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教研

更新时间:2023-08-18 18:01: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学校发展

薛洪全

立足学校实际、扎扎实实地搞好校本教研工作,将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有机地融为一体,提升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推动我校课改向纵深发展,创造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就是一条必由之路。在此,我就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一些认识、做法与体会,向各位领导、同仁介绍如下。

一、明确校本研究思路,构建校本研究网络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即以学校为基地、以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探索规律。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研究人员和名师的专业引领,三者在行动研究中互相作用,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校本教研的三维关系。

明确校本教研的特征和意义,为积极有效地开展校本研究提供了的重要理论依据。为此,我们拟定出校本教研的行动方案总目标是:教师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完善自我。总体思路是:强化一个中心,即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促进两个转变,即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搞好三个提高,即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实现五个结合,即学习与交流、教研与科研、学习与考核、理论与实践、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力争将校本教研工作做“实”——从实际出发,追求实效,力戒形式化;做“细”——重过程,重细节,不走过场;做“新”——适应新课程发展,内容创新,争创特色。

为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学校专门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与工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分管校长负责,教导处、教科室等职能部门具体实施,主要由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研究组组成的校本教研网络。

二、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教研工作要求

科学的制度是校本教研从形式走向内涵的保障,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规范性与创新性统一的教研制度的是校本教研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重要保证。

(一)业务学习制度。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教师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教书者,而且是要具有研究能力的学习者。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业务学习必须先从干部自身做起,为此,我们利用每周四的行政例会加强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的业务和管理水平;利用周前会,定期安排骨干教师举行教育教学讲座,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抓实各教研组、备课组学习活动;学校每年免费为教师订阅一份科研刊物,要求教师每周学习一篇理论文章,每学期要“吃透”一本教学专著,记一万字的业务学习笔记;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开阔教师视野,促使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

(二)外出学习汇报制度。我校重视并鼓励干部教师外出学习,并明确规定听课、培训学习后,回校必须上一堂“取经汇报课”或搞一次学习讲座,以充分发挥先进经验和理论的辐射作用,让更多教师借此机会间接学习到最先进的教改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水平。

(三)“二度”备课制度。各教研组始终坚持集体备课,集大家智慧,发挥团队优势,保证备课质量。新课改下,我们对备课的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实行“单元备课责任制”,即教研组集体备课每周至少1次研究各章节、单元的知识结构,探讨科学的教学策略,之后,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组教师设计的教案进行“二度”开发,形成个性化教案。

(四)跨学科听课制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科虽然不同,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有其共性,之间又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方法。我校倡导教师要树立“大教学观”,明确规定,每位教师一学期跨学科听课不少于10节。教师跨学科听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课后再进行交流研究,吸取其他学科教学上的一些有效的方法,这既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增进了学科间的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艺术.

(五)案例分析制度。我们非常重视对教学案例的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查找缺憾,分析原因,扬长避短。一般采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微格分析法”,事先用摄像机拍下课堂教学实况,再组

织教师一起逐段逐块观看,然后选择其中最有研究价值的片断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二是执教老师个人撰写案例分析和反思故事。日常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富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片断和故事,值得教师去反思、分析,这种方法用得较多。三是沙龙式研讨。这种方法一般和示范课、专题研究课等形式相结合,先确定研究主题,教研组成员各自准备;由上课教师说课,集体讨论、二次备课。通过这样一条龙式的研讨,提高了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真正把教学理念内化为认识,外化为教学行为。

(六)课后反思制度。首先,教师自我课后的反思。要求教师上完课后,要善于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要反思自己是否已经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其次,课后反思也包括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相互“碰撞”、商榷。再次,要求教师坚持写教学后记,记录下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典型中看到自己案例和成长反思中的得与失。使教师在总结中进行自我评价,在对比中的看到成绩与不足,以便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七)青年教师拜师制度。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实施了“青蓝工程”。学校规定参加工作不足5年的青年教师或从外校刚调入的教师,要与骨干教师结成帮扶对子,签定帮扶协议。为使帮扶活动落到实处,要求指导教师制订帮扶计划并切实落实;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每周上一节研究课,每学期承担一个研究小课题、至少撰写一篇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学论文。这些措施直接促使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指导教师的水平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有了新的提高。

(八)教学评优制度。完善的教学评优制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保证,学校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围绕校本教研认真组织系列评优工作。每学期末都要评选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在教师中开展“七个优”评选活动,即评出优秀教案、优秀备课手册、优秀听课记录、优秀学习笔记、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件 ;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学能手评选,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或优质课比赛;每年评选一次校本教研先进,组织一次校本教研成果展等。学校将成绩记入档案,并对优胜者给予物质奖励。同时将校本教研成绩作为向上级推荐参选优质课、教学能手、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指标。

(九)创建校本教研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校本教研有其自身的规律性,遵循规律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实践中,我校主要通过采取以下四种模式激活各学科的研究活动。

1.专家引领式:确定专题——专家培训——交流互动——专项提高

一方面,我们定期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同时也大力支持学校领导成员及骨干教师外出取经学习。他们针对学校实际,确定研究专题,积极开展探讨交流活动。长期以来,在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专家之间已形成了默契的教科研合作体,极大提高了专项问题研究的实效性。

2.临床诊断式:说课上课——课后反思——教师互评——共同进步

这是检验教师教学实践效果的重要方式,通过公开课、研究课、组内研究课等途径,在不同范围内,进行说课、反思、评课、再反思等系列教研活动,教师在相互评价中查找不足,彼此提高,共同发展,切实把新课改的要求落到实处。

3.课题研究式:发现问题——形成课题——研究实践——解决问题

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是个抓手,我们既重视立项课题的研究,又重视生成问题的探究。明确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专门研究探讨,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创新各学科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而提升到理论层面,再反过来指导教与学的实践。

4.调查征集式:设计问题——问卷调查——归纳整理——形成策略

这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反馈式的研究方式,它为师生互促搭起了一座重要桥梁。如学习方法落实情况调查、学习失误的问卷调查分析、班主任进行的班级情况反馈、也包括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建议等等。比如,针对学生考场因失误丢分较多的现象,学校及时进行了《学生试卷失误调查》反馈,抽样分析归纳,把结果及时反馈,引起了各级部学生及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这对学生以后避免失误,提高成绩起了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点,开展校本教研的目的就在于聚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在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工作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胶州七中课堂教学建议》:

(1)做到四个“进”,即民主进课堂;学法进课堂;合作进课堂;创新进课堂。

(2)坚持五个“学会”,即让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个性化的表述;让学生总结总结归纳。

(3)注意课堂“六忌”,即忌教师滔滔不绝,包办代替;忌让学生机械模仿,生吞活剥;忌教师只重知识传授,忽视方法指导;忌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远离教学目标;忌只重知识教学,忽视学生管理。

(4)遵循教学设计“七要素”,即①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②关注学情,让学生快乐学习;③合作教学,让学生互相学习;④指导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⑤开放课堂,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⑥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启迪思维,形成能力;⑦目标明确,让学生的每堂课学有所获。

四、围绕校本教研核心,形成校本教研特色

我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将校本教研的三个要素贯穿校本教研始终,伴随校本教研的每一层次,每个步骤,形成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以教学漫谈、问题研讨、课题实验、教学观摩、教师论坛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校本教研模式。

(一)自我反思,提升校本教研的主动性

反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它可以使教师从一个感性的实践者逐渐质变为理性的研究者、可以使教师收获从容和自信、也可以使教师重构一种独具魅力的教育生活。我校教师写了《讨论式教学的反思》、《批阅日记引起的一些思考》、《由〈法律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的反思》、《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等很多反思文章。其中,在《评我最满意的教师引起的反思》中,一名教师这样写到:“在工作态度一项中,我以为自己一定会满分,然而得分率只有85.7%;从分项来看,教学成绩得了A级,而课外辅导一项只得了C级 ”,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反思是有针对性的、是较为深刻的。教师的自我反思已不仅在教学层面,更在教育层面;不仅在教学后进行批判性反思,也在教学前进行前瞻性反思、在教学中进行调整性反思。在内容上更涵盖了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效果等方方面面。教师通过反思,逐步转变观念,改变教学行为。现在我校不少教师已经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二)同伴互助,体现校本教研的合作性

校本教研强调自我反思,更注重教师主动地与教学伙伴进行合作性地切磋。在教研活动中,各组教师对每周教学情况进行交流、总结,并对下周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讨。每学期,学校至少组织六堂校级公开课、研究课,每个教研组至少举行两堂组内研究课。全组教师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各个环节,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共同创新。每当有教师要对外出课或者参加各级优质课、能手课评选或验收时,更是一人上阵,全组帮助。此外,我们开展的“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等活动,都促使教师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通过互助共促,各学科组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敬业精神得以普遍提高,干部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三) 专业引领,注重教师成长的目的性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要发展,必须有引领。为了提高全

体教师的理论水平,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撰写不少于一万字的读书笔记,由教科室负责检查;为了指导教师写好论文、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我们都进行了专门的讲座培训,并下发例文材料,帮助指导教师写作。我们还经常邀请市教研室、教科所领导和专家作学术专题报告、辅导讲座、教学专业咨询、教学现场指导等;学校定期围绕”“发展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师生相互促进教学模式”等省、市立项课题,以公开课、研究课的教学形式,进行具体研究探讨。所有这些做法使教师感到:教育科研就在身边,教师本身就是研究者。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用研究的眼光发现问题、带着疑问与困惑思考问题以新的理念为指导研究创新解决问题,促进教师更快地在专业发展上提高。

五、丰富的校本教研,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思路,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也使得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师生共同长进,学校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

(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普遍提高:以教师为本,我校培养了一批个层次的教研骨干,这为学校的

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我校有县、市、省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秀专业人才等68人。近两年就有13位教师成功的出示了青岛市级或以上公开课、研究课,有11位教师获青岛市和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近几年学校先后有十余名教师走上市教研员、学校校长的岗位,为本市的教育培养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发展:每一年中,我校学生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及音乐、美术、计算机、航模、创造发明等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市级以上奖励的学生就有200余人次。在历次中考中,毕业生的达线率、优秀率均列市前茅。

(三)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显著:

目前,我校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2项,市级3项,出版了《初中生学习方法趣谈》、《发展性学习方式指导》等学法专著8本;在山东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强化教育科研,提高育人质量》等论文100余篇;在山东省首次教学成果评选中,我校的“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荣获省一等奖,获此殊荣的全省仅有7项;省重点课题“发展性学习方式的研究”获青岛市“九五、十五”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

校本教研不仅使教师学会了如何解读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对教学、教育和生命过程有了更丰富的体验、感受和发现。校本教研的开展促进我校各项工作的发展。继2005年11月青岛市校本教研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后,2006年4月又为青岛市提供了课程建设与开发现场会,2006年11月青岛市教育科研之旅又走进胶州七中,2007年11月全国合作教学现场会又在我校举行。日前,《发展性学习方式问答》在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2007年中小学地方课程发展论坛暨优秀地方(校本)课程资源展示推荐活动”中,被推荐为优秀校本课程资源。这些都直接推动了我校校本教研乃至教育科研向纵深发展。

近几年,学校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科研重点实验基地等。

总之,“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研究化组织”,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为学生的一生的发展奠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今后,我们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再谱校本教研的新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5p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