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37
更新时间:2024-03-24 02: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参考)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
教版37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2.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3.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物质的总质量 B.元素的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4.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 C和2g 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18 g B.8 g C.28 g D.30 g
5.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2NaOH═X+NaClO+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aCl B.H2 C.HCl D.HClO
6.下列气体的大量排放不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 A.CH4 B.CO2 C.O3 D.H2
7.“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作息时减少能量耗用,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主题的是( ) 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
B.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D.深秋时节焚烧落叶
1 / 17
8.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有3种分子 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C.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9.石墨烯(C60)是首个发现的二维空间材料,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制得.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三种碳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 D.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发生了物理变化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反应前质量/g 3 反应后质量/g 10 乙 5 5 丙 20 8 丁 7 待测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得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12g B.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题,32分)
11.选择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用化学式填空
(1)该气体能使人中毒,但具有还原性的是 ; (2)该气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 (3)该气体能供给动植物呼吸,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4)该气体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也能保鲜食物 . 1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 (3)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4)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3.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任写一点)
2 / 17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 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
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 14.碳和碳的部分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说出X的一种用途
(3)写出该图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CO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某些金属,请用化学方程式举例说明 .
(5)写出图中一个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化学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27分)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下同),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的药品是 和 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选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氨气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我们收集氨气时只能选 ,选择的依据是 .
16.请回忆你曾观察、学习过的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Ⅰ) 现象 紫色纸花变红 分析 ①实验(Ⅲ)验证了 : 实验(Ⅳ)验证了 ; ②通过实验(Ⅰ)、(Ⅳ),可验证酸的一条化学性质是 : (Ⅱ) (Ⅲ) (IV) 紫色纸花不紫色纸花不 变色 变色
3 / 17
③实验(Ⅳ)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纸花又变紫,说明碳酸 . 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小花变红的原因: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11分)
17.2015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计算:
(1)一个青蒿素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2)青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
18.(7分)工业上用碳来还原氧化铜炼铜.计算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是多少?
2015-2016学年××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主要有四点:①表示反应物,②表示生成物,③表示反应条件,④反映各物质间量的关系,由此得到的信息更多,如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结构和组成等.
【解答】解:A、在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前的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是反应物,所以正确.
B、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之比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所以正确.
C、在化学方程式中,反映不出厂价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所以错误.
D、在化学方程式中,等号上下标的是反应的条件,所以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应用广泛,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了解方程式的读法,理解方程式的含义,明确方程式中体现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4 / 17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元素质量守恒;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之所以相等,是由于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均没有改变.
【解答】解: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但其质量守恒的原因却是由于反应前后原子不变;故A不正确;
B、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在改变过程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不改变物质的总质量;故B正确;
C、质量守恒定律反映了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故C正确;
D、定量研究化学变化所需要的仪器精密度越高,结果越精确;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进行考查,体现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与理解.
3.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物质的总质量 B.元素的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可以知道化学变化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元素的种类是一定不变的;故B错误.
5 / 17
C、因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有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六个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质量、物质的总质量;两个一定变: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4.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 C和2g 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18 g B.8 g C.28 g D.30 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题意“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2g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
【解答】解:已知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2gD;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2g+x=28g+2g,则x=18g. 故选A.
【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5.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2NaOH═X+NaClO+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aCl B.H2 C.HCl D.HClO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X+NaClO+H2O,反应物中氯、钠、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
6 / 17
氯、钠、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1、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Cl.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下列气体的大量排放不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 A.CH4 B.CO2 C.O3 D.H2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从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等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里的玻璃和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作用,这种现象造成了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等. 故答案为:D.
【点评】记住: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等.
7.“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作息时减少能量耗用,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主题的是( ) 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
B.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D.深秋时节焚烧落叶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焚烧落叶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
【解答】解: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减少了木材的使用,符合“低碳生活”,故A正确;
B、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是减少能量耗用,符合“低碳生活”,故B正确;
7 / 17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号“低碳生活”,故C正确;
D、焚烧落叶加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号“低碳生活”,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低碳生活理念的落实,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低碳生活的一些具体体现,为倡导积极环保的新生活提供了思路.
8.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有3种分子 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C.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察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种类,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根据原子的种类及数目的变化分析该图示是否符合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A、图示中的四种分子构成不同,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共有4种分子,故A不正确;
B、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可以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故B正确;
C、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不正确;
D、图示中生成物有两种,且是两种化合物,而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必须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据变化示意图及分子由原子构成、反应类型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和反应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9.石墨烯(C60)是首个发现的二维空间材料,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制得.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三种碳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8 / 17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 D.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发生了物理变化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颜色考虑;B、根据三者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考虑;C、根据元素组成考虑燃烧的生成物;D、根据石墨和石墨烯的区别考虑.
【解答】解:A、金刚石属于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故A说法错误;
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为什么物理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B说法正确;
C、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故C说法正确;
D、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说法错误.
故选A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颜色,组成元素,完全燃烧的产物.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反应前质量/g 3 反应后质量/g 10 乙 5 5 丙 20 8 丁 7 待测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得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12g B.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可分析先甲、乙、丙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丁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
9 / 17
【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7g,故甲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7g;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同理可以确定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为12g;由质量守恒定律,丁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丁的质量为12g﹣7g=5g,故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7g+5g=12g;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甲和丁,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C选项的分析,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题,32分)
11.选择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用化学式填空 (1)该气体能使人中毒,但具有还原性的是 CO ; (2)该气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CO2 ;
(3)该气体能供给动植物呼吸,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O2 ; (4)该气体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也能保鲜食物 N2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性质决定用途;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是有毒的气体,但具有还原性,故填:CO;
(2)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氧气,故填:CO2; (3)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故填:O2;
(4)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物保鲜,又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填:N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S+O2SO2
10 / 17
(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 2H2O2H2↑+O2↑ (3)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H2O22H2O+O2↑
(4)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2)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S+O2SO2;(2)2H2O2H2↑+O2↑;(3)2H2O22H2O+O2↑;
(4)CO2+Ca(OH)2=CaCO3↓+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最后结合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
13.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 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
11 / 17
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根据图片信息中箭头的方向确定二氧化碳的来源途径回答.
(2)根据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回答.
(3)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最主要的是光合作用,我们能做的是植树造林.
【解答】解:
(1)根据图片信息,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化石(或矿物)燃料燃烧和动植物呼吸等.
(2)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产生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
(3)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且植树造林是我们容易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2)温室效应(或温室效应的具体表现等均可);(3)植树造林(种草等均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同学们了解了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气体,就会做好此题. 14.碳和碳的部分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CO2 . (2)说出X的一种用途 用于灭火
(3)写出该图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C+O2CO2 .
(4)CO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某些金属,请用化学方程式举例说明 CuO+COCu+CO2 . (5)写出图中一个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CaO+CO2↑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要熟悉碳和碳的部分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 (2)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判断.
12 / 17
(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4)一氧化碳还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5)根据碳酸钙转化成X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碳能转化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能转化为二氧化碳;碳酸和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碳酸钙和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所以X为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答案为:CO2
(2)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于灭火;
(3)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这四个反应的反应物都是两种,生成物都是一种,都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C+O2CO2(合理答案均可);
(4)一氧化碳还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 (5)碳酸钙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CaCO3CaO+CO2↑.答案:
(1)CO2;
(2)用于灭火; (3)C+O2CO2;(4)CuO+COCu+CO2;(5)CaCO3CaO+CO2↑.
【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了碳和碳的部分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常见的氧化物、酸、碱、盐的判别,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等,所考查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比较简单,学生一般都能轻松作答. 三、化学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27分)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b 锥形瓶 .
13 / 17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上图字母,下同),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的药品是 大理石(或石灰石) 和 稀盐酸 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选的发生装置是 B ,收集装置是 C .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氨气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我们收集氨气时只能选 D ,选择的依据是 氨气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比空气小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依据常用仪器回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氧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大,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混合,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氨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解答】解:(1)标有字母的仪器分别是长颈漏斗和锥形瓶;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大,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混合,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4 / 17
(4)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氨气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4+×3=17<29,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集气瓶;
(2)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2KClO32KCl+3O2↑;
(3)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B;C;
(4)A;D;氨气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比空气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取、反应原理、常用仪器等,较好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16.请回忆你曾观察、学习过的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Ⅰ) 现象 紫色纸花变红 分析 ①实验(Ⅲ)验证了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 实验(Ⅳ)验证了 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或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②通过实验(Ⅰ)、(Ⅳ),可验证酸的一条化学性质是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③实验(Ⅳ)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纸花又变紫,说明碳酸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 (Ⅱ) (Ⅲ) (IV) 紫色纸花不紫色纸花不 紫色纸花变色 变色 变红色 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小花变红的原因: CO2+H2O=H2CO3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现象IV: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分析; 分析:①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②根据酸具有相似性进行分析; ③根据碳酸的性质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分析.
【解答】解:将喷水后的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纸花变红色.
15 / 17
①实验(Ⅲ)将干燥的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不变色,验证了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Ⅳ)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②实验(Ⅰ)和(Ⅳ)中都有酸与纸花接触,说明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③碳酸不稳定,受热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碳酸分解后,红色的纸花又变为紫色.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答案: (Ⅰ) (Ⅱ) 现象 紫色纸花变红 (Ⅲ) (IV) 紫色纸花不变紫色纸花不变紫色纸色 色 花变红色 分析 ①实验(Ⅲ)验证了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实验(Ⅳ)验证了 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或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通过实验(Ⅰ)、(Ⅳ),可验证酸的一条化学性质是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③实验(Ⅳ)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纸花又变紫,说明碳酸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CO2+H2O=H2CO3.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反映,要学会设计实验、分析实验,善于根据实验现象总结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11分)
17.2015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计算:
(1)一个青蒿素分子由 42 个原子构成
(2)青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90:11:40 .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1个青蒿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 故答案为:(1)42;(2)90:11:40.
16 / 17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工业上用碳来还原氧化铜炼铜.计算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写出化学反应式即可;根据化学反应式计算碳的质量.
【解答】解:设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x C+2CuO2Cu+CO2↑
12 160 x 80g =
x=6g
答: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是6g.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和相关计算,属于基础知识,很
好解决.
17 / 17
正在阅读:
(参考)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3703-24
网球理论12-10
FTTH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新)01-27
第九章机械原理《习题答案08-27
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探讨资料03-08
教师评职称个人述职报告12-30
大学成长计划训练05-26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有答案直接打印版04-1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期期
- 中试
- 人教
- 解析
- 上学
- 年级
- 参考
- 化学
- 2019
-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数学10月月考试题文(无答案)
- “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践与思考-精品作文
- 最新精品作文:故国华诞 - 国庆60周年 - 2150字作文-精品作文
- 微博对大学生活的影响
- xx矿采煤机械化论证修改
- 新版会计基础模拟试题(二)
- 新目标九年级13单元第三课时学案
- 公司商务接待标准及流程
- 通天小学防溺水告家长书
- 理论力学
- 2011年福建省高职单招计算机类技能测试模拟试卷
-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口语交际·习作二 1 同步练习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最新篇)
- 王小波经典语录2
- 建筑材料微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 浅析语用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
- 03706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个人总结考点
- 2015经济师中级人力第9-11章--精编讲义--环球网校 - 图文
- 高中非谓语动词 - 图文
- 现代光学基础考卷200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