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东环路地块改造规划方案A

更新时间:2023-11-08 00: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州东环路地块改造规划方案A

华东理工大学 王倩 版权所有 抄袭必纠

摘 要

随着苏州城市建设和交通的快速发展,东环路地块成为联系苏州古城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重要城市区域.但由于原有的开发建设缺少必要的规划指导和完善管理,东环路地块存在许多问题,如功能混杂、布局混乱、市容较差,以及古城区与园区道路联系不够紧密,交通不够畅通高效等,这些都与其承担的职能不符合。针对于此,本文从交通、景观、空间结构角度进行规划设计,以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要求。

关键词:东环路地块;旧城改造;规划设计

I

Dong Huan Street Planning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uzhou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DongHuan Road plot becomes important regional cities of the ancient city an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But due to the lack of the necessary planning guidance and the perfect management, DongHuan Road plot exists many problems, such as functionhybrid, layout of chaos, city appearance poor, and the ancient city and park road links closely enough, traffic is not smooth enough, etc.. These are with the image of the modern park don't match.

Key words: Dong Huan Street; reconstruction of old city;planning

II

目 录

第1章 绪论 ........................................................................................................................ 5

1.1 区位概况 ....................................................................................................................... 5 1.2 规划背景 ....................................................................................................................... 5 1.3 规划范围 ....................................................................................................................... 5 1.4 研究方法 ....................................................................................................................... 6 第2章 东环路地块现状 ......................................................................................................... 7 2.1 现状人口 ....................................................................................................................... 7 2.2 现状用地 ....................................................................................................................... 7 2.3现状交通 ........................................................................................................................ 8 2.4 建筑质量及环境条件 ................................................................................................... 8 2.5 城市景观 ....................................................................................................................... 9 第3章 东环路地块现状问题 ................................................................................................. 9 3.1 土地利用不尽合理 ....................................................................................................... 9 3.2 建筑密度过大 ............................................................................................................. 10 3.3 人口密度大 ................................................................................................................. 10 3.4 交通问题 ..................................................................................................................... 10 3.4.1主干道通行混乱 .................................................................................................. 10 3.4.2 旧区道路宽度不足 ............................................................................................. 11 3.4.3 缺乏对静态交通的规划 ..................................................................................... 11 3.5 景观问题 ..................................................................................................................... 11 3.5.1 护城河周边没有形成景观节点 ......................................................................... 11 3.5.2 旧区缺乏隔离带 ................................................................................................. 12 第4章 规划依据 规划原则 规划目标 规划重点 ............................................................. 12

III

4.1 规划依据 ..................................................................................................................... 12 4.2 规划定位 ..................................................................................................................... 13 4.2 规划原则 ..................................................................................................................... 13 4.4 规划重点 ..................................................................................................................... 14 第5章 规划设计 ................................................................................................................... 15 5.1 空间结构规划设计 ......................................................................................................... 15 5.2 用地调整规划 ............................................................................................................. 15 5.2.1 集约居住用地 ..................................................................................................... 15 5.2.2 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16 5.3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 16 5.3.1改善旧区道路 ...................................................................................................... 16 5.3.2增加静态交通 ...................................................................................................... 17 5.3.3增加绿色交通方式 .............................................................................................. 17 5.3.4建造地下通道 ...................................................................................................... 18 5.4.2 改建旧区 增加绿化 ........................................................................................... 19 第6章 规划实施的建议 ....................................................................................................... 19 6.1 规划实施时序 ............................................................................................................. 19 6.1.1 近期建设内容 ..................................................................................................... 19 6.1.2 远期建设内容 ..................................................................................................... 19 6.2.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20 6.2.1政策以及资金保障 .............................................................................................. 20 6.2.2 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妥善解决拆迁矛盾 ................................................... 20 结 语 ..................................................................................................................................... 21 致 谢 ..................................................................................................................................... 21 参考文献 ................................................................................................................................. 22 附录A 译文 .......................................................................................................................... 23 附录B 外文原文 .................................................................................................................. 26

IV

第1章 绪论

1.1 区位概况

东环路地块地处苏州市东部,东邻新加坡工业园区,西邻苏州古城区,原本属于苏州市城郊结合部,是苏州古城区的“东大门”,随着苏州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拓展,现在已成为苏州市的核心地区。地块内的干将路、东环路不仅是重要的城市主干道,还是市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城北路、机场路等对外交通道路也分别与本地块南北相联,造就了本地块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1.2 规划背景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缓解古城区压力而在外围建造了一定范围的居住区,这些居住区在当时为向古城外围疏导人口提供了新的、条件良好的空间,但是伴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功能的拓展,其居住生活环境逐渐地退化,在如今被称为老新村。作为紧邻古城区的苏州东环路地块中,老新村也同样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在倡导建造生态和谐、社会和谐的今天,老新村的环境更新改造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这,也成为苏州东环路地块更新改造的一大重点。

此外,由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不断开发建设,东环路地块又处于苏州古城与工业园区的连结部,是苏州古城、新区与工业园区联系的纽带,因此东环路地块必将形成又一重要的城市节点地区,并具有优越的开发条件和较大的建设潜力。

1.3 规划范围

东环路地块北面为娄门桥路,南面为杨枝塘路,东起东环快速路,西至护城河,形成一个长条形的规划地块,长约3.5公里,宽约1公里,总规划范围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地块中包含了苏州大学北校区、永林新村二区、新湘苑、葑门等主要人口聚集点。

5

图1 东环路规划范围(自绘)

1.4 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实地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

实地调查法:对苏州东环路地块的重要交通干道、景观节点、街道空间、房屋建筑等方面进行观察研究,并且进行分析思考。同时,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借鉴,从而形成对地块内现象客观、科学的规划思想。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国外各个城市中规划的成功案例的研究与借鉴,形成与时俱进的规划理念,旨在为本文的实例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6

第2章 东环路地块现状

2.1 现状人口

由于东环路地块位置处于交通要道,加上传统商业贸易的发展,东环路地块人口密集,据统计,地块内主要居住小区常住居民约11000户,约有36500人,人口密度高达11406人/公顷。

2.2 现状用地

东环路地块现状总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以居住、公共设施等用地为主,其中居住用地1.72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0.88平方公里,分别占总建设用地的55.3%和28.3%,公共设施用地含苏州大学北校区等大中专院校用地。同时,地区内还分布有一些闲置地,面积为0.49平方公里,占地区建设用地的0.8%,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表1 东环路地块现状用地平衡表

用地性质 居住用地 其中 一类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代码 R R1 R2 R3 C C1 C2 C3 C4 7

用地面积(ha) 172 66.78 94.86 55.37 88 4.0 9.95 1.2 0.4 占建设用地(%) 55.3 28.3

教育科研用地 工业仓储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 公共绿地 闲置地 建设用地 水域或其他用地 合计 C5 W S U G E 72.45 8.28 27.16 8.48 4.39 2.49 310.8 9.2 320 2.7 8.7 2.7 1.4 0.8 100 2.3现状交通

规划区内部道路网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路网系统。

东环快速路和干将东路为东环路地区连接周边的主干道,也是全市性的主要客货运输线,承担着规划区内及规划区与城市中主要居住区、交通枢纽主要公共活动中心联系的作用;娄门桥路、莫邪路和杨枝塘路皆为次干道,为主干道的辅助交通线,用以沟通主干道和支路,交通吸引范围比主干道小。

葑门西街、前庄巷、三新路等支路用于解决局部交通问题,以服务功能为主,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数量较多,可以用来补充干道网的不足,可以设置公共交通线路,也可以作为非机动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通行过境车辆,只允许通行为地方服务的车辆。

2.4 建筑质量及环境条件

一级建筑指的是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建筑:耐久年限为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建筑:耐久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8

对东环路地块现状建筑质量作三个等级的定量综合评价,其中较好的一类建筑约占35%,其次的二类约占40%,较差的三类约占25%[1]。 近年来,在居住建筑中,新建的居住小区例如里河新村、东港小区、杨枝塘新村等建筑质量较好,基础设施、绿化、配套公建相对完善,居住环境条件比较理想。

该地区共有工业企业约10家,以纺织、机械、电子行业为主,大多为小型企业,建筑质量较差,二、三类质量的工业建筑占工业建筑总量的45%左右,“三废”处理设施也不够完善。

商业金融服务设施规模较小[2],分布不均,主要沿葑门路、干将路、东环路分布,多为一、二层沿街个体商业网点,建筑质量较差。

2.5 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包括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创造自然景观美,用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美化环境,从而使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地舒适和愉悦已成为发展趋势。目前,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新建小区的绿化率不得低于30%,旧区不得低于25%。 而东环路地区的景观带主要来自于道路绿化隔离带、护城河周边,少量景观带来自于起到保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新建小区绿地绿化。按照城市绿地率要求,苏州东环路地块在城市景观方面显然有明显不足。

第3章 东环路地块现状问题

3.1 土地利用不尽合理

东环路地块现状用地布局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地块内用地性质较为混杂,布局杂乱,未能体现东环路地块核心功能;

(2) 地块内居住用地等级低,人居环境差;

(3) 地块内集中为旅游服务的商业用地和娱乐用地较少;

(4) 公共空间缺乏,不利于旅游线路组织和创造良好的游览环境。

9

3.2 建筑密度过大

由于东环路地块面积有限,用地狭长,人口众多,人均居住面积仅有18平方米左右。在不少老旧房屋,居民为了扩展生存空间,不仅违章搭建各种简房棚屋,甚至还加建层数,使得原本就狭窄的巷道显得愈发复杂拥堵,通风和采光更是严重不足。

由于旧区居住密度过高,缺少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在造成居住环境较差的同时,还形成卫生条件恶劣等种种问题,因此,旧街区的整体环境较差。

3.3 人口密度大

东环路地块平均人口密度高达1233人/平方千米,加上最近几年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地块中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好,房屋产权归自己所有,但已经搬出旧宅的居民,他们往往以20元左右每平方米的月租金出租房屋,吸引许多外来务工人员。

如今,该地块的外来人口已经大约占据总人口的30%,并且,该人口数量变动比较大,常常一家四五口或更多人居住同一所房子。这样一来,使得本来就人口密度比较大的旧区显得更为拥挤。同时,地块内的医疗卫生,以及治安环境也更难管理和实施。

3.4 交通问题

3.4.1主干道通行混乱

虽然东环路地块内有东环高架、东环路、干将路等高级别道路,但作为规划区内南北向的主干道,东环路与区内东西向主、支路交叉,明显降低了东环路的交通能力,特别是在东环路快速路和干将东路等交界处的一些十字路口,人行与机动车、非机动车紧靠,缺少人行红绿灯,较为混乱,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转弯时常经过斑马线,加上道路上方的高架将双向的车道分为两段,马路过宽,行人很难有充足的时间过马路,使得行人过马路

10

非常缺乏安全感,也是事故易发地带。在上下班高峰期,过宽的马路更是拥堵不堪,导致在此处居住或者工作的人们不得不提早出行与上班的时间,这与现代交通高效率、人性化、绿色环保的原则不相符。

而随着苏州轨道交通的建设,在干将东路与东环路的交界处,目前共建有5个地铁口,且靠近苏州大学北校区,使用率也是颇高,加上在学校附近,大量出行的学生就成为交通拥挤与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在部分地区交通已经面临“死胡同”的格局,可见,一味拓宽道路、建造高架、提高汽车通行速度已经无法妥善解决这些交通问题。 3.4.2 旧区道路宽度不足

在相门后庄与联巷园等旧区,小区一楼为商店,道路紧贴房屋,没有注意道路红线的问题,道路也比较狭窄,道路宽度仅不到4m,商店旁边车辆随意停放,种种问题导致居民出行的不便,交通的堵塞和居住环境质量的不佳。

3.4.3 缺乏对静态交通的规划

在长锦巷这条道路两边为新建的住宅小区,原本两个小区间道路间隔

足够,但在道路一边划分出一块供小区居民停车的范围后,道路基本只能够满足一辆汽车的行驶。小区占用道路的停车方式不仅影响了道路的通达率,而且也不是解决小区停车问题的根本方法。毕竟,当新建小区越来越多,新住户也越来越多时,当前的道路如何既满足居民的停车要求,又满足居民与外来车辆的行驶需求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3.5 景观问题

3.5.1 护城河周边没有形成景观节点

东环路地块虽有着护城河、葑门老街、相门等一些历史文化风貌保存良好的街区,却没有相应的文化旅游区,而其中较为主要的文化旅游用地就属于护城河周边。

11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还保留着部分护城河,仅此一点,就足以成为当今一处旅游胜地,这不仅能够给当地居民带来大量商机,而且也能够大幅度提升周边人们的生活质量。可如今,事实上的东环路地块护城河周围虽有着一些为数不多的仿古商业建筑,但并没有成为商业中心,而护城河中也是垃圾遍布,缺少成为景观节点的游憩公园,甚至在一些繁忙的路段,护城河与道路之间也没有符合规划标准的隔离带。 3.5.2 旧区缺乏隔离带

作为曾经的“三差”地带,东环路地块的旧区改造地域间分化严重,差距甚大。大量老旧房屋缺乏建筑后退距离,甚至很多街道连隔离带都没有,如地块内的朱家弄小区、葑门公寓、油车场4号小区等部分区域。 而即便如此,在东环路地块中,我们不难看到,新建小区邻靠着这样的老旧居住区,漂亮的高楼紧挨着低矮破旧的低房,这样的情形,不仅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拉低了附近新建小区的绿化率,规划者也很难将该地块统一规划,拥有大局观。

第4章 规划依据 规划原则 规划目标 规划重点

4.1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 《城镇规划绿化计划及环境卫生规范》(2005) (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0) (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2) (5)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 (6)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 (7) 《苏州市东环路地区控制性规划》(2010) (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1) (9)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2004) (10)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2009)

12

4.2 规划定位

东环路地块西为粉墙黛瓦的苏州古城区,东环路东是具现代国际大都市魅力的工业园区,连接了不同风情的两片福地,区内以居住、教育为主导功能,兼具文化旅游功能,据此将该地块定位为“环古城滨水生态住区与历史文化展现地”。在保留以及修缮东环路地块历史街区风貌的同时,与时俱进,把以人为本作为旧城改造的核心,完善东环路地块不符合当前居民需要的地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挥地区优势,将生态和谐、社会和谐落实到规划中来[3]。

4.2 规划原则

(1) 坚持特色化原则

开发与改造不可能毫无底线,必须依据东环路地块的文化背景和实际情况。对当地的自然优势加以利用,合理规划,才能减少改造和整治的成本,并且符合东环路地区的发展特色。

(2)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规划要着眼于提升全体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无论是一个居住区,还是一个文化娱乐广场,都必须将“人”作为规划的首要。其次,要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非开发商和行政官员的主观意愿,在规划的时候考虑四个重要元素:人性空间、平衡政府与开发商的利益、当前政府的市政方针、对所有老百姓的公平与公正。

(3)坚持综合发展原则

在规划中纳入商业游憩区的开发,调动各个相关行业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多功能的发展的同时,注意合理地发展规划,避免盲目跟风,照搬模式,坚持充分分析自身特点,做到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城市整体规划相配套。

(4)坚持弹性发展原则

[4]

规划应满足未来一定时期的要求。结合当今规划对于“弹性”的经验教训,

对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等在规划中留有余地,以便适应城市未来的发展。

4.3 规划目标

13

根据苏州古城旧区改造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修缮的精神,规划区将体现典型的苏州文化,同时又不失时代的气息:

(1)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整治历史环境,延续历史文脉,重现街区价值。保护街区内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持历史街区的原真性,使其成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

(2) 体现江南水乡的文化色彩,苏州是个水做的城市,拥有着渔歌与炊烟的诗境,是小桥与流水的故乡。规划中,把握“小桥流水人家”的真正意义,保留一定的曲折悠长的小街小巷,将苏州浓墨重彩的历史背景传承下来。

(3) 改造旧区,丰富景观以及绿化,将新时期新的规划理念与人文需求融入到苏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中,改善旧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与质量,并保留苏州古城的文化底蕴。

4.4 规划重点

(1) 梳理原有的交通脉络和肌理,完善东环路地块内的交通体系,细化交通等级,合理组织人行与车行。

(2)加快旧城改造步伐,虽不旨在大拆大建,但也不固步自封于修缮与改造。应该抓住城市定位,将影响周边风貌的建筑以及旧区拆除,建造符合该地块形象的新型小区。

(3)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坚持原真性,将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其周边地区与其他旧区分隔开来,避免两者统一规划,防止破坏历史文化街区。

(4)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结合护城河等外部环境,创造美好舒适的集居住、商业以及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城市。

14

第5章 规划设计

5.1 空间结构规划设计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分区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规划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城市的总体发展与满足当前居民的生活需要[5]。

根据东环路地块的建设现状及发展,规划形成“二轴、四线、二心、三区”的规划结构。

二轴:一条景观轴从娄门桥路到杨枝塘路,沿着莫邪路呈南北向发展,形成环古城传统景观轴,沿线主要有永林新村、苏州大学北校区、里河一村、现代花园等小体量滨水建筑,建筑具有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而另一条景观轴也是从娄门桥路到杨枝塘路,并沿着东环快速路这条主干道发展,形成以大体量、高层住宅和办公建筑为主要特色的东环路城市景观轴,沿线主要有杨枝新村北园、长风别墅、东环一三村、相门新村等。

四线是沿着娄门路、干将路、葑门路、杨枝塘路这四条主要道路形成的东西向城市景观风景线。这四条景观风景线将东环路地块划分为三个大致均等的区域,形成四道独特的空间走廊。

二心是二个特色商业游憩中心:娄门路商业中心——滨水生态特色街区,葑门路游憩中心——以葑门西街保护为出发点,同环古城风貌带相衔接的传统特色街区。

三区是结合现状,规划了三个大型特色居住片区,即苏大、里河、宏葑。这三大片区沿主要干道建设发展,依据景观、交通等有利区位,形成集居住、商业、游憩为一体的大型居住区。

5.2 用地调整规划

5.2.1 集约居住用地

集约化利用东环路有限的地块十分重要,由于目前较为杂乱、分散的居住模

15

式,使得一些基础配套设施的供应无法顺利建设,因此在规划中通过保留与整治、更新、开发等途径设立三个特色居住区,使得大量居民较为集中的生活在同一片区域内,相应配套基础设施也可以得到规划确定,改善居民生活。

对于相门新村、里河一村这些较为老旧的居住区,房屋很多为低层住宅,绿化较少,房屋间距小,建筑密度较大,理应拆除重建,规划建造中高层住宅,并配置大量公共基础设施,提高住宅环境质量。

而杨枝新村、里河新村、宏葑新村这些居住区,环境尚好,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只需更新居住区内的基础设施,增加绿化面积就能达到集约化的目的。 5.2.2 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5项内容,规划将在东环路地块:

(1) 新相苑、相门新村、宏葑新村、里河、杨枝新村这几个较大的居住区中建立行政管委;

(2) 在东环路地块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周围建设具有当地历史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公共绿地,吸引更多游客;

(3) 在各个居住区,特别是在长风别墅、现代花园这些新建小区中建设更多的休闲娱乐广场和老年活动中心,并提供棋牌室,小型阅览室以及乒乓球桌等活动器材,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内容;

(4) 进一步完善并提升医疗系统,全面规范医疗器械的操作使用,定期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的体检活动;

(5)针对地块内暂住的大量务工人员,以及他们的年幼的孩子,规划于原有的学校内开设“学员班”,可以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同样得到教育的机会,同时也能保障孩子的安全问题。

5.3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5.3.1改善旧区道路

苏州是一个文化古城,规划改造也必须尊重历史街区的保护。所以,

16

对于规划区内的传统街巷,理应保持原有的尺度、比例和格局[6]。但对于可以改造的旧型居住区,我们应该进行局部和全面的改造。

(1) 相门后庄、里河一村以及永林新村这三个地块倚靠着莫邪路,以莫邪路作为发展的主要道路,并且,莫邪路也是苏州东环路地块的主干道,因此,理应拓宽莫邪路,用道路的发展来带动临近地块的发展。

(2) 对于宏葑新村、杨枝新村北园、相门新村,由于邻靠着东环快速路,道路情况尚好,所以只需要部分改造地块内部分较为拥堵的道路地段,如长锦巷、前庄巷这几条比较重要的辅助性道路即可。 5.3.2增加静态交通

在新建小区中,地面停车不仅占用了机动车道,而且也对住户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为了保证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在小区中建造机动车停车场必不可少。但是,在考虑技术、地形与经济成本后,并不是每一个小区都必须建造一个单独的地下停车场,因此几个临近的小区共用一个停车场不失为最佳规划方式。

据此,应该在相门后庄以及水景丽舍两个临近的居住区内建造地下停车场,从而规范静态交通,减少地面停车的使用面积,以此来增加地面基础设施、景观绿化的建设面积[7]。 5.3.3增加绿色交通方式

国外许多大城市除了完善的地铁交通以及公交设施以外,在人口聚集区还普遍设有自行车借用点。人们的出行不再因为私家车而变得快速和高效,反倒是新型的绿色交通给予了人们自由化的外出方式。东环路地块主要道路由于有大量外来车辆进入,道路的拥堵影响了居民出行的效率和心情。因此,大力推广绿色交通成为必然。

给公交车设立专门的公交专用车道,增加东环路地块内居民聚集区的公交车运行频率,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

(1) 由于苏大东校区西门就临近莫邪路这条主干道,来往车辆不仅车速快并且车子多,学生步行乘车不安全,所以,应该在校门口增加去火车

17

站、汽车站和附近商贸区的公交线路,并且提高公交车运行频率,以保证学生出入方便高效。

(2) 苏州大学北校区居于东环路地块中心部位,占地广阔,东西两面为东环快速路和莫邪路这两条主干道,因此,可以考虑将苏州大学北校区作为该地块公交线路集结点,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也提高周围居民乘坐公交的效率。

(3)此外,可以增加公共自行车点,在苏州大学东校区、苏州大学北校区、相门后庄、里河一村等居民聚集区增设公共自行车借还点,也是宣扬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提高公共交通运行速率的好方法。 5.3.4建造地下通道

在干将东路和东环快速路交界处,布有五个地铁口,属于地铁口较多的地区。加上该地处于东环路地区主干道附近,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通行之间的矛盾严重。该地区不仅建有高架,并且有两条用绿化带隔开的车道,马路过宽,已经不适于用提高车辆行驶速度和拓宽道路的方式来解决交通问题。因此,只有利用地下通道,才是真正与时俱进的合理的规划手段。建造地下通道可以将临近的地铁出入口连接起来,不仅让所有的行人可以在地下通道通过,而且让所有出入地铁的乘客也可以从这里通行。最后,限制行人在路面过马路,从而达到减少地面行人、减缓交通拥挤、提高通行效率的目的。当然,依据一些成功案例,在地下广场中建造地下广场,用新颖的商业手段把握商机,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规划对策。

5.4景观规划设计

5.4.1规划护城河周边 形成景观节点

不少新建小区都建立在护城河周边,小区周围的小商业中心也是以护城河为特色依托,因此,尽早清理护城河,在临近新建小区的护城河旁建造供居民以及游客休憩游玩的免费公园,并且把护城河建设为一条景观带,把游憩公园建设为为景观节点,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城市景观轴。 针对护城河周边缺少与道路的隔离带问题,规划配合东环路高架的建设,强化沿街绿化,部分地段设置15m宽的公共绿化带,形成地区南北向

18

中心绿色走廊,与东环路沿线高低错落的建筑轮廓线结合,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景观[8]。

5.4.2 改建旧区 增加绿化

在许多老旧的地区,不妨加快旧城改造步伐,不再固步自封于更新与修缮,放开手脚,将不符合当代城市规划要求的地区拆掉重建。在重建的过程中,把建筑后退红线与绿化率当作规划重点,如永林新村和相门新村这样的大型居住片区,应该在居住区中心部位,结合莫邪路这条主要干道,布置大量绿化,形成景观节点,不仅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吸引商业投资,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9]。

第6章 规划实施的建议

6.1 规划实施时序

为了协调苏州东环路地块旧区改造与居民生活之间的关系,需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必须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旧城改造,从而保障新区与旧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需要。 6.1.1 近期建设内容

近期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对东环路地块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修缮;对旧居住区的拆除重建;完善地块内的景观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6.1.2 远期建设内容

远期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对东环路地块内的空间规划建设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改善;对居住区和配套公建设施的全面改善;对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居民生活旅游发展的整体系统完善[10]。

19

6.2.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2.1政策以及资金保障

城市旧城的改造始终离不开政府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合理的政策不仅能够引导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而且有助于将有限的资金更大化的投入到保护的重点上。

6.2.2 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妥善解决拆迁矛盾 (1)建立保护改造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指导东环路地块的保护改造工作,制定相关决策,协调解决改造期间的矛盾与困难。根据工程项目的运作需要,及时召开各阶层人员会议,完善改造方针。

(2)建立保护改造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

建立顾问委员会有助于为东环路地块的改造保护工作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改造区的规划设计方案和措施必须先通过委员会的审核,才能提交相关政府部门审批。

(3)坚持扶贫济困和市场化的原则

针对规划区内动拆迁的居住区,应该以扶贫济困和市场化为运行原则,一方面根据市场作为房地产评估的价值量,减免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以人为本,充分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需要,采取社会援助、社会调节、社会疏导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倡导社会公平公正下的友爱之情,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20

附录B 外文原文

Su Zhou Dong Huan Street Planning

Purpose of Town Planning: Town Planning aims at providing a quality living environment, facilita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 safety, convenience and general welfare of the community by guiding and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and the use of land.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wn planning seeks to bring about an organized, efficient and desirable place for the community to live and work in. As land suitable for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is scarce, there is a need to strike a balance in utilizing the limited land resource to meet the competing demands for housing, commerce, industry, transport, recreation, nature conservation,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other community needs.

To do a urban planning, we ne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lanning land, and to exploit the advantages of planning land.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urban planning is its central area planning, a good central area planning, often the make whole the urban planning become excellent. So I write this articles about the City Center planning.

The land of planning is near the Xin'anjiang it coast hillside and surrounded by water, the scenery there is very beautiful, it has excellent tourism resources around, so the city to build tourism as its nature is a good choice.

Under the urban nature of tourism, the location of urban centers should be not only consi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residents but also consider to th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which made by the tourism.

Therefore, the city center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geometric center, there are hospitals, sports, community centers,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areas surround the busy city center. A green belt which extension from the river make the city full of vitality.

City Centre Area, covering about 0.5 square kilometers and green 40%.In order to make city become friendly to the nature, so that we spin off the industrial park as a

26

whole, when we reform the city center area,. What more we make the river guidelines throughout the city center area and make the mountains, the water, and the human to be harmonious.

The central area including the city government sites, commercial areas, residential areas, leisure areas and the public square, these elements form a unified whole. Government buildings about 50,000 square meters of construction land, building area is more than 15,000 square meters, volume fraction is 2.3. The spirit which signed by the government building is strong and inclusive. The construction not only sign the authority and the diversity spirit of government but als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become better as a landmark.

As the higher Land prices of the central area ,the constructions in there are almost high-rise buildings, the combination of external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 that is lower for the shops, the upper housing for the residents to use.

Civic square and town planning exhibition Hall together, it mak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city's development while relaxing .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city opened up a large areas of lawn, for people to play and improve air quality, the size of the lawn to a certain extent affected the people's happiness index of a city.

Overall, this urban centers planning fully tap the advantages of the city, and spin off the part which is harmful to exploit the advantages of the city (such as industrial parks),to build intensive city, that not only develop the economy but als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tatutory Plans: Two types of statutory plans are prepared and published by the TPB under the provisions of the TPO. In 2005, the TPO was amended to streamline he plan-making process and planning approval procedures, enhance the openness and transparency of the planning system and strengthen planning enforcement control in the rural New Territories .The first type is Outline Zoning Plan (OZP) which major road systems of an individual planning area. Areas covered by OZPs are in general zoned

for

uses

such

27

as residential, commercial,

industrial ,greenbelt ,open ,government/institution/community uses or other specified

purposes. Attached to each OZP is a Schedule of Notes showing the uses which are always permitted (Column 1uses) in a particular zone and other uses for which priorper mission from the TPB must be sought (Column 2 uses).The second type is Development Permission Area(DPA) Plan. DPA Plans are prepared to provide inter planning control, and development guidance for rural are a sin the New Territories until more detailed OZPs are prepared. DPA Plans indicate broad land use zones an dare also accompanied by Schedules of Notes showing Column 1 and 2 uses. Urban Renewal and Regeneration: The Urban Renewal Authority (URA) is a statutory body established in 2001 to speed up the renewal of old urban areas and to execute the Urban Renewal Strategy formulated by the Government. Plan D co-ordinates with the URA under the statutory provisions in the planning of urban renewal and regeneration project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ld urban areas .The Government has launched a review of the Urban Renewal Strategy in 2008 in three stages – envisioning, public engagement and consensus building, and is scheduled for completion in 2010. The Strategy will provide a broad policy guidance for urban renewal in Hong Kong. New Town and New Development Areas: Large-scale new tow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Territories began in the early 1970s. Plan D’s District Planning Offices have worked closely with the Civil Engineering and Development Department’s Development Offices to prepare plans and oversee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new towns. At present, nine new towns, namely, Tsuen Wan, Sha Tin, Tuen Mun, Tai Po, Yuen Long, Fan ling/Sheung Shui, Tseung Kwan O,TinShuiWai and North Lantau are in various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will accommodate about four million people upon full development. However, large-scale new towns will not be pursued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Instead, medium-scale new development areas such as Kai Ta kand new development areas in the New Territories will be developed. At present , urban transport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s only equivalent to the 60~70 years of Western countries,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urban vehicle density is relatively low. Nevertheless,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motor vehicles and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is very serious. This fully demonstrates that there are institutional, administrative and technical problems exesiton China's

28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Bu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 of national urban road traffic flow works , many of the city's traffic situation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a series of advanced traffic management equipment and advanced management mode have been used,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Many cities have very effective traffic management, Such as Xiamen, Dalian, Nanjing, Qingdao, Jinan, Hangzhou and other cities, has been named the \get achievements, we must clearly recognized that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current overall level of China's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and flow of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 In 2000, the national \138 cities, , traffic flow management planning project of 42 cities only reached five of the 11 demands requirements, and only 20 cities meet four requirements. Thus, China's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has lagged far behind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road transport development.

Urban network is very complex, complex operation of traffic, the factors of traffic problems are complex,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schemes often consist of sever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a combination of management measures, any construction or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measures will lead to the city road operation of the Internet traffic changes. Such as a section of a road into a one-way street or odd and even numbers to access, change the type of intersection (no control change to signal control), change a road section to a bus lane, open road or the widening a Road, will lead to the city 80% to 90% of the main road traffic flow and speed changing. Therefore, the traffic management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we must use scientific methods to solve ,commonly used empirical method is not completely resolved.So, the traffic management planing needs to be done, in fact, some cities have implemented some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done planning, but not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

29

30

结 语

苏州东环路地块在经过了由“拆”到“建”的完美转型后,旧城改造地带沿线分布着众多正在建设或正在发售或即将启用的商业项目。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等东环路沿线项目全部竣工开业后,这一区域的商业氛围将进一步提升,成为园区又一个商家云集的商业消费地带,带动园区商贸业发展,并且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东环路地块居民居住的幸福感也会不断增加。

致 谢

文章最后,我谨向导师致以真诚的感谢。从毕业论文的选题到终稿,老师始终如一地给予无私的帮助,不仅提高了我的理论知识,而且教会了我严谨的治学态度。每周一次的例会,伍燕南老师风雨无阻,一次次地指导我们修改论文,帮助我们尽可能完美地结束大学生涯。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攻读本科学位期间,家人的关心和支持是我精神力量的源泉。在此,我特别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他们的理解我恐怕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以及论文编制之中。还有论文小组中的其他组员,没有大家的互相扶持和耐心帮助,我在论文编制期间难免会走更多的弯路。

短短话语,难以倾尽我心中的感激,只有“谢谢”二字,真心献给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家人们!

21

参考文献

1 吴殿廷,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朱红生,苏州市市区商业网点布置规划,2003,87~95

3 李飞. 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探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3). 4 解孝成.城市规划的弹性工作法.城乡建设,1993,(7).

5 吴志强.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中国建筑书店股份有限公司, 2010. 6 羊羽. 旧城改造不忘保护历史文化. 上海建设科技, 1999.

7 宋启林.论我国旧城改造与新征地建设的技术经济比较.城市研究,1996,152~163 8 李敏.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建筑学报,1996,(2). 9 齐康.城市建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67~83

10 陈秉钊.当代城市规划导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8~59

22

附录A 译文 苏州东环路规划设计

要做好一个城市规划,就要充分了解规划用地的信息,并把规划用地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一个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其中心区的规划.一个好的中心区规划,往往可以使整个城市规划变得出彩。

规划用地形状狭长,傍山依水,风景宜人,其周围有优秀的旅游资源,所以建设一个商业与居住一体化的城市是个很好的选择。在以旅游为城市性质的前提下,城市中心区位置的考虑应以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同时兼顾旅游及因旅游而拉动的商业发展。

城市中心区位于设计地块的几何中心偏南处,城市中心区以政府大楼为中心周围建造有医院,体育馆,市民中心,住宅及商业区,同时有一条由江边延伸而来的绿化带为这片忙碌的中心区到来生机。

城市中心区占地约0.5平方公里绿化率40%,以打造新时代的城市中心为目标,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宗旨,中心区的改建把原有的工业园区整体剥离出去,并将江水内引,沿山边贯穿整个中心区,创造山,水,人,的和谐场景。

中心区包括城市政府用地,商业区,住宅区,休闲区及市民广场,这些元素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政府大楼建设用地约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容积率2.3,政府大楼的建设以大气磅礴,包容天下为立意,在体现政府的威严同时也体现了海纳百川的精神,建成后政府大楼将成为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并由此带动周边建筑的格局转变。

因为城市中心区地价较高所以,住宅多为高层建筑,其外围为商业和居住结合的建筑即下层为商铺,上层为居民居住使用。市民广场和城市规划展览馆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放松自己的同时了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中心区开辟了大片的草坪,以供人们游玩及改善空气质量,草坪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城市人民的幸福指数。

总的来说,本次的苏州东环路地块规划充分挖掘了城市的优势,把不利于城市优势发挥的部分剥离出去(比如工业园区),打造了一个兼顾环境,同时拉动

23

经济发展的的集约型城市。

法定图则:法定图则有两类制备TPO规定的城规会公布。2005,TPO是修改精简他计划的制定过程和规划审批程序,提高规划系统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加强规划执法控制新界乡郊地区。第一种是分区计划大纲(OEP)主要道路系统的个人规划面积。areascovered由图一般划为使用如住宅,商业,工业,绿地,开放,政府/团体/社区用途或其他指定用途。每个分区计划大纲图是一种笔记显示总是允许使用计划(列1)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和其他用途,priorper任务则必须寻求(列2使用)。二是发展审批地区(DPA)计划。DPA计划准备提供跨规划控制,为农村发展指导是新界赎罪到更详细的分区计划大纲图的准备。DPA的计划表明,广阔的土地利用区一个敢也伴随着日程笔记显示列1和2使用。

城市更新与再生:市区重建局(URA)是一个法定机构,于2001成立加快旧区更新和执行政府制定的城市更新策略。D计划统筹,在对旧城区的改造城市更新与再生项目规划的法律规定下,市建局。政府已推出的城市更新策略回顾2008三阶段–构想,公众参与和建立共识,并计划在2010完成。该策略将为香港城市更新的一个广泛的政策指导。新市镇和新发展区:大规模新城开发在新界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计划D区规划办公室与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发展办公室准备计划和监督这些新城镇发展密切合作。目前,九个新城镇,即,荃湾,沙田,大埔,屯门,元朗,粉岭/上水,将军澳,tinshuiwai和北大屿山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容纳约四百万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大规模的新城镇,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不会追求。相反,中等规模的新开发区,如开TA和新发展区在新界区将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只相当于60 ~ 70年的西方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车辆密度相对较低。然而,由汽车和城市交通拥堵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这充分表明,有机构,行政和技术exesiton中国道路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随着国家城市道路交通流的发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及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已被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城市都有非常有效的交通管理,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先后被评为“优秀管理”畅通工作。当我们取得成功,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城市交通管理和流量工程的要求,目前整体水平有差距。2000,国家“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交通管理规划项目的42个城市仅

24

达到11的要求,要求五,只有20的城市达到四个要求。因此,中国的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道路运输发展的要求。

城市交通网络是非常复杂的,操作复杂,交通问题的因素是复杂的,与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相应的发展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结合管理措施,任何建设或实施管理措施将导致互联网流量变化的城市道路运行。如一个路段为单行道或单双号进入,改变交叉型(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改变一个路段公交车道,开放的道路或拓宽道路,将导致城市80%至90%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速度变化。因此,交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常用的经验方法是无法彻底解决的。所以,交通管理规划需要做的事情,事实上,一些城市已经实施了一些管理措施进行了规划,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c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