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5章

更新时间:2023-08-24 14: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件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之二 购买性支出之二

课件

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一、投资与经济增长 投资的乘数加速原理 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课件

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相比的特点(1)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可以从社会效 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 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而非政府投资的首要目标是 追求盈利。 (2)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 可以投资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而企业一般从事周转 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 (3)政府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 很大的公共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 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企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

课件

我国基本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课件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表

课件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二、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课件

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狭义的基础设施,使之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 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 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 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 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征。 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建设周期 长,回收投资时间长。

课件

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

课件

二、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 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但在发展中国家,关 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般是采取多种形式的以政府为主、吸收 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提供。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 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关于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维护国家安全的项目;反垄断需要 的项目。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 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Build-Operate-Transfer)投资方式。

课件

三峡工程资料补充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 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工程效益:防洪、发电(装机: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846.8亿 度)、航运。 工期17年,资金来源多元化,计入物价上涨及施工期贷款利息动 态总投资,估算约为2039亿元

。近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物价 稳定、利率下调,预测三峡工程总投资不会超过1800亿元。 建设资金来源采用多元化的方法筹集。包括:三峡工程建设基金, 葛洲坝电厂发电收入,三峡电站施工期发电收入,国家政策性银 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国外出口信贷及商贷,股份 化集资。 工程阶段: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 施工需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第二阶段(1998-2003年) 为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 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三期工 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完建为标 志。

课件

BOT举例 举例项目简介:广东省沙角火力发电厂1984年签署合资协议,1986 年完成融资安排并动工兴建,1988年投入使用。总装机容量70 万千瓦,总投资为42亿港币。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有限追索 的项目融资案例,也是事实上在中国第一次使用BOT融资概念兴 建的基础设施项目。 投资结构:采用中外合作经营方式兴建。合资中方为深圳特区电 力开发公司(A方),合资外方是一家在香港注册专门为该项目 成立的公司-- 合和电力(中国)有限公司(B方)。合作期10年。 合作期间,B方负责安排提供项目全部的外汇资金,组织项目建 设,并且负责经营电厂10年(合作期)。作为回报,B方获得在 扣除项目经营成本、煤炭成本和支付给A方的管理费后百分之百 的项目收益。合作期满时,B方将深圳沙角B电厂的资产所有权 和控制权无偿转让给A方,退出该项目。

课件

珠港澳大桥融资310亿 国际招标 口岸设施和引桥建设费用将由粤港澳三方负责 行车收费

课件

财政用于“三农” 第三节 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社会 经济发展 二、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特点 三、国家的“三农”投入政策,财政加大投入 力度

课件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经济发展(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 社会事业,改善农村面貌

课件

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 见(20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 意见(200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 进农业

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

课件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为其 他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 稳定农业是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 素。

课件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差距

课件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差距

课件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差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bn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