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 论文

更新时间:2023-06-11 13:0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国时期政府政策与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工业,工业道路,工业阶段,工业有所发展

摘要: 中国近代工业结构变化先从重工业、军事工业慢慢向轻工业转变

所谓重化工业就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中的重工业,或者说工业中除轻工业的部分,重工业是

相对于轻工业而言的。重化工业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现代意义的重化工业是资金和知识含

量都较高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包括能源、电力、电子、石化、冶炼、机械制造、汽车、修造

船及建筑材料等,产品市场覆盖面广,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提供生产手段和装备,被誉为

一个地区经济的“脊梁”,也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

一 。重工业化历程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发展完备的重化工业体系,制定了重工业优先的发展

战略。时至今日,回顾过去60年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1949 - 1960

年,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 4%迅速上升至66. 6%;三年自然灾害之

后这一比值降至46. 3% (1968年) ; 1968 - 1978年该比值又有所回升; 改革开放以

后,随着轻、重工业结构的调整,该比值一度降至1981 年的48. 5%; 紧接着的1982

- 1999年间,重工业产值比重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调整时期(平均51. 8%,最大53.

7% ,最小49. 8% ) ;从2000年开始,重工业又步入了一个新的结构扩张时代,从60. 2% (2000年)增至70. 5% (2007年) , 7年间增幅达到10. 3% ,同时也使中国重工业产值

比重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

1.1 中国重化工业的技术之忧

重工业大多数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进步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十几年来,以

网络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世界蓬勃展开。我国整体科技实力有

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在高新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我国在许多的科

技领域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较长。根

据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科技竞

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下降12位后,在2000年又下降3位,名列第28位[11]。

此外,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还存在规模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能与

世界跨国公司相抗衡并不断促进产业升级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出创新的滞后使我国重工业的发展长期陷于低效率、高能耗、高浪费的粗放

型增长状态。若不加强技术研发,一味拼规模、拼资源,必将加重我国的能源压

力。

二.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产业结构升级加快,重化工业比重

明显上升。2003年,我国GDP增长9.1%,其中第二产业占了6.5个百分点,工业对整个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2%,重化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增幅达18.6%,占到全部工业增加

值的64.3%;并且,我国人均GDP跨过1000美元大关,达到1090美元。综合判断,我国

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适应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以市场为基础、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逐步

提高、可持续性比较强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工业结构的“重化”趋势十分明显,出现了石化、

钢铁、汽车、船舶修造等一批高增长的重化工业行业。

重化工业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十一

五”时期各地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从一定意义上说,重化工业,

将成为下一步沿海地区产业竞争的焦点。

2.1 发展循环经济,为重化工业的发展“解套”

自2004年我市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轻工业后,重化工业呈加速发展态

势。这既是民间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寻求扩张的需要,也是台州产业升级的必然。但随

之而来的是能源消耗的不断攀升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实际上,近几年来我市能源消

费的增长一直快于经济发展,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如果延续原来粗放

式的生产、发展模式,随着华能玉环电厂、台电五期等火电项目投产运行,以及规划筹

建中的三门核电、大乙烯等项目上马,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将大幅增长,将极大地考验

我市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采取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可以追溯到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 Boulding)的“宇

宙飞船经济”(Spaceship Economy)概念,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

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高

物耗、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线形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循环经济模式下,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

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行经济

活动的生态化。由此可见,循环经济不但消除了“外部不经济”效应,而且提高了资源和

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够解决区域性、结构性的环境污染,体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

社会效益的统一。显然,对于重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循环经济是一个较为理想的

经济环境关系模式。

重化工业趋势下发展循环经济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坚持走新型重化工业道路

台州作为一个资源稀缺、环境容量压力大的地区,在新一轮的重化工业大发展

时期,要摈弃传统的依赖投资、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走新型重化工业发展

道路。坚持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作为重化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根据循环经济发展、

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和主体功能区划,明确重化工业的禁止发展空间,按照我市环境容量、

水资源供给等因素调整产业布局,将重化工业集中布局于环境影响小、水资源有保障的

适宜区块;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广和应用节能清洁生产工艺,在电力、汽车、船

舶、石化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应用海水循环冷却、海水淡化和中水回用等

技术;要积极应用各种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加强对原有污染和消耗较大项目的整治和

改造力度;要严格对专项规划和新建项目的环境评价,对新项目设立严格的环境保护等

行业准入标准;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合理利用滩涂荒地和科学开展围垦造地,节

约土地资源;同时要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及工艺设备落后的产业,“腾笼换鸟”,为重化

工业发展腾出“空间”。

重化工业的发展集聚区要以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通过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中运用环境

无害化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来保护环境,尽可能以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合理安排一些

化工厂的排放物作为下游厂的原料,并通过对废水和废物的统一处理和回收利用,形成

一体化的清洁生产环境,使重化产业集聚区达到生产和生态的平衡。

2、加快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技术是循环经济的载体,是解决工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

撑。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每一个原则的贯彻都离不开先进的

处理和转化技术,也离不开这些先进的载体、设施、设备的开发和更新。可以说,技术

是重化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

作用,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建立“绿色科技”体系、环境无害化技术、资源化技术、清

洁生产技术等。尽快使资源消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转化;使污染排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

长,再向负增长转化,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实现少投入、高

利用、低污染的目标。同时,必须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采取各种优惠、激励政策,鼓励

研究设计出适合重化工行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技术路线和方案,

促进科研技术成果早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3 着力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平台的制度

体系

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的实施,要靠技术,也要靠制度,并且归根结底应建立以市场为平台

的制度。正是依靠制度,才能搭建起技术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进而借助市场,制度可以

产生资金推动技术创新;可以筛选技术,规范技术发展方向;可以为新技术的实施和推

广创造条件,开辟道路。

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以强调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在投资政策和项目选择

上,对投资方向的鼓励和限制上,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向倾斜,加快经济结构

与布局的调整和生产技术工艺的新的组合与集成,发展重化工业生态链,兴建工业生态

园,构建重化工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由于循环经济具有跨企业、跨部门、跨行业、跨

地区等诸种特性,在重化工业时代,循环经济在主流工业部门与基础工业部门的实施,

将会导致“循环经济企业集群”的现象,如以电厂脱硫为中心的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因此,

应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改造现行的重化工业系统,兴建工业

生态园。如苏州高新区,在已形成生态工业雏形的基础上,实施绿色招商政策推进生态

工业园区的建设。苏州高新区对入园企业进行绿色招商评价,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

引进绿色企业,使各个企业通过低物质化原则、再循环化原则、多级利用原则、生态链

原则和清洁生产原则构成有机的生态工业系统整体。

(2)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这是把发展循环经济落到实处的重要

保证。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利用以及重化工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

充分发挥台州资源回收利用产业较为发达的优势,建立健全各类废弃物回收制度;在目

前台州单位GDP综合能耗处于全省先进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绿色GDP经济

核算制度,设计一套直接以社会基本需要为依据并有助于促进对自然环境有效利用与保

护的经济指标体系。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

环境。

(3)建立促进循环生产与消费的保障与激励机制。根据重化工业企业一般资金实力较

为雄厚,技术能力较强的特点,制定强制性政策要求其必须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

济。同时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和罚款、保证金、废物处理费等

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激励机制,使得外部性成本内部化,从而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

为,促进自主努力,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4)加大循环经济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倡导和实施节省资源和能

源的绿色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除了市场机制、法律保障、政策

指引之外,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与社会生活方式相联系的。当循环经济成为全社会环境意

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人们一方面会自觉地以循环经济的产品作为自己的消费选择,

另一方面会以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方式处置生活废弃物,使它们成为循环经济中的资源。

因此,将社会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制度化,也是循环经济得以成功实施的必要与重要条件。

三.重化工业有所发展:

3.1 重化工业“第三波”与转型路径

第三次加速的挑战相对于我国前两轮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时期来说,这一次 的形成机制有所不同。第一轮是政策驱动,时间是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的1978、

1979年。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跨越式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试图跨越轻纺工业

的发展时期,执行重投资、重积累、轻消费这样一个战略。成就是我们都看得到

的,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快速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也导致了一

些问题,就是产业结构的畸形,重‘重’轻‘轻’,消费需求被遏止,经济发展的一些

内生动力难以形成,也就是说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样一个内生的机制很难形成。第二轮的形成机制是消除短缺。改革开放初期,调整思路后的中国经济转向以消

费为导向型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被释放出来了。但轻工业的加

速发展到了1992、1993年时出现了一个瓶颈,由于原材料和能源工业供给短缺

造成了结构性的失衡。于是便有了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等重化工业的第二轮加速发

展。第三轮也就是新一轮的重化工业发展,按年度划分应从2001年开始。这一

轮形成机制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由过去吃、穿、用的生

存消费升级到住和行的消费,带动了汽车、房地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两个行

业的产业链条是很长的,比如汽车对34个像钢铁、橡胶、石化甚至是电子制造

信息产业等有重要带动作用。二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

进程要达到60%(城市人口的比重)左右,目前是40%多一点。这意味着一年要

提高一个多百分点,每年要有1300万到1400万的农民变成城镇人口。于是,仅

仅从能源需求来看,目前城镇的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的3.5倍,再加上城市化进

程中的城市改造、扩张,也使重化工业的产品,尤其钢铁的需求增长加快。三是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全球的制造业大多在向中国转移,因此我国制造业的服务范

围已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还有国际市场。中国制造业在整个产品价值链中大多处

于低端位置,附加值比较低,而能源和资源等产品在其中占有的比例比较高。

近年来,重化工业发展迅猛,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在很

大程度上经历了粗放式增长的过程,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极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随着经济发

展水 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资源和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资源和环境对

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化工业“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正是其理性的政策表达和现实选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8o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