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对话

更新时间:2023-03-08 05:40:3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对话 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好话”

勒流中心小学 张润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语文课

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表述。即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对话过程。这句话集中体现了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新理念。那如何把握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让学生“对好话”呢?

一、当好桥梁,让学生与文本、作者自主对话。

阅读是主体间的对话交流,是读者与文本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时是读者运用原有的阅读知识与技能与文本进行交流的过程。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过程中,鉴于学生的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与认知特点,因此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我在教学《挑山工》一文,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时,有些学生体会到做事情要像挑山工那样认定目标、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往前走;也有学生体会到,世界那么大那么美好,我们不要只顾着脚下,也要抬头看看周围的风景,欣赏美好的事物。前者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虽然后者并未提及,但学生说得有道理,我们应予以肯定。

同时,教师是学生与文本的桥梁,当文本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距离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例如,《瑞雪图》描画了一幅粉妆玉砌的北国雪景图。然而,身在南方的同学们,却从未目睹过雪景是如何的,这对了

1

解文中的“银条儿”、“雪球儿”、“雪末儿”的形态,以及感受雪景的美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我在设计这一课时,运用了许多有关雪景的图片,精心制作了课件,让学生欣赏。图片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他们仿佛进入了白白的雪国,主动地与文本进行“对话”,领略雪景的美丽,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次,要注意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不能漫无边际的理解,甚至扭曲。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时候,常常忽略自己与作者的对话。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对文本的解读,还应与作者对话,了解作者的内心。如有一位老师在上《七子之歌》时,问到学生:“《七子之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时?”学生只能空泛的说是:爱国之情。却理解不到里面还蕴涵了作者对丧权辱国的悲愤,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憎恨。要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他们也不能很好的知其所以然。在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历史资料或是出示相关的背景资料,创设相应的情境,这样学生有了一定得了解就能换位思考,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到当时他的心情,老师也当好了桥梁的作用。

二、平等、尊重,让学生与教师轻松“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又以文本为载体。这“对话”有别于“谈话”,是指“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互动的对话,通过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是师生之间全方位的、跨时空的交流。”[1]由于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着老师与同学,都较少愿意

2

直接的表达自己,“讲真话”,使得师生间的对话难以进行,或者影响了“对话”的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努力营造良好、愉悦的氛围,与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有说的机会,有说的意愿,使师生建立起真正的沟通关系。

如在上完《和氏献璧》一课后,我问学生:“你有什么话要对卞和说的吗?”许多学生都赞美了卞和那种忠诚或无私的美好的品质,,而当时有一个学生的回答是:“卞和,我觉得你有点笨??”他的话未完就被大家的笑声打断了,这时我鼓励他把话继续说完。于是他自信地把话说下去:“卞和,你能忠于国王是很好的。但是你要增强保护意识,寻找能够证明这是璧玉的人,等待有利的时机才去献璧,这样你就不用被砍去双腿了。”说得真好!我们要的不就是这种创新思维吗?如果我们不带给学生自信,抓住契机,师生怎能平等地对话呢?

因此,教师只有尊重、鼓励学生,不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强加给学生,才能有效构建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平台。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对话形式,让学生与学生积极“对话”。 课堂上,学生除了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外,还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其他同学进行“对话”,解读文本。 它是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现,也是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实施方法。因此,教师只有营造开放互助的教学氛围,设计形式多样的对话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进行互相交流,解决阅读上的疑难。

如对于一些教学上的难点,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意

3

见,尝试把问题击破;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自由分成小组,合作探究、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排演课本剧。这都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到别人的看法,更好地解读文本。

在学生对话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如在上《和时间赛跑》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以后我就时常做那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快,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完成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对于作者的这一种方法,学生出现了两种意见:一是,他是个珍惜时间的人,很好学。二是,他一心想着短时间内完成事情,会做得好吗?面对这两种不同的看法,我让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辩论。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努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这场辩论可说是学生“对话”的充分体现,学生在辩论中不但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而且得到了新的认识: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按质按量完成,才是真正的珍惜时间。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因课文的类型、学生的基础情况来选择适合学生之间“对话”的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轻松的氛围,让“对话”顺利完成且有成效。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当好“引导者”、“组织者”、“启发者”,因势利导,努力钻研,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对话”质量更高。

4

[参考文献]

[1] 王建源 俞芳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对话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9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