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教案

更新时间:2023-10-18 01: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案序号: 课题:写作:抓住细节 备课日期: 年班:七年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及细节描写的作用。 2.探究细节描写的技巧,并能运用细节描写进行写作。 3.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细节描写的技巧,并能运用细节描写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师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走近细节 有人给两位画家出了同一道题,叫“安静”。一个人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好像一面镜子,湖中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另一个人则画了一条激流直泻的瀑布,旁边有一棵小树,树的一根小枝上有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可爱的小鸟正在酣睡。大家思考一下,哪个画家画得更好? (学生作答) 教师总结:我认为后者更好。前者的画,虽静,却无生机;而后者通过描写直泻的瀑布与酣睡的小鸟,这一动静的细节对比,更加凸显出安静的主旨。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优秀的绘画作品是十分注重细节把握的。其实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如此,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要让我们的作文更为生动传神,就需要抓住细节,细细刻画。 二、品赏经典,认识细节 1.多媒体展示三则材料,让学生品味材料中动人传神的精彩之处,尤其是画线的句子。 材料1: (甲)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身体僵直、异常消瘦、设计意图 通过画家作画的小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细节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对细节描写形成初步印象。

面如死灰地站在门口。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乙)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綳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先回顾以往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再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鉴赏细节描写经典片段的——《老王》 同时,将对细节描教师引导学生将材料中的两段文字进行对比、品味,然后全班交流。 写的认识从模糊教师点评小结:很明显甲文的描写一笔带过,读来平淡。和甲文相比,印象提升到形成乙文片段对老王的外貌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写。这样细致的描写将老王重病缠身、身体孱弱的状态刻画得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我们能够在字里行间读出杨绛先生此时所受到的强烈震撼,深切感受到作者对老王的无尽怀念与敬意。 材料2: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散步》 学生品味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揣摩对环境进行细节描写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材料3: 她每天总是会利用一大部分时间来给他熬粥。用那种最长最大、颗粒饱满、质地晶营、略带些翠青色的米粒。一颗一颗精心挑选。如果偶尔一不小心手指沾起了两颗,她会将它们重新放进米堆,重新挑选。她把那些米们洗得纯粹而又洁净,然后放进一只棕色瓦罐,倒上沉淀过的泉水,用柴火慢慢熬,火不能太猛,否则粥会受热不均匀。她把火儿侍候得温顺而精致,宛若一位恬静娴雅的江南女子。 熬一罐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花瓷比较清晰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对细节描写的概念及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为之后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碗,一边晃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也变凉了。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第二天,继续拣米,熬粥,吹冷,并且接受拒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而又迟钝,她摇晃的脑袋已经白发丛生,她的力气也大不如从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时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借助扇子来完成下一半的降温。可是儿子依然冷漠着拒绝她。她一直微笑着,始终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这种热情与冷漠的对峙持续了八年零七十三天。第八年零七十四天,她正和儿子讲着他小时候的故事,儿子突然睁开眼睛,不大清晰地说了声:“妈妈,我要喝粥。”她顿时泪如雨下——那是他自从医生宣布脑死亡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医生说,像他这样的情况,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 ——《母爱如粥》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前两则材料,对这则财料中最传神、精彩的句子画线,并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本单元课文中找到其他精彩的细节描写,加以品鉴。 2.在学生赏析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谈一谈对细节描写的概念和作用的认识。 教师小结:细节描写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细节描写是不可或缺的写作手法,它的作用非常广泛。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可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传神。细节描写的对象往往是很细小的,但在表现主题上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往往是以小见大。对环境的细节描写,起着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细节描写的语言大多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富有文采,耐人寻味,画龙点睛。 多媒体展示: 细节描写的作用 刻画人物丰满传神 以小见大主题突出

渲染气氛以景造境 画龙点睛引人入胜 三、深入赏析,归纳技巧 (过渡)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细节描写及它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抓住细节进行写作呢?需要掌握哪些写作技巧呢?让我们来赏名篇,学技巧。 1.多媒体展示: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 学生对文学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经典片段做进一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步赏析,这些片段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是精心挑选的,十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分有代表性,有助于让学生对每种常见的细节描写技巧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秋天的怀念》 础上,教师对五种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母亲”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尤其关注画线的句子。 教师评价后总结:史铁生将一位面对身有残疾、脆弱敏感的儿子而小心翼翼、精心呵护的伟大母亲刻画得十分传神,文章之所以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正是得益于真实而典型的细节描写。同学们,真实、不做作是写好细节的首要要求。其次便是典型,典型细节要具有代表性、概括性。细节描写求精不求多,要紧紧围绕主题,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 2.多媒体展示: (甲)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技巧用整齐精练的语句进行归纳,使学生对细节描写技巧的认识由点到面发生变化,且便于记忆,为学生下一步进行细节描写创作做充分准备。

就发出休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脚,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爸爸的花儿落了》 (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 学生赏析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师小结:甲、乙两个片段中画线句的细节描写十分生动。甲文运用比喻将“我”被爸爸打得狼狈不堪的状态描摹得十分形象;乙文运用拟人手法,将初春时节,娇嫩新鲜的小草不经意间突然冒出,令人意外惊喜的感觉传神地表现出来。这就告诉我们,在进行细节描写时,能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3.多媒体展示: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春》 (乙)未了,终于到了弥留的时候,那几日老头儿结实的身子进入了毁灭的阶段。他要坐在火炉旁边,密室之前。他把身上的被子一齐拉紧,裹紧,嘴里对拿侬说着:“裹紧,裹紧,别给人家偷了我的东西。” 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了,他能够睁开眼的时候,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 “在那里吗?在那里吗?”问话的声音显出他惊慌得厉害。 “在那里呢,父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5t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