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班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3-09-13 05: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前中班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丰富多采,尤其表演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是幼儿园通过扮演某一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巧,再现该文艺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除了扮演角色之外,还有歌舞、打击乐等自娱自乐的形式。选择表演游戏作为发展幼儿创造力的载体,是因为其内容广泛,种类多,材料广,具有调动幼儿想象空间和可创造因素,有随意和非现实性的特点,是幼儿主动性、探索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是搭建幼儿自我挑战和获得成功的平台。它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表演游戏、更换意识、目的性、创新意识 一、表演游戏的概念 (一)表演游戏的概念

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是根据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表演的游戏,也就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表演技能(对话、动作、表情、语调等手段)创造性地表现和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游戏形式。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一种重要游戏类型,表演的方式也是按幼儿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的。在游戏中,不但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愿望,并能学习一些优美的语言,体会一些积极的情感,明了一些生活中的道理,而且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它为每个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和场所。

简而言之,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二、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根据我们对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不仅幼儿园平时很少开展表演游戏,而且就是专门组织的表演游戏来看,从故事选材到教师的组织指导,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中班幼儿时处在小班幼儿与大班幼儿之间,小班幼儿的游戏表演只是初期、简单的进行表演游戏,而大班则是已经进入自我的、深程的表演,他们对于游戏表演已经拥有了一定得分认识,但中班的游戏表演则是根据自己熟悉的作品内容,以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愉快地在大家面前表演,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表现了自己对作品的爱憎情感,这是在其它游戏中无法表现的,也是困难的。下面我就以中班幼儿在游戏表演中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一下应对措施。

一、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角色更换意识不强。

表演游戏是通过角色表演来实现的。在角色游戏《我是社会的一员》中,银行接待员、小邮递员、超市服务业、小吃店老板、厨师等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人物形象。在表演前期,我们引导孩子去现场了解人物的行为并在美工区制作了头饰。在活动中,孩子们能根据表演的需要来分配角色,并挑选头饰。但,在第一次表演时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幼儿在戴好头饰后,互相欣赏着自己戴的头饰。“这个头饰是我做的”“这是黄佳怡做的小小邮递员”。而后就开始模仿各种人物的动作嬉戏打闹。直到老师介入时,才渐渐进入游戏的计划、协商阶段。同时还发现:某个幼儿如果第一次表演时扮演的是厨师,那么在他后续的表演活动中总会选择这个角色进行游戏。

通过与幼儿交流我们发现:这与幼儿对某一角色的喜好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大多数幼儿喜欢厨师这个角色,因为是厨师能给大家煮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故他们就会认为厨师最好。从这一点中我们感到在有头饰的情况下,中班幼儿能较顺利地完成角色分配任务;他们有一定的角色更换意识,但角色自主更换意识不强。 措施:教师参与角色表演。

教师参与角色表演,一是为了增强幼儿的表演意识;二是教师在参与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角色来表演。比如每次表演后请幼儿来讨论“你觉得老师哪个地方表演的最像银行接待员?哪些地方还不好,你能帮帮老师吗?”这时可以因势利导地请孩子来表演这个角色。但要注意教师参与角色的指导不宜过多,当孩子建立起表演意识、角色互换的意识时,就应该用鼓励的方式来强化。

二、游戏的目的性差不强,幼儿在游戏中容易跑题。

比如在中班《早上好》故事教学中,目的是让幼儿明白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在没有老师参与的情况下,孩子们会随意中断自己的表演,拿起娃娃家里的玩具玩。这时老师以角色的身份加入到孩子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会一遍一遍地邀请老师来表演。一旦老师离开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将游戏进行下去。这说明中班幼儿往往因为准备道具、材料而忘了游戏的最终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中班幼儿以愉悦为游戏目的,任务意识不强的特点。 措施:营造轻松的氛围,呈现游戏情境,关注幼儿的表演

我觉得教师应重在观察幼儿表演,倾听幼儿的心声,淡化表演的结果,关注幼儿的表演并不是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过多的指导、干预以纳入教师自己的意图,而是强调教师的观看和倾听,让幼儿觉得别人承认自己的存在,知道自己的思想,适当时教师将情况进行记录,以便作为进一步决策的依据,幼儿有充分时间和自由进行表演,心理无压力和负担。一位教育者强调:“教师不是裁判员,而是当儿童需要借助一个手势、一句话时他们可以去寻求的资源。”只有理解教师的角色,才能在关注幼儿的表演时,主动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教师重视他,允许他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创造。

三、简单再现故事情节,缺乏创新意识 表演游戏在表演时是要根据自己对作品、角色情节的了解,在语言、动作上进行想象、创造,增添改动,所以它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游戏。

在最初表演《金鸡冠的公鸡》时,因为故事里有许多小动物,每一个角色有好几个头饰,孩子们会不时地跑过来对老师说“老师有两只画眉鸟,可故事里只有一只”,个别幼儿还会因此与小朋友争论不休,致使游戏无法进行。又如,在表演中最难的就是要记住不同动物的出场顺序。我们发现,有些幼儿由于记不住,就采取跳过的方式。这一点说明中班幼儿缺乏拓展故事情节的能力,也就是缺乏创新意识。

措施:有效的点拨。

有效的点拨,就是要在孩子的问题情景一旦产生时,老师要能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孩子提出的有两只画眉鸟时,我们就问孩子:“画眉鸟出现过几次,它是家在哪啊?”这样的问题已提出孩子们就想到了,有可能是树上,房子等等。由此可以帮助孩子拓展出新的故事情节。又如记不住出场顺序,我们引导幼儿复习故事情节,帮助幼儿解决表演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孩子们的表演更加充实丰满。 虽然表演游戏只是一种游戏,但它却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使得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很好发展,让幼儿放松自由的游戏,大胆创新,也就能让幼儿更有兴致的参与游戏,那么教育的效果和意义才能随之产生。

总而言之: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通过扮演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如当爸爸、妈妈给孩子讲完“小兔回家”、“小马过河”等故事后,孩子便会自然地模仿小兔、小马说的话和做的动作,这就是表演游戏,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一样,必须扮演一定的角色,只不过角色游戏是孩子对生活中的印象,自由地创造和表现,而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和童话情节进行创造性游戏。幼儿在表演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文学语言,模仿人物的性格和情节,创造性地表达思想感情。

表演游戏的教育意义在于幼儿富有创造性的表演、更好地领会思想感情,受到作品中善良角色的品质,性格的熏陶,学会分清是非,区别善恶,所以,孩子首先要听懂、要领会作

品的内容,然后经过加工,才能表达出来,这种创造性活动,要求孩子运用想象、表演才会逼真,在表演中,要布置一定场景,运用一定道具,这对孩子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中班幼儿的游戏表演在其中更为重要,它不再像小班那样浅尝辄止,也不像大班那样灵活多变,它在中间起着重要的意义,带领幼儿突破自我,创新思维的重要的桥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5i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