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的分类及特点定稿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9 19: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绘画艺术的分类及发展概况

第一节 绘画艺术的一般分类及审美特征

一、 绘画艺术的一般分类

绘画艺术的分类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目前有各种各样的分法,一般是按照地域划分为东方绘画、西方绘画两大体系。同时也可以根据绘画使用的物质材料的不同,或者题材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技巧、风格流派等方面来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首先从地域来分为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东方绘画以中国绘画为主,而西方绘画则以油画为主。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的根本区别和差异并不在单纯的技法与材料,关键是它们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理念的不同。中国绘画作为一种我国独有的绘画形式,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有着较为稳定的内在结构和自己的完整体系。西方绘画的发展,是与西方文明的发展相同步的。古希腊罗马时期和中世纪,西方绘画体系的发展大致与东方绘画体系相同,都是用简单、明确的线条勾画出所要画的形象轮廓,以此作为绘画造型的基础。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使得西方绘画艺术有了巨大的、突破性的飞跃,它吸收了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等新科学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绘画体系,使表现力很强的油画成为最主要的画种。

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又形成了各种不同艺术风格的众多流派,使得绘画艺术的发展绚烂多姿、丰富多彩。比如,属东方画的中国画,历史上又有南宗、北宗、浙派、吴派、江西派等风格流派,各派之下,还有许多风格不同的画家。而西方绘画体系中的近代绘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流派。现代绘画中又出现了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等众多的风格流派,并正在继续发展和变化。

(二)、从画种来分,由于使用的物质材料、工具或表现技法不同,绘画艺术可以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速写等。中国画用线造型,用色为墨,中国绘画中的线讲究曲直、粗细、浓淡、疏密等形态变化和

组织得统一,以及笔法刚柔、轻重、疾徐等所形成的运动感和节奏感,体现出线条造型的艺术美。如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等古代人物画,特别是梁楷的《李白行吟图》通过潦潦几根线条就把诗仙李白那豪放的性格和才思横益的风度跃然纸上。中国绘画的用色讲究的是以浓墨淡彩为特点,追求的效果是薄而透明,如五代时期南唐著名画家顾宏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对歌妓舞女的描绘。而油画用块面造型,用色为色彩,它是利用色彩的色相、明度以及光的明暗表现客观形象,强调光色效果和立体空间的真实效果,讲究色块厚重,注重对客观对象的色彩的真实再现的描绘,以色彩的丰富变化为特点,如乔尔乔涅的《暴风雨》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来制作的一种绘画艺术,艺术家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板、木板、纸板、塑料板等不同板材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方法的制版过程,再通过印刷而完成的艺术作品均被认为是版画。水彩画和水粉画采用不同的颜料和不同的画法,由于所用材料和技法的不同而使美术作品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三)、从绘画的表现形式来分,绘画又可以分为写意和写实的两种方式。这与中西方绘画思维方式的不同有关。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绘画多采用散点透视法;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多采用焦点透视法。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决定绘画种类的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它们虽不能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

方面高超的水平。

(四)、从绘画表现的题材内容来分,一般习惯把绘画分成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风景画、风俗画、历史画、军事画、肖像画和静物画等几种。同样地,这几种绘画也不限于使用同一种物质材料和工具,即油画可以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和静物画,其他画种也大都可以用来画上述几种题材的绘画。人物画是绘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先于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出现。无论中外,在早期绘画的发展史上,都以人物画为主,而且都为宗教或政治服务。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画,除了上面一些区分方法外,以画体分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类,写意画又可以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同时,同一幅画,从不同的角度分,又可以兼有几种不同的类别,比如德国女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的名作《面包》,它是西洋画,又是版画,既是单幅画,又是人物画。

二、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绘画是视觉的艺术和光的艺术,它是利用色彩、线条、形状作为传达的媒介,在二维的平面上,感性具体地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图影的一种艺术形式。因其对社会生活独特的表现方法和审美形式,使其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的审美特征是有区别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中国画的审美基点在于“意味”,西方绘画的基点从属于“再现”,中国绘画追求形象之外的意,线条与超然的色彩更能充分表达主观情感,成为东方美术造型的主要手法。欧洲人致力于物象自然属性的研究,造型艺术便充分利用了自然科学,借助明暗规律光与色的关系,空间、体积、结构、运动的表现成为主要造型依据。

(一)绘画艺术是人类精神情感的表现方式。艺术既能个性化地、具体地透视客观对象的本质与必然,又能细致复杂地展示主体的主观意象与精神情感。绘画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极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它可以容纳自然的天地造化,人工的精巧创造,也可容纳面目各异的人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但能够描绘各色人物的容貌神态,而且能够表现人物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内在心灵冲突和情感色彩。绘画大大扩展了客观的主体性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范围,不仅

具有题材的广阔性,并且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类生活中的某些细节,通过人物的神情与活动等可视的因素,来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刻划、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同时也实现主体内在情感的传达与表现。因此绘画是偏于表现内在主体性的。

(二)、绘画是社会生活的写照。绘画的取材范围极其广泛,表现的内容也极为丰富,人物及其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自然界的飞禽走兽,林木花草等,即人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人化的自然界,在绘画艺术中都可以得到直接和具体的反映。由于绘画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来反映客观事物,表现主体内在审美意象,不可能在实际上真切地再现人物的活动及其具体背景,而只能以切近现实生活画面的视觉效果,呈现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人物的内心冲突,呈现艺术家以情观物所见的世界或凝聚着艺术家审美理想的心灵画面。所以绘画能够自由地再现人物及事件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过程,能够细致地表现艺术形象活动的环境。如展子虔的《游春图》(图2-1)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画家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图2-1)

(三)、绘画可以激发人的丰富想象。绘画艺术表现的是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可以通过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瞬间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审美感受。因此绘画对艺术形象的概括和提炼更为集中、凝炼和巧于构思。艺术家往往能够利用刻划生活中某一可视的瞬间,来概括事物发展过程中与之密切联系的前后阶段,使定型化了艺术形象在观赏者头脑中引导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联想,激发对动态过程前因后果的丰富奇丽的想象。观赏者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审美观照,迅速联想到艺术品未曾直接展示在人们面前的那些侧面,靠心理的内部建构形成心理完形,从而产生精神与情感的愉悦。并因其内在的主体性,使人们可以对艺术家的内在审美意象进行较为自由的体验,在较明晰的方向引导下,具体地想象艺术家的内在审美意象。

比如,法国浪漫主义大师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图2-2)是直接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的一幅杰作。描绘的是法国巡洋舰“梅杜萨”号触礁沉没的事件,对于这样一起牵扯面广、人物众多、时间长的重大事件,需要描绘和表现的地方太多了。但是,《梅杜萨之筏》只选择了幸存者初见“阿古斯号”而欣喜若狂,呼唤求救的一瞬。不仅表现了船员们遭难的惨痛景象,还表现了船员求生的强烈愿望和意志,使观众不能不联想到酿成灾难的过去和未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再如宋徽宗赵佶当政的时候,曾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让画家们作画。当时许多应试者都集中心思考虑如何重点表现酒家,所以大多以小溪、木桥和竹林

层社会对绘画爱好和重视,并直接参加绘画创作,使绘画不仅是“百工”之事,而且涌现出一批有文化修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等,与广大工匠一起,为绘画的繁荣作出了贡献。汉代流行的经史故事等题材的绘画虽仍占一定比重,但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物形象的作品却迅速增多,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日趋活跃。中国绘画史中第一批为后世所崇奉的宗师就出现于此时,他们大多以人物画著称,显示了此时人物画的发展,即反映了时代特色,也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山水画、花鸟画也开始萌芽。我们可以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据有关文献记载,顾恺之当时就曾画有《雪霁望五老峰图》、《庐山图》、《望五老峰图》等山水画。另外据史料载,当时的夏侯瞻有《吴山图》,戴逵有《吴溪山邑居图》,戴勃有《九州名山图》等山水画问世,可惜都已经失传,所以我们无法具体知道当时山水画的概貌。但从顾恺之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和《女史箴图》卷(皆后人摹本)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画山石只勾染而无皴擦,画水多用线,树干与叶子也用勾染法,多为扇叶子的银杏树。由此可见山水仍在部分的充当人物的衬景,以至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不太协调的景象出现。有的画中甚至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树石,追求装饰趣味。花鸟画的发展略晚于山水画。山水画的发展受当时玄学思想、隐逸思想及山水诗的影响,是人们认识自然美、重视自然美的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映。这一时期提出山水画的精神是“畅神”,这不同于人物画的鉴戒功能,是以美感享受为主要目的的,是可以“卧游”的;同时认为山水画应倾注画家的思想感情, 所谓“神明降之,此画之情也”;另外揭示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初步解决了透视问题。这些都显示了山水画发展初始阶段的特征,而它的真正发展是在隋唐之后。 (四)隋唐时期的绘画

隋唐两代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如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缲等人的山水画日益成熟,花鸟画已工整富丽,取得了较高的

成就,具有鲜明的中原画风的吴道子、周昉等人的人物画作品占了绝对优势。

唐代绘画题材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变题材,如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美好图景的《西方净土变相》, 其中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型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的壁画,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风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在佛教壁画中,西域画风仍有流行,如长安佛寺中于阗画家尉迟乙僧的作品。但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了绝对的优势,对后世影响更为深远。如吴道子的壁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创作了莼菜条的线描和淡设色的吴装样式。周昉创造了水月观音的崭新形象,为后代所遵依,又显示出外来佛教绘画样式形象走向民族化的成熟。唐代人物画放映了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如《步辇图》;也描绘了功臣勋将,如《凌烟阁功臣图》;相邻民族,如《西域图》、《职贡图》;皇室贵族,如《虢国夫人游春图》;文人雅士,如《醉学士图》等等。

山水画到了隋唐时期,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成熟了,并渐渐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同时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专画山水的大师。这些大师将山水画逐渐推向高峰。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然还没有彻底摆脱装饰的味道,但写实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只是这时候的技法还比较古老、稚拙,没有具体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但是,不能否认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此时富丽、精工而富于装饰性的青山绿水得到了社会的欣赏,水墨山水也相继开始抬头。隋代展子虔所画山水具有咫尺千里之妙;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山水画技巧上更有提高,对青绿山水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而吴道子于佛寺壁上画怪石崩滩,达到“若可扪酌”的真实效果,又因一日之内能在大同殿壁上画出嘉陵江三百里的山水, 而与李思训之作“皆尽其妙”。 王维、张璪也以水墨山水著名,可见唐代山水画有着多种风貌,金碧青绿与水墨挥洒并行,并且注重抒发作者的情怀,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社会的需求,花鸟画也开始兴起。唐代花鸟画侧重描绘鹰鹘、仙鹤、孔

雀、雉鸡、蜂蝶及花木竹石,大都工整富丽。唐代绘画不仅大胆吸取、借鉴外来艺术的表现技巧,而且还通过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到其他国家,当时大食都城中有中国画工献艺,朝鲜半岛上的新罗曾在中国以高价收购名画家作品,中国绘画通过中日两国的使者、商人、留学生、僧侣等传入日本,对日本古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绘画灿烂而恢宏,具有雄健磅礴的时代精神和风貌。 (五)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绘画

五代两宋时期,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完备,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由于唐末以来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绘画艺术服务范围有所扩展,一些画家进入手工业行列,其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增强了艺术与社会的联系。皇室贵族从政治需求及装饰环境出发,朝廷设置画院,宫廷绘画盛极一时,画院集纳了众多优秀画家,对绘画创作提出更多的要求,继西蜀、南唐之后,宋朝统治宫廷绘画最兴旺、最活跃的阶段。文人学士把绘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故画家辈出,佳作纷呈,社会、宫廷、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色而又互相影响,使宋代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诸方面都出现异彩纷呈、多元发展的繁荣局面。

宋代绘画题材较唐代有很大扩展,人物画中宗教寺观壁画虽仍具一定规模,特别是道教绘画由于宋王朝对道教的提倡而有所发展,但石窟艺术已呈明衰退之势。寺观壁画中,为适应市民趣味,描绘生活形象及热闹场面的内容占了重要位置。经史题材的人物画,如《孝经图》、《诗经图》等也流行一时。但最有建树的是广泛表现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货郎图》、《盘车图》、《耕织图》等;与节日民俗活动相结合的节令画,如《大傩图》、《冬至婴戏图》、《观灯图》等;借描绘历史传说反映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历史故事画,如《文姬归汉图》、《采薇图》等;描绘文人韵事的,如《西园雅集图》等,也占一定比重。肖像画已在社会上得到普及。版画除佛教经卷图像外,还用于经史著作,如《烈女传》等;科技书籍,如《营造法式》等;图谱、画谱,《梅花喜神谱》的插图。并已有独幅版画的出现。尤其是雕版印刷年节需要的年画,更使版画普及深入民间。

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发展最为显著,五代时中原地区的荆浩、关仝,江南地区的董源、巨然,分别以不同的笔墨技巧塑造了不同地区的山水画,风格各异,对后世山水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宋代山水画家辈出,各有专长和创造,北宋李

成的寒林平远,范宽的嵩山峻岭和雪景,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绘的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细微变化,惠崇、赵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高度剪裁而富有诗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花鸟画也有着长足的发展,五代时江南徐熙的田园花果和西蜀黄荃的奇花异鸟分别具有野逸和富贵两种不同风格。北宋赵昌的设色折技花卉,易元吉的猿猴,崔白的败荷凫雁,以赵佶为代表的院体花鸟画,都具有很高水平。南宋梁楷,法常的花鸟画已开水墨写意之先导。文人学士中流行的墨竹、墨梅、墨花、墨禽更着重表现主观情趣,与民间画工及宫廷花鸟画的高度写实、刻画入微的画风迥然不同。五代两宋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但在创作中又注重提炼取舍,要求形神兼备,把工笔重彩技巧推向高峰。北宋李公麟又在纯用墨线勾染的白描手法上作出贡献,一些画家在写意人物花鸟上也进行了可喜的尝试,丰富了绘画的形式和表现技巧。 (六)元、明、清时期的绘画

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绘画有了巨大变化。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绪,“不求形似”、“无求于世”、“法心源”,强调人品画品的统一,并且注重将笔墨情趣与诗、书、印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样式,涌现了众多的杰出画家、画派,以及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在题材上,山水画、花鸟画占据了绝对的地位。而表现社会生活的人物画除个别画家擅长外,则日益呈衰微之势,只有肖像画尚保持相当水平。文人画家不屑于迎合社会大众审美要求,而是借绘画抒写情操,发泄对黑暗腐败势力的不满,并自鸣高雅,表现闲情逸趣。他们在艺术上敢于突破陈旧成法的藩篱,注意师法自然,勇于创造革新。文人画注意笔墨情趣及诗文、书法相结合的题跋,创造了独特的表现形式。

元代文人画以山水画为大宗,元初以赵孟頫、高克恭、钱选为代表,托复古以寻求新路,或格调古拙,或浑穆秀润,师古而不泥于古。但最能体现时代精神、风靡当代并影响后世的是元中后期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大家,他们主要继承董源、居然的山水画传统,在创作思想和方法上又受到赵孟頫的影响,但更能集古人之长,融进已意,自成家数,各具特色。他们同是遭受歧视的南人,身世坎坷悲苦,他们的山水画意境体现着他们的追求和向往,又是排泄胸中愤懑

的手段。倪瓒称:“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这种主观意趣浓厚的元代山水画,其萧疏淡雅、简练超逸的创新风格实为中国山水画的新阶段,是文人画的范本。

而此后的沈周、文徵明、唐寅、董其昌及四王、吴恽,又有带有鲜明个性的徐渭、陈洪绶、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中的郑燮、金农等人,则分别在不同方面对绘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明清绘画中另一值得瞩目的是民间的书籍版画插图和年画的繁荣兴盛。由于小说戏曲创作和演出的活跃,以及手工的突飞发展,推动刻书行业勃兴,书籍刻印精益求精,借插图以吸引读者。举凡经史子集、科技著作、地理方志,特别是小说戏曲,大多附有插图,绘形写景,备极生动;运刀雕版,明快刚健,或细如擘发,或拙如画沙,由于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艺术成就颇高。年画则由于雕版套色技术的成熟得以进一步推广普及。明清年画继承了宋代绘画的传统,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手法,描绘社会生活,表现神话传奇及英雄人物,反映人们群众的美好愿望,手法活泼自由,色彩红火热烈,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七)近代绘画

近代绘画主要指20世纪的绘画发展。世纪初“海上画派”中的赵之谦、任熊、任薰、任颐、虚谷、蒲华、吴昌硕,以其各具特色的绘画打破了清代嘉庆、道光以来沉寂的画坛局面,为近代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派中的最后一位大师吴昌硕其作品虽以花卉为主,但兼作山水,精于画理,笔含篆法,墨韵深厚,其画笔墨淋漓,色彩浓郁,气魄醇厚,一振晚清萎靡干柘之风,开现代写意画派新景象。其画影响到王震、陈师曾、齐白石。陈师曾早年留学日本,画山水勾多皴少,瘦骨嶙峋,笔简意饶,不入四王规范。陈师曾平生贡献教育,奖掖后进,对齐白石帮助尤多。齐白石的山水以借山图最为知名,所写出于胸臆,突破人家程式。

京城的另一山水名家溥儒,画综南宋名家,尤得马、夏遗意,淡雅秀逸。而与之齐名的张大千,早年涉猎各家,画路宽广,写蜀中山水,富有新意。金城于1919年在总统徐世昌的支持下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留学英国的金城任会长。金城以摹古而著称,山水学戴熙笔法,而近代陆恢风格,有《画学讲义》行世,追随者众多。后来其子继承其遗志,成立“湖社”,影响直至津门。此系统的画

家胡佩衡、秦仲文、刘子久、陈少梅、惠孝同、溥松窗、吴镜汀、周元亮等,又都在20世纪50年代的新山水画改革中作出努力。岭南的“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对于绘画的革新也是不遗余力,他们吸收日本画的风格,融会中西,所写山水常以写生为基础,并表现许多现代生活中的事物,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虽然他们的画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许多非议,但仍然在民国绘画史上有一席之地。

民国时期有一大批自海外学成归国的画家致力于国画的改良工作,他们学贯中西,以徐悲鸿为代表,提出了建立“新国画”的主张。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反映新生活为题材的“新山水画”在20世纪50年代最为流行。当时的的国画写生作为“新山水画”启幕的开场锣鼓,为国画在表现现实生活方面找到了摆脱旧法的途径,在此过程中,表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新生活成了“新山水画”的主题。傅抱石、李可染、秦仲文、钱松喦、关山月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画家,他们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产生了大量作品。而集体合作和画幅巨大也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像黄宾、齐白石这样的一代宗师,仍然在传统的笔墨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山水画风格,并影响着后人。而林风眠则依然在他的西学基础上构造自己的山水或风景。 二、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

(一)、从创作理念来看,中国绘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和心态,并视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很早以前的中国画论就有了这样深刻的阐述,可见中国画的起步就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艺术。笔墨里渗透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寻找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特意境,所以中国画追求的是神似。

(二)、从表现手法来看,中国画的造型手段是“线”。通过在创作中积累出的各种不同的“线”,抒写自己的胸怀,抒写心中独有的山川。“线”在中国画家的笔下有极深刻的含义,往往是将许多繁复的事物,仅仅通过几条富有生命力的“线”表达出来。无论人物画还是山水画,中国画家依靠“线”来塑造心中的形象,因此得以形成各种含义迥异的“线”,以及各式各样的皴擦。这里的“线”在作品中是极

其重要的一个元素,“线”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幅作品的优劣,因此,中国画家大都穷其一生追求富有生命力的“线”,有很多优秀的画家,就是因为他能成功的驾驭简单却含义无限的“线”,而成为大家。

(三)、在造型上提倡不拘于形似甚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绘画又一突出特点。中国画的对形象的塑造是为了作者的抒情达意,所以中国画家敢于舍弃对象外在的形态,敢于为了强化作者感情的表达而进行一些恰到好处的艺术夸张。善于抓住对象本质特征以及神情的中国画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灵活的表现对象。同时也为了区别主次宾主,给人以充分的美的享受及自己情感的充分表达,他们将个性化的构图、装饰化的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不拘泥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的构图布局是中国画的另一特点。有时候完全省略环境描写,大胆利用空白,突出主体,并借助观者的联想与想象去自由发挥。中国画的构图除紧密结合所描内容的“经营位置”之外,还讲求平面布局中的色、线、形的变化对比与呼应,虚实、疏密、开合、起伏、繁简、聚散的相生相应,这也是一个很突出的特色。

(四)、讲求笔墨是中国画的另一特点,所谓笔墨并不是用具材料上的笔墨,而是作者传情达意的的一种艺术技巧。中国画使用的是最富于弹力的毛笔,对笔触水分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的宣纸,形成了中国画笔墨变幻无穷的特点。所以笔法是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艺术技巧,它的作用就是以不同的笔法墨法描写不同的形象,不仅表现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也可以体现出创作者的个人风格。 (五)、以画为主,在一幅作品中加上诗文、书法、绘画以至印章的等艺术手段,也是中国画极为新颖的一个特色。它的形成过程很漫长,首先是提倡画中有诗,也就是追求画像诗一样的富有抒情味并且带有诗的韵律,也像诗那样的善于创造美妙的意境而做到“画外有意”“意趣无穷”,给读者以充分的回味与想象的余地。同时,这些又能表达作者的个性,体现与众不同的风格。这样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完善使得中国画成为了以画为主体并有诗、书、印相辅相成的一门小型的“综合艺术”。

第三节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古典艺术时期的绘画

按照欧洲历史学家的划分,奴隶社会时期的古埃及、西亚、希腊和罗马艺术被称之为古典艺术。西方古典绘画的雏形指诞生于距今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等,如法国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但真正标志着绘画艺术的出现是古希腊罗马时期。

真正意义的欧洲美术该从古希腊开始。雪莱曾在诗中吟道:“我们都是希腊人。”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希腊艺术是古代不可企及的典范,而在古希腊造型艺术中,最高的成就似乎是雕塑与建筑。西方古人以健康发展的人类童年那种天真幼稚又乐观自信的心态去面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世界,一方面视宇宙的基本结构是和谐、秩序、比例、平衡,并把它作为形式美的最高理想,构成主体内在的审美意象与在艺术传达中所形成的艺术形象的基础;另一方面又积极向外进取,崇拜寄身于其中的自然,在艺术传达中往往以对自然的真实模仿作为主体把握现实美的最高理想。二者交汇于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使艺术的内在主体性与和谐、秩序、比例、平衡的表现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了西方古代艺术鲜明的特点。与此相联系,重视对客观事物形体状貌的描绘,偏重客观的精神——心理建构和艺术传达中物质媒介的建构,也就成了西方古代艺术家们比较一致的审美理想。

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许多古希腊画家比雕塑家更名重当时。但当时的绘画早已随时间湮没了,我们只能借助文字材料和大量遗存下来的瓶画来推想绘画的发展,瓶画从公式化的抽象装饰性逐渐转向对清晰的人物动作和故事情节的描绘。古典时期开始像表现神话及传说故事一样来表现日常生活场面,并淋漓尽致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到古典晚期更加侧重于人物性格的描写。在古希腊绘画的发展过程中,透视短缩法的运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到希腊化时期,绘画以风俗画、风景画和景物画为主,倾向于用更富有说服力的透视短缩法和明暗手法来表现对象。

罗马艺术是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们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本身的艺术并不发达,但罗马人征服了许多文化艺术繁荣的国家,将那里的大量艺术品,尤其是雕塑和绘画当作战利品劫运到罗马,同时还把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艺术家、工艺师、工匠等当奴隶和人质集中到罗马,这就为繁荣罗马文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据说当时罗马城人口只有6万,而劫得

的希腊雕刻艺术品却有几万之多。正如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所言:“被俘的希腊反使蛮族主人成为俘虏,她把艺术带给了粗野不文明的拉丁姆。”绘画艺术中这种写实、求真、讲究形似的艺术特色,这种内在主体性表现的方式与艺术传统一直影响到近代西方。对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运动等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二)中世纪时期的绘画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由于封建思想和教会的统治,中世纪的文化艺术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因为基督教活动主要是在教堂,所以这一时期的美术和教堂建筑、壁画和雕塑装饰融为一体。 绘画主要是镶嵌画,在希腊罗马美术中,镶嵌工艺主要用来铺筑地面,现在被用来制作壁画,作为向不识字的教徒传播和灌输宗教信条的工具。这时期绘画的主要内容全部是圣经故事和人物,用以宣传教义,规劝世人服从神权和容忍上帝对现实世界的一起安排,做一个顺从的“上帝的奴仆”,实际上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仆。从其形式来看,人物形象是超现实人世的,实际上是解释教义的一种精神符号,人物表情没有人性,显得呆板僵化,表现出一种远离尘世的圣者气息,在人物神态上有一种静穆的神秘感,有的形象夸张到令人感到恐怖,众多的这类形象布置在教堂内外,从四面八方造成一种令人震慑的非人间的世界。教堂装饰中采用彩色镶嵌画和窗玻璃画,这种透光的画面在白天的阳光和夜晚的烛光下摇曳闪耀不定,画上的圣像和五彩装饰图案,在光的照射下令人目眩神迷,这一切更增加了教堂内部的光怪陆离和神秘恐怖、非尘世的特殊效果,达到了基督教征服人心的目的。

中世纪时期的绘画可以分成早期基督教、拜占庭、罗马式和哥特式绘画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拜占庭绘画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哥特式时期,意大利画家从拜占庭绘画中蕴涵的希腊绘画要素入手,最先开始了对在平面上造成景深错觉的透视短缩法的研究,并表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倾向,这种追求逐渐波及其他国家。但在美术家的兴趣转向探索视觉法则,根据自然来创作的时候,中世纪美术便告终结了。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文艺复兴是15、16世纪欧洲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意大利,则可上溯到14世纪。这个时期因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

主义经济的需要,发生了一场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以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和基督教神学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而被称作“文艺复兴”。这个运动以意大利为中心,逐渐遍及全欧,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向近代迈进。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也体现了以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美术家们的思想逐渐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摆脱着中世纪的规范,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同时借助理性和科学的知识,勇于探索,力图在美术创作上开拓出新局面,使活生生的形象和场景反映在美术作品中,让它成为一种再现性的美术。在绘画领域中,他们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探索,发明了透视法,解决了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三度空间的方法,尽力让二维平面具有三维空间感,并使立体人物活动在其中,从而实现古希腊人追求过的那种错觉性效果,让人们把美术品当成真实生活的写照,当成可感、可触、可知的事物。同时,改革了油画材料和技法,大大地提高了油画的艺术表现力,使西方绘画描绘客观对象的技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产生了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乔尔乔涅、提香、扬·凡·埃克、勃鲁盖尔、丢勒、荷尔拜因等一批成绩卓著的画家。艺术家们的实践,体现着新的时代精神,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为近代美术创作的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佛洛伦萨早期文艺复兴美术家吉贝尔蒂、多纳泰罗、布鲁内莱斯基在开创新道路、新风格方面,作出了更大贡献。布鲁内莱斯基并非画家,可他却对绘画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在线透视方面的研究成果,给新的绘画创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借助线透视制造真实空间的错觉,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家的共同特点。从马萨乔开始,要在三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空间的现实世界的假象,就成为西方众多画家孜孜以求的目标。绘画借助科学要同自然争胜了。在马萨乔利用透视描绘建筑、利用明暗刻画形体的作法上,不难看出这种追求。

在佛罗伦萨众多画家中,15世纪下半叶的波提切利是最有特色的人物。波提切利是在美第奇家族的文化人圈子内成长起来的画家,他曾师从利比学艺,把后者运用线条造型的手法发展成一种更优美、更抒情的风格。波提切利同那个时代的不少画家一样,也绘制了许多宗教画,但他最著名、最富个人特色的作品,

图2-6

《自由引导人民》(图2-6)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1830年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热,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以风景画为主的巴比松画派的出现,是在复辟时代末期和七月革命初期,波旁王朝的腐化和政治空气的低压之际。一些画家希望通过自然风光的描绘,寄托他们民族的情感和向往自由的理想,而巴黎郊外白露附近有个巴比松小村,有一群画家常常到哪里写生,甚或住在那里画画,人们即称这群画家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以新的精神开辟了法国民族风景画的道路,而且成为后来印象派风景画的直接的先导。面对自然写生,极力追求光和色的效果。在绘画艺术中,色彩对情绪的影响,以及色彩美给人的愉悦的感受,是十分强大

的。而大自然的美所提供给人的色彩感受,又是极为丰富的。所以印象派画家在色彩上的创造,是一项有益的革新,尤其是在风景画中,他们扩大了视觉感受的领域,从而丰富和推进了现实主义的表现力。现实主义既然要求真实地去反映现实,那么,印象派忠于自己视觉的真实感受,排除先验的成见,应该说是对现实主义的发展。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卡米耶·毕沙罗、雷诺阿、 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保罗·塞尚等。印象主义是欧洲美术史上自文艺复兴以来最具革命性的运动,它不仅带来了绘画技法的革新,也带来了观念上的改变。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类最受欢迎的艺术珍宝。

二、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

在东西方绘画艺术中有相通的东西,但因东西方各自的文化历史传统不同,在长期的社会和艺术实践中所形成的审美心理结构不同,所以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色。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理念是分不开的。

(一)西方绘画偏重写实、求真,偏重表现主体以客观的态度感受社会生活

所形成的审美意象。与此相联系,重视对客观事物形体状貌的描绘,偏重客观的精神——心理建构和艺术传达中物质媒介的建构,也就成了西方艺术家们比较一致的审美理想。西方传统绘画以“再现性”为其主要特征,但是这种再现绝非对自然一成不变的描摹,这种写实带有浓厚的风格特色:时代的、民族的,以及艺术家个人的风格特色。绘画艺术中这种写实、求真、讲究形似的艺术特色,这种内在主体性表现的方式,早在希腊的壁画中已见端倪。庞培古城遗址挖掘出来的壁

画,就仿佛移三维空间中实体建构的雕象于画面之上。据说著名画家宙可西斯画海伦后,是把现实生活中众多美女的形体特点集于一身,可见其精神——心理中内在审美意象的建构,既渗透了主体的审美理想,又偏于客观。这种文化与艺术传统一直影响到西方近代。

(二)西方绘画艺术以形似作为基本原则。达·芬奇认为,圆描(立体雕塑式的描绘法)是绘画的主体与灵魂。他们认识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纯客观的,始终贯穿着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画家观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对景写生。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即创作时对客观景物的位置、视点只能选择,而绝不能在画面上随便移动,以求严格按照物理、光学原理,科学准确地再现三维空间的客观世界,并把运用和体现透视、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确程度当作衡量艺术质量的重要尺度。所以,画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体和光影上,不允许增加任何个人的意念和想象。当然,西方绘画的审美理想,也并非只强调外形的逼真而否定对客体精神风貌的描绘和对画家审美情感的表现,而是强调以形似的刻划作为前提,在偏于客观的基础上,把客体对象的形似神似与画家的情感表现有机统一起来。

但西方近代某些绘画作品几乎把这种写实求真的传统推向了极端。恐怕也正是由于此种原因,才必然出现了作为它的对立物的另一极端,各种现代派表现方法的出现,运用色彩与线条对艺术家主体的某种审美情感进行抽象的、象征的表现。

(三) 西方传统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擅长描述。长期以来画家们一直是把有效地表现故事和传说、描绘具体的情节,以表达某种寓意或象征,当作自己的任务,很多作品都有生动细腻的人物描写和经典的情节叙述。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耶稣被他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出卖而牺牲的传说。画家选择了耶稣告诉弟子有人出卖他的这一充满戏剧性的瞬间,着重刻画包括犹大在内的十二个门徒听到耶稣突然宣布这一惊人的消息而表现出的各自的内心世界,对人物的微妙而深刻的心理描写和情节的表现,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 课后复习题:

1. 为什么说绘画艺术可以激发人的丰富想象?

2. 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 简要谈谈你对勃鲁盖尔的作品《冬猎》的看法。 4. 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绘画有哪些主要作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9k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