱,河流补给来源贫乏,溪流流量较小,局部形成潜流。主要沟川两岸发育着河漫滩和对称阶地。雨季河谷偶有急洪流倾注而下,可造成灾害。区内水系较为发育,多为间歇性河流,旱季一般干涸无水或有溪流,但暴雨后可形成洪流,水流总体由北向南汇入勃牛川,而后向南流入陕西省。据古城壕水文站资料:勃牛川最大洪峰流量为4810m3/s,最小流量0.003 m3/s,平均流量为40.30m3/s。

矿区位于束会川的上游,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大气降水快速排泄于束会川沟中,该沟平时为干沟,在束会川有水井。沟中第四系冲洪积含水对其下岩层有补给作用。 2.3.1.3 地形地貌

地形总体呈北东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核实区西北部,海拔标高1408m,最低点位于东南部大哈拉庆沟,海拔标高1288m,相对高差为120m左右。属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地形切割强烈,基岩裸露,植被稀疏,为半荒漠地区。 2.3.1.4 土壤与植被

矿区位于xx高原向斜的东北缘,主要被广厚的黄土覆盖,梁峁顶部分布黄土和栗钙土,坡中部多为黄土及黄绵土覆盖,下部及部分阳坡多为流动、半流动沙

8

地。栗钙土,黄棉土,土壤平均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4 % , PH 值为7.8~8.7 。

矿区植被属温带南部草原亚带,黄土高原中东部草原亚区。由于历史上的大量开采与畜牧业的强度利用,自然植被几乎破坏无遗,植被稀疏低矮,植物种类比较贫乏,土地趋于沙化。只有在黄土丘陵区坡度较大的坡顶或侵蚀沟壑内残存着少量的自然植被(典型草原)的痕迹。同时受非地带性生态环境的影响,植物种类单一。其地带性植被为典型草原。植被平均盖度25 % ,最低10%左右,最高50 % ,群落高度多在10cm 以下,个别群落高度达60cm 。

区域内植被类型单一,群落结构简单,主要建群植物有: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百里香、艾蒿、本氏针茅等。常见有:本氏针茅、短花针茅、白草、白里香、达乌里胡枝子、沙葱、沙蓬、柠条锦鸡儿及蒿类等。

乔木树种主要有:油松、杨树、柳树、榆树等;灌木主要有:柠条、沙棘、沙柳等;人工牧草品种主要有草木樨、紫花苜蓿和沙打旺。

矿区地域土质主要为栗钙土,占90 %以上,其次为沙土,坡梁地带均为栗钙土,土层厚度10~30cm ,沟谷河床均为沙土,土层厚度1~3m ,土壤母质层为砒砂岩。自然植被有百里香、胡枝子、本氏、针茅、羊草,人工植被有柠条、沙棘、沙打旺,覆盖度为30%。 2.3.1.5 地震烈度

矿区地处xx地台向斜东北部,xx地台向斜被认为是目前中国现有最完整、最稳定的构造单元。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划分,本区地震烈度小于6度,为地震弱区。本区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载。

2.3.2 社会经济现状

矿区地处xx市准格尔旗境内,该旗总土地面积7535km2, ,总人口27.14 万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能源基地西移,准旗进入一个能源、化工大发展的新时期。职工人均工资水平10219 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918 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748元。全旗现有耕地120万亩,人均耕地4.42 亩,“五荒地” 360 万亩。风、水蚀面积7114 km2 ,占总面积的92%。粮食总产量21242t,林草地670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我国五大xx露天煤矿之一的准洛尔煤田位于该旗东部,煤炭生产的发展已带动全旗的经济迅猛发展。

9

2.4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复垦区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未利用地为主,均为荒草地,面积为68.23hm2。这些土地的地表基本无植被或仅生长有极其稀疏的耐贫瘠、耐干旱等植物。

10

3 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

3.1 生产工艺过程与土地破坏预测分析

3.1.1 采掘场降深方式

⑴ 影响采掘场降深方式的因素 ① 资源的赋存条件; ② 生产工艺系统的形式; ③ 露天矿的开采顺序。 ⑵ 降深方式

本露天矿的降深方式为:采用单斗-卡车沿北部境界3煤层露头垂直降深、沿倾向布臵工作线、沿走向推进。详见降深方式示意图3.1.1。

图3.1.1 降深方式示意图

3.1.2 剥离方式和采煤方法

⑴ 剥离方式

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的剥离方法为单斗卡车开采工艺。

本矿岩石属于中硬以下岩石,岩石硬度普氏系数(F)一般在2~4。须经爆破后由液压挖掘机采装。

11

剥离台阶采用混合分层,最底部剥离台阶(与煤层交界处)采用倾斜分层,以煤层顶板为台阶下盘,其上台阶一律采用水平分层。工作面剥离方式为液压挖掘机采挖,端工作面分层开采,把台阶高度大于6米的剥离台阶分为两个分台阶,在窄采掘带的情况下,上分台阶采用挖掘机站在台阶(或爆堆)上盘下挖平装车方式。采装下分台阶时,挖掘机站在分台阶上,采用下装车。不论是采装上分层还是下分层,挖掘机都是采用下挖后退式作业方式。

按照矿山生产的具体情况,为防止剥离工程不按期到位而影响采煤生产,建议在矿山生产管理中应加强剥离位臵控制,严防在冬季及春节期间煤炭生产旺季剥离欠量。

⑵ 采煤方法

矿田范围内主采3煤层,区内煤层赋存平缓,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煤的硬度较硬,由液压挖掘机很难直接采装,需经松动爆破处理,以提高液压挖掘机效率。

根据确定的开采工艺及运输方式,煤层的采装将由液压挖掘机完成,并辅以前装机采装。该矿煤炭生产随季节不同而产生较大波动,设计确定的煤炭生产旺季由前装机辅助装载,从而满足用户对煤炭生产的要求。装载机的主要作业是配合液压挖掘机选采,并把少量的内剥离直接横向移运到内排土场的下部。

煤由液压挖掘机及前装机在工作面装入自卸汽车,由自卸汽车运往地面筛分站。为了提高煤质,需对煤层顶、底板采取严格的选采措施,预计煤层顶板损失煤层0.060m,混入顶板岩层0.060m;煤层底板损失0.065m。总损失0.125m,相当于煤层厚度的5%。设计确定以前装机,推土机进行煤层顶、底板清理、尽可能多的回收煤炭资源,并将顶、底板损失的煤随剥离物一并排弃,设人工手选环节,以提高煤炭回收率,从而提高煤质、增加收益。

煤层台阶采用倾斜分层。煤层的开采万法为:煤层单独分为一个台阶,爆破后,由液压挖掘机装自卸卡车,煤由自卸卡车经工作面移动坑线及地面运煤干线运往露天矿筛分站。采剥台阶均实行跟踪式开采。

⑶ 开采要素 ① 台阶高度

台阶高度是露天矿的主要开采参数,设计时考虑挖掘机最大挖掘高度、基建

12

工程量、初期剥采比等因素,确定台阶高度为10m。

3煤层台阶高度取自然高度,平均为1.88m。 ② 台阶坡面角

本设计台阶坡面角取65°。 ③ 采掘带宽度

本设计的开采工艺为单斗卡车工艺,根据工艺特点及设备型号,考虑既能使系统紧凑又能兼顾设备效率发挥等因素,确定本矿采掘带宽度为10m。

④ 平盘宽度

平盘宽度的选取主要考虑以下因素:采掘带宽度,爆堆伸出宽度,运输通道宽度,路面下一台阶坡顶线的安全距离等。

剥离台阶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Bmin=F+T+C+b+A

各式注解含义见下图。

αrFTcbBminA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本矿的最小平盘宽度确定为30m。

3.1.3 复垦区开采面积及开采坑的确定

⑴ 复垦区开采面积的确定

13

αrHrAFTbc岩石台阶高度采掘带宽度安全稳定宽度采场路面宽度爆堆外伸宽度爆堆边缘至路面边缘距离岩石层工作台阶坡面角最小工作平盘宽度通路平盘宽度αrBminB0 图3.1.2 最小平盘宽度构成及要素

复垦区开采面积根据煤矿生产能力、第一期开采设计服务年限、可采煤层视比重和可开采煤层平均厚度确定。

S开=Qm×T÷ρ÷h平

式中:S开—为复垦区开采面积(hm2); Qm—为煤矿生产能力(t/a); T—第一期开采设计服务年限(a); ρ—可采煤层视比重(t/m3); h平—可采煤层平均厚度(m)。

根据以上公式确定复垦区开采面积为68.23hm2。 ⑵ 复垦区开采坑的确定

复垦区开采坑面积由开采工作线长度和拉沟宽度确定。该煤矿首采区开采工作线平均长度为500m,拉沟宽度由剥离台阶、台阶坡面角和最小平盘宽度等确定。

① 最小平盘宽度确定

通过图3.1.2中各要素确定该煤矿最小平盘宽度为30m。 ② 煤矿拉沟宽度确定

通过图3.1.3中各要素确定该煤矿拉沟宽度为220m。

2m表土和岩层2m28m4.66m28m岩层2m28m4.66m岩层2m28m4.66m岩层2m夹岩和28m4.66m3煤层50m1.47m 图3.1.3 开采参数示意图

根据以上确定各开采坑面积如下表。

14

各开采坑面积表

表3.1.3 名 称 第1采坑 第2采坑 第3采坑 第4采坑 合 计 面积(hm2) 16.64 18.02 16.40 17.17 68.23 3.1.4 复垦区面积的确定

结合实际的采坑开采复垦工作中,该项目复垦区面积由第1、2、3三个采坑面积和外排土场面积确定。

外排土场面积由第1开采坑开采土石方量和外排土场排土厚度确定,经估算确定外排土场面积为16.24hm2。复垦区面积见下表。

复垦区面积表

表3.1.4 名 称 排土场 第1采坑复垦区 第2采坑复垦区 第3采坑复垦区 合 计 面积(hm) 16.24 16.64 18.02 16.40 67.30 23.1.5 采矿破坏土地预测分析 不同的开采工艺导致对土地破坏形式的不同。从总体而言,露天煤矿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压占和挖损两方面。

该项目采矿破坏土地主要为排土场压占土地和开采坑挖损土地,具体破坏面积见表3.1.5。

采矿破坏面积表

表3.1.5 项目名称 采坑区 排土场 合计 占用、破坏土地面积(hm2) 土地类型 68.23 16.24 84.47 荒草地 荒草地 备注 外排土场 3.1.6减少土地破坏的对策

⑴ 煤矿占地要根据煤炭储量范围及生产建设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并根据新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原有的煤炭储量进行认真套改,重新划定可

15

采范围,多余占地尽早还草。对可采范围内的土地按可采计划和可采程序分期、分批征用,避免土地的无效占用和破坏。

⑵ 合理规划,严禁企业在可能造成土地重大破坏的地段开采,严禁煤矿越层、越界滥采乱挖,采肥弃瘦,采易弃难的不合理现象。

⑶ 对已经破坏的土地,可从生态环境优化、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考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复垦。

3.2 土地利用现状与复垦潜力分析

⑴ 已破坏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煤矿在工程建设和生产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弃石,不可避免的要对原有地形地貌及植被造成破坏;而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煤炭资源产生的剥离排土量更是十分巨大的。从而改变了原地表土壤结构,增加了裸露面积,使表土抗蚀能力减弱,加剧了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已破坏土地现闲臵,无法进行农业耕种,进行土地复垦后,经过系统的土壤改良等措施的应用,达到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要求。

⑵ 项目开采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开采区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未利用地为主,均为荒草地,面积为68.23hm2。这些土地的地表基本无植被或仅生长有极其稀疏的耐贫瘠、耐干旱等植物,现有土地条件不宜作为农用地使用。

⑶ 项目区土地复垦潜力分析

露天矿开采结束后,形成的地面挖损地、固体废弃物压占地、其他可复垦的废弃地作为复垦资源,外排土场与采掘场将形成新的地貌组合。通过进行统一的规划,将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形成一系列复垦区,大大改善当地的环境,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改善。复垦后增加农用地面积为67.30 hm2,其中林地面积为8.76hm2,牧草地面积为56.72hm2,其它为农田水利用地和田坎等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82hm2。

3.3土地适应性评价

土地适应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决策和改良途径选择的基础。按一般土

16

地适应性评价步骤,首先对需要评价的土地进行土地质量调查,编制图件,并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文件,提出该土地利用的目标,两者进行比配后,调整利用目标或提高土地质量来完成土地适应性评价工作。

⑴ 土地适应性评价单元类型划分的原则 ① 综合效益原则

在进行单元类型划分时,应结合考虑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组合方式以及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② 主导因素原则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出现的参评单元类型的主导因素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尤其要注意同一参评单元类型在复垦不同阶段的主导因素的转换。

③ 最佳效益原则

露天开采若随机排弃、堆臵,将会出现若干个土地单元类型,在若干个土地单元类型中,应该筛选出通过复垦可产生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高度统一的单元类型,即此单元的复垦应充分考虑矿山经济条件承受力,以最小的复垦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值,同时还必须注意矿区生产安全、矿区环境改善,减少自然灾害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⑵ 单元类型划分方法的确定

土地适应性评价单元类型是评价的基本单元,同一评价单元类型内的土地特征及复垦利用方向和改良途径应基本一致。

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尚未出现,评价单元类型只能根据矿山初步设计说明书中有关岩土特征、岩土比例、排弃方式、堆臵形态以及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来综合判断。

本方案适应性评价单元类型的划分采用“五级指标逐层判断法”,即根据岩土污染程度、重塑地形坡度、地表物质组成、有效覆土厚度和土体容重5级分类指标逐级推断,最后肯定可能出现的类型。

⑶ 单元类型划分的结果

① 以“岩土污染程度”为第1层次指标推断

17

排土场主要利用方向是农用地,即林地和牧草地,因此首先考虑的因素是新造地的岩土对复垦植物有无污染。故以“岩土污染程度”,为第1层次指标,将排土场为:

有污染的(A) (X) 无污染的(B) (V)

但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若对植物有潜在污染的局部岩土,必须采取压埋、包埋和填埋工艺,而不能将其放在地表,作为复垦种植层,故应剔除A类(X-表示剔除,V-表示保留)

② 以“重塑地形坡度”为第2层次级指标判断

与原地貌相比,排土场显著的特点是平盘与边坡截然分明、相间分布的阶梯状地形,地貌的改变,特别是坡度比例的调整,对降水、热量起着再分配的作用,从而影响到物质的分散、搬运和沉积。故以“重塑地形坡度”,为第2层次级指标判断,排土场分为:

无污染的平盘(B1)(0-5°)(V) 无污染的斜坡(B2)(<25°)(V) B1 类和B2是排土场构成的主体。

③ 以“地表物质组成”为第3层次级指标判断

原地貌地表物质被黄土质广泛覆盖,而排土场因岩土比例、风化程度、排土工艺等因素影响,使地表物质组成变得复杂,从而构成复垦植被生长好坏的决定因子。故以“成土母质”,即地表物质组成进一步划分为:

无污染的覆土平台(B11) (V) 无污染的岩土混排平台(B12) (V) 无污染的石砾平台(B13) (V) 无污染的覆土斜坡(B21) (V) 无污染的岩土混排斜坡(B22) (V) 无污染的砂岩斜坡(B23) (V) 无污染的泥岩、页岩斜坡(B24) (V) ④ 以“有效覆土厚度”为第4层次指标推断

有效覆土厚度直接影响着植物地下部分的水分和养分容量,故以“有效覆土厚

18

度”,再次划分:

无污染的厚层覆土平台(B111)(V) 无污染的中层覆土平台(B112)(X) 无污染的薄层覆土平台(B113)(X) 无污染的厚层覆土斜坡(B211)(X) 无污染的中层覆土斜坡(B212)(X) 无污染的薄层覆土斜坡(B213)(V) 无污染的岩土混排斜坡(B22)(V) 无污染的砂岩斜坡(B23)(V) 无污染的泥岩、页岩斜坡(B24)(V)

再次根据岩土比例及平台最终恢复耕地要求,B112 和B113不应出现。而且边坡陡松散,覆土在30cm以上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即使复垦以后的斜坡,因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覆土层中,而很少下扎到下伏岩土层中。在暴雨期更易产生坡面泥流。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斜坡不宜覆土过厚,再考虑种植的需要,以薄层覆土为宜。故应剔除B211 和B212。

⑤ 以“土体容重”为第5层次指标推断在排土场建造过程中,不同排土工艺使土体容重不同,构成复垦植被能否存活的决定性因子。故以“土体容重”最后划分为:

无污染的厚层极紧覆土平台(B1111)(X) 无污染的厚层紧实覆土平台(B1112)(X) 无污染的厚层疏松覆土平台(B1113)(V) 无污染的薄层疏松覆土斜坡(B213)(V) 无污染的岩土混排斜坡(B22)(V) 无污染的砂岩斜坡(B23)(V) 无污染的泥岩、页岩斜坡(B24)(V)

据研究,经大型卡车压实的极紧平台,径流系数可达70%,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复杂性和复垦的难度,故排土场不应出现B1111 类和B1111类。

根据对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影响最大的五个指标即“岩土污染程序”、“重塑地貌坡度”、“地表物质组成”、“有效覆土厚度”和“土体容重”、xx煤矿土地利用现状及露天煤矿复垦的多年经验,采用极限条件法,筛选出将要开采的露天煤矿允许出现的土地适应性评价单元类型只有5个。即厚层覆土平台,薄层覆土斜坡,岩土混排斜坡,泥岩页岩碎砾斜坡和砂岩石砾坡。复垦土地适应性评价单元类型确定结果见表3.3。

19

复垦土地适应性评价单元类型确定结果表

表3.3 名称 厚层覆土平台 主要特征 坡度<5° 3 容重<1.4g/cm土层厚度>80cm 坡度<25° 容重<1.4g/cm3 土层厚度<30cm 坡度<25°、岩土比<1 坡度<25°、易风化 坡度<25°、难风化 应出现的面积 大量 薄层覆土斜坡 岩土混排斜坡 泥岩页岩碎砾斜坡 砂岩石砾坡 大量 部分 部分 局部少量 通过以上土地适应性评价过程得出:复垦区由于受灌溉水源、土壤养分及矿内辐射性物质等限制因素的影响,矿区范围内的土地不适宜作为耕地利用,适宜作为林业和牧业用地使用,利用面积为67.30hm2。

3.4 土地破坏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露天矿的开采为该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建设中由于施工产生大量弃土、弃石、弃渣的排放,造成矿区内新增水土流失强度显著提高,水蚀和风蚀的侵蚀模数大大增加,对周边环境构成威胁,同时也是对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因排放出的露天矿坑水未进行净化处理,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酸化。土壤缺水和水质酸化,大大降低了土地的生产效能。地下水位下降,改变水土资源平衡,破坏植被生存条件,对井下生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露天开采改变了原地面形态,直接破坏大量植被,将直接导致这一区域原先处于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使区域内的土壤、地貌、保水力、气候等生态因子发生相应变化。土层松动变散,土体结构改变,植被根系破坏。建设区域现状地貌植被覆盖率就低,加之施工扰动,将引起这些区域严重的土地退化和沙化,也会为扬尘天气提供物质资源,降低煤矿建设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3.5 土地权属状况与公众参与调查评价

3.5.1 土地权属现状与征地补偿方案

⑴ 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

项目区位于xx市准格尔旗,土地属准格尔旗准格尔召乡,使用权属xx煤业

20

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确,界址清楚,并已登记注册,各类证件齐全。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实地测绘统计,项目区土地复垦总面积为68.23hm2。项目区的土地办理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各类有关证件,项目区四至明确,界址清楚,面积无误,权属无争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证书齐全。

⑵ 征地补偿方案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对生产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农民集体土地,复垦后能用于农业生产的,交还当地农民使用,不实行国家征收;确不能用于农业生产的,经当地农民集体同意后,可由国家征收。对生产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国有土地,复垦后能用于农业生产的,可由当地农民使用;不适宜农业生产并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用于非农建设的,经依法批准后复垦义务人可优先取得土地使用权;土地复垦后连续两年以上未使用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要加强土地复垦中的土地权属管理工作,做到复垦前土地权属现状清晰;复垦后土地权属或用途发生改变的,依法及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本项目中实行采矿后土地永久补偿,2年后土地复垦完成后土地所有权属当地集体所有,用于种植草本植物和防护林等。

3.5.2 土地复垦公众参与调查评价

为了增加项目民主和透明度,保护和尊重公众利益,体现项目决策的合理与公正,让项目区群众了解项目情况,xx国土资源局、矿区负责人和专家到项目区所在地进行踏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由于项目完成后,土地实行永久补偿,最终老百姓受益,故当地群众十分同意项目的实施以及规划方案及生产工艺,并积极配合,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1

4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

4.1 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与方针目标

4.1.1 指导思想

⑴ 认真落实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复垦规定》,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⑵ 根据对复垦区破坏、占用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按照“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用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被破坏的土地要优先复垦为农用地,用于农业耕种、植树种草等农业生产;确实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可以依法复垦为非农建设用地。

⑶ 实行“谁复垦、谁使用、谁受益”的政策,鼓励业主单位对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

⑷ 根据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合理调整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和利用结构,把土地复垦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因地制宜确定土地复垦的标准和利用方向,特别要注意生态环境的改善。

4.1.2 目标

通过对露天煤矿临时用地进行土地复垦,采取表土剥离、回填、土地平整、表土复原等工程及生物措施,对生产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和恢复利用,做到生产与复垦同步进行,努力实现土地破坏与复垦数量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增加农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根据对复垦区土地破坏的预测情况确定开采过程中占用、破坏土地的面积为84.47hm2,能够复垦的土地面积达到67.30hm2,使复垦率达到79.67%。复垦后增加农用地面积为67.30 hm2,其中增加林地面积为8.76 hm2,增加牧草地面积为56.72hm2,以达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4.2土地复垦标准

⑴ 林业用地标准

复垦后林业用地地形可有适当坡度。需铺表土层,对种植树木,表土一般不小于0.3m,树穴处局部深挖铺土lm左右,客土栽植。

⑵ 牧业用地标准

22

复垦后牧业用地的表土层厚度不小于 0.5m,其中腐殖土厚度不小于 0.2~0.3m,土层质量密度不大于 1.5g/cm2,黏土与砂的颗粒组成为 1:3 或 1:2;孔隙度不小于 40%~45%;PH 值为 6~8。植被覆盖度应达到70%以上,地上鲜草产量达到240kg/亩。

4.3 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

4.3.1 分年度复垦近期计划

4.3.1.1复垦近期计划

本方案服务期为2年,根据露天矿的开采进度确定在方案服务期内复垦土地面积为67.30hm2,其中第一年复垦土地面积为32.88hm2,第二年复垦土地面积为34.42hm2。详见方案服务期内复垦土地面积统计表4.3.1。

方案服务期内分年度占地面积统计表

表4.3.1

工程内容 排土场 第1采坑 小 计 第2采坑 第3采坑 小 计 合 计 占地面积(hm) 16.24 16.64 32.88 18.02 16.40 34.42 67.30 2第一年复垦土地内容 第二年复垦土地内容 4.3.1.2 复垦中期计划

本方案针对首采区进行计划,为2期工程,按近期复垦计划方案进行复垦。根据露天矿的开采进度初步确定首采区复垦土地面积为140.09hm2。详见下图。

图4.3.1 中期计划示意图

23

4.3.1.3 复垦远期计划

本方案针对整个采区进行计划,共分为3个采区,参照近期和中期复垦计划方案进行复垦。确定开采区复垦土地面积为373.99hm2,剩余的最后一个采坑面积为10.69 hm2。

远期计划开采区复垦面积统计表

表4.3.2 采区编号 首采区 二采区 三采区 总计 面积(hm) 140.09 129.27 104.63 373.99 24.3.2土地复垦方案比选 ⑴ 表土覆盖方式的比选

覆盖表土的方式有两种。方案一是把表土按照平均厚度覆盖在整理好的土地上,该方案的优点是工程量小,施工简单,缺点是没有考虑种植需求;方案二是充分考虑种植要求,在种植区域覆盖较厚的表土,在其他区域覆盖较薄的表土,该方案的优点是使表土能充分满足树木生长的需要,土壤营养充足,提高树木成活率高,缺点是工程量稍有增加。经过比较,本设计确定表土覆盖方式采用方案二。不同植被和树种所需覆土厚度不同,草本植物为15cm,低矮灌木为30cm,高大灌木为45cm,低矮乔木为60cm,高大浅根性树种为90cm。

⑵ 表土剥离方式的比选

表土剥离的方式有两种。方案一是表土全部外运,优点是可以保留足够的作业空间,使作业灵活自如,缺点是工程量大;方案二是表土部分外运,在基建期表土外运,当作业面达到50m时就进行内排,优点是减少了运输量,缺点是开采过程中只保留了作业空间。经过两方案比较,本设计确定采用方案二。

⑶ 复垦后绿化品种的比选

方案一是全部种树,方案二是全部种草,方案三是树草混交种植。由于方案一和方案二只用了一种作物,只起到部分作用,而方案三综合了几种作物的优点,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为防止平台雨水冲涮边坡,并为植物生长提供较充分的水分,并且有效的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外排土场平台围埂中央穴点一行柠条,株距1.5米,同时在边坡上种植护坡植被;内排土场和外排土场相同;采掘场、储煤场周边种植防护林。故采用方案三的树草混交种植。

24

4.3.3 排土场复垦方案

排土场复垦面积为16.24hm2,通过表土覆盖、边坡防护和植被恢复等对其复垦。排土场做为人工堆积体,其土壤结构已失去原有型态,排土场物料又多为地层中下层的不同性质的基岩,任何植物措施的成活生长都受到限制。所以,排土场表面首先必须进行表土覆盖。表土覆盖后通过栽种乔灌木防护林,并且种植牧草以最大限度减小暴雨对边坡的冲刷,防治水土流失。

4.3.4 开采区复垦方案

露天矿在开采过程中,通过对采区进行表土剥离、岩层开挖,破坏了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对开采区域复垦过程中,方案采用土壤重构原理,把剥离出表土重构在采空区上部,使上部土层仍然在上部,下部岩层仍然在下部。通过对土地进行平整,将各采坑规划成梯田。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梯田规划栽植乔灌木,并种植牧草,达到采空区绿化、改善环境的生态效果。

4.4 复垦后土地利用规划

4.4.1 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应遵循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复垦区的综合整治,改善复垦区排水和交通条件,把项目区全部复垦为农用地。整理后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林地、林地、农田水利用地(排水沟)、田坎等。

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模为67.30hm2。复垦后,将新增加人工草地56.72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4.28%,新增林地8.76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3.02%,净增林地和草地的主要潜力来自复垦区内未利用的荒草地,项目区土地复垦后未利用地将大部分整理为草地和林地,部分规划为农田水利用地和田坎。复垦区各类用地规划面积见表4.4.1。

各类用地规划面积见表

表4.4.1 单位:hm2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比例面积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 8.76 13.02 13 林地 131 林地 56.72 84.28 143 人工草地 14 牧草地 56.72 84.28 小计 1 农用地 0.61 0.91 156 农田水利用地 其他农用1.21 1.80 15 157 田坎 地 1.82 2.70 小计 67.30 100.00 合 计

25

4.4.2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项目区内未利用地为荒草地,面积为67.30hm2,项目实施后将全部复垦为农用地。项目区规划主要地类面积变化统计见表4.4.2。

地类面积变化统计表

表4.4.2 单位:hm 2

一级类 编号 名称 二级类 编号 名称 13 1 农用地 14 15 3 未利用地 31 三级类 编号 名称 131 林地 林地 小计 143 人工草地 牧草地 小计 156 农田水利用地 其他农用地 157 田坎 小计 311 荒草地 未利用土地 小计 合 计 调整前 调整后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67.30 67.30 67.30 8.76 8.76 56.72 56.72 0.61 1.21 1.82 0.00 0.00 67.30 增减变量(+、-) 8.76 8.76 56.72 56.72 0.61 1.21 1.82 -67.30 -67.30 0.00 4.5 土地复垦措施规划 ⑴ 地表覆盖技术:是在复垦土壤表面覆盖一层材料来增加土壤水分、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温度、增加土壤营养成分,达到改良土壤条件、促进植物生长的目的。地表覆盖的材料可以是有机的或无机的,也可以是天然的或人造的。

⑵ 增加表土技术:一些人造表土可以作为自然表土的改良剂或直接作为表土使用。如新近推出的“生物土”和“无毒土”就是典型的两种。将人造土覆盖在地表,通过调解土壤的pH,固定金属元素,提高养分,增加有机质来改善土壤的耕性,从而提高土壤生产力。

⑶ 土壤施肥技术:是将天然的或人造的物质加到土壤中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肥料既有有机肥也有无机肥。施肥方法和肥料的类型取决于生长的植物、土壤特征和肥料的经济可行性。复垦土地应在植被建立的过程中进行认为辅助以减轻采矿的副作用,只有这样,植物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克服肥料肥力消失后的环境压力。因此,及时施肥并使植被适应环境以减少其对进一步施肥的要求。另一方面,采矿严重地破坏了土壤的平衡,影响了养分的适宜性,为迅速建立一个多样化的与采前一样多的植物群落,养分的增加是必要的。

⑷ 生物改良技术:

①迅速建立植被以创造生物生存的环境。在复垦土地上,通过迅速建立植被,

26

提供昆虫、微生物等生存的环境和丰富的饵料,促进复垦土地上生物的迅速发展。

②改良生物生存的土壤条件。土壤中的湿度、透气性、温度、有机质、酸碱性和无机养分是影响生物,特别是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土壤限制因素。

③人工引入生物。

⑸ PH改良技术:土壤PH不仅影响植物品种的选择和植物的生长,更重要的是影响土壤养分的活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酸性复垦土壤的物理改良技术是通过增加有机质或覆盖酸性适宜的表土;化学改良是喷洒石灰。石灰材料有生石灰、熟石灰和石灰石粉等。

遵循“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矿主在进行剥离和排土时,应有计划、有意识的将靠近地表的腐植土排到排土场上层的表层并推土整平,随着地表的恢复,进行复垦还耕还草。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的进度计划合理安排生产和复垦工作,真正做到防复结合。加大植被种植力度,并进一步提高成活率,有效改善矿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综合利用和治理,预防与尽量减少破坏并举。

27

5 土地复垦工程规划与工程量汇总

5.1 土地复垦工艺流程规划

复垦区内自然土壤剖面如图5.1。心土、土壤母质、基岩、夹岩等统称为下部混合物。

图5.1自然土壤剖面图

复垦区面积为67.30 hm2,开采区面积为68.23hm2;结合煤层厚度和开采能力,开采区分为4个采坑,土地复垦工艺流程如下。

先将第1条带的上部表土剥离和堆积,将第1条带的下部混合物剥离并填充在排土场内,并可以开采第1条带的煤层。在第1条带采空后,将第2条带的上部表土剥离回填在排土场上部,第2条带的下部混合物剥离并填充在第1条带内,并可以开采第2条带的煤层。在第2条带采空后,将第3条带的上部表土剥离回填在第1条带内,就构成了以第2条带下部混合物和第3条带上部表土组成的新的第1条带土壤剖面,使上部表土仍在上部,下部混合物仍在下部;以此类推就可通过这种交错回填实现新构土层顺序的正位,其新构土层的结构可表示为:

第i条带新土壤=(i+1)条带下部混合物+(i+2)条带上部表土 (i=1,2,3,……n-2)

第(n-1)条带新土壤=n条带下部混合物+1条带上部表土

在实际的条带开采复垦工作中,由于最后条带所需回填的混合物运距太远,费用太高,往往并不回填,而复垦成水池或人工湖,本项目最后条带将作为下一开采坑的排土坑。

28

该项目土地复垦工艺流程见下图:

29

5.2 土地复垦工程规划

5.2.1 土石方工程规划

该项目土地复垦方案中包括表土剥离、定线、筑埂、表土回填和修平田面等五道工序。

⑴ 将地面以下0.5m的表土进行剥离,将表土运至存放场地进行堆放。 ⑵ 梯田定线:根据梯田规划确定为梯田区的坡面,在其正中(距两端大致相等)从上到下划中轴线。根据梯田断面设计的田面斜宽BX,在中轴线上划出各台梯田的BX基点。从各台梯田的BX基点出发,用手水准向左右两端分别测定其等高点;连各等高点成线,即为各台梯田的施工线。定线过程中,遇局部地形复杂处,应根据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原则处理,有的为保持田面等宽,需适当调整埂线位臵。

⑶ 修筑田坎:田坎必须用生土填筑,土中不能夹有石砾、树根、草皮等杂物。修筑时应分层夯实,每层虚土约20cm,夯实后厚约15cm。修筑中每道埂坎应全面均匀地同时升高,不应出现各段参差不齐,影响接茬处质量。田坎升高过程中根据设计的田坎坡度,逐层向内收缩,并将坎面拍光。随着田坎升高,坎后的田面也相应升高,将坎后填实,使田面与田坎紧密结合在一起。

⑷ 修平田面:将田面分成下挖上填与上挖下填两部分;田坎线上下各1.5m范围,采取下挖上填法,从田坎下方取土,填到田坎上方。其余田面采取上挖下填法,从田面中心线以上取土,填到中心线以下。

田面挖、填任务基本完成后,应用手水准检查是否达到水平。要求误差不超过1%。田边lm左右,保留10°左右反坡,地中原有浅沟部位,填方应比水平面高出10cm左右,以备填土最深部位沉陷后田面仍能保持水平。

30

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

复垦区土石方工程量包括表土剥离及运输、混合物剥离及运输和田坎修筑,其中混合物剥离及运输作为生产过程中投资,土地复垦仅对表土剥离和田坎修筑工程量进行投资。

表土剥离工程量计算如下: V表=S表×h表

其中:S表—为开采区面积(取68.23hm2); h表—为开采表土平均厚度(取0.30m)。

表土剥离工程量为:V表=68.23×10000×0.30÷10000=20.47万m3 根据复垦区规划田坎修筑工程量为12149.47m。

5.2.2 水利工程

结合复垦区实际情况,复垦区水利工程仅布设排水沟。主要作用为排除由于暴雨产生的积水,减少水土流失,确保林草正常生长。排水方法为明沟自流排水。

⑴ 排水标准

① 设计暴雨:暴雨重现期采用10年一遇; ② 林草作物采用1、3日暴雨,1、3日排完。 ⑵ 排水沟设计流量计算

排水流量是确定排水沟道断面的主要依据,本次设计采用平均排除法计算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q?R3.6?T?t

R=aP

式中:q—设计排涝模数(m3/( s·km2)); R—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 T—设计排涝历时(d); t—每天排水时数,一般取24h;

a—径流系数;

P—设计暴雨量(mm)。

排水沟排涝设计流量按下面的公式计算:

Q?q?F

31

式中:Q—排涝设计流量(m3/ s);

q—排涝模数(m3/( s·km2)); F—排涝面积(km2)。

⑶ 排水沟横断面设计 ① 排水沟横断面设计原理

排水沟道中的水流可以认为是均匀流。因此,可以按照均匀流的公式设计排水沟横断面。

v=CRi

式中:v—沟道平均流速(m/s);

C—谢才系数(m1/2/s); R—水力半径(m); i—沟道比降。

Q=?CRi=?式中:Q—排水沟设计流量(m3/s);

?—过水断面面积(m2);

1nR2/3.i1/2

n —排水沟沟床糙率,一般土质沟床糙率取0.03;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当沟道断面为梯形断面时,上述公式可变为:

Q=

1n(b+mh)h[

(b?mh)hb?2h1?m2]2/3i1/2

式中:b—沟道底宽(m);

m—沟道边坡系数,根据项目区土壤类别取0.5; h—排水沟水深(米);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梯形沟道水力最优断面的宽深比采用下式确定:

a0?(21?m2?m)=1.24

式中:a0—梯形沟道水力最优断面的宽深比,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② 根据梯形沟道水力最优断面的宽深比公式和沟道均匀流公式推求水力最优断面的沟道设计水深。

?n?Qh?1.189?21/21/22?1?m?m?i??????????3/8

32

式中:h—排水沟水深(m);

Q—排水沟设计流量(m3/s);

n—排水沟沟床糙率,一般土质沟床糙率取0.03; m—沟道边坡系数,根据项目区土壤类别取0.5; i—沟道比降。

③ 沟道设计底宽的确定:

b=a0h

式中:b—沟道底宽(m);

h—排水沟水深(m);

a0—梯形沟道水力最优断面的宽深比。

根据以上公式确定复垦区排水斗沟各部分尺寸如下。

设计排水斗沟断面为梯形断面,排水沟上底宽1.20m,下底宽为0.60m,高为0.60m,边坡比为1:0.5,场区排水沟横断面见图5.2.2—1。

1500.514001501:0.1:512006006041:0.5图5.2.2—1 复垦区排水沟横断面设计图

设计排水斗沟断面为梯形断面,排水沟上底宽0.80m,下底宽为0.40m,高为0.40m,边坡比为1:0.5,场区排水沟横断面见图5.2.2—2。

1:0.5 33

1000.59008001001:0.1:54004001:0.5图5.2.2—2 复垦区排水沟横断面设计图

根据场区地形条件,在复垦区布设排水沟总长度为3774.01m,其中排水斗沟长度1921.43m;排水农沟长度为1852.59m。

1:0.5 5.2.3 林草植被工程

复垦区林草植被工程包括复垦区周边防护林工程、田坎防护林和植草工程。 5.2.3.1 复垦区周边防护林工程设计

为防止复垦区土地做到尽快恢复植被,以减弱风势、积雪、沙埋,本方案设计在复垦区周围营造防护林。设计矿区周边防护林长度3031.69m,占地面积为5.63hm2。林带树种选择沙棘。造林密度为行距3m,株距3m。防护林设计技术指标如表5.2.3.1。复垦区周边造林图式如图5.2.3—1。

复垦区周边防护林造林技术指标表

表5.2.3.1 位臵 树种类别 复垦区周边 落叶灌木 树种 沙 棘 苗木规格 定植株数 2—3年生 1—2株 造林规格 株距3m 苗木量 6064株 sssssssssssss 图5.2.3—1 复垦区周边防护林设计图

34

5.2.3.2 边坡防护林工程设计

为防止复垦区土地做到尽快恢复植被,以减弱风势、积雪、沙埋,本方案设计在复垦区中田坎营造防护林。设计矿区边坡防护林长度2351.86m,占地面积为3.13hm2。

林带树种选择沙棘。造林密度为乔木行距3m,株距3m。防护林设计技术指标如表5.2.3.2。

复垦区边坡防护林造林技术指标表

表5.2.3.2 位臵 树种类别 边坡 落叶灌木 树种 沙 棘 苗木规格 定植株数 造林规格 2—3年生 1—2株 株距3m 苗木量 3136株 复垦区边坡防护林设计如图5.2.3—2。

sssssssss 图5.2.3—2 复垦区边坡防护林设计图

5.2.3.3 植草工程设计

根据复垦区的立地条件,复垦区内草种选择耐旱的羊草,采用条播的方法进行种植。

羊草:旱生—中旱生根茎禾草,生态幅限宽广,喜温、耐寒,在降雨量300mm的草原地区良好生长,耐旱但不耐水淹。羊草对土壤条件要求不甚严格,除低洼内涝地外,各种土壤都能种植。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更为适宜。根茎分蘖力强,可向周边辐射延伸,形成根网,使其他植被不易侵入。

种植草坪前彻底清除土壤中的杂物,然后按7500kg/ hm2的数量施入农家肥。把土地平整为中央高,四周低,不要形成集中凹地。

复垦区羊草种植面积为56.72hm2,种植羊草1701.60kg。羊草种植设计技术指标如表5.2.3.3。

35

复垦区羊草种植设计技术指标表

表5.2.3.3 草种 位臵 类别 复垦区 羊草 种子 级别 一级种 播种 播种深 播种量种草面积2方法 度(cm) (kg/hm) (hm2) 条播 1—2 30 56.72 需籽种量(kg) 1701.60 5.2.3.4 造林技术措施

⑴ 苗木要求

一般易成活的乔、灌木均采用裸根苗,常绿树及大中型苗木需用带土坨的苗木,土球应精心挖掘,并进行包扎。另外,对苗木冠形和规格也要严格要求,一般防护林带定植的苗木,要求树干高度合适,分枝点高度基本一致,有3~5个分布均匀、角度合适的主枝,树冠完整。

灌木高度应在1米左右,有主干或分枝3~6个,根际有分枝,冠形丰满。观赏树木要求姿态优美;常绿树要求枝叶茂密。有新枝(新梢)生长,不枯膛;中轴明显的针叶树,树干基部枝条不干枯。

⑵ 整地方式与时间

根据场区的土壤条件和绿化美化的要求,采用穴状整地。穴坑大小为:坑径×坑深,常绿乔木100cm×80cm,落叶乔木为:80cm×60cm,灌木穴坑为:50cm×50cm。

整地时间一般为春、夏、秋三季进行,随整地随造林。 ⑶ 栽植方法

裸根苗的栽植方法:主要为落叶乔木、灌木。栽植时要扶正苗木入坑,用表土填至坑1/3处,将苗木轻轻上提,保持树身垂直,树根舒展,栽植后乔木约深于原土痕10厘米,灌木5厘米,然后将回填土壤砸实。同时将树型及长势较好的一面朝向主要观赏方向;如遇弯曲,应将变曲的一面朝向主风方向。栽植后行列保持整齐。栽好后用底土在树坑外围筑成灌水堰,即时浇灌,然后覆土,防止蒸发。

带土球苗的栽植方法:带土球的树苗入坑、定位后,将包扎材料解开,取出;分层填好土坑,并分层砸实;砸时不得撞击土球,以防破碎,修好灌水堰,即时浇灌,然后覆土,防止蒸发。

所有苗木定植前,最好土坑内施厩肥或堆肥10~20kg,上覆表土10cm,然后再放臵苗木定植,浇水。

36

⑷ 抚育管理

造林后及时灌水2~3次,一般为一周浇灌一次,成活后半月浇灌一次。每年穴内除草2~3次。另外,需定时整形修枝。 5.2.3.5 植草技术措施

⑴ 播种前准备:播种前进行去芒处理,并浸种催芽处理(每kg种子加水10—20kg,浸种12小时)。

⑵ 整地:施工区及施工便道施工结束后采取免耕。

⑶ 播种方法:雨季抢墒播种。沿等高人工条播,行距30cm,播种深度2cm,覆土2cm,稍镇压。

⑷ 管理:出苗后加强管理,干旱季节浇水。播种翌年,缺苗断垄处进行补播。

5.2.4 土壤改良的化学物理工程

尽管矿区内的剥离排弃物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风化等自然侵蚀和较长时间的人工开垦,但其土壤肥力与一般土壤仍然又较大的差距。如无任何土壤结构,渗透性差,土壤坚实,土壤有效水分和有机质含量极低,这些生化指标都较低,不利于植物生长。

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复垦土地采用以下改良措施: ⑴ 绿肥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复垦区种植多年生或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这些植物大部分具有固氮能力,能够直接提高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这些植物的地上部分可以通过绿肥压青、桔梗还田等方法归还土壤,再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储释放大量养分外,还可以转化为腐殖质;其根系腐烂后也有胶结和团聚作用,能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⑵ 化学法

该方法主要应用酸碱中和改良土壤的酸碱度。中和酸性土壤常用石灰作掺合剂,中和碱性土壤常用石膏、氯化钙、硫酸作调节剂。该防范投资少,见效快,适合矿山土壤改良的需要。

⑶ 客土法

对过沙、过粘土壤,采用“沙入泥,泥掺沙”的方法,调整耕作层的泥沙比例,改善土壤的粒度和容重,调节土壤的透水性,达到改良质地、改善耕性、提高土

37

壤肥力的目的。

⑷ 施肥法

施用大量的有机肥料来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改良土壤的结构,消除土壤对过沙、过粘的不良理化特性。该方法的优点是针对性强、见效快,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地提高土壤的物理化学指标,缺点是投资大,若复垦工程资金相对紧张则不宜大面积使用。

⑸ 微生物改良

利用微生物活化剂或微生物和有机物的混合剂,对复垦后的贫瘠土地进行熟化和改良,恢复土壤肥力和活性.通常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制成生物肥料的方式加以引入复垦土壤中,这种生物肥料称为菌肥,其中主要是细菌肥料。它是通过其中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如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参与养分的转化,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分泌激素刺激作物根系发育。

5.3 土地复垦工程量汇总

土地复垦工程量见下表。

土地复垦工程量表

表5.3 序号 1 1.1 1.2 1.3 2 2.1 2.2 3 3.1 3.1.1 3.2 3.2.1 工程名称 土地平整工程 20.47万m3 表土剥离 320.47万m 拖式铲运机铲运土 12149.47m 田埂修筑 水利工程 斗沟1921.43m 土方开挖 农沟1852.59m 土方回填 其他工程 防护林工程 9200株 种植沙棘 植草工程 种植羊草 计算单位 100m3 100m3 100m3 100m3 100m3 100株 2hm 工程量 2047.00 2047.00 182.24 10.40 4.45 92.00 56.72

38

6 土地复垦工程投资估算

6.1 土地复垦工程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⑴ 《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

⑵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5); ⑶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试行稿)(2005); ⑷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试行稿)(2005)。

6.2 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⑴ 估算表中的项目分月用款计划表依据项目工程进度计划表编制。如果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进度计划发生改变,该项目分月用款计划应随之改变。

⑵ 估算中主要材料价格依据由当地物价局提供的市场价格水平确定,价格水平年为2007年。

6.3 估算费用构成

6.3.1 说明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估算费用由工程施工费、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组成,在计算中,以元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两位计,汇总后取整计到元。

⑴ 工程施工费

工程施工费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 ①直接费

直接费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直接消耗在工程项目上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

a) 直接工程费

直接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组成。 人工费=工程量×定额人工费单价 材料费=工程量×定额材料费单价

施工机械使用费=工程量×定额施工机械使用费单价

39

人工费定额:依据《编规》有关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区为六类工资区,经计算,人工单价分别按甲类工26.58元/工日、乙类工15.95元/工日计取。

材料费定额:材料消耗量依据《预算定额》计取,材料价格依据xx市价格信息查询系统市场信息价,材料价格中已包括了材料的运杂费,网上无法查询的材料单价由当地工商和城建部门共同进行市场调查取得。

施工机械使用费定额:依据《机械台班费预算定额》标准计取。 b) 措施费

包括临时设施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施工辅助费用、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该费用本项目不涉及)。

依据《编规》,临时设施费取费标准以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为基数,费率见下表。

临时设施费费率表

表6.3.1—1 编号 1 2 工程类别 土方工程 其他工程 计费基础 直接工程费 直接工程费 临时设施费(%) 1.00 1.00 雨季施工增加费取费标准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费率取0.7%。

夜间施工增加费取费标准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费率取0.2%(本项目仅混凝土、农用井工程取该项费用)。

施工辅助费用取费标准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其中安装工程费率取1.0%,其他费率取0.7%。

措施费费率见下表。

措施费费率表

表6.3.1—2 编号 1 2 工程类别 计费基础 临时设施冬雨季施工夜间施工费 1.00 1.00 增加费 0.70 0.70 增加费 —— —— 施工辅助费 费率合计 0.70 0.70 2.40 2.40 土方工程 直接工程费 其他工程 直接工程费 ② 间接费

依据《编规》,根据工程类别不同,其取费基数和费率见下表。 ③ 利润

利润是指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获得的盈利。依据《编规》规定,费率取

40

3.00%,计算基础为直接费和间接费之和。

利润=(直接费+间接费)×3.00%

不同类别间接费费率表

表6.3.1—3 编号 1 2 工程类别 土方工程 其他工程 计费基础 直接工程费 直接工程费 间接费费率(%) 5.00 5.00 ④ 税金

税金指按国家税法规定应计入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依据《编规》规定,项目区位于县城镇以外,故费率取3.22%,计算基础为直接费、间接费、利润之和。

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利润)×3.22% ⑶ 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由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组成。 ① 前期工作费

前期工作费包括土地清查费、项目勘测费、项目方案编制费和项目招标费等。前期工作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9.00%计算。

② 工程监理费

工程监理费按工程施工费的1.50%计算。 ③ 竣工验收费

竣工验收费主要包括: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编制与决算审计费、复垦后土地的重估与登记费及标记设定费。根据《编规》规定,竣工验收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3.00%计算。

④ 业主管理费

业主管理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和竣工验收费之和的2.00%计算。

业主管理费=(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2.00% ⑷ 不可预见费

不可预见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和其他费用之和的2.00%计算。 不可预见费=(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2.00%

41

6.3.2 投资估算

xx市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方案预算总投资203.23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172.11万元,占总投资的84.68%;其他费用共计27.14万元,占总投资的13.35%;不可预见费3.98万元,占总投资的1.96%。各项投资预算见预算附表。

6.4 资金筹措

根据“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项目针对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及农田防护林工程进行投资,全部由开矿业主进行投资。

6.5 投资进度计划

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203.23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3.02万元,每亩投资2013.22元,全部由开矿业主进行投资。项目分两年实施,第一年(2007)投资126.11万元,占总投资的62.05%;第二年(2008)投资77.12万元,占总投资的37.95%。

具体投资进度见预算附表。

42

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土地复垦方案实施后,在项目区建设了适生的乔、灌、草植被,一方面防治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将显著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生产力,并增加了环境容量。通过建设人工林草地,将增加农用地面积为67.30hm2,其中增加林地面积为8.76hm2,增加牧草地面积为56.72hm2,对改善项目区建设影响范围及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当地林、牧业协调发展。

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的目的在于控制工程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面积,防止扰动面的土壤大量流失,维护工程的安全运行,绿化、美化环境,恢复改善工程占压、扰动破坏的土地及植被,其效益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虽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不明显。实施土地复垦方案后,对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高当地土地利用率、改善煤田地区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另外,煤矿绿化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煤矿职工和周边群众的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

土地复垦方案实施后,植被覆盖率得到明显提高,将有效遏制当地环境的恶化,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局部小气候,减小风力,提高土壤需水保土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有利于自然植被恢复、治理荒地,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复垦区及其周边的生产、生活安全得到保障,为项目区生态环境的良性转化和美化起到决定作用。

43

8 保障措施

8.1 组织领导措施

复垦方案重在落实,切实改善开发建设项目所造成的土地和生态环境破坏,审批后的方案由煤矿组织实施,并受当地和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为保证全面完成各项治理措施,必须重视并完成以下工作:

⑴ 项目建设单位应健全工程项目的土地复垦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土地复垦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工程建设中的土地复垦领导、管理和实施工作,并配合地方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复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组织学习《土地复垦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工程建设者的土地复垦意识。

⑵ 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的治理措施、进度安排、技术标准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土地复垦各项措施;当地国土部门定期对土地复垦方案的实施进度、质量、资金落实等情况进行实地监督、检查。在监督方法上采用建设单位定期汇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必要时采取行政、经济、司法等多种手段促使土地复垦方案的完全落实。

8.2 技术保证措施

⑴ 工程监理制

在土地复垦工程施工中,必须实行工程监理制度,以保证施工质量。监理机构应具有相应的工程建立资质,监理单位要选派有资质的人员对土地复垦工程的质量、进度及投资等进行控制,对土地复垦工程实际信息管理和合同管理,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⑵ 监督管理

为便于土地复垦方案实施和管理,应将土地复垦方案设计资料及图表、年度施工进度、年度经费使用等技术经济指标、效益指标以及检查验收的全部文件、报告、图表等资料归档,为土地复垦措施施工和土地复垦的管理提供充分的依据。

8.3 其他措施

⑴ 加强组织管理,建立专门复垦队伍

地方国土行政主管部门与企业联合成立复垦领导小组,及时发现并解决土地复垦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专门复垦队伍对保证复垦工程质量及复垦工程的如期完成有重要的作用。

44

⑵ 推行多种复垦经营形式

如实行土地复垦承包,成立复垦开发公司,对复垦土地实行有偿出让等形式,从而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复垦的积极性。

⑶ 加强复垦后的土地利用和保护工作

对复垦后的土地要实行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培养肥力,争取一年复垦、二年巩固、三年变粮田,使复垦后的土地成为具有多种用途和永续利用的资源。通过搞好保护,加强土地管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废弃土地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⑷ 先试验后推广,分阶段实施复垦规划

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可先采取试点,同时借鉴条件类似的其它矿区经验,分阶段复垦规划,逐步提高复垦率。

8.4 资金来源

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土地复垦措施所需资金均来源于工程建设投资中,列入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中,按方案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实施过程中要做到资金及时到位,保证投入,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8.5 项目评估验收

下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前必须首先验收上一期土地复垦实施情况,严格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进行评估及验收。

45

9 结论和建议

矿区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压占、污染等不可避免地造成土地的破坏,扰动水土资源和环境的平衡。搞好土地复垦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对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在充分了解复垦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和土地破坏情况的基础上,土地复垦方案分析矿区生产、建设特点和生产工艺特点及其造成的破坏,本着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土地复垦措施。

9.1 结论

⑴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煤炭需求量不断增大,使煤炭资源更趋紧。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的建设,不仅可以部分缓解煤炭的供需矛盾,而且可增加当地群众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对该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工程的实施必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说,项目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⑵ 本方案中的各项土地复垦措施在工程建设中得到落实后,对增加农用地和土地可持续利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土地复垦方面考虑,项目实施是可行的。

9.2 建议

矿区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土地的破坏,为有效增加农用地面积,提出以下建议:

⑴ 建议建设单位配合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根据下阶段的施工组织措施设计,进一步细化工程中各项工程措施,并落实本方案提出的土地复垦措施。

⑵ 在进行施工和监理时,应根据本土地复垦方案中制定的各项措施,明确提出施工过程中的土地复垦要求。

⑶ 建设单位配合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作好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严格执行土地复垦工程监理制度,对土地复垦措施的实施进度、质量和

46

资金利用等情况进行监控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总之,要树立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的思想,既要开发一方资源,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提高一方人民生活水平,又要实现土地复垦与破坏数量平衡,保护一方环境,使得煤炭生产、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协调一致,并可持续发展。

矿区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对水土资源的破坏,根据矿区生产规模及所造成土地破坏的情况,在方案审批后应严格按土地复垦方案所列各项措施认真实施。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做各项治理措施的施工设计,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实施以确保工程能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在工程实施后对各种工程应加强管理,保证林木成活,以充分发挥各项措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cn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