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设计大纲

更新时间:2023-11-13 09: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开课学期 周数 总学分 先修课程 并修课程 课程简介 建议教材 参考书 1500208810 计算机网络原理 必修 网络工程、软件工程 3 1周 1 计算机网络基础 数据结构 这是一门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计算机网络》(第2版),吴功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二、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的是立足于课堂讲授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能追踪网络技术最新发展,要求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等知识,能够并能分析网络的性能以及发现网络中的问题。本课程设计分为软件基本操作和网络分析两个阶段,共6个任务。

三、内容与时间安排

1.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0.5天)

2.Wireshark软件的安装与使用(0.5天)

3.考察802.3协议的操作和以太网帧格式(1天)

4.利用分组嗅探器(ethereal)分析协议HTTP和DNS(2天)

5.探究TCP(0.5天)

6.IP路由实践与应用(0.5天)

四、作业(报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包括封面、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实验过程分析、课程设计总结(如有创新点,在该处说明)等。

五、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六、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分两部分,设计报告占80%,自主创新占20%。

七、必要的说明

有关题目的选择,原则上为教师事先制订,但经过申请,在指导教师的严格审核之下,可以自行选取更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或者真实项目也可。

制订人:李相海 审订人:齐立磊 批准人:张晓民

2012年7月26日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开课学期 总学时 总学分 先修课程 并修课程 课程简介 建议教材 参考书 1506107180 计算机网络原理 必修 网络工程、软件工程 4 48(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0 ) 3 计算机网络基础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布线、PHP网站编程技术等 这是一门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计算机网络》作者:谢希仁等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年 《计算机网络》(第2版),吴功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二、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的是立足于课堂讲授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能追踪网络技术最新发展,要求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等知识,能够并能分析网络的性能以及发现网络中的问题。本课程设计分为软件基本操作和网络分析两个阶段,共6个任务。

三、内容与时间安排

(1)实践环节内容:

任务一: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1. 实验目的

练习一下各个命令,熟悉命令的格式,了解命令的功能。具体命令如下: 1)ipconfig 2)nslookup 3)arp 4)route 5)netstat 6)ping 7)tracert 8)telnet 2.实验内容:

1)察看本机网络接口卡的信息,并写出其内容;

2)查询网址www.http://www.wodefanwen.com/的服务器ip地址,写出其结果,并说明含义;

3)查询路由表,并写出路由表中三条信息;

4)查看本机活动的TCP连接,列出三条非本地活动的TCP连接; 5)查看到达www.163.com所经过的路径及跳数,并把它们列出来,写出最终到达www.163.com的IP地址。

6) 对于在线的计算机、关闭的计算机和不存在的计算机,比较ping程序的输出结果有何不同。

7)用telnet登陆本机或其他同学的机器上的Telnet Server。

任务二:Wireshark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1.实验目的

学会安装和熟悉Wireshark软件,用Wireshark来观察网络。了解Wireshark工具的使用方法。为进一步实验做准备。 2.实验内容:

1)安装Wireshark 及WinPcap_4_0_beta3软件

2)熟悉Wireshark,进行典型包捕获,写出三条捕获数据帧的重要信息。

任务三:考察802.3协议的操作和以太网帧格式 1.实验目的

1)启动Ethereal,开始分组俘获。 2)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

http://gaia.cs.umass.edu/ethereal-labs/HTTP-ethereal-lab-file3.html,浏览器将显示冗长的美国权力法案。

3)停止分组俘获。 2.实验内容:

1、 你的主机的48位以太网地址是多少?

2、 是gaia.cs.umass.edu服务器的地址吗?如果不是,该地址是什么设备的以太网地址?

3、 给出两种帧类型字段的十六进制值。标志字段的值是1的含义是什么?

4、 在包含“get”以太网帧中,从该帧的起始处开始一共有多少个ASCII字符“G”? 5、 在该以太网帧中CRC字段的十六进制值是多少?

6、 以太网源地址是多少?该地址是你主机的地址吗?是gaia.cs.umass.edu服务器的地址吗?如果不是,该地址是什么设备的以太网地址?

7、 以太网帧的48位目的地址是多少?该地址是你主机的地址吗? 8、 给出两种帧类型字段的十六进制值。标志字段的值是1的含义是什么?

9、 在包含“OK”以太网帧中,从该帧的起始处开始一共有多少个ASCII字符“O”? 10、 在该以太网帧中CRC字段的十六进制值是多少?

11、 写下你主机ARP缓存中的内容。其中每一列的含义是什么?

12、 包含ARP请求报文的以太网帧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十六进制值各是多少? 13、 给出两种帧类型字段的十六进制值。标志字段的值是1的含义是什么?

14、从ftp://ftp.rfc-editor.org/innotes/std/std37.txt处下载ARP规范说明。在http://www.erg.abdn.ac.uk/users/gorry/course/inet-pages/arp.html处也有一个可读的关于ARP的讨论网页。根据操作回答:

1)形成ARP响应报文的以太网帧中ARP-payload部分opcode字段的值是多少? 2)在ARP报文中是否包含发送方的IP地址?

15、 包含ARP回答报文的以太网帧中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十六进制值各是多少?

任务四:利用分组嗅探器(ethereal)分析协议HTTP和DNS 1.实验目的

(1) 启动Web browser。

(2) 启动Wireshark分组嗅探器。在窗口的显示过滤说明处输入“http”,分组列表子窗口中将只显示所俘获到的HTTP报文。

(3) 一分钟以后,开始Ethereal分组俘获。

(4) 在打开的Web browser窗口中输入一下地址(浏览器中将显示一个只有一行文字的非常简单的HTML文件):

http://gaia.cs.umass.edu/ethereal-labs/HTTP-ethereal-file1.html (5) 停止分组俘获。 2.实验内容:

(1)你的浏览器运行的是HTTP1.0,还是HTTP1.1?你所访问的服务器所运行的HTTP版本号是多少?

(2)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指出它能接收何种语言版本的对象?

(3)你的计算机的IP地址是多少?服务器gaia.cs.umass.edu的IP地址是多少? (4)从服务器向你的浏览器返回的状态代码是多少?

(5)你从服务器上所获取的HTML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是多少? (6)返回到你的浏览器的内容以供多少字节?

(7)分析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一个HTTP GET请求的内容,在该请求报文中,是否有一行是:IF-MODIFIED-SINCE?

(8)分析服务器响应报文的内容,服务器是否明确返回了文件的内容?如何获知? (9)分析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二个“HTTP GET”请求,在该请求报文中是否有一行是:IF-MODIFIED-SINCE?如果有,在该首部行后面跟着的信息是什么?

(10)服务器对第二个HTTP GET请求的响应中的HTTP状态代码是多少?服务器是否明确返回了文件的内容?请解释。

(11)你的浏览器一共发出了多少个HTTP GET请求?

(12)承载这一个HTTP响应报文一共需要多少个data-containing TCP报文段? (13)与这个HTTP GET请求相对应的响应报文的状态代码和状态短语是什么? (14)在被传送的数据中一共有多少个HTTP状态行与TCP-induced”continuation”有关?

(15)你的浏览器一共发出了多少个HTTP GET请求?这些请求被发送到的目的地的IP地址是多少?

(16)浏览器在下载这两个图片时,是串行下载还是并行下载?请解释。

(17)对于浏览器发出的最初的HTTP GET请求,服务器的响应是什么(状态代码和状态短语)?

(18)当浏览器发出第二个HTTP GET请求时,在HTTP GET报文中包含了哪些新的字段? (19)定位到DNS查询报文和查询响应报文,这两种报文的发送是基于UDP还是基于TCP的?

(20)DNS查询报文的目的端口号是多少?DNS查询响应报文的源端口号是多少? (21)DNS查询报文发送的目的地的IP地址是多少?利用ipconfig命令(ipconfig/all)决定你主机的本地DNS服务器的IP地址。这两个地指相同吗?

(22)检查DNS查询报文,它是哪一类型的DNS查询?该查询报文中包含“answers”吗? (23)检查DNS查询响应报文,其中提供了多少个“answers”?每个answers包含哪些内容?

(24)考虑一下你的主机发送的subsequent(并发)TCP SYN分组, SYN分组的目的IP地址是否与在DNS查询响应报文中提供的某个IP地址相对应?

(25)打开的WEB页中包含图片,在获取每一个图片之前,你的主机发出新的DNS查询了吗?

(26)DNS查询报文的目的端口号是多少?DNS查询响应报文的源端口号是多少? (27)DNS查询报文发送的目的地的IP地址是多少?这个地址是你的默认本地DNS服务器的地址吗?

(28)检查DNS查询报文,它是哪一类型的DNS查询?该查询报文中包含“answers”吗? (29)检查DNS查询响应报文,其中提供了多少个“answers”?每个answers包含哪些内容?

(30)DNS查询报文发送的目的地的IP地址是多少?这个地址是你的默认本地DNS服务器的地址吗?

(31)检查DNS查询报文,它是哪一类型的DNS查询?该查询报文中包含“answers”吗? (32)检查DNS查询响应报文,其中响应报文提供了哪些域名服务器?响应报文提供这些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了吗?

(33)DNS查询报文发送的目的地的IP地址是多少?这个地址是你的默认本地DNS服务器的地址吗?如果不是,这个IP地址相当于什么?

任务五:探究TCP 1.实验目的

1)启动Wireshark分组嗅探器

2) 启动浏览器,以非SSL方式登陆mail.163.com 3) 停止Wireshark分组嗅探器,进行分析。

4)在Wireshark已俘获分组列表子窗口中选择一个TCP 报文段。选择菜单:

Statistics->TCP Stream Graph-> Time-Sequence-Graph(Stevens)。可以看到TCP拥塞控

制的图形显示。 2.实验内容:

1) 向gaia.cs.umass.edu服务器传送文件的客户端主机的IP地址和TCP端口号是多少? 2)Gaia.cs.umass.edu服务器的IP地址是多少?对这一连接,它用来发送和接收TCP报文段的端口号是多少?

3)客户服务器之间用于初始化TCP连接的TCP SYN报文段的序号(sequence number)是多少?在该报文段中,是用什么来标示该报文段是SYN报文段的?

4)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的SYNACK报文段序号是多少?该报文段中,ACKnowledgement字段的值是多少?Gaia.cs.umass.edu服务器是如何决定此值的?在该报文段中,是用什么来标示该报文段是SYNACK报文段的?

5)包含HTTP POST命令的TCP报文段的序号是多少?

6)如果将包含HTTP POST命令的TCP报文段看作是TCP连接上的第一个报文段,那么该TCP连接上的第六个报文段的序号是多少?是何时发送的?该报文段所对应的ACK是何时接收的?

7) 前六个TCP报文段的长度各是多少?

8)在整个跟踪过程中,接收端公示的最小的可用缓存空间是多少?限制发送端的传输以后,接收端的缓存是否仍然不够用?

9)在跟踪文件中是否有重传的报文段?进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0)TCP连接的throughput (bytes transferred per unit time)是多少?请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11)利用Time-Sequence-Graph(Stevens) plotting工具,浏览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的报文段序号和时间对应关系图。你能否辨别出TCP慢启动阶段的起止,以及在何处转入避免拥塞阶段?

12) 阐述所测量到的数据与TCP理想化的行为有何不同?

任务六:IP路由实践与应用 1.实验目的

熟悉主机路由、静态路由、RIP路由和OSPF路由在具体的网络互联中的作用,并能够熟练的进行具体的配置。 2.实验环境配置

1)安装并启动Packet Tracer工具。 2)下载kechengsheji.pkt模板文件,然后打开,会看到如下网络拓扑图:

上图中:所有的路由器、交换机和PC机均已经正常连接,在物理层上所有链路都是连通的(有绿色标记)。其中,两台路由器的局域网端口均为fa0/0,连接交换机的fa0/24端口,路由器的

广域网端口名字均为s0/0,且相互连接;两台PC机分别连接各自交换机的fa0/1端口。 3.实验内容:

1)分别为两台路由器的广域网端口配置IP地址,其中:R1的地址为10.1.1.1/30,R2的地址为:10.1.1.2/30 。并使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

2)分别为两台路由器的局域网端口配置IP地址,其中:R1的地址为192.168.1.1/24,R2的地址为:192.168.2.1/24 。

3)分别为两台PC机配置IP地址,具体地址自己指定,请指出你为两台PC机指定的IP属性内容: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

4)在两台PC机上使用ping命令测试到达网关的连通性,两台PC机之间呢? 5)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最终实现两台PC机之间互通。 6)在路由器上配置RIP路由最终实现两台PC机之间互通。 7)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路由最终实现两台PC机之间互通。 4.实验帮助:

1)点击路由器设备,然后选择“CLI”标签即可对路由器进行命令行配置;同样,点击PC机,如果选择“config”即可对计算机的IP属性进行配置,如果选择“Desktop”下的“Command Prompt”即可使用命令行测试网络连通性。

2)配置路由器一般要进入到“全局配置模式”,以下是各个配置模式之间的关系:

3)为某路由器接口配置IP地址方法:进入该端口配置模式,输入:ip address 地址 掩码。 4)配置静态路由命令:

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ip route 目标IP网络地址 下一跳网关地址。

5)配置RIP命令: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先输入”router rip”命令,进入RIP配置模式后,使用”network RIP生效的IP网络地址”命令在指定的网络中启用RIP协议,注意与路由器所有直接连接的IP网络都应该启用RIP协议。

6)配置OSPF命令: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先输入”router ospf 1”命令,进入OSPF配置模式

后,使用”network OSPF生效的IP网络地址 该网络子网掩码 area 0”命令在指定的网络中启用OSPF协议,注意与路由器所有直接连接的IP网络都应该启用OSPF协议,另外OSPF的网络声明和RIP声明相比较多了子网掩码以及area 0选项。 5、路由器配置模式及帮助使用

交换机配置模式是用于不同级别的命令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同时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规范性。对于几种配置模式的学习,需要不断的使用才可掌握。几种配置模式如下: 普通用户模式:开机直接进入普通用户模式,在该模式下我们只能查询交换机的一些基础信息,如版本号(show version)。提示信息:Router> 特权用户模式:在普通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 命令即可进入特权用户模式,在该模式 下我们可以查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和调试信息等等。提示信息:Router# 全局配置模式:在特权用户模式下输入configure terminal 命令即可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在该模式下主要完成全局参数的配置。提示信息:Router(config)# 接口配置模式: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interface interface-list 即可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在该模式下主要完成接口参数的配置。提示信息:Router(config-if)# 注意:在使用命令行进行配置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完全记住所有的命令格式和参数,思科设备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功能,在任何模式下均可以使用“?”来帮助我们完成配置。使用“?”可以查询任何模式下可以使用的命令,或者某参数后面可以输入的参数,或者以某字母开始的命令。如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或“show ?”或“s?”。

6、路由器工作模式切换

1)登陆路由器,进入用户模式。请注意现在路由器上的显示符号。显示如下:Router>; 2)使用help命令,使用help命令(?)查看在用户模式下路有器所支持的命令。 3)进入特权模式,输入(enable)命令,进入特权模式。如果交换机有密码保护那么此时需要输入确认密码。注意现在所显示符号和用户模式时的差别。显示如下:Router#

4)使用help命令,使用help命令(?)查看在特权模式下路有器所支持的命令。注意和用户模式下的区别。

5)进入全局配置模式,输入命令(configure terminal or config t)进入全局配置模式。注意现在所显示符号以及命令提示。显示如下:Router(config) #

6)使用help命令,使用help命令(?)查看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路有器所支持的配置命令。 7)退出全局配置模式,使用快捷键(Ctrl+Z)退出全局配置模式,进入特权模式。也可以使用命令(exit)退出全局配置模式。 8)退出特权模式,使用命令(disable)从特权模式会到用户模式。 9)退出交换机,使用命令(exit)退出交换机。这个命令可以用来从特权模式中退出交换机。 注意:自己实验体会end命令的作用。体会各种模式的切换方法。 7、有关路由器配置命令

1)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

先点击路由器设备,然后选择“CLI”标签即可对路由器进行命令行配置; 回车进入Router> //用户模式 Router>en // 进入特权模式 // Router#config t // 进入设置模式 // 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A // 给路由器命名为 routerA // routerA(config)# 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命令如下: Router (config)#interface端口名称 // 选择要配置的路由器端口 Router (config-if)#ip address IP地址 子网掩码 //设定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 Router (config-if)#no shutdown //激活(打开)端口 Router (config-if)#exit (退出接口模式) 2、配置静态路由或者动

态路由协议 1)静态路由配置 以路由器的全局配置模式下,配置到达所有非直连网段的路由,其配置命令: Router (config)#ip route 非直连网段地址 子网掩码 下一条地址 例如: Router(config)#ip route 172.16.40.0 255.255.255.0 172.16.20.2 配置好路由表之后使用ping命令,测试一下连通性。 RouteA# ping IP地址

2)删除静态路由命令:

Router (config)#no ip route非直连网段地址 子网掩码 下一条地址 例如:Router(config)#no ip route 172.16.40.0 255.255.255.0 172.16.20.2

3)缺省路由的配置命令: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下一条地址 4)显示路由表的内容:

Router#show ip route //显示当前路由表的内容 5) 动态路由RIP

Router(config)#router rip //选择RIP作为路由选择协议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直连网段地址 //配置直连网段,用于网络广播和接收RIP升级信息

6)有关显示命令:

Router#show ip protocol (显示配置的协议) Router#show ip route (显示当前路由表的状态) 7)删除动态路由RIP Router(config)#no router rip 8) 动态路由OSPF协议

Router(config)#router ospf 进程号 //使用OSPF路由选择协议进程 例如: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 //使用OSPF协议信息,该网段在区域0中)

9)有关显示命令:

Router#show ip protocol //显示配置的协议 Router#show ip route //显示当前路由表的状态 Router#show running-config //显示正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 设置静态或动态路由表之后,可以使用ping命令检查设置是否正确。

OSPF

路由选择协议,进程号为

1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直连网段地址 子网掩码 area 0 //选择直连网段来广播和接收

四、作业(报告)要求

1.指导教师每天答疑不少于2小时,学生每天工作不少于4小时

2.学生以计划进度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单独一页。所有作业必须以手写完成 3.每天均需提交手写文档,晚交一次扣:6分 4.设计报告文档规范、清晰

五、考核方式

成绩考核采用过程化管理,以平时成绩为主,占60%,指导教师以小组给出成绩,组长为该组最高分,成员成绩不得高于组长,组长负责成员工作考核,指导教师依据组长的考核,对成员成绩酌情增减。成绩以百分制计。

六、成绩评定

考核标准包括: (1)项目创意(10%)

(2)报告规范,文档整理清晰规范,所附材料齐全(30%) (3)平时成绩(60%)

七、必要的说明

有关题目的选择,原则上为教师事先制订,但经过申请,在指导教师的严格审核之下,可以自行选取更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或者真实项目也可。

制订人:李相海

审订人:齐立磊 批准人:张晓民

2012年 7 月 26 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9e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