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公共政策概论2016年 12月答案解析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24 05: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专业资料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题目:
1.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
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们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 《关于进一步
我国2003年8月1
日起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
乞讨人员权益的同时
(1(2(3(4(5
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的旧
1234
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压力等是建议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的重要原因。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讨人员的盲目 流动;
安、城管、民政
明确方案对应的阶段。2003年8月1日起《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后
方案所需的各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2
六章之后。
一210
1. 荷兰经济学家(D)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罗威 C.林布隆 D.科臣 2. 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
A. 公共责任 B.公共利益 C.公共服务 D.公共道德
3.(C)是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 B.强制 C.管制 D.限制
4.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 B.小论证 C.二级论证 D.一级论证
5.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理解公共政策》 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二 210
1. 麦克唐奈何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ABCD)。 A. 命令型工具 B.激励型工具 C.能力建设型工具 D.系统变迁型工具 2. 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ABCD)。 A.慈善不足 B.慈善活动的狭隘性 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D.慈善活动的业余性 3. 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BCD)。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A. 结构平衡 B.结构优良 C.结构适度 D.结构不良 4.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的步骤包括(ABCD)。
A. 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5.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ABCD)。
A.政治领导者 B.危机事件 C.抗议活动 D.传媒曝光
三 名词解释
520
1公共政策工具:指的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
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2.公共企业:指政府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即出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
和服务、解决外部效用问题、增进社会公正、调节和平衡宏观经济发展等目的建立和经营的企业。
3.正式议程:又称为政府议程,是指那些引起了政府官员的深切关注并在政府议程过程中
被提起的政策问题。正式议程包括界定问题议程、规划议程、议价议程和循环议程。
4.政策活动家:是指在政策问题进入议程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政策倡导者,他们愿意利
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名望、财力等,提出政策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负责促成重要人物关注该问题,并负责使公共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相结合。
四 简答题 (每题10分,共30分)
1.政策工具的特征。
答:政策工具的特征:(1)自愿性工具: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 (2)强制工具也称直接工具,强制或直接作用于目标个人或公司。 在响应措施时只有很小的或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包括管制、公共事业、直接提供。 (3)混合性工具。兼具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混合型工具允许政府将最终决定权留给私人部门的同时,可以不同程度地介入非政府部门的决策形成过程。包括信息与劝解、补贴、产权拍卖、征税与用户收费。
2.比较自愿性工具、混合型工具和强制性工具三类公共政策工具的异同。
答:共同点是:三者都是实际政策目标的手段。不同点是:自愿性工具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是首选的政策工具;强制性工具是高度强制的工具,在宪法和法律允许范围内剥夺既定目标或群体的全部或部分自由决定权;混合性工具结合了自主性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兼备两种工具的优点。
3.公共政策问题道德基本内涵。
答: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五、论述题(共25分)
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答:1.政治领导人的作用:政治领导人决定政策议程的个重要因素。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2.政治组织的作用:政治组织是形成决策议程的基本条件。
3.政府体制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从制度上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达方式,从而对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4.利益集团的作用:利益集团在问题构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对过游说、宣传等手段,迫使政府将其提出的问题纳入政策议程,并阻止对自己各种利益有损的政策,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5.专家学者的作用: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能够发现某些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科学预测。
6.公民个人的作用:公民个人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并对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实施和影响产生一定的影响 。
7.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信息量大,涉及面大,影响力强,能促使政策议程的建立。 8.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自身的特征对政策方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七章至第九章之后。 考核任务形式 调查报告 考核内容
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100分) 考核要求
1. 认真学习《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至第九章内容,选择一个比较熟悉又有实用价值的问
题。
2. 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
3. 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也可以发调查
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等,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 仅供参考:
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北京车改的调查研究
近些年来,地方上却已有一些自发进行的公务用车的改革尝试.鉴于这一改革的难度.地方局部改革中的经验,得失,都值得重视和借鉴.本文在对大庆市公务车改革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
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产生巨额财政负担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下.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相互攀比.购超标车,每年形成数额巨大的人头费,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省市县主要领导基本一人一车.使用率只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二)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三分之一用于真的公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甚至有一部分干脆全由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车维修中也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超标配车.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是人们对官员公车的讽喻.
(三)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北京车改:措施,成效及问题 “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日前出台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公车限行的新规定,引起公众热议,也引发社会对公车改革的思考。 北京机动车按尾号每周限行一天的措施已经实施三年多了。如果把这一限行措施推广到全国所有公务车,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果? “如果真要落实公车限行规定,必须出台一系列的监管措施,还要付出很大的监管成本;真正要执行好,工作量很大。”“公车限行可能只是有关部门的一种倡议,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政府而向公共部门发出的呼吁,并不是有约束性的制度;如果真要落实,会面临很多困难。
专家认为,要真正落实公车限行,除要区分公车、私车牌照等措施外,政府还必须控制公车总量,防止各部门通过增加车辆来规避限行规定。公车改革被屡屡提起,但一直是个有相当大难度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不少地方在进行车改探索,模式不一,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公车货币化,二是公车集中管理,三是前面两种模式的结合。
(一)公务车改革的措施.北京车改以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体系和新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点包括: 1.\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处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仍执行原制定的经费包干办法,同时提倡和鼓励\老人\交车,买车,改领交通费. 2.测算确定交通费发放标准.标准定低了,影响工作,大家不认可,改革无法启动.标准定高了,会有人认为乘改革之机搞福利,引起不满.。 (二)综合测算确立了一套标准.在20012年又经过一些调整.具体如下:费用标准(调整前):费用标准(调整后):职务等级元/月元/月正处级15001500副处级12001200科级120240副科级120180一般干部1001003.司机的安置.车改直接触动的是汽车使用者(乘车人和司机)的利益,对司机的安置是车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又一关键。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4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十章至第十四章之后。 考核任务形式 案例分析 考核内容
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对某个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由分部(省级电大)责任教师提供4个案例,学员任选其一,字数在1000字以上。
考核要求
认真研读教材第十章至第十四章的内容。
1.要充分运用利益分析、政治学分析、经济学分析、伦理分析、量化分析这五个方法,分析过程中不得少于两个方法。
2.分析过程要逻辑一致,前呼后应。 3.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
仅供参考:
孙志刚,男,1976年生,湖北黄冈人,2001年武汉科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2003年春节后来到广州,案前任职于广州市达奇服装公司。 3月17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州街头被带至广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3月18日:孙志刚被黄村街派出所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日:孙志刚称有心脏病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人员救治站。3月19-20日: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轮番毒打。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后来广州市公安局(2003)穗公刑法字4号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鉴定书,证实被害人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一、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
第一,社会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状况。不过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任务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孙志刚事件是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所谓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在整起孙志刚事件中,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媒体是舆论的主体,公众是决策的参与者,政府是政策权力的主体。只有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政府才会引起足够重视。孙志刚事件是我国关于流动游乞人员管理政策(制度)变迁的触发机制,直接导致了我国在流浪游乞人员管理上的政策变迁,导致了我国流浪游乞管理上的进步。
第二,孙志刚事件在结构上有清晰的发展脉络,既有开头:孙志刚之死;又有发展:社会反应;还有结局:政策变更政策。
第三,孙志刚事件从发生开始,经历过几个月时间,全国范围内的人几乎都知晓了。这件事情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才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后来的政策制定作铺垫。 第四,这一事件具有内容的合理性,也就是上面说的政策过程关联性。 由于这四个原因造成了它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过程案例的第五个特征:资料的全面性。关联性使它成为一个政策过程案例,动态性与结构性使这一案例增加了典型性,开放性使这一典型的案例能够作为资料被完整的收集。由此形成了一个包括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决策等在内的政策全过程的理想材料。
二.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
政策过程的范式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指的是包含要求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矛盾。就孙志刚事件引发的政策变更来看,表面上它也是从问题出发的,首先是孙志刚的非正常死亡暴露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存在从需要出发的系统过程,按照系统理论,系统的存在总是以执行一定的功能为基础的。所以这里接着考察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的功能。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这儿讲的系统的逻辑,另一方面是因为主流的政策理论认可的政策系统的自我维持功能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成了众矢之的的东西。 三.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的意义 通过对\孙志刚事件\背后的政策过程的研究,在对正在经历危机的政策过程范式的考察中,发现了一个从政策需要出发的,系统的政策过程.那么,这一过程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从政策过程的研究上讲,这是对主流的政策过程范式危机的一种积极回应,因而是一种对政策过程理论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一个替代的理论框架,而且这一框架对当前范式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提供比较满意的解释.这些问题如上面已经指出的:界定问题的困难,政策发展上的单极论,保守性等.另一方面,在政策过程的分析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政策需要的分析.这种分析与主流理论的问题分析明显是不同的.此外,由于这种新的政策过程的提出,可以提出一些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中最有意义的是政策预测问题,主流的政策过程理论从政策问题出发,基本上丧失了预测能力.由于新的过程是从政策需要出发的,而需要天生就是一种向前看的事物,因而如何进行政策预测就成了一个新的政策过程研究课题. 从实践来看,新的政策过程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一是可以有效地面对解决了错误的政策问题的现象.这是在政策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事.原因在于政策主体处理问题时,目标定位不准.从政策需要出发进行政策决策,就可以直指问题背后的需要,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方向.由于这一价值又带来了第二种价值.即借此提高政策效率,从而缓解政策效率与政策效益之间的冲突.三是给政策主体在承担政治责任时以更多自由.原因是新的政策过程给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了政策主体更大的自觉性,也减少了处于问题包围中的可能. 总之,通过对\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政策需要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一定的价值.
精心整理
正在阅读: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2016年 12月答案解析 - 图文03-24
滨海大道绿化工程07-06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单元07-03
高产奶牛繁育中心开发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12-09
《法理学》考试章节重点07-03
总工技术交底 - 图文04-07
临床生物化学答案 - 图文11-30
第四章 分子对称性与群论初步08-28
09级SPSS应用实验指导书11-2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公共政策
- 电大
- 概论
- 解析
- 答案
- 图文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