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 考试重点

更新时间:2024-03-10 01: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应急预案编制推荐性标准:AQ/T 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 p4 2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存在的问题:p4 1应急预案过于简单粗略,有些只是一般的管理规章,应急救援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强。

目前相当一部分已发布的应急预案对应急救援的有关组织机构与职责、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规定,而应急预案中应包括的核心内容的描述缺乏,将应急预案与应急条例混淆。

2应急预案并未按科学的程序制定,比如缺乏充分的应急能力评估和风险评价、资源评估等。 3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和应急功能描述不全,不能满足应急活动的需求。

4缺乏过程的描述,如准备阶段、初级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等。(在AQ/T 9002—2006中要求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 5应急预案的编制步骤过程不合理,在编制中应遵循五步法的要求较为科学合理。鼓励应急工作相关部门和员工的参与,如是几个人编写并不传达,常常造成编制好的预案束之高阁,群众不知情的结果。

6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较差,很多应急的方法和措施不具体,责任不明确;应急预案的笔者乃至没有充分考虑自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和应急能力的实际,对应急关键信息,如潜在重大危险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缺乏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导致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差,有的甚至连报警电话和通报联系电话表都未提供。

7应急预案中的应急指挥和应急管理方面的叙述,缺乏相关部门之间必要的协调,存在矛盾或重复现象,常会造成事故应急行动时职责不清、指挥不力、操作混乱的局面。 8预案制定后并未得到很好的宣传、培训、演练、维护与实施。

3突发事件应对法“预防与应急准备”条款:p6 重点:第二十三条、二十四、三十三、三十六、五十、六十八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七条规定:“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4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5事故上报不得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

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故意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并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6突发事件分级及标示:一级(红色)、二级(橙色)、三级(黄色)、四级(蓝色)。一级为最高级别。 7恢复阶段的基本任务:清理废墟、解除警戒线、事故原因调查、事故经济损失评估。 8应急救援体系基本框架结构:

9应急运作机制:

(一) 统一指挥 (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 p14

事故指挥官 行动部部门职能:

策划部 后勤部 资金/行政部 (1) 行动部:负责事故现场的战术行动,并保证所有的应急战术行动按照事故行动计划来完成。 (2) 策划部:负责有关应急信息的收集、评价、文件化、发布和使用,以及应急现场资源的使用和需求情况,也可准备事故的行动计划。 (3) 后勤部:负责提供设施、服务、人员和物资,并向事故(统一)指挥负责人报告。

(4)财政/行政部:跟踪事故所有费用、评估事故的自己事项及其他功能未涉及的行政职责,并确保对事故(统一)指挥负责人负责和报告。

(5)应急指挥官员:对现场提供全面的管理,对于设备、人员的指挥、控制及调度,协调不同机构的人员等。 (二) 分级响应

响应级别:一级紧急情况,(本部门)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 二级紧急情况,(有关部门)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 三级紧急情况,(外部机构)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 (三)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四)公众动员(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10应急预案:又名“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应急处理预案”、“应急计划”、或“应急救援预案”,是事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件)或灾害进行预测,而预先制定的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的有关救援措施、计划或方案。

11应急预案类别:(1)按突发事件性质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2)按应急预案的功能与目标 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

(3)按行政区域 国家级应急预案、省级应急预案、市地级应急预案、县区级应急预案、企业级应急预案 (4)按预案的性质 指导性预案、操作性预案 12应急预案基本编制结构(1+4)

13专项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3 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体系(2)指挥机构及职责 4 预防与预警 (1) 危险源监控(2)预警行动5 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a)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b)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c)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d)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e)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6 应急处置(1) 响应分级(2) 响应程序(3) 处置措施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4应急预案编制基本要求:应急预案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完整性、符合性、可读性、互衔性 15支持附件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的有关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有关的附图表)危险分析附件、通讯联络附件、法律法规附件、应急资源附件、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技术支持附件、协议附件以及其他支持附件。 16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

17现场处置方案注意事项(前五条最重要)

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4 现场自救和互救的注意事项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18应急预案编制核心要素 1.方针与原则

2.应急策划 (1)危险分析 (2)资源分析(包括能力评估) (3)法律法规要求(包括企业相关规定) 3.应急准备 (1)机构与职责(2)应急资源(3)教育、训练与演练 (4)互助协议

4.应急响应 (1)接警与通知 (2)指挥与控制 (3)警报和紧急公告 (4)通讯 (5)事态监测与评估 (6)警戒与治安 (7)人群疏散与安置 (8)医疗与卫生 (9)公共关系 (10)应急人员安全 (11)消防和抢险 (12)泄漏物控制 5.现场恢复

包括事故后恢复、人员安置、赔付、现场清消、企业恢复如生产条件—水、电及其供应等。 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事故或演练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补充、预案修订和完善等。 19应急预案编制步骤

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2资料收集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应急能力评估5应急预案编制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20在下述情况下应对预案进行修改或修订

1日常应急管理中发现预案的缺陷2训练或演习过程中发现预案的缺陷3实际应急过程中发现预案的缺陷4组织机构发生变化5原材料、生产工艺的危险性发生变化6生产经营范围的变化7厂址、布局、消防设施等发生变化8人员及通讯方式发生变化9有关法规法律标准发生变化10其他情况

21预案评审过程分类表

评审类型 内部评审 同行评审 外部评审 上级评审 评审人员 预案编写人员 具备与编制成员类似资格或专业背景的人员 对应急预案负有监督职责的个人或组织机构 评审目标 确保预案语句通畅;确保应急预案内容完整 听取同行对应急预案的客观意见 对预案中要求的资源予以授权和做出相应的承诺 改善应急预案完整性;促进公众对预案的理解;促进预案为城市各社区接受 确认该预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上级政府有关规定的要求;确认该预案并与其他预案协调一致;对该预案进行认可,并予以备案 社区评议 社区公众、媒体 政府评审 政府部门组织的有关专家

22应急预案的定期修订

1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定期评审2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援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3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发生重大变化4应急预案相关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职能调整5潜在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重大变化 6应急预案的多次修改需要进行重新修订7其他应急修订的情形 每三年进行一次大的修订

23预案的备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指定的有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要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要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中央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应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报所在地的省(区、市)和市(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中央管理企业总部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24政府与生产经营单位的预案衔接问题:可按照常态(平时)与非常态(战时)、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解。一是常态时(平时)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包括指挥机构、资源与装备、应急救援队伍、宣传、培训和演习等;二是非常态(战时)应急预案之间衔接,包括信息上报、应急处理以及社会联动机制等。 25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两个标准(内容要看,p58):《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1992)【侧重于防隐患】、《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侧重于找源】

26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两个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主要针对危化品以外的危险源,如锅炉、压力容器、煤矿、压力管道、尾矿库】

27企业应急资源分析内容:企业消防力量、人力资源、通讯联络及警报设备、监测和检测设备、泄漏控制设备、保安和进出管制设备、应急电力设备。

28社会应急资源分析内容:城市专兼职消防力量、医疗救护机构分布及救护能力、应急救援所需的重型设备、现场急救机构和急救器材、设备

29应急能力评估:定性,应急资源分析;定量,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和所需安全疏散时间 30事故分级(或)

死亡(人) 重伤(人) 直接经济损失

31企业事故应急指挥模式整体框架

一般事故 1~2 1~9 ~1000万 较大事故 3~9 10~49 1000~5000万 重大事故 10~29 50~99 5000万~1亿 特别重大事故 30~ 100~ 1亿~ 总指挥 副总指挥 副总指挥 公共信息官员 联络官员 安全官员 后勤部 财务管理部 行动部 策划部 分组 空中作业组 资源小组 服务分组 计时小组 区队/群 空中支援群 状况小组 通讯小组 采购小组 补偿小组 单一资源 空中作业群 文件小组 医疗小组 混合编组 撤离恢复小组 专门技术人员 食品小组 成本小组 特定编组 支援分组 供应小组 设备小组 交通支援小组 32应急预案培训与教育的基本内容:

1报警2疏散3火灾应急预案培训4不同水平应急者的培训与教育(1)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2)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3)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4)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5)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 33应急训练类型: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自选科目训练

34应急演练按照组织方式及目标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综合演练。特点:桌面,会议室、成本低、效果差、不需要提交报告。功能,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本和效果居中,要提交报告。综合,作业现场,效果最好,投资成本最高,要提交报告。

每年至少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35演习基本过程与任务:策划——演习准备阶段(最重要)——演习实施阶段——演习总结阶段 人员准备:演习人员、控制人员(控制时间,记录)、模拟人员(伤者)、评价人员(现场记录参演人员)、观摩人员(警戒线外)

36演练评估与总结:不足项(最严重)、整改项、改进项(可改可不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4y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