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昭女诫·

更新时间:2023-12-25 21: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班昭,字惠姬,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生卒年不详。出身名门,父亲班彪与长兄班固都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次兄班超则投笔从戎,先后出使和平定西域,为维护东汉王朝一统屡立奇功。班昭年少丧父,由母兄鞠养成人,十四岁嫁同郡曹寿,又不幸早寡。虽身世坎坷,但为人坚毅,其才德学识,更是深得汉和帝器重。《后汉书〃列女传》载,“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臧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可见班昭在史学、文学乃至政治上都颇有建树。所著《女诫》七章,更是影响深远,与唐代宋若莘《女论语》、明仁孝文皇后《内训》及王相母刘氏《女范捷要》并称为“女四书”。

女 诫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

【2】

【1】

,蒙先君之馀宠

【3】

,赖母师之典训

【4】

年十有四,执箕箒于曹氏黜辱

【7】

【5】

,于今四十馀载矣

【8】

【6】

。战战兢兢,常惧

【9】

,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10】

。夙夜劬心,勤不告劳

【12】

而今而后,乃知免耳辱清朝

【13】

。吾性疏顽

【11】

,教道无素,恒恐子谷负

【15】

。圣恩横加,猥赐金紫

【14】

,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

【16】

。男

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不闻妇礼

【17】

,而不渐训诲,

,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

【18】

。吾今疾在沈滞,性命无常

【19】

,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

【22】

【20】

。间作《女诫》七章

【23】

【21】

,愿诸女各!

写一通

,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24】

【注释】

【1】诫,文体名,用以规劝告诫。《女诫》是班昭晚年为教导诸女如何立身处世而作,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阐述女子修身持家之道,教诲女子曲从谦顺之礼。这是现存第一种女性教育类专书,俗号《女孝经》。书成之后,当时的经学家、教育家马融颇为赞赏,就教他的妻、女学习。后来郑玄注《周礼》“四德”以及后世女学讲 “四德”,都是基于《女诫》中的解释而进行阐述的。

【2】鄙人,见识鄙陋之人,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辞。愚暗,愚钝而不明事理。受性,犹赋性,生性。不敏,不明达,不敏捷。《国语·晋语二》:“款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导,以至于死。”韦昭注:“敏,达也。”

【3】先君,指先父,即班彪(3-54),东汉初年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彪字叔皮,自小好古敏求,游学不辍。年二十馀,更始帝败,三辅大乱。时隗嚣拥众天水,彪乃避难从之。著《王命论》,以为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投奔河西大将军窦融,为其画策事汉,总河西以拒隗嚣。及融征

还京师,光武帝闻其才而召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彪既才高而好述

作,遂专心史籍之间,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史记后传》数十篇。后为望都长,卒于任上,年五十二。《后汉书》有传。馀宠,犹馀荫。此指先父传留下来、惠及自己的恩泽。

【4】母师,母指傅母,师指女师。傅母是古时负责看顾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太平御览》卷六九○引《三礼图》:“古者傅母,选无夫与子而老贱晓习妇道者,使之应对也。”女师是古代掌管教养贵族女子的女教师。《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 毛传:“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典训,常训,指准则性的训示。

【5】箕箒,畚箕和笤帚,都是用竹篾制成的扫除工具,用来清除垃圾秽物。《汉书·高帝本纪》载,吕公谓高祖曰:“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按,“执箕

帚”本是身份低贱者所做之事,这里“执箕箒于曹氏”云云,乃是班昭的谦辞,是说嫁入曹家后,自己只敢执箕帚,供洒扫,侍奉舅姑,以尽妇道,而不敢以主人的身份自居。

【6】载,年,岁。《尔雅·释天》:“夏曰岁, 商曰祀, 周曰年, 唐虞曰载。”按,《后汉书·列女传·班昭》:“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既云“世叔早卒”,则班昭必当早寡。然此言“年十有四,执箕箒于曹氏,于今四十馀载矣”,下文又言“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故“间作《女诫》七章”。清人沈钦韩据此认为“班昭适曹氏四十余年,尚有未嫁之女,世叔不为早卒”(见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沈氏之言固为读书得间,然虑及班昭年过五五,诸女尚未适人,终觉有违常情。故疑此“于今四十馀载”云云,非指嫁入曹氏四十余年,而是和“年十有四”相对应,指自己已经四十多岁了。

【7】战战兢兢,戒惧谨慎的样子。《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毛传:“战战,恐也。兢兢,戒也。”黜辱,被休受辱。黜,休退。辱,呵责。

【8】益,增益。中外,内外。唐李贤注:“中,犹内也。”明张居正注:“中外,是曹门内外。”清王相注:“中为夫家,外谓父母家之眷属也。”累,辱,耻辱。

【9】夙夜,早晚,日夜。夙,早。劬心,谓劳心。勤,勤苦。告劳,向别人诉说辛劳。《诗·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郑玄笺:“虽劳不敢自谓劳。”

【10】《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梁皇侃疏曰:“云‘曾子’云云者。启,开也。予,我也。孔子昔授《孝经》于曾子,曰;身体髪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曾子禀受,至死不忘。故疾病临终日,召己门徒弟子,令开衾视我手足毁伤与不,亦示父母全而生己,已亦全而归之也。先足后手,手近足逺,示急从逺而视也。云‘《诗》云,云云者。既今开衾,又引《诗》证已,平生敬慎畏惧,有毁伤之心也。战战,恐惧。兢兢,戒慎也。如临深渊,恐坠也。如履薄冰,恐陷也。夫人于高岩之顶,俯临万丈之深渊,必恐惧寒心,

恒畏坠落也。冰之厚者,犹不可履,况跪行薄冰之上,孰不敛身戒慎恐陷乎?言我平生畏慎身体之心,如人之临履深薄也。云‘而今而后吾知免夫者’。引诗既竟,又语诸弟子也。而今,今日也。而后,即今日以后也。免,免毁伤也。既临终而得不毁伤,故知自今日以后,全归泉壤,得免毁伤之事也。”此时班昭年重病缠身,自度不久于人世,顾念平生所为,无有贻羞父母、玷污中外之处。这与曾子临终之举情致无二,故效仿曾子而有“知免”之说。

【11】疏顽,疏阔顽钝。

【12】教道,同“教导”。无素,谓无方,无常。

【13】恒恐,常常担心。子榖,即班昭之子曹成,字子榖。李贤注:“《三辅决录》曰:‘齐相子榖,颇随时俗。’注云:‘曹成,寿之子也。司徒掾察孝廉,为长垣长。母为太后师,征拜中散大夫。’子榖即成之字也。” 负辱,有辱。清朝,清明的朝廷。

【14】圣恩,圣主的恩宠。横加,不当加而加谓之横加。猥赐,不称其赐谓之猥赐。猥,谦词,犹言“辱”,指降低身分,用于他人对自己的行动。金紫,金印紫绶。近人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清沈钦韩曰:“谓成为关内侯也。《魏志》,关内侯、关中侯皆金印紫绶。”

【15】庶几,有幸,侥幸。

【16】伤,担心。诸女,众女。方当,将要。适人,嫁人。 【17】渐,侵润。训诲,训教,教诲。妇礼,妇人应当遵守的礼法。 【18】失容,失去庄敬的仪容,犹今言“丢脸”。它门,它姓之门,指夫家。取耻,贻羞,蒙羞。

【19】沈滞,谓重病缠身,经久不愈。无常,本谓变化不定,这里是死亡的委婉说法。

【20】汝曹,你们。指诸女。惆怅,忧愤,忧心。以上四句王相注:“言吾有疾,久不能愈,恐或死亡,而诸女失教,是以常增忧愤也。”

【21】间作,乘间而作。指利用病情减缓的间隙而撰写。 【22】一通,犹一份。

【23】庶,庶几,希望。裨助,与“补益”意同。

【24】去矣,李贤注:“去矣,犹言从今已后。”王相注:“去矣,谓诸女于

归,行去母而归夫家也。”勖勉,勉励。

【今译】

我本是个愚钝的人,天性并不聪敏。幸有先父的余荫庇护,在女师的教育下长大成人。十四岁嫁入曹家,执帚洒扫,至现在我已四十多岁了。始终战战兢兢,常常担心遭斥被休,让父母增添羞愧,使曹家蒙受耻辱。日夜忧心,不敢告劳,直到现在,才知免于忧勤。我生性疏略顽钝,教子无方,时常害怕子榖不肖,辱没清明之朝。然而皇恩意外施予,赐予他金印紫绶,这实在不是我敢侥幸奢望的。现在子榖能够自立筹谋,我对他已不再担忧。只担心你们几个女孩子即将出阁,却没有浸润过妇道的教诲,也没听闻过为妇的礼仪,恐怕会在夫家丢脸,让我们的宗族蒙羞。我现在重病缠身,恐不久长,想到你们这个样子,每每感到痛心,所以抽空写下《女诫》七章,希望你们几个女孩各抄写一份,庶几有所帮助。从今以后,你们要各自勉励呀!

卑弱第一

【1】

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

【4】

【2】

,而斋告焉

【3】

。卧之床

【5】

。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

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谦让恭敬

【8】

【6】

。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

【7】

,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

【9】

是谓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勿惮夙夜

【12】

【10】

,执务私事,不辞剧易

【11】

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静自守,无好戏笑

【14】

。正色端操,以事夫主

【13】

,清。三

,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

【16】

【15】

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17】

。三者苟失之,

【注释】

【1】卑弱,卑微柔弱。张居正注:“此一章,专说女人卑而不高 ,弱而不强之义。盖女乃坤道,以柔顺为主,卑弱者,女德之先务也。故以为苐一章。”王相注:“天尊地卑,阳刚阴柔。卑弱,女子之正义也。苟不甘于卑而欲自尊,不伏于弱而欲自强,则犯义而非正矣。虽有他能,何足尚乎?”按,在班昭看来,柔弱而不刚强是天地赋予女子的自然本性,卑微而不尊贵则是社会给予女性的角色定位。既然如此,恪守“卑弱”的本分即是女性的第一要务,故以“卑弱”为第一章。当然,班昭的观点需要我们历史地辩证地加以审视:既要看到它是古代女子的生存哲学和行动指南,有其历史价值和积极意义;又要看到其认识的偏颇和对女性的束缚,进而予以理性的批判。

【2】床下,指床前之地。弄,以手拈弄,摆弄。瓦砖,纺砖。即陶制的纺锤,用来捻线。《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郑玄笺:“卧于地,卑之也。??纺砖,习其所有事也。”王相注:“瓦,纺砖之瓦,织衽所用,女子之事,卑贱之执也。”

【3】斋告,斋戒而告。指将生女之事告于先祖。

【4】主,预示。下人,底下于人。王相注:“下人,谓当执卑下之礼于人也。” 【5】习劳,操劳。执勤,从事劳作。王相注:“执勤,欲其躬亲纺织、力任勤苦也。”

【6】王相注:“继祭祀,谓职主中馈,洁其酒食,以助夫之祭祀也。孟母曰:「妇人之礼,精主饭,幂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故有闺门之修,而无阃外之志,此之谓也。女子始生,即以是期之、视之。其实妇人之道,亦即此而无加也。”

【7】三者,谓卑弱下人、习劳执勤和主继祭祀。常道,恒常之道。典教,典常之教。

【8】谦让,谦谓谦逊不亢,让谓礼让不争。恭敬,恭谓恭恪不傲,敬谓庄敬不怠。《礼记·曲礼上》孔颖达疏引何胤曰:“在貌曰恭,在心曰敬。”

【9】按,以上七句言卑弱下人之义。王相注:“谦让恭敬,不敢慢于人也。先人后己,不敢僭于人也。有善莫名,不敢夸美。有恶,谓奉尊者之命而有为人

所贱恶之事,但承命而行,莫敢辞也。忍辱含垢,不敢致辨。常若畏惧,不敢自安。卑弱下人之道尽矣。”

【10】早作,早起。勿惮,不惧。

【11】执务,操持。私事,家事,家务。剧易,难易。剧,繁难。 【12】手迹整理,言不假他人之手,而亲自收拾。以上七句解说执勤之义。 【13】正色,正其神色。指勿妖冶作态。端操,端正操守。指勿邪媚行事。夫主,丈夫。因其为一家之主,故称。

【14】清静,指心性纯正恬静。刘向《列女传·弃母姜嫄》:“ 姜嫄之性,清静专一。”自守,自坚其操守。扬雄《解嘲》:“攫挐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戏笑,嬉笑,嬉闹。

【15】洁,是洁净。齐,是齐整。洁齐,使洁净齐整。按,以上七句解说继祭祀之义。

【16】三者,谓卑弱下人、执勤与继祭祀三事。苟,如果,果真。备,齐备。王相注:“言为妇人,能下于人,习执勤劳,承继祭祀。三者咸备,则名誉彰着于内外,黜辱不及于身矣。”

【17】王相注:“无是三者,则黜辱必不能免,又何名誉之可称哉。”

【今译】

古时候的人生下女孩三天,就让她睡到地上,给她纺砖玩耍,斋戒后上告先祖。让她睡到地上,就是明示她生而卑弱,底下于人。给她纺砖玩耍,也是明示她要习于操劳,力任勤苦。斋戒后上告先祖,则是明示她(长大嫁人后),要承续夫家的祭祀。这三条都是女人的常行之道,也是礼法的典常之教。能谦逊礼让,恭恪庄敬,凡事让人,自已退后,有善处莫自扬名,有恶处居而不辞,忍耐污辱,含纳尘垢,常怀小心,有如畏惧,这是卑弱下人之道。晚睡早起,不怕昼夜辛苦;操持家务,不辞繁难简易;所作之事,必期于成,亲力亲为,不假人手,这是执勤之道。要容色庄重,举止得体,以侍奉夫君;要心性清静,自坚操守,勿嬉笑玩闹;要使酒食洁净齐整,以供奉祖宗,这是承续祭祀之道。这三条如都具备,还担心自己的名声不被人知,被休弃的耻辱加诸于身,我没有见过这样的事。如果失去了这三条,又怎么会有好名声被人称道,进而远离被休弃的耻辱呢?

夫妇第二

夫妇之道,参配阴阳大节也

【4】

【2】

【1】

,通达神明

【5】

【3】

,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

【6】

。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睢》之义

【7】

。由

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

【8】

;妇不贤,则无以事夫

【10】

。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

【11】

【9】

;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

事,其用一也不整

【12】

。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

【13】

,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

【14】

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

【注释】

【15】

!《礼》,八!

。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16】

【1】张居正注:“有男女,则有夫妇,故以夫妇为第二章。”王相注:“三者既备,然后可以为妇。然夫妇之道,又不可不知也。故次夫妇第二。”按,本章从“人伦之大节”的高度,率先指出夫妇之道的重要性,进而指出夫妇互为表里,相须为用,二人皆贤,相得益彰。否则,“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由此,班昭根据世人徒知训教育男子而不知教导女人的缺失,提出了女子的教育问题。其对女性教育权利的争取,尽管着眼点在于构建家庭和谐,维护宗法制度,有着屈从男权的不得已,但在中国女性教育史上,依然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

【2】参配阴阳,谓与阴阳匹配。参配,犹匹配。参,并立而为三。 【3】通达神明,谓与神灵想通。通达,沟通。神明,神灵。《易·系辞下》:“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变,以通神明之德。”

【4】信,确实。弘义,大义。人伦,古时儒家伦理学说中所规定的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5】《礼》,指《礼记》。男女之际,指男女之间的婚礼。《礼记·昏义篇》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又云:“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6】《诗》,《诗经》。《关睢》是《诗经》的首篇,其中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鲁说以为“言贤女能为君子和好众妾也”,韩说以为“淑女奉顺坤德,成其纲纪”,见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司马迁秉承鲁说,其《史记·外戚世家》云:“《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班昭标举《关雎》之义,或与司马迁一致,皆从鲁说。

【7】御,管束,节制。 【8】事,奉事,侍奉。

【9】威仪,威指气度威严,仪指仪态庄重。《书·顾命》:“思夫人自乱于威仪。”孔传:“群臣皆宜思夫人,夫人自治正于威仪。有威可畏,有仪可象,然后足以率人。” 废缺,残缺,丧失。

【10】义理,指合乎伦常的准则或普遍皆宜的道理。《礼记·礼器》:“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堕阙,犹废缺,失去。阙,通“缺”。

【11】方,比较,辨别。二事,指“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与“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二事

【12】整,整肃。

【13】检,翻检,检阅。书传,书谓书册,传谓传记,泛指书籍。 【14】蔽,遮蔽,掩蔽。数,分数,规范。王相注:“言男女之训,其义一也。知此而不知彼,不亦偏蔽乎?”

【15】唐李贤注:“《礼记》曰:八岁入小学。”书,六书。《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又《食货志》:“八岁入小学,学六甲、

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至,通“志”,立志。《论语·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6】独不,岂不,何不。则,法则。王相注:“古礼,男女六岁,教之数目、方名。七岁男女不同食,不共坐。八岁,男入小学而就外傅,十五则入大学。女八岁,亲姆教训以礼让,教以织纴组紃。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此言男子既知教以诗书矣,女子独不可教以礼让乎?”

【今译】

夫妇之道,足以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乃是天地自来的大义,人伦固有的大节。所以《礼记》重视二姓好合的婚礼,《诗经》彰明《关雎》“好逑”的要义。由此言之,夫妇之道不能不重视。丈夫不贤明,就无法管束妻子;妻子不贤慧,则无法奉事丈夫。丈夫不能管束妻子,为夫的威仪就会丧失;妻子不能奉事丈夫,为妇的道义就会亏缺。比照着这两件事,可知其所系之义的作用是一样的。看看当今那些身为人父的君子们,只知道妻子媳妇不可不管束,男人的威仪不可不整肃,故而检阅书传,训教男儿。殊不知对于女人来说,夫主固然不能不侍奉,礼仪也不能不存守啊。若只训教男儿而不教导女儿,对男女彼此恪守的规矩不也是遮隔不明了吗?《礼记》上说,男子八歳,便开始教他学习六书;到十五岁,则教他志于成人之学。何不依此为法则,来教导女子呢!

敬慎第三

阴阳殊性,男女异行女以弱为美

【3】

【2】

【1】

。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

【4】

。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

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

【6】

【5】

。夫敬非它,持久之谓也;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

【7】

敬人者,人恒敬之。”

【17】古人,指孔子。《论语·述而》:“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意即孔子说:“仁德真的离我们很遥远吗?我想具有仁德,仁德自然就会到来了。”

【18】此之谓也,古时的习惯用语,意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班昭借孔子谈“仁”之言,旨在表明四德距女子并不远,只要用心践行,德言容功即被于身。

【今译】

女子要有四种德行,一是妇德,二是妇言,三是妇容,四是妇功。所谓妇德,不一定要才智绝伦;妇言,不一定要能言善辩;妇容,不一定要姿色美丽;妇功,不一定要精巧过人。能清肃娴雅,贞纯淑静,谨守礼节,有条不紊,立身行事,辄有羞耻,一动一静,卓有法度,这叫做妇德。言辞能有所拣择,不道伤人之语,说话能选对时机,不引起他人反感,这叫做妇言。及时清洗衣服上的污秽,保证穿着鲜亮洁净;按时洗头洗澡,保持身体干净,不存污垢,这叫做妇容。专心于纺丝绩麻,不好戏笑打闹,能做好可口的酒菜,用来招待宾客,这叫做妇功。此四项,是女人的大德,不能缺少的呀。做到这些很容易,只要用心即可。古人说:“仁德真的离我们很遥远吗?我想具有仁德,仁德自然就会到来了。”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专心第五

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逃,夫固不可离也之

【5】

【3】

【2】

【1】

。天固不可

。行违神祇,天则罚之

【4】

;礼义有愆,夫则薄

。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

【7】

【6】

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

固莫若专心正色容,入无废饰

【8】

。礼义居絜

【9】

,耳无涂听,目无邪视

【10】

,出无冶

【12】

【11】

,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视听陕输

【14】

。,

若夫动静轻脱

【13】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

【15】

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

【注释】

【16】

,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1】张居正注:“专心,是一心只敬事夫主,更无他虑。妇行固有四,而其根本节目之大者,则在于贞静,故以专心为第五章。”王相注:“专,一也。谓妇人之道,专于夫而无二志也。”

【2】王相注:“适,谓更嫁也。夫无妻则烝尝无主,继嗣不立,故不得不再娶。妇人之道,从一而终,故夫亡无再嫁之礼也。”按,礼,泛指礼法。义,法。《吕氏春秋·贵公》:“遵先王之义。”高诱注:“义,法也。”《仪礼·丧服传》: “父在为母,何以期也?屈也,至尊在,不敢伸其私尊也。父必三年然后娶,达子之志也。” 二适,再嫁。文,与“义”对举,谓法令条文。《仪礼·丧服传》:“为父何以期也?妇人不贰斩也。妇人不贰斩者何也?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妇人不贰斩者,犹曰不贰天也。

【3】逃,逃离,躲开。离,仳离,背离。指夫亡再嫁。

【4】违,违背。神祇,“神”指天神,“祇”指地神,这里泛指神灵。 【5】愆(qiān),过失,过错。薄,鄙薄,轻视。以上四句是说你的行为要是触犯神灵,上天就会降祸惩罚;你的礼义要是有了过错,丈夫就会鄙视你。

【6】《女宪》,书名。此书久佚,未详所出。顾名思义,当是古贤训教女子之书。 一人,指丈夫。永毕、永讫,均指终生。女人如得夫君之心,则终身有靠;若失夫君之意,则将一生断送,故言“永毕”、“永讫”。毕,终了。讫,终止。

【7】夫,语助词。求,探求,求得。其心,指夫君之心。夫君既然是女子的终生依靠,那么为人妇者,自当求得其夫之心,而不失其意。

【8】佞媚,巧言逢迎。苟亲,讨好邀宠。指有意地低声下气,以求夫君亲悦。专心,专一心志。苟,卑下。《韩非子·忠孝》:“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正色,端正神色,意谓神色庄重,态度严肃。《书·毕节》:“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疏:“正色,谓严其颜色,不惰慢,不阿谄。”按,这三句意思是说,所谓求得夫君之心,并不是要巧言逢迎,讨好邀宠,只是要专心正色,以礼自处而已。

【9】礼义居絜,谓谨守礼义。居絜,安守。《玉篇·尸部》:“居,安也。” 《通俗文》:“束縛謂之絜。”

【10】涂听,听道路传闻。涂,通“途”。邪视,与“涂听”对举,指看邪僻之事。

【11】冶容,妖冶之姿。指打扮妖媚。《易·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疏:“女子妖冶其容。”《后汉书·崔骃传》:“扬娥眉于复关兮,犯孔戒之冶容。” 李贤注:“饰其容而见于外曰冶。” 废饰,废弛容饰。指懒散随意,不加妆饰。

【12】群辈,同伴。看视门户,指从门户之内向外窥看。以上八句是说谨守礼义,心存端洁,耳不听道路传闻,目不视邪僻之事,出门不妖冶作态,居家不废弛容饰,不邀集同伴嬉戏,不依倚门户窥伺,这才叫作专心正色呀。按,《论语·颜渊》:“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即此所谓“礼义居絜”、“专心正色”云云。

【13】若夫,如果,联结语词。动静轻脱,谓举止轻佻,不知自重。此相对于“礼义居洁”而言。动静,指举止。轻脱,轻佻。《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杜预注:“脱,易也。”

【14】视听陕输,谓视听闪烁,游移不定。此相对于“耳无涂听,目无邪视”而言。陕输,闪烁不定的样子。陕,通“闪”。

【15】“入则”二句:相对于“出无冶容,入无废饰”而言。乱发坏形,犹言蓬头垢面。此谓“入则废饰”。乱发,披头散发。坏形,谓形容邋遢,不予妆饰。窈窕作态,即“出则冶容。窈窕,妖冶的样子。作态,故作媚态。

【16】“说所不”二句,相对于“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而言,谓非礼而言、非礼而视。

【今译】

考诸礼法,丧妻的丈夫有再娶的道理,丧夫的妻子无再嫁的条文。所以说,丈夫是妻子的天。天是无法逃避的,所以丈夫也是不能背离的。你的行为要是违背神祇,上天就会惩罚你。你的礼义没有做到,丈夫就会怠慢你。所以《女宪》说:“得夫君之心,则终身有靠;失夫君之意,则一生无依。” 要求得夫君之心,并不是要巧言逢迎,讨好邀宠,而是要专心正色,以礼自处。要谨守礼义,耳不听传闻之言,目不视邪僻之事,出门不妖冶作态,居家不废弛容饰,不邀集同伴嬉戏,不依倚门户窥伺,这才叫作专心正色呀。如果举止轻佻,视听闪烁,在家蓬頭垢面,出門妖冶作態,说不当說的话,看不该看的事。这叫做不能专心正色。

曲从第六

【1】

夫“得意一人,是谓永华;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

【2】

。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

【3】

?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

【5】

义自破者也

【4】

。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

【6】

。然

【7】

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

【8】

。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

【9】

。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

【10】

。此则所谓

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注释】

【1】张居正注:“以上五章论女人之道大略尽矣而未及于舅姑故,以曲从为第六章。”王相注:“此章明事舅姑之道。若舅姑言是,而妇顺从之正也。惟舅姑使令以非道,而妇亦顺从之,是谓曲从。惟曲从,乃可谓之孝。”

【2】王相注:“此承上章而言。妇不失意于其夫,则永谐而毕终矣。此盖为夫而言也。”定志,坚定心志。东方朔《非有先生論》:“(寡人)体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鐘鼓之音,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於兹矣。”

【3】舅姑,《尔雅·释亲》:“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即公婆。岂当可,即岂可,反诘语词,意为难道可以。当、可义近,二字连用,以缓和语气。舅姑乃夫君之父母,為夫君所敬事,故为人妻者,不可失去舅姑之心。

【4】“物有”二句,是说事有因为恩爱而自相离弃的,也有因为情义而自相毁坏的。言外是说“妇人事夫,与事舅姑微有不同。事夫固贵敬顺,然尚有当执正守义者。若事舅姑,则虽于义有未合者,亦不可以不曲从也。盖人之情固以恩爱相结,然亦有恩重而反以自离者。固以情义相合,然亦有义重而反以自破者。”見張居正《女诫直解》。

【5】“夫虽”三句,张居正注:“今有女人,其夫主怜爱之,可谓恩义好合矣。然其舅姑不喜之,则为夫者亦不得不顺父母之意,而与之相离。此所谓以恩自离,以义自破也。此可见以妇视夫,则夫为重。以夫视舅姑,则舅姑为重。”王相注:“夫虽甚爱其妻,而舅姑不爱,则离恩而破义矣。”按,《礼记·内则》:“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即是说,为妻者即使深为丈夫所爱,但不得舅姑喜欢,夫君也不敢违亲而见容。即此之所謂。云,語助詞。

【6】固,本來,确实。尚,上,高出。曲从,曲意顺从。

【7】不尔,不然,不如此。《管子·海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从令,从命。

【8】以上四句是说,婆婆认为某事不当如此而于理为是,固然应当从命;即使婆婆认为某事应当如此却于理为非,也得顺从。言外是说凡婆婆所命,无论对错,均当听从。

【9】违戾,与“争分”对举,义近。争分,争辩。

【10】王相注:“言妇之顺从舅姑,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焉有不得其意而不蒙其赏者乎?”赏,赞赏,赏识。

【今译】

所谓“得夫君之心,则终身有靠;失夫君之意,则一生无依”,是要女人

定志专心、敬事夫君的善言啊。但公婆之心,又如何能失掉呢?事有因恩爱而自相离弃的,也有因情义而自相毁坏的。丈夫即使怜爱,可公婆却不一定喜欢,(你还是难以摆脱被休弃的命运,)这就是所谓的因情义而造成的损害。如此说来,那么该如何对待公婆之心呢?确实没有比曲从更好的办法了。假使婆婆认为某事不当如此而于理为是,固然应当从命;即使婆婆认为某事应当如此却于理为非,也得顺从。这就是所说的曲从啊。所以《女宪》说:“若影随形、如响应声一样的顺从公婆,这样的女子如何能得不到赞赏呢?”

和叔妹第七

【1】

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己也;舅姑之爱己,由叔妹之誉己也

【2】

。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

【3】

。叔妹之心,复不可

【4】

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圣人,鲜能无过

【6】

【5】

!自非

!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妇人者也

【7】

!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

【8】

!是故室人和则谤掩,

外内离则恶扬,此必然之埶也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而义亲

【10】

【9】

。《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此之谓也。夫嫂妹者,体敌而尊,恩疏,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

【14】

【12】

。若淑媛谦顺之人

【11】

使徽美显章,而瑕过隐塞邑邻,休光延于父母则因宠以骄盈

【16】

【15】

【13】

,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

。若夫惷愚之人,于嫂则托名以自高,于妹

【17】

。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

【18】

!,

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身

【19】

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可不慎哉

【21】

【20】

。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

【20】

!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

顺则妇之行此无射。”

【21】

。凡斯二者,足以和矣

【22】

。《诗》云:“在彼无恶,在

【23】

其斯之谓也。

【注释】

【1】《尔雅·释亲》:“夫之姊为女妐,夫之女弟为女妹。”《礼记·昏义》:“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郑玄注:“室人,谓女姑、女叔、诸妇也。”孔颖达疏:“既言‘顺于舅姑’,乃‘和于室人’,是在室之人,非男子也。女妐谓壻之姊也,女叔谓壻之妹,诸妇谓娣姒之属。”据此知,所谓“叔妹”,指丈夫之妹,即小姑或小姑子。由于小姑子年龄幼小,尚未适人,既为公婆疼爱,又常在公婆身边,其褒贬毁誉颇能影响公婆的视听与判断。因此,女子若想赢得公婆的欢心,与小姑子和睦相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章阐述的即是这一姑嫂相处之道。

【2】誉,赞誉,赞美。一由,全由。

【3】臧否,犹言善恶。《诗·大雅·抑》:“于乎小子,未知臧否。” 誉毁,犹言好坏。《后汉书·王良传论》:“季文子妾不衣帛,鲁人以为美谈;公孙弘身服布被,汲黯讥其多诈。事实未殊,而誉毁别议。”

【4】莫知,不知。《诗·邶风·北门》:“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和之,谓与小姑子和睦相处。亲,亲近。其,大概,表示推测。《经传释词》:“其,拟议之词也。”蔽,遮蔽,蒙蔽。这三句是说,妇人们都不知道小姑子是不能忽视的,不能与她们和睦相处,以求亲近,大概是心被蒙蔽了吧。

【5】自非,犹苟非,倘若不是。《经传释词》:“自,犹苟也。”圣人,德才完美之人。《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鲜,少。无过,没有过失。《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6】颜子,即颜回,字子渊。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颜回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安贫乐道,谦逊好学,最受孔子称赏。不贰,谓相同之过不犯第二次。《论语·雍也》:“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注:“不贰过者,有不善未尝复行也。”《易·系转下》:“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

尝复行也。”以上五句意思是说,倘若不是圣人,就很少能不犯错。故而像颜回那样的大贤,也只是贵在有过能改,不贰其过,受到孔子称赏而已,更何况我们女人能不犯错吗?

【7】“虽以”三句:王相注:“言虽贤明聪哲之女,亦不能备诸众善而无过也。”贤女,有才德的女子。聪哲,聪慧明哲。其,岂,难道。

【8】室人,指丈夫家的平辈妇女。《礼记·昏义》:“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 郑玄笺:“室人,谓女妐、女叔、诸妇也。” 孔颖达疏:“室人,经既言‘顺于舅姑’,乃‘和于室人’,是在室之人,非男子也。女妐,谓壻之姊也。女叔,谓壻之妹。诸妇,谓娣姒之属。”谤,毁谤,谓言人之过恶。《说文·言部》:“谤,毁也。”朱骏声《通训定声》:“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外内,犹中外。埶,同“势”,情势。以上三句是说,因此家人和睦则谤言自掩,内外乖离则恶名自扬,这是必然的情形呀。

【9】《易》,《易经》。“二人同心”云云,见《易·系辞下》,意谓“二人同心,如快利刀刃,金铁可断。同心的言语说出来,彼此契合,其气味就如兰之芬香一般。”(张居正《女诫直解》)

【10】嫂妹,指丈夫的嫂子和妹妹。体敌而尊,谓地位相等,不分尊卑。体敌,身分匹敌。恩疏,恩情疏远。恩,指基于血缘关系而累世承传的恩情。义亲,道义亲近。义,指自外而入的情义。以上三句是说,自己与嫂子、小姑虽身分相当,同等尊贵,但毕竟恩情疏远,只是道义亲近。

【11】淑媛,贤淑。李贤注:“淑,善也。美女曰媛。”谦顺,谦逊恭顺。 【12】依义以笃好,谓依从道义而深相亲好。崇恩以结援,谓推崇恩情而结为援手。结援,结为外援。《国语·晋语七》:“四年,诸侯会于鸡丘 ,于是乎布令、结援、修好、申盟而还。”

【13】使徽美,美好,指美德。显章,即彰显。瑕过,缺点,过失。《说文·玉部》:“瑕,玉小赤也。”本指玉上的斑点,用以比喻缺点。隐塞,掩蔽。《诗·小雅·鱼丽》“鱼丽于罶” 毛传:“是以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大夫不麛不卵,士不隐塞,庶人不数罟。”

【14】矜善,夸奖。嘉美,赞美。

【15】声誉,名声。邑邻,邻里,乡邻。休光,盛美之光华,比喻美德。以

上九句是说倘若是贤淑谦顺的女子,就能依靠道义而与小姑子深相亲好,并推崇恩情,结为援手。这样就能使你的美德得到彰显,缺失得到掩盖,公婆夸奖你,丈夫赞美你,于是你的名声就会显耀于邻里之间了,荣光也会延及到父母那里。

【16】惷愚,愚蠢,愚昧无知。惷,同“蠢”。托名,假借名义。《汉书·韦玄成传》:“微哉,子之所托名也。”这里似指假借娘家的地位。骄盈,骄傲自满。《荀子·仲尼》:“愚者反是,处重擅权,则好专事而妬贤能,抑有功而挤有罪,志骄盈而轻旧怨。”以上三句是说,至于那些愚昧无知的女人,当着夫嫂就假借娘家地位而自高自大,对着小姑则恃赖丈夫宠爱而骄傲自满。

【17】“骄盈”四句:张居正注:“骄满既行,必乖和好之情;恩义既乖离,则情义不相联属,岂有称誉至于我。”王相注:“骄盈既着,则自不能和,不和而恩义乖离,又何誉之臻也。”按,这四句意思是说女人要是表现得骄傲自满,就无法和嫂子、小姑和睦相处,彼此之间的恩义也会乖离,这样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名声了。施,行。臻,至。

【18】美隐而过宣,谓好处被隐匿,过失被宣扬。姑忿,婆婆忿怒。夫愠,丈夫怨恨。

【19】毁訾,毁谤。《管子·形势解》:“毁訾贤者之谓訾,推誉不肖之谓讆。”中外,指家门内外。厥身,其身。

【20】君子指丈夫。《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累,耻辱。以上六句王相注:“如是则美善日隐,过咎日宣,舅姑忿恨,而夫主愠怒。谤毁訾詈,扬于中外。羞耻诟辱,加于本身。其为父母贻羞,夫主玷累匪浅矣。”

【21】“斯乃”三句,承上是说,能否与小姑子和睦,乃是女人一生荣辱成败的根基,能不慎重对待吗!荣辱,荣光与耻辱。《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史记·货殖列传序》:“衣食足而知荣辱。”显否,显扬与否。显,指显亲扬名。

【22】“然则”二句,王相注:“言惟谦恭逊顺,可以和叔妹之心。” 谦顺,谦逊顺从。此二句是说,要赢得小姑子的真心爱戴,必须谦而能让,顺而能从。

【23】“谦则”二句,张居正注:“谦则虚,虚则能爱,故为德之柄。顺,坤道也,故为妇之行。”按,《说文·木部》:“柄,柯也。”本指斧柄,比喻根本。《易·系辞下》:“谦,德之柄也。”唐李鼎祚《周易集解》:“虞翻曰:坤为柄。

柄,本也。??干宝曰:柄,所以持物;谦,所以持礼者也。” 宋胡瑗《周易口义》:“柄者,人之所以操持也。夫人虽有爵禄之分,崇髙之位,若无谦顺之徳,恃其骄盈,必至于倾失。是故君子之人,若能居爵禄之位,必当持谦顺之徳,则虽危而不失,虽髙而不危。如此,是‘谦,徳之柄也’。”行,《广雅·释诂三》:“行,迹也。”《玉篇·行部》:“行,行迹也。”此指行为的准则。

【24】“凡斯”二句,张居正注:“凡此二者,有容物,无忤物处。于叔妹之间不论贤与不贤,皆足以和矣,何往而不得其心哉?”王相注:“二者不失,自能和合于叔妹,不失于舅姑、夫主矣。”

【25】李贤注:“《韩诗·周颂》之言也。射,厌也。射音亦。《毛诗》,‘射’作‘斁’也。”按,《韩诗》至宋亡佚。今传《毛诗》之《周颂·振鹭》正作“在彼无恶,在此无斁”。郑玄笺云:“在彼,谓居其国无怨恶之者;在此,谓其来朝人皆爱敬之,无厌之者。”复考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礼·中庸》:‘《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郑注:‘射,厌也。永,长也。’是齐作‘射’,知鲁今文亦同也。”据此可见,非独《韩诗》,《鲁诗》、《齐诗》亦作“在彼无恶,在此无射”。至于李贤注引《韩诗》云云,那是因为唐时鲁、齐二家诗已经亡佚,并非是说班昭引文必从《韩诗》。

【今译】

女子能得到丈夫的钟意,是由于公婆的疼爱;公婆的疼爱,又是由于小姑子的赞誉。由此而言,做媳妇的善恶好坏,全在于小姑子了。小姑子的心,也是不能失去啊。妇人们都不知道小姑子是不能忽视的,不能与她们和睦相处,以求亲近,大概是心被蒙蔽了吧。倘若不是圣人,就很少能不犯错!故而颜回贵在有错就改,孔子即称赏他为不贰其过。(像颜回那样的大贤还会犯错),更何况女人呢?即使你有贤女的品行,聪慧的天赋,难道就能备众善而无一过吗?所以说家人和睦则谤言自掩,内外乖离则恶名外扬,这是必然会出现的状况啊。《易经》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再说自己与嫂子、小姑,虽身分相当,同等尊贵,但毕竟恩情疏远,只是道义亲近。倘若是贤淑谦逊的女人,就能依靠道义而与小姑子深相亲好,并推崇恩情而结为援手。这样就能使她的美德得到彰显,缺失得到掩盖,公婆夸奖她,丈夫赞美她,于是

她的名声就会显耀于邻里之间了,荣光也会延及到父母那里。至于那些愚昧无知的女人,当着夫嫂就假借娘家地位而自高自大,面对小姑则恃赖丈夫宠爱而骄傲自满。骄傲自满既已展现,和夫嫂、小姑还有什么和睦可言;彼此恩义已经乖离,自己又有什么何美誉可传!于是你的美善会隐而不宣,过错则四处播扬,婆婆忿怒,丈夫怨恨,毁谤流布于家门内外,耻辱集中于一己之身,进则为父母增益羞耻,退则为丈夫添加污点。(可见能否与小姑子和睦相处),这是荣耀耻辱的根本,显扬与否的基石,能不慎重对待吗!如此说来,要赢得小姑子的真心,没有比谦逊顺从更好的办法了。“谦”是妇德的根本,“顺”是妇行的准则。做到了这两点,就足以和悦小姑子了。《诗经》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她的名声就会显耀于邻里之间了,荣光也会延及到父母那里。至于那些愚昧无知的女人,当着夫嫂就假借娘家地位而自高自大,面对小姑则恃赖丈夫宠爱而骄傲自满。骄傲自满既已展现,和夫嫂、小姑还有什么和睦可言;彼此恩义已经乖离,自己又有什么何美誉可传!于是你的美善会隐而不宣,过错则四处播扬,婆婆忿怒,丈夫怨恨,毁谤流布于家门内外,耻辱集中于一己之身,进则为父母增益羞耻,退则为丈夫添加污点。(可见能否与小姑子和睦相处),这是荣耀耻辱的根本,显扬与否的基石,能不慎重对待吗!如此说来,要赢得小姑子的真心,没有比谦逊顺从更好的办法了。“谦”是妇德的根本,“顺”是妇行的准则。做到了这两点,就足以和悦小姑子了。《诗经》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8c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