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设计(襄州区古驿镇黄渠河一小何朝霞)

更新时间:2023-09-25 07: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珍珠鸟》教学设计

作者: 何朝霞 邮编:441122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黄渠河一小

【教案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师生以课堂为载体、以课文为依托,实现共同成长、相互造就的创造性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魅力所在,它需要教师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对话的深刻性与高质量应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深刻的对话教学,是在教师智慧的引领下,学生们完成对文本的理解、欣赏与批判的过程,是促成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 【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人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悉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全文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性化的语言和笔调,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信赖、尊重、和谐的人文之举,洋溢于字里行间。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活泼,文质兼美,浅显易懂。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动物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小动物怕人,可本文描写的是它们由怕人到能与人和睦相处,从而懂得关爱会得到良好的回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呷、眸子、眼睑、深幽、流泻、生意葱茏、斑斑驳驳”等词语。2.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2.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3.初步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道理。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培养人与人之间互相信赖的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方法】在赏读中对话,在感悟中升华,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深刻对话”。 【学习方法】以读为本,充分与文本对话,在感受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 【教学准备】PPT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亲切交谈,渗透文本。 激趣导入: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这两天,我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他娇小、可爱。看老师给他带来了。屏幕上展示

1

珍珠鸟的图。(学生描述珍珠鸟的外形)那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作家冯骥,看他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怎样的动人故事。(板书:16 * 珍珠鸟)

(设计意图:用谈话法导入,利用多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搭起交流的平台,营造和谐、民主、 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知。)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本。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正音

巢cháo 蔓 wàn 驳bó 瞅瞅chǒu 雏儿chúr 啄zhuō 呷呷xiā 睑jiǎn 眸móu

3.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告诉大家,你读出了什么。一人只允许说一点。对哪个同学的说法有疑问或补充可优先发言。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咀嚼文本。

1.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学生与文本对话。

你们觉得冯骥才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那么,信赖创造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美好境界呢?哪一段描写了这一境界?指学生朗读。 其他学生评价读得怎么样。

2.文中说这是一个美好的境界,你觉得哪儿美?屏幕上展示课文插图。 3.如果让你给这个画面加一个标题,你会加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

4.作者说是信赖创造出了如此美好的境界,谁信赖谁?这只很怕人的鸟怎么对我如此信赖呢?

速读8—13段,找出这个过程。

动笔读书:划出文中描写珍珠鸟活动变化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而且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5.学习小组交流后汇报,师生与文本对话。

抓住文中许多吸引人的描写处,用多种形式品读,想象感悟,从珍珠鸟逐步亲近作者的活动变化,感受作者细腻的关爱。

6.教师板书

起先??随后??渐渐地??先是??后来(索性)?? 7.连起来说一说,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吸收语言,进行内化;另外,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8. 珍珠鸟为什么一下子信赖“我”呢?这肯定有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现在,假如我们就是这只珍珠鸟。走进珍珠鸟的 心灵,体会当时它的心理。把文中的句子换个角度说,并加进自己的心理活动。

例:起先,我害怕主人伤害我,所以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9.学生练说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心灵历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这里,创设性地让学生转换角色,体验珍珠鸟的内心世界。于是,学生与珍珠鸟透过时空实现了心灵的契合。)

10.仔细读一读,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能用你的朗读表

2

现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文本,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四、鉴赏课文,美读文本。

1.由于我对珍珠鸟的关爱,它越来越信赖我,和我的关系日益密切。课文的第12 13自然段正给我们展示了这种美好的画面。请大家选择一节,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学生自由练读 。 3. 指名读。(鼓励学生读好书)

(设计意图:当学生能够通过美读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时,说明他们已经领悟了,胜过教师繁琐的分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温暖的评价语言和肢体语言成功地创造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条件下,充分展现个性,语言和精神同构共建。)

五、课外延伸,拓展文本。

1.看着此情此景,作者不由得从心底发出一声呼唤:(教师引读)信赖,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

2.生齐读最后一句。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现在请同学们围绕“信赖”写一句话,表达出你对信赖的认识和赞美。 出示范例: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 信赖是一盏灯,找你黑夜前行。

信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理解课文难点。)

5. 应该说,珍珠鸟是幸运的,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鸟都能像这几只珍珠鸟一样幸运,是不是所有的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都能彼此信赖,共创美好的境界呢?请同学看一个画面:《惊弓之鸟》——顽劣的弹弓,狰狞的枪口对着鸟的世界??为了创造人与自然(主要是动物)之间互相信赖、充满关爱的理想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画面补充更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

六、读写结合,升华文本。 1.小练笔: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心潮起伏,不由自主的大声呼唤:“ 。” 2.交流感受。

3.动物和人一样,都是我们的朋友,是地球上不可缺少的伙伴。让我们友好相处,互相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吧!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的安排,是学生运用自身语言积淀自由表达的方式,也是学生情感迸发的展示。) 【板书设计】

板书说明:表面上是小鸟主动走近人的,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行动。正是因为“我”用超脱私欲的爱心为珍珠鸟营造了宽松自由的空间,才使珍珠鸟由“怕人”到“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直至完全信赖我,作者也由此感受

3

到:“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流程图】

【评价与反思】

教学设计的的自我评价:教案是教师预设教学过程的书面文本,它决定着教师理念和教学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案更应是“学案”。我努力把自己的教案设计成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案。

课堂效果的自我感悟: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二)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学习。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三)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注重了课外拓展,培养了能力。我注重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与动物关系问题。将本课“信赖、尊重、平等”的主题用于生活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很好的培养。

今后课堂教学努力方向:

1.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学反思,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2.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参与为基础,以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认识为目的。 3.要重视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bk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