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一书记扶贫先进材料精选

更新时间:2024-02-22 09:33: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第一书记扶贫先进材料(1)

在煤矿工作20多年,整天在井下一线与煤炭打交道的xx煤矿副总工程师彭xx,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来到扶贫一线——xx集团定点扶贫点青山镇温盘村。

从地层底下挖煤到在地面从事扶贫工作,虽然环境变了,但彭xx的工作热情没有变,这位有着近20年党龄的党员牢记组织的重托,废寝忘食地工作,用辛勤的汗水书写着忠诚和担当,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一致称赞。由于工作出色,今年荣获安源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光荣称号,同时被xx集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位“第一书记”的风采。

民情日记紧系困难群众

2018年xx煤矿去产能关闭后,彭xx被选派到温盘村担任“第一书记”。这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全村715户农户中有135户是贫困户,村民收入微薄,扶贫任务艰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贫困户期待的眼神,彭xx瞬间感到了肩上担子的分量。

“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认真做好工作,这就是我的初心。”一向兢兢业业的彭xx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认真参加村委各种会议,了解掌握村情和民情动态。因村民白天外出务工,他就晚上加班加点,上门入户开展调查摸底,详细了解村民家中情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经常忙碌到深夜。一年多来,他写满了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记”。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村民的关怀和爱心。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彭xx和工作人员一起仔细梳理,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制定脱贫目标与计划,并积极争取各项政策,努力为困难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走访慰问、危房改造、修建公路……处处都有他来回奔波的身影。他还利用网上轻松筹方式,帮助患重病村民漆荣和遭遇车祸的小女孩谭紫嫣进行筹款,为他们雪中送炭。他长期驻扎在村子里,将村民当作自己的家人。80多岁的困难党员陈文启因患病需长期服药,彭xx与他结对进行帮扶,隔三岔五上门嘘寒问暖,有时还自己掏钱买药送到老人家里。“说实话,就是自己的儿女,也没他这么尽心尽力。”陈文启满怀感激地说。

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扶贫点的驻村代表,彭xx紧密配合村两委班子,根据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利好政策,因地制宜,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全力打好这场攻坚战。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彭xx在用真情真心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他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争取上级政策,引进项目资金和企业,帮扶贫困户就业,并及时协调跟进xx集团的扶贫项目。如今,由xx集团援建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早已建成投入使用,为当地贫困户增加了收入。由xx集团与温盘村共同出资修建的显华庵自然组便民桥,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出行难问题,还为村民摆脱贫困拓宽了道路。

“彭书记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让我们的思维和视野更加开阔,做起事来更有目标。”村委会主任程树斌深有感触地说。针对温盘村的实际情况和自然地理环境,彭xx带领驻村小组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冒着高温酷暑,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分析研究,夜以继日编写方案,利用“农业+生态旅游”的方式,创新制定了以“一头一尾一中轴”为主线的特色生态旅游经济线路,努力将温盘村打造成一条集吃、购、游、娱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休闲旅游功能带。

目前,该方案已进入分步实施阶段,温盘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第一书记”彭xx的脚步更加匆忙。

特色党建促进和谐发展

彭xx和驻村小组人员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经验,紧紧围绕“精准识别、精准扶贫”主题,创新“党建+扶贫”方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开展形势任务宣传教育、“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党员主题活动日等活动,进一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发展信心,使党建工作成为促进乡村和谐发展的助力剂。

“彭书记讲的党课很有吸引力,我们都爱听。”在温盘村党员的印象中,彭xx的讲课内容丰富,为他们送上了丰富的精神粮食。彭xx还积极参与设计制作宣传牌板,及时宣传国家政策。遇到村民有思想疙瘩和矛盾,他耐心劝导,推心置腹做好思想工作。为使村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彭xx协助村委制订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制度,村干部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2018第一书记扶贫先进材料(2)

201*年2月,钱升飘同志被吉安县委党校选派到永阳镇荷蒲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牢记脱贫攻坚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投身到扶贫产业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为百姓做实事。

扎实苦干学技术 “四驾马车”助扶贫

荷蒲是吉安县永阳镇扶贫产业最多的一个村。201*年,钱升飘同志带领村委班子在立足荷蒲经济发展实际的前提下,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先后向县委党校、市地税和市人大等单位争取产业发展资金48万余元,用于扶贫产业发展,以“四驾马车”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建设光伏产业基地,利用荷浦村已完成电网改造的基础优势,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二是建设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三是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四是建设绿壳蛋鸡养殖基地。四项产业所得收入实现所有贫困户全覆盖,贫困户们已拿到第一笔分红。

“党员的作用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钱升飘说。都说种养行业风险大,技术要求高。荷蒲村四个产业都是村委领导班子成员慎重考虑,并经过实地调研、征得贫困户同意才发展的。以百香果产业的引进为例,钱升飘和村委领导班子先后两次赴福建龙岩考察,最后决定由干部带头试种10亩百香果。去年夏天,钱升飘几乎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查看百香果苗的生长情况,边学习边培育,白天安排锄草、施肥、架棚子等繁琐工作,晚上就上贫困户家。在荷蒲村,家家户户都听过“钱书记”。村民都开玩笑地说:“钱书记来我们村里扶贫都晒得么黑么黑的。”实践证明荷蒲村非常适合种植百香果,目前,大家已全面掌握百香果种植技术。此外,村委会干部还带头自学了百香果扦插技术,今年已培养百香果种苗3000株,按市场价格约3万余元,为荷蒲村的百香果产业基地的扩大建设节约了资金,奠定了基础。

带头不怕吃苦 村委班子抱成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驻村后,钱升飘吃住都在荷蒲,有时候周末还在村里加班加点。他说:“搞好班子团结,就好比把一根根筷子组成一把筷子,抱团不易折,要注重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在村委班子中,有务农的,有经商的,各有各的事,但遇到村里有事,大家都会自觉放下手里的活,齐心为公。“村委会主任曾建明每天都跟我在一起,从来没有任何抱怨。”钱升飘说,去年,去福建龙岩考察百香果种植时,曾建明本来有事,但考虑到是关乎村民脱贫的大事,还是亲自驾车前往。当天上午到,中午考察,下午就接到紧急电话要他赶回,于是他又马不停蹄驾车回去,一路上无休,饿了就啃饼干,这让大家非常感动。

日复一日,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所有班子成员都全身心扑在扶贫工作上,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例外。曾建明的爱人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有一次午饭过后,她将2岁多的小孙子丢给书记看着,自己一人跑去百香果大棚拔了一下午的草,很晚才回来。她做这些活没有一分钱工资,完全就是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有一次村委班子提出说应该补偿她一些工时费,性子急的曾建明急忙打断:“拿什么钱,不行!”去年暑期正值水稻收割,又处于百香果培植关键时期,家里缺人手,曾建明也毅然让自己儿媳妇辞职回家帮忙。

诸如此类的事迹在村委班子中比比皆是,但是这一切在他们眼里都是那么“理所当然”。“村委领导班子自己不带头,不吃苦,怎么赢的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曾建明说,为了能摘掉贫困帽,班子成员每个人都在付出。

解民忧赢民心 带领贫困户加油干

扶贫工作最难的地方就是沟通和协调,既包含村委班子间的,也包括与贫困户间的。“在最初接手扶贫工作时,许多贫困户都不相信政府是真真切切的想帮助他们脱贫,认为是在走过场,刮一阵风、溜达一圈领导就会拍拍屁股走人。”钱升飘说。为此,他和村委班子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每一个贫困户解释。面对个别贫困户言语过激,他也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沉下心来干事,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一切。

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懒人扶不起”,只有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带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到扶贫产业中,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许多贫困户想都不敢想扶贫产业是自己的。以光伏产业为例,由于帮扶资金有限,需要贫困户以个人名义与银行签订一个贷款协议来建立光伏发电基地。大部分人害怕产业倒闭自己无法归还贷款,根本不同意签字。经过村委领导班子反复上门沟通,解释政府和企业实行双向担保,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结果,只用了半天时间,所有贫困户自愿签订贷款协议。7.5亩光伏产业基地的土地流转以及百香果示范地的10亩土地租用协议签订也只用了半天的时间。谈到此,钱升飘同志笑道:“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三个半天的效率让我觉得前期的工作没有白费。”

在荷蒲村流传着两句话:“如果你没想法,我就没办法”“我会想方设法把资金带进来,但不会把一分钱带走”。这是钱升飘同志说的,为的就是把贫困户紧密团结起来,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做良心扶贫产业 拓宽销路促扶贫可持续

信誉是品质的保证。荷蒲村的百香果产业已取得几次丰收,绿壳蛋鸡目前也逐批下蛋。“我们是要做绿色扶贫种养产业,绝不能将有害的农副产品拿到市场上坑害消费者。我们种植的百香果既不打农药,也没有打甜蜜素,所以吃起来比市面上部分百香果要酸一些,但这才是正宗的口味。”钱升飘神采奕奕地说。福建技术人员最近来考察都夸荷蒲村培育的百香果比他们本地培育的还要好,个头大,果汁多。这样的赞赏让他分外自豪。新一批培育的百香果苗再过几个月又可以移植到新的土地生长挂枝结果,为此村委领导班子多次与超市、水果批发市场以及奶茶店洽谈,希望可以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同时,他们也在努力将百香果打造成特色产业,吸引消费者前来采摘和品尝,进一步打开销路。

“我们的养殖饲料全是无添加的”。肉牛喂食的都是米糠和草。绿壳蛋鸡全部是放养在山林里,吃野食和虫子,“饲料”就是纯玉米粒,保证高品质的绿壳鸡蛋。在蛋鸡养殖基地,笔者看到几大框鸡蛋,如何将他们包装成盒,提高产品附加值,放到市面上销售是钱升飘最关心的问题。

都说种养行业风险高,第一年亏,第二年平,第三年也许才能盈利。如何拓宽销路实现利润产出?如何保证扶贫产业发展可持续?这些都是他作为“第一书记”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对于未来的工作打算,钱升飘说希望干好眼前事,谨记扶贫方针,继续做好产业扶贫的各项后续工作,尽力解决贫困户脱贫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

 

2018第一书记扶贫先进材料(3)

奋战脱贫一线 勇当扶贫尖兵

---记西河底镇铺上村第一书记窦波典型材料

“不给组织丢脸、不给村上添乱、不让群众失望。”这是西河底镇铺上村第一书记窦波在进驻铺上村时向全村党员、群众代表作出的庄严承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工人师傅们在上屋顶干活时不要戴多余的金属物品,千万要注意脚下的安全啊,大家有事给我打电话,我马上要去村部开会和支村委商量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事”,说完急匆匆的往村部赶去,这是西河底镇铺上村驻村第一书记窦波日常工作的一个剪影。

2015年8月,窦波同志被选派到陵川县西河底镇铺上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坚持把第一书记的职责扛在肩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守纪律、扎实工作、团结支村委一班人、克难奋进,有效推进了铺上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

发挥优势 尽心履职 找准脱贫致富产业项目

铺上村位于西河底镇东北方向3.5公里,紧邻陵沁路,交通便利,面积约1平方公里,耕地687亩。全村105户、380口人,其中党员14人,村民代表10名,村集体无收入,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45口人,是典型的地上无企业、地下无资源的贫困村。

窦波同志上任后,立即投身村务工作。报到当天,他组织村干部召开动员会,统一村干部思想,树立村干部脱贫摘帽的信心,又按照“扶贫先扶志、帮困不帮懒”这一原则,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

窦书记上任后一个月里,市农委、市发改委、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和村里成为他奔波忙碌的主战场,他千方百计争取扶贫政策的支持,充分利用自身专业和在市发改委工作的资源优势,发挥驻村工作队县财政局的鼎力帮扶作用,一人驻村,集体帮扶,窦书记积极为村跑产业项目、做脱贫方案、争取协调各类扶贫资金,引进“造血式”光伏发电项目,助推了铺上村脱贫攻坚工作。

经过窦书记的不懈努力,铺上村75户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于去年9月3日并网发电,成为全市首家整村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实现并网的村庄,全村9户贫困户32人通过屋顶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增收。同时,他还积极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奔走,新上了100千瓦村级地面扶贫电站项目,去年9月取得省发改委光伏扶贫指标,10月份在全市首家取得项目备案文件,目前项目正在并网收尾,预计今年5月上旬可建成投产实现并网发电,年可发电12万度左右,实现上网电价收入10万元。“第一书记为我们村带来了希望,村里就是缺钱,缺钱什么事情也干不了,现在有了第一书记争取到的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每年都有收入,细水长流,有了这些钱能解决村里的很多问题。”村会计张贵锋激动地说。

扎根农村 真心为民 密切党群干群鱼水真情

一年多来,窦书记吃住在铺上村,早已成了村里的老熟人,“有时候在村里散步,来不及和某个村民打招呼,第二次见面一准找我问,‘窦书记,我惹您生气了吗?’村里人的朴实,真的挺感动。还有,每当村里谁家吃个花样饭,比如炉槐花、香椿摊馍、地皮菜包子啦等,都会给我送一些尝鲜,还让我给家里人带去……还有最让人感动的是去年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宋牛锁老人一大早就在进村口的清扫积雪,大家都劝他别费劲了,等天晴后自然就消融了,或者等村干部派铲车过来铲雪,但宋牛锁老人坚持把积雪清理完,说窦波书记要来,怕开着车不好上进村的小坡……铺上村民的质朴善良,真是道也道不尽,说也说不完。”

在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们看来,窦书记更是一个能给他们带来惊喜的儿孙辈和孩子们的好叔叔,201*年的儿童节和重阳节,窦书记和县财政局帮扶工作队给村里的孩子们送去了书包和学习用具,重阳节给65岁以上的老人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村内的年轻人都出去务工了,老年人、残疾人、孩子……铺上村的弱势群体比较多,作为第一书记,能帮的帮一把,这是我们的责任。”

他还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创新开展“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西河底镇党委牵线搭桥,铺上村与西河底镇喜禾金小米专业合作社联合,通过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耕作模式、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模式,贫困户谷子收购价格较市场价每公斤增加0.8-1元,亩均增收300-500元,全村10户贫困户38口人通过加入喜禾金小米专业合作社实现增收,户均增收1000元。他还为本村天益养殖专业合作社申报项目、申请资金,党支部帮助合作社完成了养羊场的规模扩建工程,吸收贫困户优先务工、就地就业,务工人员人均年增收1.5万元。

多管齐下 倾心服务 决胜精准脱贫攻坚硬仗

加强支部建设,规划发展产业,协调项目支持,解决民生难题……经过窦书记和支村委班子一年多的努力,铺上村焕然一新:筹资12万元,加强了支部阵地建设,解决了村级活动场所危旧狭小的问题,为日常办公、党日活动提供了必要场所,村级卫生所、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一应俱全,满足了群众生活娱乐的多种需要。投入10万多元,硬化了村内道路800平米,粉刷围墙2000平米,补植补种绿化树200株,修建了400平米的小广场,为蓄势待发的铺上村再添亮丽风景线。

回顾一年来的变化,老党员李桂英介绍说,最明显的就是村里的党员干部人心齐了,精神足了,队伍强了,干成了一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村支书苏桃富感慨说,主要是陵川县委和西河底镇党委抓党建促脱贫的机制好,让我们铺上村有了今天的新变化。

路变宽了,村变美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也鼓了,提起窦书记,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可是窦波并没有就此满足。窦书记还计划充分利用铺上村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电网优势,在铺上村建设陵川县村级光伏扶贫产业园区,这样可以帮助一些无资源、无企业的纯农业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同时在铺上村规划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园区,可促进铺上村进一步延伸光伏产业,发展光伏科普、探索光伏旅游,有利于铺上村实现依靠光伏产业绿色崛起的发展目标,打造陵川县光伏产业的一张名片。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我们接下来将进一步挖掘光伏发电项目的潜力,投资组装更大容量的机组,给老百姓带去更大收益。此外,创新扶贫方式方法,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投资落户,让老百姓不但能脱贫,更能致富,早日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窦波同志就是这样心系铺上村、冲在脱贫攻坚最前线,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描绘着铺上村未来的发展蓝图。

 

2018第一书记扶贫先进材料(4)

目前,在**县黄河滩区豆丹养殖扶贫基地,呈现一幅热火朝天的丰收喜庆景象,20多名工作人员正在大棚里加班加点采摘成品豆丹,连云港、周口、临沂等地的豆丹收购商们排队等候。村主任刘兴豪高兴的介绍说:今年豆丹反季节养殖,每个大棚可产豆丹200斤左右,现在市场价格每斤100—150元算,收益可观,加之黄河豆丹品种优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场景。这场景背后对县民政局驻村第一书记王培源来说,却有着太多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竹林新村是黄河滩区迁建第一村,也是省定贫困人口较多村。2015年新村建成后,共搬迁安置新刘乡、西竹林、东竹林等5个滩区自然村,1400户,5120人,共有贫困户239户836人。村里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每亩地除了种子、农药、肥料、收割等费用,每亩收益较少。又因没有产业支持,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如何让群众摆脱洪灾困扰、已经安居的滩区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幸福乐业的生活,成为驻村第一书记王培源精准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事项。

去年5五月中旬的一天,新刘乡自然村村主任刘兴豪对王培源说起这样一件事:连云港盛世豆丹开发公司看中了黄河难区的气候环境,准备在滩区投资,但公司那边对滩区土地流转及农田灌溉方面心存顾虑。

“村子要发展,必须有产业。黄河滩区土壤肥沃,光照水资源丰富,最适合豆丹养殖。”王培源说:“豆丹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尽快盘活土地资源,引进这个增收致富项目。”

在随后外出考察了多个项目后,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最后认定发展豆丹种植比较适合。他们先是组织召开了党支部、村两委会,商讨研究豆丹养殖的可行性分析。得到党支部、村两委同意后,又连夜召开了党员会议,听取党员的意见,统一了思想。为了让广大村民打心眼里认可这个项目,他索性牺牲个人休息时间,走街串巷,苦口婆心地讲政策,算效益,终于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支持,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豆丹养植项目全票通过。经过一系列的深入细致的工作,最终让这个占地1500亩,全国最大的豆丹养殖基地终于落户黄河滩区。

因为黄河滩区土质半沙半淤,保湿性强,加之雨水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条件优越,大豆长势特别喜人。然而就在基地翘首以盼,等待上卵的时候,却突然传来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连云港育卵基地那边因飞机打药,导致绝大多数种卵中毒死亡。最后只能临时外购到30亩地的种卵 。

虽然30亩的豆丹试养成功,效果也较为理想,但基地第一次豆丹养殖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连云港老板一气之下返回老家,不准备再投资该项目。而此时,村里1500土地已经晚种小麦近20天,村里百姓急等土地租金和农田耕种,最后甚至出现了哄抢大豆的现象。王培源一边安抚群众,一边带人连夜抢收豆种,经过一星期的抢收和凉晒,收获豆种XX万斤,挽回经济损失XX万元。然后,马上赶到连云港找基地杨总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打消顾虑,坚定信心。杨总深受感动,最后表示不仅要继续做好该项目,还要加大投资力度,搭建反季节养殖大棚。

就这样,在王培源精心运作下,基地成立了**鲁西南豆丹养殖专业合作社,并长年聘请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指导,合作社搭建拱棚140座,并带领村贫困户搭建扶贫大棚60座,带领村民们打响了第二次扶贫攻坚战役。

为了加快大棚施工进度,王培源带领合作社及30名贫困群众冒着大雪加班加点赶工期,用了一个月时间,终于赶在春节前将大棚搭建完毕。按照技术管理要求,为了冻杀害虫,大年初三,要把1500米开外的黄河水抽到棚内进行漫灌,由于抽水管道压力太大,多次出现管道爆裂情况,王培源几次跳到水里快速连线接管,双脚和衣服都湿透了,当时河沿边寒风刺骨,冻得他嘴唇发紫,双脚发抖,几乎站都站不住,但他依然坚持到浇灌完毕后才肯回去休息,现在还落下了迎风咳嗽的病根。为加快施工进度和把关大棚质量,平时他都是吃住在自已搭建的集装箱房里,唯恐项目再出现闪失。

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4月中旬,大棚内豆苗茁壮成长,种卵如期孵化。正当王培源准备松口气时,一个严峻的问题又摆到他面前,让他焦虑不安起耒。原来,天气进入四月后,棚内温度急速升温高,大棚内豆苗急需多次淋灌浇水,这就要求五一前夕,一定要解决好大棚架线打井等迫在眉睫的问题。于是王培源想方设法立即筹集资金20余万元,在田间地头加班加点,带领施工队伍,鏖战三天三夜,如期建造变压器1座,打造600米深水机井6眼,架高压线路2000米,一举解决了困扰滩区群众多年的灌溉难问题,也才让这个扶贫项目走出了困境和僵局。

五一节过后,豆苗长势良好,前五棚投放的种卵几天便从密密麻麻的小米粒长成了柔弱可爱的小绿虫。王培源和技术员每天吃住在大棚里,仔细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细心呵呵护着这来之不易的虫宝宝们。即使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却又差点让他所有的心血化为泡影。原来,因为基地管理粗放,大棚纱网门没有及时封闭,豆丹的天敌蜘蛛突然蜂涌而入,急速产卵繁殖,专吃豆丹幼虫,而放卵后的大棚又不能用药物消毒,造成幼虫大量被蜘蛛毒杀,基地大棚无一幸免。

在通过人工捕捉和蝇拍捕杀无效的情况下,王培源彻夜难眠,到处请教有关专家,研究解决办法,最后决定请来蜘蛛的天敌来帮忙,到村头的养鸡厂,免费借用500只虫子鸡,每棚10 只,放进尚未投放豆丹虫卵的大棚里进行虫害捕杀,没想到这些鸡籽们在大棚里异常活跃,战斗力极强,每棚两三天即能将蜘蛛消灭殆尽,虫卵也如期得以安全投放,最后总算是化险为夷,平安度过了这一难关。

五月中旬,基地大棚豆丹养殖终于喜获丰收,同时也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新型产业兴村致富之路。"俺家的地离村较远,来回有30多里路,收种都不方便,地不种吧荒那儿啦,怪可惜的;种吧又不合算,现在好了,地不用种,每亩还有1000元净收入"村民刘兴阁乐呵呵地说,这样不仅省心省事,闲时还不耽误务工挣钱,两全其美。

“通过这个项目建设不但能帮助俺村贫困户脱贫,还能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刘兴豪高兴的说;“村里有劳动能力的5名残疾人和30个贫困户都在基地干活,帮着除草,打药,摘虫,他们每人一季能挣3000多块钱,豆丹植卵及采摘时节,全村人都能跟着创收。”

一花绽放不算春,百花盛开春满园。王培源并没有满足现状,在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产业兴村之路后,他还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品牌,在竹林老村复耕的370亩旧址上,规划建设集特色水果采摘,黄河鲤鱼垂钓,水上乐园,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黄河滩区农业生态园,总投资约900多万元,日前,该生态园已在紧锣密鼓的施工建设当中。与此同时,黄河滩区居家养老示范基地项目也开工在即,预计十月初即可建成入住,两个开发项目建成后,将为新村带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2018第一书记扶贫先进材料(5)

201*年*月,**同志受组织选派到**县足别瑶族苗族乡**村担任第一书记。自驻村工作以来,该同志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中心工作,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全村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整村脱贫工作兢兢业业,积极为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而努力奔走,赢得了**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勤走访、深调研,理清发展思路

**村是一个纯苗族的小山村,下辖9个自然屯366户1697人口,全村共有贫困人口 户 人,是集“高、边、远、穷、少”为一体的贫困村。一直以来,**村群众观念较为落后,受教育程度底,小农经济意识强,市场意识淡薄,安于现状,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到任后,**同志并没有着急“跟风”盲目上项目,而是把“家”搬到了**村,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增进感情,消除隔阂,真情沟通,了解和掌握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实想法。为做到精准帮扶,他克服路烂道险的盘山泥土路等困难,跑遍了**村9个自然屯,到老党员、退休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况和第一手资料,为下**村下一步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班子、带队伍,筑牢党建基础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立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对全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志到任后,针对**村村两委班子作风不实、战斗力不强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强抓队伍建设。一是狠抓班子队伍建设。坚持学习和议会制度,制定发展经济规划,责任到人,提高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的意识,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班子成员转变作风,真团结一致,心为民,除了自己致富外,还积极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现在村“两委”成员在党员、群众中威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村党支部的战斗力也得到了上级党委的认可。二是带好党员队伍。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着力提高党员素质。以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为契机,认真做好“六大载体”活动开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规范制度深入管理。深化和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努力实现党员民主管理。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建立跟踪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双向互动交流,支部3名流动党员在流入地按时参加组织生活,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四是通过开展“两学一做”为契机,着力规范村级干部队伍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劳动致富能人,通过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传帮带,逐步引导全村群众转变过去等、靠、要和安于现状的落后的思想和小农意识,为下一步谋划全村脱贫奔康打下坚实基础。

三、解民忧,办实事,狠抓精准扶贫

针对该村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状况,他认真研读学习省、市、县扶贫政策及有关文件,熟悉扶贫精神,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力为帮包村办实事、办好事。

发挥地方优势,打造茶叶品牌。**同志驻村后,发现**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种植茶叶,但由于该村村民种茶缺乏科学指导,投入不足,并未形成规模,无法发挥优势。为此,他积极联系县农业科技局举办茶叶栽培技术培训班,并邀请桂林茶科所专家给茶农授课,让茶农掌握茶叶栽培技术和提高产量的技巧。此外,他还积极争取中国能建扶贫项目及当地政府的政策、资金的支持,帮助茶农获取产业发展资金来源。在他的努力下,今年6月**村依托广西九龙山茶叶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以农业为主导的农村支柱产业,提质扩建了200亩的标准示范园,采取“公司+贫困户”的合作方式,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致富。**同志还为该项目积极争取到帮扶资金40万元,带领全村群众开展有机茶科学种植。为打造茶叶品牌,提高茶叶经济收入。**同志与村委班子积极谋划并四处奔走,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各职能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该村1800亩“苗岭山”茶叶基地顺利通过了殴盟有机茶认证机构认证。**年初,该村获得了农业部授予的全国生态有机农业(茶)示范基地称号。今年8月,国家农业部又行文认定了**县足别瑶族苗族乡**村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从有机茶认证到全国“一村一品”的示范村品牌,有效提升了**村茶叶品牌效应,使鲜茶的收购价格不断的攀升。

建立养殖合作社,解决集体经济难题。为破解村集体收入薄弱、贫困户致富无门路的问题,经多方研究论证,**同志结合**村贫困户实际,着手组建成立**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养羊项目。他积极向各部门争取到帮扶资金65万元,为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购买10只幼羊发展养殖,他通过“村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把村集体利益与贫困户脱贫捆绑,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又可稳增贫困户的家庭经济收入问题。

四、修道路、改水电,助推美丽乡村

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大部分贫困村的贫困的根源正是交通不便造成的。**村也不例外,该村9个自然屯9个村民小组好比棋盘上凌乱的棋子一样,散落在一座座山岭和沟壑之间,居住分散,交通闭塞,山路崎岖,造成“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给村民们的生活与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硬化村屯道路成了是该村村民一直翘首以盼的大事。为破除瓶颈,解决行路难问题,**同志多方奔走,四处“化缘”,筹集到**县政府和中国能建的整合资金70万完成了**屯屯内道路和村小学校道路进行硬化与修建,使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行路难时代,现对龙汉屯屯内道路硬化也正在组织施工中。

此外,**同志还为**村争取到中能建集团“十三五”期间拟投入帮扶资金320万元,用于协助**县政府开展对**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其中120万用于**屯水网改造和龙汉屯屯内道路硬化,200万用于产业扶持、救急难行动等。

真心为民,民必理解;诚心为民,民必拥护。**同志的真情服务、真诚付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护。**村的村民们说,李书记为村里发展经济做的好事、实事,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才真正是我们农民群众心中的“第一书记”

 

2018第一书记扶贫先进材料(6)

自2017年8月29日被组织派驻略阳县横现河街道办石坝社区任第一书记以来,燕建龙同志在略阳县委、政府的精心指导下、在街道办党委、街道办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职尽责,团结和带领社区“四支队伍”,坚持脱贫攻坚与后进社区整顿紧密结合,紧紧围绕“三亮两带一争当”活动,通过五大发展思路,以脱贫攻坚工作检验后进社区整顿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加强党建引领,促进扶贫工作。该同志自担任略阳县横现河街道办石坝社区第一书记以来,他根据扶贫点和扶贫任务调整,选派3名优秀干部成立驻村工作队,开展扶贫工作。他定期参加社区“党员活动日+”活动,并结合实际给全体党员讲党课,坚持每月入户走访贫困群众,在医疗、教育、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安置等方面宣传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同时,组织中层以上干部自觉轮流到社区慰问贫困群众,调研学习,使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党性,得到了切实的教育。

扎实调研,理清脱贫攻坚思路。他认为要实现整体脱贫,必须要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和贫困村。于是他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了大量调研,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当地的人文、气候、交通、社会生态等条件,找准特色产业。与群众攀谈了解情况。扎实的调研换来的是产业扶贫思路的日渐清晰,形成了从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养殖产业扶贫、危房改造等几个方面的帮扶思路。

真招实措,增强脱贫信心。在社区走访中,了解到有两名村民的危房因特殊原因不在四项危房改造覆盖范围内,他们一方面给其宣讲政策,消除疑虑,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其解决困难。在国庆、中秋双节前夕,筹集资金2万余元为社区所有贫困户发放了米、面、油和月饼;他个人出资3000元,在重阳节走访慰问贫困户6户。为解决社区两委无交通工具,开展工作不便的困难,为石坝社区捐赠了价值4万元的五菱面包车一部。这些工作的开展,使贫困户们深受感动,进一步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同时有力的促进了产业发展工作。

发挥企业优势,开展行业扶贫。他根据自身专业优势,主动承担起扶贫略阳县6镇117个村的规划设计任务。坚持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行业扶贫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围绕美丽乡村规划、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工作,目前该院承担的镇村规划已完成实地调研、地形图测量,总体性规划正在加紧编制中,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在《西勘院报》上增设“扶贫专刊”,面向省建设厅和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发行,宣传报道石坝扶贫动态。采取众筹的方式,动员研究院干部职工为贫困户销售生猪1头、乌鸡100只,为贫困户增收3万余元。

汇聚社会力量,推进脱贫致富。他积极与陕西省慈善协会、陕西省勘察设计协会对接联络,通过动员职工捐款、省慈善协会配捐等方式,先后举办“9•5献爱心慈善扶贫一日捐”等系列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着力找准结合点,推动建立长久可持续的良性互动。截止目前,已向石坝社区捐款20余万,用于扶贫项目基础工程建设及项目先导资金,设立专用账户,将资金用于扶贫项目,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做实产业扶贫的项目支撑,筑牢脱贫攻坚基石。为了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注入资金30万元,在略阳注册成立专业扶贫的子公司---略阳县西综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用于“三变"农业项目开发。针对石坝社区贫困户多,无优势产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长、中、短期产业规划,采用“两委+帮扶单位+专业能人+贫困户”的合作社模式,快速提高贫困户年纯收入。他亲自带领镇村两级领导前往韩城、潼关等地考察项目,与潼关县众源油用牡丹开发公司签约,建设郭家坡—阳山千亩牡丹园,一期种植油用牡丹30万株,已经全部栽种;建设阳山—吴家山千亩花椒园,一期种植花椒苗2万株,预计挂果后,每亩实现收入5000元以上;中期确定光伏发电项目,由西勘农业开发公司投资27万元,贫困户入股20万元,在移民安置点屋顶建设66.78KWp光伏发电站1座,解决无能力发展产业贫困户增收难题,已获发改局批准。短期发展生态农业观光项目,探索企业+党支部+贫困户扶贫模式,依托阳山自然资源,1期流转社区土地10亩,由西综勘农业开发公司投资投资30万元,由设计院投资、管理和包销产品,修建观光蔬菜大棚示范园,发展观光油菜亩137亩,发展乡村旅游业,收益按1:2:2的比例分别由企业、社区和贫困户分红。

 

2018第一书记扶贫先进材料(7)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 年初召开了全省精准脱贫驻村工作动员大会,会上省委副书记赵勇寄语驻村干部组建脱贫攻坚“突击队”,这意味着驻村第一书记必须肩负起“突击队长”的重任。今年46岁的市直工委组织部长曹爱国同志,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就任桑园镇宋家院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就把自己当作一名“村里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 情系群众、激情干事,为宋家院村尽早脱贫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1刻苦钻研政策,用心学习强素质

曹爱国同志一直从事机关工作,虽有过几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挂名居多,“三农”经验偏少,履职第一书记的他坦言压力很大、责任很重。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他暗下决心,困难再大也要顶着压力上,一定要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干出点名堂。他懂得笨鸟先飞早入林的道理,早在省、市动员会尚未召开之前,就已经着手为驻村工作做“充电”准备。他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和指示,认真落实各级各部门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和决定,深刻研读省、市、县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见到报纸上好的文章就剪,看到文件中好的思想就摘,听到讲话中好的观点就记,光剪报和笔记就足足一大本子。除此之外,他还虚心向之前下乡担任过驻村“第一书记”的单位领导和同事学习请教,听他们分享驻村经验、交流工作心得、分析问题所在,然后反复思考琢磨,认真揣摩做好“第一书记”的经验和技巧,为日后顺利开展驻村工作提供了知识储备。“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讲党课_副本.jpg

2摸清民情村风,增进干群鱼水情

宋家院是典型的纯农业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资金资源短缺。曹爱国同志上任伊始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深入了解全村82户基本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在他的民情日记本上,详细记录着各家各户的人口、耕地、收入、以及合理诉求等,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拿出这些资料信息来翻阅,看一看还有哪家的诉求没有解决,然后明确目标抓紧落实。在深入农户走访的同时,他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会议,座谈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群众对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的期盼要求等等。他还经常走上街头、地头等人群聚集的地方,主动与群众唠家常,倾听群众最关心的热难点话题,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一段时间调研走访,他就把村班子建设、生产生活状况、民风民俗、民情民意等摸得一清二楚,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真可谓了然于胸,为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3聚焦热点问题,倾力破解赢民心

在广泛调研走访、吃透村情的基础上,曹爱国同志和工作组、村“两委”成员一道,经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后精心制定完成了贫困村帮扶计划,以及逐户制定了帮扶手册。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予以破解。针对“两室”设施不齐全的实际情况,多方筹措资金近5万元,完成了内部制度、外墙粉刷、监控安装等软硬件建设,使闲置多年的“两室”旧貌换新颜。并把村北断头路铺设、休闲小公园、村中心广场等基建项目,列入帮扶计划,只等资金到位后抓紧设计施工,预计投入资金将达15万元。他还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外墙面抹灰并绘制文化墙。在结对帮扶贫困人口方面,他协调市直工委、市农发办相关领导,结对帮扶村里的6个低保户,并送去6000多元的慰问金、慰问品。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先后到献县、盐山、沧县等地考察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光伏发电等产业项目,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开阔了视野眼界。

4心系贫困群众,多办实事解民忧

群众对”第一书记“期望值很高,看到群众那期待的眼神,他就下定决心要多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他先从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小事琐事做起,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村民王福平老人年近八旬,是村里的低保户,平时儿女都不在身边,曹爱国同志主动把老人作为自己的联系户,经常买糕点、食物去探望老人,陪她说话、帮她做饭,老人逢人便夸“第一书记真是杠好了”。村民邢建国的一处旧房年久失修,濒临倒塌,与两个儿子儿媳、三个孙子孙女挤在一起住,而这处旧房位于村主干道正中位置,非常有碍观瞻,正是清拆的重点,曹爱国同志与村主任多次到他家中做工作,并积极为他申请了2万多元的危房改造补助款,并协调单位另出资4000元作为困难救助款,帮其拆掉了旧房,盖起了新房。村民宋士学的孙子今年高中毕业赋闲在家,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主动联系市扶贫办帮其报名参加了海信集团定向高级技工培训班,实行半工半读,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令宋士学一家人深为感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66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