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课知识点归纳复习

更新时间:2023-07-19 00: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政治知识点复习

第四课《人格尊严·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

知识点归纳复习

一、关于“人格尊严”

1、含义:是指公民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并且受到他人和社会最

起码尊重的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2、地位: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的核心

3、具体内容:人格尊严权的具体体现(内容):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4、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国法律对人格尊严权有关规定,参见P35“相关连接”的内容,

二、关于“名誉”和“名誉权”

1、名誉、名誉权

(1)名誉的含义和地位:

含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P35

地位: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2)名誉权的含义和主要表现P38

含义: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犯的权利。

主要表现: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2、良好名誉对个人的益处: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

好的名誉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P36

3、法律为什么要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P36

(1)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有良好的名誉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P36

(2)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名誉的民族。以自己的主观努力追求一个好名声,历来是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但品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相应的客观评

价。人的名誉权常常会受到侵害。

(4)侵害名誉行为的危害: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

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P36

4、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表现和行为性质、行为后果:P38---重点

侵犯他人名誉表现为侮辱、诽谤两种行为:

侵害名誉权

的行为方式

具体表现造成的危害应承担的后果

1、侮辱谩骂他人、讽刺、嘲笑、挖苦

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

不尊重他人、贬低他

人人格、使他人名誉

受损。不尊重自己、

损害自己形象

轻则受到舆论

的谴责,严重的

要承担法律责

任。

2、诽谤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

3、诬告陷害

行为性质: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政治知识点复习

三、关于“肖像”和“肖像权”

1、肖像的含义、制作方法、作用:

含义: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

其制作方法:丰富多样,如绘画、雕塑、剪纸、照相、摄像、录像、全息摄影等。

作用:肖像个人的基本特征,是每个人人体容貌的有形识别标志,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

2、肖像权的内容:公民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P41

①肖像制作权——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相或录像等。

②肖像使用权——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如挂在自己家里还是

用于广告等。

③肖像获酬权——有权就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取报酬。不过,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

像和获取报酬方而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我国法律有关规定:《民法通则》第100条的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3、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表现:P41

(1)擅自使用:即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如: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

(2)恶意使用:即恶意丑化、使用他人肖像。如: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将他人照片作为投飞镖的靶子;

注意:以下情况没有侵害公民的肖像权:

(1)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2)新闻报道中,使用的公民的照片。

4、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应如何维护?P42

应当拿起法律武器,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四、关于“姓名”、“姓名权”

1、姓名的含义,重要性:P43

1)含义:是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

2)重要性: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与其所指的对象联系紧密,一旦侵害其

姓名,势必会损害其人格。因此,法律赋予公民姓名权。

2、姓名权的含义: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P43

★年满18 周岁的成年人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

★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3、侵犯公民姓名权的行为表现:P43

①干涉他人决定姓名、使用自己的姓名,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名字。

②盗用他人姓名。——(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

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③冒用他人姓名。—(是指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4、公民有姓名权并受法律保护,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具备的法律素质。

政治知识点复习

第五课《隐私权》知识点归纳复习

一、关于“隐私”和“隐私权”

(一)关于“隐私”P46

1、含义: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

秘密。

2、具体内容:

①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

②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以我们学生为例,我们的通信、日记、

身体隐疾和家庭住址都属于隐私

③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3、隐私的作用: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保留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才能自由

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而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

4、保护隐私的必要性:P47-48

(1) 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

(2) 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

(3) 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关于“隐私权”

1、含义: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

权。

2、内容:(1)私人生活安宁权。如自然人(即公民)的私生活不受非法窥视和骚扰,自

然人的住宅不受非法的监视、监听、摄影等。

(2)个人信息保密权。如个人的身高、体重、生活经历、信仰、爱好等保密权。

公民可以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

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3)私人通信保密权。即对个人的信件、电子邮件、电报、电话、传真的内容加

以保密,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和非法公开。

(4)个人隐私利用权。即有权依照自己的意志利用自己的隐私从事相关活动,不

受他人非法干涉,但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

我国法律对有关规定,参见P49、P50“相关连接”的内容,

3、保护隐私权的作用:P48

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

会的安定。

4、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表现:P48-50

(1)非法侵入、非法搜查或非法的监视、监听他人的住宅;

(2)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他人的私人信息;

(3)擅自查看、刺探和非法公开他人的信件、电子邮件、电报、电话、传真的内容。

如:父母擅自翻阅子女日记和擅自折阅子女信件

政治知识点复习

★判断:下述行为是否合法?说说理由。

(1)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对小白住房进行全面搜查

派出所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隐私权的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和安宁,保护正常生

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

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而该故事

中,派出所虽然是有搜查权,但是只有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搜查才是合法的,没有搜查证

的搜查是违反法定程序的,所以是不合法的。

(2)未经同意老师私自拆看学生信件、父母私拆子女的信件或擅自翻阅子女的日记。领

导检查下属信件。

拆看他人信件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

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

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

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因此老师拆看学生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拆看下属的

信件都是侵犯他人通信秘密的行为,是违法的行为。

(3)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

老师拆看未满10 周岁学生的信件也是违法的,因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1 条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

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

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老师不是法定监护人

或者其他监护人,所以拆看学生信件是不合法的。而家长拆看未满10 周岁的子女的信件是合法的,因为未满10周岁的子女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家长作为监护人可以代拆,

但是应保护未满10 周岁儿童的隐私权。

5、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或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①P46隐私的作用: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保留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才能自

由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而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

到做人的尊严。

②P53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是法律的要求。P48隐私权赋予公民对

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护公民的隐私

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侵犯他人隐私的违法行为。

要受法律追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③P52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是道德的期盼。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如何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P51-51

①尊重他人的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P51

具体要求: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破除传统文化中宣扬人格依附的陈旧观念;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

②尊重他人的隐私,就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P52

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

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时,我们

政治知识点复习

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

护和尊重。

6、依法维护隐私权

(1)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表现、行为性质、法律后果。P53-54

行为表现:①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②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

③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

④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⑤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

行为性质: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侵犯他人隐私的违法行为。

法律后果: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要受法律追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如赔礼

道歉、消除影响并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等。

(2)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应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P54

①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

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②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7、如何增强自我保护隐私的意识?P55

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具体方法:

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秘密。

②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对象。

③上网时,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掌握网上安全知识。

8、保护隐私与沟通交流的关系:P55

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

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9、能够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P5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6p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