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原理考点汇编

更新时间:2023-03-16 21: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税收中性 税收中性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进行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税收超额负担 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国家课税后,会直接减少纳税人收入,不可避免地对纳税人的行为选择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国家征税后增加的社会效益,小于将相应税款留给纳税人而增加的效益,则税制就没有效率。

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描绘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超过这一的限度时,再提高税率反而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因为较高的税率将抑制经济的增长,使税基减小,税收收入下降,反之,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税基,税收收入增加。 税负转嫁的形式 基本方式有两种,即前转和后转。前转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顺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办法,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后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逆商品流转的方向,以压低购进商品价格的办法,向后转移给商品的提供者。生活中,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方式经常并行使用,即一种商品或要素的税负通过提高卖价转移一部分,又通过压低其他商品或要素的买价转移一部分,这种转嫁方式称为混转或散转。 税收风险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不匹配2.有些税收征管范围不够规范(1)税收流失严重(2)税收虚收不容忽视3.税制结构分散性指标过高与纳税人集中度过高并存4.我国政府收入不规范5.税收政策风险

税收风险的特点 1.从属性 税收风险是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明显的从属性。由于国家财政是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最终承担者。税收就成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风险最重要和最终的承担者。2.隐蔽性 当这种危害性超过了国民经济的承受力时,税收风险才会显现出来,并进而演变成财政风险甚至财政危机。3.累积性 当税收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超过某个临界点之后,才会像火山喷发一样爆发出来,引起政府财政危机,并进而演亦成经济的全面危机。4.危害性 税收风险一旦爆发,破坏力更大,具有极强的危害性。

税收成本总指标 税收净收益(R)=税收总收入(T)-税收成本(C) 在税收总收入既定的条件下,税收净收益与税收成本成负相关关系,税收成本越小,税收净收益就越大,税收成本越大,税收净收益就越小。

税收成本收入弹性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税种的税收成本的相对变动对于该税种的税收收入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税收成本收入弹性系数=税收成本变动率/税收收入变动率 所得课税的特征 所得税是整个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与其他税类不同的特征1.税收负担的直接性2.税基的广泛性3.征收管理的复杂性4.税收分配的累进性5.税收收入的弹性 法人所得税课税范围 1.企业所得税型,以企业所得为课税对象征收 2.公司所得税型,以公司所得为课税对象征收 3.法人所得型,以法人所得为课税对象征收

个人所得税的课税方式选择 三种模式,分类所得税也叫做分项所得税、个别所得税,它是将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分为若干类别,对不同类别或不同来源的所得分别课征。综合所得税也称为一般所得税,是对纳税人的各项应税所得综合征税。混合所得税也称为二元制、分类综合所得税,是指对纳税人的各类所得,先按分类所得税课征,在此基础上,再对个人全年总所得超过规定数额的部分进行综合计算,按照累进税率征收。

资源税的作用 1.调节资源级差收入,有利于企业在同一水平上开展竞争 2.加强资源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国有资源

行为税的意义与特征 意义:1.体现“寓禁于征”的特点2完善税制的作用3.组织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 特征:1.课税具有明显的特殊目的性2.课税具有较大的灵活性3.行为税的收入

不稳定4.课税范围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 遗产税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积极意义:1.开征遗产税,将一部分富人的遗产转力国家所有,用于社会霈要,有利于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缓解贫富差距悬殊的矛盾。第二,通过征收遗产税,可以为政府增加一定数量的财政收人。3.开征遗产税有利于在对外交往中维护中国政府和中国公民的权益。4.开征遗产税可以填补中闻现行税制中的一项空白,有利于完善中国的税制。5.开征遗产税可以产生一些积极的社会效应,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法治现念;鼓励勤劳致富,限制不劳而获;增强人们的社会公共意识,鼓励人们向社会公益事页捐赠等。局限性1.可以征税的财产和纳税人都足十分有限的2.计税依据和税源极难掌握。3.许多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还不强,遗产税在开征之初可能不大容易被人们接受。4.税务机关对遗产税税源的监控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 税收稳定经济的作用可以分为“内在稳定器” 作用和“相机抉择”的稳定作用。前者是指,税收制度本身对经济波动有较强的适应性,在经济波动中,税收可随之自动增加或减少,实现缓和经济波动、“熨平”经济波幅的目的。后者则是指,在经济波动的不同时期,政府根据调节目标的需要,人为地选择不同的税收政策工具,做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安排。

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 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在协调国民经济结构(或说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1、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协调 通过对生活必需品课较低税收甚至不征税,对非生活必需品课征较高的税收来实现产业结构协调。2、税收促进地区结构协调 通过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来实现地区结构的协调。 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 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对市场机制形成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进行的调节。

税收的乘数作用机制 税收的乘数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增减引起的国民经济变化量与税收变化量之间的倍数作用。税收的变动会影响企业或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而企业或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又是影响投资和消费的决定性因索。政府增加税收,就会减少企业或个人的可支配收人,从而减少其投资与消费的数量,并进而使整个社会的投资、消费总量萎缩。反之亦然。而每一轮投资或消费又是下一轮收入的取得,这样一轮一轮运转下去,初始一个单位收入的增减会使国民收入产生几倍于此的效应。

税收的微观作用机制 是政府征税对纳税人的各种经济行为所产生的效应,主要反映在税收对纳税人的劳动投入、储蓄、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与作用。在税收对纳税人不同经济行为影响的分析中,又可分别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角度展开。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导致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对纳税人行为的影响;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改变了一种经济行为相对于另一种经济行为的机会成本,从而对纳税人产生的影响。 税收政策目标 税收政策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税收政策目标是不同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政策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和分层次的。税收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保障国家财政需要,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促进收入公平分配。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主要有:市场状况、供需弹性、成本变化、税收种类、有无未实现盈利以及政治管辖范围等因素。价格自由变动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前提条件。没有价格自由波动,就不存在税负转嫁。供需弹性是影响税负转嫁最直接的因素。需求弹性越大,税负越向供给者转嫁;供给弹性越大,税负越向需求者转嫁。课税制度,间接税税负易于转嫁,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如对人的所得课税,较难转嫁;而对于商品课征的消费税等,则较易转嫁。课税范围广的,即课税能遍及同一性质所有或大部分商品的,转嫁易,反之则难转嫁。

税制分类与税制构造 税制分类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税种划归为一类,以

同其他税种加以区别。也称税收分类或税种分类。税制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税收征管水平等各方面的情况,合理设置各个税类、税种和税制要素而形成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制体系及其分布格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8u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