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及分值分配
更新时间:2023-04-08 11: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高考数学考点占分比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与高考有关的所有数学问题
(二)题型分析
单选的总评和总结:
本套选择题中第1~5题比较简单,第6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第8题是一个应用性问题,第9题是以新增的概率统计为素材的比较大小题,但要求学生熟悉公式的变形推导,方可解决。第10题图形题是江西试卷的一大特点。
填空题考生容易下手,其中第15题是对选修的考查,基本上是一学就会的题
解答题的总评和总结:
解答题第16、17题只要学生运算细心,基本上能顺利拿下,第18题是以立几体积计算为背景的古典概型题,要求学生有较强计数能力。第19题立几题回归到往年的中档题位置,传统方法,向量法都容易解决。第20题解析几何第1问学生容易拿分,第2问是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运算能力和计算技巧及很强的推理能力才可得到最终结论的题。第21题是定义型的题,比较抽象,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相对较难一点,但没有偏难题。
(三)分析与总结
通过对今年我省数学高考试卷的分析,我感到今年的江西高考数学试卷在命制中,本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广,基本把每个知识点都涉及到。题目数量、难度安排适宜,题目立意新颖,试卷难、中、易比例恰当。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编辑启示
我们组稿时主要主要以下几点:
1. 基础能力,即基本的计算能力。
2. 图形处理能力,包括两点,第一点,通过数字变成图形,第二点,通过图形读出数字的
规律。
3. 归纳猜想能力,归纳猜想并不指的我们前面讲过的数学归纳法问题,归纳和猜想意思是
我们通过一些题目信息去提炼出最关键的问题,让我们知道那个是题眼,了解到这个题目本质之后,去代入一些特殊的、极限的值。
4. 知识联系,如能否把函数与其他知识结合起来,比如说复习到后面的解析几何的时候,
能不能把后面的解析几何起来。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
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0)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
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
a b <.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
()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
()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
π≠+∈.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
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
()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
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
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
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
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
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
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
【1.2.2】函数的表示法
(5)函数的表示方法
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
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
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
①设
A 、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
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
B 中都
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
A
到B 的映射,记作:f A B →.
②给定一个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映射,且,a A b B ∈∈.如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
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函数的单调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y x o 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
(2)打“√”函数()(0)a f x x a x
=+>的图象与性质 ()f x
分别在(,-∞
、)+∞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
[
、上为减函数.
(3)最大(小)值定义
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
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
()f x M ≤;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
=. 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
()f x m ≥;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
【1.3.2】奇偶性
(4)函数的奇偶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
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
〖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
(1)作图
利用描点法作图:
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
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
①平移变换
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
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
②伸缩变换
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
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
③对称变换
()()x y f x y f x =???→=-轴 ()()y y f x y f x =???→=-轴
()()y f x y f x =???→=--原点 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
()|()|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
(2)识图
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
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
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
①如果,,,1n x a a R x R n =∈∈>,且n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a 的n
n 是偶数时,正数a 的正的n
n 次方
根用符号0的n 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
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当n 为奇数时,a 为任意实数;当n 为偶数时,0a ≥.
③根式的性质
:n a =;当n 为奇数时
,a =;当n 为偶数时,
(0)|| (0)
a a a a a ≥?==?-.
(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0,,,m
n a
a m n N +=>∈且1)n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
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1()0,,,m
m n n a a m n N a -+==>∈且1)n >.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
(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0,,)r s r s a a a a r s R +?=>∈ ②()(0,,)r s rs a a a r s R =>∈
③()(0,0,)r r r ab a b a b r R =>>∈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4)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1)对数的定义 ①若(0,1)x
a
N a a =>≠且,则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底数,
N 叫做真数.
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log (0,1,0)x a x N a N a a N =?=>≠>.
(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
log 10a =,log 1a a =,log b a a b =.
(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常用对数:lg N ,即10
log N ;自然对数:ln N ,即log e N (其中 2.71828e =…).
(4)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1,0,0a a M
N >≠>>,那么
①加法: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 ②减法: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③数乘:log log ()n a
a n M M n R =∈ ④log a N a N =
⑤log
log (0,)b
n a a n
M M b n R b =
≠∈ ⑥换底公式:log log (0,1)log b a b
N N b b a =>≠且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5)对数函数
(6)反函数的概念
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
值域为C ,从式子()y f x =中解出x ,得式子()x y ?=.如果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 y ?=,x 在A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
子()x
y ?=表示x 是y 的函数,函数()x y ?=叫做函数()y f x =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
习惯上改写成
1()y f x -=.
(7)反函数的求法
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
()y f x =中反解出1()x f y -=; ③将1()x f y -=改写成1()y f x -=,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
(8)反函数的性质
①原函数
()y f x =与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②函数()y f x =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1()y f x -=的值域、定义域.
③若(,)P a b 在原函数
()y f x =的图象上,则'(,)P b a 在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上. ④一般地,函数()y f x =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
〖2.3〗幂函数
(1)幂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y x α=叫做幂函数,其中x 为自变量,α是常数.
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
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
③单调性: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上为增函数.如果0α<,则幂函数
的图象在(0,)+∞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 轴与y 轴.
④奇偶性:当α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α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q p α
=(其中,p q 互质,p 和q Z ∈),若
p 为奇数q 为奇数时,则q
p y x =是奇函数,若p 为奇数q 为偶数时,则q p y x =是偶函数,若p 为偶数q 为奇数时,则q p y x =是非奇非偶函数.
⑤图象特征:幂函数,(0,)y x x α=∈+∞,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
〖补充知识〗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②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③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
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
()f x 更方便. (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①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2b x a
=-顶点坐标是2
4(,)24b ac b a a
--. ②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2b a -∞-上递减,在[,)2b a -+∞上递增,当2b x a =-时,
2
min 4()4ac b f x a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2b a -∞-上递增,在[,)2b a -+∞上递减,当2b x a
=-时,2max 4()4ac b f x a -=. ③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
11221212(,0),(,0),||||||M x M x M M x x a =-=
. (4)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根的分布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 设一元二次方程2
0(0)ax
bx c a ++=≠的两实根为12,x x ,且12x x ≤.令
2()f x ax bx c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a ②对称轴位置:2b x a
=-
③判别式:? ④端点函数值符号. ①k <x 1≤x 2 ?
②x 1≤x 2<k ?
③x
1<k <x 2 ? af (k )<0
④k 1<x 1≤x 2<k 2 ?
⑤有且仅有一个根x 1(或x 2)满足k 1<x 1(或x 2)<k 2
? f (k 1)f (k 2)<0,并同时考虑f (k 1)=0或f (k 2)=0这两种情况是否也符合
⑥k 1<x 1<k 2≤p 1<x 2<p 2 ? 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 (5)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在闭区间[,]p q 上的最值
设
()f x 在区间[,]p q 上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令0
1
()2
x p q =
+. (Ⅰ)当0a
>时(开口向上)
①若2b p a -
<,则()m f p = ②若2b p q a ≤-≤,则()2b m f a =- ③若2b q a
->,则()m f q =
02a )q
()f p
) ②若p ≤ ③若2b q a
->,则x
x
x
x x
()M f q =
①若02b
x a -≤,则()m f q = ②02b
x a ->,则()m f p =.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x f y =的零点就是方程0)(=x f 实数根,亦即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0)(=x f 有实数根?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x f y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x f y =的零点:
○1 (代数法)求方程0)(=x f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x f y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
1)△>0,方程02=++c bx ax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02=++c bx ax 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02=++c bx ax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高中数学 必修2知识点 x f (q) ()2b f a -x x - =f (p) f (q) () 2b f a - 0 x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 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 1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 34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 ,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222r rl S ππ+= D C B A α L A 2 α C 2 B 2 A 2 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 =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 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 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 α来表示 a α a ∩α=A a ∥α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 a α b β => a ∥α P 2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2 a∥b 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 a β b β a∩b = P β∥α a∥α b∥α 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1)用定义; (2)判定定理;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2.2.3 —2.2.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1、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表示: a∥α a β a∥b α∩β= b 作用: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 2、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符号表示: α∥β α∩γ= a a∥b β∩γ= b 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定义 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如图,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P叫做垂足。 L p α 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注意点: a)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 b)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二面角的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A 梭 l β B α 2、二面角的记法:二面角α-l-β或α-AB-β 3、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2.3.3 — 2.3.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1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 取x 轴作为基准, 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 2、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0°≤α<18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3、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也就是 k = tan α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 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 不一定存在. 4、 直线的斜率公式: 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正在阅读:
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及分值分配04-08
2018党员个人查摆分析材料02-22
冬天英语小诗歌11-21
2015.5.30福建事业单位联考真题05-15
加气站风险评估报告范本03-13
查摆剖析材料02-16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策略和建议10-03
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05-28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分值
- 考点
- 复习
- 分配
- 数学
- 高考
- 2022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766心理学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
- 2022年版中国联合办公行业研究报告目录
- 概率论习题解答 (1)
- 上海黄金交易所递延费方向2010-2014
- word模板:简单卡通中国汉字手抄报word模板
- 农村道路硬化工程施工总结计划.docx
- 幼儿园 有趣的蛋 -优质教案.doc
- 教师岗位职责底线清单
- 2022-2025年中国钎焊材料行业市场突围策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范文七年年级上学期英语期中试题
- 八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考试初二英语下册试卷及答案
- 13《卖油翁》思维导图九图导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 行政主管年度总结报告范文·二篇(2022)
- CD-130汽车变速器箱体加工课程设计说明书
- 消防施工合同范本 (2)
- 最新-街道文教卫生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精品
- 成都软件技术培训学校哪家好?ps培训学校去哪个好
- 安全生产月职工代表发言稿5篇
- 2022年学校五一放假通知范文
-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之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试题合集一(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