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状况调查研究(论文)

更新时间:2023-05-01 19:5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

农村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有许多值得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维度。媒介已经成

为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儿童与媒介之间的关系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

其生活和心理状态以及城市化、社会化的程度等等。

本次调查以245名农村儿童为调查样本辅以180名普通城市儿童作为参照对

象,从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纸质媒介等入手,以定量研究为主要手段,探

讨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状况及其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分析比较城乡儿童在媒介接触

种类、数量、内容、习惯、偏好等方面的异同点。

关键词:农村儿童;媒介接触;差异

II

ABSTRACT

ABSTRACT

As vulnerable groups, there are a number of fields worth social and academic to focus on about rural children. Media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ldren's li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 and media can be from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 their life status, mental status and the degree of urbanizationysocial and so on.

In the survey, we select 245 rural children as the respondents and 180 ordinary urban children as reference object. From TV/radio/network/phone/print media and other media, us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to discuss media contact condi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in rural children, And in the paper we also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edia contact type/quantity/content/custom/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Key Words: rural children; Medium Attachment; diversity

in

0录

目录

-m ii

ABSTRACT Ill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意义和目的

1

1.1.1选题意义

1

1.1.2研究意义

2

1.2文献综述

2

1.2.1儿章与大众传播关系在国内的研究状况

2

1.2.2儿章与大众传播关系在国外的研究状况

4

1.2.3农村传播在国内的研究状况

4

1.3理论研究

5

1.3.1知沟理论

5

1.3.2受众理论

5

1.3.3使用与满足理论

6

1.4提出问题

6

第2章农村儿章媒介接触状况调查的基本思路及步骤7

2.1问卷设计思路

7

2.1.1调查对象构成

7

2.1.2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7

2.2调查步骤

9

2.2.1调查情况介绍

9

2.2.2问卷发放及完成、回收方式

9

2.2.3问卷数据的处理及说明

10

2.3被调查的农村儿童基本情况统计

10

2.3.1农村儿章的分布情况

10

2.3.2农村儿章家庭基本情况统计

10

2.4被调查的城市儿章基本情况统计

13

2.4.1城市儿章的分布情况

13

2.4.2城市儿章家庭基本情况统计

14

2.4.3城乡儿章家庭情况对比

16

第3章基于对农村儿章媒介接触状况的分析与研究

20

3.1农村儿章媒介接触行为的特点

20

3.1.1农村儿章接触大众媒介的种类

20

3.1.2农村儿童接触大众媒介的频度

21

X

目录

3.1.3农村儿童接触大众媒介的内容偏好

28

3.2农村儿童的媒介素养状况

二.32

3.2.1农村儿童审视媒介的能力

1.32

3.2.2农村儿童利用媒介的能力

37

3.2.3农村儿童的媒介需求

44

3.2.4农村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状况

49

第4章农村儿童媒介接触行为的影晌因素

53

4.1农村儿童的生存环境对其接触行为的影响

53

‘4.1.1农村封闭性文化特征对农村儿童媒介行为的影响

53

4.1.2经济环境对儿童媒介行为的影响

55

4.1.3媒介环境对儿童媒介行为的影响

57

4.2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对农村儿童媒介行为的影响

58

4.2.1家庭环境对农村儿童媒介行为的影响

58

4.2.2同伴关系对农村儿童媒介行为的影响

60

4.2.3学校环境对农村儿童媒介行为的影响

60

4.3农村儿童的个人因素在媒介接触行为方面的影响

61

4.3.1 性别

61

4.3.2 年龄

63

4.3.3智力水平

65

第5章媒介与农村儿童的成长

68

5.1媒介对城乡儿童影响的差异

68

5.1.1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起跑线不同

68

5.1.2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媒介素养存在差异

69

5.2电视对农村儿童成长的影响

69

5.2.1电视促进了农村儿童成长的社会化

70

5.2.2电视传播中不健康因素对于农村儿童成长的影响

70

5.2.3为农村儿童打造一个儿童电视环境

73

5.3互联网对农村儿童成长的影响

74

第6章总结76

gt if 77

参考文献78

附录:江西省小学生媒介接触状况调查问卷

80

V

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如今,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它影响着社

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也影响着社会上各个阶层中的各种群体,小学生就是其中受

影响的群体之一。

.小学生是一个有着特殊媒介价值取向的群体,儿童积极接触媒介的现象引起

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的媒介接触状况也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同样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幵展,农村传播现状在近几年来日益受到了学者们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关心农村儿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他们的媒介接触状况是不可忽视的。儿童有接触媒介的需要,媒介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媒介对儿童如何正确走向和融入社会所产生的各种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特别是农村儿童,如果无法接触媒介,他们的成长将远远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未来的栋梁之材,他们的媒介接触状况值得深入探讨。

1.1研究意义和目的

1.1.1选题意义

本研究选择高年级的农村小学生为样本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该年龄段的儿童

在认知上幵始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能够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开始关注社会现象,开始对某些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见解,但是他们的见解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左右。他们开始接触新鲜事物,求知欲望强烈,好奇心重,勇于尝试

和探索。儿童具有生理和心理上的不稳定和不成熟性,他们特别容易受到外部环—

境尤其是媒介环境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产生作用,这些问题都有待一一了解。

本论文以研究特定群体的媒介接触行为为切入点,深入到农村地区进行实地

的调研,对农村地区小学生媒介接触状况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了解农村小学

生的媒介素养、所处的媒介环境以及媒介接触行为的特点和问题等,对农村儿童的媒介使用和农村儿童的现代化、社会化提出建议。

1

第1章绪论

1.1.2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对江西省农村地区儿童的媒介接触状况的调查,了解现阶段他们的媒介

接触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并着重考察他们的媒介接触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1)理论意义

本研究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农村儿童的媒介接触的特点和规律,

丰富了我国儿童媒介接触和农村居民媒介接触的实证材料;将大众传播效果理论与社会学有关理论相结合,对农村和城市儿童媒介接触行为的信息沟和知沟现象进行考察。

(2)实践意义

通过科学严格的抽样调查,获取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的翔实资料,认识儿童的

媒介接触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媒介接触行为对农村儿童的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影响,考査大众媒介对农村儿童在社会发展变化的适应过程中的影响。

1.2文献综述

1.2.1儿童与大众传播关系在国内的研究状况

20世纪80年代,电视媒介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推广,儿童的生活发

生了重大的变化,电视对儿童各方面的影响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80年代以来,我国就已经产生了数百篇关于大众传播对儿童影响的论文。许多学者根据

其自身的知识背景从各个角度对大众传播对儿童的影响展开研究并取得了很多

具有启示性和建设性的成果。

“电视媒介与儿童”这一领域在80年代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学者

们普遍的关注点在儿童接触媒介对儿童道德成长的影响方面。一些研究者认为电视里播放的通俗电视剧、电视节目等对儿童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凶杀暴力、早熟早恋等,也有学者认为电视对儿童未来的职业选择、价值观的建立等方面容易产生误导。而孟小平在其《电视进入青少年生活》?一文中则提出了反面的观点, 他认为电视对儿童的道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儿童看电视新闻有利于他们萌发政治意识,确立政治观念与参与感。'也有学者认为电视可以促进儿童民主意识、

*引自盂小平.电视进入青少年生活[J].青年研究,1982年5期.

2

第1章绪论

竞争意识和商品意识的形成‘。相应的研究还有刘海虎、唐大卫的《青少年学生观看电视剧、文艺录像片的调查与分析》、《中国新闻年鉴》、电视与青少年调

查小组的《中学生电视观众的专题调查》、王少云的《广播电视对上海少年儿童的影响》、部定武的《电视对儿童的影响》等等。

90年代人们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媒介种类,人们开始关注不同种类的媒介

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媒介对儿童道德发展、现代性和人格发展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卜卫是“大众媒介与儿童教育”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之一。他在《大众传播

对儿童的社会化和观念现代化的影响》一文中,通过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他认

为儿童接触的媒介种类数量、频次、知识性内容和内容的广泛程度会影响儿童的社会化和观念现代化;儿童年龄、居住区域、父母影响不仅作用于儿童接触媒介的行为方式,也会对儿童的社会化和观念现代化产生影响。2卜卫在这一块领域涉及的范围较为广阔,包括:媒介与儿童的现代性、媒介与儿童的道德发展、媒介与儿童性别、儿童的媒介需要、媒介使用与儿童学习成绩的关系……。相关的文章有:《电视和儿童社会化》《电子媒介和印刷媒介对儿童社会化—观念现代化的不同作用》《媒介传播与儿童权利保护》《关于儿童媒介需要的研究》等。从研究者的著作中可以发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儿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

电视。21世纪初,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将目光投

向了新媒体时代媒介对儿童的影响。郭鉴的《e时代的儿童网络媒介接触行为探查》中,在肯定网络积极作用的前提下,针对被e时代所包围下的儿童接触和使用网络媒介的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文献的检索,我们可以知道“某一群体的媒介接触行为研究”是一个相

对热门的研究方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众传媒影响儿童社会化的机制研究”;山东师范大学也进行了《小学生媒介接触状况调查分析》;中国社科院成立“媒介传播与儿童道德发展”课题组;刘澜的《西部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状况调查》……。这些课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虽然课题受地域的限制,但当地特色却更凸显鲜明与实际。

国内的传播学研究长期以来都是遵循“传者中心”的理念,将注意力集中在

传播内容与策略的研究上,而从受众角度出发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探讨还不够深入。而且从以上列举的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研究对象都是从城市儿童的角度出发,很少有学者站在农村儿童的角度来考察大众媒介与儿童之间的关

‘引自王军,牛电视中学生[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0年4期.

^卜卫.大众传播对儿童的社会化和观念现代化的影响[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年03期. 3

C

第1章绪论

系。

1.2.2儿童与大众传播关系在国外的研究状况

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电子媒介不断普及,西方社会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心

理学家和教育家开始将目光聚焦在大众传播对儿童产生的影响上,进行了大量的

调研和实验研究,从不_的角度论述和探讨大众传播与儿童的关系。

美国一家私人机构佩恩基金会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资金,由许多学者

共同参与,研究成果包括了“电影内容分析”、“电影与青少年”、“电影和儿

童的社会态度”等12个专题。整个研究系列强化了这样一种观念:大众媒介的

力量是有害的且不可抗拒的,大众传播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负有责任。1这种观点

的产生背景是当时大众传播“魔弹论”盛行的时期。

20世纪50年代,电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大众媒介,在所有媒介中,儿童接

触电视的时间最多。五六十年代的学者研究强调儿童的主动精神,强调儿童积极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以英国西姆威尔特和美国施拉姆的研究为代表:西姆威尔特

出版了“第一本详细论述电视对英国儿童影响的专著”——《电视与儿童》,他

从“传播单向改变儿童”的观念束缚当中挣脱出来,指出儿童是主动的、有选择

性地接触大众媒介,且电视只是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他还认为,电视节目

带给儿童思想和价值观方面的影响是一种缓慢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一时难以

察觉。2施拉姆充分考察了美国儿童的生活,在《我国儿童生活中的电视》中明

确提出“儿童利用了大众传播”的观点,证明传播信息不是子弹,“他们不是射

向接受者的,而是置放在接受者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的地方”。3

为了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70—80年代的欧洲批判学派主张将传播现象置

于广泛的社会背景与历史进程中进行分析。如1977年至1979年,题为“青少年

电视观众影响中的外国人”的研究由英国、联邦德国、匈牙利和加拿大的一些传播研究机构进行联合调查,他们并没有采用大样本研究,却更加注重定性分析。1.2.3农村传播在国内的研究状况

在我国,乡村传播也逐渐被研究者所重视,但从整体来看:国内乡村传播的

研究受到区域的局限,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缺乏整体的互动。

‘引自卜卫.国外对儿童与大众传播关系的研究[J].新闻研究资料,1990年04期. 2引自海尔德?西姆威尔特,A ?奥本海和帕默拉?斯文.电视与儿童[M].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11].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02页.

4

第1章绪论

方晓红教授对苏南农村传播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她对中国苏南地区

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围绕着苏南地区农村传播现状进行了研究,进而研究农村发

展与大众媒介的互动关系。其著作有《经济信息在苏南农村的传播现状调查研究》、《大众传媒与农村》、《农村的变革与大众媒介发展的互动关系》、《江

苏农村受众与大众传媒的调查分析报告》等相关研究成果。其中其《大众传媒与农村》运用实证调查的方法,花费两年时间,动用200多名师生进行了四次较大

规模的实地调查,获取了大量数据,为还原中国东部农村传播生态具有极大的启

发意义。

复旦大学郭建斌博士著作《独乡电视》关于中国云南偏远地区独龙族的电视

传播研究,填补了传播学在西南少数民族农村区域的空白,同时他的研究视角不

仅仅車纯的就传播学进行相关的讨论,《独乡电视》探讨这个少数民族的过去、

现在、未来,讲述电视是如何进入村民的生活之中,并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1.3理论研究

1.3.1知沟理论

“知沟”理论是美国20世纪以来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指“随着

大众传媒的信息进入社会体系的增多,人群中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那部分人比地

位低的人更快地接受信息,这两部分人的知识差距就会增加而不是减少”。1知

沟现象虽然在国外已经被验证和熟知,而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典型

代表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张国良教授和丁未博士,其早年的以上海和兰州为例

的“知沟”研究案例在我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2,但研究主要侧重反映的是城市

与城市之间的差异,对农村地区的关注度相对较小。

本文将在前人对于“知沟”理论的验证的基础上,调查上饶市农村地区儿童

接触和使用媒介的情况与“知沟”的关系。

1.3.2受众理论

受众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

展,今天的受众已经不再只是游走在不同媒介之间的一个观众、听众或者读者了,

即受众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受众研究这一领域的理论主要包括了魔弹

‘奥格尔斯.大众传播学:理论研究范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4页.

^张H良,丁未.中国人众传播媒介知沟现象初探——以上海和兰州为例[J].新闻调査料案,2002年11期.

5

/

第1章绪论

论、个人差异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等等。丹尼斯?麦奎尔的《受众分析》一书中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受众问题。

:

1.3.3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受众研究领域重要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由传播学研究者卡

茨(Elihu Kate)在1959年提出,他从受众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使用媒

介的动机和媒介需要来探讨媒介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丹尼斯?麦奎尔也提

到“对可能成为受众成员的人来说,他们的媒介使用行为,取决于他们所意识到

的满意、需求和动机”、“受众的形成常常基于个体需求、兴趣和品味的相似性,

其中有许多都反映所处社会或心理根源”‘。本次研究采用了“使用与满足”理

论的假设依据,来考察农村儿童的媒介需要。

1.4提出问题

根据文献综述和理论依据的支撑,关于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状况的调查研究主

要集中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的基本情况,包括接触频度、接触动机、途径和偏好

等;

2.农村儿童生存环境对其媒介接触的影响,包括文化环境、家庭环境等;

3.农村儿童性别差异与媒介接触差异关系;

4.农村儿童媒介素养状况与农村儿童媒介接触关系;

5.农村儿童的媒介需要;

6.媒介与农村儿童的现代化。

‘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7页.

6

第2章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状况调齐的基本ffl路及步骤

第2章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状况调查的基本思路及步驟

2.1问卷设计思路

2.1.1调查对象构成

在本次调查中选择四、五、六高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是因为高年

级的学生样本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首先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比低年级的学生强;其次高年级的认知已经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能够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再次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渴望形成自己的见解,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大众传媒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印象因素;还有,该年龄段的儿童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求知欲望强烈,好奇心重,勇于尝试和探索。

本课题的地域目标是在江西地区,在样本选择上采用了整群抽样的方式,按

地域和年级发放问卷。

农村儿童样本选取的是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双明镇中心小学及周边的农村

小学的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该地区的在江西省农村地区来说无论是人口、经济、文化方面都处于中等水平,不属于最发达也不是最落后的地区,具有一定的

典型性;同时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本次调查同样在南昌市选择了 190位普通城市儿童作为参照对象,形成对比。

2.1.2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研究设计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运用探索和讨论的方法,

掌握和分析前人有关受众接触媒介的心理和行为的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本研究的对象、目标、使命从中寻找并建立本研究所需要的相关的变量,用来作为问卷设计的指标和量化资料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础;第二阶段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知沟理论、媒介依赖、媒介需求和偏好等受众理论来形成问卷。

考虑到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儿童,所以在问卷设计上面,采用了儿童较为容 ? 易理解的提问方式和选项设置,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和讨论,形成了如表2. 1的问卷结构:

7

7

第2章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状况调查的基本思路及步骤

表2.1调查问卷的结构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1.调査对象构成(包括性别、年龄、年级)

2.调查对象的家庭情况(家庭结构、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

3.调査对象家庭媒介拥有情况

二、电视媒介的接触情况

1.接触电视媒介的频度、目的

2.电视节目的偏好、选择和观看行为

3.对待电视商品广告的态度、及消费行为调查

三、手机媒介的接触情况

1.手机拥有情况、使用时段

2.手机功能使用率

四、收听广播的频率

五、报纸、杂志、课外书籍接触情况

1.纸质媒介的接触频度、目的

2.课外书籍偏好

六、网络接触情况

1.网络接触频度、目的、地点、计算机知识来源

2.对网络交友的看法、家长对待孩子上网的态度

七、儿童的媒介需求和媒介依赖度

表2. 1可以看出调查问卷基本上是以媒介种类来进行问题的分类,主要集中

在对儿童电视、网络的使用情况上面。而问卷的设计思路则是以上文所提到的受众理论来形成逻辑层面的统一性。(如表2. 2)

表2. 2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一、受众多元化社会统计指标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区域、社会层次、社会关系等

二、媒介接触模式

媒介拥有率、媒介的接触率、接触时间、接触频度等

三、媒介接触内容的偏好

媒介内容:新闻类、知识类、服务类、娱乐类等

四、媒介评价

喜好度、美誉度、满意度、权威性、公信力等

8

第2章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状况调汽的基本思路及步骤

续表

五、媒介需求和满足

生理、安全、情感、尊重、G我实现等的需求与满足

在本次的问卷中,儿童平常所接触的媒介我们列出了 6中媒介:电视、报纸、

电脑、手机、广播、课外书,但鉴于研究内容容量所限和农村儿童经常接触的媒介种类有限,我们选择了电视、手机、电脑为主要考察媒介,这三种媒介是近年

来社会比较关注的三种媒介,也是农村儿童比较重要、选择率和接触率高的媒介。

2.2调查步驟

2.2.1调查情况介绍

本文所进行的调查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选择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在本课题确定之后,研读了该领域相关的

著作后,幵始制定包括调查对象、调查地点、抽样范围、抽样方法、问卷设计、数据统计等内在的研究方案。

第二,抽样设计。也就是步骤一当中所涉及到的抽样对象、抽样地点以及抽

样方法等。

第三,问卷设计。重点设计了一套学生问卷,共有31道题目,另外还设计

了一份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所设计的调查提纲。

第四,采样设计。具体方法以问答为主。

第五,问卷统计分析。这是本次调查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对本次调查

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得出结论。在问卷统计这一阶段包括了三个部分:一,描述统计结果,采取图表、百分比等表达和展示方式;二,推断统计分析,根据所得到的数据推断出总体的状况,对总体做出准确的评估;三,对比分析,根据城市和农村小学生所得数据来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四,相关和因果分析,即根据所得数据探讨现象与现象之间是否有着某种联系。

2.2.2问卷发放及完成、回收方式

本次调查受人力所限总共只发放了问卷460份,农村地区发放了 280份,回

9

%

第2章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状况调查的基本思路及步骤

收245份,回收率87. 5%;城市发放了 180份,回收174份,回收率96. 7%。调

查自2012年10月中旬启动,于2013年1月初结束。

--

所有问卷均由儿童自己填写,城市儿童的问卷,交由任课的教师负责发放和

回收;农村儿童则由调查者亲自发放,调查时现场解答儿童不懂的地方,当场回收问卷并就部分问题对儿童进行了简单的访谈。

2.2.3问卷数据的处理及说明

问卷经过编码后,用Excel20()3对问卷做了频数和百分比的统计,由于本次

回收的样本缺失值比例较低基本上没有超出10%,因此在本次的统计过程中,没有对缺失值进行个案保留。

2.3被调查的农村儿童基本情况统计

2.3.1农村儿童的分布情况

在本次的调查当中,总共调查了 245名农村儿童,男生133人,女生112

人;四年级占总人数的30. 61%,五年级占40. 82%,六年级占28. 57%,年龄段大部分集中在11-13岁。

表2. 3农村儿童人口统计学特征

'im

类别

频次(人) 有效百分比合计(人)

性别

133

54%

245

112

46%

年龄

9-10 岁

24

10%

245

11-13 岁

209

85%

13岁以上

12

5%

年级

四年级

75

30.6%

245

五年级

100

40.8%

六年级

70

28.6%

2.3.2农村儿童家庭基本情况统计

(1)农村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

10

第2章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状况调汽的基本思路及步骤

11

r'mW ■■

图2. 1农村儿童家长文化程度

在此次调查的245名农村儿童中,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毕业的占到了调查总

数的31%,小学毕业占到了 21%;高中毕业占了总数的16%,大学毕业占了 13%, 而还有19%的儿童选择了“其他”这一选项。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和小学程度,也

有部分为高中毕业,在实地的访问中笔者得知也有一定比例的儿童并不知道或不清楚自己父母的文化程度。

(2)农村儿童的家庭结构

15.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c0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