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句

更新时间:2024-06-02 07: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节 复句

【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句”“分句”“意合法”“无条件关系”等概念;理解并掌握复句的特点,能说出复句与单句的区别;理解复句的各种类型,能理顺分句间的各种语义(逻辑)关系;能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能辨别紧缩复句。 【教学重点与难点】指出复句的类别;多重复句层次关系的分析;无关联词语复句的分析(意合法);复句与单句的区分。 【教学时数】2课时。

一、复句的构成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在结构上相对独立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 语音停顿,书面上常用逗号、分号,有时还可用冒号来表示。一个复句只有一个统一的语调 ,句末有隔离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叹号或问号来表示。 (一)复句的特点?从结构和意义上看,复句有下面四个特点:

1、从结构上看,组成复句的分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互不作句子成分。如果一句话中的两部分,一部分作了另一部分的句子成分,那就不是复句而是单句了。例如:

①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 ②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是错误的,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也是错误的。 ③从我一生的经历中,我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从我一生的经历中,我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这个真理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

例①“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是“都是极端错 误的”陈述的对象,这两部分构成主谓关系,全句是一个单句。例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和“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构成复指短语作“悟出”的宾语,全句也是一个单句。例 ②是由两个分句构成的并列关系的复句。例④是由两个分句构成的解说关系的复句。

2、从意义上看,复句的分句之间必须有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意义上没有联系的几个单句是不能组成复句的。例如:

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作家必须深入生活。 (分句之间有因果联系,是复句)

②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经常到图书馆去。( 这是两个意义上毫不相干的单句,不能构成复句,勉强凑合在一起,叫人不知所云)

3、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靠语序或关联词语来表示。靠语序来表示的,叫“意合法”;靠关联 词语来表示的,可以叫“明示法”。所谓关联词语,主要指的是连词和具有关联作用的副词 ,另外还有少量充当独立成分又兼起关联作用的习惯语,如“反之”、“总而言之”、“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这些关联词语除少数(如“因此”“因而”“以致”“可见”等)单用外,绝大部分总是成双配对,前后呼应着用。不同的关联词语,表示不同的意义关系。例如: ①弼时同志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 解说关系)

②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 (解说关系)

③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基调,心灵美是语言美的前提。(并列关系) ④教育是基础,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因果关系)

⑤哥白尼的学说不只在科学史上引起了空前的革命,而且对人类思想的影响也是极深刻的。(递进关系)

⑥虽然金子很名贵,但我还是要做一块钢。( 转折关系) ⑦不管人家对你的评价多么高,你们总要有勇气对 自己说:我是毫无知识的人。(条件关系) ⑧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乌云。(并列关系) ⑨为了祖国人民不受苦,我们多吃点苦又有什么呢?(目的关系)

B10?大海总是那么深奥莫测,即使是风平浪静、阳光灿烂的日子 。(假设关系)

例①至例④是靠语序组合的复句。例⑤至例B10?是靠关联词语组合的复句,其中例⑤至例⑧分别使用了成对的关联词语,例⑨、例B10?只使用了单个的关联词语。 4、复句的分句之间都有一个短暂的连接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 一个复句完了之后则有一个较长的隔离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叹号或问号表示。整个复句只有一个统一的语调。例如:

①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②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③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④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暗示快要播种谷子。 ⑤报纸由一个市委委员领导,下面有三个同志:一个收听和记录新华社的广播,一个刻钢板 ,一个油印。

例①分句间用逗号隔开的,句末用句号,是陈述句。例②分句间用逗号隔开,句末用叹号,是 感叹句。例③分句间用逗号隔开,句末用问号,是疑问句。例④分句间用逗号、分号隔开,句末用句号,是陈述句。例⑤分句间有用逗号隔开的,也有用冒号隔开的,句末用句号,是陈述句。

要注意的是,有语音停顿的,不一定都是分句。有时,单句内部的句子成分之间也有语音停 顿,而紧缩复句内部则没有语音停顿。例如:

①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 ②从潼关到宝鸡的列车到达郭县站的时候,天色暗下来了。

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在中国的一切。 ④人在阵地在。

⑤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 ⑥学习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 ⑦一个人越知道羞耻越值得尊敬。 例①至例③是单句。例①的逗号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例②的逗号用在句首状语和后面的主 谓短语之间;例③的逗号用在动词和宾语之间以及作宾语的复句形式内部。例④至例⑦都是 紧缩复句,句中没有停顿,没有任何标点符号。 二、一般复句的基本类型

按分句间的结构层次,复句可以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复句两种。

只具有一个结构层次的复句叫一般复句。这类复句根据其分句间的关系又可分为: (一)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述说或描写相关的几件事、几种情况或同一件事、同一情况的几个方面。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彼此之间不分主次、轻重。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 也 又 还(有) 同时 同 样 另外 搭配使用

连用 既A,也B,又C;又A,还B

成对使用 既A,也B;既A,又B;一方面A,另一方面B; 不是A,而是B 重复使用 一方面A,一方面B;一边A,一边B

并列关系的复句,通常又可分为平行式和对比式两种。

1、平行式(A,B,C??)

分句具有并举性,常表示几件事情或几个方面的并存。例如:

①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长在这个英雄的国 度而自豪!

②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垅金黄的珍珠;炸蕾吐艳的棉田,像一厢雪白的珍珠;婆娑起舞的 莲蓬,却又像一盘盘碧绿的珍珠。 ③多么温暖的太阳,多么明媚的春天!

④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也是屈原的故乡。 ⑤她回答得那么流利自然,又记得那么真切。

⑥我们提倡学生尊敬师长,同时也提倡师长爱护学生。 ⑦雨来一边跑着,一边回头。

2、对比式(不是A,而是B)分句具有对举性,否定一方,肯定一方。例如:

①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我们要向自然索取。

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③他在黑暗与暴力的袭击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 向两旁偏倒的小草。 ④在这里,秋天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征,而是繁荣昌盛的标志 。

⑤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 (二)承接复句

分句与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是承接的,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情。分句往往按时间先 后顺序排列,一般不能调换次序。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就 又 便 才 于是 接着 跟着 然后 接着 继而 终于 搭?配?使?用

连用于是A,又B;接着A,然后B,终于C

成对?使用一A,就B;起先A,然后B;?首先A,然后B;刚 A,就B 重复?使用就A,就B;接着A,接着B 例如:

①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桌上。

②我到船头,抬头仰望,只见黄石碧岩,高与天齐。

③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 续战斗了。 ④红旗轿车送我去医院检查,总理的车才开走了。

⑤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汊港,于是赵庄便 真在眼前了。

⑥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 、艺术、宗教等等。 ⑦她先到厨下,次到堂前,后到卧房,全不 见箩的影子。

⑧实现四化,关键在科技,科技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大学。

承接关系不同于并列关系。并列关系的分句是互相对待的,成平行的雁行式排列;承接关系 的分句是连续而下,成相继的鱼贯式排列。前者是A,B,C??;后者是A→B→C??试比较 :

①公路冲垮了,树木冲断了,房屋冲坍了。(并列关系) ②大堤决口了,洪水扑进村了,房屋倒塌了。(承接关系) 可见,并列复句结构比较松散,有时可以颠倒语序;承接复句结构比较紧密,语序不能颠倒 ,因为它在语义上强调动作的时间先后顺序。 (三)递进复句

递进关系的复句一般只有两个分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往往是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递进复句的关联词语大多是成套使用的,也有单

用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 而且 并且 甚至 更 况且 何况 还 也 反而(反) 搭配使用

连用 也A,还B,更C;不但A,而且B,甚至C

成对使用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A,而且(并且、还、也 、更、又)B;不但不(不仅不)A,反而B;尚且A,何况B;既A,更B

“不是??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表示递进关系。例如:

在内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 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上例中的“不是”没有否定的意思,而是表示“不仅仅是”的意思,“而是”则是“ 而且是”的意思。并列复句中的“不是??而是??”两个分句往往可以变换语序,基本意思不变,而上例中的前后分句不能变换语序,所以不是并列复句,而是递进复句。 递进复句可以分为顺进式和逆进式两种。 1、顺进式(不但A,而且B)例如: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

②水不仅是植物生命的源泉,而且是植物生命得以诞生的条件。 ③批评家的职务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浇灌佳花——佳花的幼苗。 ④科学上的重大发展和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必将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最终要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 ⑤研究新星的爆发,能启发人们去寻找新的能源,并且对研究恒星的起源和演化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⑥我爱北京,我更爱今天的北京。

⑦人民用感激与尊敬的心情怀念他们,甚至替他们立了庙堂。 上面的递进复句,“不但”分句启下,“而且”分句承上。后面分句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推进一层。从语义表达上看,后面“而且”所带的分句更强调些,因而可以不用启下的“不但”,却不能没有承上的“而且”。如例①、②、③去掉“而且”“还”,话便似乎没有说完。 后一分句用“何况”“况且”的递进复句,带有反问语气,显示逼进的意味。这种复句,逼进的后一分句可以不出现谓语。例如:

①在沙漠里行走本来就够艰难的,何况遇上这么大的风 。

②普通的蜜蜂集体的力量尚且可以把一匹马螫死,更何况大 群的野蜂呢! ③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

④老年人尚且坚持锻炼,何况我们青年人 2、逆进式(不但不A,反而B)

这种复句前一分句常从否定方面说,表示“不怎样”或“没有怎样”,后一分句则从肯定方面说,“反倒怎样”,从相反方向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正确的东西,好的东西,人们一开始常常不承认它是香花,反而把它们看作毒草。 ②风不但没有停,反倒越来越大。

③他不但不惧怕困难,相反迎着困难前进。

④自然,在热带地方,日光永远那么毒,响晴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⑤文章过于冗长,反有损于主题的表达。 (四)选择复句

两个或几个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情,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分句之间的关系具有排他性,只要求选择一项。选择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或 或者 或者是 还是 抑或 要 么 宁可 宁愿 宁肯 还不如 倒不如

搭?配?使?用

连用或者A,也许B,不然C;或是A,也 许B,抑或C

成对?使用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不如(还不 如、倒不如)B;与其A,毋宁(宁可、宁肯)B;宁可A,决不(也、也要)B

重复?使用还是A,还是B;要么A,要么B;或者A,或者B; 或A,或B;也许A,也许B

选择复句可以分为商选式、限选式和取舍式三种。

1、商选式(或者A,或者B) 二者或数者择一,有或此或彼的意思。

这种复句表示在两项或多项中任选一样,不排除第三种可能,或此或彼,有灵活的余地,语 义显得委婉。例如:

①工笔花鸟画的成熟大约在唐末五代,或者是稍后一点的北宋。

②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竹子花木??只觉得身在山间。 ③那船家或许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或许是两鬓花白的老人。 ④满地的新荷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 ⑤你是按照史实写编年史呢,还是依傍正史加以演义呢

⑥也许,敌人强迫老乡运粮;也许,前头这个村子就是敌人的粮站。 2、限选式(不是A,就是B) 二者必居其一,有非此即彼的意思。

这种复句只有两个分句,分别说出两种情况,表示从中只能选择一种,非此即彼,二者必居 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语气比较坚决。例如: ①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 风。

②灯光不是照亮了一部分草原,就是照亮了林子里的白色叶背朝外的树木。 ③要么去雨花台,要么到中山陵,要么哪儿 也不去! ④我们去学校,要不就回家。

3、取舍式(与其A,不如B) 两项中取一舍一。

这种复句常是在两项中选择一种,舍弃一种,主观色彩很重。例如: ①文章与其长而空,倒不如短而精。 ②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④邱少云宁可牺牲自己,也决不暴露目标。 ⑤她宁肯艰苦些,也不愿借债。

例①、②都是先舍后取, 语气较委婉:例③、④都是先取后舍,语气较坚定,有强调意味。 (五)转折复句

前面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面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有了转折,说出 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后一分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转折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 但 但是 偏偏 反倒 却 可 可是 而 只是 就是 不过 其实 连用 但??却??,而??却? ?;

而??则??;然而??却??;?可是??却??

成对使用 虽然(虽、虽是、虽则、虽说、尽管、固然)A, ?但是(但、却、而、可是、还)B 转折复句又可分为重转式和轻转式两种。 1、重转式(虽然A,但是B)

转折语气较重,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相对。前后分句往往要求使用关联词语。例如: ①春节过后,虽然雨雪纷飞,但江南的原野上却是一片绿色。

②祖冲之虽然驳斥了戴法兴的谬论,但是,他所编制的《大明历》还是被搁置了。

③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比得 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④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⑤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2、轻转式(A,然而B)

转折语气较轻,前后分句的意思虽然不一致,但并不完全相反,并不对立。大多在后一分句使用关联词语。例如:

①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

②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 ③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却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 ④这种茶花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⑤每个人都有可能走向成功之路,不过必须自己有坚强的毅力去开创。 ⑥星期天我们可以痛痛快快地玩玩,可是今天还不是星期天哪! (六)因果复句

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明结果或推断出结果。前后分句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 由于 因此 因而 故而 所以 以 致 致使 从而 因为 是因为 是由于 可见 既然 成对使用 因为A,所以(故而、于是)B;?由于A,就(因而、因 此、所以)B; 之所以A,是因为B;既然(既)A,就(那么)B

因果复句可以分为说明因果式和推论因果式两种。 1、说明因果式(因为A,所以B)

前面分句指出原因,后面分句说明结果。这结果已经实现,是事实。例如: ①因为马克思有了广博的知识做基础,所以他能够建筑起学术的高塔。

②正是因为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的平常,人们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 ③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联拱石桥。 ④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⑤他一向优柔寡断,以致铸成大错。

⑥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⑦散文之所以比较容易写,是因为更接近我们口中的语言。 ⑧梁三喜同志英勇地为国捐躯,他死得值得。 ⑨院子里大概是起了风,梨树的枝叶不停地晃动。 2、推论因果式(既然A,就B)

前面分句提出前提,后面分句推论出结果。所推论的结果没有实现,是推断。例如: ①党和国家既然给了青年这样优越的条件,青年就应当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②既然是科学,就得讲实事求是。

③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④能写出这样高水平的论文,足见他的功底深厚。 ⑤太阳可以有行星,为什么别的恒星不能有呢

例①、②是由原因推断结果,例③、④、⑤是由结果推出原因。 (七)假设复句

前面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面分句说出假设的情况实现后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 那么 便 不然 要不然 否则 否 则的话 要(不)是??的话

成对使用 如果(如、若、若是、假使、假若、假如、倘使 、要是)A,那么(就、便、则、也、就得)B;要是(要不是??的话)A,就(就得,那就)B;即使(纵然、纵使、就是、就算、哪怕)A,也(还)B

假设复句可以分为承接式和转折式两种。 1、承接式(如果A,那么B) 前面分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承接下来,说明这种假设的情况实现后出现某种结 果,结果与假设是一致的。例如:

①元宵佳节,你若是在哈尔滨度过,便能看到水晶般的冰灯。 ②如果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失败就是走向胜利的阶梯。

③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④倘若连石缝中的小草也在这样顽强地伸展自己的身躯,那么,已经开过花的小树,难道就甘心在寒霜侵袭中凋敝吗

⑤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⑥如果说我在泰山的路上是翻着什么历史的稿本,那么现在 我才算翻到我们民族的真正宏伟的创业史。

⑦要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干些的地方宿营,摸黑在烂泥里钻是很危险的。 ⑧万一出了毛病,我就扛着药箱送去。

⑨不见茶花,你是不懂得“春深似海”的妙处的。 2、转折式(即使A,也B)

前面分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不是承接下来说,而是说出与假设情况实现后所产 生的结果相反的情况,假设与结果不一致。前后分句之间有转折的意味。例如: ①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 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 ②谷即使不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农也得伤。

③即令是为了证实一个不重要的事实,他也要特意到大英博物馆去一趟。 ④宝石哪怕混在垃圾堆里,也仍然晶莹夺目。

⑤就算是你们每个人能有两次生命,这对你们说来还是不够的。 ⑥孟姜女的眼泪纵然不能哭倒长城,却也足以推倒暴君。 在转折式假设句中,“即使”(或“哪怕”“纵然”“就算”等),还可以同“但是” “还是”“仍然”“然而”“却”等搭配使用。例如:

①即使无人豢养,饿的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②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哪一个“友邦”也是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鲁迅《“友邦惊诧”论》)

③即使自己有很多对的意见,但是还要听别人的意见,把人家的好意见吸收过来,思想才能发展??(《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第329页)

④如果她承袭了这笔财产,即使是合法的,但也不 光彩。(姜滇《清水湾,淡水湾》) ⑤这些星球离我们十分遥远,即使乘上像光一样快的飞船,在我们 的有生之 年还是到不了那里。(孟田《关联词语例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3页)

⑥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想 出一大堆 “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人也没有好处。(胡绳《 想和做》,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2版)

⑦即使若干年后人口不再增加,人口多的问题在一段时 间内也仍然存在。(《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150页)

⑧即使日本侵略者打败了,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953页)

⑨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 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茅盾《白杨礼赞》)

B10?海市蜃楼纵然美丽,却永远是虚幻的景象 。(冯敬兰《黑洞》) 以上这些句子不少人把它们看作是转折关系的复句,也有人认为例①有语病,其中的 “‘但 ’这个关联词,在这里并不表示转折关系,算赘词,可以删去。 我们认为以上这些句子是一种转折关系的假设复句。 (八)条件复句

前面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面分句说出在这个条件下所要产生的结果,前后分句间有条件与结果的推论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 就 便 才 只要

成对使用 只要(只需、一旦)A,就(便)B;只有(唯有)A,才B;除非A,才(不)B;无论(不论、不管、任凭)A,都(总、总是、也)B

条件复句可以分为必要条件式、充足条件式和无条件式三种。 1、必要条件式(只有A,才B)

前面分句提出必要条件,强调“非有这个条件不可”,如果缺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分句所叙述的结果。其中,“只有A,才B”是从正面提出某个必要条件。“除非A,才B”则是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必要条件,语气更重。例如:

①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 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②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掌握好现代科学技术。 ③除非是到了春天,你才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

④除非考古工作者有新的发现,才能证实某些史料的记载是真实的。 ⑤在工作中没有缺点和错误的人是没有的,除非他不做工作。 ⑥除非你去请他,他不会来。

例⑥中的“除非”是“除了”的意思。全句是说排除了“你去请他”这一条件,“他”就不会来。

2、充足条件式(只要A,就B)

前面分句提出一个充足条件,后面分句说明有了这个条件,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但不排斥 其他条件也会产生那个结果,不具有排他性。例如:

①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沙丘就可以永远固定下来。 ②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③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 。 ④只要有肥料,一年可以稻麦两熟。 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3、无条件式(无论A,都B)

前面分句先排除一切条件,后面分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后面分句结 果的产生,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是无条件的。例如:

①无论我去到多么遥远的地方,我 都永远怀念我的祖国。 ②不论我在哪里,我总是思念北京。

③无论植林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 ④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变革迟早总是要出现的。 ⑤不管雄鸡叫不叫,天总会亮。 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要注意的是,这种无条件的条件句,前一分句中必须有疑问代词(如上面例①、②中的“多 么”“哪里”),或有可供选择的几种情况(如上面例③中的“植林”或“种草”,例④中的“愿意不愿意”等)。否则,句子就会有问题。例如:

⑦不管困难这样大,我们也要克服它。

例⑦中前一分句中没有疑问代词,也没有可供选择的几种情况,是个病句。可把“这样”改成疑问代词“怎样”,或把“这样大”改成“大不大”。 (九)解说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其中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加 以解释 、说明;或者一个分句总说一件事情,其余的分句分别说明事情的一个方面。这类复句一般 不用关联词语。例如: 1、解证式(A,是B)

后面的分句对前面的分句作具体的解释说明。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 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 ③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④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 例①至例④后面的分句都是对前面的分句作解释说明的。

2、总分式(A:B,C??或B,C,??:A)先总提后分说, 或者先分说后总括。总分复句通常都不只一个层次,即不是一般复句,这是必须注意的。

①历史上的战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②一篇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篇是《背影》,一篇是《荷塘月色》,三篇都是朱自清先生写的著名散文。

③两匹马都牵来了,一匹枣红,一匹雪白,都有一人多高。

例①是先总说后分说,例②是先分说后总说,例③是先总说,再分说,最后又总说。 (十)目的复句

前面的分句表示一种行为,后面的分句表示该行为的目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表积极目的的为了 为 以便 以 用以 好(好让) 为的是 表消极目的的以免 免得 省得

目的关系的复句可以分为积极目的式和消极目的式。 1、积极目的式(为了A,必须B;A,以便B) 从积极方面说明要达到的目的。例如:

①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必须加强法制。

②为了判断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常常需要有考验的时间。 ③外祖母为了减少她的寂寞起见,把我接到了她家。

④我们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的是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 ⑤我甚至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探索人生方面曾走过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

⑥我们早点上车,好替奶奶找个座位。

⑦1942年在延安我们党开展了生产自救运动,以度过敌后极其艰苦的岁月。 ⑧人们纪念他,种上了许多松柏树。 2、消极目的式(必须A,以免B)

从消极方面说明要避免发生某种不希望发生的情况。例如: ①必须坚持写仿宋体,以免被敌人发现笔迹。

②梅雨季节过去以后,要把柜里的东西拿出去晒一晒,免得日久发霉。 ③你最好先打电话联系一下,免得来回空跑。 ④你来得正好,省得我又去找你。

思考与练习(四十四)

一、什么是复句?它有什么特点?怎样区分单句和复句

二、画一张表,把一般复句表示各种关系的基本格式及常用的关联词语分项列出来。 三、仔细读读下面这些句子,看看哪些是单句,哪些是复句。是复句的,注明分句间的关系 。 ①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将空言打得粉碎。 ②现在是时候了,我们该行动了。

③思考是知识的窗户,是智力的马达,是能力的钻机。 ④翠湖的茶花多,开得也好。

⑤我在薄霭微漪,桨声间歇中,尽情享受那迷人的秦淮河景色:绿绿的水,淡淡的月,轻轻 的影,曲曲的波。

⑥移栽时小拇指粗细的水杉,如今长得有十来米高,有水桶那么粗了。 ⑦蓝色的天空飘着一块浮云,像红绸子。 ⑧靠左岸的一带是河滩,水很浅。 ⑨由于努力,他进步很快。

B10?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 了。 B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12、即使作出显著成绩,有很大贡献的同志,也不应该骄傲自满。

B13、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 行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 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 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B14、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B15、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

B16、这样一个宏伟而艰巨的任务,不但在东方历史上,而且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最 伟大的创造性工程之一。

B17、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爱正义。 B18、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始终坚持斗争。

B19、为了保护羊群,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同暴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 B20?探索城市生活的传统,寻绎出多少世纪风习形成的线索,是颇不容易的。 B21、我看见郊外的田野有如海洋,四月的麦浪在明月下有如海波在荡漾。 B22、凡是有太阳和大海、青春和歌曲的地方,就不可能没有美和欢乐。

B23、在有些人被埋进坟墓的同时,必然会有青年一代在活跃,这是生活的常规。 B24、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B25、最后,祝大家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四、指出下列复句分句间的关系。

①智慧在学习中,才干在实践中,幸福在劳动中,快乐在创造中。 ②既要异想天开,又要实事求是。

③我们是创新业的一代,而不是享清福的一代。

④老一辈经历了千辛万苦,创立了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 ⑤我们虽然多花了几天功夫,却多走了几个地方。

⑥新生的必然代替腐朽的,这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⑦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的专家学者尚且勤学不怠,何况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青年呢 ⑧在革命烈火中,不是变为真金,就是化为灰烬。 ⑨困难很多,他一点也不怕。

B10?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获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 B11、你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B12、纵有千难万险,我们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也不动摇。

B13、尽管有些新人在科学成就上超过了老师,他们老师的功绩还是不可磨灭的。 B14、不管踩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

B15、从石缝里它也能长出枝叶来,可见这种植物生命力之强。 B16、我们要加强法制,用以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 五、给下面的复句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①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能成为共产主义 者。

②巴黎公社只存在了72天,它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创造的业绩永放光辉 。

③有些读者把阅读文学作品当作看热闹,专注意故事情节,这是很不得法的。这样,读一百年书,会如入宝山,空手而归。

④许许多多地方部落不愿意跪着把神圣的泥土撒上天灵盖,成批地被杀害 了。 ⑤我们向沙漠进军,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对交通线起了防 护作用。

三、多重复句

(一)什么是多重复句

由两个分句构成的复句在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复句可以扩展,即复句里的一个或两 个分句 本身又是一个复句,这样就有了两个层次。依次类推,复句可以有三个、四个或更多的层次 。 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同时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 “多重复 句”的“重”,指的是“层次”。多重复句即多层次复句。相对地说,只有一个层次的复句 ,叫做一般复句(又叫一重复句)。

一般复句层层扩展,形成了多重复句的几个层次,几种关系。例如:

①年轻人只有积极投身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他的生命才有 意义。 ②年轻人只有积极投身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他的生命才有意义,他的青春才能 迸发出绚丽的火花。

③年轻人只有积极投身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他的生命才有意义,他的青春才能迸发出绚丽的火花,否则便会碌碌无为,虚度年华。

例①有两个分句,是个条件关系的一般复句。例②增加了一个分句,也增 加了一 个层次,成为二重复句。例③再增加一个分句,也就又增加了一个层次,成为三重复句。这 样,一般复句层层扩展,层次越多,表示的语义越丰富,逻辑上越严密。多重复句正是为了 反映客观事物复杂多样的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多层次的句子表达形式。

多重复句必须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而又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有的复句虽 然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但如果只有一个层次,仍然不是多重复句,而只是一般复句 。例如:

①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林部长走下公共汽车,解下脖子上的毛巾,把脸上的汗擦了擦,便急急地扛起行李往工地上走。

例①有三个分句,但只有一个层次,是并列关系的一般复句。例②有四个分句,也只有一个 层次,是承接关系的一般复句。

以上两例中,分句间都只有一种意义关系。但分句间只有一种意义关系的复句,不一定都是 一般复句。例如:

③因为他刻苦钻研,提高很快,所以受到大家的称赞。

例③这个复句有三个分句,第一、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一层,因果关系;第一 分句

和第 二分句都是第三分句的原因,而第一、二分句之间也是因果关系,是一个小层次,即第二层 。因此,该复句分句之间虽然都是因果关系,但却具有两个层次,仍是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中可以只出现一种关系,较常见的是并列关系,也有其他关系的。例如: ④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都是并列 关系)

⑤在战争年代,许多革命者,无论环境多么艰险,|只要一息尚存,‖就奋斗不已 。(都是条件关系)

⑥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如果自己不作艰苦的努力,‖即使有好的老师, ?‖|?也无济 于事。(都是假设关系)

上面的例③则都是因果关系 (二)怎样分析多重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一般既要求分析它的层次,弄清它有多少层次,是怎样一层套一层地 组织起来的;同时,又要弄清各层次分句间的意念关系。其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可概括为: 1、综观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这是正确分析多重复句的前提。只有首先弄清一个复句是由多少个分句组成的,然后才谈得 上对它进行正确分析。要注意按照构成复句的分句的条件去判定,明确每个分句的起止;切 不要把一些独立成分、句首状语或由复杂短语充当的句子成分当成分句看待,也要避免把两 个分句误作一个分句来处理。分句数目确定后,分别用?等在每个分句前面标明 序号。例如: ①?李时珍花了30余年工夫写成的中药巨著《本草纲目》,至今仍是 我国经常应用的医药书籍之一,?世界各国人民也都十分重视它。 这个复句中间有两处语音停顿,其中,“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个名词性偏正 短语, 是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不是一个分句。全句总共只有两个分句,是个并列关系的一般复句。 ②?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这个复句中间也有两处停顿,但却只有两个分句。其中,“只有??才”是用于第二 分句中起强调作用的关联词语。全句是个因果关系的一般复句。

③?亿万人民从切身的经验中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因而在任何风浪面前,总是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总是坚定地跟党走。 这个复句中间有五处停顿,但却只有三个分句。其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个 假设复句形式是“认识到”的宾语,“在任何风浪面前”是第二个分句的句前状语,它们都 不是相对独立的分句。全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二重复句。

总之,在确定分句数目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把作句子成分的双宾语、主谓短语、联合短语、 复句形式等误当作复句的分句,也不要把单句内起强调作用的词语误当作复句的分句 间的关联词语。这样,才能找准复句分句的数目。 2、理解句意,找准第一层次。

多重复句尽管层次多,但是总有一个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主要逻辑关系,即第一层次。多重 复句的第一层次是全复句的语义重点所在,是统帅整个复句的语义结构关系,它体现了该复 句的 基本格局,找准这一层次,至关重要。这一步对了,大方向就把握住了,这一步一错,以下 便不可能分析正确。怎样找准第一层次关系呢?关键在于首先要根据全句的语义,把整个复 句(无论怎样复杂,包含多少层次)先当作两个分句(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在同一层次平列时 除外),结合标志(关联词语),弄清意思(包括语义、语境),看全句的这两个分句总的是什 么意思,是何种关系,采用“二分法”作第一次切分。切分好后,用一根竖线表示第一层次 。例如:

①?如果说泰山是一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这幅画到现在 才完全展开,?露出最精彩的部分。

这个复句有三个分句,作者假设泰山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这个假设条件实现, 就引出 下面两个并行的结果:“才完全展开”和“露出最精彩的部分”。假设关系是统帅全句的主 要逻辑关系。因此,第一层次是由?分句和分句组成的。

②?长期以来,我们不但把“冷静”当作“冷漠”来反对,?而且把“ 莽撞”当作“热情”来提倡,|?因而吃了不少苦头。

这个复句共有三个分句,全句的意思是在讲“吃了不少苦头的原因”。这原因不光是 “把冷 静当作冷漠来反对”,并且包括“把莽撞当作热情来提倡”。统帅全句的主要逻辑关系是因 果关系。因此,第一层次应划在分句与?分句之间。

③?有了阳光照,?才有百花香;|?有了梧桐树,?才有金凤凰;| ?有了清泉水,?才有大海洋;|?有了共产党,?中国才能富强。

这是一个由四个条件复句在同一层次上构成的多重复句,需要采用“多分法”,每个 用分号隔 开的地方都属于第一层次。统帅全复句的主要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条件关系属于第二层次 。

3、从大到小,逐层往里切分。

找准第一层次后,再看第一层次两边是否仍是复句,若是,则再作分析,确定第二层次,标 出双竖线,并写明关系;确立了第二层次,就可在第二层次两边切分第三层次,用三根竖线 表示,并写明关系。如此逐层往里分析,一直分析到单个分句为止。

分析时,要抓住关联词语,并结合意义关系来判定其层次和关系。抓住关联词语,就是抓住 特征,抓住标志;如果 复句中没有关联词语,就要合理地补出“隐去”的关联词语,从而分清层次,搞清关系,如 果实在补不出,就要靠意合法确定分句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从内容到结构都能说得通顺的 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分析第一层次后,第一层次的关联词语就应撇开;分析一层,就撇开 一层的关联词语。为了区分属于不同层次的关联词语,可以使用不同的符号,如“?”“。 ”“△”等等。举例分析如下:

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因果)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假设)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

这个复句有三个分句,分别用?标明它们的次序。综观全局,这个多重复句主 要讲了我 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的原因,因此第一个层次应划在?分句与分句之间,前后两 部分是因果关系。再看第一层次两边:部分已经是一个单句形式,不用再作分析。分句 与?分句之间构成一种假设关系,这是第一层次之下的下位层次关系,是第二层次。 ②?成绩能鼓励?人,‖(并列) 同时会使人骄?傲;|(并列)错误 使人倒?霉,‖‖(并列)使人着?急,‖ |? (因果)是个敌?人,‖(并列)同时也是我们的好教员。 这个复句有六个分句,分别用竖线标明它们的顺序。综观全局,全句讲了两 个方面 的问题,一方面讲成绩对人的作用,另一方面讲错误对人的作用,因此第一个层次应在分句与分句之间,前后两部分是并列关系。再看第一层次两边:左边部分讲的 是成绩的两重性,“同时”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这是第二层次。再看右边,? 分句和?分句之间,讲的是错误的两重性,也有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同时”,仍然是 第一层的下位层次——第二层次。再看?部分,分句讲的是错误使人怎样,?是以 ? ?为根据得出来的判断,它们之间隐含因果关系,可以补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为??所 以”,这是第三层次。?之间又是并列关系,这是第四层次。因此,整个复句是个并列关 系的四重复句。

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可以用框式图解法表示出来,还是用下面两个例子来说明: ? 为了保证层次切分正确无误,可以利 用如下几种辅助方法来进行检验。

1、看关联词语。先看成套的关联词语搭配的情况;再看不同套的关联词语 的排列顺序。先说看成套关联词语的搭配情况。例如:

①共产党人的责任不是隐讳自己的弱点,而是公开地批评这些弱点 ,以便迅速地、更

彻底地克服它们。

关联词语搭配的情况表明,它们的层次关系应是: 然而,不要把假搭配误认为真搭配。例如:

②大家都没法冲进屋去扑救,因为火势太猛,所以最后一切都烧光了。 这个多重复句,粗看起来,前有“因为”,后有“所以”,很像是互相搭配的两个 关联词语 。其实不然。“因为”是联上的,并不与下面的“所以”相搭配。具体地说,“大家都没法 冲进屋去扑救”和“火势太猛”是用“因为”联结的两个分句,是前果后因;而“大家都没 法冲进屋去扑救,因为火势太猛”则又是“一切都烧光了”的原因,它们之间用“所以”联 结起来,是前因后果。因此,对关联词语必须逐层检查,看是否真搭配。例②中的“因为” 和“所以”不在同一层次上,其关联词语所处的层次应是: (例略)

再说看不同套的关联词语的排列顺序。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套的关联词语在一起或靠近(以不 超过一个分句为限)时,在前的比在后的所管的地段(仅指其后地段)长,标志着更大 的层次。例如:

③?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 、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 这个多重复句中,“便”与“只有”这两个不同套的关联词语挨在一块儿,而且“便 ”在前 “只有”在后,表明“便”管的地段比“只有”长,它标志着更大的层次。也就是说,这个 复句第一层是?与之间的假设关系,第二层才是?与?之间的条件关系。即: (例略)

2、看划开后的各部分的内部意义是否相对完整。例如:

④?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上例可以有两种划分法: (1) ?‖?| (2) ?|?‖

? 1和2两句的意义不完整(“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而3和4的意义则相对 完整(“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因而第(1)种划分法是不对的,第(2)种划分法是 对的,这个复句的层次应是:

3、看换位的结果。除承接、递进、解说等个别类型的复句, 前后两部分不能换位外,一般 复句同一层次的分句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句子能够成立。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采用换位法来检验新的形式能否成立。例如:

⑤?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 。 上例可以有两种划分法: (1) ?|?‖ (2) ?‖?| 按第(1)种划分,可以换位成为“?,?,?”(“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它在岸 上或在水 中,倘是咬人之狗。”),显然不能成立,因而是错误的;按第(2)种划分,可以换位成为“ ?,?,?”(“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完全 可以成立,因此是正确的划分。这个复句的层次应是: (例略)

以上几种辅助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也可分别使用。 (三)多重复句分析示例

根据层次的多少,多重复句可以分为二重复句、三重复句、四重复句、五重 复句,等等。现分别举例分析如下:

1、二重重句

包含两个层次的复句叫二重复句。二重复句的组合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单句形式|一般复句形式:第一层次前面部分是一个单句形式,后面部分是一般复句 形式。例如:

①我赞美白杨?树,|就?(因果)因 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尤?(递进)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 缺少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目的)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布?局,‖讲?(并列)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并列)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 (并列)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一般复句形式|单句形式:第一层次前面部分是一个一般复句的形式,后面部分 是一个单句形式。例如:

③科学的探讨与研究,其本身就含着至?美,‖其?( 并列)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所?(因果) 以我在我的工作中寻得了快乐。

④要多读?书,‖用?(并列)功读?书,|但?(转折)是还得善于读书。

(3)一般复句形式|一般复句形式:第一层次前后部分都是一般复句的形式。例如:

⑤我爱热?闹,‖也?(并列)爱冷? 静;|爱?(并列)群?居,‖也?(并列) 爱独处。 ⑥为了使我们的事业有更大的发?展,‖为?(并列)了我 们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我?(目的)们不但可 以议论我们的伟大成?就,‖并?(递进)且也可以议论我 们的缺点和错误。

(4)一般复句形式|一般复句形式|一般复句形式:如果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构成 的并列、承接 复句,其中每一个分句本身又是复句,那么就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层次,一般用分号 隔开。例如:

⑦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承接) 悠扬;|我(承接)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 但?(转折)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⑧竹叶烧了,‖还(假设)有竹枝;|竹(并列)枝断了,‖还(假设)有竹鞭;|竹(并列)鞭砍了,‖还( 假设)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此例属意合句,有的语法书将它的第二层关系分析为递进或转折,可备一说。 2、三重复句

包含三个层次的复句叫三重复句。它的第一层次不是在二重 复句的前面,就是在二重复句的后面。三重复句组合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单句形式|二重复句形式:第一层次前面部分是一个单句形式,后面部分是一个二重复 句形式。例如:

⑨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解说) 然?小,‖但?(转折)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折腊 梅?花,‖|在?(并列)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 B10?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列)并不躺在 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转折)在暗夜里燃 起火?炬,‖|给?(承接)人们照亮道?路, ‖|使?(承接)他们走向黎明。

(2)二重复句形式|单句形式:第一层次前面部分是一个二重复句的形式,后面部分 是一个单句形式。例如:

B11、捣鬼有?术,‖|也?(并列)有?效 ,‖然?(转折)而也有?限,|所?(因果 )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未有。

? B12、九斤老太虽然高?寿,

‖|耳?(转折)朵却还不很?聋,‖但?(转折)也没有听到孩子的?话 ,|仍?(承接)旧自己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3)一般复句形式|二重复句形式:第一层次前面是一个一般复句的形式,后面是一 个二重复句的形式。例如:

同,应将第一分句的“不但”放在主语“工作任务”之 前,语意才连贯)

④医生一方面要认真负责地为患者治病,另一方面患者也要主动配合。(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应把第一分句的“一方面”放 在主语“医生”之前,语意才 连贯)

? 练习与思考(四十五)

一、什么是多重复句?下列句子哪些是一般复句,哪些是多重复句?哪些根本不是复 句 ①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怎样感到 自己是 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 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功绩在于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 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③白天,战士们坚守已经占领的阵地;夜里,战士们向敌人发起新的进攻。 ④美,应该具有真理般的朴素,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水乳交融般的和谐。

⑤老人收起磨刀石,放在独轮车上,跟我道了别,推起小车走了几步,又停下,弯腰从路边 掐了枝野菊花,插到车上,才又推着车慢慢走了,一直走进火红的霞光里去。 ⑥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⑦在创造未来的事业中,只有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人,才有成功的希望;只有付出艰辛劳 动的人,才配分享快乐与幸福。

⑧只有来自群众,才能代表群众;只有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⑨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那么无论是站在演出的舞台上,还是站在生活的大舞台上, 你都会真正赢得人民的掌声。

B10?即使是荒凉的沙漠,也有丰富的资源,即使是落后的同志,也有可取的优点。

B11、贵州高原上的两处旅游胜地:一处是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一处是被称为人间 仙境的织金打鸡洞。

B12、在虎跳石下边的江面上,到处是千姿百态、形状各殊的巨岩怪石:有的笔直,有的 倾斜,有的利如巨齿,有的剔透玲珑。

二、用加线法分析下列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

①游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再去那里的“中国岩溶地质馆”参观,不但能弄清这些奇 山异洞的来历,还能了解我国徐霞客是世界上最早深入研究“喀斯特”地貌的科学家哩!

②母亲也说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齐集,木器不便搬走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③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④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 有的东西。

⑤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⑥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处在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的严格监督之下,而教师的影响又会在某些学生 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所以一个教师必须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

⑦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一个人没有内心 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⑧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叫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所以至今还记得。 ⑨人家说山色多变,而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如果你站在高处?望湖面,眼前是一片爽心悦 目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视线的是粼光闪闪,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 而远处平展如镜,没有一点纤尘或者一根游丝的侵扰。

B10?现在有些人往往用卖弄聪明来代替真正的聪明,用矫揉造作去代替优雅的举止,用 油

嘴滑舌来代替灵活的头脑,用表面的美来代替真正的美,可我知道,你决不是这种人。 B11、他们是年轻人,为了实现四化,他们不愿安静舒适地生活,他们希望炽热地燃烧, 而不是隐隐地冒烟,可我们有时却把火浇灭,有时甚至是粗暴地用鞋子把火踩灭! B12、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20多年前的 事 ,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 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花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里顾客多是短衣 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B13、恩格斯不仅肯定了人类与高等动物的一般的共同性,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人类与动物 最 本质的区别,即人类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从事劳动,来支配和改造自然;而一般动物则不 能。 B14、如果不能勇于革新,不能大胆突破旧的文学传统的束缚,不根据新的现实生活的要 求 来进行创造,而只是完全摹拟古代,亦步亦趋,那就不能促进文学的发展,而且还会糟蹋了 遗产,违背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结果造成文学的停滞乃至倒退。

三、把下列两组单句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分别组成一 个多重复句。

(1)①你朝着火光的地方走去。 ②走进哪一家蒙古包。

③好客的哈萨克农民会像对待亲兄弟似的热情接待你。 (2)①有些一知半解的人并无数学知识。 ②我不预备答复他们。

③根据《圣经》这一段或那一段妄肆批评或者驳斥我的著作。 ④还要轻视这样无知的见解。

四、将下面的紧缩句恢复成一般复句,把一般复句变为紧缩句。 ①雨过天晴太阳红。 ②人正不怕影子斜。

③就是跑了和尚,也跑不了庙。 ④怎么劝他也不听。

⑤狐狸即使再狡猾,它也斗不过好猎手。 ⑥他吃了药就好多了。

五、改正下列复句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外已出现了“电子手”,但因为没有感觉,灵敏 度差,不能作精细动作,远不能满足人的要求。

②虽然他们工龄短,缺乏经验,干劲很大,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终于完成了任务。 ③因为我已经吃过了,你就别再准备了;如果我当真没吃过的话,那么我是不会客气的。 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所以教师就采用“满堂灌”的方法。 ⑤这篇文章虽然通俗易懂,但却短小精悍。

⑥尽管这帮小丑进行怎样的捣乱和破坏,也不能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 ⑦不论我们作了很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他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⑧开学以来,由于学校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狠抓教学质量,而且贯彻了德、智、体 全面发展的方针,大大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校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 ⑨我们只有不怕困难,多听多练,就能把普通话说好。

B10?尽管当前工作多忙,任务多重,也必须把这项中心工作抓好。 B11、不管铁的比重比水大得多,多大的轮船在水里也不会往下沉。 B12、伦敦在英国经济生活中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是一个工业城市,而是由于它是主 要

的财政金融中心。

B13、与其在敌人压迫下忍辱偷生,苟延残喘,还是勇敢地拿起武器去同他们拼命。 B14、我们厂不但生产这种产品,而且其他厂也生产这种产品。

B15、有时,也能够记下查考的线索,却又因为原文不在手头,无从查考,又没记下查考 的线索,但是后来需要用到它时,甚至还能够背诵出个别句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5l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