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的HSE管理

更新时间:2024-02-26 22:18: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QHSE课程论文设计

院 系:姓 名:学 号:班 号:指导教师:论文题目:浅谈建筑工程日 期:

HSE管理

浅析建筑工程项目HSE管理

【摘 要】

安全、环境、健康工作是工程项目中永恒的主题,而且 HSE 体系是国际公认先进标准,是社会化大生产中智慧的结晶,是一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为此,推行 HSE、普及 HSE、落实 HSE 已成为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作为工程项目,由于自身流动作业、野外作业、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动火作业、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较多等突出特点,更应重视 HSE。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时常因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隐患,导致接二连三地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财产、人身安全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沉痛的创伤。对此,应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编制项目 HSE 实施程序,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建立和实施 HSE 实施程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程序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实现 HSE 实施程序持续改进。同时,通过开展HSE培训,实施评价和风险分析,落实 HSE 实施程序,加强建筑施工安全工作,促进建筑安全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建筑项目管理、风险管理、应急反应

1.前言

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率较高的行业之一。在中国,建筑生产过程中的伤亡人数居高不下,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因此,中国政府已经把建筑业作为了解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然而,中国国内施工企业的项目HSE管理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虽然一些施工企业已经开始把HSE管理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大组成部分,但还有更多企业未完整建立并严格执行HSE管理体系。加入WTO以来,中国逐步开放了建筑市场,国内施工企业将直接与国外公司展开竞争。如何改进企业的HSE管理模式,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是中国建设施工企业共同面对的挑战。

2 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HSE)的内容 2.1 HSE的简介

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体系是将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该体系最初有国际知名的石油化工企业最先提出,1996年1月,ISO/TC67的SC6分委会发布ISO/CD14690《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1997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参照ISO/CD14690制定了企业标准SY/T 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 6280-1997《石油地震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SY/T6283-1997《石油天然气钻井健康、

安全与环境管理指南》标准;2001年2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发布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油田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炼油化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施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销售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和《油田企业基层队HSE实施程序编制指南》、《炼油化工企业生产车间(装置)HSE实施程序编制指南》、《销售企业油库、加油站HSE实施程序编制指南》、《施工企业工程项目HSE实施程序编制指南》、《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编制指南》。形成了系统的HSE管理体系标准。

HSE管理体系要求组织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它强调预防和持续改进,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机制,因此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之一。 HSE管理体系是三位一体管理体系。H(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S(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E(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间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由于安全、环境与健康的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把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

2.2研究 HSE 管理体系目的

(1)满足政府对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要求;

(2)为企业提出的总方针、总目标以及各方面具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3)减少事故发生,保证员工的健康与安全,保护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 (4)保护环境,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提高原材料和能源利用率,保护自然资源,增加经济效益;

(6)减少医疗、赔偿、财产损失费用,降低保险费用; (7)满足公众的期望,保持良好的公共和社会关系;

(8)维护企业的名誉,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3研究 HSE 管理体系的意义

(1)有利于工作系统化和规范化:①使各项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工作系统化。以往较为零乱的管理方式,通 过 HSE 体系管理转变为条理化; ②各项工作责任落实,而且职责明确具体,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负责、有章可依、有据可查, 杜绝互相扯皮现象; ③管理工作程序化。对于相关的管理活动,都有明确的程序文件,规定了管 理工作的具体步骤和要求。企业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2)有利于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①建立 HSE 管理体系是为了实现“无事故”、“无损失”、“无伤害” 的理想目标,建立零思维管理模式,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是 HSE 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 ②HSE 管理体系打破了以往传统的被动安全管理模式,将事后安全管理前移 到事前预防管理。强调预防为主,实施全过程风险控制的思想;③HSE 管理体系注重于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工作,要求企业找出一条 识别和评价的方法,识别和评价出存在的重大危害,并采取相应

措施予以控制;④HSE 管理体系强调加强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建立严格的操作控制程序,减 少不合格品,消减安全隐患,降低环境污染。

(3)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①企业通过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用于事故处理和预防职业病发生的费用; ②通过应急计划可以有系统的控制和处理事故,将事故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 低限度,达到减低企业成本的目的 ③通过加强环境因素的管理,降低生产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4)有利于与国际惯例接轨:①HSE 管理体系的预防性与国际发展趋势相同,强调以预防为主,从隐患、 污染的源头进行管理,强调全过程控制; 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向社会展示企业的表现,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知名度 。

2.4建筑安全行业HSE管理的必要性

2.4.1建立和实施HSE 管理体系可使企业减少成本

HSE 管理摒弃了传统的事后管理与处理的做法,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纳入企业总的管理体系之中,是与生产融合为一体化的管理。 通过实施HSE 管理体系标准,对公司的生产运行实行一体化的整体控制,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管理体系,从而可以大大减少事故发生率,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资源,减少事故处理、环境治理等开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4.2 建立和实施HSE 管理体系可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由于建筑行业生产的特殊性,建筑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如火灾、高空坠落、砸伤、电线漏电等对人身、环境及社会影响比较大、给企业增加许多沉重的负担,而这些事故多数是由于管理或操作上的疏漏引起的。 建筑企业通过建立和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使企业员工增强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意识,这样一方面可以尽最大努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在事故发生时,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控制和处理,使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4.3 建立和实施HSE 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和实施HSE ,可以帮助企业规范管理体系,加强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培训教育,提高对人身健康、生产安全及周围环境的保护和重视,使企业在满足卫生、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法规要求的同时,在建立管理机制、改进管理质量、提高运营效益等方面建立全新的经营战略和一体化管理体系,从而极大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

2.4.4 建立和实施HSE 管理体系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意识也得到增强,人们对清洁生产、优美环境、人身及财产安全的要求日益增高。 一个对自身员工、社会及环境爱护的企业会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

2.4.5 建立和实施HSE 管理体系可促进我国建筑企业进人国际市场

进入90 年代以来,国际上一些大公司都相继建立和实施了HSE 标准,各种工程

建设市场也对建筑企业提出了HSE 管理方面的要求,它要求进入市场的各国企业必须采用这一标准,这必然将未制定和执行该标准的企业限制在国际市场之外。 我国的建筑企业只有及时制定和执行HSE 管理体系标准,才能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与国际接轨,树立我国建筑企业的良好形象,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创造可观经济效益。

2.4.6 建立和实施HSE 管理体系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的结合

建筑企业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一方面通过提高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水平,可以改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和预防事故的产生,可以大大减少用于处理事故的开支,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既满足员工、社会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要求,又能取得商业利益和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这样使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 我国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HSE管理的现状 3.1 施工现场安全措施不力,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规划或施工组织设计中,几乎所有的单位都会提出项目安全目标:“不出现重大伤亡事故,一般性安全事故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等。国家更是出台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法律条文的形势明确了各类施工项目参与方的责任和一些重要的安全控制点。虽然提出了这样的安全目标,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却并不能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全目标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被提升到和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等目标相同的高度。各施工单位制定的安全目标只是在工程开始实施的时候作为整个工程总体管理规划的一部分被提出来,以此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检查和执行,对发现的不安全隐患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排除。直至出现了相应的安全事故,才想起以前制定的安全目标,但此时更多的是将以前制定的安全目标作为对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处罚依据。所以说这种目标的制定,并不符合HSE管理体系中强调的事前预防和风险规避的原则,也很难遵循PDCA的项目管理循环模式。

3.2 对员工的健康关注不够,忽视员工健康对项目实施的潜在影响

建筑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员工人数十分庞大。据2003年有关资料统计,农民工占我国建筑工人总数的79.8%。这些农民工在创造着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其自身的健康问题却缺乏根本的保障。长期超负荷地在条件简陋、危险甚至有毒害的环境中工作,又没有必要的卫生福利保障,随之而来的必将是健康问题。建筑工地的食堂多半都是这种情况,质次价高是家常便饭。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很多施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愿意对民工的生活进行过多的管理,将施工现场的食堂对外承包,不去履行对食堂的监管职责。工地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单是对工人自身不利,对于整个工程的进展,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眼下大多数的施工单位,仅仅考虑的是项目的成本,因为如果改善 工人的医疗条件和增强防范措施,势必要增加成本,所以施工单位一般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其实一旦出现诸如上面提到的情况,由此产生的费用与改善医疗条

件和增强防范措施所增加的成本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与此同时对企业自身社会声誉的影响也非常不利。

3.3 忽视对周围环境的保护,缺乏大局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环境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已引起各个行业的重视。在建筑施工中同样强凋环境问题,为此各地还出台了相关的“安全文明样板工地”评选标准,而施工单位为了能得到这一荣誉称号,片面强调施工现场的环境问题。典型的是为了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很多单位进场以后都不约而同的进行场地硬化。表面看来场地硬化后各种原材料和机具堆放有序,场地干净整洁,但长远看来却是为日后的环境改造带来了不便。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一些大型的住宅小区或建筑群都特别强调周围环境的绿化美化,施工单位在施工时硬化过的场地在日后都会不同程度的进行返工,通过植树种草等方法来美化。这样必将增加一笔返工成本,和HSE管理体系中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PDCA管理循环模式相悖。如果在进场后按照设计对场地进行简单的绿化美化,工程完工后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具体的细化,既可以给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又可以避免工程完工后对场地美化进行返工。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随着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现场周围居民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施工现场周围的居民对噪声污染的投诉会给施工单位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很多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制定的安全目标、环境目标仅仅是单一的目标,很少考虑这些目标之问的关系,无法将这些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预控手段,又不能将这些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落实到项目的全体参与人员,所以大多数的施工项目在出现相应的安全事故或环境问题后,才想起这些定好的目标,此时这些既定目标只能作为追究责任或进行处罚的依据,对整个项目而言,就无法实现HSE管理体系所要求的事前控制和一体化管理的要求。

4. 施工现场事故分析及HSE风险控制 4.1现场事故统计与原因分析

施工现场的作业活动复杂多变,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事故时有发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2006年中国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888起, 死亡1048人。相比前一年事故起数下降了12.51%, 死亡人数下降了12.15%。但是与往年类似的情况是,现场伤亡事故主要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起重伤害。这五类事故的死亡人数共937人, 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89.41%。图1是各类伤亡事故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造成事故多发的原因, 除了相关部门管理不当, 管理程序和制度存有缺陷外, 就施工企业本身而言, 问题主要在于: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如操作和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不合格、责任心不强;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冒险蛮干等;施工设备本身出现故障, 如设备的技术故障、防护设施缺陷等; HSE管理不到位, 如安全资金投入不足、随意简化安全防护措施; 未遵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没有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等。

4.2 HSE风险控制的手段

风险控制是为了把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风险降低到什么程度才是可以接受的? 可接受的标准是什么? 由于风险不能完全消除为零,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 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将风险降低到尽可能低的合理水平, 即ALARP( 合理化降低风险) 原则。结合海因里希法则与多年从事国内外工程项目HSE管理的经验, 笔者认为建设工程的事故隐患具体来自三个方面: 人的不安全行为( Person) 、物的不安全状态( Parts) 、作业过程的管理缺陷( Process), 如图2。因此, 可以从人员、设备、作业过程三方面进行HSE的风险控制, 即通过有效而合理的手段来提高人员的HSE意识, 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 并持续改进作业过程的管理措施。

5 我国建筑施工项目实施HSE管理的对策 5.1 正确认识 HSE 管理体系的作用

(1) 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树立全新的HSE 管理理念。HSE体系的形成要有一个先进的思想观念,一个管理体系建立的实质是其管理思想的推行。自建立实施HSE

管理体系以来,正是遵循这一准则,大力开展宣贯培训工作,使员工能够深刻理解推行HSE管理体系的意义,统一认识,转变观念。重点是逐步消除“事故难免论”及“安全管理是安全部门的事”等传统的观念,逐步树立了“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及“任何事故都可以预防”的理念,使员工从思想上理解和认同这种管理体系,从而产生内在的驱动力,为企业建立HSE管理体系提供强大的精神推动力,有力地推动了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2) 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实干出成绩,宣传树形象”,要在企业内部渲染和烘托出浓厚的HSE 氛围,宣传舆论导向是关键。企业应在体系建立初,培训推广小组就制定了详细的整体培训方案,分层次、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了各类HSE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宣贯培训后,使全员了解了开展HSE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深远意义,促进了各基层单位领导对HSE工作人、财、物的支持,做出了HSE表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领导承诺、全员参与,建立完善管理机构。领导层对HSE的管理认识水平决定着其对该体系的重视程度。领导重视、机构完善、职责明确是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根本保障。为此,企业应成立了以企业一把手为组长的HSE领导小组,由HSE 管理者代表担任负责人的HSE体系办公室,下设法律法规小组、风险评价小组、文件编写小组、培训推广小组。各小组各尽其责,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及时安排落实工作任务,HSE管理者代表根据体系的建立情况定期召开工作小组会议,布置协调工作,使HSE管理体系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4) 培训是体系应用的重要保证。HSE管理体系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必须先解决认识问题,培训工作应分层次进行,首先解决高层管理人员的认识问题,通过培训,让高层管理人员认识HSE,重视HSE,最终参与HSE建立,推动HSE的实施;其次进行全员培训,让所有人员了解HSE,实施HSE。

5.2 HSE 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

项目部设立HSE 管理委员会,H S E 管理委员会成员由总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项目部质量安全环保部、工程技术部、设备物资部、合同财务部及办公室负责人和作业队队长组成。

HSE 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贯彻上级制定的法规、规程、规范的有关规定,并根据本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H S E 工作制度、教育培训计划、H S E 目标规划、汇报和检查、应急措施、事故处理等措施和制度,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予以贯彻执行。项目部经理担任HSE 管理委员会主任,主持项目部H S E 委员会工作。项目部副经理和总工程师担任HSE 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项目部质量安全环保部为H S E 委员会下设办公机构,负责健康、安全、环保措施的执行及具体日常事务处理。H S E 管理委员会设立管理办公室,负责H S E 文件控制工作。质量安全环保部和各施工队将配备若干名专职HSE 官员,H S E 官员经专门培训且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负责检查监督项目部健康、安全、环保措施实施的情况。

5.3 HSE 培训教育

为提高管理人员的H S E 管理水平,增强员工的HSE 素质,HSE 管理办公室和质量安全环保部根据能力评价的结果明确需要培训内容,编制中长期培训计划和年度(项目)培训计划,经主管领导审批后组织实施。

5.3.1 能力评价

项目部HSE 管理委员会和质量安全环保部制定从事特殊生产活动所需的能力标准,由办公室负责,质量安全环保部协助,定期评价员工能力。根据制订的标准评价个人能力并进行记录,必要时进行能力测试,评价结束后,指出员工能力欠缺的方面,进行必要的培训后才能重新上岗,并定期重新评价;对由于工作变动而从事新活动、采用新技术的员工,必须重新进行能力评估。

5.3.2 HSE 培训内容

H S E 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业主颁发的有关H S E 的方针、政策、法令和规定;H S E 有关条例、规定、制度、管理规定等学习;进行入队H S E 教育、现场H S E 教育、岗位H S E 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5.3.3 HSE 培训方法

H S E 教育、培训方法:在工程开工前对参与本工程施工的全体员工进行H S E 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施工管理层的教育、培训方法,根据业主在H S E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管理人员各自的职责和分工情况,每季度安排一次学习,主要学习H S E 各类专业知识;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对特种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检查评估,针对检查评估情况,安排学习培训。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有关H S E 基本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并进行应急反应现场演练,根据施工现场风险评价情况,安排抢险和营救训练。应急反应训练由H S E 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应急反应和消防训练每季度安排一次。

5.4 危害的识别与控制 5.4.1 风险管理基本情况

为规范风险管理,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针对工程施工环境的具体特点,HSE 管理委员会制定工程风险管理程序,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判别贯穿于整个生产实践活动中,尽最大努力识别风险。通过分析和观察把识别出的风险应及时写出书面或填表《风险报告单》,并送交HSE 办公室。风险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对报告的风险进行认定,被认定的所有风险都要填写《风险管理表》。

5.4.2 对每项已认定的风险都要进行风险评价

评价原则:选用适当的评价方法, 追究个人主观判定。评价风险的主要办法: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风险评价具体实施, 由风险管理小组依据判别准则,对认定的主要风险进行风险评价,填写《无控制风险评价表》,并将风险评价结果,填入《风险管理表》。

5.4.3 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

(1)目标和措施的制定务必切合实际; (2)必须遵守 “风险尽可能低”的原则;

(3)必须实行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控制的方法: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消除、替换、隔离、控制、降低、保护、延时和纪律约束等手段进行。风险管理小组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顺序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风险控制,同时,对控制后的风险进行再次评价,填写《控制后风险评价表》。

5.4.4 恢复管理的主要内容

为避免风险事故的重复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风险管理小组要对事故进行恢复管理,恢复管理的主要内容有:风险结束确认、调查风险产生原因并上报上级HSE 管理部门等。

5.5 应急反应 5.5.1 应急反应计划

为了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能把事故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项目部对重大风险事故建立应急计划。应急反应的计划主要内容:应急反应计划的目标任务,应急反应工作组织机构和职责,应急反应实施方案,应急设备和物资配备,应急通讯联络方案等。

5.5.2 应急反应的启动

(1) 应急报告:任何发现以上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的人必须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位置、发生时间、目前事态、涉及人员等基本情况。

(2)应急启动和关闭: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在接到事件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查,做出判断,启动应急各程序,进行现场应急指挥处理。事件处理结束后,由应急方案启动人宣布应急反应关闭。第一责任人离开现场必须授权应急方案启动代理人。

5.5.3 应急方案的演练和宣贯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性,应急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应急反应小分队进行野外现场实地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考核,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

5.6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全寿命周期HSE管理体系

应当转变传统观念,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业主、设计者和施工方等的责任,全面考虑对员工以及周边人的健康的影响、安全存在的隐患、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要促使工程建设的参与者都参与到HSE 的管理当中,实现从项目建立开始,直至建筑物被拆除的全寿命周期的全过程HSE 管理。在HSE管理中,对参与工程的单位都应当实行同一标准,将这个标准制作成合同文件的形式,要求所有参与项目工程的单位均要履行合同的要求。合同里既包括HSE 文件的编制,如风险管理、施工环境管理、员工生活标准等,又要考虑本工序的HSE 与相邻的其他单位的要求,以及健康、安全和对员工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5.7 运用科技手段,建立HSE预警管理体系

要想达到充分控制现场危险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必须在借鉴国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树立科学化管理的理念,结合我国实情来建立HSE 预警管理体系,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防患于未然。目前我国对风险的描述一般采用定性的方法,定量的方法用得较少。而国外企业普遍都使用用于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计算机软件。对危险的辨识分析,通常采用HAZOP(Hazard Operability)会议的形式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对危险源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借助于软件对关键的设计、施工工序、工艺、运行管理、环境影响等进行相关的分析,

并且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由承包方、业主(投资者)和监理共同确认;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建立相关的跟踪程序文件,属于哪个阶段的风险应在哪个阶段的工作开始前制定相应的措施,能关闭的进行关闭,不能关闭的要制定风险消减计划,使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5.8 运用经济手段,完善建筑职业伤害保险制度

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来改善建筑领域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状况。我国制定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条例》中明确规定,业主应当保证为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提供作业环境及安全措施所需费用,并将该项费用列入工程概算。此外,还有一些经济促进手段也可以考虑:一是利用业主在经济链中的作用促进HSE 管理。可以在招投标中将HSE 管理费用单列,不列入竞价项目;或者参考香港的做法,让承包商明确计划,在工程量清单中列出HSE 管理的预算,业主单独拨出大约2%左右的工程款作为专项经费,并对遵守标准的承包商进行奖励,违者处罚,将HSE 管理投入从工程竞标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二是完善建筑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它是各国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一方面,针对承包商不同的安全表现制定不同的保险费率,形成一种良性的经济激励机制,从而改善建筑安全状况。另一方面,它又可以保证受害者得到应有的伤害补偿。三是可以借鉴有些国家的做法,实行“黑名单制度”,被列入其中的承包商将失去对政府工程的投标资格。而对于HSE 管理水平高的承包商给予经济和荣誉奖励,包括在投标时加分等。

5.9 改变陈旧观念。重视HSE管理的风险预测和规避

建筑施工领域HSE管理和石油化工行业相比,开展的力度和范围都有很大的差距。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建筑行业出现安全、环保等事故的规模和影响程度要比石油化工行业的小。由此造成国内很多业主和承包商并不十分重视安全和环保工作,特别是环保工作,施工过程中破坏环境的事件屡见不鲜。国内的一些业主和承包商在项目建设中最关注的问题是成本问题,很多业主和承包商不愿多花一笔钱用于改善项目中的安全和环保工作。他们中有些人甚至认为即使项目实施中出现了人员伤亡事故,赔一些钱就可以解决问题,同时也怀着一种侥幸的心理,即出事的概率比较小。而国外一些公司则认为,出现HSE事故之后花费的金钱要远远超过做好HSE管理工作,防止出现事故所花费的金额。 观念上的差距导致管理水平的差距。出现事故以后的善后费用,其具体金额很难预测,从已经发生的一些典型事故的分析资料来看,这笔费用未必就比做好HSE管理工作所产生的费用少。况且评价一个工程项目是否成功不仅仅是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社会效益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评价指标,当一起事故出现后对整个项目乃至整个企业社会声誉的影响不单是靠金钱所能衡量的。

所以对于施工企业来讲,迫切需要转变管理观念,做好HSE管理目标的前期规划和运行中的检查与纠偏工作。重点强调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和合理规避,使之对项目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另外必须要把HSE管理目标提高到和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等目标一样的高度,严格遵循PDCA的项目管理循环模式,那么项目的管理水平将会有非常显著的提高,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将会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结束语

安全是相对的, 危险则永远存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 而危险隐患并没有因此而减免。对于建设工作者来说, 要转变项目HSE管理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 来规避风险、杜绝事故的发生, 真正做到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风险, 一旦引发事故, 不仅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声誉, 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还会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不幸, 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 HSE管理工作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需要业主、承包商、技术服务等人员之间通力协作。现场HSE管理人员必须明白, HSE工作实际上是一个与企业、与作业人员沟通交流的过程。努力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HSE意识, 帮助企业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HSE文化才是HSE管理人员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丁孝泉,王俊,赵延茂, 浅论推行HSE 管理体系的必要性[J ] ,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2. 4.

[2] 金宇澄,李 明,论我国建筑企业的HSE 管理,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6 [3]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 [4] 方东平,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1( 2) , 25—32。

[5] 中国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2006年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中国建设报, 2007( 8) 。

[6]罗 云,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技巧,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1997。

[7]肖爱民、唐紫荣等,事故管理,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8]董立斋、巩长春等,工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9] 尹跃华, 涂 鸣, 刘民强.加强建设工程管理,实现三大目标控制[J],经济师,2005(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7n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