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12 18: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章 习题答案

1.单一选择答案:1(C)2 (D)3 (D)4 (B)5 (A) 2.判断正误答案: 1(×)2 (×)3 (×)4 (√)5(×) 3.分析题答案

1).为什么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

由于资源的稀缺,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这对矛盾使得人类在利用资源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要进行选择——把稀缺资源用在何种用途上才能满足人类的最大需求?经济系统中的个人、组织和政府时刻面临着选择,选择怎样的用途,进行怎样的配置使得稀缺资源满足个人、组织和社会最大的需求?经济学正是研究有关选择的原则的学科,这是应人类选择的需要而产生的。

2).为什么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正是因为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原则的学科,而经济系统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人们需要的产品种类繁多和无限性,使得关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合理选择的难度大大提高。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是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的选择。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在参与生产的各部分人之间分配。这是一个重要选择。

综上,假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一定,则所需多少资源投入等技术问题就决定下来,资源配置就被决定。如果怎样生产一定,如何投入资源的选择就被决定。为谁生产一定,资源的配置与流向就被决定。所以说前两种选择是资源配置在产出方面的选择,后一种选择是资源配置在投入方面的选择。所以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内容有哪些?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围绕这一基本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均衡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象一条红线贯穿于微观经济学的始终。

(2)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解决了微观经济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就是生产消费者需求的满足效用水平的产品。

(3)生产理论,即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部分包括研究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生产理论,研究成本与收益的成本与收益理论,以及研究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行为的厂商理论。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另一个因素——供给——的进一步解释,以及对如何生产的论述。这部分解决了微观经济学的第二个基本问题:怎样生产?就是以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

(4)分配理论。研究产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如何决定。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问题。

(5)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福利的实现等问题。这一部分说明了怎样分配是社会最佳化的,

(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按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市场机制能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但实际上,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完全竞争,但实际上不同程度垄断的存在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这样,市场机制往往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第二,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是自发的,其结果不一定符合社会的要求。第三,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经济问题中的某些问题。例如,不能提供公共物品,无法解决个体经济活动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正因为如此,就需要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4).微观经济学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第一,市场出清。这就是坚信在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地升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供求均衡状态。具体来说,物品价格的调节使商品市场均衡,利率(资本价格)的调节使金融市场均衡,工资(劳动价格)的调节使劳动市场均衡。在这种均衡的 状态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因此,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充分利用为常态的情况下,集中研究资源配置问颗。

第二,完全理性。在经济学中,最优化行为起了关键作用。 正因为每个消

费者和厂商的行为都是最优的,所以,价格的调节才能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这一最优化的基础建基完全理性的假设。这一假设是指,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这就是说,他们具有完全的理性。只有在这一假设之下,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才是可能的。

第三,完全信息。消费者和厂商只有具备完备而迅速的市场信息才能及时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以实现其行为的最优化。完全信息假设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第2章 习题答案

1. 名词解释

需求: 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间内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 供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量变动: 把商品本身价格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变动: 把其他因素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所有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供给量变动: 把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变动: 把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

需求定理: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供给定理: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交易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2. 选择题

(1)D (2)C (3)C (4)B (5)B (6)D (7)D (8)A (9)D (10)B (11)A (12)A (13)D (14)B (15)C 3. 思考题

(1)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商品本身的价格

②消费者的偏好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 ④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⑤其他因素。如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人们取得信贷的成本和难

度的变化、政府各种政策的变动及各种管理措施的出台等也对需求产生影响。 (2)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商品的价格

②生产成本 ③生产的技术水平 ④相关商品的价格 ⑤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⑥其他因素。如商品市场中生产者的数量变化、生产者生产经营目标

的变化、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如环境保护、工作安全保护、最低工资等方面的立法,政府管制、税收征管等)的变化等等

(3)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P0

O Q0

Q

E P D S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经济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用上图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当市场价格P1高于均衡价格P0时,市场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面对这种供大于求的状况,一方面未能实现购买的需求者将尽量压低价格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供给者将被迫降低价格以便出售过剩的商品。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会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P0的水平上。

相反地,当市场价格P2低于均衡价格P0时,市场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面对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一方面,未能实现购买的需求者将会提高价格以便获得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供给者将会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

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水平P0。

(4)需求的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供给的变化与供给量的有什么区别? 需求量变动是把商品本身价格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沿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变动是把其他因素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所有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供给量变动是把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沿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供给变动是把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5)20世纪80年代以来,消费者对电脑的需求增长很快,但电脑的价格却一路下降,请解释。

答:产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而不是只由需求决定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生产技术进步,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所以供给增加导致的价格下降,超过了需求引起的价格的上升,所以才出现电脑的价格一路下降。 4. 计算题

某市场供给函数为QS=-50+3P,需求函数为QD=100-2P (1)求市场均衡;

(2)若某种原因,市场需求函数变化为QD=150-2P,求新的市场均衡 解:

(1)当市场均衡时,Qd=Qs?-50?3P?100-2P?P?30?Q?40(2)当市场需求变化后Qd=Qs?-50?3P?150-2P?P?40?Q?70

第3章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 B 3. B 4. B 5.C 6.A 7.A 8.A 9. D 10.A 二、问答题 如果政府:

(1)对某种产品的所有生产者给予单位现金补贴,这对该商品的供给曲线有何影响?

(2)对该商品的所有生产者征收单位销售税,这又对该商品的供给曲线有何影响?

(3)对一种产品的所有生产者来说,实行最低限价或最高限价与给予单位补贴或征收单位销售税有何不同?

答:(1)会使得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平移,平移的上下垂直(图中EF)距离为现金补贴额

EG)为销售税

S2 S1 G E F D1 Q

E P S1 S2

(2)会使得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平移,平移的上下垂直距离(图中

P D1 Q

(3)答案可参考第三题的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

纽约市的房租管制——最高限价例证

政府未限价前:供求曲线为D1和S1,均衡点为E,均衡价格为P1 当政府限价P2后短期内:产生租赁房的供不应求,缺口为AB,从短期来看,这种政策有利于收入较低者获得住房

当政府限价P2后长期内:供给曲线更富有弹性,因为出租者完全可以将租赁房改造为其他用途,所以供给曲线变为S2,从而限价在长期内导致供不应求的缺口为CB,从而导致了住房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并且由于租赁房的过度需求,可能出现租房者为获得租赁房,不得不私下多交租金,最终导致收入地下者住房仍然困难。

P S1 E P1 P2

C A B S2 D Q

假如:政府以租房者所支付房租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政府未补贴前的供求曲线为D1和S1,均衡点为E1

政府给补贴后短期内:需求曲线由D1平移到D2 ,均衡点变为E2,均衡产量增加,住房问题有所改善,均衡价格上升,表明政府补贴有部分转移至出租者手中

政府给补贴后长期内:由于人口增加,预期租房需求的增加及间接获得政府补贴的刺激,出租供给会增加至S2 ,新均衡点为E3 ,均衡产量进一步增加,住房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

P ES1 S2

EE3 D2 D1 Q

第4章 习题答案

计算题

1已知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d=60-2P,供给函数为Qs=30+3P。 (1)求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2)若政府对厂商

每单位产品征收5元税收,求新的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解:(1)Qd=Qs, 60-2P=30+3P得:P=6 Q=48 ,

Ep=(dQ/dP)(P/Q)=(-2)(6/48)= -0.25

(2)对厂商征收5元的税供给曲线变为Qs﹡=30+3(P-5) Qd= Qs ,60-2P=30+3(P-5)得:P=9 Q=42; Ep=(dQ/dP)(P/Q)=(-2)(9/42)=-9/21

2 2005年A服装厂的衬衫以每件200元的价格每月售出9000件,

2006年1月竞争对手B服装厂将它的衬衫价格从220元降至180元,使得这个月A厂只售出8000件衬衫。

(1)计算A厂衬衫与B厂衬衫的需求弧交叉弹性(假设A的衬衫价格不变)

(2)如果A厂衬衫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0,由设B厂衬衫的价

格保持在180元的水平上,要使A厂的销售恢复到每月9000件的水平,价格要降低多少?(用点弹性和弧弹性两种方法计算比较结果)

解:(1) PB1 =220 PB2=180 QA1=9000 QA2=8000

EAB =(△Q/△P)( P/Q)=( QA2-QA1/ PB2-PB1)(PB2+PB1 )/2/ (QA2+QA1)/2=( 8000-9000/180-220) (180+220/8000+9000)=10/17 (2)用弧弹性的方法计算: Q1 =8000,Q2=9000

Ep=(△Q/△P)( P/Q)=( Q2-Q1/ P2-P1)(P2+P1 )/2/ )Q2+Q1)/2=-2 求

P2-P1/(P2+P1)/2=(

Q2-Q1

)/-2(Q2+Q1)/2=

(9000-8000)/-(9000+8000)=-5.88%

用点弹性的方法计算:Ep=(△Q/△P)( P/Q)=-2

△ P/P= △Q/-2Q=1000/-2(8000)=-6%

两种方法计算差别不大,价格都是降低6%左右A厂方能恢复9000件的销售量。

分析题

1.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厂商收入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厂商收入密切相关,这种关系有三种情形:

第一,当需求价格弹性Ep>1时,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收入呈反方向变动;

第二,当需求价格弹性Ep<1时,商品的的价格与厂商的收入呈同方向变动;

第三,当需求价格弹性Ep=1时,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没有什么影响。

2.怎样根据收入弹性的大小对产品进行分类?

答:01的产品为高档耐用品,因为,EI >o意味着该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化。EI <0的商品为劣等品,意味着该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化

3.为什么说交叉弹性大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答:商品的交叉弹性绝对值越大,说明该商品的需求受其它厂商生产的产品价格的大小干扰的剧烈,人家产品的价格稍有变化,该商品的需求就受到很大的影响,进而说明该商品商场竞争的激烈,产品的市场地位非常脆弱。

4.需求价格弹性值为正是什么意思?

答:Ep>0说明该商品的需求量虽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该商品的价格升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这是既芬品,不符合需求定理。

5.需求交叉弹性是负值说明什么?

答:Exy<0说明该商品的需求量与相关商品的价格呈反方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提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这是互补品。

第5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习题答案

1. 钻石用途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便宜,为什么?

答:人们愿意付出的价格取决于商品最后一个单位带来的边际效用。钻石数量少,其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仍然很高,所以价格昂贵;而水的数量很多,人们消费的最后一单位水的边际效用很低,人们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很低。 2. 如何推导需求曲线?

答: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分析图4-8中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E1、E2和E3可以看出,在每一个均衡点上,都存在着商品X的价格与商品X的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就是:在均衡点E1上,商品X的价格为Px1,则商品X的需求量为X1。在均衡点E2,商品X的价格由Px1下降为Px2,则商品X的需求量由X1增加为X2。在均衡点E3,商品X的价格进一步由Px2下降为Px3,则商品X的需求量由X2再增加为X3。根据商品X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对用关系,把每一个PX数值和相应的均衡点上的X的数值绘制在商品的价格-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3. 为什么市场需求曲线比个人需求曲线平缓?

答: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不同的价格下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因而,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不仅依赖于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还依赖于该市场中所有消费者的数目。在图中,djdj代表第j位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它给出了在每一市场价

PX d jD ‖ dj D Xj,X j‖ Xj X=?x 图 个人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

格水平之下,消费者j对产品X的需求量。市场需求曲线应该给出相对于任一市场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对产品X需求量的总和。设市场价格为PX时,消费者j的需求量为xj。那么在同样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总量即产品X的市场总需求量应为X??xj。这意味着应该把个人需求相对于每一市场价格在水平方向上相加,以形成市场需求曲线DD。应该注意到,DD曲线要比平缓的多。这说明当市场价格降低时,市场总需求量的增加要比单个消费者需求量的增加大的多。

4. 计算题:设某人消费X和Y商品的数量为X和Y,总效用函数为TU=XY,已知他的收入为100元,PX=1元,PY=0.5元,他满足效用最大化时X和Y的最佳组合。 解:消费者均衡满足两个条件:

PX?X?PY?Y?M

MUXMUY?PXPY

把相关条件代入:X+0.5Y=100 Y=X/0.5 推出X=50,Y=100

第6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习题答案

1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是怎样解释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

答:需曲线向下倾斜意思是产品的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以牛肉产品降价为例,牛肉产品降价,对它的需求量增加,是由两个效应构成,替代效应是因为牛肉降价,消费者用多消费牛肉替代对羊肉的消费,这部分增量消费并没有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因为他减少了对羊肉的消费;收入效应是因为牛

肉本身的降价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原来用15元买一斤牛肉,现在是14元买一斤,消费一斤牛肉使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1元钱,假设每月消费14斤牛肉,消费者实际收入就增加了14元,增加的14元并没有存起来或消费其他产品,他继续多消费1斤牛肉,这就是收入效应使得牛肉降价后多消费的部分。这就解释了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2补偿变动与等价变动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启发?

答:人力资源部在对员工调动工作时,尤其是跨省市、跨国界的调动工作必须考虑补偿变动和等价变动对员工福利的影响,否则不是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就是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开销。 3试分析完全互补品与替代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答:由于完全互补品与替代品无差异曲线的特点,使得他们的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相等。完全互补品最佳消费点在无差异曲线的拐角处;完全替代品的最佳消费点在无差异曲线与纵横轴的交点处。 4.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方向是否一致?

答:一种正常商品的价格效应表现为其价格下降会引起消费者需求数量增加,价格上升会引起消费者需求数量减少,这种效应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作用之和。如图所示,商品X的价格为P1时,预算线AB1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于E1点,在E1点处于消费者均衡状态,

O A0 E1 E0 U1 X1 X0X2 B1 B0X E2 U2 Y A B2 ′ 图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X商品的均衡需求量为OX1;当X的价格由P1下降为P2时,预算线AB2与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E2点,在E2点达到新的消费者均衡,

此时X商品的均衡需求量为OX2。总的价格效应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为ΔX=OX2-OX1=X1X2,它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7章 生产理论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和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数量组合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该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终会出现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某要素投入量越少,越不容易被另外的要素所替代。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出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组合的轨迹。

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改变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因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引起的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呈现规模报酬递增;如

果因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引起的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呈现规模报酬不变;如果因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引起的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则是规模报酬递减的。

2.单项选择(1)B、(2)C、(3)A、(4)A、(5)A 、(6)C、(7)D、(8)B、(9)B、(10)D、(11)A、(12)B、(13)D、(14)A、(15)C。

3.多项选择 (1)ABCE; (2)ABCDE; (3)BD; (4)BCD; (5)ABC; 4.简答题

(1)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将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我们知道,厂商的理性决策在劳动的第二阶段。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及边+6g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极大化的点,lc劳动的第二阶段的右界点是使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点。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增加总产量,企业主就可能雇佣他。

(2)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边际替代率之所以出现递减趋势是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首先,在产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另一种要素会减少。其次,增加的那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减,而减少的那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增。第三,一种要素对另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与其本身的边际产量成正比,而与另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成反比。综合上述三个方面,会得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结论。

(3) 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一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也会使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得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既然厂商不会在生产的第一、三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 5.计算题

(1)①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如下表所示。

可变要素的可变要素的总可变要素的平均可变要素的边际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产量 2 12 24 48 60 66 70 70 63 产量 2 6 8 12 12 11 10 8.75 7 产量 2 10 12 24 12 6 4 0 - 7 ②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现象。由上表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24下降为12。

(2) ①因为生产函数为Q=2KL –0.5L –0.5K,且K=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为Q=20L-0.5L –50,

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L=20L-0.5L-50,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L= TPL/L =20–0.5L–50/L,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dTPL /dL=20–L;

2

2

2

2

②当总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劳动的边际产量MPL=20–L =0,L=20,厂商雇佣的劳动为20。

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dAPL/dL=-0.5+50/L2=0,L=10,厂商雇佣的劳动为10。

由于L≥0,因此MPL =20–L≤20。当厂商雇佣的劳动L=0时,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20。

③由②可知,当L=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L达到极大值。 则APL =20–0.5L–50/L =10 而当L=10时,MPL=20–L=10

故当APL达到极大值时,有APL= MPL=10,此时的劳动投入量为L=10。

(3)①根据企业实现给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MPLP?LMPKPK

1dQ2?1?L3K3 , 其中MPL?dL3dQ13?3?LK, MPK?dK322PL=2,PK =1。于是有:

2?31LK33?2,整理得,K=L。 2113?2LK33*

*

1将K=L代入约束条件2L+1K=3000,得L=1000,且有K=1000。 将L=K=1000代入生产函数,求得最大的产量 Q=LK=1000

2/3 1/3

(2/3+1/3)

*

*

=1000

因此,在成本C=3000时,厂商以L=1000,K=1000进行生产所达到的最大产量为Q=1000。

②根据企业实现给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化的均衡条件:

MPLP?LMPKPK*

**

1dQ2?1?L3K3 , 其中MPL?dL3dQ13?3?LK, MPK?dK322PL=2,PK =1。于是有:

2?31LK33?2,整理得,K=L。 2113?23LK32/3 1/3

(2/3+1/3)

1将K=L代入约束条件Q=LK=L=L=K=800

将L*=K*=800代入成本方程2L+1K=C,求得最小成本 C*=2×800+1×800=2400。

因此,在产量Q=800时,厂商以L=800,K=800进行生产的最小成本为C=2400。 6.论述题

*

*

*

同的规定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呢。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引起的委托——代理问题也会给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从而造成低效率的结果。

2. 北京申办奥运成功,引发了北京市的“房地产热”。很多房地产开发商都纷纷申请贷款买地皮、造楼房。如果你是某银行信贷部的主管,你认为这场开发热后面有没有道德风险的可能性?

答:有。一般地讲,一个贷款人总要面对很多借款人,显然它不可能对每个借款人进行监督,看借款人是否谨慎地使用贷款。即使贷款人能够监督一部分借款人,也可能由于对借款人的投资项目不了解,监督其实也只是形同虚设,因此这种借贷关系实际上就是道德风险行为滋生的一个好环境。北京申办奥运成功,引发北京市的“房地产热”,一些企业根本不顾风险,在获得了银行的贷款后将款项投向房地产,而其后当“房地产泡沫”破灭时,这笔贷款就成了不良资产。

3. 将下列情况属于道德风险问题和属于逆向选择问题的例子分开:

答:(1)一个患有不治之症的人通过邮件购买了几份人寿保险。(逆向选择) (2)司机因为上了汽车保险而开车粗心。(道德风险)

(3)一个试图点火焚毁其车库的人购买了一份火灾保险。(逆向选择) (4)一个签有保障合同的职业运动员在休假期间不好好保持体形和状态。(道德风险)

(5)一个想生养多个小孩的女人在一家提供优厚子女福利的公司供职。(逆向选择)

第18章 习题答案

1、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

答:为什么外部影响会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原因非常简单。例如,我们考察外部不经济的情况。假定某个人采取某项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CP和CS.由于存在外部不经济,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P< CS。如果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得到的私人利益VP大于其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即有CP< VP < CS,则这个人显然会采取该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观点看,该行动是不利的。显而易见,

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也没有得到实现,也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如果这个人不采取这项行动,则他放弃的好处即损失为(VP- CP),但社会上其他人由此而避免的损失却为(CS- CP)。由于(CS- CP)大于(VP- CP),故如果以某些方式重新分配损失的话,就可以使每个人的损失都减少,亦即使每个人的“福利”增大。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2、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靠市场来提供?

答: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数量通常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常常不足。在竞争的市场中,如果是私人物品,则市场均衡时的资源配置是最优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保证消费者面对的是等于商品的边际成本的同样的价格,消费者则在既定的商品产出量上展开竞争。某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商品的机会成本就是在市场价格上卖给其他消费者的同样一单位商品,故没有哪个消费者会得到低于市场价格而买到商品的好处。但是,如果是公共物品,情况将完全不同。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商品的机会成本总为0。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0,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就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0产出。因此,公共物品不能靠市场来提供,而需要由政府提供。

3、一农场主的作物缺水。他必须决定是否进行灌溉。如果他进行灌溉,或者天下雨的话,作物带来的利润是1 000元,但若是缺水,利润只有500元。灌溉的成本是200元。农场主的目标是预期利润达到最大。 (a)如果农场主相信下雨的概率是50%,他会灌溉吗?

(b)假如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100%,农场主愿意为获得这种准确的天气信息支付多少费用?

答:(a)如果农场主相信下雨的概率是50%,不进行灌溉的话,他的预期利润为:E(π)=0.5×1000+0.5×500=750

如果进行灌溉,则肯定得到的利润为1000-200=800。因此,它会进行灌溉。 (b)他不买天气预报信息时,如上所述,他会进行灌溉,得到利润800。如果买天气预报信息并假定支付x元费用,他若确知天下雨,就不灌溉,于是可获得利润:π1=1000—x

若确知天不下雨就灌溉,于是可获得利润:π2=800—x

由于他得到的信息无非是下雨和不下雨,因此,在购买信息情况下的预期利润为:E(π)=0.5(π1+π2)=900—x

令E(π)=900—x=800(不购买预报信息时的利润)解出x=100。 4、要看电视,就不能不看广告,就社会资源配置来说,广告作用是正是负?

答: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广告造成的外部影响是正的。假定某个人收看电视广告,得知一些有用的信息,获得的私人利益为VP;产生的社会利益为VS,使某些生产厂商的产品销售状况变得更好。显然,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VP

第19章 习题答案

1、下面所列都是政府提供的物品。请分类解释下列每种物品属于哪类物品。为什么政府提供了不是公共物品的东西?

(a)警察保护 (b)铲雪 (c)乡间道路 (d)城市街道 (e)教育

答:(a)警察保护:如同国防一样,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是公共物品。

(b) 铲雪:即不是公共物品也不是共有资源,会产生正外部性。政府组织

铲雪只因为它会产生正外部性。

(c) 乡间道路:经过的人数不多,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因而是公共物品。

(d)城市街道:拥挤时具有竞用性,是共有资源;冷清时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是公共物品。

(e)教育:具有竞用性,也具有排他性,因而不是公共物品或者共有资源。例如,中学教育在消费时是竞争的,对多一个孩子提供教育的边际成本是正的,因为随着班级扩大,孩子们的注意力下降了。同样,收学费会排除某些孩子享受到教育的机会。公共教育由地方政府提供是因为它产生了正的外部性,而不是因为它是一种公共物品。

2、下列产品或服务应采取哪种方式提供?

(a)教育 (b)广播电视 (c)药品 (d)保险 (e)绿化 (f)公路 答:(a)教育:初级义务教育由政府提供; (b)广播电视:由私人部门提供

(c)药品:特殊的商品,在政府监督下由私人部门提供;

(d)保险: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由私人部门提供

(e)绿化:由政府提供,政府有责任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产生正外部性; (f)公路:由政府提供,可以收取相应费用弥补财政收入。

3、高收入的人为了避免死亡的危险愿意比低收入的人花更多的钱。例如,他们更愿意为汽车的安全性花钱。你认为当评价公共项目时应该考虑这一事实吗?例如,有一个富人镇和一个穷人镇,它们都在考虑安装红绿灯。在做出这项诀策时,富人镇对人的生命的评价更高吗?请简述其理由。

答:不能把公共物品与政府提供的物品相混淆。政府确实提供国防、道路信号灯等不具有排他性和竞用性的物品,但同时也提供其他一些物品或服务,如养老金、失业补助、邮政服务以及某些与私人企业所生产的完全相同的东西。政府之所以提供和安装红绿灯是因为它会产生正外部性,政府的职责是为公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在评价安装红绿灯这一公共项目时,不会考虑富人镇和穷人镇的差别。

4(注:教材P499第4题改为下面的题目)、在一个社区内有三个集团。他们对公共电视节目小时数T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W1=100—T;W2=150—2T;W3=200—T

假定公共电视是一种纯粹的公共物品,它能以每小时100美圆的不变边际成本生产出来。请问

(a)公共电视有效率的小时数是多少?

(b)如果电视为私人物品,一个竞争性的私人市场会提供多少电视小时数? 答:(a)公共电视是一种纯粹的公共物品,因此,要决定供给公共物品的有效水平,必须使这些加总的边际收益与生产的边际成本相等: W1=100—T W2=150—2T + W3=200—T W=450—4T

令450—4T=100,得T=87.5。这就是公共电视的有效小时数。 (b) 在一个竞争性的私人市场中,每个集团提供的电视为: 100—T=100 T1=0 150—2T=100 T2=25 200—T=100 T3=100

将T1、T2和T3相加,得T=0+25+100=125。这就是竞争性的私人市场会提供的电视总量。

(1)短期生产函数的TPL曲线、APL曲线和MPL曲线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L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以后又下降的趋势。由于MPL=dTPL/dL,所以当MPL>0时,TPL是上升的;当MPL<0时,TPL曲线是下降的;MPL=0时,TPL曲线达最高点。在L=L3时,MPL曲线达到零值的B点与TPL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是相互对应的。此外在L0的范围内,当MPL'>0时,TPL曲线的斜率递增;当MPL'<0时,TPL曲线的斜率递减;而当MPL'=0时,TPL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或者说,在L=L1时MPL曲线斜率为零的A点与TPL曲线的拐点A'是相互对应的。

由于APL=TPL/L,所以在L=L2时,TPL曲线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切线,切点为C。该切线是由原点出发与TPL曲线上所有的点的连线中斜率最大的一条连线,该切点对应的是APL的最大值点。在考虑到APL曲线和MPL曲线一定会相交在APL曲线的最高点,因

此在图中,在L=L2时,APL曲线与MPL曲线相交于APL的最高点C',而且与C'点相对应的是TPL曲线上的切点C。

(2)①研究给定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分析工具是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来表示,等成本线的斜率为-PL/PK,即两要素的相对价格。在几何图形分析中,生产者追求既定约束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均衡点都发生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上,生产者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均衡条件为:MRTSLK=PL/PK,其经济含义为:在厂商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均衡点上,厂商在生产中的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即MRTSLK),即用一单位的劳动所替代的资本的数量,应该恰好等于该厂商能够在市场用一单位的劳动去交换资本的数量(即PL/PK)。

②在MRTSLK>PL/PK时,厂商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调整可以用图来说明。(a)图表示给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在a点上有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等成本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TSLK>PL/PK,且a点的要素投入组合为(L1,K1),相应的产量由等产量曲线Q1表示。但在成本给定的条件下,a点的要素投入组合生产的产量并不是最大的。若从a点出发,沿着给定的等成本线AB向均衡点E1靠拢,比如从a点运动到a'点,则厂商就可以在不改变成本的条件下,将要素投入组合调整到(L2,K2),从而达到更大的产量水平。只要厂商从a点出发,沿着既定的等成本线AB,按箭头所示方向往下向均衡点E1靠拢,最后就可以

在等产量曲线Q3和等成本线AB的切点E处实现最大的产量。此时,在均衡点E1上有MRTSLK=PL/PK

相似地,(b)图表示给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在(b)图的a点上也有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等成本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TSLK>PL/PK,且a点的要素投入组合为(L1,K1),相应的成本由等成本线AB表示。但在产量给定的条件下,a点的要素投入组合的成本并不是最小的。若从a点出发,沿着给定的等产量曲线Q向均衡点E靠拢,比如从a点运动到a'点,则厂商就可以在不改变产量的条件下,将要素投入组合调整到(L2,K2),从而达到更小的成本。只要厂商从a点出发,沿着既定的等产量曲线Q,按箭头所示方向往下向均衡点E靠拢,最后就可以在等产量曲线Q和等成本线A”B”的切点E处实现最小的成本。此时,在均衡点E上有MRTSLK=PL/PK。

③至于MRTSLK

第8章 成本理论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1)沉没成本:是指那种已经花费出去而又无法通过收益来补偿的成本。

(2)固定成本 :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这种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它是固定不变的。其中包括厂房、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3)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这种成本是可变的,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4)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2.选择题

(1)A、(2)B、(3)B、(4)C、(5)C、(6)B、(7)D、(8)D、(9)A、(10)A。

3.问答题

(1) MC AVC AC三条曲线都呈U型,随着产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在MC下降阶段,AVC也下降,且AVC>MC,在产量变化的这一阶段,AVC曲线在MC曲线之上。MC上升,但只要MCAVC,因此MC曲线

②成本不变的行业是在不变的均衡价格水平提供产量,该均衡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不变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此时(LAC)’=0,

即(Q2-12Q+40)’=2Q-12=0

得该行业长期均衡时产量Q=6,价格P=LAC=(62-12×6+40)=4

③长期均衡时P=4,单个厂商的产量为6,总产量Q=660-15×4=600,所以共有厂商数量为 600/6=100。

第11章 习题答案

1.选择题

(1)C、(2)B、(3)B、(4)B、(5)A、(6)C、(7)D、(8)A、(9)A、(10)A、(11)D、(12)A、(13)D、(14)B、(15)B. 2.简答题 (1)答:

完全垄断是指一种整个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在生产和销售某一种产品的市场结构,具有厂商数目唯一、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产品不存在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和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以及要素资源难以流动的特点;

寡头垄断是同时包含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而更接近于完全垄断的一种市场结构。它的显著特点是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这些厂商的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中很高的比例,从而控制着该行业的产品供给,寡头垄断的形成首先是由某些产品的生产与技术特点j所决定的,寡头垄断行业往往是生产高度集中的行业,如钢铁、汽车、石油等行业。其次,寡头厂商为保持自身地位而采取的种种排他

性措施,以及政府对某些寡头厂商的扶持政策等,也可促进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

(2)答:

在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垄断企业具有进行规模生产的条件和能力。如果垄断企业进行规模生产,就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产量,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率,在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垄断企业垄断了市场供给,没有供给的竞争者,因而可以通过降低产量、提高产品价格的手段来获取丰厚的利润,而不必通过采用花费大量投资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增加盈利。对于垄断企业来说,通过降低产量、提高产品价格的办法比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更容易获利,同时获利的成本更低,因而垄断企业就没有必要去提高生产效率。如果各个行业的垄断企业都只用降低产量、提高产品价格的办法就能获取丰厚的利润,那么谁也不会去设法提高生产效率,这样一来,就必然会造成社会生产效率的损失。

(3)答:

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建立和维护一个合法的或经济的壁垒。从而阻止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以便巩固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垄断企业作为市场唯一的供给者,很容易控制市场某一种产品的数量及其市场价格,从而可连续获得垄断利润。具体地说,垄断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发展的趋势;二是规模经济的要求;三是自然垄断性行业发展的要求;四是保护专利的需要;五是对进入的自然限制;六是对进入的法律限制

等。

3.计算题 (1)解:

①TR=64;

②一级价格歧视就是从第一个单位到第八个单位的产品价格分别递减,于是垄断者的收益为92 美元,掠夺的消费者剩余为92-64=28 美元.

③二级价格歧视的总收益为:12×4+8×4=80 美元,掠夺的消费者剩余为80-64=16 美元。 (2)解:

①总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C=MR

已知厂商的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12-0.4Q,则MR=12-0.8Q 又知TC=0.6Q2+4Q+5,则MC=(TC)’=1.2Q+4 总利润极大时,MR=MC。即12-0.8Q=1.2Q+4 得出Q=4

把Q=4代入P=12-0.4Q中 可得:P=10.4

总收益TR=PQ=10.4×4=41.6

总利润π=TR-TC=41.6-(0.6×42+4×4+5)=11

②总收益

TR=PQ=12Q-0.4Q2

总收益最大,即要求TR=12Q-0.4Q2最大 只要令dTR/dQ=0,且d2TR/dQ2<0

dTR/dQ=12-0.8Q=0

得出Q=15不难得出d2TR/dQ2=-0.8<0 故Q=15时TR最大。

把Q=15代入P=12-0.4Q中得:P=12-0.4×15=6 总收益TR=PQ=6×15=90

总利润π=TR-TC=90-(0.6×152+4×15+5)=-110

③既要使总收益极大化,又要使π≥10。既求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产量水平。

利润π=TR-TC=12Q-0.4Q2-(0.6Q2+4Q+5)=-Q2+8Q-5,要使π≥10。最少π=10 即-Q2+8Q-5=10 解方程得:Q1=3 Q2=5 两个产量水平究竟取哪个?可以根据另一个条件总收益极大来判断,把Q1=3和Q2=5分别带入TR=PQ中,TR值大的才符合条件。

TR1=P1Q1=(12-0.4Q1)Q1=(12-0.4×3)×3=32.4 TR2=P2Q2=(12-0.4Q2)Q2=(12-0.4×5)×5=50

TR1<TR2,故当Q为5时使总收益极大且π≥10。总收益TR=50。利润π=TR-TC=50-(0.6×5+4×5+5)=10.

2

第12章 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1).垄断竞争市场:在该市场上存在很多厂商,每个厂商所占

市场份额不大,存在产品差别,厂商进出比较容易。

(2).主观需求曲线:又称预期需求曲线,是一条斜率的绝对值较小的需求曲线,因单个厂商自以为可以像完全垄断那样,独自决定价格,而其他厂商不会对其决策采取应对措施。

(3).客观需求曲线:又称比例需求曲线,其斜率的绝对值较大,因单个厂商价格变动后,其他厂商也会对其决策采取应对措施。

2、选择题

1C、2B、3B、4D、5D、6 D、7B、8B、9D、10A 3、计算题

(1).解:均衡产量为800,均衡价格为6200,利润为2556000 (2).解:

①均衡产量为200,均衡价格为40; ②弹性为8;

③主观需求曲线为:p=45-0.025q (3).解:

①均衡价格为360,均衡产量为80; ② A=368。

第13章习题答案

1、答.

(1)厂商极少。市场上的厂商只有一个以上的少数几个(当厂商为两个时,

叫双头垄断),每个厂商在市场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产品价格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由于寡头市场只有几家厂商,所以,每家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的变动都会显著地影响到本行业竞争对手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这样,每家厂商必然会对其他

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变动作出直接反应,他在作决策时必须考虑其他厂商的决策,同时,他也要考虑自己的决策对别的厂商的影响。因此,寡头市场的这个特征,决定了寡头市场的产量与价格决定模型:由于寡头间对策不确定,因此要想建立一个理想的模型解释寡头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存在多种解释寡头行为的模型。

(2)相互依存。任一厂商进行决策时,必须把竞争者的反应考虑在内,因而既不是价格的制定者,更不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寻求者。 各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使他们之间更容易形成某种形式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8q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