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及相关标准目录

更新时间:2023-04-24 19: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筑业

基础知识及相关标准目录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年月

前言

纵观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城市化不断扩大趋势。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新建筑拔地而起;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展开,未来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建筑市场,这种趋势对新型建筑物提出了更高要求。毋庸置疑,建筑业已成长为全球最大产业之一,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可持续发展要素产生了巨大影响。?

如今,政府、商用和民用新型建筑要求能够防火、防洪、抵御自然灾害、防范恐怖袭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不良影响,还要求能够更便捷地接入信息通讯网络,并充分考虑老年人或残疾人使用

便利性。无论是对个人、组织乃至国家来说,建筑物都在其拥有资产中占据着相当大比重。从环境角度而言,建筑物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巨大消耗者,而且也是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制造者。由于建筑材料及建筑过程会对建筑工人以及生活或工作在其中人们产生健康和安全方面影响,建筑物质量好坏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标准在建筑业中应用,可以提高效能、优化资源、传播知识、促进贸易和公平竞争,同时也能简化建筑物规划和设计。除此之外,标准还有利于提供更有价格竞争力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更高质量和安全性能,更低开发费用,减少事故并更快地传播新技术,提高居住者生活质量,确保建筑物基本质量和安全,而且通过采用新技术能够保障智能绿色建筑顺利建造和运行。

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联合发出世界标准日祝词,主题是“标准与智能绿色建筑(Intelligent?and?sustainable?buildings)”,旨在通过标准实施和推广,将绿色理念与信息通讯技术融入建筑之中,减少污染和能耗,为人类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生活空间。世界标准日智能绿色建筑―4326037 0871―4326038 传真:0871―4326037

E-mail:YNSTD@e4094a67a26925c52cc5bfd4 YNBZ@e4094a67a26925c52cc5bfd4

网址:e4094a67a26925c52cc5bfd4

一、建筑业基础知识

建筑

建筑,它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统称,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建造活动。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美术门类。体现为城乡建筑环境、各种类型房屋、陵墓、园林、建筑小品和某些纪念性建筑及其他建筑设施总体和个别设计、风格、艺术价值,也指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和手法。建筑艺术主要是通过空间实体造型和结构安排、各门相关艺术结合、同自然环境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也通过合理实用功能

和先进技术手段显示其艺术水平。建筑造型主要是由几何形线、面、体组成,除了其中包含形式美法则给人以感官愉快外,还可以运用象征手法表现某种特定具体内容,特别是纪念性建筑,往往都有特定象征主题。

建筑业

建筑业是一个现代化国家国民经济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有着密切关系是为

社会建造、改造各类房屋和构筑物,安装各种设备和装置。它们是由从事建筑活动规划、勘察、设计、科研、施工、建筑制品、房地产开发以及物业管理、中介咨询等企事业单位组成。目前,建筑业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它能容纳大量劳动力就业,且不断扩大技术、劳务出口,走向国际承包市场;通过建筑施工,为人们提供大量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工农业生产建筑,人们得以生存。特别是现代建筑.向高空及地下发展,更为人们扩展了活动场所。

建筑工程

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工程实体。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科学、技术和工程总称。它既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

现代建筑

按中国大百科全书解释:“现代建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现代建筑包括20世纪出现各色各样风格建筑流派作品;狭义现代建筑常常专指20世纪20年代形成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中居主导地位一种建筑,是主张摆脱传统形式束缚,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条件和要求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对20世纪世界建筑影响颇深,流传广泛,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国际式建筑”。从外国建筑史来看,自20世纪20年代第―

次世界大战后起至今,划为现代建筑时期,但从我国建筑史情况看,现代建筑应从何时算起,无明确定论,习惯上把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直到现在这段时期建筑视为我国现代建筑。据此,本章所介绍现代建筑内容,从时间来说,主要为近50年来 20世纪后半叶建筑情况;从内涵来说,主要为狭义现代主义建筑,但也涉及我国近代建筑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末期某些建筑,当然也包括世界上最近时期出现一些当代建筑

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

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艺术。建筑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发展,物质技术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建筑行业信息化

建筑行业信息化可分为企业管理层面和工程项目管理层面。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又可细分为集团公司工程局和子公司工程处两个层次管理。集团公司工程局主要管理业务为:集团公司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的经营、计划、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对所属分公司管理以及对所属重点项目综合信息处理。子公司工程处主要管理业务为:子公司经营、计划、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对所属项目综合信息处理。工程项目管理主要管理业务为:与具体工程项目相关信息处理。如,招投标、预决算、施工组织与计划、合同管理及施工现场管理等。目前,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企业指导项目、项目依托企业,协调发展信息化管理体系。

太阳能建筑

所谓太阳能建筑不是太阳能与建筑简单相加,而

是要通过相加整合出一个崭新答案。策划、建造、设计、使用、维护以及改造等活动中,主动与被动地利用太阳能,将太阳能系统包含所有内容作为建筑不可或缺设计元素加以考虑,巧妙地将太阳能系统各个部件融入建筑之中“相加”设计,使太阳能系统成为建筑组成不可分割一部分通风功能实现、太阳能光热光伏技术应用到遮阳、光影和舒适环境创造,全方位地综合应用太阳能资源。就目前发展最快太阳能光热利用而言,也将包括低温利用、中温利用和高温利用等多层次能源效率利用形式;而太阳能光伏利用也将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上表现出更为广阔发展前景。

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节能、环保、健康、高效人居环境,它是现代建筑为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要求必然产物,是基于建筑必须考虑与外部环境协调、共生,必须基于建筑与环境整体系统观,充分考虑环境与建筑之间关系,以尊重生态、尊重环境为基本出发点,结合生态设计原理创造出理想人居环境。在我国,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使用空

间,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筑,其核心就是“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它与生态建筑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认为生态建筑意义更加广泛,因此比较合适隶属关系应为:绿色建筑∈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环境舒

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生态建筑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诸多特点,可以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得到较好统一,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平衡互动作为发展基点,将人作为自然一员来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位置。

智能建筑

所谓“智能建筑”,是指综合计算机、信息通讯等方面最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实现建筑物综合管理自动化、远程通讯和办公自动化有效运作,并使这三种功能结合起来建筑。由于智能建筑具有高效、节能、舒适等突出优点,在欧、美、日及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引起普遍重视。

智能建筑含义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完善,它之所以至今在国内外尚无统一定义,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当今科学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中很多高科技成果应用于智能建筑,它内容与形式都在不断变化。根据我国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建议,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自动监控、信息资源管理和对使用者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优化组合,所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

建筑物。

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亦称适应气候条件建筑,指采取相应措施利用当地有利气象条件,避免不利气象条件设计低能耗建筑。或者说,使设计建筑在少使用或不使用采暖、制冷设备前提下,让一年四室内气温尽可能地维持或接近在舒适范围内。事实上,我们所使用采暖和制

冷设备主要任务就是辅助调整室内自然温度使之达到舒适范围之内。

智能与绿色建筑

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把智能与绿色建筑概括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建筑物”。“智能与绿色建筑”是中国对欧美叫法综合在欧洲,人们更加重视智能建筑在美国,人们更喜欢叫绿色建筑1 GB/T 328.1-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抽样规则 2 GB/T 328.2-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2部分:沥青防水卷材外观 3 GB/T 328.3-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3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外观 4 GB/T 328.4-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4部分:沥青防水卷材厚度、单位面积质量 5 GB/T 328.5-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5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厚度、单位面积质量6 GB/T 328.6-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6部分:沥青防水卷材长度、宽度和平直度7 GB/T 328.7-2007 建筑防水卷

材试验方法第7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长度、宽度、平直度和平整度8 GB/T 328.8-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8部分:沥青防水卷材拉伸性能9 GB/T 328.9-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9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拉伸性能10 GB/T

328.10-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0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不透水性11 GB/T 328.11-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1部分:沥青防水卷材耐热性12 GB/T 328.12-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2部分:沥青防水卷材尺寸稳定性13 GB/T 328.13-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3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尺寸稳定性14 GB/T 328.14-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4部分:沥青防水卷材低温柔性15 GB/T

328.15-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5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低温弯折性16 GB/T 328.16-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6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耐化学液体(包括水)17 GB/T 328.17-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7部分:沥青防水卷材矿物料粘附性18 GB/T 328.18-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8部分:沥青防水卷材撕裂性能(钉杆法)19 GB/T

328.19-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9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撕裂性能20 GB/T 328.20-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20部分:沥青防水卷材接缝剥离性能21 GB/T 328.21-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21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接缝剥离性能

22 GB/T 328.22-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22部分:沥青

防水卷材接缝剪切性能23 GB/T 328.23-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23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接缝剪切性能24 GB/T 328.24-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24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抗冲击性能25 GB/T 328.25-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25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抗静态荷载

26 GB/T 328.26-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26部分:沥青防水卷材可溶物含量(浸涂材料含量)27 GB/T 328.27-200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27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吸水性28 GB/T 494-1998 建筑石油沥青29 GB/T

11981-2008 建筑用轻钢龙骨30 GB/T 1228-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31 GB/T 1231-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32 GB/T 1955-2002 建筑卷扬机33 GB/T 2680-1994 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测定

34 GB/T 3618-2006 铝及铝合金花纹板35 GB

3836.17-2007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7部分:正压房间或建筑物结构和使用36 GB 4053.4-1983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37 GB/T 4438-2006 铝及铝合金波纹板38 GB/T 4510-2006 石油沥青脆点测定法弗拉斯法39 GB/T 4728.11-2008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11部分建筑安装平面布置图40 GB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4o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