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4-04-21 02: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通往奴役之路》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所作。主要分析了集体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的一些缺陷。作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在书中主张古典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的做法。 本书作者哈耶克出生于奥地利,但母国沦陷之后,便加入英国籍,并终生使用英国公民籍。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借鉴计划经济的经验,实行凯恩斯主义,加强对市场的管控,实行“福利国家”制度。当时的社会主义也是在美欧各国风靡一时,产生了一阵“铲除私有制”和“拥护计划经济”的热潮。但是哈耶克敏锐的注意到所谓“福利国家”并非是为个人自由而做出的努力,最终会走向专制。所有的集体主义最终会无意识的走向集权。而多年以后撒切尔夫人上台,解决由长时间“凯恩斯主义”带来的滞胀危机的时候,哈耶克的思想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哈耶克的另一本《自由秩序原理》也被她当作改革的教材。哈耶克的思想不仅对当时,也对现在的经济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分析本书的主题思想与哈耶克的论证逻辑,最后将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与思考。 (一)个人与集体----对自由的争论 首先,在理解某个观点时我总习惯先拆分词语理解作者对他们的定义。自由主义,并非自私自利,而是对个体自由的尊重,集体不能强迫个人做出违背他的喜好与偏爱的事情,个体自由大于集体利益。而集体主义则相反,它通过整合组织全体社会成员的资源而达到一个明确的社会目标,这一过程通常有着精确周详的计划,并且整个过程拒绝承认个人领域的不可侵犯性,所有人都有着一个共同价值准则---集体的至高无上性。 自由主义带来的周期性经济波动展现了自由主义的确存在着它的缺陷---贫富差距的拉大,即个人发展的不平等,所以被冲昏了头脑的人们迫不及待的把激情投入到了一个乌托邦上---集体主义(如德国法西斯的民主社会主义)。殊不知集体主义背后有着更大的缺陷。人们真的都会一致认同所谓的“共同目标”吗?共同的价值准则又如何确立?无论是多么优秀出色的计划者我想都不能使所有人得到福利,更不必说这个范围涉及到一整个国家。 个人与集体之争涉及到了对自由的不同态度。康德对自由的定义是一个人在法律的范围内出于自己的意志行事。很明显,法治是自由的基础。更具体一点来说,法治约束了政府的强制力,在政府做出行为之前就预先有了其不可逾越的规则来维护自由的存在。作者在书中便是引用了康德的观念。集体目标的行使是不顾及法律的。计划的制定从来不是预先制定好获得了公民的认同与支持,只是根据当前实际需要制定,在此过程中为了目标的实现还会把人分个轻重尊卑,人成为了实现目标的工具,最终计划者在这样强大的权力下成为了奴役“工具”的专制者,而微小的个体便走上了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那句“此书献给所有党派的社会主义者”的确提醒着我们反思这一点。 (二)计划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性 不可否认,计划经济有着强大的社会保障能力。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狂潮就植根于社会主义所倡导的计划经济在应对就业问题上的强大功效。分配体制下所有人都能得到工作也能得到一份最低生活保障。尽管哈耶克不否认这一点,他对此提出的回应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思考的角度---不能把单一的目标(如就业)置于其他一切目标之上。 而效率方面,计划经济表现的可能就不会如此出色。尽管高中政治课本一提到计划经济就不得不为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出色效果欣喜不已,但我们却忘了考虑一种名为“机会成本”的重要存在。哈耶克在书中就抓住了这一点对计划经济进行了猛烈进攻:失去市场和价格机制作为我们整合分配资源的依据,那么我们整合组织调动起的如此庞大的资源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对这个社会、对这个社会里的个体有益处?即使有益,那么是不是最有益的做法?毕竟计划经济的投资是拿整个国家做出保障,如果对相当多的个体来说这项事业毫无益处,引发的也将是机会成本无穷大的一场经济灾难。所以哈耶克出于计划经济对个人利益的戕害,批判否定计划经济。 所以我们需要市场经济,竞争的行为自动将市场与价格机制运用于资源的分配当中,从而首先尊重了个人自由与权利,其次也提高了分配效率。 读完本书笔者其实也产生了一些与哈耶克不同的看法。 首先对哈耶克关于计划经济的看法---即计划经济不该存在,是集体主

义的恶果---笔者仍然持有一种保留意见。首先迄今为止出现的计划经济(无论苏联还是中国),都没有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作为前提,与马克思的设想其实存在着偏差,如果真的出现了哈耶克所谓“计划经济的恶果”,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必然。另外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不成熟的计划经济曾带来的一些成果---苏联在经济大危机当中未受影响反而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国;新中国时期我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逐步发展起了我们的工业。其中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如今反思与借鉴。同样,哈耶克也承认了在一些公共事业上,如邮政、道路、污染等,需要政府参与而不能完全放任。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计划经济并非罪大恶极。 而或许集体主义的弊端更多的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就像哈耶克所主张的那样,当计划经济陷入萎靡,计划者就会利用一切手段向被统治者进行思想上的奴役,人们认为经济的萎靡是因为国家的权利不够大,不够集中,热情高涨的民众尽管怀着各自不同的理想目标却一齐支持中央集权(如法西斯德国,自由与民主的消失殆尽,纳粹与社会主义的兴起),最终迈向集权。这样一股庞大的权力为所有人设定好了生活目标,个人生涯不复存在。而一旦推广到国际社会,便是国际性的战争和极权。《1984》给我们描绘了极权政体的残暴冷酷,而《通往奴役之路》则为我们刻画了极权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也许,可怕的不仅仅是对私人财产的肆无忌惮地攫取,更多的也是对自由思想和自由参与政治生活之权利的悄无声息地剥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55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