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安监职安2013-124附件1: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细则(试行)

更新时间:2023-11-11 00: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专篇编制细则(试行)

1.总则

1.1依据

本细则的依据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1号)。 1.2范围 1.2.1适用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内容、格式、深度要求。

本细则适用于上海市范围内产生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需编制《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含基础设计、实施方案、总体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关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对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以下简称为“设计专篇”)进行编制。 1.2.2编制范围

设计专篇编制范围应限于职业病防护内容,不应涵盖与职业病防护无关的环保、节能、消防、安全。相关环保、节能、消防、安全的设施设计由相关设计专篇完成。

设计专篇是建设项目从立项到验收3个职业病防护专项报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之一,设计专篇是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基础上编制的设计文件,是职业病防护设计相关内容的汇总,其内容及范围应该涵盖建筑、工艺设备、公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及管理等。设计专篇是项目设计施工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

制效果评价报告》在职业病防护设施方面的依据性文件。设计专篇不应编制成各类评估性文件。 1.3深度要求

设计专篇在初步设计(含基础设计、实施方案、总体设计)阶段之后,其深度应该深于初步设计、基础设计、实施方案。特别需对工艺设备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明确的设计语言描述。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建设项目construction project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2.2职业病危害occupational hazard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2.3职业病危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2.4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exposure level

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接触一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和接触时间。

2.5职业病防护设施 facility for control occupational hazard

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等的总称。

2.6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the report of facility design for control occupational hazard

产生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含基础设计、实施方案、总体设计)阶段,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依据国家职业病防护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对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

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各种设计措施及其预期效果而编制的专项报告。

2.7局部排风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在散发粉尘、废气的局部地点设置捕集罩,将其捕集并净化后排至其它地点的通风方式。 2.8捕集罩 hood

局部排风系统中,设置在粉尘、废气发生源处,就地捕集和控制的通风部件。

2.9排风口 enhaust outlet

局部排风系统中,含粉尘、废气空气排出室外的排放口。

3.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内容

3.1建设项目概述 3.1.1建设项目概况

应描述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项目组成、建设内容;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应描述是否利用原有建筑情况以及新建建筑情况;描述产品、产量;描述作业时间、劳动定员、生产班次;描述设备年时基数。应描述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概况,包括引用建设地点当地近期的风频、风向、风玫瑰图、风速、气温及相对湿度数据。 3.1.2建设单位简介

建设单位简介、并对项目来源做简要介绍。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应描述建设单位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防护现状,明确“三同时”执行情况以及是否需要以新带老。 3.1.3小结

概述章节中相关内容与预评价报告是否一致,如有不同,应着重 说明。

3.2设计依据

3.2.1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我国及建设项目当地和行业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3.2.2标准、技术规范

我国及建设项目当地和行业与职业病防治和防护设施设计有关的标准及技术规范。 3.2.3项目基础资料

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立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核(备案)批复,初步设计等。 3.2.4其他相关资料

建设项目有关的支持性文件、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与设计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 3.2.5设计范围

依据国家或行业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针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和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措施进行设计并对其预期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设计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各主要生产设施、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3.3工程分析

3.3.1总平面布置及建筑

描述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

应提供总平面布置图、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公用设施站房平面布置图。图件要求详见4.1.9章节。

对生产和辅助建筑进行描述。 3.3.2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

描述主要技术方案,生产工艺流程。如果是化工企业,应描述生产装 置的化学原理、主要化学反应及反应方程式。

按下表填写主要设备清单、型号规格(或参数)、数量,含公用辅助 设施内容及基本参数、数量等。下表中的设备序号应在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公用设施平面布置图表示。有多个车间的项目,应按车间分别列主要设备清单。

主要设备清单

设备序号 1 2 3 4 ….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台/套) 说明:1.表中设备序号的表达形式不限,只要与图纸对应即可。

2.建设项目有几个车间的,可将表格分列。公用设备也可与工艺设备分列。

3.3.3原、辅材料

描述原、辅材料、产成品情况,包括原料、辅料、中间产品、副产品、产品以及添加剂、废弃物等名称、成分、物态、来源或去向、用量或产量、包装、储存方式及储存地点、储存量等;明确是否有危险化学品,如有,应描述其装卸方式;并按下表填写主要原、辅材料用量。

主要原、辅材料用量表

序号 1 2 3 4 …. 物料名称 用量(t/a) 成分 物态 包装及储存方式 储存地点及最大储存量(t/a) 说明:用量也可用其他重量、数量等单位表示。

3.3.4自动化及操作方式

设备布局及先进性分析,主要描述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及装备水平和密闭程度、操作方式等。 3.3.5小结

概述工程分析章节中相关内容与预评价报告是否一致。如有不同,应 着重说明。

3.4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3.4.1预评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摘录预评价报告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并按照下列表格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览表

评价 单元 接触岗位或产生的设备 危害因素 形态 接触人数 接触方式 接触时间 (h/d) 其他 3.4.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对工艺及预评价识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判断预评价识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需要增减,并提出建议性意见。 3.5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有关防控措施及其控制性能 3.5.1建(构)筑物设计 3.5.1.1总体布局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全年风玫瑰图简要描述工业企业厂区生产区(包括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高温车间)、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的平面布置。

简要描述总图设计与预评价报告有何原则性区别。 3.5.1.2厂房自然通风设计

按照使室内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要求,对厂房建筑方位和相邻建筑物的间距进行描述。

对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或其他建筑物,应描述通风形式,并着重阐述自然排风装置(通风天窗、气楼、通风帽等)的形式。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宜对所采用的通风天窗、气楼、通风帽及相关参数进行描述。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或其他建筑物,应提供厂房的平面、剖面、立面图。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高温车间,应描述可开启的有效窗户面积、门洞面积、百叶面积,以及有效通风面积与墙面之比;应描述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的距离;应描述建筑迎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的夹角,以及建筑迎风面辅助建筑所占比例。

所有采用自然通风的建筑应填写自然通风设计一览表。

厂房自然通风设计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 厂房名称 气流组织的形式 进风形式 排风形式 安装位置(m) 说明:1.进风形式可描述为门窗自然进风、百叶自然进风等。

2.排风形式可描述为侧窗自然排风、通风天窗、气楼、通风帽等。

3.5.1.3采光和照明

以自然采光为主的厂房或其他建筑物,应描述采光方式、采光面积。 工作场所照明设计宜包括照明方式、照明种类、照明灯具、照度值等。 对于采光要求较高的车间工作场所,在文字无法完全表达照明状态时,宜附照明区域图。 3.5.1.4暖通工程 3.5.1.4.1空调

应对需要空调的车间、房间、区域以及对应的温湿度设计参数、服务人数、新风量、空调方式进行描述,并列表说明。

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情况表

区域名称 区域1 区域2 … 空调方式 冬季温夏季温相对湿人均新风服务人数总新风量度(℃) 度(℃) 度(%) 量(m3/h) (人) (m3/h) 备注 说明:1.如果应工艺需要,人均新风量远大于设计要求的最小新风量,可用大于××m3/h表示,并在备注中加以指明。

2.表中没有控制要求的用斜杠符号“/”表示。

应说明冷热源的来源。应详细描述新风设计方案,新风口位置,并列表说明。新风口位置应在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中编号表述,并与车间新风系统设计情况表保持一致。

车间新风系统设计情况表

新风系统 新风系统1 新风系统2 … 新风量(m3/h) 新风口位置 新风口底标高(m) 新风口周边环境 说明:1.新风口位置用平面图轴线位置表示。

2.新风口周边情况应描述周边5米范围内的情况。

3.5.1.4.2岗位送风

采用岗位送风的车间应该描述新风口位置、送风岗位的名称和数量、分设几个送风系统、每个送风系统的设计参数、送风处理情况、送风温度、送风口形式、送风口风速、送风口与受众的距离等,并分别列表汇总。

车间岗位送风系统一览表

岗位送风 系统编号 岗位送风1 岗位送风2 … 服务区域及岗位数 送风温度(℃) 系统风量(m3/h) 新风口位置 送风处理方式 风机参数 说明:1.表中没有的如送风温度、送风处理方式用斜杠符号“/”表示。

2.无论新风口在室内或室外,均应描述周边5米的环境。 3.送风处理方式应包含过滤、降温、加热、加湿、消声等。

岗位送风口一览表

岗位送风口形式 … 风口风速(m/s) 风量(m3/h) 风口与受众距离(m) 数量 岗位送风 系统编号 说明:1.风口与受众距离可以用~××m或××m~××m表示。

2.岗位送风系统编号应与“车间岗位送风系统一览表”匹配,便于看出某系统用了几种形式的送风口。

3.岗位送风口形式指旋转送风口、层流式送风口、蛋格式风口等。

岗位送风口形式须用示意图表示。 3.5.1.4.3车间通风

采用机械通风的厂房,应说明进风形式和排风形式;应描述分设几个系统,每个系统风机参数如风量、风压、功率等。如采用机械送风的系统须描述新风口位置和周边环境;须描述过滤等净化形式。宜对车间内的气流形式加以描述。

对区域正负压敏感或有特殊要求的区域(或工艺),应对正负压的控制有明确技术方案描述。

车间或区域通风形式一览表

区域名称 区域1 区域2 … 进风方式 进风风量(m3/h) 排风方式 排风风量(m3/h) 气流形式 换气次数 (次/h) 区域容积 备注 说明:1.进风方式为自然进风的,进风风量用斜杠符号“/”表示。

2.排风方式可描述为屋顶排风、离心式、混流式、轴流式等。 3.气流形式可描述为下送上排等。

4.不按换气次数设计的区域,换气次数列用/表示,并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5.由车间排风、设备排风叠加计算换气次数的区域,应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6.对区域正负压敏感或有特殊要求的区域(或工艺),应在备注中说明正负压情况。

3.5.2防护设施设计及其控制性能 3.5.2.1防尘、防毒设施 3.5.2.1.1局部排风

应对局部机械排风系统所服务的设备或生产工艺进行描述;描述操作工人操作方式、操作面大小或产污面大小;必要时宜描述维修方式、工件大小、生产节拍等。

应描述产生粉尘、毒物的原因、种类。宜描述预计散发量、相关性质、散发的形态。

宜描述工艺设备自身已经采取的防控措施。

须详细描述设计中采用的捕集方式,如控制气流流向、控制断面风速、捕集罩形式;应描述捕集罩的外形尺寸,并描述捕集罩开口断面面积,或罩口面积,描述捕集罩与污染源的大小尺寸关系,以及与污染源的距离。

捕集罩形式应该用三视图表示。或用示意图及类似形式的捕集罩照片代替三视图。

须详细描述捕集罩与操作人员之间位置关系。

须明确说明捕集罩的主要设计参数,如断面风速、罩口风速、控制点风速(零点风速)等直接决定风量计算的设计参数。

依据捕集罩形式、捕集罩的尺寸、设计参数计算捕集粉尘、毒物所需要的风量(不需要计算过程,只需要将所有与计算风量有关的数据罗列)。

应描述系统组成(即哪些排风点合并成一个排风系统,或独立成一个排风系统、系统风量;描述是否需要采取净化,如果需要除尘或其他净化措施的系统,应描述净化方式和净化设备参数;描述系统中的风机形式及参数(风量、全压、转速);描述排放方式(室内或室外排放),及排放位置。

室外排放点需与新风口在同一张平面图上表示。

如果在室内排放的系统,应该重点描述净化方式、材料及净化效率。 用方框流程图的形式描述局部排风系统流程,并在流程图中标注各排风点风量,以及风机参数,具体形式如下:

风量(m3/h)

更多排风点 排风点1 2 净化装置 (名称/型号) 风机 排风点1 风量(m3/h) 室外排放 (排放高度)

根据上述描述内容,汇编成车间局部排风一览表。

车间局部排风一览表

系统编号 FP-1 FP-2 … 系统风量(m3/h) 净化方式及效率 主要粉尘、服务于设排风形式 毒物 备 风机形式及参数 备注 说明:1.没有净化的此列用斜杠符号“/”表示。

2.排风形式主要描述室内排放或室外排放。

3.如采用焊接烟尘净化单机之类的设备,风机形式及参数列用斜杠符号“/”表示。备注列描述使用设备情况及数量,排风形式填写室内排放,系统编号列用FP-X~FP-Y表示。

4.风机形式——离心式、混流式、轴流式等

风机参数——系统运行工况点的风量(m3/h)、全压(Pa)

3.5.2.1.2事故通风

对需要事故通风的工程概况进行描述,概况应该包括存放物质的种类、数量、建筑形式、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周边环境、总图位置等。并应该提供建筑平面图。

事故通风应描述事故通风系统的构成,包括送风、排风、风管等;事故通风设备应描述风机数量、形式、风量、风压、功率等;如采用管道排风,应分别描述室外排放口位置、室内吸风口位置和排风风机位置;如有机械送风系统,应分别描述室外进风口位置和周边环境、室内进风口位置和送风风机位置;如采用自然进风,应描述进风口形式、进风口面积、进风口位置等。

应明确描述事故通风设计通风量以及对应的换气次数。 应对事故通风启动方式进行描述。 3.5.2.1.3其他通风设施

如果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岗位送风对防尘、防毒有直接或间接作用,应简述参见哪个章节、哪个系统内容。 3.5.2.1.4工艺设备自带的防尘、防毒措施

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

因素,描述工艺设备和管道的密闭措施,防止物料跑、冒、滴、漏的技术方案。

对于贮存酸、碱及高危液体物质贮罐区周围的泄险沟(围堰)应该详细描述。

3.5.2.2防噪、减震设施 3.5.2.2.1主要噪声和振动源

对噪声和振动源进行描述,列出项目主要噪声源和振动源的源强汇总表,并说明接触时间。

噪声源情况汇总表

序号 N1 N2 N3 ….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声级(dB(A)) 噪声特征 接触时间(h/d) 所在车间名称 说明:声级可以取自预评价中的类比数据、经验数据、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数据等。

振动源情况汇总表

序号 N1 N2 N3 ….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振动特征 接触时间(h/d) 所在车间名称 当工作岗位周边有多个噪声源时,宜计算出多声源叠加后的预计声压级,并以此作为噪声防护设计的依据。 3.5.2.2.2噪声和振动防护设施

噪声和振动防护设施设计的描述应作整体阐述,并最终说明对操作工人的防护效果。

针对每个噪声振动源分别进行描述,首先应说明其采取的隔声、吸声、消声、阻尼、隔振等措施。针对不同的措施主要应说明以下几个方面:

隔声:应说明隔声构件的材质、厚度、质量密度、隔声量;隔声门应

说明选用的隔声门形式、规格、隔声量;选用的隔声窗形式(含通风隔声窗)、规格、隔声量;隔声屏障应该描述屏障的形式、材质、规格、屏障与声源的距离以及屏障与操作工人的距离关系、降噪量。

消声:要求说明需要消声的对象,如介质、粉尘或毒物种类、风量、风速、噪声级等;要求描述选用的消声器形式、规格、有效长度、消声量、安装位置等。消声器形式为抗式,应描述扩张比;消声器形式为阻式,应描述吸声材料及面板;消声器形式为阻抗结合,上述二者均应描述。采用其他消声器,如微孔消声器等,同样应该有基本参数的描述。

吸声:应描述吸声构件形式、吸声材料安装位置(如墙面或吊顶)、吸声面积、吸声面积与墙体的面积比;选用的吸声材料及吸声系数、 面板材料及穿孔率;吸声吊体应描述安装方式。

隔振:应描述隔振形式及材料;如使用隔振沟,应描述沟的长度、宽度、填充物等,并在图中描述其位置。

阻尼:应描述阻尼减振对象的特征(结构形式、振动机理);采取的阻尼减振的形式(自由阻尼结构,约束阻尼结构);选用的阻尼材料及其主要性能且不能损害人体健康。

如采取除上述隔声、吸声、消声、阻尼、隔振之外的其他噪声和振动防治措施,应作相应的详细描述。

在噪声控制设计中,因采取隔声措施后,为满足人员及设备散热需要,而涉及通风措施:应详细说明其进风形式、排风形式、风机参数、进风消声和排风消声形式和设计参数等。

整体效果:描述采取上述措施后的降噪效果。

噪声治理措施汇总及降噪效果表

序号 N1 N2 N3 …. 噪声源 治理前 声级 dB(A) 治理措施 降噪效果 dB(A) 治理后 声级dB(A) 接触时长(小时) 振动治理措施汇总及效果表

序号 11 2 3 …. 振动源 治理措施 隔振效果 dB 治理后 振级dB 接触时长(小时) 3.5.2.2.3噪声和振动的个体防护措施

在采取上述噪声和振动防护设施设计措施后,噪声和振动还不能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时,应该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采用耳塞、耳罩、头盔等个体防护措施,应该分别描述使用岗位、人数、治理后的岗位噪声值。耳塞、耳罩、头盔等也应该分别描述最低隔声量要求。

采用防振手套等,应该分别描述使用岗位、人数、治理后的岗位振动值。防振手套等也应该描述最低隔振量要求。 3.5.2.3防暑、防寒设施 3.5.2.3.1热源、冷源描述

设计专篇应对热源、冷源进行描述。

工艺设备产生的热源、冷源,应该描述设备使用状况(连续或间隙)、温度、使用能源、散热面积,并对其保温材料、厚度、面板状况进行描述。如果有材料进出口的,应该对进出口状态、工况进行描述,还应该对被加热工件的温度,出炉后的冷却、存放进行描述。

自然条件产生的热源、冷源,应该描述工作状况,工作时间等。 3.5.2.3.2通风空调设施

如果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岗位送风对防暑、防寒有直接或间接作用,应简述参见哪个章节、那个系统内容。

对于设空调休息室的车间,应描述空调休息室的面积和服务人数、室内空调设计参数等。

对于设电扇类岗位送风的岗位,应描述电扇数量、风量、与工作岗位

之间的距离等参数。

3.5.2.2.3防暑、防寒个体防护措施

在采取上述防暑、防寒防护设施设计措施后,还不能达到职业病防护要求时,应该采取个体防护措施。设计专篇应该对帽子、服装、手套、鞋子等个体防护措施提出要求。 3.5.2.4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设施 3.5.2.4.1非电离辐射防护设施

应对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备进行系统描述,包括设备用途、技术参数、平面布置等。

应对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施拟采取的屏蔽、吸收、接地、隔离、距离等防护措施及布局情况进行描述。 3.5.2.4.2电离辐射防护设施

1) 对产生电离辐射的设备进行系统描述,附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并按X射线装置应用项目、含密封源装置应用项目及非密封源应用项目所分别列表说明:

射线装置应用项目情况表

装置型号及名称 设备1 设备2 … 用途 所在 位置 额定工作参数 管电压 管电流 kV mA 最大工作参数 管电压 kV 管电流 mA 主射 方向 工作 时间(h/d) 含密封源装置应用项目情况表

装置型号及名称 设备1 设备2 … 用途 所在 位置 同位素名称 出厂活度 (Bq) 放射源 编码 主射 方向 工作 时间(h/d)

非密封源应用项目情况表

同位素 名称 设备1 设备2 … 用途 使用场所 用量 (Bq/a) 日等效最大 操作量(Bq) 操作 时间(h/d) 2) 针对产生电离辐射的设备,对其采用的防护设施进行描述: 含密封源装置应用项目和非密封源应用项目的防护设施应包括其贮存场所及工作场所。

对产生电离辐射项目工作区的分区情况以及非密封源应用项目的工作场所分级情况分别进行描述。

若采用建筑物进行屏蔽,则应对屏蔽墙材质和厚度、屏蔽门材质和厚度、迷道等及联锁安全装置、照射信号指示器等进行描述,并附设计图;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屏蔽,如铅挡板、护栏等,则应对该防护设施进行描述,并附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 3.5.3应急救援设施、仪器、设备

对设冲洗设备的场所,应描述数量,并附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 对设报警装置的场所,应描述报警设备名称、类型或型号、数量、报警值,并附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 3.5.4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对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设置警示图形、警示线、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对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的数量和位置进行设计。 3.5.5辅助用室及卫生设施的设置情况

根据预评价报告中确定的车间卫生特征等级,确定车间卫生用室(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以及在特殊作业、工种或岗位设置的洗衣室)、生活用室(休息室、就餐场所、厕所)、妇女卫生室等辅助用室的设置情况。各类辅助用室相关辅助设施设计一览表如下:

车间卫生用室设施设计一览表

卫生辅助用室 浴室 更/存衣室 盥洗室 洗衣室

位置 设计人员数 设施设计 通风设计 车间卫生等级 车间生活用室设施设计一览表 卫生辅助用室 休息室 就餐场所 男厕所 女厕所 妇女卫生室 位置 设计人员数 设施设计 通风设计 说明:根据GBZ1对设施、通风作相应的设计。

3.5.6预评价报告对策措施及建议的采纳情况说明

预评价报告中的对策措施及建议分为设计方面建议和管理方面建议,设计专篇应针对设计方面建议进行描述落实、部分落实、不落实情况。落实的措施应描述防护设施及所在位置。部分落实、不落实的措施,应描述理由,或说明取代方案。

对于预评价报告批复中针对职业病防护措施的要求,应分别描述落实、部分落实、不落实情况,落实的措施应描述防护设施及所在位置。部分落实、不落实的措施,应描述理由,或说明取代方案。 3.6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行管理措施及应急措施 3.6.1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行管理措施及应急措施

对3.5章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详细描述这些设施的日常运行管理以及维修要求和措施;对备品备件提出储存要求;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监控提出建设性要求。

3.6.2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应急措施

对3.5章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出现意外时提出应急预案。

3.7职业病防护设施投资概算

描述内容限于建设项目建设期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投资概算,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转费用。

职业病防护设施投资概算应按3.5章节中逐节逐项内容分列,并汇总成主要职业病防护设施投资概算汇总表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费用估算一览表。

主要职业病防护设施投资概算汇总表

序号 1 2 3 4 …. 设施费用 车间通风设施 噪声振动治理设施 空调设施 设备排风 合计 单位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设施及维护整修费用

表15.1-3 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费用估算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 通风设施 噪声振动治理设施 空调设施 …. …. 合计 运行费用 单位 万元/年 万元/年 万元/年 万元/年 万元/年 万元/年 费用 3.8预期效果

对本建设项目设计中所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参数,从工艺、建筑、采暖通风工程、职业病防护、生产技术的角度出发,结合现有同类生产的检测数据、运行管理经验,由设计单位对所提出的各项防护措施的预期效果进行分析,预测拟建项目建设投产后作业场所中各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能否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须按下表填写防护设施汇汇总表与应急救援设施汇总表。

防护设施汇总表

防护设施名称 1. 防尘、防毒2. 设施 …. 1. 噪声振动2. 治理设施 …. 1. 防暑、防寒2. 设施 …. 职业病危害因素 1. 2. …. 1. 2. … 1. 2. … 序号 设计方案 车间或区域 预期效果 1 2 3 …. 说明:服务于不同的车间或区域的防护设施,应分列。例如空压站和冲压车间的噪声振动治理设施应该分列。

应急救援设施汇总表

序号 1 2 3 …. 应急设施名称 报警装置 . 冲洗设备 . 急救场所 应急设施基本参数、数量 服务的车间或区域 说明:服务于不同的车间或区域的应急设施,应分列。例如酸加工使用区和酸存放区的冲洗设备应该分列。

4.格式要求

4.1格式

报告章节、项目编号参照本专篇3.1-3.9 4.1.1封面(见附件一)

封面应注明设计单位资质证书编号、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设计单位名称、编制日期等信息。 4.1.2封二(见附件二)

封二应注明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建设项

目单位名称、建设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建设项目单位联系人、建设项目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建设单位加盖公章。 4.1.3封三(见附件三)

封三应注明设计单位名称、设计证书号、设计单位法定代表人、设计单位联系人、设计单位联系电话。设计单位加盖公章。 4.1.4封四(见附件四)

封四应注明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法定代表人。项目组成员(以表格形式列出主持该项目各章节的设计人员的姓名、职称、承担的专篇编制工作内容)。表中所列人员须亲笔签名(所报纸质文件应含有签名原件)。 4.1.5设计单位资质证书

设计单位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正本缩印件(A4纸张横向打印,彩色)。 4.1.6目录

目录应列出3级标题,目录两字采用小3黑体,目录文字采用小4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5磅,并给出对应页码,其中附表、附图、附件须列出名称。 4.1.7正文

正文文字统一使用4号仿宋GB2312、行距为固定值25磅;表格内文字应使用5号宋体,单倍行距;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采用Times New Rome字体。

正文标题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1,2,3,4……,正文一般应采用3级标题,最多可列4级标题,如1.1.1.1;相关段落偏多的,可用a)、b)、c)、d)…….表示;1级标题采用3号宋体加粗,2~4级标题采用4号宋体加粗。

正文图表标题采用小4号宋体加粗,图表编号在2级标题框架内按顺序分别编号,如表1.1-1,表1.1-2,图1.1-1,图1.1-2等,图的标题表示在图底部,表的标题表示在表头。

正文表格尽量保证同一表格不分页,若不得不分页,则标题行需要加以重复;表格内字体使用宋体5号,标题行需要加粗;表格。

正文各章之间应用分隔符断开,章节之间页码须连续。

页眉:正文设置页眉,包含:XXXXX公司XXXXX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宋体小5,居左)。

页脚:XXX公司编制,居左;页码(第X页 共XX页)居右,宋体小5。

页码:正文编页码。格式为宋体小5,居中。 4.1.8附表和附件

标题表示在附表和附件的上方。字体为4号宋体。 须设附件、附表目录。

附件应包括项目立项批文、预评价报告批复文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专家评审意见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专家评审意见修改说明等。 4.1.9附图

文件中插图和附图等图件应符合制图规范,做到文字清晰、图示直观。 除地理位置图、周边环境概况图之外,其他图纸均须有编制单位的设计图签、图框,并有至少有3个设计及校审人员签名。

图纸所表现的主体内容必须用粗线表示,其他用细线表示。如总图中的新建建筑用粗线表示,原有建筑用细线表示;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工艺设备用粗线表示,建筑用细线表示;防护设施平面布置图,防护设施用粗线表示,工艺、建筑等用细线表示。

多种防护设施在一张图中表示时,应该有明确的图例。

总平面布置图的比例在确保文字清晰、图示直观的条件下,不得小于1:1000;其他图纸在确保文字清晰、图示直观的条件下,不得小于1:400。

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上主要工艺设备应标注编号,并与“主要设备清单”表的编号保持一致。

须设图纸目录。

应提供的图纸如下表,其他图纸根据项目的特点酌情提供。

应提供的图纸

序号 图纸名称 1 2 3 4 5 6 地理位置图 周边环境概况图 总平面布置图 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 防护设施平面布置图 要求 指北针 指北针 指北针、图签、图框、比例、签名,能够显示新建建筑和原有建筑 指北针、图签、图框、比例、签名、设备编号 图签、图框、比例、签名。根据要求可拆分为数张,分别表示。 4.2 纸张、排版

报告内容采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纵向排版,左边距28mm、右边距20mm、上边距25mm、下边距20mm。 4.3 装订顺序及要求

设计专篇文本单面打印。装订按A4规格竖向胶装,不得活页装订或简易装订。

图纸按比例要求打印,可另行装订。

装订顺序如下:封面、封二,封三,封四、正文、附表、附件、附图。

附件一:

证书编号:XXXXX(黑体,小三)

建设单位名称建设项目名称(黑体,小初)

(黑体,一号)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黑体,一号)

建设单位:XXXXXXXXXXXXXXXX(建设项目单位公章) 编制单位:XXXXXXXXXXXXXX(3号宋体加黑)(编制单位

公章)

二〇XX年X月(3号宋体加黑)

附件二:

建设单位名称(黑体,小初)

建设项目名称(黑体,一号)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黑体,一号)

建 设 单 位: XXXXXXXXXXX(宋体,三号) 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 XXX(宋体,三号)

建设项目单位: XXXXXXXXXXX(宋体,三号) 建设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 XXX(宋体,三号) 建设项目单位联系人: XXX(宋体,三号)

建设项目单位联系电话: 021-XXXXXXXX(宋体,三号)

(建设项目单位公章)(宋体,三号)

二〇XX年X月(宋体,三号)

附件三:

建设单位名称(黑体,小初)

建设项目名称(黑体,一号)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黑体,一号)

设计单位:XXXXXXXXXXX(宋体,三号)

设 计 证 书 号:XXXX(宋体,三号)

设计单位法定代表人:XXX(宋体,三号) 设计单位联系人:XXX(宋体,三号)

设计单位联系电话:021-XXXXXXXX(宋体,三号)

(设计单位公章)(宋体,三号) 二〇XX年X月(宋体,三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b0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