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泛化与潜语言的显性化

更新时间:2023-03-15 14: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术语泛化与潜语言的显性化 单威

摘要:术语泛化是语言随社会而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运用显潜理论等现代修辞学理论对术语泛化的方式、过程、特点和动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对这一语言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术语泛化潜义显性化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术语在非本专业语境中的创新使用所导致的术语泛化,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术语是在某一专门领域或学科中的专门用语,具有单义性、专业性等特点。近年来,术语不断突破自身的语义范畴,深入、广泛地触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多次使用后产生新的义项,扩大了原有的语义范围,从而导致了术语的泛化。如“会诊、透视、聚焦、板块、视角、折射、余热、反馈、裂变、错位、冲击波、冷处理”等,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词义泛化。术语泛化涉及的领域之广、数量之多、速度之快令人瞩目,堪称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本文主要运用显潜理论等现代修辞学理论,对术语泛化的方式、过程、特点和动因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客观地显现在人们面前的语言称之为‘显语言’,历史上出现过但是现在已经消失了的语言成分和那些即将出现的语言成分便是潜语言。”[1](P219)术语泛化便是一种潜语言逐渐显性化的语言现象。

一、术语泛化的方式

术语最初的意义即其在专业语境中的意义是显义[2](P224),其在非本专业语境中的意义是潜义[3](P224)。从理论上讲,每个术语都有潜义,潜义在理论上都是合理的,但只有部分术语的潜义满足了一定的社会文化条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得以显性化,并最终发展为新的显义。

术语泛化,即潜义显性化的过程,主要是通过隐喻的方式来实现的。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以家族相似性为基础,借助想象和联想,出现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一种映射过程。隐喻是产生新词新义的有效机制。术语的意义虽具有单义性、专业性的特点,但人们在隐喻性思维方式的作用下,通过相似性联想,把两个不同领域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用某一专业、学科中的术语去指代日常生活中的某种事物或现象,进而衍生出新的意义。这是术语泛化最常用的方式。如“聚焦”本是光学术语,指“使强光或电子束聚集于一点”。当要形容“把视线、注意力聚集于某处”时,人们便联想到光学中的“聚焦”,根据二者的相似点以此喻彼,产生了“聚焦”的新用法,如: (1)让世界聚焦中国(《人民邮电》2008年5月20日) 另如“会诊”,本是医学术语,指几个医生共同诊断疑难病症,其内在特点是共同诊治,功能就是治病。新义用来指生活中多方领导和专家共同研究工作和讨论疑难问题,并做出决定。如:

(2)专家会诊文化“低俗病” (《人民日报》2008年4月28日) “聚焦”“会诊”在非本专业语境中的这种用法已经流行并稳定下来。“消化”“曝光”“落差”“透视”“阵痛”“惯性”“折射”“余热”“冷处理”“断层”“硬件”“软件”等多数术语,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使其潜义得以显化而最终完成泛化过程的。

二、术语泛化的过程

从程度上看,术语的泛化,即潜义显化的程度是不平衡的,是一个历时的渐进过程,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临时显化阶段

术语只是偶尔在非本专业语境中使用,其潜义只是临时得以显化,这是术语的临时泛化,修辞色彩很浓。如“贫血”本是医学术语,指“人体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的数值”,在下面两例中喻指“(所需资金、人才)的短缺、不足”。 (3)做强金融产业缓解资金“贫血”(《河南日报》2007年4月28日) (4)人才“贫血”困扰宁夏 (《宁夏日报》2007年8月4日)

“贫血”的这种意义对语境依赖性很强。正是因为这种用法还没固定下来,所以使用的时候加引号以示区别。

(二)频繁使用乃至固定使用阶段

术语频繁在非本专业语境中使用,修辞色彩逐渐减弱,这些术语的潜义正处于向新的显义过渡这一中间阶段。反映在表达层面上,由于人们的语感有所差异,有的加引号表明,有的不加。

(三)形成新的显义

术语的新意义和用法已渐渐流行开来并被人们接受,形成新的显义,最终成为现代汉语通用层的一员,词典中也收录了术语的新义项,这时术语的泛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在具体使用中除了强调等特殊作用外,多数情况下不加引号注明。 (四)高度泛化阶段

术语进入第三阶段,其泛化过程已基本完成,一些术语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在使用过程中,泛化程度越来越高,一般的人在使用时甚至不知道其术语义。如: (5)绿地应追求品牌效应 (《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4月15日)

上例中的“效应”,对一般读者来说,根本不会想到其术语意义“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术语泛化是一个潜义显化程度由低到高的动态过程,即潜义由最初的临时显化,发展为新的显义,这也是正偏离零度化的过程。如果把术语在其专业语境中使用看成是零度[4](P184-185),那么其在非本专业语境中使用即这种非常规用法便是一种偏离[5](P184),这种偏离会产生积极的使用效果,因此是一种正偏离[6](P199),当这种非常规用法重复使用时,就会使原来的新奇感消失,当言语形式的新奇感消失时,术语的潜义逐渐发展为新的显义,也就意味着这种正偏离逐渐向零度转化,最终成为语言的常规用法。

术语泛化的过程未必依次经过上面几个阶段,有的术语可能因流行情况不同在某一阶段停止或夭折,或跳过某一阶段直接进入下一阶段。

三、术语泛化的特点

术语泛化,即其潜义显化是一个正偏离,泛化后的术语在各方面都有积极的改变,下面分而述之。

(一)语义方面

术语在由单科走向大众之际,突破了语义的专业性、单义性,改变了语义的确定性、客观性,语义范围有所扩大。术语泛化后,“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了自己的所指范围”[7](P33)。术语的潜义发展为新的显义,术语由单义变为多义,至此进入了现代汉语通用层。

术语泛化出新的义项,与本义在地位上并不完全等同,按泛化义与本义的地位关系,将泛化义分为强式泛化义和弱式泛化义。弱式泛化义,其地位或同本义相当,或不如本义。如“心脏、硬件、软件、把脉、阵痛”等的泛化义。强式泛化义,其地位逐渐超过本义,成为最常用的意义。如“效应、焦点、错位、后台、背景、透视、落差、曝光”等的泛化义,目前这样的术语占多数,这也说明了产生泛化义项的术语已经成为共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发展是动态的,弱式泛化义能否最终发展为强式泛化义,还要经受社会的考验。 (二)词语搭配方面

术语泛化后,词语搭配功能无限伸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组合搭配方式。如: 真空 法律真空感情真空 老化知识老化年龄老化 投资感情投资智力投资 陶冶陶冶性情陶冶情操 断层人才断层学术断层 弹性弹性外交弹性工作制 (三)使用效果方面

发生泛化的术语,使用频率激增,深受人们的青睐。数量可观的术语经创造性运用,产生了独特的使用效果。

1.术语泛化后一改往日严谨庄重的风格,使表达变得轻松活泼、形象贴切。 (6)开发商人间蒸发谁来买单(《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3月21日) (7)“网络地震”冲击波(《网络世界》2007年1月8日)

用“蒸发”来形容“很快或突然地消失”,用“冲击波”来比喻“使事物受到影响的强大力量”,形象贴切,令人叫绝。此外,用“克隆”取代平淡的“复制”,用“滑坡”来喻指通俗的“下降”,表达更加到位。泛化后的术语具有其他同义形式不具有的优越性。

2.术语泛化后即有契合时代的新鲜感又有贴近生活的幽默感。

城市街头形形色色的“××旗舰店”,报纸上、新闻上发展迅猛的“旗舰企业”,“旗舰”用来比喻“带头的、起主导作用的事物”,彰显时尚新鲜,反映出当代人求新求异的审美心理。同样,用“板块”代替“部分”,用“套牢”比喻“无法摆脱,受牵制”,都新颖恰切,创造了全新的审美感受。

有时,术语泛化后还会获得幽默的语用效果。“停止”被戏为“休克”;“生产、产出”被喻为“孵化”;“过分迷恋”被称为“发烧”。凡此种种,都显得闲适幽默、调侃轻松。

四、术语泛化的原因

术语的潜义得以显性化,是因为必要和充分条件都得到满足,王希杰先生说:“如果没有满足潜性语言成分出现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它们是不会出现的。一旦所需要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具备了,它们是会出现的。”[8](P227)我们主要用四个世界的理论来分析:“语言世界提供了潜性材料,物理世界的真实性、文化世界的得体性和心理世界的可接受性则是潜性语言显性化的制约因素,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9](P227)

(一)社会文化语用条件的充分性是语言的外部因素

王希杰先生说:“潜性语言成分的显性化取决于社会文化语用的条件是否充分。”[10](P227)就物理世界而言,社会正经历着大变革,进入新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空前而深刻的变化。在崇尚知识经济的时代里,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新信息新知识纷至沓来,新学科、新领域纷纷涌现,并借助发达的信息传播技术和媒体宣传,广泛、

迅速地为人们所了解、熟悉,这一切为术语的泛化提供了根本前提。就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而言,新的文化氛围,人们的心理、价值、观念同样因接受时代的洗礼而发生变化。当今社会活跃的语言使用者,知识背景日益深厚,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思维日渐活跃,审美心理更趋于求新求异求雅求趣。他们感受变化的触角异常敏锐,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交际表达的需要,他们创造性地在非专业语境中使用术语,这些创新用法满足了文化世界的得体性和心理世界的可接受性,因而逐渐流行开来并得以巩固,实现了术语的泛化。 (二)语言系统自身的原因

从语言系统本身看,语言具有交际的不自足性,这就决定了语言自身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以达到动态平衡,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词汇系统内部的动态调节,即词汇内部各个层面之间互相交换、互相转化,既“引进”,又“输出”。在不增加词汇总量的前提下,用原有术语的语音和形体来表示相似、相关的事物、现象,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同时新义的产生也填补了词汇的空缺,因此,术语的泛化是词汇丰富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另外,从泛化的术语自身看,术语是一个特殊的词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术语体系的建立是某一学科、领域重要的标志。术语在专业范围内具有超地域性,其来源及组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共同语,同方言、古语词、外来词相比,更有普及大众的优势。加之术语的创新使用会产生独特的使用效果(上文已有提及,这里不再赘述),因此,一旦从狭窄的专业缝隙进入大众用语天地,便深受欢迎并被广泛使用。

以上用显潜理论等修辞学理论对有关术语泛化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以预见,术语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术语的潜义会得以显性化,术语泛化会保持更为强劲的发展势头。总之,术语泛化这一语言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对这一现象的深入分析,对深化现代汉语词汇和语义的研究无疑是有益的。

注释:

[1][8][9][10]引自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2]显义就是在观察之前、运用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着的意义。

[3]潜义指的是,一个词语或句子本身包含的,但是使用者没有开发和利用的意思。 [4]零度是适应理想化的方法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零度,

可以区分出理论零度和操作零度。理论上的零度就是语言系统中的规律,即音位系统、语义系统、语法系统等等。理论零度在操作上比较困难,因此就需要用比较容易把握的操作零度来代替它。所谓操作零度,就是最一般的常规的规范的形式,中性的不带有任何修辞色彩的形式。

[5]偏离就是面对现实的策略和手段。

[6]正偏离是指好的、积极的、正面值的偏离。

[7]引自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汉语学习》1997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1997,(4). [2]束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外国语,1998,(6).

[3]冯子薇.专门用语词义泛化的方式、效果及前景[J].汉语学习,2000,(1). [4]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J].修辞学习,2004,(4). [5]邢欣.术语的扩张用法分析[J].汉语学习,2004,(5). [6]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67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