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论文-读苦命天子有感

更新时间:2023-08-07 20: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近代史纲要论文-读苦命天子有感

史乎?人乎!

——读《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有感

By紫日

同学,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历史,更进一步,喜不喜欢近代史?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反正我之前是不怎么喜欢。因为接受了太多的“正统教育”,每次想到历史就只是剩下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高中应付考试最为重要的意义。所有历史事件在我的脑子里都成为了死板的考点,有了标准答案,只需要按照编书人所理解的历史,死记硬背。可惜,在下不才,死记硬背对于一个理工狗来说真的太难,我更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血有肉的真实情节更能打动我。很幸运,老师推荐下,我在这学期找到一本书——《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1,向我真正展示了一个末代皇帝经营王朝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位皇帝的“所思所想”。我们下面一起来看一些书中有趣的事,同时随便聊聊我的一些看书感受。

我看书的第一个感受是,历史,基本都是人的理解、选择和再造。正如茅海建先生在书中所说“历史作为已经发生的事实,应当是非常客观的,但历史研究又是相当主观的活动。任何一部历史著作都是史学家对史料的一种主观解读,在不同的人眼中的历史面目会有差别。”2正如隔壁的核试验,对于这个在他们国内则是一片庆祝之声,但是国际就是制裁,再制裁。我认为这还有点保守,可以进一步说:历史,基本都是人的理解和再造。因为绝大多数的史料都是人进行撰写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就会进行选择,大多数史料的产生就已经带上了人的主观色彩,因此更进一步是可以的。好了,我们来看看书里的几个故事感受一下。

我们不妨再痛苦回忆一下高中学过的太平天国知识:太平天国的兴起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下的产物。3然而在《苦命天子》有这么一段描写“圣贤的书再也读不下去了,洪秀全找来1836年他在广州街头得到的一部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研读中,又联想到1837年他落第后大病40余日梦中的种种异象,突然发现自己就是天父上帝赐封的“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受命降世斩邪

1《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茅海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

2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导言第三页。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44页

近代史纲要论文-读苦命天子有感

留正。于是,他便自施洗礼,自行传教了。拜上帝。4”更加荒谬的是还有各路天父“亲戚”的出现:洪秀全是天父耶和华的次子,耶稣的二弟,冯云山、杨秀清成为了天父的三子、四子,不时地“天兄附体”来传达所谓天意实则他们的个人意愿的旨意。5后面就是以这样的一种宗教信念鼓动百姓,太平天国运动逐渐地发展起来了。可以看出,洪秀全是在读书走仕途无望,突发奇想,自封太平天王,开始传教,然后逐渐演化成太平天国。这个不就是浪荡游子不满现实,报复社会的演绎版吗?放到现在,那也绝对是被归为邪教一流。所以实在让人想不通为什么太平天国的兴起会被解释为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下的产物。不禁让人想起了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文中一句话,作者本来没有什么含义,但是“出卷者有心”,强行创造了许多的含义,只是为了给考生灌输一些思想。太平天国运动的产生这个历史事件也是被后人实现了理解和再造,因此才会有了教科书上的意义。

另外一件事情。“当时僧格林沁截拿巴夏礼一行,共计39人,而到10月8日、10月12日、10月14日三次释放被俘人员时仅19人,另外20人在狱中死去。为了报复清朝的“残暴”,英国专使额尔金决定给咸丰帝一个永久的“教训”。最初意欲烧毁城里的皇宫,后因恐皇宫化成灰烬,清朝颜面尽失而有可能垮台,从清朝手中攫取的利益随之再失。最后,额尔金选择了圆明园。而在抢劫圆明园的最为积极努力的法方,却认为此举“不文明”而拒绝参加。”6看到这里,原来火烧圆明园也是有原因的?!在我的接受教育里,外国侵略者非常的残暴,不仅抢夺珍宝,还要把圆明园毁掉,这就已经是火烧圆明园的全部。但是不曾想,原来侵略者一开始并没有说侵略时一定要火烧圆明园,而是人质被杀,想给清朝一个教训才临时做出的决定。在这里,我并不是想为侵略者们火烧圆明园洗白,他们抢夺和火烧圆明园就是错的。但是想说明我们接受的很多历史正如火烧圆明园一样也是经过了理解和选择,展现出了书写者想传递的信息,隐去了事件的全貌。

正如上面所说,历史的书写不乏人的选择和再创造。那么不如让我们回归到历史人物本身,抛开各种意义,去了解处于那个时代活生生的人的所思所想,这要比那么空洞强加的意义真实很多。

4《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54页

5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第四章“上帝之祸”

6《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226页

近代史纲要论文-读苦命天子有感

书里面就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人物——咸丰皇帝。我从来没有想过皇帝是什么想法来处理这些事情,想必你也没有。那让我们来看看皇帝对一件事——战后不平等条约的看法,真正了解处于那个动荡年代的皇帝本人。

我们又回顾一下历史知识,1858年6月13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6月14日签订《瑗珲条约》,6月18日签订《中美天津条约》,6月26日,签订《中英天津条约》,6月27日签订《中法天津条约》。一系列的条约概括起来主要有几点:一、公使驻在北京,觐见皇帝时用西方礼节。二、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即蓬莱,后改烟台)、台湾府(今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今海日)、镇江、南京为通商口岸;并约定在平定太平天国后,长江中、下游另开三埠为通商口岸。三、外国人凭“执照”可往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执照”由各国领事颁布,由清朝地方官盖印。四、修改海关税则,减少商船船钞。五、赔偿英国银400万两,法国银200万两。六、对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清政府保护传教等项,各国条约较之旧条约有了更加明细、详备的规定。7不知道你认为最有损国家权益的是哪几条。你可能会说这不是明显的吗,第四、五、六条最严重。我也是这么想,但是如果穿越回去那我们估计活不过第二集。因为咸丰皇帝并不是这么想的。

他是怎么想的呢?在咸丰帝心目中,情况却正好颠倒过来。他认为最最可怕的恰恰是公使驻京,其次是内地游历,再次是增开口岸。所谓天津谈判20多天,咸丰帝指示桂良一争再争,最后不惜于决裂开战,就是为了废置公使驻京等项。至于那些损害中国最为严重的条款,咸丰帝、桂良等人在大炮的威胁下倒是比较痛快地接受了。8看到这,是不是觉得这个皇帝已经疯了?作者又不是皇帝本人,所说的皇帝这个想法是真实的吗?我们还可以看点其他东西来比较。

1858年7月,两江总督在上海与英等国修订关税条例,使节宣布大皇帝的“新恩”—全免一切海关关税,鸦片开禁合法输人,让“各夷感服”,然后再谈判取消公使驻京、长江通商、内地游历等(天津条约)载明的条款。咸丰帝显然对他的这一计谋非常得意,宣称“此为一劳永逸之计”。为了消除政治上的祸害,经济上受一些损失,咸丰帝是不在乎的。君子讲究的是“义”,只有小人才注重

7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189页

8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190页。

近代史纲要论文-读苦命天子有感

“利”呢。9咸丰皇帝只为了取消公使驻京等条款不惜牺牲海关关税,甚至让鸦片合法化。其二,在联军攻入北京,奕訢求和的时候。“所有在天津议定和约,自必一一皆准,本爵必不失信……至亲递国书一节,待责大臣到京之日,选择严肃处所,设立香案,由本爵代接贵国国书,置于案上,以昭礼敬。”这就是说,清朝可以同意英法以往提出的各项要求,但只有一条决不让步,那就是“面见皇帝亲递国书”。10为了不让亲递国书实现,竟然不惜答应所有要求!可见,在咸丰皇帝的心里,这样的条款重要性排序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咸丰皇帝如此害怕公使驻京当面递交国书?他没有疯,原因很简单,他的观念和我们不一样。他认为我国是天朝上国,天子统治一切,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什么“英夷”、“弗夷”、“咪夷”都是远离我天朝的蛮荒小国。那么那些关于利益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割地、赔款等不平等条款只不过是我们天朝对咦国的小恩小惠。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强调正统,从来没有过平等国家的概念。而让公使进京,咸丰皇帝成了什么?那不是成了别人的囚犯,受敌国监视?如果仅仅是公使驻京,咸丰帝在如此危局之下或许也会忍了,但更要人性命的是这些驻京的公使要求面见皇帝,亲递国书!这可牵涉到自年马戛尔尼使华以来一直争执不休的礼仪问题。

当时的西方人认为.对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是一种污蔑,表示着臣服性的宗藩关系,因而坚持用西方使节见君主的三鞠躬。这种礼仪之争在今天很容易被看作一个小问题,但在当时的,天朝是非常之事,是牵涉到大是大非的政治性原则问题。

中国以儒家学说立国治国。而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礼。“礼”在当时具有绝对重要的作用,其准确含义今日己无相同的概念,它表示着上下等级秩序,是统治的标志。由于它的功能特别,以致在政府六部中专门有一个“礼”部,主持王朝的典仪。

三跪九叩的确是藩使见宗主的礼仪,但又不是藩使见宗主的专用礼仪。它是清朝唯一的正式礼仪不用此礼,不是对中国皇帝轻慢吗?咸丰帝或许已听说了西方臣子见君主也不过三鞠躬而已,但从心底里认定.那只是没有教化不知尊卑犯

9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195页

10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257页

近代史纲要论文-读苦命天子有感

上作乱的“夷”俗。让朕面对一个鞠了3个躬便站着说话的“夷”使,这不仅仅对朕个人的袭读,而且是对大清朝的污厅。若让此等事情发生,朕又何颜以对列祖列宗,若让此等事情录于史书,岂不遗臭万年。

中国的皇帝决不能面对一个不肯跪拜的人,不管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那是对“礼”的破坏。“礼崩乐坏”是王朝灭亡的征兆。11

以上是我在本文中最大一次引用书中原文,因为这是我看得印象最深,最酣畅淋漓的一段。原来咸丰并不是因为不想让外国人看到自己的“绝世美颜”而拒绝接见外国使节,而是因为他在思考的是另一种“国家利益”,只不过和现代人的想法完全不同罢了。酣畅淋漓是因为上文真正从皇帝本人的想法出发,解决了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历代皇帝对外国使节如此不待见,还强行要求跪拜礼的事情。远比利用所谓“封建统治、皇帝强权”来解释要生动精彩许多,让我认识到了一个活生生有想法的皇帝。

讲了那么多故事,总结起来就是:史乎?人乎!历史,基本都是人的理解、选择和再造。对于各种后人赋予的意义我们要谨慎甄别,有自己的思考。我们可以选择去关注历史事件的人物本身,他们的想法。这样也许更能理解事件本身。

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恭喜你落入了我的思维“陷阱”,本质上也是接受了我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选择。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你可以自己去看看,体会不一样的史书,产生自己的理解!哦对了,如果想看这本书的话可以去图书馆借到了,我已经还了。因为自己买了一本,提醒自己关注历史更重要的是关注里面的人真正经历了什么以及他们的真实想法。

11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192—194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4z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