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利用与土壤培肥
更新时间:2023-03-09 15: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绿肥改良土壤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绿肥利用与土壤培肥
福建省农田建设与土壤肥料技术总站调查数据显示,全谷有机肥料资源及利用情况为绿肥播种面积147.4万亩,绿肥资源总量325.0万吨。绿肥以紫云英、蚕(豌)豆、印度豇豆、圆叶决明、羽叶决明为主,种植面积分别为65.1万亩、22.2万亩、20.5万亩和2L0万亩;所产绿肥资源总量分别为125.3万吨、37.3万吨、2万吨和33.0万吨。其中,紫云英压青还田89.6%,用于饲料为10.4%;蚕(豌)豆、印度豇豆全部用为经济绿肥;圆叶决明和羽叶决明压青还田92.0%,用于饲料为8.0%。
第一节紫云英栽培和培肥
紫云英是豆科黄芪属的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一般于秋季播种于中、晚稻田中,作早、中稻的基肥,是我国南方稻田冬养的重要绿肥兼牧肥。 一、紫云英品种及特性
紫云英喜温暖湿润气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6-23°C)生长发育进程随温度的增高而加速,开花结荚的最适温度为13-20°C。紫云英的根属直根系,主要分布在耕作层中,0-10厘米表土层的根重量占整个根系的70%-80%。紫云英抗旱力较弱而耐湿性较强,播种至发芽前不能缺水,生长发育期忌积水,久旱能促进紫云英提早开花,降低产童。适宜紫云英生长的土壤pH5.5-7.5,pH值在4.5以下或8.0以上都会影响其生长,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到黏壤土最适宜紫云英生长。
紫云英亩产可达2000-3000千克,植株的氮、磷、钾含量因生育期、土壤、施肥和品种等不同而异。一般盛花期地上部的干物含氮0.3克/千克左右,鲜物含氮为0.030-0.35克/千克;干物质含五氧化二磷在0.05-0.11克/千克,鲜物含五氧化二磷0.006-0.01克/千克;干物质含氧化钾0.20-0.30克/千克,鲜物为0.023-0.03克/千克。 按照花期不同,紫云英可分为早、中、晚熟品种,适宜福建种植的紫云英品种(系)有:早熟种乐平、常德、闽紫1号、闽紫3号等;中熟种余江大叶、萍宁3号、闽紫5号、闽紫6号等;晚熟种宁波大桥、浙紫5号、闽紫4号、闽紫2号等品种。其中,闽紫系列1-6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选育的。 1.闽紫1号
闽紫1号从四川南充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74(3)104-〗系统选育而成,由原74(3)104-1(80)-2定名。据1985年全国紫云英新品种区试,该品种在12个试验点平均每亩产鲜草2.64吨,种子产量38.3千克。
1985年全国紫云英新品种区域性试验表明,闽紫1号从播种到初花期129-206天,全生育期186-244天,在长江以南属早熟偏迟品种,在长江以北属中熟偏早品种。早发性好,植株较高大,茎秆粗壮,叶片大(小叶面积2.9厘米X2.3厘米),叶色黄绿,有轮生花序,每分枝花序数和结荚数较多,但每花序的结荚数较少,分枝力中等。一般盛花期株高65-85厘米,终花期株高90-120厘米,茎粗0.45-0.5厘米。每分枝有结荚花序5-7个,每荚种子6粒左右,千粒重3.3-3.5克。
抗旱力较强,抗寒力和耐溃力中等,在我国淮河以南地K都可安全过冬。但较易感染菌核病,这和它苗期生长快,造成地面湿度较高有关。该品种适宜在早稻田中种植。
该品种因幼苗生长快,故在长江以南高海拔地区的单季中稻田不宜播种过早,以免冬前生长过旺而遭受冻害。此外,应注意菌核病的预防。 2.闽紫2号
闽紫2号从浙紫5号系统选育而成,由原浙紫5号-36定名。1985年全国紫云英新品种区域性试验,该品种在12个点平均每亩产鲜草3.1吨,产种子40.05千克。
1985年的全国紫云英新品种区域性试验表明,闽紫2号从播种到初花期152-218天,全生育期197-250天.属于迟熟型品种。幼苗生长较匍匐,叶色深绿,叶片较大,卑发性不及闽紫1号、3号和4号,但比宁波大桥种和浙紫5号等迟熟高产良种好,植株高大,结荚部位高,茎秆粗壮,每分枝结荚花序数和每荚粒数较多,千粒重中等。一般盛花期株高70-100厘米,终花期株髙90-140厘米,茎粗0.5厘米左右,每分枝有结荚花序5-8个,每荚有种子6-7粒,千粒重3.3-3.5克。抗旱和抗寒力强,又抗菌核病,适应性广。该品种适于在各地单季晚稻田种植。 3.闽紫3号
闽紫3号从万紫9号系统选育而成,由原万紫9号(80)-7定名。该品种一般每亩产鲜草2-3吨,高的可达5吨左右;每亩产种子30-40
千克,高的达66.67千克以上。
福建1985年和1986年紫云英新品种区域性试验结果表明,闽紫3号全生育期为181-224天,属于早熟偏迟品种。早发性好,植株较高大,茎秆粗壮,叶片较大,每分枝结荚的花序数和每荚粒数都较多。一般盛花期株高60-85厘米,终花期株高90-120厘米,茎粗0.45-0.5厘米。每分枝有结荚花序5-7个,每花序结荚4.5-5.5个,每荚有种子6-7粒,千粒重3.2-3.5克,也有轮生花序。该品种抗旱力较强,抗轮斑病和白粉病能力也强于浙紫5号、闽紫1号和4号,而耐渍能力不如弋江种、闽紫1号和4号。抗寒力中等,在淮河以南都能安全过冬。该品种适宜在早稻田中种植。
闽紫3号和闽紫1号相同,在长江以南高海拔地区的中稻田不宜过早播种,以免冬前生长过旺,以后遭受冻害。 4.闽紫4号
闽紫4号采用多次集团和单株选种的方法从(67-232X光泽种)杂交后代选育而成,由原67光-5定名。该品种一般每亩产鲜草3-4吨,高的达5吨以上。每亩产种子30-36.67千克,最髙纪录达72.5千克。据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82-1986年连续四年试验,平均鲜草产量比闽紫2号增产11.34%,比浙紫5号增产17.68%,种子产量比浙紫5号增产11.59%,但比闽紫2号减产5.81%。
据福建1985年和1986年紫云英新品种区域性试验结果,闽紫号全生育期184-230天,比闽紫2号稍迟或相仿,属迟熟型品种。幼苗生长比浙紫5号等迟熟品种快,但比闽紫1号和3号慢。植株高大,
茎秆粗壮,叶色较深,叶片较大,每分枝结荚花序数和结荚数较多,但每荚粒数较少。一般盛花期株高70-110厘米,终花期株髙100-140厘米,茎粗0.5厘米左右。每分枝有结荚花序5-6个,每花序结荚5-6个,每荚平均有种子6粒左右,千粒重3.3-3.5克。抗寒力和耐渍力都较强,也较抗菌核病,该品种适于单季晚稻田栽培。 5.闽紫5号
闽紫5号采用品种间复合杂交选育的优良品种。该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和试种,表现早发性较好、中熟、植株较高大、茎秆较粗壮、抗寒力较强、鲜草和种子产量都比较髙。该品种适合在福建省中、北部的南平、三明地区和龙岩地区的长汀等气候比较寒冷的地区种植。 闽紫5号幼苗生长较快,植株高大,茎秆较粗,茎色较青,叶片较大,叶色较淡绿,花都是紫色,果荚较大,每荚粒数也较多。中花型品种,盛花期比常德种和湖南70-103迟1-2天,种子成熟迟1天左右。在三明、建阳和宁德地区的低海拔地区,一般3月中旬达初花期,3月下旬达盛花期,4月到5月上旬可种子成熟;在高海拔地区,一般要4月上中旬才达盛花期,5月上中旬种子成熟。 6.闽紫6号
闽紫6号以江西省南城县的株良种为母本,浙紫5号的优良株系“浙紫5号-1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由原5-9定名。该品种一般每亩产鲜草2.67-3.33吨,高的达5吨以上,产种子30-40千克,高的达50千克。
闽紫6号属中熟偏迟品种,在福建省三明和南平地区的低海拔地
区,一般3月中旬达初花期,3月下旬达盛花期,4月底至5月上旬种子可成熟;在海拔600-700米的地区,一般4月上旬才达初花期,4月中旬达盛花期,5月10日左右种子才成熟。幼苗生长比常德种快,但比闽紫1号和3号慢,植株高大,茎秆粗壮,茎色较青,花色较浅,并有部分为粉白色。这是本品种的主要特征之一。花序多数互生,少数轮生或对生,荚较短,每荚粒数也稍少。抗寒力和抗旱力都较强,适应性广。
二、紫云英田间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
晒种播种前抢晴晒种1-2天,可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选种选用10%盐水进行选种,淘出瘪籽、杂质和感染菌核病等病害的种子。
擦种紫云英擦种可使出苗早且整齐,擦种方法是将种子和细沙按2:1的比例拌勻,放在碾米机上碾两遍或用石臼舂10-15分钟,擦破种皮外的蜡质层,有利于种子的整齐吸胀与发芽。
漫种用清水漂洗后,再用0.05%钼酸铵溶液浸种12小时,促进发芽整齐健壮。
拌种紫云英对根瘤菌要求专一,选择根瘤菌要经过紫云英与根瘤菌匹配试验,特别是未种过紫云英的田块,拌根瘤菌是确保紫云英髙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方法是:浸种后捞起种子沥干,2千克种子用根瘤菌150-200克,放在清洁地板或容器内,加入适量清洁水,调成糊状,然后再加入少量泥浆和8-10千克钙镁磷肥拌匀,拌完即
播。种子拌菌后不能放在阳光下直晒,钙镁磷肥因碱性较强,会影响根瘤菌生长,拌磷前要先加入少量泥浆拌匀。 2.播种期和播种置播种期掌握稻底套
播紫云英(图3-2)以共生15-20天为宜,时间过长,紫云英出荷不齐,幼苗±长瘦弱;吋间过短,易受旱害,影响出苗。一般单季稻田以9月上中旬为适宜播种期。
种子达国家二级标准,播种量每亩控制在1.5-2千克9在福建等南方地区,因冬春气温较高,植株生长高大,茎秆粗,加上春天雨水多,倒伏和病害又较严重,因此播种量应保证每亩基本苗20万株以上,并做到播种、出苗均匀,不出现2米2以上的空白圈。 3.稻底期间水分管理
紫云英芽期怕旱忌渍,若浸水36小时以上种芽会大量死亡;若田间干裂,芽尖干枯,则难以扎根,保持田间湿润则有利于种子扎根;因此,做到田沟有水、田面无水、保持田间湿润是紫云英播种成败的关键。齐苗后至第2片真叶出现仍要保持田间湿润,雨天应注意排水,严防田间积水,久旱无雨则要灌串沟水。
割稻前5-7天切断水源,排干田沟水,使田面变硬,割稻时脚踩田面不沾泥、不陷脚。否则,会由于田间太湿,割稻时大量幼苗被踩入泥中,使基本苗大大减少,难以达到高产的目标。 4.重施冬肥促分枝
割稻后每亩施过磷酸钙15-20千克、氯化钾5.0-7.5千克(或草木灰100千克)均匀撒施,促进冬前壮苗多分枝。
5.冬防旱,春排涝
紫云英喜湿怕溃,冬季可灌串沟防旱,防止田面晒白。冬闲期早犁沟,小田块开“十字”沟,大田块开“井”字沟。一般掌握间隔3米左右犁一条排水沟,并用働头整修深15-20厘米,烤田沟要加深到35厘米以上,并使沟沟相通,上、下丘相连,以利排水通畅。开春后要多次清沟,做到大雨过后田面不积水,尤其是紫云英生长后期,为了防止积水烂根和发生菌核病,更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 6.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繁殖利用技术
由于福建省春季多雨,留种困难,生产上所需种子需从省外调入,所以解决种子问题是解决紫云英大面积种植的首要问题。因此,充分利用紫云英种子种皮硬实、具有休眠的特性,将紫云英种子生长到一定成熟度时翻埋入土,存种于土,待秋后休眠解除萌发成苗,生长繁殖,如此周而复始,达到一次播种多年繁殖利用、种肥兼得、省工省本的目的。
该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在紫云英生长至2层黑荚时翻埋,种子趋于均态分布,0-4厘米土层中的种子可于秋后萌发出苗,其萌发率约为72.9%。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适时播种第一年中稻收获前〗5天即9月中下旬播种,亩用种量1.5千克,种子播种前应用盐水选种,浸种过夜,拌根瘤后拌钙镁磷肥每亩10千克,均匀撒播。
适时翻埋压青一般掌握5月上旬在紫云英种子二层荚转黑时及时翻埋。翻埋过早种子量不够,后作基本苗不足;太迟紫云英氮素损
失大。
及时幵沟排水10月下旬水稻收割后应及时开沟排水,促使紫云英早出苗,多出苗。考虑到紫云英多次处理后会造成土壤偏酸性,故开沟后亩追施钙镁磷10千克、氯化钾5千克,培育壮苗,促进生长。 及时防治病虫害3月下旬前后要防治潜叶蝇和蓟马,每亩用敌T/虫o.1-0.5千克加40%乐果乳剂0.1千克对水50千克喷治。 第二年幵始,待紫云英生长到一定成熟度时翻埋,存种于土中,实现生长繁殖。周而复始,实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繁殖利用。同时-从紫云英品种成熟期来考虑,该技术宜在单季稻K推广应用。 紫云英在生产中与其他作物的共生模式:5月上旬紫云英翻埋(紫云英矿化期),6月上旬水稻插秧(水稻生长期),10月上旬烤田(紫云英生长期),10月下旬开沟排水施肥(水稻收割期),10月下旬开始紫云英生长期至翌年3月下旬治潜叶蝇和蓟马虫1次,5月上旬紫云英二层黑荚转黑时翻埋。 三、紫云英翻埋还田技术与培肥 1.紫云英翻埋技术
紫云英与秸秆、化肥配合施用紫云英碳氮比较低,分解较快。对水稻而言,紫云英的养分利用率较高,它在有机肥料中属于“细肥”或精肥的范畴,它与粗质的有机肥配合施用,通常会取得较好的增产培肥效果。采用紫云英绿肥与稻秆髙茬留田,待来年3-4月份紫云英盛花期时与每亩2500-3000千克紫云英混合直接翻压还田。在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保持土壤结构方面,配施也比单施效果好。有机肥与
化学磷钾肥配合施用,养分互补性明显。
翻压时期与深度根据稻种,早稻特别是双季早稻,要求供肥快,前期供肥量大,因此紫云英要耕得早,一般在盛花期或此前耕埋,耕埋深度在1()厘米左右。在单季晚稻地区,水稻栽插时气温髙,需要延长紫云英的供肥时间,一般在初荚期耕埋,耕埋深度在15厘米左右。为了达到对水稻及时供肥并避免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危害秧苗,紫云英耕埋通常应在插秧前10-20天,具体可按3地的土壤、气温、秧龄和耕埋质id:等情况而定。
施用董紫云英用量位根据稻种的耐肥能力、土壤肥力水平、施肥结构来确定:在以有机肥为主的施肥结构条件下,在中等肥力的稻田.紫云英鲜草用镫由-施1.5吨左右较为适宜;在以无机肥为主施肥结构条件下,紫云英施用董早中稻以亩施不超过1.5吨为宜,晚稻和杂交稻以亩施不超过2吨为宜。早稻田化学氮肥作基肥,中、晚、杂交稻化学氮肥中70%作为基肥,30%作为穗肥施用,化学磷钾肥全作基肥。
施用方法主要用牛犁或手扶拖拉机水耕。为了克服水耕带来的还原性物质多、供肥失调等弊端,水耕田紫云英要埋得深,施得匀,翻埋完全再进行一次耙耕,使绿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单季晚稻区及稻-麦_油-绿肥轮种区则常用干耕晒垄,即待犁垄晒干后一次上水,再打耙。
防止紫云英施后引起水稻僵苗措施在耕作上除了采取干耕、深埋以外,还要防止因耕耙导致土壤糊化,并避免稻苗根部直接与绿肥残
体接触,严格控制施用量,保证压青与插秧之间有15天左右的间隔。培育壮秧,在耙平插秧前施用少量速效肥,必要时可轻搁田,酸性土壤可配施石灰或每亩施1-2千克石膏或其他含硫酸根肥料。 紫云英自生繁殖翻压利用技术在单季晚稻田将紫云英压青期推迟到每个分枝下部有2个左右花序的果荚已转黑时,此时每亩埋人田里的种子量20千克左右,当年一般可萌发基本苗20万株/亩,因出苗较早,分枝较多,能达到大田栽培所需苗数,节省了每年播种所需成本。栽培注意事项:水稻要开好烤田沟,并做好后期水分管理,严防溃水烂苗,紫云英始花期应治虫1次,连年自身繁殖利用,杂草会逐年增多,因此自繁周期一般不宜超过4-5年。 2.紫云英回田培肥效果
紫云英直接作绿肥是一种纯天然生物有机肥料,不仅能够提供养分含量,促进作物的生长,还能够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特别是在肥力低下的土壤上利用效果显著。
土廉有机质含霣的变化全国绿肥试验网组织17个省K在22个土壤上进行5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在南方或北方,水田或旱地,平均每年压入绿肥鲜草1.5-2.0吨/亩,土壤有机质比不压绿肥的休闲地均有明显提高。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历经9年的定位试验表明,紫云英对土壤有机质的累计增加量为1.9克/千克,每施入100千克紫云英有机碳,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0.07克/千克。江西省红壤研究所26年长期试验得到的基本结论:紫云英多年回田培肥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养分提升,大幅度降低化肥的施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理化性状改善紫云英的施用不仅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还能改善有机质的品质.提商土壤活性有机质及水稳性闭聚体的含撥。新增有机质与土壤无机胶粒结合,形成大的土壤闭聚体,避免了土粒易分散和土体易板结等不良性状,使土壤的结构性和物理性得到改善。从土壤的容重、空隙度和三相比来看-即固相变小,气相增加,闭聚度提高。土壤磷、钾含量变化明兄,不同施肥处理的积累趋势为紫云英十猪粪>紫云英3000千克>化肥>紫云英+稻草。对照处理土壤全磷耗竭明显,但土壤仍能维持一个低供磷水平(5毫克/千克)。土壤钾素表现耗损,土壤供钾能力也较低(速效钾小于50毫克/千克)。当紫云英翻埋以后,其中所含的粗蛋白、苯醇溶性和热水溶性物质很快为各类微生物利用而刺激其大量繁殖,这有利于激发土壤的生物活性和提高土壤的酶活性。
总之,紫云英回田在土壤肥力培育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加土壤的养分,增加土壤养分循环中的氮和速效磷(钾);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活性腐殖质,使土壤的结构性和物理性得到改善,有机无机复合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得到增加;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提高了盐基交换量和土壤保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土壤的生物-活性。 第二节红萍养殖和培肥 一、红萍品种及特性
红萍也称满江红,为蕨类植物,属于满江红科、满江红属,共有2个亚属,分别为三膘亚属(Euuzolla)和九膘亚属(Rhizos-permah三膘亚属共有4个种,蕨状满江红iAzollufilicu-loides)%墨西哥满江红
(Azollamexiccum、、卡州满江红<
红萍体内成分含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其氮、磷、钾含量随着生长势而变化。红萍干体含全氮25-40克/千克,含全磷4-35克/千克,含全钾20-35克/千克,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红萍生长的pH值范围较宽(pH3.5-10.0),但以微酸性(pH4.5-6.5)较为适宜。红萍生长对温度十分敏感,适宜温度在20-30T:,低于51或超过451即生长不良,直至趋向死亡。红萍需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适当的遮光或荫蔽对其生长更有利。满江红主要品种及特性如下。
蕨状满江红系耐寒怕热型萍种,有平面浮生型、斜生型和直立型三种形态。能耐短期一5°C低温,10°C时繁殖速度比羽叶满江红快2-3倍,适宜生长温度是20-25X:,超过30°C就急剧下降,因此蕨状满江红多在冬春放养。
卡州满江红系多抗性萍种,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不仅抗病虫,而且较耐阴,适应稻田套养,湿生性强,在湿润土壤条件下,可扎根生长,并多层重叠,其茎尖繁殖力强,耐寒,生存低限5-8°C,最适温度25-30°C,夏季在荫蔽条件下生长良好。
中国满江红植株三角形或多边形,平面浮生或斜立浮生于水面,具芳香味,故又称芳香满江红。生长适宜温度15-25°C,在30-35°C下繁殖也较快,较抗热,但耐寒性较差,结孢性能稳定,结孢率高,雌孢子果多,其有性繁殖可在生产上应用。 二、红萍田间养殖技术
水分管理萍床整好后或基肥施后及时放萍,放萍后,排水搁萍1-2天,搁萍后,复水至2厘米水层养萍,遇强寒流,应灌8厘米水层护萍,分萍水层也控制在8厘米左右。
肥料养分管理春繁红萍应施足基肥,苗施过磷酸钙10-12.5千克、鉍化钾或硫酸钾2-3千克。红萍追肥应看温度和萍色而定,如萍色全红,应配施氮磷肥-亩施尿素0.5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如红绿相间,则以磷肥为主,配施氮肥,亩施0.5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如萍色全绿,只施磷,勿施氮。
萍种选择与搭配全年光照、气温和温度等条件处于动态变化中,不同红萍品种适宜性也有所差异,萍种的选择与搭配尤为重要。以福建为例,冬季以蕨状满江红为主,春末夏初采用蕨状满江红与卡州满江红混养,仲夏至秋季卡州满江红与小叶满江红混养,秋末到初冬放养羽叶满江红与蕨状满江红。 三、红萍综合利用技术 1.稻-萍-鱼生产体系综合应用
稻-萍-鱼体系(图的基本技术是在一以水稻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中加入红萍和鱼类,通过对于萍和鱼的人工调控而影响整个稻田生态系统。
主要技术为:
①三种不同抗性的红萍混养,保证红萍周年养殖,每亩稻田可产红萍4000-5000千克,为水稻和鱼的高产提供物质基础;
②改革耕作制度和插秧方式,在土壤深厚肥沃地区采用免耕法保障稻田全年养鱼;采用宽窄行“双龙出海”插秧方式,为萍鱼提供适宜的空间和水体;
③养鱼的坑沟配套合理,约占田块面积的8%左右,保证了鱼有充分的活动场所,也解决了养鱼与田管的矛盾;
④三种不同习性的鱼混养,使得鱼种、鱼苗、数量都符合鱼的生长习性,放、捕及鱼病防治符合稻田生态条件;
⑤稻萍鱼三者共生髙产的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施肥、锄草、水分管理、病虫防治、烤田、收割以及红萍养殖技术等。
在综合技术作用下,稻-萍-鱼体系可混养多种鱼类,亩产达266.67-653.33千克;在少用50%-60%化肥、30%-50%农药、鱼沟及鱼坑少占地10%-15%的情况下,水稻产量比常规种稻略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上升15.6%-38.5%,水稻病虫ir发生率下降40.8%-99.5%,土壤甲烷排放量减少34.6%,显著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连续6年福建省定位试验测定表明,稻_萍-鱼体系田面土壤有机质含量由31.8克/千克提高至46.1克/千克,全氮由2.1克/千克提高至3.1克/千克,全磷由1.4克/千克提高至1.5克/千克,速效养分水平及土壤物理性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植株全氮含量随水稻生长而减少,稻-萍-鱼体系处理各生育期氮含量均高于常规种植处理,其变化趋势与
需肥规律相互配合。一般稻田翻耕绿肥要求在插秧前10-15天。若间隔时间过短,积累有机酸较多,影响幼苗生长。
翻压方法先将绿肥茎叶切成10-20厘米长,然后撒在地面或沟里,随后翻耕人土壤中,一般人土10-20厘米深,砂质土可深些,黏质土浅些。
绿肥的施用置应视绿肥种类、气候特点、土壤肥力的情况和作物对养分的需要而定。一般亩施1000-1500千克鲜苗基本能满足作物的需要,施用量过大,可能造成作物后期贪青迟熟。
不同套种类型绿肥施用技术要点绿肥含氮素较高且在分解时易产生过多有机酸,翻压时应适当补施磷、钾肥,并配合施用适量石灰。圆叶决明、羽叶决明等豆科绿肥及禾本科绿肥是牛、羊、猪、兔和鱼的良好饲料,可直接放牧或割青进行鲜喂,还可青贮和干草打粉。直接放牧应在豆科绿肥侧枝发生期或禾本科绿肥抽茎期开始,在冻霜前一个月结束。割青喂养在栏内直接投饲,让畜禽自由采食,也可以把鲜草切碎后加入精饲料中拌匀后饲喂。 2.绿肥在田间的快速降解技术
绿肥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作用:
①绿肥在分解时需要消耗大量水分,如在T1旱季节或干旱土壤施用绿肥,施后往往易使作物因缺水而呈枯萎状态。
②绿肥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某些有害的有机酸等物质,并容易使土壤缺氧,影响种子发芽和根系的生长,特别是幼苗根系的生长。水稻田施用过多的绿肥,常使水稻在生育初期受害,导致叶色发黄,根
部生长受阻,严重时根系发黑腐烂。绿肥施后的两周内容易对作物产生毒害,应引起注意。
③在绿肥分解过程中,微生物需要吸收一定的氮素来组成它自身的细胞体,可能发生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的现象,致使作物得不到足够的氮素。所以,在施用非豆科绿肥和较粗老的绿肥时应加施适量速效氮肥加以防止与调节。
影响绿肥分解快慢的主要影响因子绿肥施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把有机态养分转变成无机态养分,供作物吸收利用。绿肥在土壤中分解的快慢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①绿肥本身的老嫩程度。因枯老茎叶纤维素、木质素多、水分少,幼嫩绿色茎叶较枯老茎叶易于分解。所以绿肥作物不等老化就应翻压。
②绿肥含氮量与分解速度有关,碳氮比大的分解困难。因此施用较老硬的绿肥时可适当加施含氮肥料。
③土壤水分、温度和pH对分解有影响。适宜的水分和近中性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干旱、土壤过酸过碱、温度过髙或低温都会影响绿肥的分解。
3.绿肥与化肥搭配等合理施用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肥料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化肥的施用比例逐年上升并居主导地位,改变了传统农业靠有机肥和绿肥提供养分的结构。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大幅下降,导致土壤物理化学性状不断恶化,地力下降、作物产量不高、品质降低,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而绿
肥含氮素较髙且在分解时易产生过多有机酸,翻压时应适当补施磷、钾肥,并配合施用适量石灰。生产实践表明,绿肥与化肥配施是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就果(茶)树而言,所谓绿肥与化肥配施,主要是充分利用果(茶)园中果(茶)树的行间和株间以及幼龄树的营养带空闲地面,播种适宜绿肥作物,变果(茶)园土壤管理清耕法为绿肥覆盖法。利用绿肥作物的生物固氮和吸取土壤各种无机营养的作用,待其生长至花期或花荚期,刈割、集中埋于果(茶)树施肥部位,经腐解、矿化后,供果(茶)树吸收利用。绿肥与化肥的配施比例,当今尚无严格规定。据黄显淦等⑴试验测算,苹果园绿肥与化肥配施,绿肥作物所提供的氮、磷、钾量,分别占总施用量的15%、10%和12%左右,即收到良好效果和效益,但这种配施比是否最佳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山地绿肥培肥效果
1.绿肥作物根系发达,吸收利用土壤中难溶性矿质养分的能力强 豆科绿肥作物主根入土较深,一般达2-3米。所以,绿肥作物能吸收利用土壤耕层以下的一般作物不易利用的养分,将其转移、集中到地上部,待绿肥翻耕腐解后,这些养分大部分以有效形态存留在耕层中,为后茬作物吸收利用。绿肥作物翻埋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速土壤熟化,改良低产田。绿肥能提供较多的新鲜有机物质与钙素等养分,绿肥作物的根系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与团聚作用。绿肥大多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在条件较差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如瘠薄的沙荒地、涝洼盐碱地及红壤等。因此,绿肥不但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而且
在改良土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绿肥多在农田中就地种植和翻压利用,在其生长过程中将土壤中无机态营养物质转化为有机态,翻压后又分解为农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形态,这样减少了土壤养分的损失。种植绿肥,可以改善农作物茬口,而且一些绿肥作物还是害虫天敌的良好宿主,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减少农药对环境污染具有良好作用。
绿肥可提髙土壤肥力,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更新一切绿色体,包括豆科或非豆科植物,均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一般鲜草中含12%-15%,若每亩翻埋1吨,相当于施入土壤的新鲜有机质120-150千克。翻埋绿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其增加的数量与施用绿肥品种的化学组成及土壤原有有机质含量有关。翻埋绿肥还可增加土壤氮素含量,绿肥作物鲜草中含氮0.3-0.06克/千克。生产上所施用的绿肥作物多为豆科植物。
豆科绿肥和豆科作物都有较强的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的能力。一般认为,豆科绿肥作物总氮量的1/3左右是从土壤中吸收的,2/3是由共生根瘤菌固氮作物获得。每亩耕埋1000千克鲜草,可净增加土壤氮素30-60千克。因此,种植豆科植物(包括豆科绿肥)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固氮作用增加土壤氮素,扩大农业生产系统中的氮素来源。以龙海山地红壤种植平托花生为例,连续三年土壤肥力定位观测的结果,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三年分别比种前提高35.3%、31.5%、23.2%.25-9%和153.1%(表3-3)。 2.绿肥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有效生物措施
绿肥具有繁茂的地上部,是良好的生物覆盖物。裸露的土地,经
受着风沙侵蚀,雨水的冲刷,久而久之造成水土流失,缺水少肥,生产力极低。绿肥除地上部具有覆盖作用、减少冲刷外,地下部还有发达的根系,具有固沙、护坡作用,如紫花苜蓿、草木栖等根人土深达2-3米,穿透力强,根量大。据试验证明生长70天紫花苜蓿根重1500-1750千克,是草木栖根重的1.3倍,秣食豆的2倍,苕子的4倍。这样发达的根系在土壤中盘根错节,固着土壤,使丘陵、坡岗地,不致受破坏。绿化造林对防风、保土效果最佳,但因成林速度很慢。种绿肥当年收效,不仅保地还兼养地,促进粮食作物增产增收、畜牧业发展,以牧保农,所以发展绿肥也是农田基本建设项目之一。 3.绿肥是促进农牧业发展的纽带
农牧业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大农业。而绿肥又是种植业与养殖业共同发展的纽带。实践证明,绿肥作物茎叶养畜,根茬还田,一举两得,效益成倍增加。作饲料时,茎叶中30%养分被家畜吸收后转化为肉、奶等动物蛋白;另有70%养分以粪尿形式排出体外,为农田提供肥料。种绿肥则当年养畜有饲草,翌年种地有肥料,比直接翻压肥田更科学、更合理、经济效益更高。绿肥综合利用的结果真可谓是“草(绿肥)多畜兴旺,畜旺肥必增,肥增粮必丰,粮丰人心安”。
包兴国[2]研究表明,绿肥配施化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11.8%-19.0%,使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和水稳性团粒结构增加。在等养分量条件下,绿肥配施化肥的作物产量与单施化肥相当,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增长率优于单施化肥区。施用绿肥不仅为作物提供大
量的可给态养分,而且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有很好的改良作用。采用绿肥、厩肥、化肥配施对保持和恢复土壤磷、钾的含量有重要的作用,是建立髙产稳产农田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汪仁证明,在施用等养分量的条件下,用草木犀地上部植株或草木犀根系配施化肥的处理,比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产41.11%和33.65%,比对照分别增产306.58%和285.07%。连种8茬小麦后,盆栽土壤的养分含量也有较大的变化,与单施化肥相比,绿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全量氮磷钾和速效氮磷钾含量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增加。 参考文獻
黄显淦,何为华,冯玉宁,等.苹果园绿肥与化肥配施效益及技术研究[J]-土壤肥料,1996(4):31-34.
包兴国,邱进怀,刘生战,等.绿肥与氮肥配合施用对培肥地力和供肥
性能的研究[J]-土壤肥料,1994(2):27—29.
绿肥配施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小麦产量1994(8):9—12.
量的可给态养分,而且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有很好的改良作用。采用绿肥、厩肥、化肥配施对保持和恢复土壤磷、钾的含量有重要的作用,是建立髙产稳产农田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汪仁证明,在施用等养分量的条件下,用草木犀地上部植株或草木犀根系配施化肥的处理,比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产41.11%和33.65%,比对照分别增产306.58%和285.07%。连种8茬小麦后,盆栽土壤的养分含量也有较大的变化,与单施化肥相比,绿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全量氮磷钾和速效氮磷钾含量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增加。 参考文獻
黄显淦,何为华,冯玉宁,等.苹果园绿肥与化肥配施效益及技术研究[J]-土壤肥料,1996(4):31-34.
包兴国,邱进怀,刘生战,等.绿肥与氮肥配合施用对培肥地力和供肥
性能的研究[J]-土壤肥料,1994(2):27—29.
绿肥配施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小麦产量1994(8):9—12.
正在阅读:
绿肥利用与土壤培肥03-09
管理会计题库ll11-06
2019年最新小学数学资料库 6.余数的除法(含答案)06-06
南京高职校报学生通讯社章程06-02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03-08
【精编范文】201X上海日语专业大学排名榜-word范文 (3页)08-24
盐城市2012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第一次调研考试 电子电工一调试卷12-06
信用卡使用的安全问题01-26
公共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陈04-1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绿肥
- 土壤
- 利用
- 影像诊断题库
- k12精品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1
-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1
- 基因分子生物学复习00
- 大围山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项目技术标
- 公益林培育核查办法剖析
-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和答案解析2018年 - 图文
- 感恩主题班会演讲稿
- 工程经济大作业(2)
- 中国真空泵行业报告
- 高中英语单词及语言点总结-必修2
- 配套K122018秋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大自然的色彩》教案1 人美
- 甘肃省2015年上半年期货从业资格:期货套利的基本策略模拟试题
- 推荐下载 俞敏洪相信未来演讲稿 俞敏洪演讲稿,俞敏洪励志演讲相
- 201918-19 第4章 第1节 课时2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精品教育 doc
- 小学六年级其他作文:建国六十周年作文-六十而立
-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反思参考2)秋天的怀念
- (word答案解析版)2012年六盘水市中考数学试卷
- 泵与压缩机 - 油气储运复习提纲
- 9段秘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