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不再讨厌作业
更新时间:2024-05-31 01: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让学生从此不再讨厌作业
——现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弊端与应对策略
[内容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而作业的过程就是把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结构紧密地融为一体并贮存下来,从而使形成的认知结构更加充实和完善。可见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作业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但现行数学作业布置存在着很多弊端,很多时候都是简单的模仿、重复,反复、机械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学生负担过重,产生厌学等现象。本文试图针对现行作业设计在来源选择、作业量的分配、作业类型搭配情况、作业情境创设、作业内容的选择等几个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立足课本,注意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联系,注意知识点的综合性;注重运用,注意体现思维的开放性;创设情境,注意体现内容的生活化这四个作业设计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和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应对策略
数学作业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用已有生活经验、知识去解决问题,形成新知,提升能力的过程,也是检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合理的作业设计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对作业的功能认识不到位或对作业设计重视不够,作业效益不高。为提高教师作业的能力和作业的效益,我对我校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调查、设计研究、实践,找出了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作业效益的策略。
我从作业来源的选择、作业量的分配、作业类型搭配情况、课堂中作业环节的时间分配、作业情境创设、作业内容的选择几个方面,对本校8名数学教师的数学作业设计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作业来源的选择情况 全用书本上 、作业本上 83.3% 74% 书本上 、作业本上与自行设计 7:3 基本上重组 、自行设计的 29% 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教师依赖书上、作业本上的作业 ,没有根据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原创作业或对现成作业进行重组、整合,设计适合自己学生
的作业,造成作业单调统一,不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2.作业量的分配的情况 课前准备作业 1-2题 课中示例作业 1题 课后巩固作业 5-6题 课外作业 4-6题(同步练一页) 从调查发现课前作业一般都是复习和铺垫作业,量比较合适;课中示例作也都是以书本例题为主,缺乏对教材创新;课后巩固作业 、课外作业题量较多,并且“一刀切”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导致优等生重复机械练习,学困生怕做作业,学生对作业失去兴趣。 3.作业类型搭配情况
基础性作业 54% 针对性作业 24% 变式作业 16% 拓展作业 9% 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教师重视数学作业的基础性,针对性作业、变式作业、拓展作业比例不高,这容易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得到运用。同时又不利
于培养和发展迅速的智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由此可见作业类型搭配不甚合理。 4.新课中作业环节的时间分配 10分钟以下 72% 10-15分钟 24% 15-20分钟 3% 20分钟以上 1% 以上数据表明,在新授课中有72%的教师作业环节的时间不到10分钟,他们过于注重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导致作业时间不够,往往草草收场,仓促下课。而作业占用20分钟以上的为1%,主要集中于老教师身上,这些老师深知“熟能生巧”道理,认为反复作业,可以牢固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作业强度减弱,这样容易导致班级学生两极分化,班里过早出现学困生。 5.作业情境创设 没有创设作业情境 偶尔创设作业情境 20% 47.5% 经常创设作业情境 每节课创设作业情境 34% 10% 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的教师忽视对数学作业情境的创设。作业部分很多教师是把作业当作习题交流,不像学习新知一样注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作业形式单一呆板,没有趣味性。作业走过场,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探究。
6.作业内容的选择 条件、关系、问题较清晰的作业 82% 条件、关系、问题较隐秘的作业 14% 对条件和解法不唯一开放的作业 4% 大部分老师更多的是提供封闭式的作业,他们主要通过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作业训练,实现“双基”目标。提供开放题的教师却很少,这
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建立良好的智能结构难以实现。 上述这些现象,归根结底两个原因,第一是我们对作业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导致我们对作业目标的把握还不到位,第二是我们对作业缺乏重视,许多教师的作业计
存
在
着
极
大
的
盲
目
性
和
随
意
性
。
针对目前作业设计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教研室对作业设计的一些要求,教研组要求教师把作业设计作为备课的一个重点。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以目标为导向,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的作业、教辅材
料里的作业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设计合理的作业,提高作业效益。 一、立足课本,注意以目标为导向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目标的保证,好的作业设计是一堂好课的前提,但好的作业设计一定以目标为导向设计的。
1、知识目标是基础 ??
2、能力目标是核心 ??
2、情感目标要渗透 ??
如《租房的学问》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为:能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建立数量关系式;能根据数量关系有序地解决问题,并能运用表格清楚表示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案;知道怎样判断最佳方案,并能探究其中的理由。
一位老师在教学《租房的学问》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三个作业:
课前引导作业:实验小学有29名同学参加科技夏令营活动,现只能4人一组或3人一组,可以怎样分组?
在课前引导作业中要求学生:
1.根据信息写出数量关系式:4 × 组数+ 3 × 组数 = 29人
2.根据数量关系设计分组方案,在交流中通过有序筛选,并列表表示:
组数 5 2 组数 3 7 总人数 4×5+ 3×3=29 4×2+ 3×7=29 课中探究示例作业:实验小学29名参加科技夏令营活动的同学,男同学18人,女同学11人,住房的标准:4人间,每天80元,3人间,每天66元,怎样住房最合算?
课中探究示例作业中,这位老师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设计男生住房方案,集体交流,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女生的住房方案,最后选择最合适的住房方案。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目标:建立数量关系式:
4 × 间数 + 3 ×间数 = 总床位数 (讨论床位数≥人数 ),突出有序思考,并能通过表格选择最佳方案,并能说出其中的理由进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了解决生活中此类问题的模型。
课后巩固作业:
1.在( )填上合适的数。
5 ×( )+ 4 ×( )= 32
2.四(1)班花了68元钱买奖品,优秀队干部的奖品8元/支,全面生6元/本,请你根据实际判断:有几名优秀队干部?几个全面生?
3.五(1)班44名同学到西湖游玩,大船:每条30元,限乘6人。小船:每条24元,限乘4人,该怎样租船合算呢?
这位老师在作业设计中紧扣教学目标,课前引导作业设计有很好的铺垫作用,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教学的情境创设;课中探究示例作业设计具有很强的典型示范性,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有了很好的课前引导作业设计,课中探究示例作业的教学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实效。课后巩固作业针对性强,不
仅能针对新知识的巩固,而且能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围绕目标分层设计,使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达到不同要求中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实践的成功者。像这样的具有铺垫性的课前引导作业、典型性的课中探究示例作业、针对性的课后巩固作业的设计,又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导向性,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二、加强联系,注意知识点的综合性
数学作业要将课前预习作业、课堂探究作业、课后巩固作业三个学习阶段综合起来,统一策划,避免过多的重复,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究中逐步巩固和提升。特别是单元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一题中尽可能将众多知识点综合系统化,切忌简单重复。
1、注意新旧知识点的联系 ??
2、注意相关知识点的整合 ??
3、注意冲突知识点的比较 ??
如在学习《大数认识》这一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下列各数的代号按要求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 305409 B、 2000004 C、 200405 D、20004500 E 、 6005040 F 、 90008000 G 、40302010 H 、 180040804
1.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有 只读一个零的数有 读两个零的数有 读三个零的数有 2.最高位是十万位的有 3.与1亿最接近的数是 4.由200个万和4个一组成的 数是 5.四舍五入后近似数是31万,原数是 复习的目的是要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复习效率,既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
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和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这道作业题的设计正是把大数的读写,整万、整亿数的改写以及利用四舍五入省略万、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知识点综合系统化 。达到了复习和巩固学生对大数读写方法的掌握;对数的组成及计数单位、数位的掌握与比较区别;对大数大小的比较及利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单元教学目标高度综合,提升了不同层次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作业的设计要注意知识点的综合性。 三、注重运用,注意体现思维的开放性
设计巧妙、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解决问题具有发散性的开放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思想。
1、开放性作业 ??
2、实践性作业 ??
开放式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精心设计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开放作业题。如我在教学了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后,在学生掌握了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要求学生用“2、4、8”三个数字编出各种不同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式题,并计算。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想出了许多式题:2×4×8、2×8÷4、2×4÷8、8÷2÷4、8÷4×2、8÷4÷2、8÷2×4。这种开放式题型的设计, 对条件和解法不唯一开放的作业,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我认为开放性的作业或对条件和解法不唯一开放的作业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开放性的作业或对条件和解法不唯一开放的作业的设计,对一堂好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创设情境,注意体现内容的生活化
1、从学生的生活场景中取素材 ??
2、从学生的活动中取素材 ??
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更多的是配制生活原型,创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境。当有些问题情境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再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做作业。
如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活动作业题:开设班级小超市,超市里有“文具柜台”和“小玩具柜台”,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在购买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你知道这位顾客需要付多少钱?他可以怎样付钱,能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
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知道元、角、分的换算关系和多种付钱方法,而且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作业设计应紧贴学生实际,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使数学生活化。经常创设作业情境和每节课创设作业情境,这样实践性数学作业的设计才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兴趣,才能通过作业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这也是学习数学的本身宗旨。
此外,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还可以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如: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作业、小课题作业等操作性强的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对简单的模仿、重复;反复、机械的技能训练的题海战术的厌恶和厌倦,使学生乐学乐做,行之有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此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小学数学作业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应是集生活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文字于一体,反映现代技术、现代文明、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并在实践中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与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以上所述以立足课本,注意以目标为
导向;加强联系,注意知识点的综合性;注重运用,注意体现思维的开放性;创设情境,注意体现内容的生活化等的作业设计与生活相关,兴趣盎然、又富有探索与思考性作业,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1年8月版(给你参考的)
2、《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3、《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4、《小学数学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5、《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人民教育出版社 6、《小学教学参考》 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建议:
改成这种格式 1、 参考文献第1条是要你按它的格式写 作者: 书名 出版社 年份 2、 改进部分我粗粗的给你分别写了相应的落实措施,请你斟酌一下,如果同意就把你原来的内容进行对号入座,我提供一段例子给你参考,请按格式来写; 特别是例子要写的集中、精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愿
问题情境指个体对客观问题作出主动反应,觉察到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困境,是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巧妙地寓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习愿望。使学生面临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能促使其去探究、思考。
1、抓住知识经验的连接点
数学的呈现形式虽然是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结构模型,但它源于生活。如果割断了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抹灭了知识产生与发展的痕迹,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参与是被动的。教学中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喜闻乐见的学习
材料,作为认识背景,用生活经验作为生长点引发新的问题,激起探究欲望。如在“小数的认识”一课中,先用多媒体出示超市外景、内景,再到文具柜并对若干文具标价加以特写,然后问:“这些商品标签上写的是什么?你认识它们吗?”“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它们都表示什么呢?”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生活经验,解释了用小数表示的意义,当向其他领域延伸时出现了他们耳闻目睹的、却又陌生的问题,从而引发了迫切需要探究的愿望,同时原有经验与新的问题之间又存在连接点,使他们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中。
2、利用新旧矛盾的冲突点
学生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会强烈意识到旧的方法太繁、太费时,或已不适合新问题的解决,会产生发现新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渴望,出现新旧知识、新旧观念之间的冲突。如“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片断:
师:要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生1:数格子。 生2:摆小正方形。 师:要知道操场面积用这些方法怎么样? 生:操场太大,使用太麻烦。
师:要知道池塘水面面积用这个方法又怎样呢? 生:水面无法摆。 师:那该怎么办? ??
在这个情境中,引出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唤起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原有知识合理性的愿望,激发了他们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积极性。又如在“小数的性质”教学中,通过在整数末尾添上0、去掉0引起大小变化,同样可以引发学生对小数末尾添上0、去掉0引起变化的研究。
3、激活儿童认知的兴奋点
儿童的认知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本能驱动的,环境中的诸多因素都在向他们挑战,他们对此感到好奇,并渴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中来,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如“求平均数”教学片断:
①课始组织拍皮球比赛:A组5人 ,B组4人。
②比赛1分钟,分别记录每人的成绩。 ③师:同学们哪组获胜了?
④生1:A组取胜,因为拍的次数比B组多。 ⑤生2:这样判断不公平,因为人数不一样。 ⑥师:那该怎么比? ??
学生发现比赛中比总数的方法不公平,产生了必须比平均数的想法。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使得他们产生迫切要分清胜负的意愿,这种意愿转移到探究平均数中来,能提升后续探究活动的主动性。
正在阅读:
让学生不再讨厌作业05-31
如何填写好入党志愿书09-08
小学生安全第一课教案07-29
我成功,我自豪作文800字06-23
溪山幽居图01-18
九三学社入社申请书04-18
广东高考英语听说优秀资料【学生用书配套模仿朗读练习】03-08
第十章浮力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09-09
快乐的儿童节作文450字07-0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讨厌
- 作业
- 不再
- 学生
- 马哲选择题
- Olympic Sports Center Stadium protocol operation plan - 图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犯罪审判中参照适用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金牌练习册重点内容
- 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仑分局公告doc
- 4600-1500米复卷机操作说明书
- 2013年成人河北学士学位英语考试答案-115712.9066
- 河南许昌花都温泉项目开发经营计划书 - 32页 - 旅游度假 - 规划
- netbackup_5220安装配置维护
-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深圳选拔赛
- 2014年的党政办办公室主任工作总结
- 2015年希望杯六年级全国获奖名单
- 论我国现行夫妻约定财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 关于印发《市建设局开展“创新创优、提质提效”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 材料员考试试题
- 实验一 金相分析操作指导书 - 图文
- 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的选择
- 2016-2017学年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钒化合物性质
-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7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