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岳麓版上册知识点 个人整理

更新时间:2023-11-10 16: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我们的远古祖先

1) 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 2) 科学家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

3)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4)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5) 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他们能直立行走,上肢和现代人

基本相似,但头部保留了猿类的一些特征。为了生存和发展,北京人往往几十个人聚合在一起,用石器和木棒猎取动物,采集植物,作为食物共同分享。会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有简单的语言。

6) 距今约18000年的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内,模样与现代人

差不多,他们仍使用打制石器,会人工取火,但已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7) 远古人类使用火有什么意义?

答:他们用火来抵御寒冷,吓跑野兽。吃上熟食,使人类扩大了食物种类,易于消化和吸收营养,有利于人类体质尤其是脑髓的发展。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列表比较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人类 河姆渡 距今约 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 磨制石器、骨器 干栏式房屋 居民 6000多年 饲养家畜 半坡 距今约 黄河中游 种植粟、蔬菜, 普遍使磨制石半地穴式房居民 5000多年 器 屋 用具 黑陶 彩陶 1、河姆渡人居住着干栏式房屋,这种房屋具有通风防潮的性能,适应当地潮湿闷热的气候。 2、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3、半坡人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马、羊、鸡。他们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

4、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

5、半坡人的生活中,已经有了绘画、雕塑、刻画符号(文字萌芽)和装饰等内容。 6、什么是氏族?氏族有什么特点?

答:在原始社会,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氏族的特点有: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第三课 神奇的远古传说

1、炎帝即神农氏,姓姜,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即轩辕氏,姓姬,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3、蚩尤是传说中东方九黎族的首领。

4、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他们成为中原地区的主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1

体居民。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所以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

5、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初祖”。

6、涿鹿之战:交战双方为黄帝、炎帝部落同蚩尤部落。地点在涿鹿,争战的过程: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结果: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7、什么是禅让制?

答:传说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推荐继承人,大家推荐舜。舜年老时,以同样的方法把首领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 “禅让”。 8、禅让首领的品质:品德高尚,才干出众,勤劳俭朴,爱护百姓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 夏传子 家天下 夏、商、周的更替一览表: 朝代 夏 商 周 西周 东周 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0年 都城 阳城(登封) 亳,盘庚时把都迁到殷 镐京 洛邑 开国君主 禹 汤 周武王 周平王 亡国之君 桀 纣 周幽王 1、舜时,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舜派禹去治理水患。禹用疏导的办法把河水引入大海,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人们赞扬他治水的功绩,称他为“大禹”。 1、 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原始时代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标志着国家的产生。(意义)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

2、 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最高统治者。从此,父子、兄弟相承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3、 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夏朝设置了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了刑法,建立起一整套国家机构。

第六课 西周的分封

1.商朝的末代国王纣是个暴君。他好酒淫乐,不理朝政,还加重赋税,用酷刑镇压百姓和对他不满的王室大臣,以致众叛亲离。 2、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

经过: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亲率大军讨划商纣。武王所到之处,各地纷

纷归附。周军与商纣的军队在牧野决战,周军大获全胜,乘胜进攻朝歌,商纣王在鹿台自焚。

特点:牧野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结果:商朝灭亡。

3、西周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为周武王;都城镐京。

4、分封诸侯的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内容: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制度,将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5、嫡长子继承制: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位,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它保证王室、贵族统治权利的顺利继承,有利与社会秩序的稳定。

6、分封制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2

7、西周的疆域,西到今甘肃东部,东到今山东北部,东北到今辽宁南部,南面跨过了长江。 8、西周最后一个国君是周幽王,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乘西周混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9、西周推行土地国有制

10、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第七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2、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青铜铸造业的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渐走向鼎盛。商、周时的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5、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6、商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于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7、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它也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第八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1、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并以“尊王攘夷”为口号,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2、齐桓公霸主地位的确立: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齐桓公是春秋五霸最先称霸的。

3、晋文公即位后,重用人才,救济贫弱,减轻赋税,发展农工商业。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采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称霸中原。

4、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5、诸侯争霸的影响:(1)消极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2)积极影响:在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6、战国七雄的名称:齐、楚、燕、赵、韩、魏、秦。(东南西北后中间)

7、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小国逐步被大国兼并,大国与大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也进行明争暗斗。 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马陵之战(公元前342)、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就是这一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8、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性质:争霸战争 9、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性质:兼并战争

第九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春秋时开始使用的铁农具在战国时得到了推广,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我国在春秋时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逐渐推广,开始用两牛牵引进行耕作。

2、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对社会的影响: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得大量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成为可能,也为兴修水利创造了条件,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

3、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秦孝公时期); 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3

变法内容: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最重要)

2、奖励耕战。 3、推行县制。(最深远)

4、 变法性质: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变法意义: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商鞅变法的启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都伴随着激烈的斗争,有时还要付出血的代价。

第十课 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

1、都江堰修建原因: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 2、都江堰修建主持者:秦国的李冰父子。 3、都江堰功能;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到今天仍然使用)

4、修建都江堰的意义: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成都平原因此长期受益,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6、 鲁班是战国时杰出的木工工匠,被后代尊奉为土木建筑工匠的祖师。

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8、 扁鹊是春秋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的传统诊断法。

8、战国时期,屈原运用楚国方言和民歌形式,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的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

9、艺术:音乐:西周时形成了音乐教育制度。

湖北随县出土的全套编钟,是战国时期最珍贵的乐器。

绘画:长沙出土的战国《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最古老的帛画。 青铜器、漆器的花纹也由简单的图案发展到描写社会生活的复杂图画。

第十一课 百家争鸣 学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时期 战国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代表人物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孙武 孙膑 著作 《道德经》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思想内容 “民贵君轻”;”仁政”;”反对兼并战争” 人定胜天 “兼爱”;“非攻”;“选贤”;“节俭” 事物都有对立面;无为而治 批判社会不合理现象;乐天安命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君主集权。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论述了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1.孔子名丘,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人们互相爱护,反对暴政。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2.相传,孔子整理了《诗经》等书,还根据鲁国史籍编订了《春秋》。孔子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成《论语》一书。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 3、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1)兴办私学,广收学生,打破了只有官府才能办学的局面 2)因材施教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4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十三课 六王毕 四海一 措施 影响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 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地方实行郡县制。 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经济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统一文字(小篆) 文化思想 焚书坑儒 加强了思想统治,有利于统一,但摧残了文化,制约 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逐匈奴,筑长城 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 2、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统一的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是当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4、秦朝在今广西兴安境内开凿灵渠,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第十四课 伐无道 诛暴秦

1、秦朝的暴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徭役、兵役负担沉重。2、赋税繁重。3、刑法残酷。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2、秦的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3、大泽乡起义:

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直接原因是公元前209年夏,900多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队伍在大泽乡遇上大雨,因道路被冲毁而无法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被处死。于是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起义地点:大泽乡

3)政权:起义军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4)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项羽: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前206年,刘邦进军关中,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5、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6、西汉建立后,汉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社会秩序逐渐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7、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和长期的战争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90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