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复习课教案剖析

更新时间:2024-06-08 14: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 认识分子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2. 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学会辨别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 知道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学会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有关热现象。 5、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能辨别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6、经历探究物体吸热能力的过程,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养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内能的改变;②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③热量的计算。 难点:①分子热运动;②内能的理解。③比热容的理解。 【学具准备】

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集气瓶、打气筒、水和食用油等,以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知识构建】

【复习过程】

[创设情境] (播放“海陆风”flash动画,同时提出问题)

1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总会感到习习的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你能否运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海陆风”形成的原因呢?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切入主题,更好的体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形象的flash动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形成复习课的枯燥感。)

[专题复习] 专题一:分子动理论 ? 知识聚焦

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组成的;扩散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运动跟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___________越剧烈。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 实验设计:如何利用烧杯、冷水、热水、红墨水、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 、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探究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和分子间作用力。

? 探究一: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典题探究)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 C.通过嗅觉可以鉴别醋和酱油 D.刮风时尘土飞扬

(技巧归纳)分子运动只能通过一些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不要把宏观微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或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运动。

(学以致用)

1.如下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烧杯中,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叫做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看到墨水分子在运动(选填“能”或“不能”)。我们通过扩散现象来验证分子的运动,这里运用了物理学中的_______法 。实

2

验中我们将看到_______杯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个实验表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___________。

2.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及其影响因素,注重对物理方法的复习。)

? 探究二:分子作用力

(典题探究)例2、以下四张图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

A B C D 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使热水很快变色 B.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C.磁铁对铁钉有吸引力

D.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

(技巧归纳)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种力是微观的,看不见的,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学以致用) 1. 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下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 。可见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力。 3

2. 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了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实验和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加深学生对分子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专题二:内能 ? 知识点聚焦:

1.物体内部 做无规则运动的 和 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 物体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内能越 ,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 。

3.物体在 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它是一个 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 转移的数量。

4. 和 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 的。

? 实验设计:

如何利用烧瓶、打气筒、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探究物体内能的改变?

? 探究一:影响内能大小因素

(典题探究)例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C、相同温度1kg的水和1g的水内能相同

D、质量为1kg温度为0℃的水和质量为1kg温度为0℃的冰内能相同

(技巧归纳)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分析物体内能大小时需要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学以致用)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开的水有内能 B.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有内能

4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 D.水结冰时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设计意图:判断或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时,学生往往只考虑温度这一个因素,通过分析例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切忌只从某一个角度去分析问题。)

? 探究二: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

(典题探究)例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C.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技巧归纳)准确把握三者关系: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加(减少),但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体熔化与液体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反之,物体温度升高(降低),内能增加(减少),但不一定吸收(放出)热量,可能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

(学以致用)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D.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设计意图: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是本章难点,在分析例题,总结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第1题辨别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第2题辨别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突破本章难点。)

? 探究三:内能的改变

(典题探究)例5、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天晒太阳人会感到暖和 B.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会变凉 C.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D.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变凉

(技巧归纳)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所以物体内能改变了可能是做功、可能是热传递。区分物体内能改变的方法:做功是内能和其他能之间的转化,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有关,是“看的见”的,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与物体的微观运动有关,

5

是“看不见”的。 (学以致用)

1.如下左图所示,手冷时对手“哈气”,手会暖和。这是通过 方式来增加内能的。

2.如上中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看到棉花燃烧,这个现象说明 。

3.如上右图所示,瓶内装有少量的水,水上方有水蒸气,塞紧瓶塞,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发现塞子从瓶口跳起,同时瓶口出现大量“白雾”,这个现象说明了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两个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做功和热传递均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区别是:做功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有关,是“看的见”的,热传递则与物体的微观运动有关,是“看不见”的。)

专题三:比热容 ? 知识点聚焦

1.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符号用 表示,它的单位是 ,单位的符号是 。

2.它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 的物理量,它是物质本身的一种___ _________。

? 实验设计:利用酒精灯、烧杯、温度计、水、食用油等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 探究二:比热容

(典题探究)例6、如图甲所示是教科书上提供的“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加热,在吸收热量相同时,通过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大小。小雨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

6

⑴实验中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________ 相同。 ⑶图乙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_________ 相同。

⑷图甲的实验物体吸热多少用_________表示,用到了物理中的________法,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越长的表示吸热能力越_________,比热容越____________。

⑸图乙改正错误以后继续实验,加热相同的时间,温度升高越多的表示吸热能力越_________,比热容越___________。

(技巧归纳)方法一:初温、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较高的物质比热容小。方法二:初温、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升高一样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大。

(学以致用)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2.如下图所示,夏天在海边玩耍,为什么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的?

3.如下图所示,汽车司机用水来给发动机“降温”,是什么缘故?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方案的设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认识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反馈练习2、3是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

? 探究二:热量的计算

7

(典题探究)例7、太阳能热水器内装100kg的水,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从20 ℃升高5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技巧归纳】:明确升高与升高到或降低与降低到的含义。

(设计意图:练习使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分析、计算的能力。) 【达标检测】

1.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__ 的性质;一辆汽车的水箱中装有10kg水,如果这些水的温度都升高了50℃,则它吸收的热量是__ _J[ c水=4.2×10J/(kg·℃)]。

2.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 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觉到热 C.古代的人钻木取火 D.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融化了

3. 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

3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5.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

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6.用图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

8

⑴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乙图所示,水的沸点为 ℃.

⑵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盐水吸收的热量比水要 (选填“多”或“少”).

⑶能否仅由“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食盐水比热容大的结论? 【盘点收获】

【家庭作业】

市复习丛书《第十三单元:内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程序一改过去考改考的枯燥复习模式,通过以实验为线带出全章知识,学生在这样的复习课中一直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章知识。

2.通过实验设计让知识瞬间再现,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印象非常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9

3.在学习中教师要积极深入各个小组,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并对每个小组的复习情况进行简单的记录,进行总结反馈。

4.整个复习流程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5.在复习每一个专题时,尽量让学生总结技巧方法,学生如果总结不出的话,老师根据调研情况,协调好小组间的交流。

附:课堂检测答案

1.比热容大 2. 1×106

2.D 3.D 4.C 5.A 6. ⑵多 ⑶不能;实验中没有保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

⑴98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55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