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1周课时计划

更新时间:2023-12-19 20: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 时 计 划

第 11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教学三维目知识与 能 力 过程与 方 法 整理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三) 课 型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标 与价值观 重 点 教材分析 难 点 教 法 学 法 教 具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教学一体机 一、立体图形的特点。 1、回顾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完成下表: ①、几个面; 面 ②、面与面的大小关; ③、面的形状; 棱 顶点 底面 侧面 高 圆柱 圆锥 长方体 正方体 3、结合表中内容,说一说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观察物体 1、对照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小组交流,完成下表:(画出看到的形状并写出名称) 从正面看 到的形状 从上面看 到的形状 从侧面看 到的形状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01练习十九第11、12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拓展提高:P102练习十九第18、19题。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2

课 时 计 划

第 11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教学三维目知识与 能 力 过程与 方 法 整理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四) 课 型 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和计算方法。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标 与价值观 重 点 教材分析 难 点 教 法 学 法 教 具 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教学一体机 一、自学P98例题3,交流讨论课本问题。 二、将书本P98例4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式及联系。 三、回顾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归纳总结: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注意单位的统一) 五、知识应用:完成P98“做一做”,交流讨论,提出质疑。 六、巩固训练:完成P101练习十九第10题,P102第13~17题。 七、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3

图 形 表 面 积 体 积 公 棱 长 和 字母公式 式 名 称 长 公 式 字母公式 表面积=(长体积=长×棱长和=(长V=abh 宽×高 +宽+高)×4 S=(ab+ah+bh)×2 方 ×宽+长×高体 +宽×高)×2 体积=棱长正 表面积=棱长方 ×棱长×6 体 有 S=2πrh+2π表面积=侧面圆 积+两个底面柱 积(有盖) 盖 S=2πrh 圆 —— 锥 钢 —— 管 推 导 公 式 圆柱的高=体积÷底面积 圆柱的底面积=体积÷高 —— V=π( R- r)h 圆锥的高=体积×3÷底面积 圆锥的底面积=体积×3÷高 无盖长方体的表面积=表面积—长×宽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和÷12 22 ×棱长× S=6a 棱长 =棱长 32棱长和=棱V=a 长×12 V=sh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3盖 r 体积=底面V=sh 无 积×高 S=2πrh+πr 22长×高 S=πdh 体积=—— 1底3V=面积×高 1sh 3 —— 体积=大圆柱的体积—小圆柱的体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4

课 时 计 划

第 11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教学三维目知识与 能 力 过程与 方 法 整理复习-图形与变换 深刻认识图形变换的原理。 课 型 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标 与价值观 重 点 教材分析 难 点 教 法 学 法 教 具 深刻认识图形变换的原理,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教学一体机 一、复习轴对称图形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图1) 3、画对称图形(根据图2对称轴,画出另一半。) (图1) ---------------------------------

5

(图2) 二、平移与旋转。 1、举例说明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2、将图3中△abc向右平移6格, 得到△a′b′c′; 3、将△a′b′c′绕c′点顺时针 旋转90度,得到△a″b″c″。 4、完成P103“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 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将图3中△abc按2:1放大。 1、说一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2、在图3中画出放大后的图形△ABC。 四、巩固训练 完成P104练习二十第3--6题。 五、拓展提高 P105练习二十第7题。 六、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 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 图3) a b c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6

课 时 计 划

第 11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教学三维目知识与 能 力 过程与 方 法 整理复习-图形与位置 理解和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课 型 培养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标 与价值观 重 点 教材分析 难 点 教 法 学 法 教 具 一、确定的位置 1、你知道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2、如果去电影院,怎样找到电影票上的位置? 3、电影票上的“3排6号”与“6排3号”指的是同一个位置吗?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3排6号”记作(3,6),那么“6排3号”怎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小提示:数对有2个数据,排列顺序不同,则所指的位置不同。 5、如果在地图上表示某一城市的位置,一般用什么方式? ☆友情小提示:经度和纬度相交处。 二、说一说 1、以教室为观察点,说一说学校周围各建筑物所处的方向。 2、举例说明,从学校出发到某一建筑物的路线。 ☆友情小提示:明确参照物、距离、方位、方位角。 三、阅读P106主题图,理解以下问题: 1、三位小朋友分别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友情小提示:①第一位小朋友以阳光小区为参照物,用了方位角和距离两个数据; ②第二位小朋友以光明路和育才街交叉口为参照物,用方位来确定;

7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教学一体机 ③ 第三位小朋友分别以和平路和丰收大街为参照物,用距离来确定。 2、第一位小朋友和第三位小朋友的距离是怎么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叫比例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上哪个是比例尺?这叫什么比例尺?这个比例尺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还有什么比例尺?(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怎样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友情小提示:1、利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如(3,6) 2、选择参照物,明确方向,确定距离。 五、巩固训练:完成P107练习二十一第1、2题。 六、拓展提高:P108练习二十一第3、4题。 七、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8

课 时 计 划

第 11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教学三维目知识与 能 力 过程与 方 法 整理复习-统计 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 型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 情感态度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树立知识的应用意识。 标 与价值观 重 点 教材分析 难 点 教 法 学 法 教 具 掌握统计的知识,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 合理使用统计数据,掌握分析判断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教学一体机 一、统计表:阅读P109主题图及表格,明确下列问题: (一)统计表的意义: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统计表的组成部分: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表格外部分包括表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表目、纵表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统计表的种类: 1、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四)统计表制作步骤:1、搜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设计草表 4、正式制表 二、统计图: 自学P110例1,明确下列问题: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做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友情小提示:(1)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2、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3、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如: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验活动等。) 4、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自学P111例2,明确下列问题: 1、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例2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3、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4、你认为用什么数表示例2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四、巩固训练:完成P112练习二十二第1~4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4o5.html

Top