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卷第八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五
更新时间:2024-06-19 22: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白话译文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瑜伽師地論》卷008
《瑜伽師地論》卷8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五
齎因老師指導 釋慧悟編2004/8/19
第六章 雜染等起施設建立(大正30,313a14~317c23)
復次(0313a19),云何雜染施設建立?謂由三種雜染應知。 何等為三?一、煩惱雜染。二、業雜染。三、生雜染。
第一節 煩惱雜染
壹、總敘煩惱雜染 一、嗢拕南標 (313a21)煩惱雜染云何?嗢拕南曰:自性、若分別,因、位、及與門,上品、顛倒攝,差別、諸過患。 二、長行釋 (313a24) 當知煩惱雜染,由自性故,分別故,因故,位故,門故,上品故,顛倒攝故,差別故,過患故,解釋應知。
貳、別釋 一、煩惱自性 煩惱自性者,謂若法生時,其相自然不寂靜起;由彼起故,不寂靜〔身心〕行,相續而轉,是名略說煩惱自性。 二、煩惱分別 (一)、明種類分別 煩惱分別者,
◎或立一種,謂由煩惱〔即〕雜染義故。 ◎或分二種,謂見道所斷、修道所斷。 ◎或分三種,謂欲繫、色繫、無色繫。
◎或分四種,謂欲繫記、無記,色繫無記,無色繫無記。
◎或分五種,謂見苦所斷、見集所斷、見滅所斷、見道所斷、修道所斷。 ◎或分六種,謂貪、恚、慢、無明、見、疑。 ◎或分七種,謂七種隨眠:一、欲貪隨眠,二、瞋恚隨眠,三、有貪隨眠,四、慢隨眠,五、無明隨眠,六、見隨眠,七、疑隨眠。 ◎分八種,謂貪、恚、慢、無明、疑、見、及二種取。
◎或分九種,謂九結:一、愛結,二、恚結,三、慢結,四、無明結,五、見結,
六、取結,七、疑結,八、嫉結,九、慳結。
◎或分十種:一、薩迦耶見,二、邊執見,三、邪見,四、見取,五、戒禁取,六、
貪,七、恚,八、慢,九、無明,十、疑。
1
《瑜伽師地論》卷008
◎或分一百二十八煩惱:
△謂即上十煩惱,由迷執十二種諦建立,應知。 何(313b17)等名為十二種諦? ☆謂欲界苦諦,集諦, ☆色界苦諦,集諦, ☆無色界苦諦,集諦,
☆欲界增上彼遍智果、彼遍智所顯滅諦、道諦,1 ☆色界增上彼遍智果、彼遍智所顯滅諦、道諦, ☆無色界增上彼遍智果、彼遍智所顯滅諦、道諦。 此中, §見所斷 §於欲界苦、集諦,及於欲界增上滅、道諦,具有十煩惱迷執。 §於色界苦、集諦,及於彼增上滅、道諦,除瞋有餘煩惱迷執。 §如於色界,於無色界亦爾。 §修所斷 §於欲界對治修中有六煩惱迷執,謂除邪見、見取、戒禁取、疑。 §於色界對治修中有五煩惱迷執,謂於上六中除瞋。 §如於色界對治修中,於無色對治修中亦爾。 △如迷執,障礙亦爾。2
(二)、明體性 ◎薩迦耶見3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運失念故,等隨觀執五種取蘊〔為我性〕。若分別、不分別染污慧為體。
◎邊執見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運失念故,執五取蘊為我性已,等隨觀執為斷、為常。若分別、若不分別染污慧為體。
◎邪見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撥因、撥果或撥作用,壞真實事。唯用分別染污慧為體。
◎見取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以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及所依、所緣、所因、俱有、相應等法,比方他見,等隨觀執為最為上、勝妙、第一。唯用分別染污慧為體。
◎(313c14)戒禁取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即於彼見、彼見隨行、若戒、若禁及所依、所緣、所因、俱有、相應等法,等隨觀執為清淨、為解脫、為出離。唯用分別染污慧為體。
◎貪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運失念故,於外及內可愛境界。若分別、不分別染著為體。 1
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 卷8,p.224:滅道諦唯是無漏最勝義故,說名增上。若於欲界苦諦,由正徧知而永斷,是名欲界增上彼徧智果所顯滅諦。其能徧知,名彼徧智所顯道諦。 2
參考: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 卷8,p.225。 3
參考:《大毘婆沙論》卷8(大正27,36b5-c21)。
2
《瑜伽師地論》卷008
◎恚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運失念故,於外及內非愛境界。若分別、不分別憎恚為體。
◎慢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運失念故,於外及內〔的〕高、下、勝、劣4。若分別、不分別高舉為體。
◎無明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運失念故,於所知事。若分別、不分別染污無知為體。
◎疑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即於所知事,唯用分別異覺為體。
三、煩惱因 煩惱因者,謂六種因:一、由所依故。二、由所緣故。三、由親近故。四、由邪教故。五、由數習故。六、由作意故。由此六因,起諸煩惱。 ◎所依故者,謂由隨眠起諸煩惱。 ◎所緣故者,謂順煩惱境界現前。 ◎親近故者,謂由隨學不善丈夫。 ◎邪教故者,謂由聞非正法。
◎數習故者,謂由先殖5數習力勢。
◎作意故者,謂由發起不如理作意故,諸煩惱生。
四、煩惱位 煩(314a11)惱位者,
◎略有七種:一、隨眠位。二、纏位6。三、分別起位。四、俱生位。五、耎位。六、中位。七、上位。
◎由二緣故,煩惱隨眠之所隨眠:一、由種子隨逐故。二、由彼增上事故。
ㄖㄨㄢˇ
五、煩惱門 煩(314a15)惱門者,
◎略由二門煩惱所惱,謂由纏門及隨眠門。
△纏門有五種:一、由不寂靜住故。二、由障礙善故。三、由發起惡趣惡行故。四、由攝受現法鄙賤故7。五、由能感生等苦故。 △云何隨眠門所惱?謂與諸纏作所依故,及能引發生等苦故。
◎又由七門,一切煩惱於見及修能為障礙8,應知。謂邪解了故,不解了故,解了不解了故,邪解了迷執故,彼因依處故,彼怖所生故,任運現行故。 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 卷8,p.228:自或他年耆是名為高,與此相違是名為下。若德增上是名為勝,與此相違是名為劣。 5
殖:積聚;聚集。《漢語大詞典》冊5,p.166。 殖=植【明】 6
《瑜伽論記》卷2:隨眠位是先,諸纏位為後。此二雖復同時,要因隨眠生纏故說為先。 (大正42,826b7-9)。 7
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卷8,p.230:彼煩惱能引生自害,於現法中若被繫、若退失、若被呵毀。 8
《瑜伽論記》卷4(大正42,354a18~24):前六見道障,後一修道障業。五十九云:身、邊、邪見名邪解
4
3
《瑜伽師地論》卷008
六、煩惱上品相 云(314a23)何煩惱上品相?謂猛利相及尤重相9。此相略有六種:一、由犯故。二、由生故。三、由相續故。四、由事故。五、由起惡業故。六、由究竟故。 ◎由犯故者:謂由此煩惱纏故,毀犯一切所有學處。 ◎由生故者:謂由此故,生於欲界苦10惡趣中。
◎由相續故者:謂貪等行諸根成熟,少年盛壯,無涅槃法者。 ◎由事故者:謂緣尊重田,若緣功德田,若緣不應行田而起11。 ◎由起惡業故者:謂由此煩惱纏故,以增上適12悅心起身語業。 ◎由究竟故者:謂此自性上品所攝,最初耎對治道之所斷故。
七、煩惱顛倒攝及略說 (一)、煩惱顛倒攝 煩(314b06)惱顛倒攝者,謂七顛倒:一、想倒。二、見倒。三、心倒。四、於無常〔而〕常倒。五、於苦〔而〕樂倒。六、於不淨〔而〕淨倒。七、於無我〔而〕我倒。
◎想倒者:謂於無常、苦、不淨、無我中,起常、樂、淨、我〔的〕妄想分別。 ◎見倒者:謂即於彼妄想所分別中,忍可欲樂建立執著。 ◎心倒者:謂即於彼所執著中貪等煩惱。 (二)、煩惱略有三種 當知煩惱略有三種:或有煩惱是倒根本,或有煩惱是顛倒體,或有煩惱是倒等流。
◎倒根本者:謂無明。
◎顛倒體者:謂薩迦耶見、邊執見一分、見取、戒禁取及貪。 ◎倒等流者:謂邪見、邊執見一分、恚、慢及疑。 此中,薩迦耶見是無我〔而〕我倒;
邊執見一分是無常〔而〕常倒; 見取是不淨〔而〕淨倒; 戒禁取是於苦〔而〕樂倒;
貪通二種:謂不淨〔而〕淨倒及於苦〔而〕樂倒。
八、煩惱差別 了,迷四諦故。無明名不解了,疑是解了不解了,二取及貪瞋慢,見所斷者,一切皆是邪了迷執。上來四門總攝一切見斷惑盡。此等迷苦集諦者是迷彼因依處行,迷滅道者是迷彼怖畏生行。 9
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卷8,p.230:煩惱現行難可制伏,名猛利。於微劣事現行增上,名尤(格外)重。 10
苦=若【宋】【元】【明】【宮】 11
《瑜伽論記》卷4:若緣不應行田而起者,於持戒者及有德者。(大正42,354a26~27)。 12
適=遍【宮】【知】
4
《瑜伽師地論》卷008
煩(314b20)惱差別13者,多種差別應知:謂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暴流、軛14、取、繫、蓋、株杌、垢、常害、箭、所有、根、惡行、漏、匱、燒、惱、有諍、火、
ˋㄓㄨㄨ熾然、稠林、拘礙,如是等類煩惱差別,當知。此中, (一)、釋名顯義 ◎能和合苦15,故名為結。
◎令於善行不隨所欲,故名為縛。
◎一切世間增上種子之所隨逐,故名隨眠。 ◎倒染心,故名隨煩惱。 ◎數起現行,故名為纏。
◎深難渡故,順流漂故16,故名暴流。 ◎邪行方便,故名為軛。
◎能取自身相續不絕,故名為取。 ◎難可解脫,故名為繫。 ◎覆真實義,故名為蓋。 ◎壞善稼田,故名株杌。 ◎自性染污,故名為垢。 ◎常能為害,故名為常害。
◎不靜相故,遠所隨故,故名為箭。 ◎能攝依事,故名所有。 ◎不善所依,故名為根。 ◎邪行自性,故名惡行。 ◎流動其心,故名為漏。
◎能令受用無有厭足,故名為匱。 ◎能令所欲常有匱乏,故名為燒。 ◎能引衰損,故名為惱。
◎能為鬪、訟、諍、競之因,故名有諍。 ◎燒所積集諸善根薪,故名為火。 ◎如大熱病,故名熾然。
◎種種自身大樹聚集,故名稠林。
◎能令眾生樂著種種妙欲塵故,能障證得出世法故,名為拘礙。
(二)、佛隨所增強而建立差別 諸如是等煩惱差別,佛、薄伽梵隨所增強,於彼種種煩惱門中,建立差別。18 1314
17
參考:《大毘婆沙論》卷47~50(大正27,241b~262a)。 軛=枙【宋】【元】【明】【宮】 15
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卷8,p.232:能生現法身心憂苦,能生當來五趣生等種種大苦,如是一切名和合苦。 16
〔故〕-【宋】【元】【明】【宮】【知】 17
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卷8,p.233:障礙離繫,是軛義。 18
《雜阿含經》卷18 (490) (大正02,126a3~128b6)。
5
《瑜伽師地論》卷008
◎結者,九結19:謂愛結等,廣說如前。
◎縛者,三縛:謂貪、瞋、癡。
◎隨眠者,七種隨眠:謂欲貪隨眠等,廣說如前。 ◎隨煩惱者,三隨煩惱:謂貪、瞋、癡。
◎纏者,八纏:謂無慚、無愧、惛沈、睡眠、掉舉、惡作、嫉妬、慳悋。 ◎暴流者,四暴流:謂欲暴流、有暴流、見暴流、無明暴流。 如暴流,軛亦爾。
◎取者,四取:謂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
◎繫者,四繫:謂貪身繫、瞋身繫、戒禁取身繫、此實執取身繫。 ◎蓋者,五蓋:謂貪欲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疑蓋。 ◎株杌者,三株杌:謂貪、瞋、癡。
如株杌,如是垢、常害、箭、所有、惡行亦爾。
◎根者,三不善根:謂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 ◎漏者,三漏:謂欲漏、有漏、無明漏。 ◎匱者,三匱:謂貪、瞋、癡。
如匱,如是燒、惱、有諍、火、熾然、稠林亦爾。
◎拘礙者,有五拘礙:一、顧戀其身。二、顧戀諸欲。三、樂相雜住。四、闕隨順教。五、得微少善便生喜足。
九、煩惱過患 煩(315a01)惱過患者,當知諸煩惱有無量過患:謂煩惱起時先惱亂其心,次於所緣發起顛倒,令諸隨眠皆得堅固,令等流行相續而轉。
◎能引自害,能引他害,能引俱害;生現法罪,生後法罪,生俱法罪:令受彼生身心憂苦。
◎能引生等種種大苦; ◎能令相續,遠涅槃樂; ◎能令退失諸勝善法; ◎能令資財衰損散失;
◎能令入眾不得無畏,悚懼無威;
◎能令鄙惡名稱流布十方,常為智者之所訶毀; ◎令臨終時生大憂悔; ◎令身壞已墮諸惡趣,生那落迦中; ◎令不證得自勝義利。 如是等過無量無邊。
第二節 業雜染
19
《集異門足論》卷19:「九結者,云何為九?答:一愛結。二恚結。三慢結。四無明結。五見結。六取結。七疑結。八嫉結。九慳結。」(大正26,446a25-28)。
6
《瑜伽師地論》卷008
壹、總敘業雜染 一、嗢拕南標 云(315a13)何業雜染?嗢拕南曰:自性、若分別,因、位、及與門,增上品、顛倒,差別、諸過患。 二、長行釋 當知業雜染,由自性故,分別故,因故,位故,門故,上品故,顛倒故,差別故,過患故,解釋應知。
貳、別釋業雜染 第一項、業的自性 業自性云何?謂若法生時20,造作相起,及由彼生故,身行、語行於彼後時造作而轉,是名業自性。
第二項、業由二種相分別 (一)、總說 業(315a20)分別云何?謂由二種相應知: 一、由補特伽羅相差別故。
二、由法相差別故。此復二種,即善、不善十種業道:所謂殺生、離殺生,不與取、離不與取,欲邪行、離欲邪行,妄語、離妄語,離間語、離離間語,麁惡語、離麁惡語,綺語、離綺語,貪欲、離貪欲,瞋恚、離瞋恚,邪見、離邪見。 (二)、別說 1、依補特伽羅相差別建立 (1)、黑品建立 補特伽羅相差別建立者,謂如經21言:「諸殺生者」,乃至廣說。 A、殺生者 (A)、廣說 殺生者者22:此是總句。
◎最極暴惡者:謂殺害心正現前故。 血塗其手者:謂為成殺,身相變故。
害、極害、執者:謂斷彼命故、解支節故、計23活命故。 無有羞恥者:謂自罪生故。 無有哀愍者,謂引彼非愛故。
因論生論:破外道所執 △有出家外道名曰無繫,彼作是說:「百踰繕那內所有眾生,於彼律儀、若不律儀。」
為治彼故,說如是言:「一切有情所。」
2021
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卷8,p239:此說思業。 《中阿含經》卷3 (15經) (大正01,437b25~438b12)。 22
〔者〕-【宋】【元】【明】【宮】 23
《漢語大詞典》第11冊,p.12。計:計慮;考慮。
7
《瑜伽師地論》卷008
△即彼外道復作是說:「樹等外物亦有生命。」
為治彼故,說如是言:「真實眾生所。」
※、此即顯示真實福德遠離對治,及顯示不實福德遠離對治。 如是所說諸句,顯示加行殺害。
◎乃至極下捃多蟻等諸眾生所者,此句顯示無擇殺害。
ㄐㄩㄣ◎於殺生事若未遠離者:此顯遇緣容可出離;謂乃至未遠離〔而〕來24,名殺生者。 (B)、略義 ◎又,此諸句略25義者:謂為顯示殺生相貌、殺生作用、殺生因緣、及與殺生事用差別。 ◎又,略義者:謂為顯示殺生如實、殺生差別、殺所殺生、名殺生者。 ◎又,此諸句顯能殺生補特伽羅相,非顯殺生法相。
B、不與取者 (A)、廣說 復(315b18)次,「不與取者」者,此是總句。 ◎於他所有者,謂他所攝財穀等事。
◎若在聚落者,謂即彼事於聚落中,若積集、若移轉。
◎若閑靜處者,謂即彼事,於閑靜處若生、若集、或復移轉。 ◎即此名為可盜物數者,謂所不與、不捨、不棄物。 ◎若自執受者,謂執為己有。
◎不與而取者,謂彼或時資具闕少執為己有。 ◎不與而樂者,謂樂受行偷盜事業。
◎於所不與、不捨、不棄而生希望者,謂劫盜他,欲為己有。
△若彼物主,非先所與,如酬債法,是名不與。 △若彼物主,於彼取者26而不捨與,是名不捨。
△若彼物主,於諸眾生不隨所欲受用而棄,是名不棄。 ◎自為而取者,謂不與而取故,及不與而樂故。 ◎饕餮27而取者,謂所不與、不捨、不棄而希望故。
ㄊㄠㄊㄧㄝˋ◎不清而取者,謂於所競物為他所勝不清雪故。 ◎不淨而取者,謂雖勝他而為過失,垢所染故。 ◎有罪而取者,謂能攝受現法、後法非愛果故。 ◎於不與取若未遠離28者,如前殺生相說,應知。 ※所餘業道亦爾。 2425
《漢語大詞典》第1冊,p. 1296:來,發生。 唐 韓愈 《秋懷詩》:“愁憂無端來,感歎成坐起。” (總)+略【聖】 26
者=著【知】 27
比喻貪婪;貪殘。《漢語大詞典》冊12,p.585。 28
離+(受現法後法非愛果故於不與取若未遠離)十七字【知】
ˋ8
《瑜伽師地論》卷008
(B)、結說 ◎此中略義者:謂由盜此故成不與取。若於是處,如其差別,如實劫盜,由劫盜故,得此過失,是名總義。
◎又,此中亦顯不與取者相,非不與取法29相。當知餘亦爾。
C、欲邪行者 (A)、廣說 復(315c12)次,「欲邪行者」者,此是總句。 ◎於諸父母等所守護者:
△猶如父母於己處女,為適事30他故勤加守護,時時觀察,不令與餘共為鄙穢。 若彼沒已,復為至親兄弟姊妹之所守護。 此若無者,復為餘親之所守護。 此若無者,恐損家族,便自守護。 或彼舅姑,為自兒故勤加守護。
△有治罰者,謂諸國王、若執理者,以治罰法而守護故。 △有障礙者,謂守門者所守護故。
此中,略顯未適他者31三種守護:一、尊重至親、眷屬、自己之所守護。 二、王、執理家之所守護。三、諸守門者之所守護。 ◎他妻妾者,謂已適他。
◎他所攝者,謂即未適他,為三守護之所守護。
◎若由凶詐者,謂矯亂已而行邪行。 ◎若由強力者,謂對父母等公然強逼。 ◎若由隱伏者,謂不對彼,竊相欣欲。 ◎而行欲行者,謂兩兩交會。
◎即於此事非理欲心而行邪行者,謂於非道、非處、非時,自妻妾所,而為罪失。 (B)、略義 此中略義者,謂略顯示:若彼所行、若行差別、若欲邪行,應知。
D、諸妄語者 (A)、廣說 (316a03)復次,「諸妄語者」者,此是總句。 ◎若王者,謂王家。 ◎若彼使者,謂執理家。 ◎若別者,謂長者、居士。 ◎若眾者,謂彼聚集。 2930
〔法〕-【宋】【元】【明】【宮】【知】【聖】 適事:謂女子出嫁服侍丈夫。《漢語大詞典》冊10,p.160。 31
〔者〕-【宋】【元】【明】【宮】
9
《瑜伽師地論》卷008
◎若大集中者,謂四方人眾聚集處。
◎若已知者,謂隨前三,所經語言。 ◎若已見者,謂隨曾見所經語言。 ◎若由自因者,謂或因怖畏或因味著。 如由自因,他因亦爾。
△因怖畏者,謂由怖畏殺縛治罰黜責等故。 △因味著者,謂為財穀珍寶等故。
◎知而說妄語者,謂覆想、欲、見而說語言。 (B)、略義 此中略義者,謂依處故,異說故,因緣故,壞想故而說妄語,應知。
E、離間語者 (A)、廣說 (316a14)復次,「離間語者」者,此是總句。 ◎若為破壞者,謂由破壞意樂故。
◎聞彼語已向此宣說,聞此語已向彼宣說者,謂隨所聞順乖離語。 ◎破壞和合者,謂能生起喜別離故。 ◎隨印別離者,謂能乖違喜更生故。
◎憙壞和合者:謂於已生喜別離中心染污故。 ◎印別離者,謂於乖違喜更生中心染污故。 ◎說能離間語者,謂或不聞或他方便故。
(B)、略義 此中略義者,謂略顯示:離間意樂、離間未壞方便、離間已壞方便、離間染污心、及他方便,應知。
F、麁惡語者 (A)、總說 復(316a24)次,「麁惡語者」者,此是總句。 (B)、別說 a、舉相違(白品) (a)、廣說 ◎此中,尸羅支所攝故,名語無擾動。 ◎文句美滑故,名悅耳。
◎增上欲解所發起故,非假偽故,非諂媚故,名為稱心。 ◎不增益故,應順時機引義利故,名為可愛。 ◎趣涅槃宮故,名先首。 ◎文句可味故,名美妙。 ◎善釋文句故,名分明。
10
《瑜伽師地論》卷008
◎顯然有趣故,名易可解了。
◎攝受正法故,名可施功勞。
◎離愛味心之所發起故,名無所依止。 ◎不過度量故,名非可厭逆。 ◎相續廣大故,名無邊無盡。 (b)、略攝 ◎又,從無擾動語,乃至無邊無盡語,應知略攝為三種語:一、尸羅律儀所攝語,謂一種。二、等歡喜語,謂三種。三、說法語,謂其所餘。
◎即此最後又有三種應知:一、所趣圓滿語,謂初一。二、文詞圓滿語,謂次二。三、方便圓滿語,謂其所餘。 ◎又,於未來世可愛樂故,名可愛語;
於過去世可愛樂故,名可樂語;
於現在世事及領受可愛樂故,名可欣語及可意語。
應知,即等歡喜語,名無量眾生可愛、可樂、可欣、可意語;
即說法語,名三摩呬多語;
即尸羅支所攝語,名由無悔等,漸次能引三摩地語。
b、釋麤惡(黑品) ◎此中毒螫32語者,謂毀摩33他言,縱瞋毒故。
◎麁獷語者,謂惱亂他言,發苦觸故。 ◎所餘麁惡語,翻前白品應知。
G、諸綺語者 (A)、廣說 (316b18)復次,「諸綺語者」者,此是總句。 ◎於邪舉罪34時,有五種邪舉罪者: △言不應時故,名非時語者。 △言不實故,名非實語者。 △言引無義故,名非義語者。 △言麁獷故,名非法語者。 △言挾瞋恚故,名非靜語者。 ◎又,於邪說法時:
△不正思審而宣說故,名不思量語。 △為勝聽者而宣說故,名不靜語。
△非時而說前後義趣不相屬故,名雜亂語。 △不中理因而宣說故,名非有教語。
3233
螫音釋。謂怒也,毒蟲怒必螫人。《漢語大詞典》第8冊,p.950。 摩=辱【宋】【元】【明】【宮】 毀辱:詆毀污辱。 34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上:律文又差知時不以非時,如實不以虛妄,利益不以損減,柔耎不以麁穬,慈心不以瞋恚,此謂舉罪五德。」(大正40,42c23-25)。
11
《瑜伽師地論》卷008
△引不相應為譬況故,名非有喻語。
△顯穢染故,名非有法語。
◎又,於歌、笑、嬉戲等時,及觀舞、樂、戲笑、俳說35等時,有引無義語。 (B)、略義 此中略義者,謂顯如前說三時綺語。
H、諸貪欲者 (A)、廣說 (316c01)復次,「諸貪欲者」者,此是總句。
◎由猛利貪者,謂於他所有,由貪增上,欲為己有,起決定執故。 ◎於財者,謂世俗財類。
具者,謂所受用資具。 即此二種總名為物。
◎凡彼所有定當屬我者,此顯貪欲生起行相。 (B)、略義 此中略義者,當知顯示:貪欲自性、貪欲所緣、貪欲行相。
I、瞋恚心者 (A)、廣說 (316c07)復次,「瞋恚心」者,此是總句。
◎惡意分別者,謂於他有情所,由瞋恚增上力,欲為損害,起決定執故。 ◎當殺者,謂欲傷害其身。 ◎當害者,謂欲損惱其身。
◎當為衰損者,謂欲令彼財物損耗。
◎彼當自獲種種憂惱者,謂欲令彼自失財物。 (B)、略義 此中略義,如前應知。
J、諸邪見者 (A)、廣說 (316c13)復次,「諸邪見者」者,此是總句。
◎起如是見者,此顯自心忍可欲樂當所說義。 ◎立如是論者,此顯授他當所說義。
△無有施與、無有愛養、無有祠祀者,謂由三種意樂非36撥施故:一、財物意樂。二、清淨意樂。三、祀天意樂;供養火天名為祠祀。
35
俳說:戲笑嘲謔的言辭。《漢語大詞典》第1冊,p.1476。 36
《漢語大詞典》第11冊,p. 779:非:通“ 誹”。誹謗之意。
12
《瑜伽師地論》卷008
△又,顯非撥戒、修所生善能治、所治故,及顯非撥施所生善能治、所治故,說如是言:「無有妙行、無有惡行。」
△又,顯非撥此三種善能治、所治所得果故,說如是言:「無有妙行、惡37行二業果及異熟。」
△又,顯非撥流轉依處緣故,說如是言:「無有此世、無有他世。」
△又,顯非撥彼所託緣故,及非撥彼種子緣故,說如是言:「無母、無父。」 △又,顯非撥流轉士夫38故,說如是言:「無有化生有情。」
△又,顯非撥流轉對治還滅故,說如是言:「世間無有真阿羅漢,乃至廣說。」△已趣各別煩惱寂靜,故名正至39。
△於諸有情遠離邪行,行無倒行,故名正行。 △因時,名此世間40。
△果時,名彼世間41。
△自士夫力之所作故,名為自然。 △通慧者,謂第六42。 △已證者,謂由見道43。 △具足者,謂由修道44。
△顯示者,自所知故,為他說故。 △我生已盡等,當知如餘處分別。 (B)、略義 ◎此中略義者,謂顯示:謗因、謗果、誹謗功用、謗真實事。
功用者,謂殖種功用、任持功用、來往功用、感生業45功用。 ◎又,有略義差別:謂顯示:誹謗若因、若果、若流轉緣、若流轉士夫、及顯誹謗彼對治還滅。
◎又,誹謗流轉者:應知謗因,不謗自相。謗還滅者:應知謗彼功德,不謗補特伽羅。
(2)、白品建立 復(317a13)次,白品一切,翻前應知。所有差別我今當說: A、翻欲邪行 (A)、廣義 37
惡=善【知】 38
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卷8,p253:此命終已當生未生,於此中間有中有生,是名流轉土夫。 39
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卷8,p.253:唯聖能證,故名正至。 40
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卷8,p.254:修因時,於此煩惱未永斷故,名此世間。 41
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卷8,p.254:修果時,此煩惱斷,於餘煩惱未永斷故,名彼世間。 42
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卷8,p.254:六神通中,漏盡通是第六,不共外道說名通慧。能了知煩惱盡得及漏盡方便。 43
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卷8,p.254:六現觀中,此說現觀智諦現觀。 44
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卷8,p.254:此說究竟現觀。 45
韓清淨科記《披尋記彙編》(一)卷8,p.254:感生意謂趣生。於趣生時如得神通所趣無礙,名感生業。
13
《瑜伽師地論》卷008
謂翻欲邪行中,諸梵行者,此是總句。
當知此由三種清淨而得清淨:一、時分清淨。二、他信清淨。三、正行清淨。 ◎盡壽行故、久遠行故者:此顯時分清淨。
◎諍處雪故名清,無違越故名淨,此二總顯他信清淨。此中或有清而非淨,應作四句:初句者,謂實毀犯於諍得勝。
第二句者,謂實不犯於諍墮負。 第三句者,謂實不犯於諍得勝。 第四句者,謂實毀犯於諍墮負。
◎不以愛染身觸母邑故,名遠離生臭。 不行兩兩交會鄙事故,名遠離婬欲。
不以餘手觸等方便而出不淨故,名非鄙愛。 願受持梵行故,名遠離猥46法。 如是名為正行清淨具足。 (B)、略義 當知略義即在此中。
B、翻妄語 (A)、廣義 又,翻妄語中:
◎可信者,謂可委故。 ◎可委者,謂可寄託故。
◎應可建立者,謂於彼彼違諍事中,應可建立為正證故。
◎無有虛誑者,於委寄中不虛誑故、不欺誷47故。 (B)、略義 此中略義者,謂顯三種攝受:一、欲解攝受。二、保任攝受。三、作用攝受。
ㄨㄤˇ
2、依法相差別建立 (317b04)復次,法相差別建立者,謂即殺生,離殺生等。 (1)、黑品建立 A、殺生 云何殺生?謂於他眾生起殺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殺方便,及即於彼殺究竟中所有身業。 B、不與取 云何不與取?謂於他攝物起盜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盜方便,及即於彼盜究竟中所有身業。 C、欲邪行 46
猥:雜濫。《漢語大詞典》冊5,p.87。 47
誷=罔【明】
14
《瑜伽師地論》卷008
云何欲邪行?謂於所不應行、非道、非處、非時起習近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欲邪行方便,及於欲邪行究竟中所有身業。 D、妄語 云何妄語?謂於他有情起覆想說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偽證48方便,及於偽證究竟中所有語業。 E、離間語 云何離間語?謂於他有情起破壞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破壞方便,及於破壞究竟中所有語業。
F、麁惡語 云何麁惡語?謂於他有情起麁語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麁語方便,及於麁語究竟中所有語業。
G、綺語 云何綺語?謂起綺語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不相應語方便,及於不相應語究竟中所有語業。 H、貪欲 云何貪欲?謂於他所有起己有欲樂、起染污心,若於他所有起己有欲樂決定方便,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 I、瞋恚 云何瞋恚?謂於他起害欲樂、起染污心,若於他起害欲樂決定方便,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 J、邪見 云何邪見?謂起誹謗欲樂、起染污心,若於起誹謗欲樂決定方便,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
(2)、白品建立 A、離殺生 云何離殺生?謂於殺生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身業。 B、餘例離殺生 ◎如離殺生,如是離不與取,乃至離邪見,應知亦爾。
◎此中差別者:謂於不與取起過患欲解,乃至於邪見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 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意業。
3、結說 如是十種略為三種:所謂身業、語業、意業,即此三種廣開十種,應知。
第三項、業因 48
指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漢語大詞典》冊1,p.1675。
15
《瑜伽師地論》卷008
(317c08)業因云何?應知有十二種相:一、貪。二、瞋。三、癡。四、自。五、他。六、隨他轉。七、所愛味。八、怖畏49。九、為損害。十、戲樂。十一、法想。十二、邪見。
第四項、業位 (一)、舉五種相 (317c11)業位云何?應知略說有五種相:謂耎位、中位、上位、生位、習氣位。 (二)、釋五種相 1、耎中上位 (1)、由受生辨 A、不善業攝 ◎由耎不善業故,生傍生中。 ◎由中不善業故,生餓鬼中。 ◎由上不善業故,生那落迦中。 B、善業攝 ◎由耎善業故,生人中。 ◎由中善業故,生欲界天中。 ◎由上善業故,生色、無色界。 (2)、由因緣辨 A、舉不善業 ◎何等名為耎位不善業耶?謂以耎品貪、瞋、癡為因緣故。 ◎何等名為中位不善業耶?謂以中品貪 瞋、癡為因緣故。 ◎何等名為上位不善業耶?謂以上品貪、瞋、癡為因緣故。 B、例諸善業 若諸善業,隨其所應,以無貪、無瞋、無癡為因緣,應知。 2、生位 何等生位業?謂已生未滅,現在前業。 3、習氣位 何等習氣位業?謂已生已滅,不現前業。
49
《漢語大詞典》第7冊,p.473:恐懼。
16
正在阅读:
初中语文11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完美版04-05
无架双胞山药高产栽培技术08-28
泡沫沥青混合料方案(DOC)07-02
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常见问题解答汇编(更新至2016年5月底)04-23
中秋节月亮作文600字(精彩7篇)03-26
食品化学 第3阶段测试题11-17
高考语文语病复习资料大全08-21
2008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答案07-02
世界各国葡萄酒概况06-0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三地
- 瑜伽
- 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