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

更新时间:2024-05-30 07: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二课 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 一、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Q:什么叫财产?

物资以及可以换取物资的钱财,就是财产。 我国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P46

Q、财产所有权: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 占有权。公民对自己的财产的占有权,就是对财产的实际控制权。

4、 使用权。公民对参禅的使用权,就是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的权利。 5、 收益权。公民对财产的收益权,是指公民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取得经济利益的权利。 6、 处分权。公民对其财产的处分权,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即公民决定其财产的命运的权利。它包括事实上的处分权和法律上的处分权两种形式:公民对其生活资料的消费,即属于事实上的处分(巴购买的粮食吃掉);公民把它的生活资料通过法律行为进项处置,就属于法律上的处分(赠卖给别人)。P47 Q:什么叫合法的财产?

8、 所谓合法财产,主要是指财产取得的方式、方法、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7、 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刑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P47

9、 公民如果非法集资或放高利贷,国家不但不保护,反而要依法追究。对国家机关人员重大财产来源不明的,国家将以刑法没收来源不明的财产,并追究其刑事责任。P48

10、 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这是普遍的做法。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当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时,公民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要求采取确认所有权、恢复原状、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方面予以保护。P48

11、 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打击各种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是最严厉是最有效的保护方法。我国刑法第5章用14个条文规定了侵犯财产罪,其中包括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等,并规定了严厉的刑罚。P49

二、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继承人和被继承人。

1、 遗留财产的死者成为被继承人,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称为继承权,集体规定我国继承制度的法律是继承法。P50

2、 我国继承法确认的遗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民的合法收入;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4)公民的文物和图书资料;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如股息、红利、房租等。050

3、 我国公民的财产继承权主要是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实现的。 法定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1)配偶(夫妻);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杨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籍子女;3)父母,包括生父母、杨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

母;4)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5)祖父母;6)外祖父母。

依据继承法的规定,遗产按下列程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养父母、外祖父母。

7、 依据继承法,遗产分配原则主要包括:1)一般情况下,应当均等分配;2)特殊情况下,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是可以多分;对被继承人进了主要抚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是可以多分;有抚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是应当不分或者少分。P51 8、 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遗嘱将个人合法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9、公民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制定遗嘱执行人,是法律赋予公民充分表达意愿的权利。一般来说,立遗嘱人最了解继承人尽义务的能力和状况,按照遗嘱继承方式来分配遗产更能体现权利义务的一致性。P52

10、遗嘱继承必须具备以下法定条件。第一,遗嘱人必须具有立遗嘱的能力,并切实利益主任的真实意思表示,同时,遗嘱必须合法有效。第二,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但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P52

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 在众多具有保护消费者权益内容的法律法规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一部综合性、专门性的法律。此外,我国的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中,也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许多规定。 第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国家对消费者进行保护的法律根据。该法明确了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媒介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职责。

第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利的依据。该法赋予消费者9项权利,同时规定了经营者的10箱义务,为维护消费者权利提供了法律根据。

第四,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切实可行的多种法律手段,用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惩罚不法经营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P53\\54

消费者有6项权利

①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②知悉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依法求偿权;⑥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4、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受到侵权怎么办?

与商家进行交涉,换取合格品,要求赔偿损失,如果不能解决,就打12315电话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解决,向法院起诉等等。

四、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1、 什么是税收?税收是国家依据税法的规定,凭借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征。

2、 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国家将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及税收收入用于国防建设、兴办教育、举办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上,最终还是人民受益。另外,税收对于调节经济稳定增长(对重点扶植的行业减免税收,对限制发展的行业提高税收),调节贫富差距,也具有重要作用。P58

3、 现代公民都要增强纳税的意识,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须知,纳税是光荣的,偷税、欠税、骗税、漏税、抗税不仅是可耻的,而且是违法的,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4、 在我国,公民有纳税的义务,同时也有监督政府如何使用税款的权利;国家有收税的权力,但也有位纳税人服务并接受其监督的义务。只有双方都处理好权力与义务的关系,税收工作才能做得更好。P59

(二)典型题例: 1.判断说明题:

某校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为全校学生低价在某服装厂订制了校服,以高价卖给学生。但校服来自水灾区,布匹在水中浸泡,被病菌污染。学生在穿上校服一段时间后,大部分都感染了相同的病。

请问:(1)学校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 (2)服装厂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

答:(1)学校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因为它侵犯了学生“对商品和服务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学校未经学生同意,擅自给学生订购校服,且低价买来,高价出售,从中获利,当然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2)服装厂的行为也是不合法的。因为其服装原料曾被浸泡,且污染上病菌,没有做消毒处理,没有将详情告诉学校和学生,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这侵犯了学生对“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和“对商品、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悉权。”

2.判断说明题:

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公民自愿缴纳。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税收是国家依照税法的规定,凭借国家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广大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因此,认为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正确的。但我国税收具有强制性。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纳税人拒不纳税,是要受法律制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7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