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系统设计

更新时间:2024-06-18 17: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 ? 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系统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

②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interaction); ③系统具有不同于各个组成要素的整体功能

系统组成

(1)要素 又称元素。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又称为子系统。 (2)结构 系统各要素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3)功能 系统整体在内部与外部的联系中表现的作用和能力。 (4)边界 系统所包含的要素的界限,结构表明须有确定边界。 (5)环境 存在于系统外与系统发生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总体。 功能表明系统需要与环境发生关系。 (6)输入 通过边界进入到系统的事物。 输出 通过边界进入到环境的事物。 1. 系统的6个原理

(1)整体性原理(Principle of system integrality)

系统的整体性的主要表现在于:

系统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只有从整体上才能显示出来。

整体与部分相对应,整体是各个部分综合的产物。系统整体不等于部分和,表现出了系统的非加和性,即要素的相互作用具有非线性。 整体性至少有两层含义:

①要素联系不能分割。 ②要素服从整体功能。

(2)结构性原理(Principle of system structure)。

系统的结构性是指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性。

? 结构性又称为系统内部的相关性。

? 结构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和目的性的内在根据。 ? 任何系统都是时空结构系统。

?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 ? 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反作用于结构。

(3)开放性原理 (Principle of open properties of system)

? 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与环境发生交换关系的属性。

? 开放性又称为系统外部的相关性,它是由系统内在结构所决定的。 ? 输入与输出是表征系统开放性的两个方面。

? 系统需要开放,是由于系统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环境。 ? 开放性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 环境选择系统,系统也选择环境。

? 系统世界应该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世界。

(4)动态性原理 (Principle of dynamic property of system)。

? 任何具体系统都要经历产生、发展、稳定、老化和衰亡的过 程,系统状态是时间的

函数,这就是系统的动态性。 ? 运动是系统的存在方式。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是系统 运动的内因,系统与环

境的相互作用是系统运动的外因。

? 系统具有绝对的动态性,并不否认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外界干扰和内部故障的作用下,持续保持结构、功能和性质的恒定性和有序性。

? 相对稳定性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动态性对设计工作的启示:

①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问题,把握设计对象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在实践中防止退化, 促成进化。

②由于系统的动态变化,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时机可以利用。因此,要认识时机,抓住时机。

③要保持系统的稳定有序状态,必须在动态中平衡系统。在条件具备时,平衡是可以打破的。打破之后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动态平衡,以维 持新的稳定有序状态。 (5)层次性原理 (Principle of system levels)

? 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的一种垂直结构,即,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低一级要素组成的子系统,而系统本身又是高一级系统的组成要素。

? 系统层次性的基本内容有3点:

①任何系统都具有层次结构。

②任何系统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是分层次的。 ③不同层次的系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 高层次系统与低层次系统形成一种纵向联系。

? 在同—层次的各(子)系统之间形成复杂的横向联系。

(6)目的性原理(Principle of systempurposiveness)

? 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以追求有序稳定结构为目的的特性。 目的是行为的结果。 ? 系统要实现一定的功能是系统自身存在的目的。

? 如果系统不具备有序稳定结构,就不具有保持自身的能力,就会在外力和内力的影

响下分解、崩溃。任何系统都具有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的 二重性。

1. 系统论第一定律

系统的属性种类总是多于组成它的各个事物在孤立状态时的属性种类之和,对于可量度的某具体属性的值,系统可能起到放大或缩小作用,也可能不发生变化,究竟起何作用取决于该属性的本质、系统的结构以及系统内协同作用的强弱。 2. 系统的第二定律

在保证实现环境允许系统达到的功能的前提下,整个系统对空间、时间、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利用率将趋于最高。 该定律又称之为五率最高原则。

如果一个系统没有使上述五率达到最高, 那么这个系统是不稳定的,必然是下列两种情况之一:

⑴系统本身不变化,或变化的速度太慢,五率远未达到条件所许可的程度,这类系统在与五率更高的系统的竞争中必然趋于毁灭;

⑵系统的要素与结构发展变化,不断提高五率,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完善 注意:

⑴第二定律指的系统对空间、时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利用率达到最高,是这五者的综合利用率达最高,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某一个。因此,在设计一个机械系统时,决不可片面追求某种功能或属性。

⑵系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空间、时间、物 质、能量和信息的利用率是不相同的。 3. 系统的第三定律

不同的系统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程 度的相似性,从一个系统上得出的规 律,可以推广或还原到与之相似的其它 系统上去。 3. 系统的相关性

1. 系统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 系统要素与要素之间的是相互作用。

? 恩格斯说:“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

? 系统通过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全新的整体效 应,有新质产生。作用各方一般没有明显的对称 性,即具有非线性关系。

2. 系统要素与整体的关系 (1)要素服从整体 (2)局部薄弱环节制约全局 设计的类型

三分法

按照人-社会-自然的相互关系, 将设计分为三种类型: ⑴环境设计

Environmental Design ⑵产品设计 Product Design ⑶传达设计

Communication Design 四分法

按照人-机-环境的相互关系分

⑴环境设计:对人类生存空间环境的设计。

例3-1 区域规划,工程,建筑,桥梁,道路,园林等。 ⑵过程设计: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计划和安排。

例3-2 对流程系统的设计。工艺设计,程序设计。

⑶产品设计:对由许多元件结合成为整体的技术实体的设计。对结合系统的设计。 ⑷工业设计:对工业产品的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艺术设计部分称为工业造型设计,产品商品化

机械系统的组成

1.动力系统:动力机及其配套装置,动力源

一/二次动力机:一/二次能源→机械能。 2.运动系统:

1)执行系统:执行机构和执行构件,工作机

改变对象的性质、状态、形状或位置,或检测、度量。 2)传动系统:1和2的中间装置。传递动力和运动。

⑴减速或增速;⑵变速;⑶改变运动规律。⑷传递动力 3.操控系统:使123彼此协调运行。

⑴操纵系统:通过人工操作,起动、离合、制动、变速、换向; ⑵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器自动实现,如伺服机构、微机控制。 4.支承系统:用于安装和支承1234。基础件+支承件 = 机架 5.辅助系统:润滑、冷却、计数、行走、安全 设计对象所具有的共同性质

性质1:任何一个设计对象都有确定的技术过程。 性质1所确定的技术过程可以分为:

⑴主要过程:亦称工作过程,实现主要的转换。 ⑵辅助过程:为保证主要过程所必需的技术过程。 ⑶驱动过程:提供所需的能量。

⑷控制过程:对工作过程进行必要的操纵和调整。 ⑸联接过程和支承过程。

性质2:任何一个设计对象都具有接受物料、能量与信息,并按照一定的时序转换物料、能量与信息状态的功能。

功能:是某个子系统对其作业对象施加作用,并取得一定效应的能力。

效应:是由于该系统对作业对象施加作用,使得作业对象的性质或状态产生转换的结果。 在设计中,可将拟定的技术系统分解成功能的分层结构。同一层次的分功能组合起来,可以满足上一层次功能的要求,最后组成为功能的整体,以满足总功能的设计要求 性质3:任何一个设计对象都是由许多元素(设施、设备、机器、零部件、元器件等)集合而成的技术系统。

结构:是由许多具有不同复合程度的要素组成子系统 复合而成。这些要素表现为各种类型的机体。这些机体可分为:

⑴工作机体:执行主要功能和直接的工作作用。 ⑵辅助机体:提供辅助工作或准备工作的作用。 ⑶动力机体:供给技术系统中各机体的所需动力。 ⑷控制机体:处理信息、接受和发出控制信号。 ⑸连接和支承机体:连接、传输、支承与固定。

性质4:任何一个设计对象都是经人规划、设 计、加工、建立和使用的人工系统。 性质4所确定的人工系统的形成,是设计思维的最终结果。设计思维的原则反映了设计者在解决新系统的设计构思时所遵循的构思规则。 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

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又称寿命周期)

是指一个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过程。

销售量

试销期

初步稳定期 失望期 成长后期

4个阶段: 投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时间

自然环境

产品 设计 产品 计划

机械系统的设计过程

产品 制造 产品开发 市场开发 产品 销售 产品 报废 产品 使用 社会环境

工作步聚系统分解系统分析工作内容将总系统分解成子系统,画出系统图,以便于分析和设计工作成果功能结构原理试验报告内部设计(产品设计)概念设计明确系统目的与要求,进行模型化、优化与评价,确定满意方案原理方案功能分解,分功能求解,得到多个系统原理解,选择工作原理,设计总体方案,对可行的各候选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得到满意方仿真结果案。进行总体布置设计,必要时进行试验研究(前期试验)将功能原理方案具体化为机器及零部件的具体结构。质的设计(定性分析构型,各零件形状、数目、位置关系)。若有几种方案时还需要进行评价决策,最后选择最佳方案。原理方案设计或功能原理设计或系统综合结构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总体结构草图技术设计详细设计总体设计结构设计或实用化结构设计施工设计商品化设计进行子系统的技术设计和总体系统的技术设计,计算和确定主要整机结构总图尺寸,绘制部件装配图和总图,必要时进行试验研究(中期试验)模型试验报告设计零部件形状,确定零部件数量,相互空间位置。选择材料主,确定尺寸,进行各种计算。量的设计(确定计算尺寸,确定材料),按比例绘制结构图。进行全部零件工作图、装配图的设计,完成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和各种工艺技术文件。适用性变化,标准化、系列化和模块化,艺术造型设计,价值分析,面向制造、装配和成本的设计,稳健设计,绿色设计,产品定价。装配图零件图技术文件(交付制造)功能广告推广文本(交付营销)

工作步聚工作内容对设计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评价,分析内部系统对周围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样机试验,样机试验(后期试验)对样机进行全面的鉴定和评审对不能满足系统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根据样机鉴定和评审意见修改设计对单件生产的产品,经修改、试验、调整后,投入运行考核,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对大量生产的产品,通过小批试制进一步考核设计的工艺性,并不断修改和完善设计,同时进行工艺装备的准备工作完善全部工作图、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建立销售渠道,提供市场服务,收集和分析用户意见工作成果样机(原型)样机试验报告完善设计(制造试生产销试(小批售产试制))试用定型设计销售测试样机试制和样机鉴定改和评审进改进设计鉴定和评审商品面市文件归档客户反馈

5.机械系统设计的工作原则

1.需求原则:避免想当然;动态观需求;识别隐需求 ⒉信息原则:市场、科技、测试、评审、工艺 ⒊效益原则:技术经济,社会;生命周期费用 ⒋简化原则:力求简化。简化比复杂更为优越 ⒌定量原则:参数,评价,尽可能定量

⒍时间原则:缩短设计周期;估计未来变化 ⒎合法原则:⑴法律和法规 ⑵政策 ⑶标准化

⒏审核原则:须适时而严细地审核每个设计环节

第二章

概念产品:是产品总体系统特征、性能、结构、尺寸形状 的描述和实现。

概念设计:以概念产品为目标的设计。它是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过程。 设计任务抽象化 1. 黑箱法

? 思想。利用对未知系统的外部观测,分析该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和输出,通过输

入和输出的转换关系,确定系统的功能,寻求能够实现该功能所需具备的工作原理,

确定其内部结构。

? 目的。是使设计者不要首先从产品结构着手,而应从系统的功能出发设计产品。它

有利于抓住问题本质、扩大思路、摆脱传统构造的旧框框,获得新的高水平的设计方案。

? 它是设计任务抽象化的一种方法。

? 设计过程就是逐步打开黑箱的过程。

图示为一般的黑箱示意图。方框内部为待设计的技术系统,方框 即为系统边界,方框外部标明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要求系统实现的 转化)、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影响

伴生输出物料M输入能量E信息S(技术系统)环境物料M′能量E′信息S′边界输出黑箱伴生输入

2. 功能的概念

? 功能是系统必须实现的任务,或者说是系统具有转化能量、运动或其他物理量的特性。

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功能,用户对产品功能的需求是有条件的,即功能的使用地点、环境条件、功能的定量与定性参数、实现功能的具体结构与手段、功能的经济性等

基本功能必要功能功能非必要功能附加功能

3. 功能描述/定义

? 设计要求表列出了详尽的要求,设计人员应去掉次要因素,突出最主要的任务。 ? 描述系统的总功能:由设计要求表突出最主要的任务,用抽象的概念。 1.功能分解

总功能→分功能→分功能→…→功能元

? 功能分解后容易求解: 输入量和输出量关系更为明确, 转换所需的物理原理比较单一, 结构化后零件数量较少。 功能分解的4个要点:

⑴通常按照解决问题的因果关系、或手段目的关系来分析分功能。

例:平口虎钳,为了“夹紧工件”,须“施加压力”。 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沿着这个思路逐步分解。

⑵也可按照生产的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来分析

例:汽水瓶灌装自动机的分功能包括:瓶、盖、汽水的贮存 与输送、灌装、加盖、封口、贴商标、成品输送。

⑶功能分解的结果用功能树的形式表达比较简单,易于掌握。 功能树的末端是功能元。 ⑷功能分解不只是问题求解的手段, 而且是深刻认识事物的方法。 只有在认清产品的分功能后,才能从根本上改进它。

功能结构的三种基本形式

⑴串联结构,又称顺序结构,它反映了功 能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时间、空间顺序关 系,其基本形式如图所示, F1、F2、F3为分功能。 ⑵并联结构,又称选择结构。

几个分功能作为不同的手段共同完成一个目的,或同时完成某些分功能之后,才能继续执行下一个分功能,则这 几个分功能处于并联关系。 ⑶ 环形结构,又称循环结构

? 输出反馈到输入的结构 3. 功能结构图

? 画图方法:结合初步的工作原理或简单的构形设想,把分功能按因果关系,时空顺

序关系或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得出功能结构图。 ? 如果需要,可在功能结构图中分别表明物料流、能量流和信号流。 例:洗衣机功能结构图

+洗涤剂+水(待洗涤)(洗涤后)

洗衣机的功能分解(树状功能图)容纳衣物和水搅动衣物和水控制脱水动力供应定时排水转换波轮旋转单向旋转双向旋转排水完成脏衣服的洗涤工作联接与支承洗衣机的功能结构图信息控制定时方向选择未洗衣物及水容纳衣物和水搅动衣物和水(波轮旋转)脱水洗衣机的边界洗过的衣物能量能量转换传递联接及支承排水水功能载体:实现功能的技术实体

求解的组合方法

1. 检索与选择

⑴ 按从属关系检索与选择

按事物的从属关系进行检索与选择,可有效地利用已有知识,高效率地获得解答。 ⑵ 按相似关系检索与选择

? 不考虑事物的从属关系,只要发现事物属性有相似关系,就作原型,探求工作原理,

改变条件加以应用。

? 先认为“闪光的都是金子”。后鉴别“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最后确定可供选

用的几个原型。

2. 变异的主要操作方法 ⑴扩大与缩小:

M→kM,M为参数,包括几何要素,k为变 换系数。 例:汽车轮胎:小→大=标准轮胎。

收音机、电子计算机:大→小。微型机械已经问世。 日用品向两极发展:落地式音箱,纸片香皂。 ⑵增加与减少:

M±n,对某一主体材增加或减去一部分n, 被减去的部分不再是系统的组成部分。 例:M+n:磁性保温杯,塑料瓶带挂钩。 ⑶组合与分解:

M±N,M、N…为所处理的诸要素。 分解后的要素仍然是系统的组成部分。 ⑷逆反

①MN→NM。改变要素间的位置、层次等关系。 ②M→,即非M。将某要素改变为相反的要素。

⑸置换:MN+Q →MQ +N。系统要素N被要素Q所置换。 总体设计的内容

⑴ 系统的原理方案的构思 ⑵ 结构方案设计 ⑶ 总体布局与环境设计 ⑷ 主要参数及技术指标的确定 ⑸ 总体方案的评价与决策 总体布置的基本要求

(1)保证工艺过程的连续和流畅

2)降低质心高度、减小偏置

(3)保证精度、刚度,提高抗振性及热稳定性 4)充分考虑产品系列化和发展 (5)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6)操作、维修、调整方便 (7)外形美观

1.总体布置的一般特点

⑴总体布置各子系统的一般顺序: ①先布置执行系统, ②再布置 动力系统, ③ 传动系统, ④ 操纵系统

⑤ 支承系统等。 ⑵总体布置的过程: ①从粗到细,从简到繁, ②需要反复多次才能确定。

总体主要参数的确定

1尺寸参数 2. 运动参数3. 动力参数4. 重量参数5.性能参数

nmaxnmin

Rn???Z?1??Z?1RnZ?lgRnlg??1GC58-60规定了七个标准公比:1.06、1.12、1.26、1.41、1.58、1.72和2。

Z应圆整为整数

制定公比φ的原则

①机床主轴转速是由小到大递增的,所以φ应大于1,并规定最大相对转速损失率不超过5

0%,则相应公比φ不应大于2,故1< φ ≤2。

②公比φ为2的某次方根,使转速n每隔几级就出现一个2n,这样不仅记忆方便,而且便于使用双速或多速电动机,以简化变速机构。 ③公比φ为10的某次方根,使转速n每隔几级后的转速为前面的10倍,而且还可以使转速整齐好记。 结构设计的原则 1. 明确

对产品设计中所要考虑的问题都应在结构方案中获得明确的体现 与分担。 (1)功能明确 : 功能应有确定的结构来分担 (2)工作原理明确:

(3)使用工况及应力状态明确 2. 简单

? 是指在满足总功能前提下,尽量力求结构形状简单、零部件数量少等。 3.安全

是指机器安全和为了保证安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可分为: ⑴直接安全技术法 ⑵间接安全技术法 ⑶提示性安全技术法。 结构设计的原理(考一个 2.3.3.1 任务分配原理 2.3.3.2 2.3.3.3 2.3.3.4 2.3.3.5

自补偿/自助原理 力传递原理 变形协调原理 力平衡原理

2.3.3.6 等强度原理 2.3.3.7 稳定性原理

第三章

按载荷是否随时间变化可以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

一般设备承受的动载荷主要有周期载荷、冲击载荷和随机载荷等几种。 按载荷的作用形式,可以分为拉伸载荷、弯曲载荷以及扭转载荷等。 载荷的构成1.工作阻力 2.摩擦力 3.自重载荷

4.外部动载荷

5.传动系统的动载荷 6.其它载荷 确定载荷通常有三种方法: 相似类比法 实际测量法 计算法

工作机械的负载特性

指工作机械工运行过程中,其运动参数(位移、速度等)和力能参数(转矩、功率)等的变化规律

1.恒转矩负载特性

2.恒功率负载特性

3.负载转矩是转速函数的负载特性

4.负载转矩是行程或转角函数的负载特性 5.负载转矩变化无规律的负载特性

第四章

执行系统执行末端件直接与工作对象接触并完成一定工作或在工作对象上完成一定动作的零部件执行机构给执行末端件提供动力和带动它实现运动,即把传动系统传递过来的运动的动力进行必要的交换,以满足末端执行件的要求。

执行系统的功能

1.实现运动或运动规律变换 2.施力

3.分度与转位 4.抓取与夹持 5.搬运与输送 6.检测

执行系统的分类

按执行系统对运动和动力的要求分: 动作型:缝纫机、包糖机、印刷机等。

动力型:冲床、推土机、挖掘机、碎石机等。 动作动力型:滚齿机、插齿机等。

按执行系统中执行机构的相互联系情况分: 单一型:搅拌机、碎石机、胶带输送机等。 相互独立型:外圆磨床、起重机等。

相互联系型:印刷机、包装机、缝纫机、纺织机等。 执行系统的设计要求 1.实现预期精度的运动或动作 2.各执行机构间动作要协调配合 3.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4.结构合理、造型美观、便于制造与安装 5.工作安全可靠,有足够的使用寿命 机构的构型

⑴ 组合法⑵ 变异法 执行系统协调设计原则

? 满足各执行机构动作先后的顺序性要求 ? ? ? ?

满足各执行机构动作在时间上的同步性要求 满足各执行机构在空间布置上的协调性要求 满足各执行机构在操作上的协同性要求

各执行机构的动作安排要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 各执行机构的的布置要有利于系统的能量协调和 效率的提高

机械运动循环图

用于描述机械在一个运动循环中各执行构件运动间相互协调配合的图。

通常选取机械中某一主要的执行构件为参考构件,以生产工艺的起始点作为运动循环的起始点,据此确定其它执行构件的运动相对于参考构件的先后次序和配合关系。 传动系统的类型

第五章

按传动比能否变化分 1固定传动比传动系统2变速传动系统 按动力机驱动执行机构的数目分

1独立驱动传动系统 2集中驱动传动系统 3联合驱动传动系统

传动系统的组成 1变速装置 2起停和换向装置 3制动装置 4安全保护装置 变速装置 交换齿轮变速 滑移齿轮变速 离合器变速机构 啮合器变速

主轴从计算转速nj到最高转速之间的全部转速都传递全部功率。因此,使主轴获得上述转速的传动件的转速也应该传递全部功率。这些转速中的最低转速,就是传动件的计算转速 两个执行件之间的传动链称为内联传动链

第六章

操纵系统的要求

1)操纵轻便省力。 2)操纵行程适当 3)操纵灵活

4)操纵件定位可靠

5)操纵灵敏、效率高

6)操纵系统的反馈准确迅速 7)操纵系统应有可调性 8)操纵方便舒适 9)操纵安全可靠

操纵系统的组成1)操纵件2)执行件3)传动件 主要设计参数:操纵力、操纵行程、传动比 三个范围1.站立时人肢体的能力范围和用力范围

2.坐势操纵的能力范围和用力范围

3人的视力范围

手操纵件的结构造型

(1)设计手柄式操纵件时,要重视柄部的结构形状和尺寸。由于手掌心肌肉最少,为避免掌心用力过大而产生痉挛,设计的柄部结构应避免手掌与柄部完全贴合。

2)为了便于识别和记忆,各操纵件最好采用不同形状的柄部或者不用颜色的按钮。 3)采用按钮式操纵件时,最好将旋钮的手捏部分设计成一头尖的形状,或做上醒目的标记,用来指明旋转刻度位置。

4)采用复合多功能操纵件,可以在操作时手不离开操纵件而完成多种操纵任务,且可节约

操作空间。

5)键盘式开关在键上可注上文字或图形,便于识别和记忆 安全保护(1)自锁机构2)互锁机构

第七章

支承系统的功用

支承机械系统其它各部件,承受切削力、重力、惯性力、摩擦力等静态力和动态力。 保证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和运动部件的相对运动轨迹的准确关系。 内部空间可存放冷却液、润滑液、液压油的油箱、电动机。 支承件的基本要求 1.足够的静刚度 2.较好的动态特性 3.良好的热特性

4.小的内应力

5.其他 应考虑吊运安全,液压、电器布置合理、便于加工和装配。机床支承件还要考虑便于冷却液、润滑液的回收、排屑方便。

支承件的静刚度 自身刚度 局部刚度 接触刚度

隔板(肋板)是指布置在支承件两外壁之间并将两外壁连接在一起的内板 肋条是指配置在支承件内壁上的条状金属,它不连接支承件的整个断面 提高支承件的局部刚度 (一)合理选择连接部位的结构 (二)合理选择螺钉尺寸和布置

三)注意连接处的局部过渡 常用材料

铸铁:材料价格便宜、阻尼大抗振性好、容易获得复杂的结构。

但铸件需要木模,制造周期长,批量小时成本高,易产生缩孔与砂眼(气泡)等缺陷。 适用场合:生产批量较大的支承件。

铸铁支承件,如果导轨与支承件铸为一体,则铸铁的牌号应根据导轨的要求选择;如果导轨是镶装上去的,或者支承件上没有导轨,则一般可采用HT150。

钢材焊接:钢材弹性模量大,重量可以轻一点;添加隔板、加强筋灵活,且容易改型,但钢材的阻尼小;焊接时易产生变形。

适用场合:单件小批生产的支承件,结构简单,要求不高的机械。 如果支承件由型钢和钢板焊接,则常用Q235AF或Q275钢 其他材料:轻合金,钢板外壳的混凝土,包泥芯的铸件,花岗岩 热处理

? 在铸造或焊接中的残余应力,使支承件产生变形。 ? 进行时效处理可以消除残余应力。

? 普通精度机床的支承件在粗加工后安排一次热时效处理即可,精密机床最好进行两次热时效处理,即粗加工前、后各一次。

? 高精度机床在进行热时效处理后,还进行天然时效处理,即把铸件堆放在露天一年左右,让它们充分地变形。

振型和固有频率合称为模态。一般把模态按固有频率从小到大排列,其序号称为阶。 提高动刚度的措施

1)在支承件内腔充填泥芯或混凝土等具有高内阻尼的材料

2)采用具有阻尼性能的焊接结构。如采用间断焊缝、焊减振接头等来加大摩擦阻尼。

3)对于弯曲振动结构尤其是薄壁结构,在其表面喷涂一层具有高内阻尼的粘滞性材料,如沥青基制成的胶泥减振剂、高分子聚合物和油漆腻子等,或采用石墨纤维的约束带和内阻尼高、剪切膜量极低的压敏式阻尼胶等。

4)采用环氧树脂粘结的结构,其抗振性超过铸造和焊接结构。

5)采用较粗糙的加工面或在接触面间垫以弹性材料,也能增加阻尼提高抗振性。但此时接触刚度有所降低。 6)安装阻尼装置。 提高支承系统热特性的措施

1. 散热和隔热

2. 均热

3.使热变形对工作质量的影响较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9q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